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天文館
」 台北天文館 流星雨 天文館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天文火星亮度增強 11/20「相遇月亮」肉眼就能看見
近期火星的亮度逐漸增強,觀測條件越加理想。天文專家表示,11月20日晚間火星將在巨蟹座與月亮進行一次罕見的「邂逅」。如果當晚天氣晴朗,感興趣的大家可在東南方天空通過肉眼或使用小型望遠鏡欣賞。根據《新華社》的報導,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地外行星,呈現鮮紅色,與地球相似,也擁有四季變化。隨著11月的到來,火星在前半夜逐漸升起,亮度日益增強。月亮在每月的例行「巡天」過程中,將與火星進行「相遇」,展現火星伴月的美景。具體來說11月20日晚,火星將位於月亮下方不遠處,亮度達-0.3等;後半夜月亮將進一步靠近火星。北京地區為例,當晚20點48分月亮將率先升起,隨後火星在21點30分左右登場。由於此時火星的地平高度較低,天文專家建議有興趣的大家可等到23點以後再進行觀測,此時火星和月亮的位置將更為理想。儘管月亮的光輝耀眼,但火星憑藉其顯著的亮度,依然能輕鬆用肉眼辨識。專家表示,如果條件允許,使用雙筒望遠鏡或小型天文望遠鏡觀察,效果會更佳。這次火星伴月的現象對於普通民眾,尤其是天文初學者而言,是一次難得的觀測與練習機會,也是一個認識火星的契機。此外,台北天文館指出,11月12日是火星新年的開始,當地球時間的UTC 09:32(台灣時間17:32)時,這顆火紅色星球將展開新一輪繞行太陽的公轉。從1956年大沙塵暴開始計算起,這是火星的第38個年頭。天文館科普火星年與地球年有許多明顯的差異,像是一天的長度,火星日被稱為「sol」,長達24小時39分鐘35秒,略長於地球日;一年的長度,火星年的長度相當於687個地球日,或者668個火星日,幾乎是地球年長度的兩倍;新年,火星的新年從北半球的春分開始,即火星北半球的春天和南半球的秋天;季節,火星與地球一樣擁有四季──春、夏、秋、冬。但由於火星公轉軌道的離心率較大(較為橢圓),使其季節長度不均。火星的自轉軸傾斜角度使北半球在夏天時接收更多陽光,而南半球在北半球冬天時接收更多陽光。天文館說明,火星也有沙塵暴季節,火星在一年中的後半段經常伴隨猛烈的沙塵暴,有時甚至蔓延到全球。當火星靠近太陽時,大氣受到更多的太陽輻射變熱並引起強風,將地表極細的土壤顆粒吹起,這些顆粒吸熱後會重新加熱周圍大氣,迅速累積塵埃量;火星的日夜溫差極大,在夏天的中午氣溫可達0℃,但夜間會降至-60℃。在冬天,夜間氣溫甚至可降至-110℃;另一個會定期出現的天氣現象是在阿爾西亞山(Arsia Mons)的延伸雲,這是一條長達1800公里的冰晶雲,展現了火星大氣的複雜動態。
9年來最大中秋月!中秋線上共賞「超級月亮+土星」 天文館推有獎問答
台北天文館於中秋節(17日)當晚19時至21時舉辦「賞月樂中秋」特別活動,除了透過望遠鏡賞月、手機拍月亮外,還有音樂會表演、有獎問答同樂、與郭元益合作博狀元贏月餅等活動,有趣、有吃又好玩!天文館的YouTube頻道也將進行『月球旅行團』直播帶您賞月。當晚天文館17時起展示場免費開放,宇宙劇場及立體劇場延長開放免費入場欣賞影片。今年中秋節除了有「超級月亮」外,也是自2015年以來最大的中秋月,是整個21世紀中唯一一次有亮眼行星伴月的中秋夜,是罕見的美景。台北市立天文館17日中秋夜舉辦賞月特別活動,除提供專業天文望遠鏡供民眾賞月,現場也設有手機拍攝專區,指導民眾如何用手機透過天文望遠鏡拍下月亮細節。(圖/中國時報記者鄧博仁攝)台北市立天文館17日中秋夜舉辦賞月特別活動,除提供專業天文望遠鏡供民眾賞月,現場也設有手機拍攝專區,指導民眾如何用手機透過天文望遠鏡拍下月亮細節。民眾開心地展示她手機裡的月亮照片。(圖/中國時報記者鄧博仁攝)中秋佳節來到,儘管中央氣象署指出桃園以北賞月可能需要碰點運氣,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廣場17日晚間仍有不少大小朋友一同體驗用望遠鏡觀察月亮。(圖/中國時報記者鄧博仁攝)中秋佳節來到,儘管中央氣象署指出桃園以北賞月可能需要碰點運氣,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廣場17日晚間仍有不少大小朋友一同體驗用望遠鏡觀察月亮。(圖/中國時報記者鄧博仁攝)中秋佳節來到,儘管中央氣象署指出桃園以北賞月可能需要碰點運氣,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廣場17日晚間仍有不少大小朋友一同體驗用望遠鏡觀察月亮。(圖/中國時報記者鄧博仁攝)
天文奇景「最接近行星合」這天登場 錯過再等3年
15日(週四)凌晨1時將迎來天文奇景「火星合木星」,是今年可欣賞的「行星合」中2星最相近的1次,也是2星2018至2033年間在夜空中最接近的時刻。對此,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也指出,雖然「行星合」並不少見,但越相近就越難得一見,也更有觀賞價值,若錯過此次的「行星合」,下次要能欣賞到如此明亮、接近的行星合,就要等到2027年11月25日的「火星合金星」了。台北天文館指出,15日凌晨1時將發生「火星合木星」,為今年可欣賞的「行星合」中2星最相近的1次,相距僅0.31°比滿月視直徑還小,這也是2星2018至2033年間在夜空中最接近的時刻。不過天文館也解釋,雖然在視線上相近,但它們之間的實際距離超過5億7000萬公里!當晚0.8等的火星與-2.2等的木星,一紅一黃在凌晨1時左右由東方升起,到天亮前以肉眼觀看都十分接近,若透過雙筒望遠鏡觀察還可看到木星及其4大衛星與火星同框的奇妙景象。天文館續稱,「合」是指2天體經度相同,通常也是在夜空中最接近的時刻,若主角為金星、木星、土星及火星等較明亮的行星則更為吸睛。「行星合」並不少見,但越相近則越難得一見,也更有觀賞價值。因此天文館也提醒,若這次沒觀賞到「行星合」,下次要能欣賞到如此明亮且接近的行星合,就要等到2027年11月25日的「火星合金星」。此外,當行星相近到在視線方向上相互重疊時,即為「掩」或「凌」,更是百年難逢的罕見天象。天文館說明,以火星與木星為例,1387年曾發生「火星凌木星」,下一次是在2223年,目前在世的人們都沒有機會看到此奇景,而最近發生的行星凌則是在1818年、2065年的「金星凌木星」。相關資訊請參閱臺北天文館網站「天象預報」。
流星雨要來了!今夜為「極大期」 台北天文館揭最佳觀星時間
英仙座流星雨(Perseids,007 PER)是年度三大流星群之一,出現的時間固定且數量穩定又多,幾乎整晚可見,深受天文愛好者青睞。而台北天文館也指出,今(12日)晚間將迎來最適合觀星的時間,且欣賞流星雨不需要使用望遠鏡,只要選擇光害少、視野遼闊的地方仰望天空即可。根據台北天文館的公告,英仙座流星雨是年度三大流星群之一,另外2個分別為1月的象限儀座及12月的雙子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出現的時間固定且數量穩定,其特色是流星速度極快,可達每秒60公里,平均亮度很亮,大都在1至2等,且火流星(泛指亮度比最亮的行星,即-4等的金星還亮的流星)出現比例為所有流星雨之冠。英仙座流星雨的活躍日期為7月17日至8月24日,愈接近極大期,肉眼可見的流星數量也愈多。台北天文館指出,今年極大期預估落在8月12日前後,每小時天頂流星數(Zenithal Hourly Rate,簡稱ZHR,是指當輻射點在天頂,且肉眼可見最暗星等達6.5等的狀態下,每小時可見流星出現率)約100顆,不過這是理想狀態,通常肉眼觀察的實際數量會比ZHR還要少。台北天文館指出,8月12日當日英仙座流星雨輻射點約於晚上8時30分東升,然而該晚月相為上弦,因受月光影響,建議等到22時52分月亮西沉後開始觀賞,直至翌日天亮前都是今年英仙座流星雨較佳的觀賞時段,尤其是隨著輻射點越來越高,能欣賞到的流星機會就越來越多。台北天文館也表示,欣賞流星雨不需要使用望遠鏡,只要選擇光害少、視野遼闊的地方仰望天空即可。而台北天文館YouTube頻道將於今日晚間8時,在星況良好的高山地區直播流星雨實況,並搭配專業解說,讓民眾在欣賞流星雨的同時不漏接天文知識。
20年來最大值!台北天文館曝「太陽黑子」最佳觀賞時機
觀賞太陽黑子的最佳時機來了!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指出,過去幾天的太陽黑子數量達到近期新高峰,7月18日太陽表面滿佈17群活躍區,黑子數達288,是繼2002年7月以來的最大值,且接近第25太陽週期的高峰,直呼近期將是20餘年來觀賞太陽黑子的最佳時機。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官網指出,根據臺北天文館觀測發現,過去幾天的太陽黑子數量達到近期新高峰,7月18日太陽表面滿佈17群活躍區,黑子數達288,是繼2002年7月以來的最大值。而比利時皇家天文臺的太陽黑子指數及長期觀測(SILSO)也從長期趨勢預測,現在已接近第25太陽週期的高峰,近期將是20餘年來觀賞太陽黑子的最佳時機。天文學家透過長期觀測發現,太陽具有平均約11.2年的活動週期,而黑子數量與太陽活動密切相關,當黑子數量多時,太陽閃焰、太陽風、日冕物質拋射等劇烈太空天氣現象也隨之增加,太陽噴發的高速帶電粒子除了帶來極光現象外,也會影響人造衛星、無線電通訊、全球定位系統與電力設備等。臺北天文館也表示,該館除了長期進行太陽觀測記錄並提送國際天文組織外,亦於開館日上午10至12時與下午14至16時,開放民眾使用觀測室的專業望遠鏡觀賞太陽黑子,歡迎蒞臨參觀。
三體人降臨?北部多人目擊「黃綠色尾巴」:又快又亮 台北天文館說明
2023年2月22日ATLAS南非天文台通報發現的新彗星,經比對後發現和2023年1月9日由中國紫金山天文台所通報但後來失蹤的目標是同一顆天體,因此這顆彗星的命名就以2個發現者並列,正式名稱為C/2023 A3(Tsuchinshan-ATLAS)。對此,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曾在去年3月指出,這顆彗星將於2024年9月28日通過近日點,接著在10月12日最接近地球,沒想到許多北部人卻在10日晚間以肉眼目睹,還直呼速度快、光很亮,並拖著黃綠色的尾巴。有網友10日晚間接近8時許在PTT以「有北部民眾剛剛看見超亮流星嗎?」為題發文表示,他稍早去夜跑減肥時,看見天空一道亮光,一開始以為是無人機,卻發現速度快、光很亮,還拖著黃綠色的尾巴,「果然是流星,有北部的肥宅有看見嗎?這樣是不是代表近日有桃花艷遇了?」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熱議,「世界末日了」、「賽亞人,還不快跑」、「三體人來了」、「有,在中山站看到」、「賽亞人啦,大驚小怪的」、「Don’t look up」、「有,座標新竹有看到」、「新竹有看到」、「掃把星…別稱天煞孤星」、「東風快遞吧?」、「有,7點前後,超亮的台北市都很清楚」、「這次目擊者很多耶。」根據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官網去年3月發布的資料顯示,這顆稱為C/2023 A3(Tsuchinshan-ATLAS)的彗星將於2024年9月28日通過近日點,接著在10月12日最接近地球,以每秒80公里以上的速度通過近地點,距離地球僅0.47個天文單位,預估星等更將達到-1.3等(後續修正為0.3等),若接下來沒有更明亮的新彗星被發現的話,這顆彗星將成為2007年後最明亮的彗星之一!但彗星的亮度受其表面物質的噴發狀況影響,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實際亮度如何還有待後續觀察。
每小時可達50顆!「寶瓶座η流星雨」週一登場 最佳觀賞時間出爐
5月進入初夏,5日(日)的「月掩火星」與6日(一)的寶瓶座η(讀作伊塔eta)流星雨極大期,兩個接連發生的精彩天象為夏季拉開序幕!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6日達到極大的寶瓶座η流星雨是夏季首場數量可觀的流星雨,今年因不受月光影響,預估每小時流星數量可達50顆,觀賞條件極佳。台北天文館說明,5月5日的「月掩火星」發生於上午10時38分至11時57分,雖然在白晝的觀察難度較高,但透過望遠鏡仍能看到火星在短短數秒鐘內被月球遮蔽消失,大約一小時後再從月球另一側復出的奇妙景象。雖然「月掩火星」平均每年發生1至2次,但就像日食一樣,每次僅有小部分地表區域可見,因此在臺灣能全程看見的機會並不多,下次是在2030年6月1日,發生於日偏食前6小時,不過因火星與太陽相近難以觀察;而與本次條件類似、全程可見的月掩火星在2042年8月20日才會重現;若想在晚上以肉眼觀賞月掩火星奇景,則至少要等到百餘年後的2136年2月16日。北市天文館指出,6日達到極大的寶瓶座η流星雨是夏季首場數量可觀的流星雨。今年因不受月光影響,預估每小時流星數量可達50顆,觀賞條件極佳。在流星雨輻射點從凌晨1時30分左右升起後至曙光前都可欣賞,而且流星數量會隨輻射點升高而逐漸增加。據了解,寶瓶座η流星雨源自知名「哈雷彗星」殘餘在軌道上的塵埃,每年4月19日至5月28日為其活躍期,特色是流星速度快而明亮,部分流星會留下發光的痕跡,持續數秒甚至近1分鐘,也是全年除了三大流星雨外,數量最多、最令人期待的流星煙火秀。
隔62年…元宵節再逢「最小滿月」 一晚可見3天文景象
明(24日)是元宵節,當晚不僅是時隔62年再次出現「元宵節逢最小滿月」,還有哈伯太空望遠鏡兩度「凌月」,一晚可觀賞3個難得的天文景象。台北天文館預告,將於明(24日)19時至20時,在YouTube頻道上直播並介紹相關天象知識。元宵夜賞哈伯太空望遠鏡兩度「凌月」。(圖/台北天文館提供)台北天文館指出,元宵節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也是春節後的第一個滿月,即「望」日,今年元宵節的望發生於24日20時30分,此時月球距離地球405,917公里,視直徑約29.43′,是今年的最小滿月,比發生在10月17日,視直徑約33.43′的年度最大滿月小了約12%。台北天文館表示,元宵節逢最小滿月更是十分罕見,下一次在2086年2月28日,而上一次在62年前的1962年2月19日,恰好也是62年後,雖然前、後均時隔62年,但這只是巧合,並無週期性,例如再向前、後的1900與2148年,元宵節的望均非當年最小滿月。台北天文館說明,今年元宵夜除了可遙望最小滿月外,還有兩次看見哈伯太空望遠鏡凌月奇景的機會,第一次發生在18時36分左右,位於台中港至蘇澳鎮間的部分區域可見;第二次約在23時35分,只有桃園大園至宜蘭頭城間的狹長區域有機會觀賞。不過由於凌月過程僅約一秒鐘,必須借助天文望遠鏡輔助觀察或錄影,才能捕捉到哈伯望遠鏡飛掠月球表面丘壑坑洞的美景。台北天文館將於明(24日)19時至20時,在YouTube頻道上直播並介紹相關天象知識,對天文景象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台北101大小」潛在威脅天體週五晚間接近 距離地球僅0.019天文單位
被美國航太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JPL)列為「潛在威脅小行星」(Potentially Hazardous Asteroids, PHAs)的2008OS7,即將在2月2日(週五)晚間10時40分最接近地球,距離僅0.019天文單位,約285萬公里,以每秒18.2公里的速度通過。天文學家根據其表面反射率估計,這顆小行星的直徑約210到480公尺,大小接近臺北101大樓高度,所幸2008 OS7這次接近並不會撞擊地球或進入大氣層,所以安全無虞。台北天文館表示,太陽系中估計有上百萬顆小行星,絕大多數都與地球相距甚遠,但有少數軌道與地球相近,天文學家將這些可近至0.05天文單位,約750萬公里,且直徑達140公尺以上的小行星稱為「潛在威脅小行星」。截至目前為止,已經被發現的PHAs有2,349顆,其中最大的是1999 JM8,估計直徑達7公里。2008 OS7於2008年7月30日被發現,公轉周期約2.63年,週五晚間最接近地球時亮度約15等,將在鯨魚座與波江座交界處快速通過。天文館說明,其實每年PHAs接近地球的次數遠比大家想像來得多,光是在2024年與地球距離近到0.05天文單位以內的就有18顆,最接近的是在12月4日通過的2020 XR小行星,距離只有0.01477天文單位,也就是220萬公里左右,其次便是本次的2008 OS7。「潛在威脅小行星」2008 OS7即將在週五晚間10時40分最接近地球。(圖/台北天文館)至於在未來150年內最接近地球的,則是直徑約370公尺的毀神星(99942)Apophis,它將在2029年4月14日以不到4萬公里的超近距離擦過地球,幾乎達到同步衛星的高度。幸運的是,目前科學家已暫時排除了撞擊的可能性。據估計,在這2000多顆PHAs中,大約只有156顆的直徑大於1公里,屬於大型PHA,若有類似大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很可能會造成全球性的地質與氣候劇烈變化,甚至滅絕事件。不過,天文館指出,這樣的事件平均每44萬年才會發生一次,所以也不需要過於擔憂。
天黑特別早?台北天文館揭「最早日落」在這2週 有機會看傳說綠閃光
您也覺得最近總是特別早天黑嗎?根據臺北天文館「天文年鑑」測算的日出日沒時間,今年11月22日至12月8日這2週的日沒時間都是17時4分,為全年最早,這也是最近下班下課時天色已經昏暗的原因。臺北天文館透露,當太陽落入海平面瞬間,在大氣折射下會短暫出現「綠閃光」,不妨趁這機會觀賞美景。臺北天文館表示,一般認知「冬至」(12月22日)是全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這是正確的,但冬至這天並非最早日落。受到地球自轉傾角、橢圓形公轉軌道以及地理位置差異等因素影響,每年最早日落的日子大約在11月底。根據臺北天文館精算,依觀察地點不同,今年臺灣各地最早日落在11月29日或30日;以臺北天文館為例,今年最早日落在11月30日17時4分,本島最東端的三貂角及最北端的富貴角也是30日,時刻為17時2分及3分,而本島最南端的墾丁與最西端的七股,則是在29日的17時13分。如果想知道自己所在位置的日落時間,可透過臺北天文館網站首頁的「天象導航通」互動地圖來計算,只要點擊觀測地點,就可顯示該地當天的日出、日落精確時刻。臺北天文館提到,日出及日落也是獵取自然美景的好機會,當太陽落入海平面瞬間,在大氣折射下會短暫出現「綠閃光」,僅持續不到兩秒鐘,非常難得一見,因此在電影、歌曲與文學中常被賦予幸福的意涵。不妨趁著這段最早日落期間到海邊欣賞夕陽西下的美景,或許也會遇上目睹綠光的好運!
台北動物園門票漲價兒樂、天文館也跟進? 蔣萬安回應了
台北市立動物園門票確定調漲的消息出來後,民眾擔心是否兒童新樂園、台北天文館等其他北市的教育機關也會跟進漲價。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在受訪時表示,目前沒有調漲票價的規劃。凍漲26年的台北市立動物園門票確定將從現行為全票60元、優待票30元調漲為台北市民60元、非市民100元,優待票則漲為50元。因此就有民眾擔心,是否連兒童新樂園、台北天文館票價也會跟進調漲。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在今日上午出席U-Sport台北樂運動計畫記者會時表示,此次的動物園門票調漲,是經過多次討論,聆聽各方意見後,昨日教育局局務會議正式通過。雖說票價從60元調漲是100元,但台北市民還是維持60元。蔣萬安也表示,教育局及動物園都有向他反映,希望能讓市民朋友到動物園時能有更好的體驗,所以未來會就動物園環境進行全面提升。而蔣萬安也指出,關於其他場館費用調漲的問題,目前沒有這樣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