參議院外委會
」 美國 參議院 台灣政策法 台灣 拜登共和黨人眾院版《台灣政策法案》出爐 與參院版本差異大仍須協商!明年通過機率較大
美國共和黨眾議員於當地時間28日提出眾院版《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相較於參院外委會在9月中通過的版本,眾院版保留了最初提案版本有關「提升台灣國際法理地位」的敏感性外交條文,包括要求美國國務院協調更改我國駐美代表處名稱、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任命須參院同意等,不過該版本同樣計劃在未來5年提供台灣65億美元的軍援。據WisPolitics的報導稱,共和黨籍的眾議院中國工作小組主席、眾議院外委會首席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28日帶領36位共和黨眾議員,提出眾院版的《台灣政策法案》,並保留了最初提案版本有關「提升台灣國際法理地位」的敏感性外交條文,這明顯與9月14日參院外委會以17票贊成、5票反對下通過的修正版本存在巨大差異。麥考爾透過新聞稿表示,他很驕傲能帶領36位議員提出法案,協助改善台灣防衛,「現在是時候提供我們盟友(台灣)武器,要在入侵發生前,而非之後」。《台灣政策法案》最初提案版本是由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6月共同提出,內容將全面修改美國1979年通過的《台灣關係法》,意圖在外交、軍事及經濟等多方面提升美台關係。對此美國行政部門卻指出,最初提案版本中的部分敏感條文可能挑戰美國的「一中政策」,因此參院外委會通過的修正版本又將「要求駐美代表處更名」改為建議性質的「國會意見」,並移除「AIT處長任命案須參議院同意」的要求。而根據麥考爾辦公室公布的眾院版摘要,眾院版本又將上述2個敏感性外交條文加進法案之中。除此之外,其他條文仍然與參院外委會版本相符。美國本屆國會即將在明年1月期滿,過程中又卡到11月期中選舉的國會席次部分改選,因此《台灣政策法案》可能要拖到明年才有可能通過,且目前2院版本存在巨大差異,因此仍須協商。根據美國立法規則,參眾2院須通過同樣版本法案,才能將提案遞交總統簽署後生效。
美參院外委會表決通過台灣政策法 對台「無償提供」軍援65億美元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昨日審議通過新版本《台灣政策法》,大幅淡化或刪除原欲提升美台外交關係的敏感條文,但法案對台軍事援助總額達65億美元,並備註「無償提供」。該法案距離立法完成尚有很多不確定性,必須趕在本屆國會明年1月期滿前,送交參眾議兩院全體審議及表決通過後,再由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才能生效。參議院外委會在美東時間14日下午召開會議,以17票贊成、5票反對,通過《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提案人之一的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在會後表示,法案清楚傳達美國對台灣在多個面向的明確支持,包括國防、國際參與及經濟交流等。立法得趕在明年1月前 最少要過3關值得注意的是,有4位民主黨籍參議員投下反對票,包括墨菲(Chris Murphy)、馬基(Edward Markey)、范霍倫(Chris Van Hollen)、夏茨(Brian Schatz),以及1位共和黨籍參議員保羅(Rand Paul)。其中墨菲在民主黨前景看好,先前曾經被傳言是拜登的國務卿人選之一,馬基甫於8月率團來台訪問,這5位多曾表達支持台灣,據報導,他們投下反對票的原因,是擔心若北京認為該法案過分支持台灣,是否反而導致北京對台灣不利?拜登政府先前對該法案表示疑慮,經白宮與國會協調後,梅南德茲昨天提出包含兩黨議員意見的修正案,頁數由原來的107頁,增加到156頁。參院後來通過《台灣政策法》修正版與原提案有所不同,例如原提案要求把駐美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列為「美國政策」,但修正版則淡化為建議性質的「國會意見」。AIT處長職稱改代表 新版法案全刪除原提案要求,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任命需比照一般美國駐外大使提名程序,人選須經過參議院同意,職稱也應改成「代表」,但修正版已移除此部分。在主權象徵上,修正版仍保留相關條文,要求美國國務卿廢除任何不允許台灣在美國聯邦機構內展示國旗或軍服的內規;修正版也仍對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正式表態,強調該決議並未處理台灣代表權問題,也未含任何攸關台灣主權的聲明。在金融制裁中國官員以嚇阻中國侵台條文上,法案大多維持原提案,但把符合制裁條件的情況更具體化,從原先「大規模升級對台惡意行徑」,改成「大規模升級侵略行徑,包括公開或隱蔽的軍事行動,及網路攻擊行動」。原提案版本直接點名制裁對象包括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但修正版未含這部分,僅列出高階官員及軍事將領、國家主席顧問、高階決策機構人員等。修正版在軍事部分上則大幅挺台,攸關對台軍援的第204條在原提案名稱為「台灣安全協助倡議」,修正版直接改為「台灣安全能力現代化,來抵擋甚至在必要時擊退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入侵。」修正版大幅挺台灣加強防衛能力原提案規畫,美國在未來4年提供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及可對台軍事貸款20億美元;修正版除保留4年45億美元援助外,寫明在美國2027財年另提供20億美元軍事援助。援助總額達65億美元,並備註「無償提供」原提案欲賦予台灣為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MNNA)地位,以提供台灣外援和武器出口優惠;但修正版則改為「提供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的待遇(treatment)。」修正版仍要求美國政府加快台灣軍售流程,直到國會認為解放軍構成的威脅顯著降低;要求白宮發展5年計畫,將多餘在外的武器優先轉移至台灣,並建立美台廣泛軍事訓練計畫,包含兵推、全面軍演、美軍定期輪調台灣協助台灣維持戰備以及運用售台武器,目標為美台發展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以增進台灣防衛能力。
美參院外委會通過《台灣政策法》 趙怡翔指關鍵是軍事融資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審議通過《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未來若在參眾兩院通過,將送交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曾任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的台北市議員候選人趙怡翔指出,這項法案是繼1979年《台灣關係法》後最重要的對台法案,將在短時間內有效提升台美在安全、經濟及政治領域上之合作,尤其是該法案確立台灣為美國非北約盟友及提倡駐美代表處更名,而最重要的關鍵是在即將成立的台美軍事融資機制。趙怡翔指出,據法案內容,美國政府將在4年內撥款美金45億元協助台灣的裝備採購、訓練及其他項目,快速提升我國的整體作戰能力。換算下來,美國平均每年將提供台灣超過11億美元的資金(約新台幣342億元)協助國防。這項法案若能如期通過,這相等於台灣2023國防部年度預算將從4151億元提升至4493億元,漲幅達8.2%;美國另外也會一次性撥款美金20億元(新台幣622億)提供裝備融資及貸款保證,並額外強化台灣可能使用到的戰備庫存物資。趙怡翔說,此類融資機制過去以以色列為主;美國長期將以色列的安全視為自己的安全,願意出錢出力確保以色列的和平發展。現在,台灣也可能被納入類似計畫,足以彰顯台海安全在美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無論是透過《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或是現在正在被討論的《台灣政策法》,美方長期關注台海的和平與穩定,一向希望透過實質協助及交流,提升我們的國防戰力,避免中國武力犯台的可能。「當然在《台灣政策法》裡面也含有許多較有象徵性的項目,包括呼籲美國政府同意美處更名、提升台灣的盟友定位,並且強化美國對我們在國際空間上的協助。」趙怡翔說,這些項目對台美關係頗重要,也能讓民眾看到台美關係的實質升級。但是如法案的關鍵仍為軍事融資的項目。一方面提升台灣的國防資源,嚇阻中共犯台的可能,另方面升級台灣戰略地位,將台灣視為以色列同地位,這就是台灣民主未來的最佳保障。趙怡翔推測,接下來美國國會會將《台灣政策法》視為必通過法案,儘快與眾議院協調議程,並併入美國必須通過的預算案裡面,最有可能為國防授權法(NDAA),確保這法案能順利完成,並獲得拜登總統的簽署生效。
代理人戰爭法案!美參院今開審《台灣政策法》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5日開審《台灣政策法》草案,白宮上周已說對部分條文感到不安,大陸國台辦昨表示,該議案嚴重違反「一中原則」,大陸堅決反對。前副總統呂秀蓮昨天則表示,該法案對台灣過去遭受的不公不義待遇,作出糾正,坦白說是遲來的正義,但目前情勢常常是一刀兩面,「有時候好事常演變成壞事」。大陸國台辦批 嚴重違反一中原則《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由美國參議院外委會民主黨籍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共和黨籍參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於6月共同提出。2人稱這項法案將是美國對台政策自1979年《台灣關係法》生效以來最全面的調整。法案主要內容包含制裁升高敵對情勢的中國官員、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地位、要求美國國務院將我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並要求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任命,比照美國駐外大使提名程序,須經參議院同意,並將職稱改為「代表」。《台灣政策法》並對《台灣關係法》提出修正,把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文字,改為「可嚇阻解放軍侵略行為之武器」,並透過「台灣安全援助倡議」,在4年內提供台灣45億美元軍援及20億美元軍事貸款,美國國防部須逐年提交美國防衛台灣策略審查及評估報告。白宮表示 仍會持續加深對台支持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一周前與國會領袖討論此案,他坦承「部分內容讓我們有些擔憂」。提案人梅南德茲13日對美國之音表示,法案目的「不是改變美國對台政策」,而是更加清楚闡明美國協助台灣的意願,包括在國際社會幫助台灣,他有信心該案會獲得兩黨議員支持。在參議院外委會開審前夕,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在媒體簡報會上,答覆提問時表示,行政部門的立法團隊正與國會議員討論這項法案,因為仍在研擬中,他不便多談。柯比舉出許多例子,似乎有意說明,即使目前沒有這個法案,拜登政府也在加深對台灣的支持,例如美國剛宣布一項逾10億美元的對台軍售。呂秀蓮昨天召開「愛和平、保台灣」921遊行記者會,她受訪時指出,《台灣政策法》對台灣而言,是遲來的正義,但是過去兩岸風平浪靜時,美國就該做,現在該法案若一口氣全部通過,的確踩了北京所謂「紅線」。11月底前若未審完 明年1月再議呂秀蓮舉例說,裴洛西訪台本來是好事,可是卻演變成台灣海峽中線被抹滅,如果緩衝區被取消,中共機艦有意突破中線,「台灣海峽內海化」絕對對台灣不利,利弊得失真的很難預料。她質問蔡政府,「戰爭已經在門口,甚至已經進到客廳了」,為何不立即恢復徵兵制?烏克蘭戰爭已是滿地廢墟,但他們的武器是免費供應,台灣的武器是台灣先付錢,但何時運交?外交部8日對美參議院將審議《台灣政策法》,表示歡迎與感謝,昨日轉為低調地說,因尚未完成審議,暫不回應。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4日表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外來勢力干涉,美國國會議員炮製涉台議案,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違反一中原則、中美三公報規定,大陸堅決反對。《台灣政策法》若要送交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成法,必須先在參眾兩院的相關委員會過關,並獲得兩院全院通過文字相同的版本。但眾議院尚未提出對應版本。美國國會期中選舉將在11月1日開始,若參眾兩院未能11月底休會前完成審議,須待明年1月初新會期再議。
美「最強挺台法案」可能過關 《台灣政策法》重點一次看…國台辦說話了
被視為美國自1979年與我斷交以來,「對台政策重整最全面」的《台灣政策法》在明(15日)於參議院外委會審議,其內容不僅涵蓋美台經濟、外交、軍事合作等領域,還挑動「一中原則」的敏感神經。對此,大陸國台辦今天怒轟「民進黨拉攏美國搞台獨」,而拜登政府則不只一次對該法案的內容感到擔憂。反共立場鮮明的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2020年與民主黨參議員默克利(Jeff Merkley)提出《台灣關係強化法》,掀起美國政壇改變對台態度的浪潮,因此就算該法案至今仍未有實質進展,美國對台灣問題的關注依然有增無減。尤其習近平一改過去韜光養晦的國策,改採更加侵略性的姿態,已使美國除「熊貓派」以外的政治人物重新思索太平洋戰略。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與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今年6月提出《台灣政策法》後,雖經過幾次延宕和引來總統拜登的關注,甚至傳出白宮希望議員暫停議案,但法案最終仍順利排程並於明天審議。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政策法》可視為《台灣關係強化法案》的升級版,其內容涉及外交、軍事、經濟、文化與提升台灣國際參與等領域,可說是「既要支持台灣又要壓制中國」。其中各界最關注的軍事領域,該法案希望賦予台灣「非北約主要盟友」地位,與「未來4年提供台灣45億美元(約新台幣1,410億元)軍事融資」,並用該法案修改《台灣關係法》,未來美國將優先處理台灣軍購請求,與幫助台灣建立更全面的軍事訓練,甚至「讓兩軍發展出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其中非北約主要盟友雖不代表「對台安全承諾」,但其地位已和日本、南韓、菲律賓與泰國等國相當,從地圖上來看已呈「包圍中國」之勢,而兩軍互操作性的意涵更是引人遐想。法案亦要求國務卿建立「台灣學人計畫」,派遣政府人員及符合資格民眾,赴台學習當地語言與進入台灣政府或民間機構實習「最長2年」,以提升美台經濟、文化合作交流,並幫助台灣的國際參與活動。而法案最讓北京反感的,即是推動「駐美代表處改名」,與「要求美國總統」在北京大規模升級對台惡意行為,造成台灣法理制度、領土完整性受重大影響時,「最高可制裁到中國國家主席」,且若任何外國人士或機構嚴重干預台灣民主,或是以破壞台灣穩定乃至網路惡意攻擊,美國總統都須對此祭出制裁。然而,即使該法案成功從參議院外委會過關,還須待本屆國會明年1月期滿前於參議院、眾議院審議通過,再由總統簽名生效。此外,該法案最終版本很可能與當前版本有不小落差,因此儘管該法案引起北京強烈不滿與白宮擔憂,法案對美中台關係的真正影響仍是未知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則表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勢力干涉,美國國會議員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聯合三公報規定」、「我們堅決反對,民進黨當局不擇手段,拉攏美國國會議員,搞涉台議案,為其台獨圖謀不會得逞」。
美參議院正告北京勿重蹈俄國覆轍 擬立法納台為「非北約盟友」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延期審理「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欲藉由立法將台灣納入「非北約盟友」,明確正告北京,別針對台灣重蹈普丁入侵烏克蘭的覆轍,由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和共和黨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共同提案。根據《中央社》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呂祥指出,台灣政策法案最受關注的意圖是把台灣視為「主要的非北約盟友」,將台灣視為華府密切的全球夥伴,相當於承認台灣主權,揚棄一中政策,對此中國必然做出處置。專家認為,這項法案的衝擊還得看法案的用字遣詞,加入使條文不具約束的用語,行政部門才得以繼續執行廣泛而模糊的一中政策。(圖/unsplash)美國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政府與外交項目主任艾伯特(Matt Abbott)對此表示,在參議院提出台灣政策法案和裴洛西訪台前,美中關係就已持續惡化,此法案無疑會使中國當局感到不安,但這項法案不能被視為美台復交,該法也並未改變美國對台灣國際地位的立場。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中國事務專家沙特(Robert Sutter)認為,推測這項待審理法案所造成的衝擊言之過早,主要還得看法案的用字遣詞,行政部門與國會議員將致力於草案中加入使條文不具約束的用語,如此行政部門才得以繼續執行廣泛而模糊的一中政策。
裴洛西挑動美中台敏感神經 美參院外委會宣布:延審台灣法案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Patricia Pelosi)旋風訪台,引起大陸當局相當不滿,儘管她來訪不到24小時,昨天傍晚已離境,在現在正值敏感時刻,美國參議院外委會原來訂本周三(3日)要審理《台灣政策法案》,但後來以主席必須參與院會事宜為由,決定延期,留給外界諸多想像空間。參議院外委會本來在周三下午審理由民主黨籍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於6月所提出的《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但臨時以梅南德茲必須參與院會事宜為由,延遲審議法案。由於延期的時間點,正值美中台關係緊張之際。因為身為美國政府第3號人物的裴洛西,旋風率團訪台,引發北京當局強烈反彈。除了馬上宣布在台灣周邊展開軍演外,也在裴洛西訪問台灣期間,陸續宣布暫停多項台灣農漁產品進出口。此時又剛好把法案的審議延期,外界不免聯想,解讀美國是為了想避免刺激中國大陸,才會有此動作。而法案既然延期,會延到什麼時候才會審查?根據《中央社》報導,參議院外委會對外透露,希望能在8月休會完的首場業務會議中進行審理。且根據美國立法程序,法案若可以在參議院外委會過關,後續還得經過參、眾兩院通過,才可遞交總統簽署,法案才能正式生效,所以該法案想成為美國法律,眼前還有重重挑戰待克服。
陳時中呼籲美國「把台灣納入WHO」 拜登協助台灣獲得觀察員身分
世界衛生大會(WHA)開幕在即,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投書《華盛頓觀察家報》(The Washington Examiner)細數台灣在防疫上的成就,呼籲讓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而目前也有消息傳出,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法案,將會協助台灣獲得WHA觀察員的身分。第75屆WHA將在5月22日至5月28日於日內瓦登場,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投書美國媒體《華盛頓觀察家報》,在文章中細數台灣在公衛與防疫上的成就,內容中表示,截至5月10日為止,台灣39萬例確診人數、931例死亡,2021年經濟成長率高達6.45%。陳時中認為,台灣在防疫上能有如此優異的表現,除了歸功於開辦27年的全民健保外,台灣本身的完善公衛系統也是功不可沒,呼籲各界應支持台灣加入WHO,讓台灣與世界各國共同實現防疫零缺口的目標。而根據外媒報導指出,美國國會近期通過編號S.812友台法案,美國總統拜登也趕在期限最後一天簽字,展現出力挺台灣的態度。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也在推特上發文指出,這部法案的通過,將會讓台灣獲得WHA的觀察員的身分。這也並非是美國首次提出類似的法案,其實早在2004年5月時,美國國會就曾通過類似的法案,當時也是讓台灣在2009年至2016年期間獲得WHA的觀察員身分,但是從2017年開始,因為中國的連續施壓,導致後續多年來無法參與WHA。
賴清德過境美西視訊美17名國會議員 暢談台美經貿
副總統賴清德以特使身分搭乘專機前往宏都拉斯,出席新任總統卡斯楚的就職典禮,途中過境美國。賴清德也於下榻飯店隨即與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馬基等17位美國國會議員進行視訊。賴清德率特使團經過12個小時飛行,美西時間25日上午6點30分左右抵達洛杉磯,駐美代表蕭美琴、美國在台協會(AIT)和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登機迎接。總統府副秘書長李俊俋臉書貼出副總統賴清德視訊畫面。 (圖/李俊俋臉書)賴清德與特使團上午8點下榻位於好萊塢環球影城的希爾頓飯店,受到上百名僑胞歡迎。疫情下,賴清德以揮手代替握手,向戴著口罩的僑胞致意。基於防疫,賴清德過境期間都會待在飯店內,但線上行程滿檔,安排了7場視訊會議會晤美國政要、1場與台灣僑胞會談。賴清德在下機時,先是透過推特(Twitter)以英文向美國友人問好,「前往宏都拉斯的路上過境洛杉磯,非常高興來到這裡。期待在美國的這一段短暫停留期間,與老朋友、新朋友見面」,而他在飯店僅休息一個小時候,在上午9點就展開首場視訊通話。賴清德上午總共會晤17名國會議員,包括聯邦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馬基(Ed Markey)、聯邦眾議院退伍軍人委員會主席高野(Mark Takano)、加州台裔聯邦眾議員劉雲平(Ted Lieu)、華裔的趙美心(Judy Chu)以及韓裔金映玉(Young Kim)也都出席視訊會議。賴清德和美國國會議員線上會談,府方僅公布影像,至於談話內容則保密,據總統府副秘書長李俊俋表示,美國跨黨派議員關心台美貿易、中國的威脅等相關議題,而來自猶他州的聯邦眾議員匡希恆(John Curtis)會後在推特貼文表示,「今天我很榮幸主持台灣副總統賴清德訪美的第一場會談。猶他州與台灣有許多交流,這是我在國會期間所一直努力加強推動的」。另一名與會的聯邦眾議員歐文斯(Burgess Owens)也推文表示,「很高興加入匡希恆及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參與的這場具有成效的會談,加強美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台灣是猶他州最堅強的貿易夥伴之一」。有關於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訪台一事,李俊俋回復,有幾位眾議員有談到,眾議員、眾議院原先安排2月到台灣,但因疫情延後,至於確切日期,目前仍未定案。
美參議員提「台灣嚇阻法案」 擬年提撥我20億融資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共和黨籍參議員於美東時間4日聯合提出「台灣嚇阻法案」,每年提撥20億美元外國軍事融資,並要求修訂武品出口管制法,以強化台灣抵禦中國侵略與脅迫能力。外交部表示,美國國會議員長期關注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全,外交部將持續關注該法案後續發展。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首席參議員里契(Jim Risch)在參院領銜提出「台灣嚇阻法案」(Taiwan Deterrence Act)。該法案要求,在台美同意的長期規劃下,自2023至2032會計年度間,由美國務院對台灣提供每年20億美元「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並要求修訂武器出口管制法(Arms Export Control Act),使武器能更便利轉讓給台灣。美國國防部3日剛發布「2021年中國軍力報告」,針對中國解放軍軍力與安全發展進行年度評估,報告指出,中國大陸迅速推動軍事現代化,目標要在2027年在印太地區具備對抗美軍的能力,以迫使台灣領導層依北京條件進行談判。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說,外交部感謝美國國會共和黨、民主黨議員均長期關注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全,展現美方對強化台美安全合作的一致且跨黨派支持。外交部將持續關注「台灣嚇阻法案」的後續進展,並與美國國會友人及行政部門保持密切聯繫,務實及穩健地深化台美安全合作。
美參院「一致同意」 力挺台灣重獲WHA觀察員身分法案
美國參議院6日凌晨通過法案,強化美國挺台參與世衛的力道。參議院以「一致同意」(unanimous consent)方式通過這項友台法案,法案是由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3月中提出,在7 月28日獲參院外委會以口頭表決方式無異議通過,並在6日順利在參院過關。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法案指出,病毒無國界,不應把台灣排除在全球衛生合作之外,美方應制定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衛觀察員身分,法案並指台灣是全球衛生模範貢獻者,自1996年來挹注超過60億美元,大約新台幣1714億元的經費,2020年還成功抑制新冠肺炎境內傳播,也大方捐贈數百萬件個人防護裝備與檢測試劑給有需要的國家。除此之外,台灣自1997年開始爭取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2009年起在美國與WHO理念相近會員國支持下,加上兩岸關係改善,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可惜由於中國的反對,2017年以來,台灣已連續多年未獲邀。為了強化美國支持台灣國際參與力道,法案要求美國國務卿,在台灣未取得觀察員身分的每屆WHA會後,須說明美國在協助台灣的計畫上有做出哪些改變或是精進措施。時任共和黨籍眾議員游賀在2017年7月提出協助台灣重獲WHA觀察員身分的法案。(圖/達志/美聯社)這項協助台灣重獲WHA觀察員身分的法案,最早由時任共和黨籍眾議員游賀(Ted Yoho)在2017年7月提出,當時獲眾議院通過後就暫時被擱置;友台議員2019年捲土重來,但也未能順利將法案送出國會。不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國際社會意識到台灣參與全球衛生合作的必要性,終於順利在本屆國會通過。眾議院外委會早在3月25日時,已通過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的眾院版法案,而參院版法案若能順利在眾議院通過,就能遞交給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生效。
拜登當選阿扁也祝賀 貼文細數過往與拜登互動史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前總統陳水扁今天提到,他在1998年以台北市長身份率團訪美,曾特別會晤參議院外委會少數黨領袖拜登,請他支持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扁當選台灣總統後,拜登不久也訪問台灣。(圖/翻攝自陳水扁臉書)陳水扁今天在臉書表示,1998年3月15日至22日他擔任台北市長,訪問華府與紐約,3月17日特別會晤參議院外委會少數黨領袖拜登,就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等議題交換意見,並請他跟僚友全力支持。他說,2年後阿扁當選台灣總統,拜登不久也成爲參議院外委會主席,並立即先訪問台灣,在到中國。1998年的美國之行,他也特別邀請華府貝利市長參加同年5月在台北舉行的「世界首都論壇」會議,貝利無視中國的打壓,2個月後親自出席。陳水扁當時也拜訪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他說,朱利安尼拒見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而選擇跟阿扁在紐約市政府一起召開記者會,「阿扁參加AIT總部的歡迎會,前任與現任理事主席5位都出席並合影」。
陳水扁憶與拜登見面 指拜登認為台灣前途要由台灣人民決定
美國大選戰況膠著,目前還在開票階段,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持續領先美國總統川普,今(7)日前總統陳水扁在臉書上透露,在2001年時拜登曾對他表示:「美國國會永遠堅定的支持台灣」,他更是對陳水扁強調:「主張台灣的前途,要由台灣人民來決定。」陳水扁指出,在2000年3月18日時,也就是陳水扁當選總統當天,拜登也在參議院以「台灣和平民主革命」為題發表賀詞,賀詞中也提到,他認為陳水扁總統能夠改善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並對台灣的未來給予相當大的祝福。2001年時,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拜登,率領民主與共和黨兩黨的參議員到總統府與他見面,他表示,「這不只是拜登擔任聯邦參議員36年以來第一次訪台,也是台美斷交第二度由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主席率團來訪。」陳水扁強調,拜登2001年時對他強調,此行「帶來的是美國國會對台灣堅定的支持,以及美國在《台灣關係法》下應有的立場。」並堅定表示,陳水扁在兩岸關係的處理上非常真誠,並對陳在兩岸的關係以耐心理性、和平方式尋求兩岸關係的改善,也給予極高的評價。
台美關係將逐步正常化? 美亞太事務助卿「讓台灣有國際空間來應對西邊那個較大的鄰居」
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訪台之際,川普政府官員也在國會作證表示,美國正在與台灣積極交往,並在亞洲、歐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協助提升台灣國際地位,以反制大陸在國際上孤立和擠壓台灣國際空間的作為。另有聯邦眾議員則提案,呼籲美國恢復與台灣正式邦交關係,並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美國參議院外委會17日舉行聽證會,兩黨議員紛表達對台灣的關注。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史達偉答覆質詢時表示,柯拉克訪台的做法是要與美國的法律一致,那包括《台灣關係法》、《台灣旅行法》及《台北法》,以便「讓台灣有國際空間來應對西邊那個較大的鄰居」,而在對台軍售等議題上的處理,也都是在完全符合美國各種協定的基礎上進行,要確保台海兩岸的分歧能夠和平解決。史達偉並說,美國「尊重台灣,對落實《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的承諾非常堅定,如同對我們的『一中政策』一樣,包括堅持台海兩岸分歧必須和平解決,不能有脅迫或恫嚇。」他又談到,川普政府採取多項作為來推翻以往的一些決定,釐清美國對台立場,衛生部長阿札爾及國務次卿柯拉克相繼訪台,都是美國支持台灣有能力抵禦大陸脅迫的做法。西半球事務首席副助卿朱莉.鍾(Julie Chung)也在聽證會上表示,「維持台灣的外交關係現狀、凸顯我們共同的民主價值,並展現台灣在地區的接觸及夥伴關係,是我們的最重要優先事項。」她說,當她訪問拉美國家時,也會與台日韓大使公開會面以促進彼此共同的價值。歐洲及歐亞事務代理助卿瑞克則在書面證詞中提到,國務卿蓬佩奧上個月訪問的捷克,已經從一個大陸施加影響力的目標,轉變為歐洲對陸覺醒的領跑者。另外,共和黨籍眾議員帝芬尼(Tom Tiffany)17日發新聞稿表示,他已提出決議案,呼籲美國與台灣復交,終結過時的「一中政策」,以反映「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及獨立國家」的事實。決議案也指示美國行政部門,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並洽簽FTA。該提案為共同決議案,不具法律約束力。
反制對台灣的打壓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通過「台北法案」
在25日美國聯邦外交委員會通過「台北法案」(TAIPEI Act),主要提案人賈德納(Cory Gardner)事後也發表聲明,內容提到此法案主要為強化台灣國際地位,並反制大陸對台灣外交上的打壓與縮限台灣國際空間。「台北法案」全名為「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 of 2019,簡稱TAIPEI Act)由共和黨參議員兼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盧比歐(Marco Rubio),民主黨參議員昆斯(Chris Coons)與馬基(Ed Markey)4人共同提出,主要目的為鞏固與台灣邦交關係。「美國應使用任何手段來支持台灣的國際地位。」賈德納在發出的聲明中表示,「台北法案」要求美國與各國交涉或協助維持與台灣的外交承認或非邦交關係,對內則希望美國政府可以推出政策,加強對台灣的支持。賈德納呼籲,美國國務院應透過外交方案,藉此反制對台灣做出非友好行為的政府,且支持台灣參與適當的國際組織。最後賈德納提到,應立即與台灣協商曾簽署的雙方自由貿易協定(FTA),但據《中央社》報導,此修正案已通過,接下來將送至參議院審議,日後還要眾議院通過與美國總統簽署後,才會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