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菸團體
」 菸害防制法 修正案 電子煙加熱菸爭議1/載具不是3C要納管!170反菸團體連日抗爭奏效 13日可望三讀通過
2023年立法院大門前第一場陳情活動,1/10上午登場。這天上午,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就《菸害防制法》修正案進行第五次朝野協商,場外則有聯結全國170個團體的「台灣拒菸聯盟」激憤陳情,就衛福部將加熱菸柱納管,卻將加熱菸載具列為3C產品,形同「開後門」行徑,疾呼載具要一併納管。經過5小時協商,國健署終於讓步,同意加熱菸載具納管,不得促銷也不能廣告。新年伊始,全國的家長、教育、醫事、社福及健康等團體卻一起「炸鍋」,主要是16年未修訂的《菸害防制法》修正案,去年送入立法院後,在政院版堅持「一禁一管」禁止電子煙、納管加熱菸,民團主張「雙禁」等拉鋸下,經過3次協商,去年底達成共識「加熱菸載具不廣告、不宣傳」、「20歲以下禁止購買加熱菸載具」。沒想到元旦連假後,1/4進行第4次朝野協商時,國健署卻突然推翻朝野協商共識,堅持回到未將加熱菸載具納入規範的政院版草案,將加熱菸載具定義為3C用品。「根本是開後門給菸商。」負責召集朝野協商的立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召集人、國民黨立委林為洲質疑,衛福部受到美方壓力才瞬間改變態度,他認為「手槍跟子彈」就如同「菸草柱跟加熱器(載具)」的關係,這個載具明明只能用於加熱菸,卻認定是3C用品,豈不是不用管,任何人隨處都可買賣。董氏基金會也痛批,「過去政治人物拿菸商的好處,都是遮遮掩掩,甚至否認。但如今竟公然圖利菸商、犧牲人民健康,直接把我們的下一代推向菸商、成癮、疾病及癌症的火坑!」依據行政院去年提出《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的總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近年對電子煙(ENDS/ENNDS)及加熱式菸品(HTPs)之管理陸續提出建議,如2014年第六次會議(COP6)建請管制新型菸品的電子傳送組合;2016年第七次會議 (COP7)建請禁止或管制此類產品之製造、輸入、銷售、展示或使用;2018年第八次會議(COP8)直接認定「加熱菸是菸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決議,加熱菸與載具皆該納入管制。(圖/翻攝自WHO官網)由於立法院這個會期1/13結束,成軍6年的「台灣拒菸聯盟」,火速連結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兒科醫學會、胸腔暨加護醫學會、醫界菸害防制聯盟及董氏基金會等,高分貝提出訴求,希望國健署依照FCTC決議:「加熱菸載具應依照菸品管理」,將《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第三條菸品定義後,加上「及指定菸品之必要組合元件」12個字。國教行動聯盟家長部長王瀚陽說,「更可怕的是後續的行銷迷藥,若將載具當作3C用品,台灣未來將充斥加熱菸載具的廣告、宣傳、贊助,看到載具廣告,不會想到加熱菸嗎?」王瀚陽的女兒就讀高中,雖然校園禁菸,卻常聽女兒說學校有人吸菸,一旦加熱菸載具視為3C用品,未來學生就可以「合法」帶加熱菸載具到學校,恐怕會讓學生抽菸狀況更普遍,校園安全讓人憂心。王瀚陽說,WHO明文規定加熱菸的菸彈與相關設備皆該納管,國際上開放加熱菸的國家也幾乎都這樣做。「只有少數如烏克蘭,也將加熱菸載具列為3C用品,所以菸商可以盡情舉辦相關派對與活動,吸引年輕人將加熱菸視為流行象徵,甚至在許多公共場合刊登大幅廣告。」其中一張烏克蘭男童好奇觸摸加熱菸廣告燈箱的照片,更引發外界議論。這張照片透過網路快速流傳,許多家長感覺怵目驚心,彷彿從男童身上看見自己孩子的影子,接著就是轉化成憤怒情緒。「如果孩子從小就接觸這些廣告,可能會導致吸菸年齡持續下降,從國外例子來看,行銷載具甚至比行銷菸彈更有效,因為這就是誘惑。」王瀚陽說。純真的男童好奇觸碰光鮮亮麗的加熱菸載具廣告,這張照片讓許多家長擔憂,深怕孩子會提早接觸菸品。(圖/翻攝自網路)董氏基金會菸害防治中心主任林清麗表示,「我們只有一個訴求,就是『求』政府將加熱菸載具當成菸品管理。」1/10是菸害防制法最後一次協商,170個反菸團體連日來不斷發聲,希望政府能聽見家長的擔憂。更有許多家長自發性到總統、院長臉書留言,就是擔心台灣將淪為菸商天堂。1/10歷經5小時朝野協商,終於達成共識,保留條文全數取得初步共識,包括菸品、加熱菸載具,禁止其促銷與廣告。接下來《菸害防制法》修正案若能在1/13立法院會期結束前通過,就能管理早已滲透進台灣的加熱菸了。(《CTWANT》提醒您,抽菸影響口腔衛生且有礙健康,未成年請勿吸菸,戒菸專線:0800-636363)
周周抗議「菸防法」修法耽擱 家長團體籲立委起床審法案
「菸害防制法」修正案在立法院一讀通過,經過衛環委員會逐條審查後,已交付朝野黨團協商,但由於選舉卡關,導致不時有反菸團體、家長或社福團體常到立法院抗議,今(9)日一早又有民眾聚集國會外,集體拿手機設定鬧鈴,用各樣又大聲的鬧鈴聲,表達對「菸防法」審查耽擱的憂心,呼籲立委諸公趕快起床審法案。新北市家長志工教育成長協會除了讓手機鬧鈴聲響徹立法院外,還特地以行動劇表達訴求,志工們搬來3張床墊擺在立法院群賢樓外,並由志工身著「菸防法」字樣的衣服,躺在床墊呼呼大睡,比喻立法院就像法案沉睡溫床。協會痛批,這樣一睡,不但把審議時間睡掉,更把全國民眾健康拖入膏肓,志工們在現場齊聲大喊「菸防法起床了」,希望立委們早日起床完成修法。「菸防法每拖一天,就多一個國民受到菸害侵擾。」協會理事長何若萍說,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全台灣有近8萬名學生淪為吸菸族;最新民調顯示,全台灣有超過6成民眾,支持行政院版「菸防法」儘速完成修法,包括全面禁止電子煙在內等類菸品、納管加熱菸、禁止加味菸、提高禁止吸菸年齡至20歲,以及擴大室內公共場所禁菸並加重罰則。她認為,應該明訂全面禁售紙菸,並且設定落日條款,讓下一代免受菸害荼毒,也能讓台灣能早日成為一座無煙淨島。社福團體更引用台大退休教授魏國彥投書指出,美國有研究報告顯示,雖然尼古丁是菸草製品讓人成癮的原因,但大多數菸草引發的疾病,並不是由尼古丁直接引起,而主要是由菸草燃燒時同時產生的煙霧與有害物質所致。正因為問題關鍵在燃燒,不是尼古丁,所以紐西蘭政府推動「無煙政策」,預計讓新一代國民終生無法購買燃燒式紙菸,呼籲立法院早日設定全面禁售紙菸的目標。
新興菸品決戰立院 《菸害防制法》修法各方關注
影響甚鉅、攸關吸菸人口版塊挪移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至今仍躺在行政院,不過預計年底送入立院審議,勢必又將掀起激烈攻防。在政院版「放行加熱菸,禁止電子煙」,反菸團體版「兩者皆禁」以及電子煙業者力搏生機的三方角力下,如何回歸理性、科學論證,尋求最合理的共識至為關鍵,否則不管何種法案強渡關山,後續爭議及亂象更教人憂心。《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新興菸品定位受矚目遲早都得送進國會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說穿了,便是因應新興菸品的全球化流行,究竟該鐵腕禁止,或是有條件管制,還是開綠燈放行,就連世界各國採行分針都莫衷一是,但就國內聚焦關鍵所在,便是對「加熱菸」與「電子煙」的最終定位。衛福部版的草案,傾向開放以電熱的方式加熱菸草,也就是加熱菸,至於以電池驅動霧化器、不含菸草的電子煙,則打算禁用。這對拒菸的人可能無感,但對台灣為數不少的新興菸品使用人口來說,大家都在關注,特別電子煙的爭議尤大。學者認為,政府對電子煙沒有完善的風險評估,貿然禁止並不合邏輯。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莊凱任就認為,電子煙與加熱菸理當為菸品,應受菸害防制法有效管理,「若政府禁止電子煙而開放加熱菸與傳統菸品,就法規邏輯性而言較難說明?若認定菸品有害國人健康,理應全面禁止非選擇禁止。」此外,國外有醫學研究認為電子煙對有意願戒菸的吸菸者有所幫助。未來倘若有更多實證研究發現不含尼古丁、煙焦油的電子煙對戒菸者有所裨益,那禁止電子煙反而讓我們失去了一項潛在可能的戒菸工具。禁電子煙反助長走私學者呼籲「管制」莊凱任表示,台灣為法治社會,任何一項法令都需具有邏輯性與科學根據,由政府進行科研計畫或舉行專家會議,衛福部再根據成果擬定政策,讓社會大眾或專家學者來溝通討論,才是合乎邏輯的法規。莊凱任說:「電子煙造成多少煙害,你只要在一個密閉空間把煙點燃,用精密儀器來測,再輸入年紀等參數做風險評估,科學數據就能理解危害機率。」電子煙在國內已有不少使用人口,有學者憂心若全面禁止,反可能造成走私猖獗,且無法對煙彈內容進行管控。電子煙爭議之一,便是國內目前並無由政府背書、完整的研究報告佐證,不管贊成方或反對方,都各自取他國文獻或措施「各自解讀」,往往看得一般民眾一頭霧水,剪不斷理還亂。莊凱任不諱言,若是電子煙尚未進入台灣,他認為關起大門禁止並無太多疑慮,但觀察全台目前使用電子煙的龐大人口,與其一味追求「防堵」,他認為「管制」來得更為實際。「若全面禁止,未來恐朝走私發展,實務上要禁止民眾正在使用的東西很難,而且價格恐越禁越高,不如有效管理。」董氏基金會等反菸團體力主新興菸品對身體有害,兩者皆該禁,一禁一放的規範沒有道理可言。反菸團體力主「兩者皆禁」不過對比於政府盤算的「一禁一放」,國內包括董氏基金會在內的反菸團體則不以為然,認為既然新興菸品會帶來傷害,放行加熱菸無絲毫道理可言,而是主張「兩者皆該禁」。董氏基金會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全球菸草流行報告》顯示:電子煙、加熱菸都有害、沒有比傳統紙菸安全、無證據證明可以作為戒菸工具,因此主張民間版的《菸害防制法修法草案》才是最該送審的正確版本。除了需雙禁電子煙、加熱菸外,民間版還提出「印製85%警示圖文及素面包裝」、「禁止加味菸」、「提高禁菸年齡」等逐步終結紙菸危害的修正重點。董氏基金會指出,電子煙產品約有16,000種口味,若不禁止很有可能成為年輕人開始吸菸的一個途徑。董氏基金會表示,目前市場上的電子煙產品有約16,000種口味,包括水果味、糖果味、各種甜品味等,電子煙選擇五花八門,且從網路世界在吸引著年輕人的關注,很有可能成為年輕人開始吸菸的一個途徑;而且目前已經有跨國煙草公司推出「複合式加熱菸」,也就是外型為政府擬開放的加熱菸,內部構造卻有加熱菸與電子煙兩種皆備的複合設計,董氏基金會擔憂未來更多類似產品出現,一禁一開等同虛設。電子煙與加熱菸的開放與否,其實很難從單一面向簡單幾句解釋,更涉及生理、心理、實際狀況等各層面,不管想通過何種版本,新興菸品帶來的實際影響早已深入台灣各處,政府必須以更透明、合理的方式與大眾溝通解釋,才不致於一錘定音後,衍伸更大的風波。
陳時中爆室內吸菸...民眾來電狂問 反菸團體急發聲明:違規就該罰
昨(10)日網路上瘋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脫罩」暢飲歡唱的影片,一旁還坐著正崴集團董事長郭台強,現場多人聚集且沒有人戴口罩,也沒有保持社交距離,遭質疑違反防疫規定,今(11日)又再被爆出在室內場合抽菸,有違反《菸害防制法》之嫌。對此,陳時中坦言自己確實有吸菸習慣,「但那天有沒有吸菸?我不記得了。」而反菸團體董氏基金會也接到民眾來電批評詢問此事,於今日發佈聲明回應了。對於是否在室內聚會吸菸,陳時中11日於疫情記者會上回應「大家都知道我有吸菸,但那天有沒有吸菸?我不記得了。」並指出抽菸的壞習慣確實是應該要改,但改了很久仍改不掉。董氏基金會面對民眾來電批評與詢問陳時中部長在室內違規吸菸一事,發出聲明表示,肯定部長專業能力絕不會因個人吸菸行為而折損,但部長違反菸害防制法規定,在禁菸場所吸食菸品,依法應處2000元至1萬元的罰款。董氏基金會指出,為了逐步終結已盛行百餘年的紙菸危害,董氏基金會38年來一步一腳印的結合產官學界,從教育宣導、立法修法等全面性推動菸害防制工作,與政府合力讓台灣吸菸人口從500多萬人降至260萬人。全球推動菸害防制,傳統紙菸銷量逐年下滑,菸商便遊說行銷強推新型菸品,來挽救日益萎縮的菸品市場。董氏基金會表示,從部長室內違規吸菸的事件,我們可以知道戒除尼古丁的成癮有多麼的難為,貴為衛福部部長,一旦被尼古丁鉤癮,一樣難逃菸商的魔掌。所以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台灣兒科醫學會與消基會等等126個健康組織籌組的「台灣拒菸聯盟」勇敢的站出來跟菸商對抗,積極推動「禁止電子煙、加熱菸」修法,不能讓台灣的年輕人再淪為新癮害世代。董氏基金會強調,在菸害防制的推動上,全民只有一個敵人、一個加害者,那就是菸草公司、就是菸商。而不論我們是吸菸的人或者不吸菸的人,我們都是被害人,都是一手菸、二手菸或三手菸的受害者。
電子煙納管與否牽動黑市? 影響政府財源挹注?
自電子煙、加熱菸等新興菸品興起後,短時間在台灣積累不少使用人口,電子煙使用人口粗估已有百萬;但因無法可管,缺乏產品保障(如消費者不知道煙彈成分為何、有無被添加),導致市場價格紊亂,這也是《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廣受矚目之因,因為最終結果不僅決定電子煙等新興菸品地位合法與否,也牽動長照財源以及黑市走私問題。紙菸煙霧有超過七千種以上的化學物質,包含九十三種成分為致癌及有害物質,為了減低菸害,政府透過不斷調高菸稅與菸品健康捐來降低吸菸比例。新興菸品支持者認為,在戒菸理想崇高卻又不易達成的現實下,且國際普遍認為電子煙等新興菸品對環境與人體健康的影響皆少於紙菸,英國公共衛生部(PHE)就指出,電子煙健康風險比傳統紙菸低九十五%。基於此理,支持者認為「選擇較低的風險」,合法納管更為務實,且透過徵稅手段管理,增加政府財源,目前英、美皆已對電子煙課稅。在台灣,財政部關務署依目前規定,旅客不得攜帶電子煙產品入境,海關亦不得因旅客自用目的少量攜帶放行。然而電子煙仍可從網路、特定店家或私人交易方式流通,若最終《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明令禁止電子煙,會不會讓電子煙變得奇貨可居,地下買賣更加混亂,造成黑市交易猖獗,是一大隱憂。立委廖婉汝就曾在立院質詢中表示,若禁止電子煙,財政部是否有足夠查緝能量避免黑市流通,值得關注。此外,政府藉由稅賦和菸捐抑制菸品成長,用途極為廣泛,從健保、長照、偏鄉醫療、產業勞工輔導照顧甚至私劣菸查緝都在內,也是新興菸品納管與否的一大焦點。以長照為例,財政部統計106年6月至109年5月間的長照基金收入達1,016億元,以菸稅727億元占逾七成貢獻最大;2021年衛福部長照基金編列更創新高達近五佰億預算,若新興菸品最終走向合法,相關稅收勢必成為挹注長照的重要財源。支持電子煙等新興菸品的人冀望藉由全面合法納管、課稅使其走向正常化、合理化,而非一味阻擋,對比於反菸團體要求的全面禁止,各有立場。但若法規最終走向全面禁止新興菸品,不得不考量的是,該如何避免變成地下交易盛行的反效果,甚而成為課稅漏洞,主管機關必須通盤考量,作出最適宜的政策決定,才能讓人民有所依歸。◎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吸菸害人害己,未滿18歲請勿吸菸。
電子煙納管與否 牽動黑市?影響政府財源挹注?
自電子煙、加熱菸等新興菸品興起後,短時間在台灣積累不少使用人口,電子煙使用人口粗估已有百萬;但因無法可管,缺乏產品保障(如消費者不知道煙彈成分為何、有無被添加),導致市場價格紊亂,這也是《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廣受矚目之因,因為最終結果不僅決定電子煙等新興菸品地位合法與否,也牽動長照財源以及黑市走私問題。紙菸煙霧有超過七千種以上的化學物質,包含九十三種成分為致癌及有害物質,為了減低菸害,政府透過不斷調高菸稅與菸品健康捐來降低吸菸比例。新興菸品支持者認為,在戒菸理想崇高卻又不易達成的現實下,且國際普遍認為電子煙等新興菸品對環境與人體健康的影響皆少於紙菸,英國公共衛生部(PHE)就指出,電子煙健康風險比傳統紙菸低九十五%。基於此理,支持者認為「選擇較低的風險」,合法納管更為務實,且透過徵稅手段管理,增加政府財源,目前英、美皆已對電子煙課稅。在台灣,財政部關務署依目前規定,旅客不得攜帶電子煙產品入境,海關亦不得因旅客自用目的少量攜帶放行。然而電子煙仍可從網路、特定店家或私人交易方式流通,若最終《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明令禁止電子煙,會不會讓電子煙變得奇貨可居,地下買賣更加混亂,造成黑市交易猖獗,是一大隱憂。立委廖婉汝就曾在立院質詢中表示,若禁止電子煙,財政部是否有足夠查緝能量避免黑市流通,值得關注。此外,政府藉由稅賦和菸捐抑制菸品成長,用途極為廣泛,從健保、長照、偏鄉醫療、產業勞工輔導照顧甚至私劣菸查緝都在內,也是新興菸品納管與否的一大焦點。以長照為例,財政部統計106年6月至109年5月間的長照基金收入達1,016億元,以菸稅727億元占逾七成貢獻最大;2021年衛福部長照基金編列更創新高達近五佰億預算,若新興菸品最終走向合法,相關稅收勢必成為挹注長照的重要財源。支持電子煙等新興菸品的人冀望藉由全面合法納管、課稅使其走向正常化、合理化,而非一味阻擋,對比於反菸團體要求的全面禁止,各有立場。但若法規最終走向全面禁止新興菸品,不得不考量的是,該如何避免變成地下交易盛行的反效果,甚而成為課稅漏洞,主管機關必須通盤考量,作出最適宜的政策決定,才能讓人民有所依歸。◎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吸菸害人害己,未滿18歲請勿吸菸。
電子煙助「戒菸」? 新興菸品叩關台灣引熱議
電子煙要禁還是放,尚未有定論,不過政府欲禁電子菸,卻開放加熱菸的立場卻引起社會各界議論。新興菸品叩關國內《菸害防制法》除了影響層面大,更涉及「是否能幫成人戒菸?」「是否造成青少年成癮」多個面向討論,在完成修法前,主管單位更應完整說明釋疑。電子煙在世界各國合法性不一。英國把電子煙視為「戒菸門診」的選擇,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劉宗榮認為,這與英國歷史背景有關,「英國受香菸危害很久,認為焦油是致死主因,所以少了焦油、提供較紙菸危害物質更少的電子煙,就成了戒菸選項。」劉宗榮也強調,這樣的「邏輯」英國可以接受,其他國家不一定認同。電子煙在世界各國合法性不一,英國把電子煙視為「戒菸門診」的選擇,但也有不少國家持反對看法。除了電子菸能否成為戒紙菸選擇引發關注外,還有一項爭議性議題便是「是否導致青少年上癮?」董氏基金會提出數據表示,三十多年來高中生紙菸吸菸率從15.2%降到8.4%、國中生則從8%降到3%,但短短數年全國已有7.3萬名青少年接觸加熱菸、電子煙等新興菸品,危害甚大,「尤其電子煙煙油可添加多種口味,什麼可樂、柚子等無數風味,誘惑力太大。」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公共事務主任林清麗警告。電子煙是否會導致青少年上癮,也是國內許多專家學者關心的議題。添加於電子煙的煙油主要有兩種系統,一種是密閉式,一種則為開放式,「電子煙販售通路業者自救會」代表Tobe認為,若使用封閉式煙油系統可以降低隨意添加口味的風險。雖然為避免青少年受菸害荼毒,國內反菸團體傾向加熱菸與電子煙的全面禁止,不過英國在2017年報告曾顯示電子煙合法後年輕人的使用量很少增加,而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HE在2020年報告也指出吸菸者及曾經吸菸的人是使用電子煙的主要族群,不到1%的非吸菸者使用電子煙。電子煙爭議也在立院掀起漣漪,立法委員蔡壁如就曾在10月22日提出質疑,指出衛福部只引用美國報告卻未曾在國內進行風險評估的疑慮;而廖婉汝委員則認為若電子煙跟加熱菸都有害,那為何還要開放加熱菸?在支持開放與反菸各持其理狀況下,政府在修法前,應該以更完整的論述來與民眾溝通,才不致爭端越演越烈。
【菸品爭議情報】一禁一放?「新興菸品」電子煙、加熱菸掀起菸品論戰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於10月22日就菸害防治法修正草案進行質詢,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在會中表示已經在10月20號將《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送到行政院。同樣被視為新興菸品的電子煙與加熱菸,在《煙害防制法》修正草案中,卻有兩種不同命運。其中電子菸將全面禁止,加熱菸則納入菸品管理,不管對贊成者或反菸團體來說,一國兩制都讓外界霧裡看花,政府勢必得說清楚講明白,才能釐清民眾疑慮。被認為是新興菸品的「電子煙」,即便是未吸菸者,肯定對街頭巷尾常出現的電子煙使用光景不陌生,尤其電子煙消費人口近年增加迅速,電子煙通路業者估計已過百萬之譜。電子煙與傳統紙菸最大差異,莫過於電子煙未使用菸草,無燃燒產生焦油疑慮,主要為丙二醇、甘油及尼古丁製成菸油型態,透過電子儀器加熱汽化而成,溫度約200度;「加熱菸」雖也是電子加熱,但原料仍是菸草,加熱溫度可達350度左右,兩者溫度都較燃燒性紙菸低。而電子煙浪潮近年使用率大增原因,莫過於台灣菸價上漲、認為二手煙害較低、可增加多種香味等因素,甚至被認為是「傳統紙菸替代品」,然而新興菸品叩關台灣,健康問題仍是讓支持反對兩方壁壘分明,這也是十三年餘未曾修法的《菸害防制法》,其修正草案終將對電子煙命運一錘定音的決定,受到高度矚目的原因。台灣目前預估電子菸使用人口已破百萬,董氏基金會認為不管電子菸或加熱菸都該被禁止。根據《台灣威卜 菸草減害網路媒體 VAPE Taiwan》報導,富比士媒體集團主席、《富比士 Forbes》總編輯Steve Forbes在其最新一期的節目《What’s Ahead 》指出,「反對電子煙的運動建立在大量錯誤資訊和徹頭徹尾的謊言之上。」公開表達對電子煙的支持。贊成讓台灣電子煙合法的團體則認為,無菸草的電子煙,不會有燃燒產生致癌的焦油,為有效又低風險的香菸替代品,應該合法開放。致力於電子煙合法化的「電子煙販售通路業者自救會」代表Tobe也認為,電子煙沒有紙菸燃燒的焦油成分,呼出來的氣不會讓味道附著於衣服或家具上,加上二手煙危害較少,對於身為父親、有菸癮的他來說,是很好的替代品,「傳統紙菸不能抽個兩口就丟掉,但電子煙不用整根抽完,想停就停,既不會在身上殘存味道,也不會有菸蒂產生,這也是很多結婚、有小孩的人選擇電子煙的緣故,對不抽菸的人而言也比較能夠接受。」電子煙是否該合法化,世界各國標準不一,而在台灣爭議之一,就是若連傳統香菸因燃燒後的焦油,產生上千種有害物質,導致肺癌發生風險增加的問題都能合法的情況下,政府卻打算全面禁止電子煙,支持者認為政府的邏輯很不合理。而衛福部禁電子煙、卻利用風險評估審查加熱菸的政策決定,也讓外界質疑是否有雙重標準。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劉宗榮就表示,傳統紙菸有的東西,電子煙其實也都會有,只是電子煙少了傳統菸品燃燒的過程,有害物質會少很多。「使用電子煙主要只有自己吸到尼古丁,基本上二手煙害少很多,這是跟紙菸最大差異之處。」劉宗榮教授認為,相較於傳統紙菸,電子煙較能減害:「對尼古丁有需求的吸菸人口來說,電子煙雖然也會產生有害物質,但原則上少很多,更不會有紙菸燃燒後產生焦油之擔憂,主要就是不會產生焦油,學理上可稱為『減害』。」對衛福部的政策方向,董氏基金會認為「兩者皆該禁」,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公共事務林清麗就指出,對於已開放的傳統菸品未來必須以更嚴格方式控管,而新興菸品不管是電子煙或加熱菸,就該全面禁止。林清麗說:「市面上只要有任何商品被發現含有害物質,不是立刻下架,就該重罰停廠,歐盟已發現電子煙含有40餘種有害物質,當然不應該在這時候開放!」她強調,若政府態度軟化開放,等未來再修法已經影響社會甚鉅,亡羊補牢時已過晚。郭斐然醫師指出,即使是電子菸依然存有二手菸的問題,且任何空氣清淨設備都無法排除。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郭斐然亦指出,縱使目前電子煙被偵測出的有害物質少於傳統菸品,但「數量少並不代表毒性少」,畢竟每種有害物質產生的影響皆不同,「且兩者有慢性與急性之別,傳統菸品可能要好幾年才會有癌症、心臟病等問題,但電子煙造成的肺損傷(EVALI)卻是急性的危害。」郭斐然也強調,雖然電子煙沒有明顯的味道會附著於身上,但早有研究指出確定含有二手煙,且任何空氣清淨設備都無法排除,這是國人必須要有的觀念。近年美國發生多例因人為在電子煙開放式煙彈內添加四氫大麻酚(THC)和維他命E,而導致肺損傷(EVALI)案例,目前美國已全面嚴格禁止消費者使用含四氫大麻酚(THC)的煙彈,但即便如此,關於電子煙較之傳統紙菸帶來的影響好壞,專家學者依然莫衷一是。關於電子煙,有的國家選擇禁止,但也有包括英國、加拿大與紐西蘭已經開放並管制。電子煙開放與否,影響著國內百萬以上的電子煙人口,可以想見《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在立法院肯定少不了激烈攻防,究竟電子煙是否為香菸最有效、減害的替代品,或是該阻絕於國門的危害,最終不管結果為何,都需清楚確切地與國人溝通與具備配套措施,才不致讓民眾無所適從。◎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吸菸害人害己,未滿18歲請勿吸菸。
無法可管?台灣電子煙妾身未明的「小三困境」
超過13年未修法的《菸害防制法》,最新修正草案在5月29日公告後,提案將合法吸菸年齡從18歲提高到20歲,並打算將電子煙歸類為類菸品,全面禁止製造、輸入、販賣、使用,但對國內廣大電子煙消費族群來說,若無法提出有力數據佐證電子煙造成的弊病,爭議勢必不斷。而同樣屬於新型態菸品的加熱菸,因日前「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已授權通過加熱菸產品得以reduced exposure(減少暴露在危害中)的宣稱進行產品營銷;且「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第八屆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中(COP8)提出主要建議:「加熱但不燃燒型煙草製品符合公約對煙草製品的定義。締約方會議無需做出決定,相關條款就已適用,我們敦請各締約方確保加熱但不燃燒型煙草製品,包括加熱器具,在各國的法律框架內恰當包括」。但相較於加熱菸,電子煙在新版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中卻可能全面禁止,引起支持與反對兩方爭議不斷。「電子煙販售通路業者自救會」代表Tobe指出,希望政府都多參酌國外對電子煙的作法制定規範。針對修正草案,致力於電子煙合法化的「電子煙販售通路業者自救會」代表Tobe指出,電子煙在很多國家都是合法,但台灣作法卻是一個「先禁國家」,意即什麼都先禁止再說。他進一步表示,電子煙原本只是次文化產品,6年前在台灣僅約二千多人使用,但到今天使用人數粗估已達一百二十萬人。電子煙人口大幅增長,Tobe認為不外乎幾個因素,其一是菸價不斷上漲,將部分吸菸人口推向電子煙;第二點就是近年健康觀念抬頭,大家都知道傳統菸品對身體造成危害,而對比於紙菸,電子煙危害相對較低,也讓市場近年在台灣持續擴張。「這不是信口胡說,英國醫院的戒菸門診的確是以電子煙來協助癮君子戒菸。」Tobe解釋,當初英國政府委託實驗室進行實驗,結果顯示電子煙的危害,較傳統紙菸減少九五%,且呼出的煙霧大多都是水蒸氣,並不會產生二手菸、三手菸。他希望政府都多參酌國外對電子煙的作法及規範,勿將電子煙汙名化。電子煙的適法性,在全世界都引起廣泛討論,在台灣,電子煙因妾身未明,想要獲得「認同」,勢必得要有國內權威機構提出有力佐證,國外採證僅能作為參考性質。然而國內至目前為止,無論是政府作東送驗,或是民間業者能否主動提出檢驗要求,都未有明確論定,也讓台灣對電子煙的正反論述,迄今仍未有有力數據證明杜悠悠之口,這也是造成今日該議題始終爭論不休之主因。《菸害防制法》最新修正草案中,電子煙可能遭全面禁止,勢必又將引起一波話題。董氏基金會曾論及電子煙多含有尼古丁、甲醛、乙醛、丙二醇、丁二酮、多氯聯苯醚、重金屬或其他藥物及香料等有害物質,會傷害人體健康,呼籲政府不可等閒看待,並建議全面禁止電子煙。對此Tobe反駁表示,董氏基金會就曾提出數據,指出台灣每年死於菸害約3萬人,全球每年死於菸害七百一十萬人,「但電子煙在台灣已經流行7年,有誰聽過誰抽電子煙死亡的案例?」電子煙爭議不斷,美國曾有吸食電子煙致死的案例,也是國內看待電子煙勢必面對的問題,針對這樣的疑慮,Tobe指出經證實這些案例都是使用含有THC(四氫大麻酚)的煙油,其中的維生素E醋酸酯導致肺部病變,導致死亡的原因並非電子煙,而是非法添加含有大麻成分的煙油,「政府及反菸團體應該讓這些死亡案例的因果報導更透明,而非一味的污名化。」根據《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第31條規定,未來使用類菸品者,將可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且第24條則規定,製造或輸入類菸品業者,將處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也就是不管吸食者或是輸入者,都會面臨重罰。「菲律賓是全世界反毒最徹底的國家,只要抓到就是槍斃,但他們在今年卻幾乎將電子煙合法化,目前已經一讀通過,台灣如果真的不將電子煙合法納管,真的是落後許多國家。」Tobe呼籲道。電子煙目前處於法律盲點,究竟該合法販售或是全面禁止,這塊燙手山芋的灰色地帶,讓反菸團體與電子煙業者爭論不休,不管結果為何,當務之急就是須由國內權威機構針對電子煙提出完整的科學論據,以客觀事實來佐證,讓國內電子煙消費人口有所本,才是解決之道。◎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吸菸害人害己,未滿18歲請勿吸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