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岸外包
」川普2.0開戰1/他揚言出大招徵墨西哥25%關稅 「逾1兆」伺服器市場及電子六哥躺槍
川普(Donald Trump)尚未重返白宮,美中貿易戰2.0已開打,11月底,他在自家社群媒體Truth Social發文預告,就職後簽署的首批行政命令,將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關稅25%,墨國新總統及加國總理急跳腳,遠在台灣的電子六哥也躺槍。CTWANT記者調查,今年前三季墨西哥對美出口伺服器近1兆元,而在墨設廠的伺服器台廠緯創(3231)與子公司緯穎(6669)及英業達(2356)等,通通身陷關稅風暴圈裡。墨西哥近年從「毒梟之國」蛻變為科技業投資熱土,據經濟部統計,已有逾300家台商進駐,2025年總投資額將達40億美元,尤其是電子及家電業,主要有鴻海(2317)、英業達、緯創、和碩(4938)、廣達(2382)、緯穎、啟碁(6285)、研華(2395)、仁寶(2324)及貿聯-KY(3665)等。台廠大舉擴展墨西哥布局,幕後操盤手可說是美國政府。川普首次擔任美國總統時,於2018年啟動美中貿易戰,透過關稅手段推動全球供應鏈「去中化」,接著COVID-19疫情爆發和地緣政治衝突影響下,拜登政府2021年2月以國防為由下令展開半導體產業等供應鏈大調查,更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步伐,進一步鞏固北美製造需求。多家台廠都提到,當時「為要滿足美國客戶的需求」,看好美墨加協定(USMCA)關稅優惠、距離終端客戶近、勞力較充裕等條件,而以「友岸外包」,也就是「近岸外包」,將生產從中國大舉轉移到墨西哥,縮短供應鏈距離,尤其是主機板和伺服器大廠「電子六哥」,均將墨西哥視為繼中國與越南後的重要生產基地,紛紛在鄰近美國德州的墨國蒙特雷市(Monterrey)與華雷斯城(Ciudad Juarez)設廠。前進墨西哥的台廠中,緯創起步最早,目前已經興建四座廠房。(圖/方萬民攝、翻攝緯創官網)其中,緯創起步最早,1998年即於華雷斯設廠,代工生產資通訊產品,近年逐步轉向伺服器、網通及車用市場,已建四座廠房,今年第一季新增車用及伺服器GPU產能,子公司緯穎在墨國的伺服器三廠正擴建中。英業達今年第三季啟用墨國第三座伺服器工廠,10月底公告投入6.27億元建高壓變電站,以應對AI伺服器的高用電需求。鴻海在墨國已投資6.9億美元,今年2月更斥資2700萬美元收購哈里斯科州(Jalisco)的土地,將擴展AI伺服器產能。廣達與和碩則專注電動車零組件,為配合特斯拉,廣達去年宣布將在新雷昂州(Nuevo León)投資10億美元,和碩今年也跟進,將砸7.85億美元過大墨西哥廠;仁寶墨西哥廠去年開始出貨,產品涵蓋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車用5G通訊模組等電子製造產品。美、中、墨三方角力下,墨西哥已成最大得利者,去年還超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進口國,與此同時,墨西哥也成了紅色供應鏈逃避美國制裁的「替代方案」。川普日前便指控,墨西哥協助中國資金「洗產地」,喊話除非墨國加大力度打擊非法移民及毒品流入,否則不惜推翻他前任總統任內簽署的USMCA,將對墨西哥商品徵收25%關稅。依墨西哥官方統計,2023年出口總值5930億美元,其中電機與電子設備產品總額1027億美元,不少來自台灣科技大廠,而川普的關稅施壓,衝擊最大的莫過於隨AI應用及雲端產業而起的伺服器供應鏈。究竟川普關稅大招對墨國伺服器台廠衝擊有多大?CTWANT記者向經濟部及研調機構集邦詢問,均未獲明確回應,記者依經濟部數據推估,台灣今年前三季伺服器出口156.9億美元,其中78.9%出口到美國,約莫123.79億美元,同時間,台灣佔美國進口伺服器約28.3%,墨西哥則佔七成,據此推估今年前三季,墨西哥出口美國伺服器金額將近306億美元(約新台幣9946億元新台幣)。川普的一句話,恐波及逾1兆元墨西哥對美國伺服器出口額。(圖/黃鵬杰攝)由此估算,1年約莫逾1兆元墨西哥對美國伺服器出口額,成了川普的美中貿易戰2.0的箭靶子。CTWANT記者翻閱最新財報,緯穎今年前三季來自美洲市場營收達1873億元,占總營收高達76%,其中伺服器產品出貨美國占比更高達7成;英業達同期美國市場營收達2959億元,佔總營收65%,有35%伺服器產能來自墨西哥廠。對於已開打的美中貿易戰2.0,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靜觀其變」,和碩創辦人童子賢則質疑政策的可行性,直批「川普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的關係,將使政策內含矛盾」,英業達車用電子副總經理李瑞進務實地說,將根據未來訂單及客戶需求進行調整。
拜登政府對中製太陽能產品加徵關稅 戴琪:將削弱中國的有害政策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於美東時間11日宣布,拜登政府將於1月1日起,對更多中國綠色科技製品進口加徵關稅,包括太陽能發展的關鍵零件太陽能晶圓和多晶矽,將面臨50%的關稅;用於製造電子和半導體的特定鎢製品的關稅將從0增加到25%。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聲明中表示:「今天宣布的關稅上調,將進一步削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害政策和做法。這些行動將補充拜登及賀錦麗政府為促進清潔能源經濟而進行的國內投資,同時增強關鍵供應鏈的彈性。」此舉建立在拜登政府9月所定案的針對中國戰略產品類別的關稅上調政策,其中包括對電動車徵收100%的關稅,對半導體徵收50%的關稅。拜登9月敲定關稅上調後,USTR開啟了為期30天的公眾評審期,據悉太陽能產業支持拜登對太陽能晶圓和多晶矽徵收關稅,但對鎢製品徵收關稅的情緒則更為複雜。 未來幾個月可能會徵收更多關稅,因為當選總統川普一直表示希望對中國製造的商品,以及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友岸外包的中企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隨著川普即將重啟關稅大棒,許多製造商正在考慮供應鏈多元化,以減少對中國投資,以及對其原材料的依賴。
2024投資「八個機會」看美日墨 法人:聚焦科技防禦控糖減重製藥
由於全球總體經濟增長放緩,金融市場震盪,台北富邦銀行副總經理蔡玉惠28日指出,全球資產配置重點可多留意在美國、日本、墨西哥股市,掌握8個機會。台北富邦銀行副總經理蔡玉惠表示,隨著2024年的到來,升息循環將近尾聲,地緣政治仍有高度不確定性且金融市場持續震盪,投資人可以留意五大投資趨勢,包含「製造回流,美國經濟正向循環」、「改革題材帶動錢進日股」、「美國友岸外包政策,墨西哥搶占先機」、「半導體庫存縮減,邁向復甦」與「控糖減重商機,開拓生技製藥新藍海」。2024富邦財經趨勢論壇28日登場,蔡玉惠預估美股2024年EPS將增長達12.2%,高於MSCI世界指數(扣除美國)盈餘的增速6.9%,以過去經驗來看,當美股盈餘成長快過其他區域時,美股表現通常較全球股市來得好。展望回流體現在企業獲利上,美股盈餘動能重回成長,可觀察到第一個機會是「大型權值股獲利展望佳」,由EPS來看,資訊科技、通訊服務類股領軍的前十大權值股,2024年EPS增長引擎仍由大型股發動。日股部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為了提高日本家庭投資收益,2024 年1月1日起將實施新NISA制度,取消個人儲蓄帳戶的股息稅和資本利得稅,使用方式更彈性、額度更高,以此鼓勵民眾進行投資,目標為未來5年內讓日本家庭金融資產收益成長一倍。展望個人投資帳戶修法及加薪有望推動投資買盤,可觀察到第二個機會是「負利率有機會走入歷史,日本銀行股PBR長其低迷,表現可期」與第三個機會是「日本試圖重拾昔日輝煌」,可見到2022年日本半導體銷售額達492億美元,正在追回失去的35年。蔡玉惠並進一步提到可觀察到的第四個機會,是「日本企業掌握關鍵材料,長期保持國際競爭力」,日本半導體優勢在於半導體產業鏈最上游的設備、材料,後者日本企業擁有約五成的全球份額,進而可看到第五個機會「化合物半導體專利數日本領先」,主要是近幾年美、日、中、韓及歐洲等國,都在積極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化合物半導體成為全球發展趨勢,其高功率、高頻且低耗電的特色,已成為5G、電動車等產業提升產品效率的關鍵材料。接著看墨西哥市場,展望勞動成本低廉,美加墨貿協加持,吸引車廠、科技大廠進駐,可以觀察到第六個機會「墨西哥股市估值低,後市可期」,墨西哥股市股市估值面具優勢,預期本益比遠低於10年均值,亦低於MSCI新興市場及MSCI全球指數。對於半導體庫存縮減的復甦前景,蔡玉惠認為展望AI將成為下一個十年科技主流,可以觀察到第七個機會「設備出貨週期顯示,2024年半導體將迎來復甦擴張階段」,2023下半年全球半導體處於終端需求的復甦階段,衰退幅度已連續三個月收窄,預計至2024年有望轉為擴張階段(增速>0)。至於降血糖藥兼具顯著減重效果,帶動大型藥廠積極研發生產血糖藥及減重藥龐大商機,蔡玉惠表示,受惠於控糖減重商機,主導全球慢性體重管理市場的歐系、美系兩大寡占製藥廠商近來股價大漲,帶動追蹤全球製藥大廠為主的MVIS 製藥25指數表現亮眼,展望全球慢性體重管理市場將迎來高速成長,觀察到第八個機會「製藥產業將乘風再起」。
央行政策落差影響市場? 富邦金羅瑋:當Fed停止升息股市有機會連12個月上漲
2024富邦財經趨勢論壇28日登場,全球經濟緩步成長,主要央行政策步調落差,Fed停止升息帶動股市上漲,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博士指出,2024年美股企業每股盈餘獲利EPS可望有兩位數成長,再加上Fed啟動降息,將帶動美股有表現機會。2024年全球經濟將走出何種趨勢,各國央行政策落差又會如何影響市場,地緣政治及氣候變遷是否持續對經濟增添不確定性?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博士表示,Fed政策調整節奏也將同時牽動債市和匯市走向,債市在Fed明確表態前,債券殖利率仍有回升可能,匯市資金亦將受Fed利率調整政策飄移不定;原物料價格持續受全球經濟走向、地緣政治發展影響。台北富邦銀行副總經理蔡玉惠則表示,隨著2024年的到來,全球經濟緩步成長,升息循環將近尾聲,地緣政治仍有高度不確定性且金融市場持續震盪,投資人可以留意五大投資趨勢,包含美國製造、「錢」進日股、美友岸外包、半導體邁向復甦、生技製藥新藍海等。台北富邦銀行副總經理蔡玉惠(右)分享投資人可以留意五大投資趨勢,包括減肥藥生技醫療發展。(圖/李蕙璇攝)投資人可以留意五大投資趨勢,美國製造、「錢」進日股、美友岸外包、半導體邁向復甦、生技製藥新藍海;債市留意金融市場流動性。羅瑋博士表示,由於Fed可望於明年啓動降息循環,目前預估若Fed主席J. Powell保留第22碼升息選項以控制通膨預期,2024年降息空間為3碼;若Fed於今年底或2024年第一季持續升息1碼,預計明年第二季開始將有4碼降息空間。ECB可望在下半年跟進Fed腳步降息;隨著YCC殖利率曲線名存實亡,市場將開始揣測日本央行何時終結負利率政策;中國則將維持寬鬆,主要國家央行貨幣政策將呈現落差。展望2024年整體金融市場表現,由於市場對美股獲利成長具有相當預期,加上Fed啓動降息為股市增添上漲動能,明年美股將有較佳表現機會。依過去經驗,當Fed停止升息後,成熟國家股市有機會出現連續12個月的上漲走勢。日本股市受惠國際資金流入且逐漸吸引散戶投入出現結構性轉變,行情可望延續。至於今年在全球股市排行表現較差的陸、港股,在低基期及中國財政與貨幣政策刺激之下,有望擺脫低迷行情。在Fed明確表態前,債券殖利率仍有回升可能,即使Fed結束升息循環,亦需密切注意金融市場流動性。由於景氣放緩與資金成本上升迫使僵屍企業現形,亦需留意金融機構因負利差問題出現的流動性風險。2024富邦財經趨勢論壇也將於12月8中午12:00,於「富邦FUBON」LINE官方帳號、臉書粉絲團同步直播。
中國跌出對美最大出口國寶座 被「這兩國」超車了
美國總統拜登主政以來,美中貿易分歧不減反增,拜登政府對中國商品維持高制裁關稅,同時推動「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政策,惠及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北美貿易盟邦。在此趨勢下,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已「讓出」長達15年來穩居對美最大出口國的寶座,領先地位被墨西哥和加拿大兩國超越,落居第三名。《日本經濟新聞》14日報導說,據美國商務部的貨品貿易(Trade in Goods)統計數據,今年1至5月,中國對美出口額為169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減25%,占美國總進口額的13.4%,占比也較去年同期減少3.3%。從金額來看,跌至19年來的最低水平。日用品、電器等範圍廣泛的中國產品,對美國出口量均有所下降,半導體出口額更是減半。相較之下,今年1至5月,墨西哥對美出口額達195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加拿大亦以1760億美元超越中國。照此趨勢,今年上半年(1至6月),墨、加對美出口額都料將超過中國。東協國家對美出口也顯著擴大,今年1至5月的金額達1240億美元,為史上第二高,較十年前成長兩倍。今年1至5月,美國對中國出口額則為62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出口額分居第一和第二名,中國排在第三,但占比為7.5%,約是加、墨兩國的一半。目前,美國的商用飛機等產品出口失去上升勢頭,出口占比在2020年達到峰值(略低於9%)後正在下降。2009年,中國超過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一大出口國。在前一年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的經濟衰退中,高成本的美國製造業失去了競爭力,中國則憑藉低廉的價格和供應鏈集聚效應,提升其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當前,中國的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較15年前增長3.8倍,出口總額成長2.5倍。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中國商品占美國進口總量上升至20%左右,但在2017年川普政府上台後開始下降。川普政府對價值37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現拜登政府不僅延續對中國的高關稅,還在尖端半導體和通信設備方面強化出口限制措施。美企亦開始重新審視供應鏈問題,例如蘋果公司正鼓勵其在台灣和其他地區的承包商,將生產中心從中國大陸轉移到東南亞和印度。《日經》指出,若脫離對中依賴的趨勢進一步擴散,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出口將失去上升動力。外國企業把中國作為生產據點,向全球市場出口的戰略也會出現改變。
台晶片突圍戰1/宣明智大膽預測:未來5年台IC設計市佔衝5成 「台灣將成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Chris Miller來台對話,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推新作《晶片對決》,美中晶片大戰中台灣安危再掀話題。CTWANT記者特別專訪宣捷集團創辦人、聯電(2303)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他犀利預測,「未來5年,台灣IC設計全球市占率將達50%,台灣將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美中晶片大戰中,美國以半導體先進製程「集中」台灣及台積電,有來自中國的地緣政治風險,一面對中發出晶片禁令,一面自建半導體產能,強邀台積電赴美設廠。儘管張忠謀反對赴美設廠,但台積電還是去了,且設廠成本從比在台灣高出50%,上修到一倍,先進製程也從5奈米提高到3奈米,甚至未來還會有2奈米,推翻原先說的先進製程留在台灣的說法。在這場大戰中,台灣儼然「被選邊站」,引發社會憂慮「矽盾」是否遭毀?張忠謀16日在與Miller對談中,曾再三質問,「美國友岸外包政策為何沒有台灣?」「為何說台灣是個危險的地方?」張忠謀的大哉問,Miller並沒接招答話。不過,71歲的半導體產業老將宣明智受訪時,從全球半導體業的現況盤點中,直指台灣要建立第二軸線,作為「自保」之道。 「台灣的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的全球市佔率都超過50%,現在台灣IC設計的市佔率是24%,如果這三者的市佔率超過50%,我大膽地預測,未來5年,台灣IC設計的全球市占率將達到50%,當晶圓代工、封裝測試、IC設計這三項技術都是占全球一半,台灣將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宣明智毫無膽怯地說。據WSTS(World SemiconductorTrade Statistics)2022年5月公布的資料,全球半導體產業從上中下游粗分為:IC設計、IC晶圓代工、IC封測,「台灣半導體目前最強的還是晶圓代工」。在IC製造方面,台灣全球市占率為62.0%,2021年產值達到609億美元,全球前10大廠商中,台廠有台積電、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另據TrendForce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的全球市佔率為64%、韓國為19%、中國9%、其他9%,2022年,台灣市佔率提升到65%,韓國微降到17%,中國維持在9%,其他為8%。在IC封測方面,台灣全球市占率為61.5%,2021年產值達到224億美元,全球前10大廠商中,台廠有日月光、力成、京元電、南茂、頎邦、華泰電。在IC設計業方面,台灣全球市占率為24.3%,僅次於美國,2021年產值達到401億美元,全球前10大廠商中,台廠有聯發科(2454)、聯詠、瑞昱。全球半導體之所以發展成現在台灣居重要地位的版圖,宣明智分析,「就是當時政府有看到這是對的東西,再加上我們一直往前進,去延伸技術、去應用。」宣明智認為,美國認為製造可以朝低成本的地方移動,但是半導體先進製程是不可以被取代的,而且需要跟技術源頭,同時也要與應用端連接在一起。(圖/台積電提供)這也成了美中半導體大戰中的最令人垂涎的肥肉,美國去年端出520億美元《晶片法案》,為要將美國當地的半導體先進製程產能市佔率從11%,回到昔日的30~40%,急著要把台積電拉過去。但台積電到美國設廠,美國就能如願達到三成市佔的目標?「就連華爾街的人,也看不懂這個東西(指半導體),不是太政治化就是太財務化,以為製造是可以被取代的,但是沒有想到,『先進製造是不可以被取代』,而且需要跟技術源頭,也要跟應用端連接在一起,才能發展成長。」宣明智說。台灣民眾及投資人則擔心,護國神山的技術會不會被美國偷學走?宣明智直白地說,「美國需要的半導體技術,不懂的人,看的是幾奈米,懂的人就知道說,IC的東西不只有幾奈米製程而已,你也要有幾奈米的IC設計,基本上就是一個配套的概念。」「對政治人物來說,他不會知道那麼多,而只是抓到一個題目,就在那邊講半天,但不見得是最重要的。」言下之意,就是不用過度擔心。那麼大國爭搶晶片主導權之際,台灣當如何自處?宣明智就著全球半導體的三本柱「IC設計、IC晶圓代工、IC封測」說,後二者市佔率早已過半,「現在要全力衝刺IC設計的發展!」台積電赴美設廠,讓美國以為有了先進製程就夠了,但這其實需要一個配套措施。(圖/翻攝自拜登臉書)依WSTS統計,全球前10大IC設計公司台灣有3家,宣明智認為有4家,一是IC設計公司就近掌握IC資源,因此可以跑得比較快,二是IC的應用跟很多國內技術發展可以銜接上,像是電動車、數位醫療,甚至智慧交通等,都可以相連。「基本上就是要多作國外的生意,多跟台灣的系統業者合作,就像車用市場,政府應該要鼓勵台灣汽車供應鏈,像是ADAS等,能多用台灣IC設計產品。」宣明智說。「就像尹啟銘部長的新書封面,中美兩國國旗在下,中華民國國旗在上,當中美持續擠壓,就會讓台灣上升的越快。」
力拚供應鏈「自給自足」!美財長葉倫:減少美企對台半導體依賴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於當地時間12日表示,美國正努力強化供應鏈,降低美企對台灣半導體和其他技術的「極度依賴」,同時還要防範中國、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地緣政治脅迫」。路透報導,葉倫出席「布列森林委員會」所舉行的活動時提出上述看法。葉倫說,全球經濟正面臨「強大阻礙」,而華府正在努力深化與歐盟及印度太平洋國家之間的整合。葉倫特別提出供應鏈「操之在我」重要性,尤其看到俄國以貿易作為武器,將其作為脅迫地緣政治的工具之後,葉倫指出,接下來要為供應鏈打造更多安全地帶,「減輕對中國等國家依賴造成的脆弱性」。葉倫還說,華府正試圖減少美國企業對來自台灣的半導體和其他技術的「高度依賴」。這些技術依賴也包括在中國等地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或電動車電池等關鍵零組件。她指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不一定只有少數國家,也不一定就是保護主義,重點在於取得的多樣性,方能獲得貿易的益處」。葉倫7月為「CHIP 4」(晶片四方聯盟)結盟前往韓國訪問時,就表達提高供應鏈彈性迫在眉睫。她當時表示,美方希望終止對中國稀土、太陽能電池板及其他關鍵商品的「過度依賴」,以避免供應鏈出現地緣政治的操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