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治療
」44歲女不菸不酒!狂咳一個月沒停 就醫檢查竟已肺癌末期
11年前,大陸一名44歲女子從不抽菸也不喝酒,但因為咳嗽症狀已經持續一個月,且遲遲未好轉,於是她便到醫院進行檢查。沒想到經過醫生看診後發現,女子確診肺癌末期,所幸因為當時標靶藥物已經出現,讓女子治療後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成功活下來。根據《錢江晚報》報導,《2023浙江省腫瘤登記年報》指出,大陸浙江腫瘤登記地區癌症發病和死亡首位的都是肺癌,從2000年至今,肺癌已經連續霸榜20多年。而在20年間,肺癌的診治理念也不斷變化,最初肺癌密末期患者只能選擇化學放射治療,如今標靶藥物不斷推陳出新,替患者找到一條活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教授、主任醫師表示,11年前一名44歲女子賀秋(化名)從不抽菸、喝酒,當時因為咳嗽的情況持續了一個月,情況遲遲沒有好轉,便到醫院就醫。沒想到檢查後發現,賀秋居然確診肺癌末期。所幸當時已經有標靶藥物可以進行治療,通過基因檢測後,發現賀秋的肺癌是因為基因異常導致,是ALK基因融合陽性的肺癌患者。最終醫生使用標靶藥物ALK酪胺酸激酶抑制劑替賀秋治療,病情受到很好的控制。不過,3年前賀秋的病情惡化,但幸運的是,當時剛好有新一代的ALK酪氨酸激酶抑製劑可以進行使用,最終腦部轉移性病灶退縮,病情再次得到控制,賀秋目前一邊進行口服治療,一邊經營著一間超市至今。
共病飲食用藥眉角多 再生不良性貧血當心交互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根據最新國健署調查,高達9成國人的鈣攝取量不足,引起了大眾的關注。然而,在日前的專訪中,台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理事長、台中榮總罕見疾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提醒,特定患者如再生不良性貧血,在補充含鈣食品時需謹慎,以免與治療藥物發生不良交互作用,進而影響治療效果。血球數量不足 容易貧血、感染和出血再生不良性貧血屬於一種罕見的骨髓衰竭疾病,會出現貧血、易疲勞、易感染、不易止血等症狀,由於造血系統出問題,其臨床表徵不僅為貧血,還包括多種血球數量的下降。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百萬分之5-6的人口罹患此病,其中以年長者和兒童為主。▲台中榮總罕見疾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該病的症狀包括:缺乏紅血球: 貧血、臉色蒼白、心跳過快、倦怠、容易疲累缺乏白血球: 容易感染缺乏血小板: 出血點、容易瘀青及不易止血骨髓移植可治本 TPO-RA(血小板生成劑)也是重要的治療選擇王建得醫師表示,再生不良性貧血主要依病人年齡決定治療方式:對於年輕患者或病情嚴重者,建議儘早考慮骨髓移植。然而,由於相合的骨髓捐贈者不易尋找,免疫抑制療法成為另一可行的選擇;對於缺乏血紅素的患者,輸血雖然能緩解症狀,但治本的方法還是骨髓移植。對於年長患者,找到相合的骨髓捐贈者難度增加,因此國外治療準則推薦使用免疫抑制療法當作第一線治療。雖然免疫抑制劑有助於治療,但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第一線治療中,若傳統免疫抑制劑效果不彰,TPO-RA(血小板生成劑)成為重要的治療選擇。TPO-RA (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 是一種血小板生成素受體促動劑,可促進血小板的產生。根據國外治療準則,若一線用藥3個月後療效不彰,建議追加或轉換TPO-RA藥物。我國健保也支持患者,若一線用藥效果不彰,可申請健保給付二線TPO-RA治療。此藥物有口服和皮下注射兩種劑型,可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選擇,且兩者的作用機轉和副作用不盡相同,臨床上互轉仍然有效,例如:若口服治療效果不理想,或是有頭痛副作用時,可轉換成使用皮下針劑。口服特色: 吞服方便,但須空腹服藥並注意飲食與生活型態,與「金字邊」保健食品或含鈣食物錯開服用,以免陽離子影響藥效,同時需要持續追蹤肝功能。針劑優勢: 每週只需注射1次,治療方式相對簡便,也不須注意空腹服藥與肝功能限制。為長期控制病情,建議可由醫生和病人共同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無法想吃就吃 當心藥物交互作用「為何我都有治療卻成效不彰?」王建得醫師表示,患者生病已經很辛苦了,如需配合服藥空腹限制,無法想吃宵夜就吃,造成生活時間安排與心理上的負擔。尤其是年長者,由於共病情況複雜,因保健需求可能補充牛奶及許多「金字邊」保健食品如:鈣、鋅、鎂、鐵等陽離子產品,皆會影響口服藥療效。需要更加注意這些食物與藥物間的交互作用,故提醒患者在選擇治療藥物時應留意這些因素,才能將治療效果最大化。動不動就出血 TPO-RA治療終於止血一位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因為容易出血,一檢查竟發現血小板數量低下,出血症狀相當嚴重!每週都要輸血才能減輕出血,生活與治療相當辛苦。然而,骨髓移植配對困難以及第一線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故尋求TPO-RA治療,在3個月積極治療後成功止血,血球數量逐漸回升。在疫情解封後,患者終於能夠重拾正常生活,這也讓醫師深感欣慰。最後,王建得醫師呼籲再生不良性貧血病人要保持規律的生活,注重健康飲食,減少感染風險,避免劇烈運動和避免進入擁擠的公共場所。總之,無論是否能找到相合的骨髓移植,病人都有機會透過藥物治療和日常保養找回健康。
B肝口服治療給付放寬 醫籲:即時回診追蹤、治療很簡單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台灣38歲以上成人有1至2成B型肝炎病毒帶原率,B肝病毒可能在肝臟緩慢侵襲,造成肝細胞慢性發炎、結痂並逐漸纖維化,若沒有即時診斷、治療,會陷入肝功能失常、嚴重纖維化甚至肝癌的處境。B肝帶原者陳先生說道,「雖然知道自己有B肝,但因為沒有明顯症狀,再加上沒有達到健保給付用藥的標準,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有好好治療…」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楊宏志說,治療B肝可降低肝癌風險,且須要定期追蹤,口服藥治療相當方便,現在健保放寬給付,e抗原陰性不用再等到重度肝纖維化就能用藥,呼籲B肝病友即時回診追蹤、用藥治療,不再「肝」苦。染肝炎病毒 小心肝炎、肝硬化、肝癌威脅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持續名列死因之首,其中肝癌造成的死亡率名列第二。感染肝炎病毒是導致肝病、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原因,B肝和C肝防治是台灣消除肝病的重中之重。C肝可以治癒,B肝則需長期抗戰。楊宏志醫師說,以往很多B肝病人可能因不知道自己帶原,疏於追蹤或治療,等到嚴重纖維化、肝硬化了才知道嚴重性。過去的研究已經發現,肝硬化後產生肝癌、肝臟衰竭的風險會大幅提高,應避免等到肝硬化才治療。民眾平常健檢就要檢查有沒有感染病毒、是否帶原;若有感染就需定期追蹤。楊宏志醫師說,臨床觀察,約有4成的B肝帶原者需要治療、6成雖然不需要治療,但仍需要定期追蹤。需要治療者,其肝臟發炎、肝纖維化指數和血中病毒量較高,即時治療有助降低肝臟細胞持續被破壞的威脅。但6成需要定期追蹤者也不能輕忽,雖然不用馬上治療,但只要帶有病毒、風險就不是零,必須每半年定期追蹤、確認病程有沒有變化,有變化就要即時治療。用藥門檻降低 健保放寬B肝治療給付為了讓更多B肝病友儘早接受治療,健保署於112年10月起放寬B肝用藥的給付規定。楊宏志醫師解釋,雖然透過治療,可以減少肝臟發炎,改善肝纖維化嚴重度。但是以前B肝病友要達到重度纖維化(第三級) 或半年內2次肝指數大於正常值2倍才能給付,此時肝癌的風險已經明顯提高,用藥稍嫌晚了一些;但現在針對e抗原陰性患者放寬為只要肝指數異常大於正常值2倍且血清B肝病毒量大於2,000 IU/mL或肝臟中度纖維化(第二級)、半年有兩次肝指數異常大於正常值、且血清B肝病毒量大於20,000 IU/mL就能用藥,讓更多B肝病人可以即早用藥,不必為了等健保給付而讓肝持續受苦。楊宏志醫師說,目前B肝治療以口服藥為主,一天只需吃一顆,服藥很方便,且副作用都很低、治療效果也不錯,發生抗藥性的風險也低。以往病人可能會擔心長期吃藥會有腎毒性問題,但現在藥物設計精良,不會增加對腎臟及骨密度的影響。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口服藥有用藥時間限制,必須飯前或飯後2小時才能吃;有的藥物則沒有時間限制,病友可依據自身生活習慣和醫師討論。B肝治療停藥要謹慎 當心猛爆性肝炎找上門楊宏志醫師提醒,B肝口服藥治療雖然很有效且方便,但缺點是停藥後復發率很高,且臨床發現,有1至3%停藥病人可能出現猛爆性肝炎,若未及時發現治療,會產生肝臟衰竭、需要換肝或死亡,所以病友一定要遵循醫囑用藥、不可自己貿然停藥。若是醫師建議可停藥,也一定要配合醫囑小心追蹤。此外,現代人飲食習慣西化,體重過重、脂肪肝者,若同時合併B肝也會加重併發症風險,病友們要記得控制體重、適度運動、充足睡眠,且若有服用保健食品或中草藥,務必和醫師討論。
台灣200萬人有偏頭痛!並非症狀而是疾病 想減緩需這樣做
臺灣15歲以上有偏頭痛的病人約為9.1%,如果再加上孩童,全國約200萬人患有偏頭痛;由於其特殊病理生理機轉,因此被認定是一個疾病,而不只是症狀而已。就病人而言,容易受到環境及心理因素所影響,常面臨頭痛不定時發作、藥物過度依賴使用之困擾,因此目前對於頭痛治療是以個人化且朝向精準為目標。COVID-19也會引發頭痛 人數高達5成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顧問林高章指出,根據國外統計顯示,約有5成的COVID-19(新冠肺炎)確診者會出現頭痛的症狀,其中多數是全頭疼痛,只有少數為局限部位頭痛。若為長期偏頭痛者感染COVID-19(新冠肺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會提升、疼痛也會更加劇烈,甚至還有可能轉為慢性偏頭痛;在確診的一兩個月內,偏頭痛的次數可能高達一個月30次。發作次數較多 需考慮使用預防性藥物奇美醫學中心臨床技能中心主任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浚銘說明,偏頭痛的臨床表現千變萬化,但主要症狀為中等到嚴重的頭痛,經常伴隨著畏光、反胃、嘔吐等情況,治療方式分為口服治療及注射治療,口服治療為偏頭痛發作次數較少者(1週少於1天),則頭痛發作時才用藥,且愈早愈好,如發作次數較多(1週超過1至2天以上),則需考慮使用預防性藥物;若口服治療效果不佳,也可考慮使用注射治療,像是注射肉毒桿菌素(頭部注射31處、阻斷CGRP傳導)、單株抗體(降低CGRP濃度)或是枕後神經局部注射等撰寫頭痛日誌+調整生活步調 減少偏頭痛發作林高章顧問強調,疫情期間,許多民眾害怕染疫而待在家,但長時間緊盯3C產品、攝取刺激性食品、日常壓力及天氣及溫度變化大,再加上運動量不足,更容易誘發偏頭痛。因此建議病人透過重新調整生活步調及作息、規律運動、放鬆心情、減少攝取刺激性飲料及食物,也可撰寫「頭痛日誌」方便醫病雙方了解頭痛規律、誘發因子、發生前兆和藥物使用情形等,以評估偏頭痛是否得到良好控制。
苦等不到確診資格拿救治藥 醫呼籲:應解決快篩與PCR法源問題
本土Omicron疫情大爆發,為減輕採檢量能,昨起開放「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3類人,快篩檢測陽性,經醫事人員確認即視為確診,卻引爆防疫險理賠問題。但隨疫情擴大,非這3類民眾快篩陽,因PCR檢測爆量,苦等不到確診資格拿到救治藥,致錯失黃金治療時間,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呼籲,政府應解決快篩與PCR法源問題,才不會出現快篩陽在家等不到藥的窘境。「當快篩與PCR相同位階,就不用在醫療院所內執行」。王任賢表示,當初推快篩上市,就是要取代PCR檢測,但卻沒有解決快篩法源問題,仍要到醫院評估才能取得藥物治療,也不能接受保險理賠,結果反讓程序更複雜,要快篩才能PCR。王任賢說,若快篩在醫院做,因醫院是醫療法人,立刻取得法律位階,但現在病人增多,要居家隔離,無法與醫療連接,要優化程序就要快速、賦予社區使用快篩試劑法律位階,這樣才能投藥、保險給付,才不會讓快篩陽性者在家等不到藥。台灣預防醫學會理事長陳宜民則以SARS為例表示,雖世衛組織(WHO)認定新冠肺炎確診仍要經PCR檢測,但病人實務處置可用快篩陽性取代PCR,只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協助保留檢體,將來回溯PCR,有利保險理賠,並跟國際接軌。國民黨昨召開記者會,質疑是指揮中心用藥吝嗇,配發速度過慢,呼籲政府應下放口服治療藥物的流程。黨副祕書長王育敏表示,5月1日至9日全國確診28萬人,輝瑞Paxlovid口服藥配發數量僅1558人,配發率0.55%,等於每1000人配發不到6人。民進黨發言人林靜儀昨反擊國民黨指責,稱造成醫師防疫困擾。國民黨反批,新冠用藥配發比例低到離譜是政府要面對與改善的事實,林無視確診民眾無法及時獲得治療藥物的痛苦,有愧醫師天職。
「清冠一號」也成為居家照護生力軍 孕婦、兒童皆可使用
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詹益能(左起)、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源泉、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中醫師全聯會執行長詹永兆、中醫師全聯會秘書長蔡三郎、中醫師全聯會長照政策推動委員會主委陳博淵出席「COVID-19確診中醫居家照護暨台灣清冠一號」記者會。(圖/中國時報記者羅永銘攝)本土疫情升溫,台灣之光「清冠一號」也成為居家照護生力軍!近來全台各縣市陸續啟動輕症或無症狀居家照護,如有使用「清冠一號」需求,可透過中醫醫療院所視訊診療方式、經醫師評估開立藥物,療程總共10天,不分年齡、孕婦、兒童皆可使用。國內於今年1月通過清冠一號納入新冠肺炎公費治療,近來居家照護人數漸增,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4月18日起輕症或無症狀居家照護患者,可由中醫師視訊診療評估後,開立公費清冠一號治療,進行10天療程。大規模的瘟疫自古以來即有,約100到200年發生一次,而中醫藥源遠流長,對瘟疫的發生及防治有一套治療的模式,且能取得良好之效果。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台灣清冠一號」,經臨床治療確定有其療效,再回到實驗室以科學驗證,研究成果發表於世界著名醫學期刊,並取得國家海外發行的藥證,行銷全球50國獲得好評。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指出,國內確診者99.6%皆為輕症或無症狀,適用居家照護,而清冠一號經過研究證實可提供很好的療效,請確診民眾不用恐慌,並善用清冠一號對抗病毒,經口服治療可減緩相關症狀,減少後遺症發生。除大型醫院外,目前已有1000多家中醫診所可執行視訊診療並開立公費補助清冠一號,醫療院所名單已公布在中醫師全聯會官網;全台各縣市皆設有諮詢專線,如無法使用網路看診,可以專案方式改以電話方式診療。民眾可經由專責醫院、衛生局轉介,或自行找到能提供「台灣清冠一號」的中醫醫療院所掛號聯絡,亦可至「健康益友App」掛號,由中醫師評估確診用藥需求,即可公費開立清冠一號,由醫療院所提供送藥服務,或委託親友領藥。
對Omicron變異株也有用 輝瑞新冠肺炎口服治療藥在英獲准使用
在2020年12月17日獲得歐盟的緊急授權後,目前傳出,輝瑞(Pfizer)研發的新冠肺炎口服治療藥「Paxlovid」已經獲得英國的英國批准,得以正式使用。而根據目前資料顯示,對於現在肆虐全球的Omicron變異株,Paxlovid也能有效的治療。根據《衛報》報導指出,一般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必須透過靜脈注射投藥,而輝瑞口服藥「Paxlovid」的最大特色就是「口服」,而且它可以在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初期近期為期5天的療程,甚至不用住院,居家服藥即可。而輝瑞之前也發表聲明指出,「Paxlovid」可以有效減少90%患者重症率與死亡率。而在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MHRA)也為此發表聲明,表示Paxlovid是一款適用於新冠肺炎病情有高機率惡化的輕中症患者身上。在感染初期、患者出現症狀的5天內使用是最佳時機。MHRA首席執行官雷恩(June Raine)表示,希望Paxlovid的出現可以讓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的民眾放心,目前英國已經批准了Paxlovid的使用,它可以口服,而不是使用靜脈注射,這也代表著,在感染初期就投放Paxlovid的話,可以讓確診患者在病症演變到重症前,就在家中使用Paxlovid來自行治療。但雷恩也強調「Paxlovid的使用並無法取代疫苗的接種功能」。而值得一提的是,在MHRA的新聞稿中,明確指出目前Paxlovid在治療Omicron變異株是否有效果,目前仍須觀察。但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輝瑞近期所公布的數據來看,Paxlovid對於Omicron變異株仍然有一定的療效。
快速索命癌?!復發時間5倍速快轉 壽命平均減少17.5年
一名54歲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前陣子連續發燒2天後病況急轉直下,傍晚便出現血尿,甚至眼眶、鼻子出血險些送命。緊急送醫後,病況才趨於穩定。中華民國血液病學秘書長暨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侯信安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為白血病(血癌)中的一種,其中合併FLT3基因變異的惡性高,更有「壽命損失多、復發快、致命快」的三大快速索命特性,也使得臨床治療更加棘手。過去針對AML且帶有FLT3基因變異的患者來說,當面臨復發,治療方法僅有高劑量化學治療,但隨之而來的是患者難以承受的副作用。近期臨床已有新一代標靶藥物可供選擇。新一代標靶藥物有助降低FLT3基因變異復發患者4成死亡風險,更可延長復發後的完全緩解期,即幫助患者體內血癌細胞比例大幅下降至5%以下;不僅安全性高,且為單一藥物口服治療,使用上方便,同時兼顧患者的生活品質與療效,有效延長患者整體存活時間,明顯增加患者等待骨髓移植的時間與機會,為治療逆境帶來生機。據106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AML罹病數逐年攀升,10年增1.3倍;台灣新診斷血癌病例約2355名,其中有將近35% (806人)為AML,是成人最常見的血癌種類。侯醫師表示,AML患者中逾半數為60歲以上年長者,隨著罹病年紀增加,治療也相對困難。除了年齡因素外,AML若合併FLT3基因變異其治療更加棘手,因FLT3導致AML具三大快速索命的特性:復發快、致死快、壽命損失多,導致治療的難度倍增。相較於其他常見惡性高的癌症,急性血癌快速減少患者17.5年壽命,健康損失年為各癌之冠。若無法接受幹細胞移植,第一年整體存活率僅15%、第五年存活率5%,存活率較非FLT3基因變異AML患者少4~8倍。侯醫師指出,AML患者於首次治療後,高達5-6成患者於2-3年內恐將會面對復發問題,若為FLT3基因變異,其復發風險較一般患者增15%、復發時間更以5倍速快轉(6-7個月)、復發後救援性治療成功率更少3倍之多 (67% vs. 22%)。簡言之FLT3變異的AML 惡性高、復發快,更讓治療十分棘手!過去,針對FLT3基因變異復發或無法達到完全緩解 (癌細胞比例下降至5%以下) 的患者,臨床僅能考慮給予高劑量化學治療或血液幹細胞移植。但問題是,這些癌細胞通常具有高抗藥性,化療效果常常不盡理想,很多患者也因疾病控制不佳而無法接受骨髓移植。據統計,復發患者中不到1/10有機會進入第二次完全緩解。而高劑量化療的另一大問題來自於短時間但「強烈的副作用」,如:白血球低下合併發燒與感染、腹瀉、掉髮與噁心嘔吐等問題,使得多數的高齡患者難以承受。針對FLT3基因變異復發或無法達到緩解,已有新一代標靶藥物可供患者選擇。據研究指出,相較於高劑量化療,新一代標靶藥物有助增加2成復發後第1年的存活率,亦可降低近4成死亡風險(36%)。更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標靶藥物能幫助患者爭取長達一年半的完全緩解時間,高出傳統化療7倍之多,更重要的是可以爭取更多能接受血液幹細胞移植的機會。由於AML病程發展因人而異,醫師將會依據患者年齡、共病狀況、基因變異的種類或是否有罹癌病史,擬定個人化的治療方針,以提升預後,減輕副作用且避免療程中斷。侯醫師最後也提醒AML患者,一旦突然出現高燒、牙齦出血、骨頭疼痛或出現不明瘀青等問題,應盡速回診確認體內血癌細胞是否增生。若面臨到復發後的治療選擇,建議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針。
旅遊回家狂發燒!7歲童冒「詭異焦菸疤」 醫生曝恐怖後果
夏天炎熱又潮濕,是蚊蟲肆虐的季節,要小心被蟲子叮咬。一名7歲男童從郊外遊玩回家後便開始發高燒,身上甚至冒出一個約1公分的黑色燙傷疤,後來送醫才知道竟然得到「恙蟲病」。醫生透露,好險家屬及時送醫,不然男童可能因器官衰竭死亡。綜合陸媒報導,男童回家後發高燒到40度,連燒了12天,甚至出現頭痛、顫抖以及全身無力等症狀,更詭異的是左側股溝附近有個約1公分腫塊,邊緣焦黑、下凹;一開始家人以為傷口是被菸頭燙傷,後來發現不對勁,因為這個傷口一直沒好轉,加上男童高燒不退,趕緊把人送醫治療。男童被恙蟲咬傷的地方焦黑結痂。(圖/翻攝深圳市兒童醫院感染科)醫生表示,男童到醫院時肝指數異常高,進一步檢查後,確認他非一般感冒,而是染上了「恙蟲病」,給予黴素口服治療才終於退燒,在醫院休養1周後已出院。醫生提醒,恙蟲病的潛伏期約9至12天,患者會出現持續性的高燒、頭痛、背痛及淋巴結腫大等症狀,另叮咬處會有焦焦、像是被菸燙傷的傷疤,若未及時治療,最後會導致器官衰竭死亡,死亡率高達6成,不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