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尚
」 大聯大銀行大規模「清呆卡」 金管會找8業者訂3原則
國內發卡銀行近日陸續掀起清呆卡風潮,並傳出相關爭議事件,金管會周五(24日)找銀行公會及8家主要發卡機構開會,明確要求發卡機構清卡應以不影響持卡人權益為原則。銀行應從3種處理原則中擇一辦理,包括准許原優惠及權益併入卡友所持有同一發卡機構的其他流通卡持續使用等。當日出席會議的8家銀行中,包括前5大發卡行國泰世華、中信銀、北富銀行、台新銀、玉山銀,以及第一銀、聯邦銀、台中銀。對於清卡的「適用條件」, 銀行局表示,須以持卡人於核卡後一定期間以上未開卡或未使用信用卡進行交易為原則,並且參照信用卡業務機構管理辦法第41條規定,於停卡前60日,以書面或事先與持卡人約定之電子文件通知持卡人。如果沒有未使用或未屆期之紅利點數、里程數、回饋金等優惠問題,發卡機構可通知持卡人辦理停卡事宜;若有未使用或未屆期之優惠,金管會要求發卡機構應在不影響持卡人權益下,依3種原則擇一辦理。金管會提出的3原則包括,一、准許原優惠及權益併入卡友所持有同一發卡機構的其他流通卡持續使用。二、可使用原優惠及權益至效期屆滿,或經與持卡人協商同意之其他加速使用其優惠及權益方式。若有爭議,發卡機構應以有利於持卡人權益之方式來處理。三、若卡友尚有紅利等優惠未使用,而發卡機構欲執行停卡,必須取得持卡人同意「不使用權益及優惠」。金管會呼籲,民眾若接到發卡機構通知將停止久未使用的信用卡,但仍有使用該張信用卡需求時,可直接向發卡機構反映;若已無用卡意願,但卡片中還有未兌換的紅利點數等優惠及權益,持卡人應注意使用期限並儘速兌換使用,以保障自身權益。
逆襲大聯大2/他與女友租公寓創業 4年前險遭收購如今拚上IC通路股王
在IC通路產業的生態裡,併購是生存壯大的主旋律。月前,以1200億新台幣,約當12倍股本併購加拿大通路商Future Electronics的台廠文曄(3036),成軍30年來經歷8次併購,才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壯大為全球第四大,四年前,還險些被台灣同業大聯大「併購」,成功突圍的59歲創辦人鄭文宗,如今越戰越勇,月前完成第9次併購,一舉打入世界前三強。「IC通路的產業規模其實佔整體半導體產業來說,大約10%左右,其實並不大,因為多數的IC產品,主要還是由原廠直接銷售給系統廠(如ODM、EMS)或是品牌廠(如蘋果),這樣大約佔了超過60%,透過通路商銷售的產品比重約35%左右。在市場成長空間有限下,併購就成了通路商擴大供應商及客戶的重要方式。」光電協進會特約顧問柴煥欣告訴CTWANT記者說。自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的鄭文宗,雖有工程師背景,但對工廠生產興趣遠不如銷售工作,他先到仁寶、英群擔任工程師,後轉到光寶集團旗下的旭寶,負責半導體零件銷售,越做越有興趣,1993年29歲的鄭文宗決定創業,與當時的女友許文紅(鄭文宗妻子,文曄資深副總)在新北市租了一間小公寓,成立「文曄」,從電子零組件銷售做起。回顧文曄成軍三十年,從兩人小公司翻身為世界前三強,法人分析,可分為3個階段,首先是上市櫃,2000年就上櫃,2002年轉上市,當時文曄的股本才3.6億元,但是每股稅後純益(EPS)超過4元,透過募資,來獲得營運資金。上櫃隔年,鄭文宗展開第二步擴張布局,由於中國是台廠主要生產基地,因此進入上海設點,卡位崛起的中國市場。第三階段則是併購。據文曄年報資料,從2008年開始,加上這次併購Future,文曄共計有9次併購,包括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連續5年都有併購案,接連併購所羅門半導體部門、通訊領域的茂宣、車電相關領域的韓國NSU、以及網路通訊領域的志遠,5年後,收購應用設計解決方案供應商宣昶,2022年收購新加坡商世健科技,今年則是併購Future。大聯大無預警宣布將公開收購文曄30%股權,讓文曄董事長鄭文宗親自寫報告指出合併將造成四輸局面。(圖/報系資照料)法人分析,文曄持續透過併購,增加通訊及資料中心、伺服器的新趨勢市場所需。接連的併購,也反應在文曄營收上,從2007年不到400億元,2014年衝過1000億元,四年後翻倍2000億元,直上2734億元,2019年再飆到3350億元,2021、2022年受惠疫情缺料,連續創新高達4470億元及5710億元。今年前三季,文曄營收已達5700億元,其中逾60%來自中國。與此同時,身為台灣IC通路龍頭的大聯大,也從2005年啟動併購,比較受市場關注的有2008年換股併購凱悌、2009年換股併購詮鼎,及2010年換股併購友尚,而最知名一役,就是2019年11月大聯大無預警宣布,將以溢價逾26%的價格公開收購台灣第二大半導體通路商文曄流通在外30%股權。這場突如其來的訊息,讓人在大陸的鄭文宗如臨大敵,立刻飛回台灣迎戰。當時,大聯大宣稱收購案是「財務投資」,鄭文宗親自寫分析報告,昭告天下,強調若大聯大成功入股,將讓市場成為寡占,客戶或供應商都不樂見,一定會轉單,這樣兩家公司的股東及員工也會受害。後來2020年2月,在鄭文宗的「好鄰居」華碩副董事長徐世昌居中牽線下,由祥碩以換股方式取得文曄22.39%股權,化解文曄被併吞危機。目前兩家持股分別為大聯大19.96%,及祥碩19.27%,而併購危機解除後,這四年來,文曄也交出漂亮成績單,營收成長70%,獲利更是翻倍,連股價也從大聯大相當,直接衝過百元大關,海放大聯大。儘管鄭文宗四年前化險為夷,「文曄對於大聯大的併購依然有一定程度的芥蒂,這次併購Future,不排除也有互別苗頭的意味。」法人分析。文曄在度過大聯大併購危機後,營運呈現大幅成長。(表/記者整理)
與疫情無關?陸「兩院院士」6天13人離世 官方訃告:多因病醫治無效
香港星島網報導,大陸新冠疫情大爆發,過去6天,「兩院院士」就有13人不幸離世。北京大學發布訃告說,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童坦君院士意外摔倒受傷醫治無效,於25日上午9時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逝世,享年88歲。值得注意的是,訃告強調童坦君「意外摔倒受傷醫治無效」辭世,似乎是暗示他並非死於新冠肺炎。「兩院院士」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學術界享有崇高的地位。據統計,截至26日,今年已經有51位院士辭世。其中至少13人是在最近離世。由於新冠疫情正是在這段期間快速升溫,讓人聯想到是否與疫情有關,而官方發出的訃告,絕大多數都稱是「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以下為近日去世的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國成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雷射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趙伊君,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顧真安,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土木工程與結構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龍馭球,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生態學和森林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3日逝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控制和電力系統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教授盧強,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張友尚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3日在上海逝世;著名藥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原所長蔣華良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3日15點54分在上海逝世,終年57歲。中國工程院院士,野生動物學專家,東北林業大學教授馬建章,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3日在哈爾濱逝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小兒外科主要創始人、著名兒科醫學教育家張金哲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4日17點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童坦君院士意外摔倒受傷醫治無效,於12月25日上午9時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逝世,享年88歲。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氣動力學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仲奇,於12月25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0歲;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建築師、清華大學的校園建築的主要設計人之一,關肇鄴12月26日在北京長庚醫院離世,享年93歲。
【論壇開講情報】企業戰略實踐與競爭力建構
「企業戰略」與「企業競爭力」一直是企業主最關切的兩項核心議題,想要找到具長效性的根本解,以及知道該如何落實與實踐嗎?全國創新創業總會及360d才庫事業群將於10月15日下午1:30 共同舉辦「競爭力論壇/企業戰略實踐與競爭力建構-HR轉型升級的挑戰與跨越」,此次特別邀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總會長楊立昌、友尚集團董事長曾國棟等重量級講師,分享在多變競爭環境下,企業如何打破舊有人力資源管理框架、提升戰略思維高度、實現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SHRM的價值,廣邀企業主、中高階主管、人資長一同參與!從實務經驗探討 提升人資管理戰略第一場由全國創新創業總會總會長楊立昌領銜,探討中美貿易戰下企業競爭力與人力資源策略的運用與整合應變之道;第二場則由360d才庫事業群董事長楊朝安接力闡述台灣人力資源轉型中企業主戰略夥伴SPEO(Strategic Partner of Enterprise Owner)的三大挑戰,從經營管理需求、內控角色扮演、到外展市場價值,循序探討人資長應被賦予的任務與角色定位,以及如何落實企業戰略的實踐。 中場休息後,將由友尚集團董事長曾國棟就企業競爭力的元素開始,分享多年用人的觀點與觀察,找出傳統人力資源的迷思,同時討論CEO/HR的角色扮演與突破;最後,則由360d才庫事業群副總黃乙峰帶來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SHRM(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的實踐內涵、核心理念與實踐!該活動借助四位重量級講師的專業與多年業界經驗,提供與會嘉賓企業戰略思維的完整輪廓與架構,協助企業主落實企業戰略的實踐與企業競爭力的提昇,是一場企業先進與中高階主管不容錯失的智識饗宴。除了精彩內容外,活動報名者還可獲得「管理特質評量系統MCES」免費施測資格,以及「主管人才管理特質評量暨培育專案」的專屬優惠!此外,參加活動者還有機會獲得MCES完整報告與組織發展暨人力資源體質健診OHRS宏觀版施測資格,並取得所有參與「企業競爭力調查」的統計分析報告!該活動採限額免費報名,更多活動訊息詳見「競爭力論壇」企業戰略實踐與競爭力建構活動官網https://reurl.cc/e8yEqb
【郎有情妹無意2】觀眾變主角 感受不到誠意
向來主張「合意收購」的大聯大,這次啟動「非合意收購」,格外引人注意。為此,大聯大財務長袁興文三番兩次解釋,這宗收購是「財務投資」、「不會參與經營權」。不過,大聯大的誠意,文曄完全感受不到。攤開大聯大的併購史,可以推溯至2005年,由世平與品佳公司透過股份轉換方式合組大聯大投資控股,之後一連串透過併購擴大事業版圖,包括富威、凱悌、詮鼎、全潤、友尚、大傳及捷元等,確實是大聯大事業版圖不斷擴張的主要方法。文曄財務長楊幸瑜告訴本刊記者,「十一月十一日大聯大宣布暫停交易,第二天下午四點半,大聯大召開記者會,我們才得知大聯大要收購文曄三○%的股權,自己從觀眾變成了主角!」文曄財務長楊幸瑜表示,在沒有事前溝通的情況下,得知大聯大要收購文曄股權,十分意外。(圖/趙世勳攝)楊幸瑜說,直到開記者會前半小時,大聯大才透過旗下「世平興業」董事長張蓉崗,連絡在大陸深圳出差的文曄董事長鄭文宗。鄭文宗第一時間錯過電話,晚上才被同仁告知此事,隔天立刻飛回台灣坐鎮。大聯大和文曄的相關主事者,有的已認識二、三十年,如今大聯大收購文曄股權,不但沒有「好好坐下來談」,還連一聲招呼也不打,讓鄭文宗覺得沒有善意,他直接表態說:「大聯大非合意收購,即使每股達百元公開收購價,文曄都不願意。」「收購本公司(文曄)三成股權後,究竟要與本公司開啟何種『良性對話』?為何一定要收購本公司三成股權後,才能與本公司開啟『良性對話』?」大聯大董事長(右)黃偉祥自2005年起啟動策略併購,讓公司10年業績締造5,000億元版圖。(圖/報系資料庫)
專訪大聯大2/股權與併購投資雙軌策略併進 獲利目標上看百億
IC通路商大聯大投資控股面對陸美貿易戰及愈趨複雜的眾多生產基地與供應鏈生態,財務長兼發言人袁興文說經營團隊看到一個比代理通路增長2倍的大市場,除了已啟動數位轉型、智慧倉庫等,還會繼續展開雙軌投資戰略,目標從年平均70億獲利推升到百億以上。袁興文所稱的雙軌投資戰略,就是指「策略性投資」與「財務性投資」,也是其長期選擇投資標的物評估方針,兩者截然不同。「策略性投資」即以合意為前提所進行的併購,從2008到2011年期間,百分之百入股了凱悌、詮鼎、友尚、大傳等,透過以合意為前提的企業併購方式拓展大聯大經營規模,於2015年躍升為全球最大半導體通路商,並將旗下7家公司整合為四大集團,創年營收逾5,100億元高峰。而「財務性投資」則秉持「長期投資投資熟悉產業、優秀團隊、不會短進短出」,單純考量投資標的物帶給的財務報酬率及總獲利,典型個案如之前於2018年處分的被動元件通路商日電貿,即是持有4年以上,最終獲利4.5億元出場,報酬率超過250%。上述的努力,將大聯大年度盈餘由2005年的小於10億,一路增加到去年6、70億的水準,而且過去10年發放現金股息達400億元,成為台股許多股民眼中高殖利率、定存股優選標的之一。大聯大投資控股。(圖∕王永泰攝)袁興文進一步說明,於2019年9月底成立一個專案討論最新的投資對象,評估文曄科技的營收、獲利一直擴大,根據該公司公布的2019年第1~3季自結獲利與第4季財務預測的年度獲利預期可23~25億元,相當亮麗。而且文曄科技所做的是大聯大熟悉的IC通路產業圈,既然要選擇投資標的物就要尋找熟悉的產業及優良團隊,文曄也因此受到注意。由於體認到通路業中PM、業務等「人才」,是經營團隊重要決勝因素,如果選擇合併就一定要以合意為前提才可能進行,也因此敵意購併從來就不是大聯大的選項。因此一開始成立專案就是以財務投資做為全盤考量,而不帶有任何策略性目的。大聯大評估文曄科技後,期望收購30%股權,可認列年獲利7.5億,再加上不錯的殖利率4~5%可望帶來的3億元股息,有機會為大聯大股東整體稅後盈餘帶來動能,提升將近一成,非常適合做為長期投資對象,遂於11月決定公開收購文曄科技30%股權一案,就是典型的財務投資戰略,完全符合「長期投資投資熟悉產業、優秀團隊、不會短進短出」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