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兒童醫院
」 黃立民 疫苗 台大兒童醫院 流感 黴漿菌![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6/392116/sm-7598f4b78986ce4309cced45a3ee5a5f.jpg)
台大婦產科名醫爆性騷6女!身分曝光「他」喊冤:抗議台大懲處
台大醫院不孕症權威名醫「C教授」去年遭爆,涉嫌對多名女醫師伸狼爪,經院方調查認定性騷後,已決議記過處置,如今「C教授」的身分也被曝光,原來他是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對此,陳思原昨(23日)首度發聲回應,抗議台大醫院懲處不公。據了解,台大醫院不孕症權威名醫C教授,涉嫌在任職期間對6名女醫師性騷,不僅噁摸大腿、襲臀,甚至將鹹豬手伸進女醫師的內褲裡,導致受害者需尋求身心科的治療,性騷醜聞曝光後,C教授遭認定性騷並記過處分,事後他也自請離職。事實上,案發後為了保護受害人,台大醫院曾發布公文,要求婦產科對C教授的行動範圍進行管制,怎料去年12月17日當天,C教授竟被直擊,現身在台大兒童醫院婦產科樓層,院方遭質疑是「放虎歸山」。對此,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證實,當天C教授的確到台大醫院看牙齒,結束後卻逕自前往兒醫婦產科樓層,院方得知後,已立即請警衛前往現場處理,事後也下公文布達,日後只要看到C教授進入婦產部,就會請警衛將他「強制驅離」,未來也會加強門禁管制。如今外傳該名C教授就是不孕症權威、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針對遭控性騷,陳思原昨(23日)在臉書發布7點聲明:1.本案並無申訴人。2.亦無報載諸多不實等舉止。3.並無透過高層向台大施壓、關說調查或處置。4.對於台大之懲處,提出抗議,將採行政救濟流程。5.因個人健康因素,須請病假兩個月,繁重的理事長工作職責,委請張維君副理事長代理。6.對造謠、無的放矢者保留法律追訴權。7.對於造成的紛擾,深切反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0/388410/sm-62f62cff572d07f1e4246122597ab1d6.jpg)
麻疹足跡「搭過北捷」釀恐慌? 診所:疫苗搶打潮來了!
傳染力極高的麻疹疫情創下5年新高,中部醫院發生麻疹群聚事件,目前已經累計16例感染,被匡列的接觸者高達3000人,可傳染期間的足跡更遍及北、中、南,其中有確診者搭過台北捷運,更令大眾恐慌,有診所透露許多民眾紛紛來詢問麻疹疫疫苗,搶打潮似乎湧現。去年12月10日一名越南探親的境外移入個案,為此波群聚的指標個案,該個案同班機旅客也感染麻疹屬於境外移入,指標個案因就醫造成醫院群聚,從去年迄今累積21例本土麻疹病例,以及12例境外移入。相關接觸者將監測到1月23日。麻疹的高傳染力可1人傳20人,因此引起不少民眾恐慌,部分診所紛紛公告「麻疹疫苗已缺貨」,更表示叫貨也得等到2月底。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麻疹、腮腺炎及德國麻疹疫苗」屬混合疫苗,如本身自己曾經有打過兩次麻疹疫苗,就不用太擔心,不用跟風去打,但如沒接種過2次疫苗者,確實要去補打。但黃立民認為,這一波疫情看來都是發散的,代表民眾有抗體比例應該很高,這一波疫情應該不會這麼嚴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表示,目前台灣麻疹疫苗接種率達9成以上,面對這一波疫情,不用過度擔心。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則表示,麻疹疫苗注射有分常規的嬰幼兒公費接種,成年人如沒完成接種、沒有抗體的才要接種,第二種則是特定高風險族群,包含有可能接觸到患者的醫護人員、到麻疹流行區國家且沒接種過者等,把疫苗讓給真正需要的人。台大感染症專家、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麻疹雖然傳播力高,但透過空氣傳播的機率較低,多數還是透過接觸跟飛沫傳染,應該避免去人多擁擠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88375/sm-1ca9b710227d48ff57f407f3dc0d90fb.jpg)
麻疹疫情創5年新高…疫苗大缺貨「要等2月底」 醫分析真實情況
國內爆發麻疹疫情,許多地方都有確診者的足跡,包括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引發民眾恐慌,而且不少診所更傳出麻疹疫苗缺貨,要等到2月底才有貨。對此,專家也發聲提醒了。根據疾管署統計,國內16例確診個案,可傳染期間分別在台北市、台中市和高雄市公共場所有活動史,並有搭乘大眾運輸,已掌握接觸者共3123人,其中1609人監測期滿,病例數為近5年同期最高。小兒科醫師詹前俊告訴《TVBS新聞網》,自從爆發麻疹疫情,每天都有來接種,但目前的量僅能供應1周,緊急向廠商叫貨都表示「要等到2月底」,不少診所也在臉書公告「麻疹疫苗已經打完」、「自費麻疹疫苗已經缺貨,短期內也叫不到貨」。對此,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民眾如果曾打過2次麻疹疫苗,就不用太擔心,但如果沒有就要去補打,「這一波疫情看起來都是發散的,代表有抗體比例應該很高,應該不會這麼嚴重」,假如有接觸過麻疹個案,又沒有疫苗可打,可以選擇去醫院評估是否接種免疫球蛋白疫苗。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強調,民眾不要跟風打,麻疹疫苗有分常規的嬰幼兒公費接種,成年人如沒完成接種、沒有抗體的才要接種,第2種是特定高風險族群,包含可能接觸到患者的醫護人員、到麻疹流行區國家且沒接種過者等,提醒要把疫苗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0/387100/sm-4278654c11e96fc57fb67f96f100776e.jpg)
台大婦產科驚見「性騷C教授回來了」!院長發公文警告:進入就叫警衛驅離
台大婦產科名醫C教授去年遭控性騷住院醫師,經院方立案調查認定性騷後,已決議記過處置,事後該教授也自請離職,不過近日卻爆出,C教授竟「重返台大婦產部」,引起受害者惶惶不安。對此,台大醫院今(2日)回應,若日後C教授再度現身婦產部,將「叫警衛驅離」。據了解,台大醫院不孕症權威名醫C教授,涉嫌在任職期間對多名女醫師伸狼爪,不僅噁摸大腿、襲臀,甚至將鹹豬手伸進女醫師的內褲裡,導致受害者需尋求身心科的治療。性騷醜聞曝光後,該名C教授遭認定性騷並記過處分,但在進行懲處前,C教授就已主動離職,為了保護受害人,台大醫院也發布公文,要求婦產科對C教授的行動範圍進行管制,怎料去年12月17日當天,C教授竟被直擊,現身在台大兒童醫院婦產科樓層,質疑院方「放虎歸山」。對此,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證實,當天C教授的確到台大醫院看牙齒,結束後卻逕自前往兒醫婦產科樓層,院方得知後,已立即請警衛前往現場處理,事後也下公文布達,日後只要看到C教授進入婦產部,就會請警衛將他「強制驅離」,未來也會加強門禁管制。吳明賢透露,C教授的門禁卡早已被收回,那天是如何進入婦產部,又是誰幫他開門,仍待後續調查釐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84947/sm-58d7e70aa69b6c78ffd88ac4eb9fe4f9.jpg)
「最美校花」簡廷芮兒發燒住院15天!她曝冒2反應喊:變小腦炎
32歲演員簡廷芮,因演紅《我的少女時代》陶敏敏一角,有「最美校花」之稱。2020年她在演藝事業蒸蒸日上之際嫁給小開男友,婚後火速生下一兒一女,平時會透過社群記錄親子日常,不料23日卻發文透露,兒子「小芒果」發燒、拉肚子住院15天,甚至出現眼睛上吊、全身扭曲等反應,後來更確診小腦炎,讓她相當不捨。簡廷芮透露,兒子因為發燒和腹瀉急診後,被診斷為「肺炎鏈球菌+急性腸胃炎」,接著轉院至台大兒童醫院治療,未料第三天晚上,兒子症狀突然惡化,出現眼睛上吊、全身扭曲等異常反應。據了解,小芒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斷續持續超過1小時,最終是靠鎮定劑才稍微緩解。簡廷芮透露,經醫療團隊進一步檢查,確診是因黴漿菌藥物引發的「錐體外症候群」,過去文獻上僅有一例,因此兒子成為了第二例。簡廷芮還表示,兒子住院期間病情波折不斷,退燒後卻突如其來地失去語言能力,上半身無力甚至無法坐起,後來經過腰椎穿刺和核磁共振檢查,確診是「小腦炎」,而醫療團隊判斷不需要藥物治療,但要時間來復原。對於兒子的情況,簡廷芮感慨表示,「這15天的一切對我們來說真的太折磨,小小的身體也真的太辛苦,太心疼了」,目前小芒果已經回到家中,她也透露兒子努力練習說話與走路,恢復的過程正在順利進行。簡廷芮兒「發燒住院15天變小腦炎」。(圖/翻攝自IG)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4/356994/sm-d99214fa0173c4de93d8401b5300b85a.jpg)
半夜電梯突然打開! 台大名醫「一路唸心經」到B4:兒醫七不思議
農曆7月又稱鬼月,換算成國曆在今年的8月4日至9月2日。台大婦產科名醫施景中就分享,他在深夜遇到醫院電梯突然打開,裡面卻黑暗且空無一人,讓他不禁起雞皮疙瘩,一路唸著六字大明咒和心經,直達B4停車場駕車離開,堪稱是「台大兒醫之七不思議之一」。施景中日前在臉書發文分享,台大兒童醫院的電梯是有名難等,傳說以前小兒科的曹永魁教授曾經等了15分鐘,「這就算了,我們有一個電梯是直達電梯(5號),直通9樓產房和15樓以上的辦公區,偏偏有許多人明明按的是9樓,但是出來的時候,電梯不知道已經把你帶到哪裡去」。施景中提到,另外一個3號電梯,每當深夜時分,電梯開關的速度就會自動變成超級慢速,某次他留在醫院睡覺時,半夜要到產房接生,3號電梯來了,門一樣龜速打開,但因為心急,他就直接闖了進去,想要趕緊把門按關直衝產房,「沒想到一進去,電梯門突然就關起來把我夾住,還發出『嘣』的聲響」。他進一步透露,根據個人經驗,晚上10點過後,其他電梯也常會出現這種狀況,發生的機會不低。15日晚間,施景中和球隊去健身房上課,後來回到醫院繼續忙公事,到了將近深夜10時40多分,把辦公室門鎖起來,準備搭電梯離開時,卻又遇到怪事。施景中回憶當時,突然聽到外面電梯廳響起「叮咚」一聲(代表有電梯馬上就要到達),「這麼晚了,誰還會跟我一樣留在空無一人的15樓辦公呢?開了電梯廳的管制門,黑暗中空無一人。電梯就在我面前打開,裡面也是一樣」;而這讓他不禁起了雞皮疙瘩,一路唸著六字大明咒和心經,直達B4停車場,「趕快開車離開這個兒醫之七大不可思議」。至於唸心經的原因,施景中解釋,從前他有個孕婦天生陰陽眼,可以看到許多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據她保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效果最強大的,「才唸一段,所有不乾淨的東西馬上全部不見,推薦各位都要會背」。不過,施景中也強調,其實人鬼殊途,不用怕祂,「而那些異次元的存在,對佛家來說,只是可憐的中陰身,過客而已……何必怕祂們呢祂們說不定更怕你。做好事,存好心,好好過自己的生活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56331/sm-ced487d0b854ffcf2619184d0567ce9c.jpg)
流感不再是秋冬限定!全台逾400萬長輩陷流感重症危機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第1週至第32週累計之類流感門急診人次,為去年2023年同期的1.7倍,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醫師表示,面對流感全年化的威脅,最重要的就是「預防勝於治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醫師分享,不少65歲以上長輩認為身體還勇健,不需要施打流感疫苗,卻忽略免疫老化導致抵抗力下降的狀況。張峰義醫師說明,大眾普遍對流感有3大NG觀念,分別為「流感冬天才會有」、「流感疫苗打完就立刻見效」、以及「流感疫苗保護時效都一樣」。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黃立民醫師建議,因應NG觀念可以掌握兩大流感疫苗施打原則,一為「提前施打」、二為「分齡施打」。今年6-7月流感甫創高峰,黃立民醫師提醒,今年流感併發重症病例至8月9日高達1,231人,超過去年全年累計人數,夏季流感威力不可輕忽。黃立民醫師進一步解釋,新冠病毒流行期間,在大家嚴格防疫之下,免疫系統因為沒有機會接觸到其他病毒,缺乏刺激生成免疫力,導致回到正常生活後,出現免疫負債的情況,夏天流感疫情與冬天一樣嚴重,也就是已經「流感全年化」。張峰義醫師提醒,流感全年化的趨勢下,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及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者、以及罹患氣喘、糖尿病、心血管、肺臟、肝臟、腎臟等慢性疾病或BMI≧30者,屬於流感容易併發重症的高危族群。研究也顯示,本身有氣喘的成人,若罹患流感重症的風險較一般人增加5倍;40-64歲糖尿病患因流感重症進入ICU病房的風險則較一般人增加4倍。此外,台灣即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換算全台逾400萬65歲以上長者為流感高危族群,由於免疫系統自然老化,較難產生抗體,進而增加流感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甚至是死亡機率,更需要提高警覺!黃振國醫師表示,5成流感併發重症者為65歲以上長者,7成流感重症死者沒有接種疫苗,面對流感全年化的威脅,最重要的就是「預防勝於治療」,即為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尤其65歲以上民眾可評估自身狀況,選擇自費施打含佐劑的「免疫加強型」流感疫苗,以增強免疫力。然而根據最新流感疫苗接種成果顯示,仍有近半數65 歲以上流感高危族群尚未接種流感疫苗。張峰義醫師分享,診間不少65+長輩認為自己身體還算硬朗,不需要施打流感疫苗,卻忽略免疫老化導致抵抗力下降的狀況。張峰義醫師也進一步說明,大眾普遍對流感有3大NG觀念:NG觀念1:流感冬天才會有:台灣已經流感全年化,夏季也要提高警覺,流感疫苗可提早預約施打,確保擁有足夠免疫力。NG觀念2:流感疫苗打完就立刻見效:接種疫苗約二至三週才能生成足夠的抗體濃度與免疫力。如果到了流感高峰期才接種,身體沒有足夠保護力,仍暴露於流感風險中。NG觀念3:流感疫苗保護時效都一樣:目前國內可取得的流感疫苗種類包含「(傳統)雞蛋培養疫苗」、「細胞培養疫苗」,與「佐劑疫苗」,不同種類疫苗不僅有不同效力,也有不同年齡的適用對象,可依照自身狀況挑選保護時間較長的疫苗。黃立民醫師提醒,目前「免疫負債」大約還要再一年才會回到常態,民眾可以掌握兩大流感疫苗施打原則:原則一:「提前施打 保護力不間斷」一般傳統流感疫苗保護效力約4到6個月,其效力隨時間下降,儘管去年有接種流感疫苗,仍無法提供足夠保護力。建議民眾可以至社區鄰近醫療診所預約流感疫苗,以應對未來的流感高峰。原則二:「分齡施打 打造完整保護力」65歲以上長者因為免疫記憶退化,其病毒防禦力不如青壯年。黃立民醫師建議65歲以上長輩,可考量自身狀態,與醫師討論自費施打含佐劑的「免疫加強型」流感疫苗。相較於傳統雞蛋流感疫苗,含佐劑的免疫加強型流感疫苗可以提供長達12個月的保護力,對抗常見的H1N1其抗體效價是傳統疫苗的1.4倍、H3N2抗體效價為1.6倍。6個月以上至65歲以下民眾,也能考慮施打較為穩定不突變的細胞流感疫苗,其保護力達6-8個月。此外,上有年邁父母、下有兒女需要照顧的三明治(中壯年)族群,更應該確實接種流感疫苗,阻斷家庭群聚感染風險,減少家庭醫療支出。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54212/sm-55d79c47d923e5487354ba84f003319b.jpg)
養小孩花費高!3口之家月支出近6萬元 18%家庭入不敷出
養小孩要多少錢才夠?政委陳時中日前拋出「生一胎每月領3萬元補助」規畫,不過根據衛福部統計,養一名0到6歲孩子的家庭,平均每月支出就要5.4萬元;養一名6到12歲兒童的家庭,平均每月支出達5.9萬元。家長希望政府幫忙的首要之務是「提高育兒津貼」,其次是「提高兒童醫療補助費用」。少子化危機嚴峻,去年0到12歲人口為226.6萬,占總人口的9.8%,較10年前下降1.3個百分點。衛福部每4年進行全國兒童生活狀況調查,根據最新的2022年統計,有一名0到6歲兒童的家庭,平均每月支出高達5萬4114元,較前次調查的2018年增加3617元,其中兒童花費占20.9%;有56.7%的家庭可達到收支平衡,高達18.3%的家庭入不敷出。孩子年齡越大,花費越凶。養育一名6到12歲兒童的家庭,平均每月支出為5萬9535元,兒童花費占22.4%;其中有45.9%家庭收支平衡、18.2%入不敷出。當問到希望政府加強哪些兒童福利措施,答案以「提高育兒津貼」、「提高兒童醫療補助」和「增設公立或公設民營托育機構或幼兒園」最多。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表示,目前政策有四大方向,給錢、給服務、給時間、給觀念,讓家庭和工作達到平衡。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表示,國際經驗證實,提供實質托育服務,是支持家庭生養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偏鄉光是發錢,卻沒任何托育服務,建議政府應先從彈性育嬰假、健全托育環境著手。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表示,台東病童家長告訴他,沒辦法帶小孩搭自強號到台北就醫,「一張600元的車票,你有辦法想像就是買不起嗎?」他的門診常遇到病童家庭每月收入3、4萬元,徘徊在中低收入戶的標準線上,除了小孩吃飯、就學,一旦有就醫需求,光是檢查費用就非常高,這種收入誰養得起?李旺祚直言,希望政府不只是政策宣示,而要真正幫助育兒家庭,年輕人才敢生,最高目標是人人有補助,但若財政有困難,可從每月1萬元開始。他也建議應重新檢視中低收入戶的門檻,勿把真正需要幫忙的人排除掉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8/343498/sm-9eb010365bc8d81c10fc4305944d9db1.jpg)
張學友感染RSV病毒!取消演唱會 台大醫師曝:1歲以下嬰兒「高危險族群」
62歲「歌神」張學友上週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而緊急取消三場小巨蛋演唱會。台大兒童醫院前院長、小兒科教授黃立民提醒,除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共病族群外,1歲以下的嬰兒是最高的危險族群,他們容易感染RSV並因此而併發重症需要住院治療。感染RSV後,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發紺、缺氧等症狀,甚至會併發肺炎和支氣管炎,並可能導致長達10年的後遺症。因此家長應減少帶嬰兒出入人多擁擠的場合,並勤洗手。最好的預防方法是讓嬰兒接種RSV單株抗體,以降低感染和重症風險。呼吸道病毒RSV不容輕視!黃立民醫師解釋道,RSV是一種可能影響各個年齡層的病毒,但最常見於嬰兒。感染症狀包括流鼻水、食慾減退、咳嗽、打噴嚏、發燒或喘鳴,多數人會在1到2週內康復,但對於1歲以下的嬰兒和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而言,併發重症風險更高。黃立民醫師進一步指出,RSV感染的嚴重程度與肺容量成反比。由於1歲以下的嬰兒肺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支氣管有如筆尖般非常狹窄,一旦感染,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缺氧等嚴重症狀,需要住院治療。此外RSV感染還可能影響嬰兒的日常生活,例如會因為呼吸不順暢而影響進食和睡眠,進而導致脫水或營養不良,增加了康復的困難。減少出入人潮密集場合 保護寶寶免受RSV威脅黃立民醫師強調,嬰兒一旦感染RSV引發肺炎或支氣管炎,通常會需要住院觀察。有超過八成的RSV住院病例是健康足月的嬰兒,對於1歲以下嬰兒來說RSV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此外RSV非常容易傳染,每位感染者可能會傳染給4位嬰兒,因此在產後護理之家、托嬰中心等地,群聚感染事件經常發生。RSV感染對嬰兒的影響不僅在於患病期間,還可能留下損害呼吸道功能,例如氣喘、反覆性喘鳴等長期後遺症持續長達10年,影響孩子的童年。因此家長應該注意減少嬰幼兒出入人群密集的場合,並在家人出現感冒症狀時進行隔離,以免傳染給嬰幼兒。最好的預防方法是讓嬰兒接種RSV單株抗體,以預防感染和重症。黃立民醫師同時也提醒,一旦嬰幼兒出現高燒、呼吸短促、喘鳴聲或活動力變差等情況,應立即就醫,以防止肺炎、細支氣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以確保嬰兒的健康與安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42375/sm-0d1ba815b2a544611e081a0d5bd73b3a.jpg)
日爆發「食人菌」疫情! 台大醫警告:6類人死亡風險高
日本爆發「食人菌」疫情,今年短短5個月已有近千人因感染A型鏈球菌,是去年同期的2.8倍。疾管署則表示,台灣目前未見異常狀況,和近4年趨勢相當;針對該細菌,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世界各地都有,因為傷口感染時會導致組織壞死,也被稱為「食人菌」,致死率也曝光了。綜合日媒報導,截至6月2日,日本已經有977人感染俗稱「食人菌」的A型鏈球菌而罹患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創下1999年統計以來最高紀錄。台灣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9日則表示,依據疾管署實驗室傳染病自動通報系統(LARS)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第1周至第22周,每周A型鏈球菌檢出件數介於22至36件,和近4年趨勢相當,雖然A型鏈球菌感染不屬法定傳染病,不過疾管署仍會持續對侵襲性鏈球菌感染個案的菌株,進行基因定序。黃立民解釋,「A型鏈球菌」屬於一種噬肉菌,主要透過飛沫傳染,是環境中一直存在的細菌,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因此沒有國際間疫情威脅的問題,也不會做國際旅遊管制。假如感染A型鏈球菌,會造成扁桃腺發炎、猩紅熱(全身紅疹、脫皮)等症狀,主要影響區域為上呼吸道,假如免疫力較差,細菌可能會進入脖子較深處,引發軟組織感染,最常遇到小朋友感染後,細菌跑到脖子的軟組織,造成「深層頸部感染」,因為菌種會吃掉軟組織,很可能造成周邊血管、動脈、神經破壞,甚至引發大出血或菌血症。黃立民說明,如果患者免疫力不佳,皮膚外部又有傷口,感染了A型鏈球菌,傷口就會出現組織壞死的情況,外觀像是被挖掉一個洞,看起來好像「傷口被吃掉一塊,看起來很可怕」,所以被稱為「食人菌」。就台灣來說,醫療院所大多能妥善處理感染A型鏈球菌的傷口,因此致死的機率不高,若出現死亡個案,應該是特例,但有幾類人必須注意,包括糖尿病、尿毒症、神經系統異常、有傷口卻無法察覺、褥瘡、本身體質虛弱者,仍存在死亡風險。疾管署表示,A型鏈球細菌稱為化膿性鏈球菌,是種beta溶血性革蘭氏陽性細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通常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播。除感染喉嚨外,A型鏈球菌還會感染皮膚造成膿疱瘡,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若是更深入到筋膜,會造成壞死性筋膜炎,又稱食肉菌感染或噬肉菌感染;另會引起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導致多個臟器衰竭,進而引發休克死亡。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8/340588/sm-780dd1ea29fc25aed6cb24c2208223a7.jpg)
美乳牛禽流感爆第3起「牛傳人」案例! 專家分析:病毒正在進步中
美國近期正爆發乳牛感染H5N1禽流感疫情,美國衛生官員30日報告稱,在乳牛持續爆發禽流感的狀況下,已經出現第3起人類感染病例,而且是首例有「呼吸道症狀」個案。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立民31日受訪表示,出現類流感症狀,表示這個病毒正在不斷進步當中,並對人類越來越適應;雖然現階段禽流感病毒還屬於「牛傳人」,一旦演變為「有效率的人傳人」就很麻煩了。據《Medical Xpress》報導,近日美國乳牛禽流感疫情出現第3起通報人類感染病例,為密西根州一名農場工人。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聲明指出,此前2個病例只有短暫的眼睛不適,出現結膜炎等輕微紅眼症狀。但這起最新病例身上,首次出現「更典型的呼吸道疾病症狀」,包含咳嗽但不發燒、眼睛不適並伴有液體分泌物等。不過CDC在聲明中也強調,這3起病例都屬於「牛傳人」,而不是會讓各界更擔心的「人傳人」,不僅沒有觀測到因流感到急診室就整的人數增加,感染者的家庭接觸者也沒有出現不適的症狀。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黃立民受訪時表示,目前最擔心的是H5N1病毒對於哺乳類動物的適應性增加。如果乳牛變成中間宿主,讓H5N1病毒發生突變,就可能對哺乳類動物的適應性越來越強。如今人類感染個案出現類流感症狀,正說明這個病毒「正在進步當中」,對人類的適應性可能會越來越強。黃立民指出,目前病毒還屬於牛傳人,沒有看到人傳人的情況,但後續一定要持續觀察。一般情況可能是先演變為「有限度人傳人」,最怕則是變成有「效率人傳人」,影響就很嚴重了。黃立民也提到,如果禽流感傳人發生在年長者、免疫力不佳者,通常死亡率會很高。黃立民認為,雖然目前禽流感疫情只出現在美國,但台灣也應該要提高警覺,進行監測。不僅僅在家禽,現在包含家畜、養牛場等地方都要監測禽流感。疾管署日前為此召開專家會議,會中建議,目前國內雖無出現H5N1疫情,但仍呼籲民眾切勿飲用未經殺菌處理的生乳;食藥署則表示國內市售鮮乳皆有殺菌製程。此外亦也建議農業部進行牛隻H5N1疫情監測,倘若發現牛隻出現H5N1疫情,立即透過現行農衛雙方禽流感疫情交換機制,提供疫情資訊予衛生單位對接觸者進行主動健康追蹤。疾管署已預先規劃當國內乳牛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疫情發生時,啟動新型A型流感通報條件修訂,以及預擬疫情發生時,畜牧場工作人員個人防護裝備穿戴建議等措施,以降低疫情對產業與食品安全可能造成之衝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5/340185/sm-245fcbbd78ce71fd0435ffe990d87ede.jpg)
「反黑箱」夜半噪音擾病童是蔣萬安的錯?廖偉翔籲衛福部出面勸導
民間團體日前在立院周邊陳抗,藉發動「青鳥行動」抗議國會改革法案,但北市中山南路深夜外人潮聚集,活動音量過大,遭鄰近的台大兒童醫院護理師投訴「吵到病童無法入睡」,被指責吵鬧的樂團雖表達歉意,願提供永久免費票券,內容卻是「Final墓地」、「死亡通告」等敏感詞語。立委廖偉翔今天在立院質詢時質問,這是在詛咒、嘲諷院內的病童嗎?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卻僅跳針回應「這是台北市政府權責」,似暗示蔣萬安市府應該負責。廖偉翔質詢時說,晚間十點後仍有民眾駕駛喇叭車至醫院附近大喊、隨著電音起舞並不斷重複不雅字眼,護理師與病童家屬至網路論壇抱怨,希望抗議群眾能夠降低音量,卻遭大批網友群起圍攻,被迫悄悄刪文。廖偉翔指出,當時台上表演的樂團「瑞芳台灣」表示願提供病童永久免費派對入場券,然而活動邀請內容卻是「死亡通告」、「Final墓地……末日盛宴、絕望的輓歌」等在病患眼中高度敏感的詞語,他質疑「這是詛咒、嘲諷病童嗎? 病童與家屬看見後將做何感想?」,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則遲未正面回答,僅說這是台北市政府權責,將現場吵鬧的責任甩鍋給北市府。廖偉翔因此不滿,質疑病患權益難道不屬衛福部管轄嗎?衛福部身為醫療機構的主管機關,未來立法院附近若有相關陳抗時,是否能與警政署協調,加強管控夜間10點後的活動音量,以照顧病患身心健康?呂建德則表示,未來會基於權責分工「與台北市政府妥善處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339892/sm-fdd81ca058d1f12dd3f81a47e22896b9.jpg)
王義川曝手機訊號可分析群眾年齡惹議 劉世芳說話了
日前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在政論節目中自爆,稱可利用手機訊號來分析立法院外抗議群眾的年齡,引發爭議。對此,內政部長劉世芳29日表示,王義川所說的內容與內政部主管的項目不太一樣,她不清楚資料來源,應該去請教王義川本人。內政部長劉世芳今日首次赴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並備詢。會前受訪時,劉世芳指出,內政部處理的人口統計資料已經去識別化,只作為產業、職業分析,不涉及個資問題。此外,其他縣市政府如台北市也進行大數據分析,內政部在人口統計上只處理自身業務相關的研究發展。針對公民團體「青鳥行動」抗議活動擾民,尤其是影響到鄰近台大兒童醫院病童休息的問題,劉世芳表示,過去四天抗議人潮眾多,她已與警政單位在現場進行狀況監控,並擴大警戒圈。她透露,昨晚已請警政署長與主辦單位聯繫,要求在晚間9點後降低音箱音量,並請周邊警局勸導,避免在夜間製造噪音,影響病房安寧。此外,前台北市警察局長張榮興升任警政署長後,北市警察局長一職仍懸缺,對此,劉世芳則表示,首都的警察局長任務很重,前兩天已與台北市長蔣萬安充分交換意見,這兩天將會確定人選。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39846/sm-4145447f6bdd456d69f0a5361964fc2a.jpg)
立院陳抗吵到台大兒醫病童睡不著 院長發聲:控制音量、別影響患者休養
立法院28日三讀修正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院外抗議活動則在持續,民眾將立院團團包圍,而附近的台大兒童醫院也受到影響,近日更有抗議者在深夜喧鬧和大聲播放電音導致病童難以入眠,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也於28日發聲,呼籲抗議者降低音量,別影響來院看診和住院的患者就醫權利。有醫護人員26日在臉書社團發文,表示抗議民眾在晚間10點後依然喧囂,群眾們在醫院外大聲唱歌,還有輛喇叭車開到醫院附近大聲播放口號,導致靠近窗戶病室的小患者們被吵到難以入睡,也有陪護病童的家屬在社群網站上痛批「真的是一群自私的大人」,卻遭大批親綠網友出征,最終只能自行刪文。而立法院28日三讀修正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多個公民團體再次號召民眾包圍抗議,也導致醫院家屬和護理人員憂心忡忡,擔心被吵到無法入眠的慘況再次重演,李旺祚則於28日發聲。李旺祚表示,現在是民主社會,民眾有表達意見的自由,不過希望抗議者能夠互相尊重、控制音量,別打擾到患者就醫、休養,而院方不會阻止抗議民眾來醫院借廁所,只期盼民眾不要影響到看診、住院兒童患者的就醫、休養的權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1/339491/sm-01fc3ee4ea0d026ffa60a801c26acf92.jpg)
立院陳抗深夜「喧鬧、放電音」!攝影師還衝病房拍照 台大兒醫家屬、醫護怒發文「遭民主出征」
立法院24日續審國會改革法案相關條文時,綠營側翼、網紅及公民團體號召群眾運動,在院外的青島東路、中山南路周邊聚集,主辦方更號稱至少有10萬人在現場抗議,反對藍白強推法案。對此,有醫護人員昨(26日)也在臉書發文抱怨,抗爭活動到晚上10點過後依然喧鬧,民眾幾乎蔓延到台大兒童醫院樓下,且病情較嚴重的病人都靠近低樓層,孩子們幾乎都被吵得無法入睡,甚至有患者家屬指控「攝影師跑上來兒童病房拍照」,痛批「真的是一群自私的大人!」有醫護人員昨(26日)在臉書社團《靠北護理師》發文稱,表達訴求的抗爭,到了晚上10點過後依然喧鬧,抗議民眾蔓延到台大兒童醫院樓下,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大多位於低樓層,包括5樓是兒童癌症病房、6樓是兒童外科加護病房、8樓是兒童加護病房、9樓是產科病房、10樓是嬰兒加護病房和早產兒加護病房,11樓則是婦科病房,再往上則是病房區。原PO也抱怨,晚間10點過後,有輛喇叭車開到兒童醫院附近,大聲播放口號,甚至還有群眾在唱歌,導致靠窗戶病室的孩子們幾乎被吵得無法入睡,也讓他相當感慨。還有患者家屬在Threads發文抱怨,自己住的是單人病房,但抗議群眾的吵鬧聲和音樂聲,已經搞得病房充斥著回音,「你們怎麼不為兒童醫院的孩子們想一下,竟然還有攝影師跑上來兒童病房拍照,也太恐怖了吧」,她也氣憤直呼,晚上11點35分了,「拜託可以不要越來越大聲嗎?」不但自己無法入睡,孩子也一直被聲音驚醒,痛斥「真的是一群自私的大人!」沒想到家屬發文不久後,就遭到親綠網友瘋狂出征,逼不得已只好刪文。抗議群眾跟著電音搖頭晃腦,震耳欲聾的聲響已吵到台大兒童醫院的病患。(圖/翻攝自Threads)相關報導曝光後也引發公憤,「小心被黨出征」、「原來他們所謂的民主是影響他人」、「完全侵害他人權益,這還叫守護台灣的民主自由嗎?」「立法院變成嫌惡設施!請立法院搬家」、「希望青鳥那群雜種,生病時周遭都噪音」、「有一說一,在兒童醫院喧嘩超沒品」「你說電音是表達訴求的一種,啊一直幹X娘是?請問說幹X娘是想訴求什麼呢?」「這群人到底有什麼障礙」、「這是在捍衛民主?對不起,我悟性太低,不懂這在幹嘛」、「他們的意見叫民主,不支持他們的都不算人民,是中共同路人,所以其他人的決定都是不民主,這就是他們的民主。」還有人諷刺,「民主已死,你們還有心情在這邊看醫生,反正你們不出來一起抗議,就是不愛國,怎麼可以這樣政治冷漠,全部給我下來嗨,嗨起來保護台灣」、「支持綠共出征,支持側翼追殺兒童醫院」、「青鳥仔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病人擋一樣」、「這個一定是藍白父母!建議黨嚴厲批鬥」、「青鳥仔:民主死了就沒了,你的小孩死了,還能再生一個」、「民主要有收獲就要有犧牲,我收獲、你犧牲」、「1450:國家都要沒了還睡什麼覺?」不過也有親綠網友跳出來說風涼話,「今天忍受一下抗議,換來以後50年民主」、「為了民主忍耐一下還好吧?」「你們不知道歷史罪人在裡面(立法院)亂搞什麼對吧?」「如果是我,我會說醫院在蓋的時候,為何沒有考慮到周遭是陳抗熱點,而加強隔音設計」,也遭網友吐槽「那你要抗議當年的日本政府了,為什麽要把政府機關、醫院都蓋在台北城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6/335656/sm-e350157a330bb884723b97b831f9c179.jpg)
母親節快樂!生麗國際4度攜手勵馨基金會 暖捐269萬提升婦女照護服務
公益手牽手、喜迎溫馨母親節!生麗國際集團長期支持與陪伴受暴婦女,自2021年起4度響應勵馨基金會《多陪一里路》計畫,攜手勵馨發起「花開生麗 愛馨永續」手作浮游花水晶球公益行動,迄今捐贈新台幣269萬善款與物資,運用在弱勢婦女就業培力方案,為婦女們創造就業機會,建立自信新生活!勵馨基金會表示,受暴婦女從脫離環境到穩定就業,有漫漫長路要走,因此自2013年開始了《多陪一里路》計畫,以「關係重建、居住穩定、經濟賦權」三大服務為核心,協助婦女重拾力量。根據勵馨統計,2023年在基金會與眾多社會愛心的幫助下,服務對象有68%婦女直接就業,待業中的婦女從 83%下降至19%。隨著經濟、生活與居住穩定,2023年結束服務的婦女,94%已經沒有遭遇暴力,2%降低暴力頻率。現場陳設的浮游花都是勵馨婦女們親手製作,希望將手作的溫暖與摯愛的人分享(圖/生麗國際提供)這份成為婦女堅強後盾的初衷,正好與生麗國際集團創立精神不謀而合。作為全國第13大美容保健傳直銷專業品牌,生麗國際女性事業夥伴比例佔多數,其中不乏家庭主婦、退休婦女、新住民。深知女性往往因為家庭、年齡、懷孕等因素,造成求職管道受阻,因此生麗國際全力支持女性朋友學習專業技能、活出自我,自2021年起連續以挹注資金、物資的方式,幫助勵馨完善婦女照顧服務,希望實現兩性平等的和善世界。當天活動以「女人像朵花」的概念,邀請生麗夥伴與勵馨社工一同製作浮游花水晶球(圖/生麗國際提供)生麗國際集團創辦人徐顧問表示,好的企業不只做好產品,更要用心傾聽社會需求。此次公益活動安排也相當有巧思,以「女人像朵花」的概念發起「花開生麗愛馨永續」公益慈善活動,邀請生麗夥伴與勵馨社工一同製作時下流行的浮游花水晶球,並幫助婦女們考取花藝課程,學習花禮技能的同時,也能藉由美麗的花朵撫慰受傷心靈。生麗國際以「感恩、誠信、服務」作為企業文化,品牌中紅白色系與敞開的雙臂如同溫暖擁抱,自2013年起即成為守護婦幼的保護傘,迄今捐贈逾新台幣8,300萬元善款,慈善夥伴包含勵馨基金會、家扶基金會、台大兒童醫院等。透過支持社福團體、醫療機構,將愛心傳遞付諸於行動,善意讓生麗國際獲頒總統「愛心企業-特別感謝獎」,更榮獲2022年「國家品牌玉山獎-傑出企業」最高肯定,回饋社會的堅定信念令人讚賞。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9/335599/sm-c92b8bc41a62237d8fec7cde7b48b3b9.jpg)
口罩禁令5/19全面鬆綁!黃立民呼籲:前往「醫院4區域」最好戴上
新冠肺炎邁入後疫情時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拍板,自5月19日起全面解除口罩禁令,未來進入「醫療院所、老人福利機構」等場所,不再強制要求配戴口罩。不過,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建議,遇上「4種情況」最好乖乖戴口罩。疾管署昨(8日)表示,考量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穩定可控,且國際間陸續放寬防治措施,經召開專家會議決議,自5月19日起解除口罩禁令,調整「進入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改為「建議佩戴口罩場所」。針對口罩令全面鬆綁,醫師黃立民提醒,雖然未來不再強制要求配戴口罩,但下列4種情況仍建議配戴口罩,第一、前往像是癌症病患、新生兒或產婦等免疫力較差的族群病房;第二、前往感染科、胸腔科、家醫科等呼吸道科別就醫候診;第三、進入醫院電梯等密閉式空間;第四、前往人潮眾多的醫院美食街。另外,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也在臉書發文表示,口罩令鬆綁的意思是「你還是可以戴」,「像我戴了帥三倍,感染機率也小好幾成,一定是繼續戴的。真是悲哀,這種事情你還得先說明,因為一定會有假裝看不懂的人找麻煩。」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還是會繼續戴口罩,「繼續戴+1,今天上班還有遇到確診跟疑似流感的呢!保護自己阿」、「口罩又不是因應covid肺炎而做的,空污過敏防感冒傳染都很有需要呀」、「出入公共場所還是戴好戴滿」、「口罩戴習慣了~真的不戴也怪怪的!」、「我還有一堆口罩,就算只是為了消耗庫存,也是會繼續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