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
」 反式脂肪 糖尿病 健康 程涵宇 奶精漲聲響起!各因素影響墊高成本 糕餅業者嘆「最貴的中秋節」
中秋節將至,糕餅業者指出,近期蛋黃酥、月餅的蛋黃、奶油都較去年同期上揚2成,加上包裝禮盒不便宜,計時人員找不到都墊高成本,今年坊間名氣較大的蛋黃酥,一顆單價平均已上漲至80至100元,今年堪稱是「最貴的中秋節」。根據調查顯示,宣稱不使用豬油、反式脂肪酥油的台中藏阿胖蛋黃酥,一顆單價就要100元,相當一個排骨便當的價格。台中L.Z. Dessart寶石蛋黃酥則要90元;胡同御藏蛋黃酥、台中犁記等禮盒,蛋黃酥平均單價也約86元、65元,Yahoo奇摩指出,今年禮盒單價預算集中在500至1000元的區間帶。三統漢菓子行銷總監周詩雅指出,今年較平價的蛋黃酥,平均也漲到60至85元的水準,除原物料上漲,最大的關鍵是服務業大缺工,8月到中秋節前夕是人力需求最大的時刻,去年計時人員的時薪還能控制在190元,今年人力銀行刊登時薪200元根本得不到回饋,只好依時段調整到200至250元不等,才解決當前缺工問題,大夜班的時薪則喊到280至300元。周詩雅表示,雖然原物料、人事成本增,今年還是自行吸收、沒有調漲價格,在企業訂單加持下,中秋檔期的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20%,不過獲利不如去年。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指出,現在正值暑假消費、出遊高峰,餐飲業持續缺工,飯店旅宿業「兼職房務員」時薪已提高至190至220元。
奶茶控小心!醫示警「奶精」超恐怖危害 恐害高血壓、心臟病
台灣號稱是「手搖飲王國」,不少人都習慣每天來一杯飲料,然而家醫科醫師許書華提醒民眾,要注意飲料添加的是「奶精」還是「鮮奶」,示警奶精沒有牛奶的營養,且富含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酸,「長期喝會胖,養出脂肪肝,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也跟著來」。許書華在臉書粉絲專頁「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發文表示,自己已經幾十年沒喝過奶精了,因為鮮奶是原型食物,富含優質蛋白質、鈣質、維生素B2、B12含量也高,然而奶精是由植物油、液化澱粉、食品添加物混合而成,主要成分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許書華指出,奶精不僅熱量高,營養價值還低,沒有牛奶的營養卻富含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酸,長期喝不止會發胖,甚至還會養出脂肪肝,導致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也緊跟著來。許書華提醒大家可以把奶精當成調味,因為有些人就是覺得有奶精才香,「如果是有雅興,喝杯咖啡,加顆奶精球,因為用量少,所以不必太緊張。偶爾解饞,不是在吃健康的OK!但如果是每天早餐店或手搖飲,都來一杯奶精調製成的奶茶,就不建議」。許書華說明,早餐店的飲料或是手搖飲這類飲品奶精的用量較多,一杯奶茶大概會使用60至70克的奶精,因此長期喝容易會變胖,且對心血管健康也是一種負擔,「所以如果是奶茶愛好者,每天都要來一杯的話,還是喝鮮奶調製的奶茶比較好喔」。
10種國民美食超傷腎 醫揭恐怖後果:不要輕易吃
台灣是美食王國,各種小吃五花八門,讓人食指大動。不過有些吃太多對健康有害,不能吃太多。醫生就提醒,生活中有10種食物會緩慢傷害腎臟,必須少吃為妙。洪永祥醫師在臉書指出,人類出生約有200萬顆腎絲球,要使用一輩子,腎絲球不會再生,死掉1顆就少1顆,由於壽命不斷延長,腎臟的「存款」一訂要省著點用,才能避開洗腎危機。洪永祥醫師點名10個常見,卻容易被忽視的食物,在不知不覺中緩慢傷害腎臟,應該要少吃。10.早餐穀物包含玉米片、小麥片等,主要成分是裹糖的碳水化合物,主打健康的穀片,宣稱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纖,很容易讓人誤以為跟天然的糙米、燕麥、五穀米等富含高纖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是一樣健康的穀物,但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曾發現,半數市售早餐榖片,每100公克含鈉量達500毫克以上,高糖、高鹽、高飽和脂肪。9.蔥花肉鬆捲與奶酥麵包台式蔥花肉鬆捲麵包鬆軟的口感,是因為含有豐富油脂,並且抹上了美乃滋讓質地更加柔軟,加入了美味肉鬆,整體扎實的重量直接奪得麵包界熱量冠軍。蔥花肉鬆捲麵包熱量高達565大卡,約2碗飯的熱量,另外日式麵包無論奶酥、紅豆、芋頭、克林姆都是超高油鹽糖的食物,一個麵包下肚,不但吃進去高熱量,其內餡更含有較多的反式脂肪、飽和脂肪酸,吃多也是會讓身體造成腎臟極大負擔。8.燒餅油條製作過程會加入油脂,它是將麵粉先揉成麵糰,再丟入油鍋中炸。油溫越高,風險也就越高,除了一份燒餅油條的卡路里為500到600大卡,吃掉一份熱量大約是3分之2杯珍珠奶茶的熱量。高溫油炸更產生了丙烯醯胺與多環芳香烴的傷腎致癌風險。另外,很多業者為了增加酥脆口感,多會使用含有重金屬「鋁」的膨脹劑,人體若攝取過多,可能會影響腦部腎臟,誘發失智與腎衰竭。7.鍋貼包餡食物像是鍋貼、水餃、小籠包,都是澱粉包著五花肉,澱粉高熱量,五花肉含飽和脂肪酸與高熱量,當澱粉緊緊包著五花肉,一點油脂都不漏掉,完全吃進肚會超級傷腎,吃著就吃出肥胖、高血壓、高血脂與糖尿病,腎功能就一日一日流失。6.肉鬆肉乾與香腸肉鬆事實上有很多營養加工食品,會用大量的油、醬油、糖與鹽調味,加工過程中幾乎胺基酸、維生素營養耗盡,只剩下高油鹽糖調味,尤其糖尿病人及腎臟病人,就不宜吃肉鬆。肉乾與香腸也是高油鹽糖,加上高溫加工的紅肉,除了會有致癌風險,也會引發身體慢性發炎。珍珠奶茶榮登冠軍。(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5.鐵板麵高油鹽糖全包了,除了高熱量每100公克的油麵熱量就有361卡,鈉含量更是高達712毫克,調味包通常是預先做好的,裡面有各式各樣的調味成分跟勾芡,不僅很油也很鹹,熱量驚人,且經過鐵板上高溫烹煮的鐵板麵,容易卡上陳年焦炭,異環胺、丙烯醯胺與多環芳香烴增加罹癌風險。4.三寶飯一份三寶飯960大卡,加上配菜後熱量大約在1330大卡,比炸雞腿便當熱量還高,一餐就吃掉了一天2餐的熱量。烤鴨、烤雞的脆皮是因為醃料中含糖,經過烘烤後雖然香氣十足,但熱量也是驚人。叉燒是由五花肉製成,本身為高脂肉類,還有高鹽高糖的醬汁,超級傷腎,吃的時候要避開肥肉、雞皮、鴨皮。3.炸雞排裹著澱粉經過油炸的雞排,一片熱量平均可達630大卡,比吃2碗白飯還要多。可怕的不單是熱量,雞排的獨家調味都是有甜又鹹的高鹽糖,油品若不按時更換,回鍋油更是很多的致癌物與重金屬,經常吃不單單是發胖,更是傷肝傷腎身心傷血管提升致癌率。2.日式拉麵一碗拉麵含鈉量高達2000~4000毫克,有些專業吃貨一周7天,很多人吃著吃著就習慣拉麵的鹹度,導致血液中的鈉離子飆高,高血鈉除了造成腎臟負荷、超級傷血管,更造成水腫、高血壓與痛風的發作,絕對是傷腎的高危險。1.珍珠奶茶:不僅僅本身是傷腎的邪惡成分,更是台灣人攝取頻率最高的傷腎食物。一杯的熱量高達783.2大卡,奶茶當中的「奶」是以奶精製作,不論是粉狀還是液狀都屬於油脂類。高果糖也是傷腎的另一大原因,一天攝取過多的精緻糖,會增加三酸甘油酯堆積胰島素阻抗的增加,提高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痛風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這些慢性病症是傷腎的最大元兇。洪永祥醫師呼籲,為了腎臟的健康,這些超級好吃但傷腎的食物,務必放在心中,不要輕易放進口中,偶爾嘴饞吃了要多喝水運動,增加代謝,任何一種都不要變成常規飲食,那是非常恐怖的。
十盛奶精「標示不清」為何很要不得! 醫曝「1成分」超不健康:害這類人破戒
網紅「見習網美小吳」與「紀卜心」聯手創立的手搖品牌「十盛Shisheng」,近日被消基會點名奶茶使用的奶品標示不清,引發軒然大波。對此,十盛22日也在臉書發文宣布,7月23日限時1天「買1送1」優惠。然而此舉卻引來小兒科醫師林智葳搖頭,表示「熟成生乳」給人直覺就是鮮奶奶茶,若他事後被告知是奶精奶茶,一定會非常生氣,因為奶精這種反式脂肪的食物非常不健康,「我會盡量避免。」林智葳昨(28日)在臉書粉專《醫心葳你Wei醫師~林智葳醫師》發文指出,在門診中若有遇到血脂異常的病人,除了藥物和生活型態調整之外,他最常對病人叮嚀的就是「不要吃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他解釋,反式脂肪主要是植物油經過部份氫化處理後,可以讓油品更穩定、更好吃、價格相對低廉、卻很有健康疑慮的食物成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日減少2%反式脂肪的熱量來源,可以減少23%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若總熱量中降低0.5 %來自反式脂肪的熱量攝取,則可減少3%的中風死亡,以及6%的冠心病死亡機率。」「奶精就是一個可能含有反式脂肪、我會盡量避免的食物。」林智葳醫師續稱,依據台灣現行法規規定,食物中反式脂肪含量在0.3%以下可以標示為零反式脂肪,所以若大量、經常性的食用這些垃圾食物的話,身體還是有可能會受到反式脂肪的不良影響。所以他在買手搖飲料,當天要喝奶茶系列產品時,「一定會在意其是奶精奶茶還是鮮奶奶茶,這是我很care的點!」林智葳醫師坦承,如果上面標示是熟成生乳,他的第一直覺反應會覺得這是生乳、是鮮奶奶茶,所以不會多問。但如果他後來被告知這是奶精奶茶,「我會覺得非常震驚且生氣。這就像是嚴格素食者因為標示不全,而不小心破了戒,一定憤怒不已。」不過他也感嘆,「當然,台灣可能沒有買一送一解決不了的事?」
他拿「麥當勞大餐」給AI營養師評分 結局出乎意料
香噴噴又美味的速食是許多人的最愛,然而許多速食餐點和飲料含有高糖分,這會導致血糖水平波動,增加罹患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日前日本一名網友狂嗑麥當勞餐點,並用AI營養師App為當天的飲食評分,結果在滿分100分中,竟然只拿到了6分,低得讓網友們出乎意料。日前バラコ在社群平台「X」分享三張圖片,他將麥當勞餐點拿給AI營養師App來評分,從照片中可以看到,他當天吃了數個不同口味的漢堡、蘋果派、雞塊、薯餅和鬆餅等。AI營養師分析這些食物的營養狀況後,結果顯示這些餐點的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飽和脂肪酸和鹽分等都被評為攝取過量,而維生素C則被認為攝取不足,在14項營養素中,有7項達到標準,7項過量或不足,最終評分只有6分。AI營養師對「麥當勞大餐」給出評分,在14項營養素中,有7項達到標準,7項過量或不足。(圖/翻攝X)該篇貼文也迅速突破685.4萬次觀看,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吃得開心才最重要,「「營養6點但快樂滿點」、「都吃麥當勞了就別管健不健康了」、「吃麥當勞就是開心就好」、「這餐高達7580卡真的好驚人」、「バラコ當天的飲食不健康,但快樂的心靈分數是滿分」、「快樂滿點」、「肥宅快樂餐好吃」、「這套餐快樂可是滿分」、「心靈滿分」,也有網友質疑App的評分標準,認為原PO沒有將所有食物都攤開來拍照,可能影響了結果。事實上,速食通常含有高熱量、高脂肪、高鹽分、低纖維等,尤其是那些油炸食品、甜飲料和甜點,高熱量攝入容易導致體重增加,進而引發肥胖及相關的健康問題,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此外,速食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這些脂肪對心血管健康不利,會增加壞膽固醇(LDL)水平,降低好膽固醇(HDL)水平,從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攝入過多的鹽分會導致高血壓,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因此雖然速食好吃,但仍要多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以免得不償失。
壞膽固醇太可怕!破壞全身血管、加速腎老化 醫曝7招改善
許多人都會說膽固醇太高不好,但事實上,膽固醇也有好壞之分,其中壞的膽固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諸如運動不足、高壓、肥胖、吸菸等都可能是壞膽固醇升高的危險因子。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指出,壞膽固醇不僅會破壞全身血管、加速血管老化,還會大幅提高中風、心血管疾病與腎衰竭、間接性跛足的風險。洪永祥日前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分享道,壞的膽固醇會聚集在血管壁,使血管彈性變差,造成粥狀硬化,也意味著將破壞全身血管,加速血管老化速度,大幅提高中風、心血管疾病與腎衰竭、間接性跛足的風險。「血管年輕你的全身器官就年輕。」洪永祥進一步建議,無論有沒有慢性病,40歲以前一定要控制到100mg/dL以下才是及格,若能控制到70mg/dL才是理想的抗老化逆轉血管健康目標值;若身體已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腎衰竭等慢性病及格標準要控制到70mg/dL,若能控制到55mg/dL才是理想標準。對此,洪永祥也提供7個方法,能夠有效降低壞的膽固醇:1.飲食: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2015-2020飲食指南」,需要減少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的攝取,而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油與植物油,則有助降低血膽固醇值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並建議多吃高膳食纖維食物,如全穀根莖類與五顏六色蔬果,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添加糖的攝取。2.運動:研究顯示,運動有助降低壞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並增加好膽固醇,建議每週5天、每天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3.維持健康體重:過重或肥胖的高膽固醇患者,可藉由控制體重改善健康。研究顯示,肥胖、過重的成年人在減掉3至5%的體重之後,壞膽固醇有所下降,同時好膽固醇也上升,建議的減重幅度為6個月減少5至10%的體重。4.管理壓力:研究指出,慢性壓力也可能增加壞膽固醇並減少好膽固醇,而包括瑜珈、靜坐、冥想、唱歌、泡澡、按摩、接近大自然等,都是抒壓的好選擇。5.戒菸:抽菸不僅使脂肪代謝惡化,更會加速血管內皮細胞發炎與粥狀動脈硬化進行。6.降血脂藥物:很多人都會拒絕服用降血脂藥物,但據研究顯示,使用他汀類藥物降低低密度膽固醇,能有效減緩腎功能惡化,而這類藥物還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特性,能減少腎臟炎症和氧化壓力,進一步保護腎功能 。7.雙重過濾血漿離析術(血液淨化):是一種比較侵入性的降膽固醇治療,用於部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類似血液透析的過程,藉由機器像是大掃除般濾除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1次進行2至3小時,可清除掉約70%的低密度膽固醇。
醫曝4種偽健康飲品! 公開成分:恐越吃越胖
市面上有些看健康的食品,實際上暗藏不少的陷阱,對此,肥胖醫學專科醫師許芷瑜也YouTube中發布影片,分享市面上常見的4種偽健康飲品,包括糙米漿、燕麥飲及堅果飲、果汁、運動飲料,提醒民眾在選擇時需要多加注意。肥胖醫學專科醫師許芷瑜在在診所YouTube頻道發影片分享,指出市面上有許多聽起來或看起來很健康的產品,但若是食用方式不正確,或沒仔細看背後產品成分表,可能會讓人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或添加物。對此,許芷瑜也分享了4種偽健康飲品,提醒民眾需要多加注意。第一樣是「糙米漿」,因為台式的糙米漿為增添口感,往往會加入糖和烤過的花生調味,導致醣上加糖的情況,液體形式也容易被身體吸收。且市售糙米漿還可能含脂肪酸甘油酯或反式脂肪,因此應該少量攝取,或盡量選擇原始糙米飯更好。第二樣是「燕麥飲和堅果飲」,液體狀的燕麥飲升糖指數高,加上有些燕麥飲會添加過多的糖跟配料,導致血糖、膽固醇和體重都升高。堅果飲則是含有各種澱粉,讓身體更容易吸收,進而轉化為脂肪。第三樣是「果汁」,一杯新鮮的果汁需要使用多顆水果,又難提供飽足感,因此容易攝取過量,造成攝入的果糖過多,還會增加高血糖和心血管疾病風險。最後一樣則是「運動飲料」雖然運動飲料在對的時間點喝,確實能增強運動表現,但錯誤使用可能引發肥胖和脫水問題,建議運動超過1小時,且有明顯的喘、流汗時再飲用即可。
美廉社冷藏蛋出包! 遭驗出「乃卡巴精」
台北市衛生局抽驗生鮮禽肉、蛋品、市售包裝油品、茶葉及花草茶,2日公布抽驗結果,共有17件不符合規定,其中美廉社萬華雙園店雞蛋驗出不能檢出的乃卡巴精、新東南海鮮餐廳松山館烏骨雞檢出三甲氧芐氨嘧啶超標,衛生局對不符規定產品皆已通知業者立即下架,如違反動物用藥殘留標準規定者,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最高可處2億元罰鍰。衛生局共抽驗181項產品,包含100件生鮮禽肉及蛋品、30件市售包裝油品、51件茶葉及花草茶。衛生局食藥科長林冠蓁指出,3件違規烏骨雞產品抽驗地點為新東南海鮮餐廳松山館、武昌市場無市招攤販和環南市場家禽區健業生鮮肉品,檢出三甲氧芐氨嘧啶;2件違規雞蛋包括「美廉社萬華雙園店」檢出乃卡巴精、中山區「有利蛋行」驗出甲磺氯黴素與氟滅菌含量不符;2件雞胗則是「永春市場65號攤」和「南門市場光揚家禽畜產」,檢出脫氧羥四環黴素。林冠蓁說,三甲氧芐氨嘧啶屬合法殺菌劑,長期過量食用可能導致噁心、嘔吐、腸胃不適,脫氧羥四環黴素雖急毒性不高,但超量會造成腸內細菌抗藥性。茶葉及花草茶不合格產品中,蝶豆花有4件、玫瑰花3件、洋甘菊和薰衣草各1件,分別檢出1至5項農藥殘留超出容許量標準。另外,衛生局在北市松智路微風超市販售的「葡萄籽油」,檢出反式脂肪酸甲基酯與標示不符,涉及標示不實,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處負責廠商4萬元罰鍰並要求限期改正,且改正前不得販售。
營養師點名「6大超毒加工食品」少碰 早餐常見品項也中標
近年來食安風暴不斷,尤其某些加工食品內涵各種化學添加物。對此,營養師李婉萍特別點名6大超毒加工食品,包括香腸、培根、油條、人造奶油、熱狗及汽水,長期或過量的食用,絕對會對健康產生許多負面影響,不但會增加心血管、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化學添加物還可能增加罹癌風險。李婉萍昨(15日)在臉書粉專「李婉萍營養師」發文列出「你必須知道的超毒加工食品」,她表示近年來食安風暴不斷,我們無法用肉眼就確定吃下去的食物到底有什麼危害身體的物質,尤其是某些加工食品添加了各種你聽都沒聽過的化學添加物,「林林總總長期吃下來也是會造成很多身體的影響,除此之外高鹽、高糖、不好的脂肪也是加工食品很不健康的原因!快來看看哪6大加工食品超級碰不得的吧」:香腸:除了高脂肪、高熱量外,其為了抑制肉毒桿菌生長,會添加亞硝酸鹽,當高溫烹煮時,就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培根:油脂含量比例高達90%,也因為是醃漬品,鈉含量也很高,同時為了保存及增加顏色鮮艷,還會加入各種化學添加物,吃多恐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油條:為了口感更好,會加入化學膨鬆劑,若再經過不好的油來高溫油炸,就會產生許多不好的物質,也會攝入大量油脂。人造奶油:反式脂肪酸含量很高,人體對其難以代謝,大量食用會引起高膽固醇、肥胖,從而對肝臟及心血管造成負擔。熱狗:由碎肉、澱粉、香料、黏著劑等所混合,其中必定加入調色劑、磷酸鹽,吃多前者會影響腎臟功能,後者則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注意力。汽水:可說是一杯含有大量糖、各種化學添加物的混合飲料,也因為pH值較酸,會刺激腸胃道,使本身腸胃不好的人更容易慢性發炎。
家醫師推10種當季食材 教你如何幫助長輩控制血壓
冬日經常進補、運動量減少,加上天冷血管容易收縮,對許多有心血管疾病的長輩是健康一大威脅!進補吃太多 恐致血壓失控嘉榮家醫部陳怡成主任說到,冬天會吃羊肉爐、薑母鴨進補,也常泡各類即溶式飲品溫暖腸胃,飲食中攝取到加工食品的機率提高,無形中可能吃進大量鹽分及糖分,還有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酒精等,不小心吃太多容易使血壓失控,要特別注意。10種當季食材 控制血壓陳怡成主任舉了10種當季食材,幫助長輩控制血壓,吃火鍋時可多使用香菜、番茄等高鉀蔬菜增添風味,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及鹽分,沾料可適當攝取大蒜,並且多用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烹調;想吃甜點時,可以準備香蕉、黑巧克力、奇異果及無糖優格,幫助放鬆肌肉穩定血壓,也可多吃盛產的草莓及柑橘類,但長輩若有服用降血壓藥物,建議不要吃柑橘類水果避免影響藥效。控制血糖 日常飲食方向一次看值得注意的是,長輩們的血糖也可透過食物選擇管控,陳怡成主任提供幾種幫助控制血糖及糖尿病管理的食物,讓長輩能掌握日常飲食方向:常見的蕈菇類能抑制血液中葡萄糖吸收,燕麥可減緩血液中葡萄糖升高,苦瓜可以幫助血糖平衡,而富含優良脂肪的魚類如鯖魚、鮭魚、沙丁魚等,不但能增加飽足感也可促進胰島素分泌穩定,再搭配特級初榨橄欖油等油脂,能有減少碳水化合物吸收。如果想吃點心,推薦無調味堅果、蘋果、莓果等,較能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尿病引起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飲品可選擇改善胰島素敏感度的無糖豆漿,以及幫助降低空腹血糖波動的綠茶。進食順序要注意 防止血糖波動大此外,陳怡成主任指出,研究發現進食順序也會影響血糖波動程度,一開始先吃青菜、再吃蛋豆魚肉等蛋白質,最後攝取碳水化合物,有助於平緩血糖波動,有利血糖及糖尿病控制。
到處都是減肥陷阱! 甜點、米飯控如何與頑固脂肪分手?
「台灣到處都是美食陷阱!」漢堡、薯條、甜點人人愛,上演愛恨相殺、脂肪糾纏不清的戲碼。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主任徐光漢表示,根據國健署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 ,身體質量指數(BMI)>25就屬過重或肥胖,應及早控制體重。而對於肥胖最常見的原因:「不忌口」與「壓力進食」族群,現也有最新藥物能降低食慾與飢餓感,大噸位的肥胖者也能以減重手術配合行為改善,甩開肥胖!戒不掉的甜點米飯 恐是「糖上癮」「請問醫師,我年紀輕輕才30多歲,健檢紅單就算了,怎麼會檢驗出糖尿病初期呢?」-微胖女孩 其實並不意外,亞洲人以米飯為主食,尤其以往農業社會勞動力高,對於米飯的需求更高,也深深影響亞洲飲食文化。加上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與飲食西化,若攝取過多精緻澱粉與糖份,血糖控制不佳、三酸甘油脂過高,更進一步形成脂肪肝── 現代疾病「糖胖症」叩門,三高風險大攀升。徐光漢醫師表示,許多民眾都沒注意到飲食出了問題,偶爾的刻意少吃並無法解決長久養成的飲食壞習慣。如果留意到特別愛吃某類食物,或是整天都在覓食,這些都是「食物成癮」的徵兆。例如餐餐離不開澱粉、國人熱愛的反式脂肪甜點、過度調味料或重口味美食,都是當代肥胖元凶。為什麼人們會對這類食物又愛又恨?原因在於糖份能刺激「腦內啡」讓人快樂,宛如毒癮。尤其食品工業技術下,添加過度糖份來增加食物適口性已是常態,如何正確飲食、控制入口分量,成為減重民眾熱門討論話題。對於嘴饞、壓力進食者,醫師也建議可以尋求專業醫療管道,例如減重專科、家醫科、新陳代謝科,或住家附近的減重門診,輔佐中樞神經控制性的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降低對特定食物的攝取。體重降不下來 三高又泡芙身材?根據國健署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代謝症候群有五大危險因子,包含: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5項中符合其中3項則代表有代謝症候群。其中,以「腹部肥胖」的風險最高,而這也是診間最常看到的案例。徐醫師表示,根據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建議,一、控制體重避免肥胖病;二、BMI>25屬於過重或肥胖,若有肥胖症建議積極治療;三、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健署建議規律運動,多吃蛋白質、纖維素,少吃澱粉、糖分、高脂肪跟高鹽分食物;四、對特定飲食例如糖、澱粉等食物成癮,屬於精神依賴,此時可用藥物輔助減重。1. 飲食運動「變胖容易減重難」,減重原則為少吃多動,限制攝取高油高鹽高糖等高熱量食物,同時改變生活型態,搭配規律運動。體重只要減輕,三高也能隨之改善。2. 減重手術一旦BMI≧37.5重度肥胖,或BMI≧32.5且合併高危險併發症患者,健保有給付減重手術。根據美國減重代謝外科醫學會(ASMBS)及國際減重代謝外科醫學聯盟(IFSO)2022年發表「最新外科治療建議準則」,亞洲人BMI> 30kg/m2、及BMI>27.5-29.9kg/m2合併相關併發症,符合手術治療條件。醫師提醒,亞洲人多屬中廣型肥胖,「比起歐美族群人種更容易出現傷害健康的代謝症候群,若BMI> 30已合併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等症候,應需考慮接受手術治療,若BMI>27.5合併藥物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依照國際標準也應考慮手術治療的方式。」3. 藥物治療「有點胖但不至於嚴重到要開刀」,是人數最多的族群,建議積極控制飲食與運動。但不少人難以堅持,進一步可使用藥物治療。徐光漢解說,目前食藥署核准減重藥物主要包括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減少糖、精緻澱粉攝取,降低食慾與飢餓感)、腸胃道脂肪分解酵素抑制劑(促進排油便、減少脂肪吸收)、腸泌素(增加飽足感、促進胃排空)。每種藥物的效果與副作用不同,適合不同的族群使用,例如診間常見:(1) 愛吃甜食、下午茶,又離不開飯麵米食者(2) 工作日夜顛倒飲食時間不固定(3) 餓過頭又暴飲暴食者(4) 肚子飽但心理上仍感到嘴饞者使用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可抑制大腦中樞神經,降低「糖上癮」依賴。網路迷思多 精準治療甩開肥胖Q:動手術或吃藥可以消除內臟脂肪嗎?A:門診不少病友體檢有脂肪肝,不僅會造成三高,嚴重恐演變成肝硬化、肝癌。提醒民眾少吃白米等精製澱粉,多攝取海鮮與豆類等優質蛋白質,從根本上消除內臟脂肪。如無法抑制口慾,亦可尋求專業醫療管道,輔佐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Q:減重療程多久見效?會不會很貴或復發?A:手術最快2天1夜即完成,隔天可上班,復胖與致死率低;藥物治療約需3個月見效,每月自費約數千元。不過須注意,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減重方式不會復胖,無論做了減重手術或是使用藥物,飲食仍然高糖、高鹽、高脂肪的話,還是會復胖。Q:我適合哪種減重療程?A:若已經到病態性肥胖建議進行手術,使用藥物治療者則會根據飲食習慣、生活型態來擬定治療方式,例如糖上癮等精神性進食適合用中樞性神經控制劑。民眾可尋求專業減重中心,由醫師、營養師、個管師組成團隊,加上精密的測量儀器,從「肥胖分型」開始,幫助患者告別肥胖。
溫差猝死潮1/腦中風頻傳「每42分鐘1人喪命」 2件事必做!遠離鬼門關
10月底起至今,乳癌名醫郭耀隆、體育主播詹啟聖、韓國主播金泰敏皆因腦出血而猝逝,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平均每42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血管疾病,尤其最常發生在季節交替時,溫差變化使血管劇烈收縮所致,專家表示,腦中風爆發前幾乎無徵兆,建議三高族按時服藥控制病況,並且定期做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做好以上2件事才能遠離鬼門關。58歲的體育主播詹啟聖剛挺過主動脈剝離的復健,正準備回歸正常生活時,卻突如其來地離開人間;乳癌名醫郭耀隆造福許多患者,也在52歲最輝煌的年紀猝然離世;45歲的韓國主播金泰敏播報完晨間新聞後,無任何疾病的他,在家午睡後竟一覺不醒,他們三人的死因都是腦出血。腦血管疾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5名,依健保署最新資料顯示,全台腦血管疾病的就醫人數達43.7萬人,每年死亡人數1.2萬人,換算下來,每42分鐘就有1人逝世,而幸運存活的患者逾半數失能,成為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祥銘表示,「每年秋轉冬的時候,腦中風患者就會比平常增加2~3成,關鍵就在於溫差變化!」曾有研究顯示,氣溫每降2.9度,腦中風風險就增加3成,因為溫差會導致血管收縮,若本身患有血壓偏高,此時很容易造成腦部血管破裂,或使血管硬化造成阻塞。「幾乎每個腦中風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高血壓』!」黃祥銘說,如果血壓不穩定,一旦受到外來刺激就容易釀成心血管疾病,此外,三高患者、膽固醇高、吸菸也都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乳癌名醫郭耀隆(左)日前爆發腦出血,雖經過搶救仍不幸身亡,由於他是國內少數同時整形外科、乳房外科雙專科的良醫,因此格外引人惋惜。(圖/翻攝自成大醫院臉書)黃祥銘說,「相較於心臟血管有異時,會有胸悶、痛、喘等症狀;腦血管幾乎沒有徵兆,一旦出現手腳無力、半側身體偏癱,都已造成腦傷;更何況腦出血有立即致命危險。」對於腦血管疾病來說,預防絕對勝於治療,黃祥銘建議三高患者、吸菸族等危險族群,首先一定要積極控制病況、按時服藥,另外也可定期進行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可進一步確認腦血管狀況,並及早治療。衛福部也建議天天量血壓、戒菸、飲食多吃蔬果、減少動物脂肪與拒絕反式脂肪食物,同時喝酒酌量;若有糖尿病或心律不整也要定期檢查與服藥,另外,規律運動習慣則可降低腦中風風險。
如何預防糖尿病產生? 醫曝掌握4大要領可遠離糖尿病!
糖尿病若未調整生活型態、遠離危險因子、穩定血糖,可能會大大提升心血管疾病、中風等風險。目前第一型糖尿病雖然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但第二型糖尿病可以透過生活型態調整來防治。診所副院長吳凱茹醫師提醒,民眾應謹記「A.W.A.Y.」4大要領遠離糖尿病。糖尿病無聲來襲 卻會影響「這些」嚴重問題第二型糖尿病有如無聲無息、悄悄靠近的危險人物,吳凱茹醫師表示,第二型糖尿病的進程是無聲的進行式,當血糖過高時,其實身體並不會感到特別不舒服,但日積月累下來會逐漸進展成代謝異常疾病。吳凱茹醫師將身體高血糖的狀態比喻為糖漬蜜餞,當新鮮水果泡在高濃度的糖水中,水果會萎縮,同理血管也是一樣,當血管萎縮後,末梢神經將會最先受到影響,開始覺得手麻,當身體漸進到糖尿病時,還可能伴隨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失智症、視網膜病變等。遠離糖尿病威脅 掌握4大要領預防疾病若要遠離糖尿病威脅,吳凱茹醫師提醒,應謹記「A.W.A.Y.」4大要領,養成可持續長久執行的健康生活型態:Activity(體能活動):包括有強度的運動、體能鍛鍊,或非計劃性、重覆性的日常活動等,任何可消耗能量的骨骼肌活動都可以。最簡單的運動就是走路,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明步行有益健康,也有研究發現步行可以穩定血糖。Weight(體重管理):體重過重不僅會提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也和高血壓、心臟病等有關,而這些疾病彼此又有加乘作用,體重越重,心臟負擔越大,血糖控制不好,血管通路也會變差,因此應控制熱量的攝取,將體重和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一起管好。Avoidance(少糖、少油):日常飲食要均衡、多樣化,但須避免攝入過量的糖(精製糖)、碳水化合物、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吃太多含糖食物,血糖容易突然升高,而過多的飽和脂肪、經過高溫作用的油脂(如:油炸)和反式脂肪,則容易誘發胰島素阻抗,讓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變差。Yield(投資健康的回報收益):將每日生活投資於健康的生活型態,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良好睡眠、管好體重與三高,實踐健康的生活型態,不只能預防糖尿病,也能預防其他慢性病、癌症。
洋芋片吃越多「脾氣越差」? 專業醫曝光「這成分」影響所致
有覺得自己的脾氣越來越差、越來越容易生氣嗎?如果你平時喜歡吃包洋芋片來解壓宣洩的話,那有可能要注意了。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這有可能是洋芋片內的「反式脂肪」在搞鬼所致。減重醫師蕭捷健在FB發文指出,加州大學研究,吃洋芋片會讓人變「苛薄」,攝取較多的反式脂肪恐有增加攻擊性與易怒的可能性,風險上比喝酒還嚴重。該份研究了945名成人,涵蓋各年齡段與教育程度,最終發現反式脂肪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比起年齡、吸菸、性別、酒精等因素影響更鉅「即使在排除年齡、教育、吸煙和飲酒等潛在混淆因素後,反式脂肪的攝取和易怒體質的關係依然存在。」蕭捷健表示,反式脂肪除了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外,還可能會干擾n3FA,而n3FA有助於一種「抑制攻擊行為」的長鏈脂肪酸的產生,透過影響前列腺素和發炎反應,間接影響行為模式。除此之外,蕭捷健還提到,反式脂肪還會影響我們的心理與行為反應,甚至和憂鬱症的風險有關。蕭捷健也建議,想吃餅乾或蛋糕的時候,盡量去專門的烘焙店買,保存期限愈短愈好。想吃洋芋片,就自己用馬鈴薯和酪梨油,氣炸十分鐘就好了。避免過多反式脂肪,為心理健康加分。
黑色合作社2/月營收20萬帳面負5000 校長認「督導不周」撇貪汙
台北市士林國中合作社長期販售炸雞塊、含糖飲料,每月營收20萬,與教育部頒定之「校園飲品及點心販售範圍」背道而馳,也讓「禁垃圾食物進校園」走回頭路,市議員應曉薇質疑校長與學務主任夫妻是利益共同體,合作社營收儼然成為學校黑帳小金庫,而校方遭調查時卻稱「帳冊不見」,且帳面上負5千元,日前校長林凱瓊也否認有中飽私囊,坦言「督導不周,該承擔就承擔」。吹哨者表示,由於合作社販售雞塊太出名,還有其他學校慕名而來,校方更將本來位在地下室的合作社搬到1樓家政教室,如遇上稽查,就以「教職員合作社」為說詞。曾有位老師擔任合作社委員,在開會時表示販售雞塊、含糖飲料是公然違法,馬上遭撻伐,最後該名老師黯然離職,吹哨者看不下去高層繼續亂搞發財,挺身而出控訴,也憂心自己成為校園霸凌受害者。本刊調查,2017年10月曾有立委提出「學校衛生法」24條之一修正法案,有鑑於當時國小國中過重及肥胖比率佔28.7%、29.2%,胖弟胖妹多,立委提議中小學全面禁售高鹽、高油、高脂、含反式脂肪的食物,以及含糖飲料,從行政命令提升至法律位階,當時引起熱議。回溯最早以前的學校合作社,販售甜鹹麵包、零嘴洋芋片、汽水等各式飲品、冰棒等,隨著時代演進,「禁垃圾食物進校園」意識抬頭加上教育部訂出「校園飲品及點心販售範圍」,商品限制多,一度讓合作社無法經營。教育部頒定「校園飲品及點心販售範圍」,一份點心熱量應在250大卡以內,但100公克的炸雞塊熱量就有213大卡。(示意圖/翻攝好市多網站)依照教育部頒定之「校園飲品及點心販售範圍」,國民中小學學校午餐供應之飲品及點心食品,一份熱量應在250大卡以下,飲品指的是百分之百果(蔬菜)汁、鮮乳、保久乳、豆漿、優酪乳、包裝飲用水及礦泉水等7種液態食品;點心指的是用於補充正餐之不足,「熱量較正餐為少,具有補充營養及矯正偏食之功用」。其中,飲品和點心的脂肪、糖、油等含量,以一份250大卡規定來說,脂肪含量應在30﹪以下、鈉含量應在400毫克以下、校園烘焙食品(麵包、餅、米製品)油及糖所提供熱量總和不得超過總熱量40﹪等等。簡單來說,炸雞塊、披薩以及含糖茶飲、發酵乳飲品、愛玉、布丁、非100%果蔬汁等都不得提供。北市教育局表示,合作社帳目部分,教育局已偕同政風單位啟動相關調查作業,如有不法情事,將依法移送司法機關。此外,已通函各校,重申校園合作社販售食品要符合教育部、教育局法規,未來將無預警、不定期進行校園食品抽查及輔導工作,抽查不合格的學校要在7天內提交改善及檢討報告,教育局增加不定期到校複查次數。逾期未改善的學校,教育局將追究學校相關主管人員未盡督導責任,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政懲處。違法事件曝光後,校方表示合作社部分資料已遺失,也坦承未與進貨廠商簽訂採購合約。(圖/議員應曉薇提供)對此,校長林凱瓊面對媒體坦言確實督導不周,「該承擔就承擔,會配合教育局調查,有錯就修正」,否認自己有「發大財」,藉合作社圖利等違法情事,而合作社每月營業額也非20萬元。對於遭質疑和校長是利益共同體等指控,學務主任喊冤表示是被抹黑扭曲,他在校服務20幾年,一切經得起檢視,社會局每年都委託會計師事務所查合作社的帳,目前相關單位都已介入調查,他也辭去所有合作社相關職務,「公道自在人心,該承擔、負責的我都會負起責任,靜待調查結果還我清白」。另外,他也懷疑這一系列的操作,疑似是有心人針對校長在校已滿6年,即將調動有關。
零食吃多恐性早熟長不高 醫曝「空腹別吃」3方法改善
小孩愛喝飲料、吃糖果餅乾在所難免,有時看到別人吃,孩子就會想吃,但兒童遺傳內分泌專科醫師陳菁兒警告,過度攝取精緻糖恐導致長不高、肥胖、性早熟、過敏、過動等問題。對此,她提出3建議方法,得以在孩子享用甜食時,降低糖分的傷害。陳菁兒醫師於5日下午在臉書粉專「菁兒醫師的成長花園。兒童成長&性早熟&基因檢測。」分享,稱有爸爸媽媽在聽完兒童成長衛教時,都會無奈表示「怎麼可能!小朋友怎麼可能不吃糖果餅乾啦」,而陳菁兒則表示理解,但也坦言過度攝取糖分會造成身體傷害,建議要避免空腹時間食用,尤其是晚餐前和宵夜。為此,陳菁兒醫師提供了3方法,有望降低糖分傷害:1.午餐飯後減量吃如果吃飽後馬上吃甜食,因為肚子裡已經有正餐,吃得下的甜食份量也會比肚子很餓時少一些。此外,若選在午餐飯後,由於白天活動量較大,可以把多餘熱量代謝掉,比晚餐飯後較不容易發胖。2.吃精緻澱粉前先吃點蛋白質先吃點蛋白質,讓胃裡至少有些食物,血糖上升會比較慢,並能確保這餐至少有些營養(蛋白質),不是只有精緻糖和反式脂肪。因此建議,可以讓孩子讚吃餅乾前先把牛奶或無糖豆漿喝完才吃,或是先食用一顆茶葉蛋。3.部分甜食或含糖飲料用蛋白質類食物取代以鮮奶茶來取代外面賣的全糖奶精奶茶,而紅茶和鮮奶的比例可以抓1比5,甚至牛奶的比例也可更高。
五毒月解方3/吃對食物自帶排毒武功 4大飲食秘訣保護肝臟
五毒月養生的重點在於排濕熱,也就是排毒,以科學觀點來看,肝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毒器官,營養師建議掌握4大飲食秘訣提升解毒力,包括「多吃菜降低肝癌風險」、「薑黃護肝抗發炎」、「豆類調整肝指數」、「好油抗脂肪肝」,只要吃對好食物,就能自帶排毒武功!台灣近年時常在進口食品中查驗出一級致癌物「環氧乙烷」,包含冰淇淋、農心泡麵、東南亞泡麵、甚至胡椒粉都有驗出,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身處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除了避免攝取有毒物質之外,日常飲食若能顧好肝臟健康,就能防範於未然。「肝臟是身體最大的解毒工廠,也負責調節新陳代謝和分泌,肝臟能夠把藥物、致癌物、食品添加物、環境汙染物等原來不屬於身體組成成分的外來物質轉化為無毒。」程涵宇建議掌握4大飲食原則,第一是「多吃菜,降低肝癌風險」。「研究顯示,每天多吃100公克的蔬菜,肝癌風險就降低8%;另外,抗氧化也是一大重點,包括生大蒜、咖啡、綠茶也都具有預防肝癌的作用。」不過,若有胃食道逆流則要特別當心,上述食物可能會讓病況更惡化,食用需適量或先諮詢醫師。好油脂可降低脂肪肝風險,例如鮭魚就含有豐富的Omega-3,能降低三酸甘油酯、保護心血管。(圖/CTWANT資料照)第二是「薑黃護肝抗發炎」,程涵宇說,薑黃可降低脂肪肝風險,同時預防肝臟發炎;其他如人蔘具有抗氧化特性,所以能減少病毒、毒素和酒精造成的肝臟損害;另外巧克力中的可可多酚能夠減少自由基,所以有助脂肪肝患者增加抗氧化活性,但胃食道逆流者不適合多吃。第三是「豆類調整肝指數」,豆類食物例如黃豆、鷹嘴豆,含有複合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和礦物質,多吃豆類搭配低熱量飲食幫助降肝指數,只要每天喝一杯無糖豆漿就能做到;其他如生薑、益生元也可調降肝指數,程涵宇補充,益生元纖維是一組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大多存在於大蒜、蘆筍、韭菜、菊苣根和洋蔥中。第四是「好油抗脂肪肝」,程涵宇解釋,例如特級初榨橄欖油(EVOO)可減少脂肪肝、肝細胞腫脹、纖維化和防止脂肪過氧化;而魚類如鮭魚中所含的Omega-3也能改善脂肪肝。「除了要多吃上述4大類飲食,也要避免喝含糖飲料,以免增加脂肪肝風險;同時減少攝取飽和脂肪如肥肉、奶油、紅肉與香腸等加工肉、反式脂肪,才能降低脂肪肝風險。」程涵宇還提醒,不管是哪種酒都要少喝,因為90%的酒精要經過肝臟代謝,所以戒酒才是健康之道。
男女脂肪型態大不同 醫傳授「3大體型」減肥攻略
國人體重與體脂肪逐年增長,不過過重及肥胖比例男女有別,從脂肪儲存、基礎代謝、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等,對於擬定減重計畫或是成效也不同。想要消除惱人的贅肉,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洪泊儒表示,男性常見「蘋果形身材」,建議飲食方面多下功夫、控制熱量;女性多屬「西洋梨身材」或是「沙漏型」身材,飲食搭配重訓雙管齊下,有助於達到理想目標。男女肥胖4大差異1荷爾蒙荷爾蒙對於體重和體脂肪分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脂肪堆積部位,還會影響女性在月經週期時出現的體重波動與體脂肪變化,因此需要彈性調整減肥方式。2脂肪分布男性和女性在脂肪分布上有所不同。男性通常在腹部累積較多的脂肪,形成所謂的腹部肥胖;女性則容易於在臀部、大腿和臀部周圍累積脂肪,形成下半身肥胖。不同的脂肪分布建議從減肥方法對症下藥。3肌肉量肌肉是燃燒卡路里的關鍵,男性通常擁有較高的肌肉質量和較低的體脂肪含量,在運動和減肥過程中較容易消耗卡路里,也容易增加肌肉量。4代謝率男性通常擁有較高的基礎代謝率,也就是男性相對容易消耗更多的卡路里;而女性則需要更努力控制攝取的卡路里和增加運動量。性別不同 減重策略也不同 洪泊儒說明,男性與女性脂肪分布型態的差異關鍵在於荷爾蒙,還有服用類固醇藥物、糖尿病患者服用胰島素阻抗藥物,也會影響身形。另外男性因脂肪堆積在內臟,罹患慢性病風險較高,也須留意。減肥的大原則就是飲食搭配運動,進一步針對不同性別的族群,制定適合的減重策略有助於消除特定部位的脂肪。設計減重飲食時,可以根據性別的營養需求作出調整。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若減重目標為每週減輕0.5公斤,則每日應減少攝取500大卡,男性每日攝取1,500-1,800大卡,女性每日攝取1,200-1,500大卡。性別男性女性荷爾蒙類別睪固酮雌激素脂肪易堆積部位內臟脂肪臀部與大腿體型蘋果形西洋梨:一般女性為上窄下寬的西洋梨身材。沙漏形:年長女性為上寬下也寬的沙漏形身材。風險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比健康體重者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2倍風險。根據研究,肥胖男性罹患慢性病甚至死亡的風險,比起肥胖女性更高。減肥策略脂肪多堆積在內臟,建議飲食方面多下功夫,減少食用精緻澱粉與反式脂肪,控制熱量。西洋梨:建議做重量訓練沙漏形:飲食搭配運動雙管齊下。卡路里攝取建議1,500-1,800大卡/天建議1,200-1,500大卡/天運動方式男性傾向於進行高強度的力量訓練和有氧運動,以提升肌肉量與運動表現。女性偏好有氧運動和柔軟度訓練,但其實重量訓練對身形改善效果更佳。無論性別差異,醫師提醒,極端減肥會提高落髮、亂經、情緒不穩的風險,建議一個禮拜最多減重0.5到1公斤,或是3個月內減重不超過原本體重10%,才能保持健康。減肥的原則就是控制熱量攝取、增加運動量、均衡飲食和健康的生活習慣。
只是吃了同學生日蛋糕 虎媽逼兒「喝油催吐」:不健康
垃圾食物有害健康,因此家長會管控孩子的飲食,不過太嚴格或許不是一件好事。中國有一名媽媽,很在意兒子吃的東西,只是因為同學生日吃了蛋糕,竟然大發脾氣,甚至逼兒子「喝油催吐」,讓人傻眼至極。起因於有同學生日,兒子吃了蛋糕,讓這名媽媽爆氣,在班級群組大罵,先是感謝對方的好意,但也教訓兒子:「在任何場合,別人好意給你東西都要三思,懂得拒絕」,她希望兒子在學校不要吃別人的東西,更表示家裡從來不吃,過生日偶爾吃也是動物奶油,雖然知道對方是好意,但覺得沒必要,「因為妳這樣做,其他家長是不是也應該效仿?給孩子一席之地,讓老師親?同學們誇!」這名媽媽覺得蛋糕不健康。(圖/翻攝自微博)這名媽媽堅持自己沒有錯,並懇求大家不要針對兒子,「希望你們都快樂,說完之後我沒有後悔,是後怕啦!以後我不會說話了,我要學會控制自己」,更提到水果、果乾不行、但瓜子可以,「反式脂肪不健康,就跟棒棒糖一樣」,坦言知道兒子亂吃東西很不高興,「我沒看到奶油蛋糕時候開心,看到了上火一萬倍」,接著貼出相關研究,考慮要用催吐的方式,逼兒子生喝橄欖油30毫升、10毫升椰子油、10毫升亞麻籽油,希望把吃進去的東西逼出體內。媽媽氣到手發抖。(圖/翻攝自微博)這名媽媽表明,她不讓兒子吃學校餐廳的東西,自己會親自送飯,「我都不允許他亂吃,我都氣得手發抖」,有同事給兒子6個核桃,讓她驚呼:「我兒子今天被投毒啦!」由於要求健康飲食,沒錢買就會自己種,「寧可餓死不吃垃圾食物」。媽媽表示,寧願餓死也不吃垃圾食物。(圖/翻攝自微博)對話曝光後,網友都感到不可思議,「感覺小孩子好可憐」、「好可怕…感覺精神狀態很不好」、「這孩子上輩子造了什麼孽」、「這樣的孩子不適合上幼兒園,適合在家裡供著」。
垃圾食物好吃但傷身 醫師警告:小心大腦也變成垃圾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控制著我們的記憶、學習、行動和情緒。如果想要保持大腦的健康和活力。但現在有醫師提醒,其實平常的飲食上需要特別注意選擇,因為有些垃圾食物會對大腦造成損害,影響我們的智力和心理狀態。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日前在臉書專頁上發文,內容中首先解釋,所謂的垃圾食物是指反式脂肪、含糖飲料、精製碳水化合物、高加工和包裝食品、酒精。他甚至依序解釋這些物質的成分與對人體的危害,更是直言「吃垃圾食物,腦袋也成垃圾」。反式脂肪反式脂肪是一種人工合成的不飽和脂肪,常見於人造奶油、烘焙食品、薯片、餅乾、冷凍和罐頭食品等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風險,也會影響神經發展和血管健康,導致大腦萎縮、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下降和失智症的發生。含糖飲料含糖飲料指的是添加了糖或其他甜味劑的汽水、果汁、運動飲料、能量飲料等液體飲品。含糖飲料不僅會增加體重和血糖,還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和營養素吸收,造成神經細胞受損和血管阻塞。長期喝含糖飲料會降低學習能力、記憶力、整體腦功能和新神經元的生成速度,也會增加發生阿茲海默症或中風的可能性。精製碳水化合物精製碳水化合物是指用加工過的穀物製成的產品,如白米、白麵包、白麵粉、餡餅等。精製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過程中會迅速轉化成糖分,造成血糖急劇升高和下降,引發情緒波動和注意力不集中。此外,精製碳水化合物也會剝奪原始穀物中的纖維和其他有益大腦的營養素,增加罹患心臟病、糖尿病、肥胖、乳癌和大腸癌等慢性病的風險,以及認知功能衰退和失智症的風險。高加工和包裝食品高加工和包裝食品是指從天然食物中移除了重要營養,並用糖、脂肪和鹽取而代之的產品,如方便麵、速凍餐、罐頭湯、零食等。這些食品缺乏對大腦有益的抗氧化劑、歐米珈-3脂肪酸、纖維等成分,而含有過多的卡路里、反式脂肪、添加劑等有害物質。這種西方化的飲食方式會導致身體積聚過多的脂肪,影響大腦組織和血液循環,減少大腦容量,甚至可能破壞血腦屏障,讓有害物質侵入大腦。酒精酒精是一種神經毒素,會直接殺死大腦細胞,影響神經傳遞素的平衡。偶爾小量喝酒也許無傷大雅,但長期或過量喝酒會造成永久性的大腦損傷,導致記憶缺失、混亂、不穩定甚至失明。另外,有些*長期*有飲酒習慣的人,甚至於再加上營養不良(如缺乏維他命B等),會造成腦細胞更嚴重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