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顎面外科
」陳時中「夜宴」當事人還原餐會細節 真實身分曝光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日前在臉書指稱,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與前次長王必勝今年8月6日出席一場餐會,陳時中會後與多名「辣妹」一同走出。該事件引發外界關注,對此,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回應,她是辣妹群中其中一人,另一位當事人、美女牙醫唐櫻翠也在網路上發文,還原餐會當時的情況。王鴻薇在臉書爆料,貼出照片顯示陳時中在餐會後與幾名女子一起走出,其中一名女子身穿露肩裝,另有一名女子穿著低胸服裝,在陳時中上車後站一排歡送,引發外界質疑。對此,陳時中辦公室回應,當天只是友人餐敘,與會的女性都是醫師,強調「她們都是非常優秀且值得尊敬的醫界夥伴,不應受到惡意抹黑及造謠」。照片中穿著露肩裝的田知學醫師隨後在社群媒體出面說明,她是照片中的其中一名女性,當天是因為要上台表演才會穿著較為華麗的服裝,「這是我在醫師節晚宴的表演後和姐妹們的聚會,當天的衣服是在網購平台上買的,我很喜歡這套衣服!」她表示,自己穿得開心,並認為在工作之外展現自我風采是難得的小確幸。田知學進一步回應對「辣妹」的評論,她強調,「我把『粉味』當作是稱讚,而不是詆毀!姐妹中有人為了 生存、沒有機會可以讀書、不得已做『粉味』的,在我心中,她們是美麗的!」與會的另一位當事人、口腔顎面外科女醫師唐櫻翠也發文,說明當天的情況。她表示自己這幾天人不在台灣,因為時差關係比較晚才得知,原來自己在8月參加的一場醫界餐敘被偷拍,還出現很多相關的報導,「記得那天,我跟平常愛打扮的自己一樣,穿了一件喜歡的禮服」,餐會中陳時中也有出席,並謙遜地回應大家的問題。對於外界關注,她強調,「身為女性醫師,無論穿不穿白袍,都應該有自由選擇如何展現自我。」另一位當事人、口腔顎面外科女醫師唐櫻翠也發文說明當天的情況。(圖/翻攝自唐櫻翠IG)唐櫻翠表示,「身為一個口腔顎面外科的女醫師,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都以身為女性而感到驕傲,對自己的專業更是充滿自信,不斷追求進步。不管穿不穿白袍,我都要求自己活得漂亮且真實」。她也直言,社會對女性的標籤化與物化不應成為限制女性發展的枷鎖。「有人認為我不像醫師,我當作是稱讚」。唐櫻翠認為,無論性別,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而不是成為攻擊或貶低他人的工具,女性應該有權利在職場與生活中展現自信與美麗。
跌倒撞餐桌…新北婦人木筷插進耳 急送醫拔除
56歲黃姓婦人日前在家中走路踩空,導致重心不穩往前摔倒,豈料木筷硬生生插入耳朵裡,由於家人不知道筷子插入深度,不敢貿然拔出,緊急將她送往台北慈濟醫院。經電腦斷層影像檢查,筷子深入頭皮下方2.5公分,所幸未穿透顱骨,黃婦住院3天後平安出院。事發時,黃婦手中抱著寵物狗,前方剛好是餐桌,跌倒第一時間,她抱緊愛犬,未護住自己,頭部直接撞上餐桌。雖然跌跤,黃婦卻沒有疼痛或其他不適症狀,只覺得耳朵不舒服。家人查看後驚見木筷插入黃婦耳朵裡,所有人都嚇壞了,家人不敢隨意拔除筷子,立刻將她送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室求診。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筷子從黃婦外耳蝸向上往頭顱方向插入,深入頭皮下方2.5公分,還好未穿透顱骨。經過耳鼻喉科檢查,確定沒有傷及耳道及聽力狀況後,再由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清潔、消毒患處,予以局部麻醉後,拔除筷子並縫合傷口。院方考量筷子非無菌,且插入位置正好在耳朵後方的顳骨乳突處上端,頭顱骨有許多骨頭內空腔,因此安排黃婦住院,給予預防性抗生素治療,防止傷口感染到顱骨內。黃婦恢復順利,3天後平安出院。台北慈濟醫院醫師夏毅然說明,患者傷口深及耳朵後方的顳骨乳突處,顱骨頭裡面有許多空腔,一旦感染進入顳骨便容易成為細菌溫床,若細菌沿著此顳骨可蔓延到腦袋,嚴重會威脅到生命。夏毅然提醒,顏面有許多神經及血管,若是神經受創,可能造成左右不對稱,甚至可能影響視力或聽力。民眾在異物不慎插入顏面時,切勿自行拔除,以免嚴重出血,或異物斷裂在顏面口腔內,加深移除困難,應盡快就醫評估並消毒,避免感染。
50歲男車禍致顏面不對稱 「精準導航重建」大幅改善
交通事故、運動傷害、暴力事件、跌倒等意外都可能導致顏面骨骨折,包括鼻骨、眼眶、顴骨、上顎和下顎骨折。如果未妥善處理,可能會影響外觀、複視、眼球運動、牙齒咬合、咀嚼、言語和吞嚥等功能。馬偕醫院最近收治一名50歲的李先生,因交通事故造成左側眼眶、顴骨、上下顎骨骨折、同時伴隨肋骨及小腿骨折,李先生在另一家醫院治療近3個月後,仍有左右顏面不對稱、咬合不正等問題,於是轉求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治療。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黃子桓表示,於門診時發現李先生除有左顴骨及左眼窩塌陷、咬合不正外,亦有顏面骨骨板暴露及骨髓炎、鼻竇炎的問題,建議李先生進行顏面骨折復位手術合併自體骨骨移植術,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顎面外科的導航技術可由醫師自行設計精確的復位位置,術前使用電腦斷層模擬病人完整顏面骨骼,設計貼近病人原始骨頭構造的立體結構,再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客製化的眼眶骨及顴骨模型,預先調整眼底鈦合金骨板的形狀,除了可以精確地重建病人最理想的術後結果,並可以節省手術時間,亦提升成功率避免二次手術的可能。黃子桓說明,就李先生的狀況而言,由於左側顏面骨及顎骨骨折在其他醫院復位手術未能改善,透過電腦斷層術前模擬,以右側顏面骨骼做為參考進行鏡像重組,設計精確的復位計畫。手術中同步利用導航系統協助定位,逐步將錯位的骨塊復位至理想位置,恢復良好的咬合關係及左右顏面對稱性,住院一周出院。李先生表示,在第一次手術完之後,右邊牙齒完全無法咬合吃東西,而且反覆發炎化膿,清創完仍然沒有改善,同時雙眼看東西兩個影像的狀況也越來越明顯。透過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黃醫師的幫忙,已恢復咀嚼食物的能力,同時也改善了複視的狀況,生活品質獲得很大的提升。黃子桓解釋,與傳統顏面骨骨折復位手術相比,已在錯誤位置癒合的顏面骨重建更為複雜,切斷已癒合的骨塊後,要在立體空間中將骨塊移動到理想的位置其實並不容易,在沒有導航的幫助下,手術的不確定性較高。術中同步利用導航輔助定位,可以大幅提高精確性,尤其在眼眶周圍等高風險且手術視野狹窄的地方,可以增加醫師對手術成果的信心,降低二次手術調整的機率。術前可結合3D列印技術在客製化模型上進行骨板預先彎折,減少術中調整骨板的時間,同時也可以利用該模型及導航手術模擬軟體來進行病情解釋,進一步優化醫病關係及溝通。本次病例在定位骨塊位置後,同時利用頭蓋骨的骨塊進行骨移植手術,以修補之前骨髓炎造成的大量骨缺損。馬偕醫院口腔顎顏面外科在顏面外傷領域中利用導航協助定位累積了許多經驗,加上對咬合關係的了解,恢復患者原本的咀嚼功能,降低因顏面外傷所導致的咬合錯位而須進行牙齒矯正甚至正顎手術的機會,為患者省下許多時間與金錢。除了可以用在顏面骨骨折復位手術外,口腔顎面外科導航系統也適用於大範圍的口腔惡性腫瘤切除定位。在口腔癌的治療中,確保腫瘤切除乾淨及保持良好的安全距離是提升手術治療成功率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接近顱底位置或是鄰近重要神經血管構造的腫瘤在導航的協助下可以精確定位腫瘤位置,增加患者的存活率。另外,在植牙領域中,導航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經由電腦斷層及口腔數位掃描病人全口的狀態後,利用導航系統分析最佳的植牙位置和路徑,提升精準度及效率,在全口無牙且骨頭條件不佳的重建上為精準定位的一大利器。導航模擬重建手術雖然在術前須耗費醫師較多的時間與精力做規劃,但能給患者高品質的醫療,對病患來說是一大福音。黃子桓提醒,不論是顎顏面骨骨折復位手術、腫瘤切除或是植牙手術,都應經過主治醫師仔細的評估並充分的溝通討論,且術後應與醫療團隊充分合作,注意傷口後續照護,才能夠達到最完善的成果。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人工牙根滑入鼻竇 63歲男靠內視鏡微創手術急救
63歲的凌先生長期以來飽受缺牙困擾,日前他在住家附近的診所接受了左側上顎多顆人工植牙手術。然而,由於長期缺牙以及患有糖尿病的原因,他的上顎骨較薄,因此在植牙手術中需要同時進行鼻竇增高手術。但在手術過程中,由於齒槽骨過於鬆軟,人工牙根意外滑入他的左側鼻竇內。五天後,凌先生被轉介到台北慈濟醫院口腔顎面外科就診,因左側臉頰嚴重腫脹又發燒,醫師立即安排住院並決定進行內視鏡微創手術,從口腔開了微小切口,使用內視鏡器械成功地從鼻竇內取出了人工牙根。齒槽骨不構或太薄 鼻竇增高手術補骨重建缺牙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約有二至三成的人有多顆缺牙,其中許多病人會以全口假牙或是活動假牙替代真牙,但若是假牙設計不良,有可能影響咀嚼效果和生活品質。而人工植牙也是不想做假牙的患者會選擇的一種常見的治療方式。然而,手術前的評估和術式的選擇至關重要,否則會對患者造成損害或引發副作用。何承翰醫師指出,齒槽骨就如同地基般,是支撐牙齒的骨頭,上顎植牙必須在有足夠齒槽骨的情況下才能執行,若病人骨頭不夠或過薄,就需要以鼻竇增高手術補骨,再植入牙根,最後才能重建缺牙。滑入人工牙根 變成異物感染植牙手術前未充分評估齒槽骨的厚度,人工牙根有可能穿過鼻竇,導致鼻竇炎或異物感。若異物掉入鼻竇又未及時處理,將有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的可能,要是細菌沿著鼻竇上緣進入眼眶,更不排除眼窩感染甚至失明的可能。何承翰醫師提到,感染通常發生在異物掉入的三到五天內發生。凌先生的情況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的臉頰在第五天開始感到腫脹和疼痛,進行清創手術時也在鼻竇看到膿液因此一併清創。確認齒槽骨厚度 植牙手術更安全何承翰醫師強調,對於長期缺牙的患者需要進行人工植牙,牙科醫師在植牙前應仔細評估並提供相關風險的詳細解釋。此外,也將使用電腦斷層掃描確認齒槽骨的厚度,以確保選擇最適切的手術方式。植牙患者需要配合醫師的檢查,尤其是當齒槽骨與鼻竇相鄰時,如果患者有長期過敏性鼻炎或鼻黏膜增厚的情況,建議在植牙前諮詢耳鼻喉科醫師,以減輕植牙後的不適感及可能出現的併發症,若民眾不幸發生了類似的併發症,務必迅速就醫,並尋求口腔外科專科醫師的治療。
美女教師一張口就「咖咖響」 「顳顎關節鏡手術」精準治療復原快
39歲的陳老師多年前發現自己張口時耳前開始出現異音(彈響聲),起初陳老師不以為意,就這樣伴隨她三年,且越來越嚴重:每當進食出現疼痛、甚至咀嚼困難,到後來不管何時,都劇烈疼痛不已,因而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求診口腔顎面外科,羅文甫醫師評估陳老師罹患了「顳顎關節症候群」,且張口度只剩下正常值的一半;接受微創顳顎關節鏡手術後第14天,陳老師已能恢復到以往的張口度,吃飯講話不再發生疼痛、卡頓之狀況,重拾正常生活。中醫大附醫口腔顎面外科醫師羅文甫醫師指出, 顳顎關節位於臉部兩側耳朵前方(俗稱下巴關節),由兩塊骨頭形成的關節,連接著我們的頭骨和下顎,掌管嘴巴張開和閉上的關節和下顎肌肉,允許我們咀嚼食物、說話以及進行眾多臉部表情,羅文甫醫師說,曾有外傷、咬合不正、不適當之口腔習慣,以及心理壓力等等,都是「顳顎關節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國內研究顯示,台灣約有超過10%的人口患有「顳顎關節症候群」,好發於上班族的年齡(20-40歲),通常女性多於男性,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受其困擾。顳顎關節症候群包含許多不同的症狀,如顳顎關節疼痛、耳前痛、咀嚼困難,以及開合口時出現噪音、卡頓感等。另外,也可能引起頭痛、頸部痛、肩部痛,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進食或說話,也會影響牙科治療,例如治療後牙、矯正治療等。傳統治療方式常以非侵入性治療起步,例如透過改善不良的咀嚼習慣,輔以藥物治療、乾針治療、物理治療、製作咬合板或咬合矯正等。然而,對於某些嚴重病患效果有限,此時醫師需考慮侵入性治療,像是施打肉毒、玻尿酸,關節腔沖洗等低侵入性的治療方式,甚至極少數的病人需要高侵入性、傳統的開放性手術以修復或取代受損的關節。羅文甫醫師指出,「顳顎關節鏡手術」於國外已行之有年,在台灣則相對少見,此術式最大特點是屬於低侵入性的微創手術,提供可直接觀察關節內部的方法,以應用與治療更廣的範疇,對於醫師診斷和治療上成為一大利器,不過,並非每位病人都適合此手術,羅醫師建議病人與專科醫師諮詢討論後,再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治療方式。
台大醫組「星光幫」8人上陣 搶救90歲確診阿公
指揮中心日前公布,12月1日起,室外空間、室外場所,取消應全程佩戴口罩之規定。然而雖然疫情趨緩,但有許多病人因為感染新冠,仍在與病魔奮鬥中。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正喆透露,一名90歲阿公確診,雖然他的CT值非常低,但為了病患著想,大家仍決定為他進行氣切,因此找來在2個月內剛確診完的醫護組成「確診團隊」。他說,「滿天星星,就是為了想幫助病人,我們都是星光幫。」李正喆在臉書表示,90歲阿公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導致呼吸衰竭,因此插管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由於阿公的病情仍未穩定,但是經口氣管插管一般不建議留置太長時間,以免產生副作用,因此加護病房照會他們幫忙病人做氣管切開術,而阿公雖然在加護病房治療了兩個多星期,但PCR檢測仍呈現陽性,CT值非常低,但為了患者著想,大家仍決定幫病人做這個手術。李正喆透露,整個負壓手術室,大家全副武裝,包括手術醫師、麻醉科醫師、麻醉科護理師、巡迴護理師、刷手護理師,總共8位人力上陣;而為了降低手術醫師的感染風險,包括他、總住院醫師、住院醫師、實習醫師,都是找在2個月內才剛感染過新冠的人手來幫忙,其中2位也才剛感染過2、3個星期而已。李正喆說,「頓時整個開刀房滿天無敵星星,星光耀眼,手術也非常順利!感謝同事大家的幫忙,台灣所有的醫護人員在防疫的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守護全民健康最堅實的後盾,這也是台灣的疫情能順利度過,走到今天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新調查!85%民眾認缺牙影響咀嚼 營養不良風險激增3.2倍
缺牙是常見且又常被忽略的問題,曾有日本研究指出,缺牙患者若配戴咬合度不佳的假牙或未治療,營養不良風險與正常人相比高出3.2倍,進而提高罹患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對於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缺牙除了與營養不良有著強烈關聯之外,也有國外研究指出,缺牙者會因外表改變、發音不標準、飲食受限等影響而缺乏自信,感到尷尬而減少社交活動,進而影響心理健康。今年全台47間牙醫診所共同進行了一項最新的2022年缺牙認知調查,針對35歲以上成年民眾調查缺牙狀況與認知,結果發現有缺牙問題的民眾中有85%認為缺牙會導致吃東西時影響咀嚼,進而導致營養不良、體重減輕,另有75%民眾表示,缺牙會影響外觀樣貌與自信心,甚至社交生活,由此可見缺牙是相當需要正視的健康問題,若不處理將進一步導致其他負面影響。歐仕美牙醫診所院長康智為指出,長時間缺牙不但會影響相鄰牙齒導致傾斜,也可能會造成缺牙區的牙床萎縮,影響咀嚼的效率,時間久了便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缺牙患者可能會傾向攝取不需多咀嚼的澱粉類軟質食物,而避免攝取需多咀嚼的肉類、蔬果等食物,導致礦物質、蛋白質、纖維素等營養來源不足造成營養不良,營養不良除了會影響精神狀態以外,還可能造成老年人肌少症,導致跌倒、住院與失能。除此之外,缺牙還可能影響說話發音和外貌,甚至有患者會因發音不標準與容貌變化而自信心低下,害怕社交進而影響心理健康。康智為院長分享,曾有患者因為嚴重牙周病而導致幾乎全口缺牙,不但有口腔異味,還因缺牙導致剩餘牙齒搖晃,加上這位患者因為怕痛、恐懼治療過程漫長而遲遲未進行治療,不但使他長期不敢開口說話與露齒笑,還造成容貌凹陷,嚴重影響與人社交的自信心。立威口腔顎面外科牙醫診所院長林涵威表示,民眾常礙於就診耗時、治療時間冗長、恐懼等因素,而選擇忽視牙齒問題,讓好處理的狀況變為棘手。過往全口缺牙常採用的治療方式包含全口活動假牙與全口傳統植牙,但全口活動假牙常有咬合不佳、黏著不牢的問題,而全口傳統植牙因植體數量多,有治療時間長與清潔不易等缺點。目前已有All-on-4全口速定植牙技術,不同於傳統植牙,All-on-4可以透過一次手術完成植牙與假牙,治療完成當天,就可完成臨時假牙的裝戴,不需經過多次手術與長期等候,就能快速解決缺牙問題。All-on-4植牙技術成熟,經長期臨床研究認證,讓民眾減少回診次數與減少等待時間,提供缺牙民眾合適的治療方案。林涵威院長分享,曾有位台商患者因長期在大陸經商,無法好好治療缺牙,只好繼續配戴咬合度不佳的假牙,導致吃東西時都會疼痛不舒服,無法正常飲食。所幸透過All-on-4植牙技術,趁著疫情回台趕快治療,評估後一天內就完成療程,取得咬合力,還能大口咬下缺牙以來都無法享受的香甜蘋果。康智為院長也分享,診所患者林先生因車禍導致失去全口四分之三的牙齒,原本採以傳統牙橋式假牙治療,但反而造成好的牙齒蛀蝕動搖,再加上假牙不甚美觀,一直以來都不敢咧嘴笑,工作、自信都受到影響,再加上認為植牙手術費時傷神,直到幾乎全口牙齒都不能用才求診,後來透過All-on-4植牙技術,讓林先生在一日內就重建全口假牙,不但未感受到想像中的疼痛,治療後也自信心大增,後來每次回診看到林先生自在說話與開心笑容,讓康醫師也覺得非常替他高興。隨者植牙技術進步與成熟,越來越多人接受植牙為缺牙時的第一首選治療方式,2022年缺牙認知調查結果也指出,植牙民眾中,高達85%表示對植牙成果表示滿意。另外,同份調查也發現,高達91%缺牙民眾表示,因為害怕看牙醫或覺得缺一至兩顆不處理沒關係而不會立即就醫治療。康智為院長強調,牙口好,營養吸收才會好,許多民眾認為缺一、兩顆牙並無大礙,直到缺牙對生活造成影響後才求助醫師,情況往往相當嚴重,所以呼籲牙齒有狀況須及時處理,且定期檢查,才是最重要的口腔保健方法。林涵威院長提醒,選擇缺牙的治療方案時,除了要找專業的醫師諮詢評估之外,還要選擇有經長時間臨床試驗證實安全可信賴的治療方式。
三總牙醫「收回扣、兼差詐健保」撈2千萬 醫師廠商22人遭起訴
三軍總醫院牙科醫師涉嫌在外兼職、詐領健保補助,以及利用廠商溢領款項詐取財物等,總計不法獲利達超過1900萬元,北檢今偵結起訴,依《違反貪污治罪條例》、《陸海空軍刑法》、《偽造文書》及《加重詐欺》等罪,起訴三總口腔顎面外科科主任陳元武、醫師李宗益、孔令瑜、莊傳宗、周韋廷等22人。檢調查出,三總牙科部主治醫師李宗益,未經報准就在外兼差,甚至頂下台北市富錦診所,由其妻擔任負責人,遭病患發現檢舉,檢調發動4波大型搜索約談,追查出更多三總牙醫涉嫌不法事證。起訴書指出,三總簽約的牙材商請款,須符合一定品項與形式,但李宗益、孔令瑜、徐允中、莊傳宗、陳元武、周韋廷等人,卻勾結廠商,涉嫌浮報牙材費用,從2019年到2021年間,6名醫師協助廠商溢領了268萬多元。此外,李宗益私自在富錦診所兼差,也將診所的牙材成本,轉嫁給三總負擔,同時為了避免被發現未經報准在外執業,以92萬元頂下富錦診所後,表面上由之前的醫師繼續掛名,實際上則是李妻擔任負責人,李男還找來三總同事一起冒名看診,詐領健保醫療費用1174萬元。除富錦診所,李宗益另外也在合聖、健哲2診所私接外快、詐領健保30萬元;孔令瑜則在飛悅北大、美莉亞聯合診所看診,詐健保346萬多元;徐允中則是在梵谷診所看診,詐得152萬多元。案經調查後,北檢今偵結,依《違反貪污治罪條例》、《陸海空軍刑法》、《偽造文書》及《加重詐欺》等罪,起訴三總口腔顎面外科科主任陳元武、醫師李宗益、孔令瑜、莊傳宗、周韋廷等22人;另外同案遭約談的牙醫蕭宇、王宜斌、謝義興等3人,因罪證不足獲處分不起訴。
82歲奶奶誤踩「拔牙陷阱」 感染化膿!顎骨竟差點壞死
82歲老奶奶於診所拔牙後傷口遲遲無法癒合,並且伴隨疼痛、患部腫脹、感染化膿、黏膜潰瘍及齒槽骨腐骨暴露,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求診,仔細詢問病史,發現與患者所使用的抗骨吸收藥物有關,診斷為藥物相關之顎骨壞死(MRONJ)症候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口腔醫學科醫師李俊翰指出,抗骨吸收藥物用於治療骨質疏鬆及癌症骨轉移,主要分成兩大類,作用於骨頭上的雙磷酸鹽類及作用於血液的單株抗體類,可以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降低骨頭代謝的速率以保留骨質,但過度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可能導致骨頭代謝失調,進而造成過多的壞死骨頭堆積,引發後續的感染,最終確診為藥物相關之顎骨壞死。李俊翰進一步指出,可能造成藥物相關之顎骨壞死的危險因素包括:癌症及骨質疏鬆病患、或是正處於雙磷酸鹽類或抗骨吸收藥物治療期間、侵入性的牙科治療或拔牙、口腔內存在根尖病變或是牙周病、放射線及化學治療、皮質類固醇的治療、高齡或是自身系統性疾病患者,以及抽菸、飲酒、口腔衛生不良亦會提高發病的風險。預防勝於治療,因此在非必要或緊急的情況下,應該先將口腔內的問題治療完畢,並給予病患衛教告知可能的風險再進行這類藥物的治療。治療期間患者必須定期至牙科追蹤檢查,保持口腔清潔,也要主動告知醫師病況,讓醫師可以擬定相關的治療計畫。最後,李俊翰特別提醒,若確診藥物相關之顎骨壞死,也不必過度驚慌,按照美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的治療指引,依據病灶程度的分級有相對應的治療方式,若配合近期文獻所提到的高壓氧輔助治療,加速傷口癒合。
猴痘潛伏期達2周…醫示警「疹子首發部位在這」 合併1症狀要注意
台灣本月24日出現首例「猴痘」確診案例,讓民眾心慌慌。板橋亞東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林涵威提醒,猴痘第一個長出疹子的地方是口腔,任何口腔內部或是周遭的不正常疹子或病灶,合併有淋巴結腫大等相關症狀,都應該格外注意是否為猴痘感染。林涵威在臉書表示,在接觸猴痘病毒感染以後,會有1至2周幾乎沒有症狀的潛伏期,接著開始出現全身性症狀,包含發燒、疲累、頭痛、喉嚨痛及咳嗽還有淋巴結腫大,尤其淋巴結腫大,是分辨猴痘與天花很重要的依據,通常淋巴結腫大伴隨發燒發生,之後1-2天後就會開始出現起疹子的情況,而淋巴結腫大的位置通常在下顎、頸部、腋下、鼠蹊部,可能單側或雙側,這些資訊都是醫師做鑑別診斷或是民眾自我觀察很重要的依據。林涵威指出,不曉得大部分牙醫師知不知道,猴痘第一個長出疹子的地方是口腔,接著是臉部、手腳,最後遍佈全身,因此守護國人口腔健康的牙科醫師,每天都在觀察患者的口腔狀況,對於猴痘感染的鑑別診斷,更是不可掉以輕心。林涵威補充,目前猴痘並沒有科學證實有效的治療方式,主要是靠著人體自身免疫力,達成自我痊癒,醫療方面就是輔以支持性療法;此外,猴痘致死率目前有限的統計數據顯示為1-10%,與COVID-19相比並不算低,值得大家重視與密切注意這個疾病的發展。
三總牙醫涉詐領健保補助「浮報看診費」 檢調第4波約談共4人
檢調偵辦三軍總醫院牙科醫師在外兼職、詐領健保補助、疑似浮報看診費等案,續有發展。台北地檢署20日指揮調查局桃園市調查處發動第4波偵查行動,兵分3路搜索2家牙醫診所及約談三軍總醫院口腔贋復科主治醫師徐允中等4人,調查局晚間將移送台北地檢署複訊。據了解,檢調之前有約談徐允中,今是第二度約談他。本案緣於三軍總醫院家庭牙科暨口腔診斷科主治醫師李宗益,遭檢舉在外私自兼差、經營私人診所,還冒用他人名義詐領健保補助100萬多元,涉嫌偽造文書、詐欺。檢調9月約談李到案,訊後聲押獲准,檢調依據蒐集事證,懷疑三總有多名牙醫師涉嫌勾結牙材商詐領醫療費用。台北地檢署。(圖/報系資料照)檢調去年9月7日兵分4路搜索,約談李宗益等6人到案,檢察官聲押禁見李獲准,另諭令李妻張女以100萬元、診所林姓牙醫100萬元、診所白姓護士10萬元交保。去年11月23日檢調執行第2波偵查行動,共搜索5處、約談5人到案。檢調去年12月7日再執行第三波偵查行動,共搜索12處、約談8人到案,約談的8人中包括三總牙口腔顎面外科主任陳元武、牙醫師莊傳宗、孔令瑜等7名醫師。北檢今再第四度指揮調查局桃園市調查處搜索2家牙醫診所,分別是位於桃園的梵谷美學牙醫診所、飛悅北大診所等2家,徐允中則曾在梵谷美學牙醫看診。針對三總牙醫師疑不當營外兼差及涉詐健保案,三總院方曾表示,該院秉持「依法行政、毋枉毋縱」立場,全力配合司法調查,目前全案均已進入司法程序,有關涉案醫師若有涉法事實,將依相關規範秉公處理,檢討議處。
三總7牙醫涉詐健保費 北檢令20萬至50萬交保
三軍總醫院家庭牙科暨口腔診斷科主治醫師李宗益,遭檢舉兼差經營私人診所,還冒名詐領健保補助100多萬元,台北地檢署9月訊後聲押李獲准,懷疑三總還有多名牙醫師涉嫌勾結牙材商詐領健保等醫療費用,昨天(7日)第三度指揮桃園市調查處兵分12路搜索涉案三總醫師辦公室,並約談口腔顎面外科主任陳元武、牙醫師莊傳宗、孔令瑜共7名醫師及1名行政人員,檢方今天(8日)凌晨諭令20萬元至50萬元交保。其中莊傳宗、孔令瑜各以50萬元交保,謝義興、陳元武、王宜斌、周韋廷、蕭宇等5人各以20萬元交保,行政人員高金玲以40萬元交保。檢調獲報,三總牙醫師李宗益在私人診所兼職看診,冒名申報健保補助,詐領約100多萬元,涉嫌偽造文書、詐欺等罪。北檢9月7日指揮桃園市調查處兵分4路搜索,約談李等6人到案,對李聲請羈押禁見獲准,另諭令李妻張女以100萬元、診所林姓牙醫100萬元、診所白姓護士10萬元交保。11月23日北檢再指揮調查局桃園市調查處執行第2波偵查行動,共搜索5處、約談5人到案。北檢昨再執行第三波偵查行動,共搜索12處、約談8人到案,約談的8人中包括三總牙口腔顎面外科主任陳元武、牙醫師莊傳宗、孔令瑜等7名醫師,陳、莊、孔等醫師辦公室亦一併遭搜索。
「眼窩超大腫瘤」讓老翁幾乎全盲 導航定位精準治療「立即重見光明」
臺北榮總眼科部與口腔醫學部跨團隊合作,以最新導航輔助定位配合內視鏡手術,成功為84歲陳老先生摘除右眼後方直徑3.3公分巨大許旺氏細胞瘤(schwannoma)。術後陳老先生恢復良好,凸眼症狀獲得改善,視力也由術前的無光感到術後隔日即可看見自己的手指,並奇蹟似的逐步在半年內恢復到0.6,且外觀並未留下任何手術傷口,也未造成任何後遺症。眼科部眼矯型科蔡傑智醫師與口腔醫學部口腔顎面外科吳政憲醫師共同呼籲,壓迫視神經的深部眼窩腫瘤,如能早期診斷,並以先進的電腦導航輔助定位系統配合內視鏡,術前規劃模擬,術中即時導引定位病灶,可大幅提高眼窩腫瘤手術的安全性及精準度,拯救深部眼窩腫瘤對眼睛的傷害。陳老先生有青光眼病史,一年未追蹤,109年9月因右眼視力模糊至本院眼科就醫。經檢查發現,右眼最佳矯正視力從以往的0.8降至只有0.1,眼底檢查顯示右眼視神經萎縮及視野嚴重缺損,與一般青光眼的視神經和視野的特徵並不相符,檢視外觀發現其右眼外斜視且眼球突出,懷疑眼球後面可能有病灶存在。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眼球後有一3.3公分巨大眼窩腫瘤,壓迫眼部肌肉及視神經。電腦斷層影像顯示眼球後方有一個比眼睛大的腫瘤,將眼球後的肌肉與視神經擠壓到眼窩上壁。以傳統手術摘除眼球後深部巨大腫瘤,因眼窩後面空間狹小,光源不易由外照亮深部病灶,手術視野不佳,困難度極高,且腫瘤緊鄰附近重要血管、肌肉及視神經等,更增加手術的風險。陳老先生排斥接受手術,視力逐漸退步至無光感(近全盲)。蔡傑智與吳政憲醫師研議,利用先進的電腦導航技術,做術前規畫、術中導引及精確定位腫瘤與周遭眼組織的相關位置,並配合內視鏡來提高手術的安全性,終獲陳老先生同意接受手術。醫療團隊先以內視鏡由口腔上牙齦前庭區經上頷竇途徑到達下眼眶底,將下眼眶底骨頭移除後進入眼窩深部,取出此完整巨大腫瘤後,再以鈦金屬網膜及膠原蛋白膜重建下眼眶底骨頭,並將上頷竇的骨頭窗口及牙齦前庭皮瓣復位。以口腔上頷竇途徑直達眼窩底病灶手術方式,可大幅減少傷害眼睛內重要組織的機率,並即時進行導航眼窩重建,外觀無傷口且復原迅速,為安全摘除深部眼窩腫瘤新利器。
8旬翁眼窩長「第2顆眼球」 視力模糊就醫驚:是腫瘤
84歲陳先生有青光眼病史,長達1年未追蹤,右眼視力逐漸模糊才就醫檢查,竟發現視力只剩0.1,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眼球後藏有一顆3.3公分的眼窩腫瘤。在眼科及口腔顎面科協力之下,透過內視鏡搭配電腦導航技術,順利取出巨大腫瘤,右眼視力奇蹟似恢復,從幾乎全盲回到0.5,讓陳老先生重拾閱讀佛經的樂趣。透過電腦導航搭配內視鏡手術,順利取出陳老先生的眼窩腫瘤,讓他重拾光明、恢復日常生活。(圖/台北榮總提供)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眼矯形科主任蔡傑智說,眼球直徑才2.5公分,而陳老先生的眼窩腫瘤達3.3公分,在影像檢查下有如2顆眼球;外觀上右眼微微凸起、往外偏斜,且因為壓迫到視神經,視力僅剩0.1,5個月後更掉到幾乎全盲。「無論男女老少都有可能長眼窩腫瘤,大多成因不明。」蔡傑智曾收治一名8歲男童,因為凸眼而看過無數醫生,原以為是甲狀腺問題或過敏,結果發現為圓細胞肉瘤,緊急手術後僅剩單眼視力;疫情期間也有一名38歲女性因為左眼微凸、頭部脹痛而就醫,電腦斷層發現惡性的腺樣囊狀癌,由於腫瘤已侵襲骨頭,為了保命只得犧牲單眼。蔡傑智說明,眼窩腫瘤經常躲在眼球後面,不容易早期發現,當腫瘤逐漸長大,可能傷及眼球、神經、肌肉、血管,甚至侵犯周圍腦部、顏面、鼻竇等組織;治療上最重要的是「保命」,還要兼顧保住視力、眼球活動功能以及美觀問題,這些都是治療上的挑戰。由於陳老先生的腫瘤體積大,且眼窩後方空間狹小,光源不易由外照亮深部病灶,手術視野不佳,如採傳統手術方式困難度極高。台北榮總口腔醫學部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吳政憲說明,利用內視鏡由口腔進入,經過鼻竇抵達眼窩深部,等於醫師的另一雙眼睛,有放大視野的效果;而透過電腦導航術中即時定位,更可以清楚地看見手術器械的位置。陳老先生終於接受手術順利取出巨大腫瘤,3天後他向醫師說自己的右眼可以看到手指,40天後視力進步到0.3,6個月後更恢復至0.5以上,這樣的結果讓醫師大吃一驚。蔡傑智表示,當初沒有預期患者術後能恢復視力,或許因為陳老先生的腫瘤為許旺氏細胞瘤,屬於良性腫瘤,對視神經影響較緩慢,加上手術時成功避開視神經,才有這樣奇蹟般的結果。術後,陳老先生重拾日常生活,掃地、澆花、讀佛經都不成問題。蔡傑智提醒,如出現凸眼、眼睛活動受限、頭部脹痛等症狀,通常會認為和甲狀腺、過敏問題有關,往往先求助內科、神經科,如排除上述原因後,建議安排影像檢查,有助於及早診斷治療。
完美比例!科學認證 「這臉型」最具吸引力
什麼樣的臉型最具吸引力?陽明交大與台北榮總合作的研究發現,只要兩側下顎骨角的距離,與兩側顴骨的距離比例越接近75%,就是最具吸引力的臉型。反之如果比例大於83%,被認為是國字臉,不討喜。研究團隊發現,下顎骨角距離與顴骨距離的比例,呈現了正面臉型從上到下向內收斂的幅度,一般稱之為瓜子臉比率。多數人普遍認為瓜子臉是最美的臉型,國字臉的吸引力則比較低。但到底什麼樣的臉型可以算是瓜子臉?什麼樣的臉型會被認為是國字臉?榮陽團隊以一名成員臉型拍照,照片依據三分法透過Photoshop軟體完美調整,隨後再將照片中模特兒的臉型,依據90%、87%、85%、83%、80%、75%、70%、65%的瓜子臉比率,修改成8種不同收斂度的臉形。203名接受問卷者,包含陽明交大牙醫系的5、6年級的學生以及台北榮總的醫護與病患,由他們隨機觀看這8張臉型照片,依據美觀評比來作0到100的評分,同時勾選這些臉型是不是心目中的國字臉。統計分析發現,具有75%瓜子臉比率的臉型獲得74.46的吸引度評分,是最受歡迎的臉型。90%收斂度的臉型則只有39.33分,被認為是最不具吸引力的臉型。有趣的是,當瓜子臉比率為65%的時候,因為臉型太尖,反而不受青睞。研究團隊也從統計中歸納出一般人認為國字臉的臉型收斂比率是以83%為上限。換句話說,當臉部的錐形比率大於83%,普遍就會讓人有國字臉的感覺。陽明交大牙醫學院院長張國威表示,這項研究是找來了大規模的受試者,都不是整形外科人員,包含年紀20到40歲的男女,有些是牙醫學生,有些則是一般的民眾,受試者的多樣性,加上控制單一臉型收斂變因,應能公正呈現台灣民眾對臉型的看法。北榮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吳政憲說,任何手術都有風險,美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美感也隨著時代有不同的定義,重點是要對自己有自信,就會散發出美的氣質。
拔牙手術狂拔20顆牙!女返家昏迷猝死 家屬求真相醫院還原經過
嘉義縣34歲鄭姓女子4日到嘉義基督教醫院進行拔牙手術,過程中共拔掉20顆齲齒,術後鄭女返家休息卻一直昏沉,隔天鄭父煮湯要給女兒吃,才發現女兒已陷入昏迷疑斷氣,急救後插管數日不治,今17日法醫相驗,將於明天解剖,家屬要求院方出面說明,給家屬一個真相,不要讓鄭女死得不明不白。鄭女曹姓表姐指出,表妹領有身障手冊,雖有智能障礙,但正常言語表達沒問題,上月底舅舅先帶表妹到一般牙醫診所就診,因表妹有很多蛀牙,才轉診到嘉基,當天主治醫生表示要安排開刀,有說要拔很多顆,但直到4日手術完,醫生把20顆牙交給舅舅,家屬才知道一次被拔掉20顆。表姐說,因手術後麻醉未退,表妹回家躺在床上一直昏昏沉沉,5日一早舅舅特地煮湯要給她喝,才發現表妹已經斷氣,趕緊叫救護車,就近送到大林慈濟醫院急救,並以儀器維持表妹生命跡象,經家屬商量後,直到13日才忍痛拔管。表姐說,雖然死亡證明死因寫「肺炎」,但表妹一向身體健康,家人都懷疑跟一次拔20顆牙有關,拔管前她主動聯絡主治醫師,並質疑拔這麼多不用住院嗎?對方竟回答「拔1顆和幾顆都一樣,都是小手術」,甚至說他很多病人都這樣處理,都沒有問題。讓家屬不滿的是,不只醫生未明確回應家屬疑問,連院方態度都很消極,表姐說,至今都是她主動聯絡院方,院方都說再給他們一點時間,卻不見任何回應,連出面都沒有,強調家屬很需要一個答案,一個真相。嘉基表示,鄭女是10月30日因牙齒全口蛀牙由診所轉診至嘉基口腔顎面外科門診看診,當日經主治醫師診視後安排病人接受相關術前檢查,並進行手術風險評估與說明,病人11月4日接受拔牙治療,當時採全身麻醉,術中拔除20顆殘根,手術後病人送至恢復室觀察2小時,經測量血壓、血氧狀況良好,給予術後衛教說明,當日病人出院返家休息。嘉基說,12日和13皆與家屬聯繫,表達關心,對於病人過世,家屬所提出是手術造成感染相關爭議,嘉基雖感遺憾,但予以尊重,表示此案家屬已經報請檢察官相驗,一切靜候司法調查,院方不宜再多做澄清,也懇請社會各界在真相釐清前,勿做過多揣測或質疑,留給醫療人員安心執行診療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