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聖嬰
」 颱風 反聖嬰現象 反聖嬰 氣象署 台灣今年氣候反常…歷史首次「11月4颱共舞」 睽違16年3颱登陸
氣候愈來愈反常!今年11月4颱共舞,是紀錄以來首次,而10、11月有2個颱風登陸台灣,是歷史上首次發生。而今年登陸的台灣總共有3個,也是睽違16年以來最多的一年,上次發生是在2008年。今年截至目前西太平洋已有25個颱風生成,更是首次在11月出現「4颱共舞」。氣象署海象氣候組氣候預報科長羅資婷指出,今年至11月,西北太平洋的颱風生成總數與氣候平均值差異不大,但多集中在8月後生成,特別是秋季颱風生成數明顯偏多。據了解,今年10至11月有2個颱風登陸台灣,成為歷史首次發生,而今年登陸的台灣總數達3年,成為自2008年以來最多的一年。羅資婷說明,從過去的統計資料來看,全年3至4個颱風登陸台灣的情況並不罕見,不過近10多年來登陸台灣的颱風每年均不超過2個,甚至2020至2022年間出現連續3年無颱風登陸的紀錄,與長期平均相比,颱風登陸數量的確有所減少。太平洋上有4個颱風。(圖/中央氣象署)為何8月過後颱風生成數量明顯增加?羅資婷分析,可能是反聖嬰正在發展,赤道西太平洋海溫會較暖,而今年秋天的熱帶波動活動較往常顯著活躍,赤道西太平洋的暖海溫範圍更大,造就颱風容易生成的環境,同時颱風生成區域東移、距台灣更遠,使颱風在移行過程中強度增強,形成更具破壞力的颱風。此外,今年秋天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且向西擴展,導致颱風多沿副熱帶高壓的導引氣流向西或向西北移行,增加對台灣及周邊地區的潛在威脅。
今年地球平均氣溫「增溫超越1.5℃」 鄭明典示警:2050防線被突破了
人類工業活動持續排碳,導致全球暖化現象加速,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今也發文示警,相較於工業革命前,今年地球年平均氣溫即將超越1.5度,意味著「情況更不樂觀,更要加強減碳的努力。」鄭明典2日曾在臉書粉專貼出歷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比較圖,並發文表示,說好的「反聖嬰年降溫」呢?終究抵不過暖化?他解釋「灰色線,每條都是過去一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紀錄;橘色線是去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紀錄;磚紅色是今年的紀錄,磚紅色箭頭指的是現況!」歷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比較圖。(圖/翻攝自Facebook/鄭明典)鄭明典示警,「現況,還是處於破紀錄高溫的狀態!」本來預期今年入秋之後的反聖嬰發展,會給全球平均氣溫稍微下降的機會。然而,實際紀錄卻發現降溫並不顯著,只有9月的紀錄比去年低一些,其他月份不是更高溫就是和去年相當!讓他坦言「今年整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應該很篤定又要創新紀錄了!」接著鄭明典今又在臉書發文示警「增溫超越1.5℃!」他解釋,相較於工業革命前,今年地球年平均氣溫即將超越1.5度,2050淨零排放說是要守住1.5度防線,如今怎麼這樣就被突破了,「這有許多說法……」他進一步分析,氣候上談的是氣候的「基礎狀態」,指的是長期趨勢分析下的增溫1.5度,並非個別年度的增溫1.5度,「縱使氣候基礎狀態真的超越1.5度,而且比預期的快,也表示情況更不樂觀,更要加強減碳的努力。」鄭明典補充,學理上,1.5度其實並不是個特殊數目,「但可以確認的是,增溫越高,潛在的氣候變遷衝擊越大,增溫超越1.5度的確是個警訊。」
反聖嬰發生機率再攀升 氣象專家示警:氣溫比平均值低
今(8日)颱風外圍雲系及東北季風影響,清晨各地仍涼,氣象專家林得恩也提醒,「本月起,今年反聖嬰發生機率將衝到最高峰」。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10月最新研究指出,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反聖嬰現象的發生機率有再向上攀昇的趨勢,評估自今年10月之後,形成的機率將超過70%,且影響時間也再延長到明年的2、3月,「在今年11月至明年1月發生的可能性將達最高峰值,形成的機率一舉超過75%」。林得恩也指出,反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的可能影響,「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肇生時,當年台灣夏天及隔年春雨的降雨量都會減少,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也會增多;而冬天到隔年春季的氣溫也會比氣候平均值來的低,發生的機率約6成左右」。據悉,反聖嬰現象(La Niña),又稱拉尼娜現象,是一種和聖嬰現象相反的現象,即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一般反聖嬰現象都會隨著聖嬰現象而來,出現聖嬰現象的第二年,就會出現反聖嬰現象,有時反聖嬰現象會持續2、3年。不過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曾在臉書粉專,貼出歷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比較圖,並發文表示,說好的「反聖嬰年降溫」呢?終究抵不過暖化?他解釋「灰色線,每條都是過去一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紀錄;橘色線是去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紀錄;磚紅色是今年的紀錄,磚紅色箭頭指的是現況!」鄭明典在臉書粉專貼出歷年逐日全球平均氣溫比較圖(圖/翻攝自Facebook/鄭明典)當時鄭明典示警,「現況,還是處於破紀錄高溫的狀態!」本來預期今年入秋之後的反聖嬰發展,會給全球平均氣溫稍微下降的機會。然而,實際紀錄卻發現降溫並不顯著,只有9月的紀錄比去年低一些,其他月份不是更高溫就是和去年相當!讓他坦言「今年整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應該很篤定又要創新紀錄了!」氣象署則表示,根據台灣測站溫度及雨量類似年顯示,未來一季,11月大致為偏冷訊號,12月及隔年1月全台為偏暖訊號,其中僅12月北部、隔年1月中部有通過顯著檢定;雨量部分,11月以偏濕訊號為主,12月及隔年1月以偏乾訊號為主,但都未通過統計顯著檢定,惟上述統計特徵不一定發生於每一次的個案。
雙11限時優惠 日本溫泉飯店最低下殺2折 機票買1送1、雙人飛首爾9千有找
瞄準即將到來的雙11購物節大檔期,除了餐飲品牌有多重優惠,旅遊平台、飯店住房等亦推出優惠活動。像是日本線上訂房品牌「樂天旅遊」將於11/8至11/20祭出年度最大規模「雙11」優惠活動,共有超過3千家旅宿業者參與,直接提供飯店訂房折扣最低4折;樂天旅遊同步提供平台「獨家85折優惠券」,可與飯店優惠合併使用,優惠價最低可至34折;此外,樂天旅遊更將於11/11及11/18中午12點再分別加碼釋出限量300名的「快閃5折優惠券」、200名的「快閃65折優惠券」,合併飯店優惠使用,最佳方案最低下殺至2折!日本氣象廳於日前公布未來3個月的天氣預測,預估今年12月與明年1月,預報顯示有60%的機率受反聖嬰現象影響,冬季高氣壓將會變得更強,因此日本北部地區、以及日本海一側的西部地區,降雪量有40%機率高於歷年平均值,而且這個冬季溫度偏低,12月與1月可能會出現大雪。因此這次樂天旅遊也主打冬日有溫泉體驗的旅宿,例如蟬聯樂天旅遊2023與2024年溫泉排行榜冠軍的熊本縣日奈久溫泉「濱膳旅館」,旅館泉質屬於氯化物泉,因水質柔和而廣受讚譽,該旅館每間客房均配備源頭直供的半露天浴池,並有大理石、中國石、柏樹和日式庭園等設計風格。新潟縣「摩周月岡溫泉」的翠綠硫磺露天溫泉以木質調搭配庭園景觀,搭配樂天旅遊雙11入住最低可享48折優惠。(圖/樂天旅遊提供)靜岡縣「熱海倶樂部迎賓館」所有客房均為70 平方米以上的套房,在樂天旅遊「雙11」活動中下殺至最低45折。(圖/樂天旅遊提供)還有新潟縣的「摩周月岡溫泉」在樂天旅遊2024年溫泉排行榜中榮獲第三名,此地溫泉以翠綠硫磺泉聞名,被譽為「美容浴」,有深層放鬆的效果、深受女性旅客喜愛。該飯店內設有6種不同浴池,包括可觀景的花園露天浴池、私人包租浴池與共用大浴池等;還有榮登樂天旅遊2024年溫泉排行榜第四名的「熱海倶樂部迎賓館」,其位於靜岡縣熱海市,以優美景觀與私人溫泉聞名,還可將相模灣和熱海市的美景盡收眼底,除了擁有大窗景的大型公共浴池外,所有客房均設有露天或半露天浴池,讓旅客能在私密空間中享受熱海美景。堆疊白雪後的北海道函館金森紅磚倉庫,如同走進童話故事場景。(圖/旅天下)另外旅天下聯合國際旅行社(以下簡稱旅天下)搶攻黃金商機,11/11將於官網、全台門市推出「機票買一送一」、「機加酒自由行11,111元起」、「團體旅遊一口價」最低21,111元起等優惠。凡下訂雙11活動任一商品,即贈JetFi eSIM 1GB體驗序號,至JetFi官網登錄活動,還有機會獲得iPhone、現金禮券等好禮。最超值的機票買一送一若於指定日期出發,「韓國首爾5日計畫機票」買一送一8,888元起,可搭乘酷航波音788機型,雙走道、空間寬敞;還有「日本東北花卷、東京、沖繩5日計畫機票」亦買一送一,最低價9,998元起,均含來回20公斤托運行李;東南亞也同樣有好康,像是「越南富國島5日計畫機票」買一送一及「越南富國島自由行5日」均11,111元起。團體旅遊優惠則推出日本「北海道函館洞爺湖戲雪雙溫泉5日」、「京阪神三都金閣寺5日」、「東京迪士尼戲雪螃蟹溫泉美食5日」、「沖繩海豚秀4日」升等希爾頓渡假酒店3晚,均下殺21,111元起;還有「馬來西亞沙巴海洋公園5日」入住2晚五星飯店、全程無購物21,111元起等選擇。國聯大飯店精緻客房雙床房型,此次雙11優惠活動僅限官網線上訂房。(圖/國聯大飯店提供)而在國旅部分,近期剛斥資3億元大幅改裝客房、大廳與兩間餐廳、宴會廳,展現煥然一新面貌的國聯大飯店,距離台北大巨蛋步行僅1分鐘,極具便利性。此次也搶搭雙11熱潮,將於11/11到11/18限時8天推出快閃優惠,提前開放明年1、2月訂房。精緻客房雙人入住快閃價每房、每晚2,888元(含服務費、不含早餐),不論一大床或兩小床房型皆適用。而且開放訂房期間為2025年1月2日至2月底,不限平、假日甚至農曆春節都適用,方便民眾搶先布局明年農曆春節9天假期與228連假出遊。
「反聖嬰年降溫」仍不敵暖化? 鄭明典嘆:今年平均氣溫再創新紀錄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明兩天(2日、3日)東北季風增強,桃園以北及東北部天氣稍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不過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本來預期今年入秋之後的反聖嬰發展,會給全球平均氣溫稍微下降的機會,然而,今年除了9月之外,其他月份不是更高溫就是和去年相當,坦言「今年整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應該很篤定又要創新紀錄了!」鄭明典今早在臉書粉專貼出歷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比較圖,並發文表示,說好的「反聖嬰年降溫」呢?終究抵不過暖化?他解釋「灰色線,每條都是過去一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紀錄;橘色線是去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紀錄;磚紅色是今年的紀錄,磚紅色箭頭指的是現況!」鄭明典示警,「現況,還是處於破紀錄高溫的狀態!」本來預期今年入秋之後的反聖嬰發展,會給全球平均氣溫稍微下降的機會。然而,實際紀錄卻發現降溫並不顯著,只有9月的紀錄比去年低一些,其他月份不是更高溫就是和去年相當!讓他坦言「今年整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應該很篤定又要創新紀錄了!」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熱議,「現在反聖嬰大概只能讓氣溫正常一點」、「自做虐,火力發電廠全開!」「燒煤燃氣共創地球暖化,台灣No1,台灣加油。」據悉,反聖嬰現象(La Niña),又稱拉尼娜現象,是一種和聖嬰現象相反的現象,即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一般反聖嬰現象都會隨著聖嬰現象而來,出現聖嬰現象的第二年,就會出現反聖嬰現象,有時反聖嬰現象會持續2、3年。
東北季風增強「下周氣溫恐降至16度」 年底還有颱風「侵台機率曝」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明(2日、2日)兩天東北季風增強,桃園以北及東北部天氣稍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對此,氣象專家吳聖宇提醒,週二到週四(5日至7日)東北季風強度增強,北台灣白天高溫可能只剩下22至24度,夜晚清晨低溫也會降到20度以下,空曠地區甚至有可能降到16至18度間。此外,11月甚至到12月,還是有可能出現熱帶擾動比較活躍發展的情況。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氣象部經理吳聖宇今早發文指出,「週末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局部有雨,夜晚清晨溫度較涼」強颱康芮襲台後,這個週末假期(2日至3日)恢復到典型的東北季風天氣型態,由於東北季風夾帶的水氣並不多,因此預估帶來的降雨有限,預報資料來看只有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東北角、宜蘭、花東沿岸局部區域會有些短暫陣雨機會,其他大部分地方都是多雲或晴的天氣,雖然天氣良好適合出遊,但是因為颱風過後許多區域仍有潛在的危險性,海邊的風浪也還是很大,建議還是暫時先不要前往會比較安全。溫度方面,吳聖宇說明,東北季風帶來較涼的空氣,週末期間在北部、東北部以及花蓮一帶的溫度較為偏涼,白天高溫24至27度,中部、南部以及台東地區還是較為偏暖,白天高溫仍有機會超過30度或以上,南北之間有溫度上的差距,南來北往的朋友可能要留意一下。夜晚清晨則是在中北部、東北部、花東縱谷內空曠地區溫度會比較偏低,吳聖宇提醒,可能有20度上下的低溫出現機會,雖然感受上還不到冷,但是這個溫度已經算是有涼意了。南部空曠地區的低溫也有機會降到20至22度左右,預期在中南部、台東一帶的日夜溫差變化會比較大,早出晚歸的朋友要多加注意穿著,以免著涼感冒。吳聖宇續稱,展望到下週,目前來看東北季風仍將持續影響台灣,可能要持續影響下週一整個禮拜的天氣,其中週二到週四(5日至7日)這幾天東北季風的強度會比較強一些,預期迎風面的大台北、基隆北海岸、東北角、宜蘭到花東一帶下週將持續會有短暫陣雨,其中季風較強的時候局部單點的降雨會比較多,不過整體來看水氣並沒有很明顯,因此降雨量應該都不至於會太大,迎風面以外其他地方的天氣就比較穩定,大致以多雲或晴為主。溫度方面,吳聖宇特別提醒,下週北台灣的溫度將會持續偏涼,尤其週二到週四季風較強的時候,溫度會更低一點,白天高溫可能只剩下22至24度,夜晚清晨低溫也會降到20度以下,空曠地區甚至有可能降到16至18度間,感受上應該會頗有涼意。中南部的溫度也會較為下降,不過大致仍是日夜溫差較大的型態,白天高溫大約28至30度,夜晚清晨空曠地區低溫也有可能降到20度或以下,早出晚歸的朋友務必要多加留意。至於南邊的熱帶擾動部分,吳聖宇分析,下週在菲律賓以東的低緯度洋面預期仍可能有擾動發展,並且靠近菲律賓一帶的機會,不過預報比較分歧,因此實際情況還要觀察,是否影響台灣也都還言之過早。今年因為逐漸轉為反聖嬰現象海溫的關係,南海、菲律賓一帶的洋面海溫偏暖,因此吳聖宇預期,11月甚至到12月都還是有可能出現熱帶擾動比較活躍發展的情況。其實西北太平洋到南海這個區域一年四季都會有擾動或颱風發生,只是如果海溫偏高,擾動發展比較活躍,尤其是活躍區域可能比較接近台灣南邊海域的話,就要留意是不是對台灣天氣會有影響,即使擾動本身沒有很靠近台灣,也要留意會不會跟東北季風產生交互作用的異常降雨現象。針對颱風,前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也分析,氣候平均而言,11、12月西北太平洋還有3個颱風生成,若模式未來有颱風生成的模擬也「不用意外」。不過,此時東亞陸塊已經變冷,所以颱風靠近時就會快速減弱,不然就是在洋面上早早迴轉,或偏南通過菲律賓,因此侵台的機率統計上僅為0.1%。吳德榮也補充,這時生成的颱風侵台機率雖然很低,但對天氣有間接影響的機率還是高的,這也是為何仍需密切關注熱帶擾動的活動。
反聖嬰有機會冬季發展 氣象署:12月及1月偏暖偏乾為主
秋天過後留意反聖嬰,中央氣象署今(15日)發布最新一季聖嬰展望,近期赤道太平洋海氣接近氣候正常狀態,預測反聖嬰有機會於冬季發展,且強度偏弱,而台灣未來一季,12月及隔年1月全台偏暖、偏乾為主。氣象署指出,目前海氣環流顯示為正常狀態,東太平洋海溫持續下降並往中太平洋擴展,預期反聖嬰有機會於冬季發展,但不確定性仍高。氣象署表示,目前熱帶海氣為正常狀態,並有反聖嬰發展可能,分析歷史類似個案年顯示,未來一季(11月至隔年1月)東亞沿岸及鄰近海域以偏暖訊號為主,其中以12月中國大陸、隔年1月南海及菲律賓偏暖訊號較為顯著。至於降水方面,11月中國大陸至日本偏乾、南海至菲律賓偏濕,12月東亞乾濕訊號較不顯著,隔年1月南海至菲律賓海偏濕。氣象署提到,台灣測站溫度及雨量類似年顯示,未來一季,11月大致為偏冷訊號,12月及隔年1月全台為偏暖訊號,其中僅12月北部、隔年1月中部有通過顯著檢定;雨量部分,11月以偏濕訊號為主,12月及隔年1月以偏乾訊號為主,但都未通過統計顯著檢定,惟上述統計特徵不一定發生於每一次的個案。
宜蘭進入雨季 專家:共伴效應致異常降雨
今(11日)東北季風影響,各地早晚稍涼,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大多為多雲到晴,僅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半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午後中部山區及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南部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晚起大台北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雨。氣象署預報,今(11日)天氣與昨類似,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大多為多雲到晴,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半部地區偶有零星短暫雨,午後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尤其在南部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預計今晚起水氣稍增加,大台北地區降雨機率稍增加。氣象署表示,東北季風影響,各地夜晚清晨低溫22至24度,感受上稍有涼意,早出晚歸請添加衣物,白天高溫在北部、東半部大約26至28度,中南部可以來到31、32度。林德恩在粉專《林老師氣象站》表示,宜蘭進入雨季提醒,根據美國NCEP最新氣候模式模擬顯示,今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南海至菲島附近海域的熱帶擾動相當活躍,有機會與環境的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並導致台灣東北部(尤其是宜蘭地區)顯著性及持續性的異常降雨。林德恩說,加上,自今年下半年開始,反聖嬰訊號愈來愈明顯,10月份已有超過8成以上的發生機率,根據過去氣候統計的歷史資料也顯示,反聖嬰年的冷季,台灣東北部地區潮濕多雨,降雨的機會則會大大增多。
專家提醒「暖秋訊號增強」 預估12月「溫度正常」
今(10)日為國慶日,今、明(10日、11日)兩天東北季風影響,各地早晚稍涼;10日清晨臺灣東半部及桃園以北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臺北山區有局部較大雨勢,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而氣象專家林得恩發文表示,暖秋訊號明顯增強。而「天氣風險管理開發WeatherRisk」則在官方網站上也提到暖秋的事情,表示今年12月的溫度應該會是正常表現。根據FB粉絲專頁「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根據目前全球海溫和大氣環流最新監測資料顯示,反聖嬰訊號持續增強發展,評估自本月起,就有超過8成以上的發生機率;且有很大的機會將維持到明年的1、2月。對應美國NCEP氣候模式最新推估,今年10、11及12月的氣溫距平預測結果,均是略高於氣候平均值。模式反映,今秋由於東北季風不夠強勢,導致北方冷空氣直驅南下機會降低,反聖嬰年似乎暖秋發生的機率稍高於平常的機率(30%);也就是說,今年秋天氣溫偏暖和的機會更大些!但「林老師氣象站」還是提醒,早晚溫度偏涼,早出晚歸仍需留意增減衣物。而「天氣風險管理開發WeatherRisk」則在官方網站發文表示,目前時序來到了寒露,日夜溫差開始變得明顯,北部和東部早晚已經可以感受涼意。今年入秋以來,已經有3波東北季風的影響,前面兩波分別有受到9/21-22季風低壓以及10月初山陀兒颱風等南邊的系統影響,因此沒有明顯的降溫,卻造成相當大的雨勢。而本週這波東北季風(10/7-11),雖然雨勢也不小,但是相對單純的東北季風影響,沒有熱帶系統的配合,也是比較有感降溫的一波。針對暖秋一事,文章中也提到,預估本月會正式發布反聖嬰現象成立。根據過去的統計,反聖嬰年台灣的秋天通常是暖熱多雨,雖然說秋天還是會有東北季風南下,不過夜晚的溫度都維持在20度以上,是涼尚未有寒的感覺。進入11月後,開始有乾空氣開始南下,東北季風影響辦變得明顯。12月冷空氣逐漸增強,乾冷空氣南下,使得降雨偏少,預估溫度正常,也就是有機會受到冷氣團的影響,那麼就會感到冷了,也請大家要留意11至12月的溫度變化。
西北太平洋9月「生成8颱」多於氣候平均值 10月還有3.5個
中央氣象署昨(30日)發布「季長期天氣展望」,預估未來1季台灣氣溫正常至偏暖為主,西北太平洋在10月仍有颱風生成及侵臺的可能,氣候上颱風生成平均數為3.5個,侵臺平均數為0.3個。而回顧9月,西北太平洋有8個颱風生成,多於氣候平均值的5.1個。氣象署昨透過臉書粉專「報氣候 - 中央氣象署」發文公布「季長期天氣展望」,氣候上而言,10月至12月為臺灣秋末冬初,進入東北季風型的氣候,天氣轉涼。10月至12月北太平洋西部海域仍有颱風生成的機會,平均10月和11月分別有3.5個和2.2個颱風形成,12月仍有1.0個颱風形成。另回顧今年9月,西北太平洋有8個颱風生成,多於氣候平均值的5.1個。粉專續稱,而中南部將進入氣候上的枯水期,降雨機會逐漸減少。未來一季臺灣氣溫預報以正常至偏暖為主;雨量預報10月為正常至偏多,11、12月為正常至偏少。粉專補充,根據目前熱帶海溫和大氣環流監測資料顯示,熱帶東太平洋冷海溫距平稍微增強且向赤道中太平洋延伸,模式預測熱帶中東太平洋的冷海溫距平持續增加,反聖嬰有機會於冬季發展,但模式間分岐較大,「本署將持續關注。」氣象署指出,強烈颱風山陀兒今(1日)7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0.7度,東經119.7度,即在鵝鑾鼻的西南方約180公里之處。今、明兩天第18號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今日臺灣東部、東南部、南部地區及澎湖、馬祖有陣雨或雷雨,東北部地區、金門及中部、大臺北山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高雄、屏東、新北山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尤其東南部山區有局部大豪雨發生的機率。
冬天反聖嬰發生機率衝最高峰 專家:颱風生成位置較靠台灣
中央氣象署表示,南海的熱帶性低氣壓18日可能會變成第15號輕度颱風「蘇力」,朝中南半島前進。對此,氣象專家林得恩以也說,「今冬,反聖嬰發生機率將衝到最高峰!」而如果颱風生成,位置也會較靠近台灣。林得恩在《林老師氣象站》發文,「今冬,反聖嬰發生機率將衝到最高峰!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9月最新研究指出,根據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反聖嬰現象愈來愈加顯著,預測評估在今年9月之後,形成的機率將再躍升超過70%,且影響時間將延長到明年2月;9月之後,一路居高不下,在今年11月至明年1月發生的可能性將達最高值,形成的機率將再躍升超過80%。」至於反聖嬰對台灣的影響,林得恩解釋,「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肇生時,當年臺灣夏天及隔年春雨的降雨量都會減少,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也會增多,冬天到隔年春季氣溫(約6成左右)會比較低。另一方面,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會減少,今年統計迄今,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所生成的颱風,共計14個,仍低於同期統計平均值的18.5個;但一旦生成後,位置通常都會比較靠近臺灣。」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最新模式模擬顯示,週五至下週二(20至24日)南方水氣北抬,大氣很不穩定,愈來愈多雨。週五、六白天偏熱,南台灣有局部陣雨或雷雨,西半部午後有大雷雨發生的機率;週日至下週二各地有局部陣雨或雷雨,有局部大雷雨發生的機率,皆應慎防雷擊、強風及瞬間強降雨。
8月平均溫度創「175年歷史新高」 反聖嬰發展…台灣冬天偏暖
全球氣溫升高,極端氣候越來越明顯,今年8月平均溫度創175年以來歷史新高,已經連續15個全球平均氣溫月月創新高。根據最新氣候展望,東太平洋海溫持續下降,並往中太平洋擴展,預期反聖嬰有機會在冬天發展,出現偏暖的現象。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在臉書發文,PO出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資料,指出今年8月地球平均溫度創新高,8月、6至8月、1至8月的地球平均溫度,均創下175年以來歷史新高。8月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圖/翻攝自賈新興臉書)賈新興表示,分別比長期平均溫15.6°C、15.6°C、14.0°C,高出了1.27°C、1.24°C、1.28°C,已經是連續15個月全球平均氣溫月月創新高。連續15個月全球平均氣溫月月創新高。(圖/翻攝自賈新興臉書)氣象署臉書專頁「報氣候-中央氣象署」PO出10月到12月氣候展望,目前海氣環流顯示為正常狀態,模式預期反聖嬰有機會於冬季發展,但不確定性仍高。由過去類似年合成分析顯示,台灣未來一季,以10月偏濕訊號、中部及東部的偏暖訊號為主,惟上述統計特徵不一定發生於每一次的個案。反聖嬰有機會在冬天發展。(圖/翻攝自報氣候-中央氣象署臉書)氣象署說道,未來10月到12月東亞沿岸及鄰近海域,以偏暖訊號為主,10月日本至台灣、12月中國偏暖訊號較為明顯。降水方面,10月台灣至南海及中南半島均有偏濕訊號,11月中國至日本偏乾、南海至菲律賓偏濕,12月東亞區域乾濕訊號不顯著。
年底恐現反聖嬰現象 全球氣象將再受衝擊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11日發布的最新通報,2024年年底前出現反聖嬰現象的機率高達60%。反聖嬰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域的大規模降溫,伴隨著熱帶大氣環流的變化,對全球氣候產生廣泛影響。反聖嬰現象與聖嬰現象相對應。當聖嬰現象發生時,太平洋赤道東部和中部的海水溫度異常升高,打破正常的氣候模式,進而影響全球天氣。例如,聖嬰現象會導致東南亞和澳洲出現乾旱,而南美洲西岸和美國西部則可能面臨暴雨和洪水,對農業、漁業和經濟活動帶來巨大衝擊。反之,反聖嬰現象則會帶來與聖嬰現象相反的影響,特別是在熱帶地區。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預測,2024年9月至11月間,全球有55%的可能性從目前的中性條件(非聖嬰也非反聖嬰期間)轉變為反聖嬰現象。而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機率將進一步提升至60%。同一期間,聖嬰現象再次出現的可能性則非常低。儘管聖嬰現象可能在短期內帶來降溫效果,但氣象專家指出,這並不能扭轉全球溫度長期上升的趨勢。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2023年6月以來,全球的陸地和海洋表面溫度均持續處於異常高水準。即便未來發生反聖嬰現象,也無法改變因大氣中溫室氣體積累而導致的長期升溫趨勢。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儘管2020年至2023年間曾發生多次反聖嬰現象事件,對全球氣候產生一定的降溫作用,但過去9年仍是有記錄以來最高溫的九年。2023至2024年的聖嬰現象自2023年6月開始發展,並於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達到峰值,被列為有記錄以來最強的5次聖嬰現象之一,且部分影響仍在持續。
史上第2暖年!今夏全台2667人次熱傷害 醫師提醒長者、孕婦、嬰幼兒要當心
時序入秋,但全台仍籠罩在高溫炎熱之下,今年1到8月平均氣溫,創下全台73年以來史上第2暖。衛福部統計,今年夏季全台就有高達2667人次,因為熱傷害就醫,比去年同期增加4成;光是今年8月就有716人次,比去年同期高出6成。腎臟科醫師提醒,長時間暴露在戶外者都是高風險族群,務必注意補水,肥胖、年長者、孕婦、嬰幼兒的身體調節能力較慢,也須留意熱傷害風險。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統計,今年盛夏(7、8月)平均氣溫29.4度,大於1991至2020年氣候平均值的28.8度,是1951年以來第4暖。若以今年1至8月來看,平均氣溫24.8度,大於氣候平均值的24.0度,是1951年以來第2暖。氣象署指出,反聖嬰現象有機會於秋季發展,水氣偏多,台灣南部及東部有偏濕的特徵,氣溫正常至偏高、雨量正常至偏多,中南部10月逐漸進入枯水期。衛福部統計,今年6到8月全台共有2667人次因熱傷害就醫,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846人次,成長逾4成。以今年8月來說就有716人次,相較於去年8月的442人次,足足高出6成。馬偕醫院腎臟科教授吳志仁指出,疾病症狀通常是循序漸進的,但熱傷害的疾病模式完全不同,就像是電燈的開關,到了一定程度就直接斷電,快得讓人措手不及,非常危險。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任謝至同表示,腎臟是負責維持人體液體平衡的器官,對極端高溫特別敏感,熱傷害還可能產生併發症橫紋肌溶解,若沒有及時治療,肌肉破壞得太嚴重,會導致腎臟機能損傷,甚至急性腎衰竭。吳志仁指出,熱傷害的影響遍及全身器官,腎臟只是其中之一,更可怕的是心腦血管的傷害,可能讓患者走向死亡。若周遭有人發生熱傷害,務必想盡辦法讓皮膚表面降溫,無論是用電風扇、扇子,甚至潑水、撒冰塊等,都有助於減緩急性傷害。謝至同提醒,戶外工作者、肥胖、年長者、孕婦、嬰幼兒面對高溫時,身體調節能力較慢,是熱傷害高風險族群,要特別注意。
今年「秋颱偏少」小心1效應!氣象署示警中南部:10月起進入枯水期
台灣即將邁入涼爽的秋天,中央氣象署今(30日)說明秋季的天氣概況,指出雖然今年的秋颱比起往年「偏少」,但仍不排除有侵台的可能性,同時示警中南部地區10月將迎來枯水期,民眾恐再度面臨缺水危機。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表示,目前熱帶太平洋海溫呈現西暖東冷的型態,反聖嬰現象未來在秋季有明顯發展的趨勢,因此預估今年秋季台灣氣溫可能正常或偏暖,雨量則是正常或偏多。台灣即將邁入涼爽的秋天,中央氣象署說明秋季的天氣概況,指出雖然今年的秋颱比起往年「偏少」,但仍不排除有侵台的可能性。(圖/擷取自Facebook/中央氣象署)中南部地區10月將迎來枯水期,民眾恐再度面臨缺水危機。(圖/擷取自Facebook/中央氣象署)陳怡良指出,今年的秋季颱風雖略少一些,但由於9月、10月仍是西北太平洋颱風活躍期,因此未來仍不排除有颱風侵台的可能性,加上此時台灣盛行東北季風,需留意颱風環流和東北季風所產生的「共伴效應」,恐將帶來較大雨勢。整體降雨部分,陳怡良說明,全台各地9月均有雨勢發生的機率,隨著10月東北季風報到,雨區主要落在迎風面的北部、東半部,直至11月降雨則集中在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地區,其中需特別留意的是,中南部地區將於10月迎來枯水期,在有限的水資源下應妥善利用,才能預防旱災發生。
反聖嬰現象影響正在擴大 專家示警:發生率破8成
反聖嬰現象則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冷的現象,在有反聖嬰事件發生時,易使台灣秋季東部降雨增多。而氣象專家林得恩也指出,「反聖嬰現象影響正在擴大」,提醒民眾反聖嬰現象發生時,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會減少,但一旦生成後,通常都會比較靠近台灣。氣象專家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反聖嬰現象影響正在擴大」,並指出,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7月最新研究指出,根據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反聖嬰現象愈來愈加顯著,預測評估在今年8月之後,形成的機率將再躍昇超過70%,且影響時間將延長到明年2月,「8月之後一路居高不下,在今年10至12月發生的可能性將達最高值,形成的機率將再躍昇超過80%」。林得恩也說明,反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的可能影響,「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發生時,當年台灣夏天及隔年春雨的降雨量都會減少,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也會增多,冬天到隔年春季氣溫會比較低」。此外,林得恩指出,從另一方面來看,反聖嬰現象發生時,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會減少。今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所生成的颱風共計9個,仍低於同期統計平均值的13.5個,「但颱風一旦生成後,通常都會比較靠近台灣,只不過今年都衝向日本」。事實上,氣象署曾在官網上解釋,聖嬰現象指的是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異常升溫,進而影響全球氣候的現象。聖嬰不僅是海溫變化的單一事件,還會影響許多地區的天氣與氣候。相對地,反聖嬰現象則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冷的情況。當發生反聖嬰事件時,台灣秋季東部的降雨量通常會增加,而冬季的影響則不明顯;此外,反聖嬰也可能使隔年夏季的氣溫略低於平均,但每次反聖嬰事件的影響仍有所不同。氣象署進一步指出,聖嬰與反聖嬰現象主要影響颱風的生成位置,在反聖嬰發展年的夏季與秋季,颱風生成位置較偏向西北,颱風在洋面上的時間較短,強度也相對較弱。不過聖嬰與反聖嬰現象並非唯一影響颱風生成位置的因素,各個案例之間仍存在顯著差異。
全球日均溫再刷新高!鄭明典驚喊「海洋也熱起來」:全球暖化回不去了
氣候變遷引發極端氣候的情況與日俱增,熱浪、洪災、野火等天災不斷傳出,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歐盟(EU)氣候監測機構發布監測數據,證實7月21日為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且勢必會在未來的幾個月或幾年裡看到新的記錄被打破。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憂心直呼,全球平均氣溫又突破新高,「全球暖化回不去了!」鄭明典今(28日)在臉書曬圖發文表示,自去(2023)年6月起「全球平均日均溫」突異常大幅度增溫,直至今年幾乎每天都仍維持當日最高溫紀錄,雖然7月初日均溫已較去年高點來得低,但整體氣溫仍偏高。全球平均氣溫再度突破新高紀錄,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憂心示警,全球暖化恐回不去了。(圖/擷取自Facebook/鄭明典)鄭明典指出,今年下半年可能迎來「反聖嬰」現象,有助全球平均氣溫下降,不過「今天高溫破紀錄,還是一件很特別的現象!」對此,鄭明典說明,海洋具有儲存大量熱能的作用,被認為是穩定地球氣候最關鍵的要角,因此去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的原因,與海洋表面增溫息息相關,不過由於海洋不易升溫也不易降溫,未來天氣恐一年比一年熱,「現在海洋也熱起來,全球暖化的確是回不去了!」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回覆,「在座使用3C的各位包含我自己在內,都是元兇」、「各位都在書寫地球歷史,每年的夏天都是此生最涼的夏天!要好好把握呀~」、「氣溫越高,冷氣開越強,大部分人類的心態是這樣。」
反聖嬰年「颱風生成會靠近台灣」 鄭明典親揭原因
台灣進入颱風季,中颱凱米持續進逼台灣,氣象專家也指出,今年是反聖嬰年,因此受到反聖嬰現象發展的影響,今年的颱風生成位置會比較靠近台灣。反聖嬰現象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冷的現象,氣象署表示,聖嬰與反聖嬰現象主要是對颱風生成位置造成影響,在聖嬰發展年的夏季及秋季,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比正常年較偏向東南,即距離台灣與東亞陸地較遠,所以颱風在洋面上的時間較長,颱風強度亦略為偏強。氣象署說明,在反聖嬰發展年的夏季及秋季,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比正常年較偏向西北,颱風在洋面上的時間較短,颱風強度略為偏弱,不過聖嬰及反聖嬰現象並非影響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的唯一因素,在個案間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根據《TVBS》的報導,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也指出,颱風通常在低壓區發展,但高壓強時會抑制對流,颱風就不易發展,今年的高壓受到反聖嬰現象影響,整個熱帶區域偏東風,因此西風不易進入太平洋,但颱風需要「季風潮」來幫助生成,東風和西風的交界處稱為季風潮,今年季風潮相對偏弱,所以颱風發展需等待高壓北移,騰出空間讓低壓發展。而今年熱帶地區對流偏弱,鄭明典說明,「西南季風如果能夠進到太平洋去,那西風跟高壓南側的東風交替就會形成一個逆時針的環流區,這就是季風潮,因為是逆時針,所以它本身就是一個低壓,那這個低壓區就有利颱風發展」。事實上,先前氣象專家林得恩也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今年是反聖嬰年,根據過去氣候統計,颱風生成的位置以及行進路線接近台灣的機會都會比較高,而生成總數則會較正常年來得少,每年6月至11月鄰近台灣的颱風氣候平均值是3至5個(距台灣300公里內);中央氣象署針對今年的颱風展望,今年預測值將會是2至4個,屬於正常偏少,但位置會比較接近台灣,提醒民眾可以注意。
菲東低壓增強接近中!最快六、日可能接力形成「雙颱」 預測路線出爐
即將進入颱風季,不少民眾都在關注台灣是否會有颱風經過,氣象署指出,目前菲律賓東方海面和南海有一大低壓區,並有兩個低壓系統在發展中,最快在週六或週日可能形成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並可能在下週二、三通過台灣東部外海,屆時不排除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氣象署19日傍晚發布預告,提醒菲律賓東方的低壓正在增強接近中,下週注意雨風浪。氣象署指出,此前的記者會上曾經提醒過大家,今年受到反聖嬰現象影響,颱風可能在台灣近距離的地方生成,一旦生成,將不會有太多可以準備的時間,因此提醒民眾預先做好防颱準備。若是未來低壓增強為颱風後,其路徑更為接近台灣,則有發布颱風警報的可能性,請民眾留意氣象署發布之最新天氣動態。氣象署19日傍晚發布預告,提醒菲律賓東方的低壓正在增強接近中,下週注意雨風浪。(圖/翻攝FB/報天氣 - 中央氣象署)此外,氣象署指出,下週二至週五(23日至26日)受到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台灣各地預計將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由於熱帶系統未來形成位置、路徑有不確定性,雨勢大小及降雨熱區可能隨最新氣象資料而有所變動。而受到接近的熱帶低壓影響,下週可預見剛會出現長浪、風浪、大潮。週一到週三(22日至24日)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含蘭嶼、綠島)及恆春半島有長浪,週四(25日)西南部及馬祖亦有長浪。週二起各沿海風浪將逐漸增強,民眾前往海邊請注意安全,海上航行及作業船隻應特別注意。週六至週三(20日至24日)適逢年度大潮,台南至屏東及基隆北海岸、宜蘭在漲潮期間,沿海低窪地區易有海水倒灌或局部淹水等現象。
今雨勢擴大!下週恐有颱風生成 專家預測「今年約4個颱風鄰近台灣」
今(10)日各地仍大多為晴到多雲、高溫悶熱,氣象署指出,今日整體雨勢及降雨範圍增加,而鄰近颱風季,氣象專家林得恩也在臉書表示,預測今年鄰近台灣的颱風有2至4個。氣象署說明,今日風場轉為偏南至西南風,清晨至上午中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中部以北、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整體雨勢及降雨範圍增加,大台北地區及各地山區易有局部大雨,尤其中部以北山區有局部短延時豪雨發生的機率,對流發展旺盛時易伴隨強降雨、雷擊、強陣風等較劇烈天氣,戶外活動請攜帶雨具備用並留意天氣變化,山區或溪邊活動更要提高警覺;氣溫方面,各地高溫仍普遍可達33至36度,感受悶熱。氣象署指出,週四、週五太平洋高壓較弱,環境風場為西南風,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清晨至上午中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西半部、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各地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焚風發生的機率,除需留意高溫,農民朋友也須注意農損。氣象專家吳德榮今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表示,根據9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50次系集模擬顯示,14日前後菲律賓東方至南海一帶「熱帶低壓」存在的機率,分別調整為60%及50%,17日前後呂宋島附近「輕颱」存在的機率,則略調高為30%,「由於模擬持續調整中,現在就談對天氣會有什麼影響?實屬言之過早,應繼續觀察」。林得恩也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今年是反聖嬰年,根據過去氣候統計,颱風生成的位置以及行進路線接近台灣的機會都會比較高,而生成總數則會較正常年來得少,每年6月至11月鄰近台灣的颱風氣候平均值是3至5個(距台灣300公里內);中央氣象署針對今年的颱風展望,今年預測值將會是2至4個,屬於正常偏少,但位置會比較接近台灣,提醒民眾可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