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衝突
」 台灣 中國 台海衝突 美國 台海大陸封鎖台灣「這2國最慘」 華府智庫:將重創全球經濟
根據華府智庫10日發布的一份報告,如果中國採取行動中斷台灣海峽的航線,全球經濟將受到重大影響,其中亞洲、非洲和中東的影響最為劇烈。國際與戰略研究中心(CSIS)的報告指出,短期內中國對台灣的封鎖比兩棲攻擊更有可能。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封鎖強度較低,但此類突發事件仍可能威脅每年通過台灣海峽價值數兆美元的貿易。報導稱,如果台灣確實發生封鎖情勢,航運公司可能會被迫改變航線,以降低風險並避免保費飆升帶來的成本增加。報告稱,在中東衝突升級之際,葉門胡塞武裝攻擊航道,使該現象發生在紅海。報告指出:「智慧型手機、數據中心和先進軍事設備中使用的最尖端晶片,有90%以上都是台灣生產的。因此若台海衝突造成生產中斷,可能導致全球GDP損失數兆美元。」此外,全球1/5的航運貿易通過該水道。在亞洲,以進出口百分比計算,台灣對海峽的依賴程度最高,而以美元計算,中國大陸的依賴程度則最高。台灣超過1/4的出口和34.15%的進口經過台灣海峽,貿易額達2979億美元。同時,中國透過台灣海峽接收了32.46%的進口,14.86%的出口,價值1.298兆美元。日本和韓國也嚴重依賴通過台灣海峽的開放航線。據稱,這2個國家將是受航線中斷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報告稱:「對於這兩個美國的盟友來說,他們的進口原材料對台灣海峽的依賴至關重要。每年,油輪和其他船隻都會通過海峽將大量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運往日本和韓國,以滿足其巨大的能源需求。」與此同時,以化石燃料和金屬礦石貿易為主的澳洲與中國的貿易也將受到重大影響,「澳洲出口鐵礦石到中國的貿易額,佔其全球出口額的1/6。」報告也指出,以百分比計算,中東和非洲國家是全球貿易最依賴台灣海峽的國家。例如:剛果、加彭、安哥拉等非洲國家全部或絕大部分原料經由海峽出口到中國,而阿曼、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卡達和葉門等國家則將30%以上的原料出口到中國。而且如果台灣發生大規模衝突,例如封鎖或入侵,中國自己的經濟也將受到重大打擊。報導稱:「北京的決策者無疑意識到了這一現實,這可能在他們對台灣使用武力的決策中發揮了關鍵嚇阻作用。」報告顯示,在封鎖期間,北京確實有其他途徑可以取代通過台灣海峽的運輸,但這些都會帶來不同的成本。這些成本可能包括日本和美國對日本週邊水道實施的封鎖。該份報告也鼓勵華盛頓與盟友和夥伴合作,維護台海穩定,並保障國際貿易,因為這樣的舉措「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
台海中美必有一戰? 美專家示警:解放軍準備好了「美軍卻還沒」
賴清德日前聲稱,台灣絕不可能簽署和平協議,要透過「備戰」才能達到避戰與和平。然而,前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近日卻示警,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備戰目標」不單純只是為了武統台灣,而是為了威懾美國介入台海衝突,而且還會確保如果威懾失敗,中國也將在大國的常規武器戰爭中取得勝利。他認為華府的政策制訂者還未意識到此事的嚴重性。前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前蘭德公司國際安全與防務政策中心主任、現任華府智庫CSIS高級副總裁瓊斯(Seth G. Jones),10月2日在美國國際事務及外交政策雜誌《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以「中國已做好戰爭準備,但由於國防工業基礎搖搖欲墜,美國還沒跟上」(China Is Ready for War. And Thanks to a Crumbling Defense Industrial Base, America Is Not)為題,撰文指出,美國兩黨越來越一致認為華盛頓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來遏制中國,華府的大部分政策辯論都集中在中國的經濟和技術影響力。如今有鑑於中國的經濟問題,部分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希望北京將被迫壓低國防開支。其他人甚至說中國軍隊被高估了,並認為它還不足以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但瓊斯認為,這些評估未能認知到中國國防工業基礎的成長速度,儘管該國目前面臨經濟挑戰,但其國防開支仍在飆升,國防工業處於戰時狀態。「事實上,中國正在迅速開發和生產旨在威懾美國介入台海衝突的武器系統,而且還會確保如果威懾失敗,中國也將在大國戰爭中取得勝利。因為中國大規模生產武器的能力已趕上了美國,甚至在某些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他舉例:中國已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國,產能約為美國的230倍;2021年至2024年初,中國國防工業基地生產了400多架現代戰鬥機和20艘大型軍艦;國家核彈頭庫存量增加了1倍;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庫存量增加了1倍以上,還開發了新型隱形轟炸機;中國的衛星發射數量增加了50%;採購武器系統的速度是美國的5到6倍。這也導致今年5月才剛卸任的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John Christopher Aquilino)將中國的軍事崛起,描述為「二戰以來最廣泛、最迅速的擴張。」瓊斯分析,推動這種生產力的,是負責開發和建造國家武器系統的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如今,全球國防和非國防收入合計前10名的公司中有4家是中國公司,而且其中最大的2家竟然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他指出,與10年前相比,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沒有1家中國公司能夠躋身世界防務百大企業之列。光從國防收入來看,中國目前就有5家企業進入全球前12名,這個數字在10年前是0。瓊斯認為,中國國防企業現在的規模和生產能力,已可媲美洛克希德·馬丁、雷神、波音、諾格和通用動力等美國軍工巨頭。他也示警,中國的國防建設對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構成嚴重威脅,包括澳洲、日本、菲律賓、韓國和台灣。因為中國擁有數千枚飛彈,其中一些甚至可以打擊美國本土,另一部分則可以攻擊美國海外基地,這些基地擁有美國飛機、跑道、船隻、燃料庫、彈藥儲存地點、港口、指揮控制設施和其他基礎設施。中國的反艦彈道飛彈威脅著在南海、東海及其他海域活動的美國水面艦艇。因此,面對中國這一系列的軍事能力,現任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三世(Frank Kendall III)也直言不諱地坦承:「中國正在為戰爭做準備,特別是為與美國的戰爭做準備。」然而,瓊斯卻質疑,在經歷如此清晰的戰略威脅評估後,令人困惑的是美國卻沒有調動自己的國防工業基礎來跟上步伐,儘管中國現今已晉升為一個重量級的軍事大國,美國的國防工業基礎卻未能跟上。美國的國防生產已經萎縮,且缺乏能力及靈活度;美國勞動力市場也無法提供足夠的技術工人,來滿足國防生產的需求,這不僅使美軍無法威懾中國犯台,還讓美國無法在印太地區或2條戰線上打贏一場持久戰。他認為,華盛頓必須解決關鍵瓶頸,而且如果想跟上中國擴軍的步伐,就必須迅速採取行動。簡而言之,如果美國想要效法二戰時期,組建新的民主軍火庫,就需要在軍事準備上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資源。
「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認中國崛起體現在「奧運成績」:成美國全方位競爭者!
巴黎奧運11日正式落幕,中國金牌數與美國打成平手!對此,提出「修昔底德陷阱」1詞的哈佛甘迺迪學院(HKS)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在美國外交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Interest)撰文分析,中國從過往的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出該國在經濟、科技、軍事,乃至於體育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不過,若美中2大強權最終進入「以全面戰爭為結局的修昔底德式競爭」,雙方都不可能獲勝。因此2國的政治菁英必須找到既競爭又合作的大國關係。曾擔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國防特別顧問、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國防計畫助理部長的「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9日在美國政治與外交雜誌《國家利益》上,以「中國vs.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China vs. America: TheGeopolitical Olympics)為題撰文指出,就像當今世界上大多數領域的競爭一樣,本屆奧運會僅有2個超級大國斬獲了最多數量的金牌:中國和美國。艾利森感嘆,「中國從1個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了中國在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該國也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直到40年前,中國還從未在現代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中國的首面獎牌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20多年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贏得了48面金牌,而美國則獲得了36面金牌。此外,在2021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美國隊奪得39面金牌,總獎牌數則為113面,而中國隊則拿下38面金牌,總獎牌數為89面。艾利森回憶,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曾和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所領導的哈佛學者小組,受命為新政府過渡團隊準備1系列報告。具體而言,他們的任務是「記錄過去20年中,美中1系列競爭的實際情況」,而這麽做的目標在於,提供1個客觀的數據庫,以便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應對中國挑戰的根本性戰略。上述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和中國在5個核心領域的競爭: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每項研究都確定了評估該領域競爭的標準和指標,以及每個主題可用的最佳資料來源。每份報告都對21世紀前20年發生的未來情境做了總結,並對每個國家2020年的國情做出了坦率的判斷。艾利森指出:「5份報告的結論都是相同的:1個本世紀初還看不到我們車尾燈的國家,未來將與我們並駕齊驅,在某些情境下,甚至超越了我們。」艾利森指出,雖然美國情報機構仍然心不甘情不願地堅稱中國「是日益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increasingly near-peer competitor),不過這是1個過時的錯誤認知。如今問問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他們會告訴你,中國必須被視為1個「全方位齊平的競爭對手」( full-spectrum peercompetitor)。艾利森也分析:「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FBI)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採用的衡量國民經濟的最佳單一標準,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根據FBI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為31.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為24.6萬億美元。許多美國人發現這與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知完全相反,以至於他們根本拒絕相信。他們堅稱,根據市場匯率衡量經濟的傳統標準,美國仍然是第1。他們還反駁,中國的公民人數是美國的4倍,因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遠遠落後。但在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的過程中,中國已經取代了其競爭對手,成為世界第1大貿易國、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以及高科技產品出口國。艾利森表示,美國仍然位居先進科技的最前沿,而且隨著美國人工智能公司不斷發展,未來10年可能更為關鍵。雖然美國目前對先進半導體和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但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下一代綠色技術方面,中國已確立了主導地位,至少在未來10年,西方的綠色轉型發展將亮起紅燈。而在軍事競爭中,美國主導地位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艾利森認為,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獨霸全球,在幾乎每個大陸上也都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盟友和基地網路。然而,中國現在是一個相當棘手的軍事對手。尤其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系統改變了中國周邊地區的軍事遊戲規則,包括台灣地區、南海和東海;在美國國防部對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中,中國更以18比0取得勝利。艾利森還引用了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Mark Alexander Milley)將軍的名言:當「『所有底牌都掀開』時,美國在國防開支上不再贏過中國。」艾利森進一步解釋,1996年,中國國防預算僅為美國的1/30。到202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支出超過美國支出的一半,且有望與美國持平。此外,中國可以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中國每名現役士兵的開銷成本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儘管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得多,但其核武力量已確保能「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因此艾利森以奧運會做比喻,提出5個值得進一步反思的要點。首先,艾利森認為正如傳統的奧林匹克宣言所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競爭促使對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而且如同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對於專注競爭優勢和貿易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競爭會創造出更大的蛋糕,讓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塊餅,「用習近平最喜歡的1個詞來說,就是『雙贏』。」其次,正如奧運會為人熟知的那樣,每個項目只有1個人能拿到金牌。大多數人永遠不會進入勝者的圈子。所以,從一方面看,任何有資格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奧運會選手,都可以說是贏家,但另一方面,這些贏家裏的大多數人,將成為獎牌競賽中的失敗者。在賽局理論中,雙贏的經典案例是獵鹿:兩個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捕獲到鹿。但此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劃分所得,在一場零和遊戲中,一方的份額越大,另一方的份額就越少。同樣,在生產電動汽車或半導體等貿易產品時,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建立主導地位,它就擁有可以影響其他國家的權力。第三,中國外交官經常否認美國所謂美中2國是競爭對手的看法,但在體育領域,中國可以說是一個熱情而堅定的競爭者。儘管大陸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指出,中美「應該開展雙贏合作,而不是敵對競爭」;前外交部長秦剛還聲稱,美國所謂的「競爭」不過是全方位的遏制和打壓;現任駐美大使謝鋒也強調,中美競爭應該像馬場競賽,而非摔跤比賽。但艾利森認為,習近平本人就是拳擊手,而正如習近平所言,在拳擊運動中,「耐力、力量、場上的控制」是最重要的。第四,雖然奧運會本質上事關民族自豪感,但在核心地緣政治競爭中,GDP、技術領導地位、軍事力量和外交實力會影響國家安全,甚至生存覆滅。包括艾利森本人在內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國際安全秩序,且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的時代,並在此後幾十年間,一直是該秩序的維護者。這種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提供了穩定,讓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球80多億人,在收入、健康和福祉方面,都比史上任何其他時代有了更大的增長。然而,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各領域的霸權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競爭,而艾利森也提醒,歷史上大多數的修昔底德式對抗最終都以「戰爭」畫下句點。第五,正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口號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非常類似,雖然美國和中國注定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但雙方都無法逃避1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競爭是由雙方面臨的生存挑戰所決定的,如果缺乏對方的合作,雙方都無法獲勝。如今,兩國都擁有核武庫,如果爆發全面戰爭,雙方都有能力將對方從地圖上抹去。艾利森也舉例:「這2個經濟體是如此緊密地糾纏在一起,若兩國當初都沒有采取協調一致的刺激措施,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就會演變成一場全球性蕭條。」,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和中國都並未面臨1場真正的經濟崩潰,但艾利森表示,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崛起,並最終點燃了第2次世界大戰,我們都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悲劇重演。而且,預防流行病、全球恐怖主義等跨國威脅,以及核武器擴散的危機,也需要美中雙方的協調與合作。艾利森因此拋出疑問:「中美能否既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也是認真的合作夥伴?難到這些不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嗎?」在一個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二元對立世界中,似乎一定要有1個人戰勝另1個人。然而,商界領導者經常會選擇「合作性競爭」(co-optition)。例如,蘋果和三星在銷售高端智能手機方面是殘酷的競爭對手,但誰是蘋果手機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呢?答案正是三星。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被問及此事時,他回答:「生活是很複雜的。」美國和中國政治菁英能否找到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呢?艾利森表示,拜登政府認為,其「競爭共存」戰略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一大步。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峰會曾提到了競爭(competition)、溝通(communication)與合作(cooperation)的3C概念,在竭盡全力擊敗對方的同時,雙方還保持開放的管道,在最微妙和危險的問題上進行定期、坦誠的私下溝通。不僅包括2國元首及其信任的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對話,還包括內閣官員和軍事領導人之間的類似會議。此外,2國還在台灣、氣候變遷、芬太尼、貿易等議題上,以符合各自國家利益的方式進行合作。艾利森文末也引用美國知名作家菲茨傑拉德(F. ScottFitzgerald)的名言:「衡量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夠在頭腦中同時持有2種相反的觀點,並且仍然保持大腦的正常運轉。」艾利森補充:「我們必須希望,像政府這樣複雜的機構,能夠經得起住這項考驗——並且在未來幾十年中都能做到這一點。」
台股7天跌超過2000點 內行股民:還有得跌
台股近期大回檔,22日盤中一度殺超過700點,碰到22130.88點,短短7天跌超過2000點,也引爆恐慌性殺盤,而台股這波跌勢快速,許多投資人表示真的撐不住,「沒賠,但連殺好幾天,損益少很多」,也有人認為,台股還會跌,因為市場情緒反轉。據悉,台股大盤近期創下新高,來到24416.67點,受到漲多的賣壓和國際局勢影響,川普遇刺聲勢升高,再加上川普要台灣付美國保護費等,還指出台海衝突會讓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讓台股一片綠。許多PTT股民紛紛留言「季線感覺會破」、「GG30年後都不知還在不在」、「如果以心理防線來說800多的GG會抄底」、「沒賠,但連殺好幾天,損益少很多」、「今年賺的都沒了,還開始賠錢」、「不可能,台股天下無敵」、「了不起再小跌兩三百點要彈了」。也有一派人認為,台股這週還會續跌,「還有得跌才剛拉回修正,這禮拜都很慘,才禮拜一而已,估計要下禮拜。」據悉,雲豹能源(6869)逆勢漲停,一早亮燈鎖330元,連3漲,漲幅14.94%。截至1點10分,台股上市下跌家數來到826家。
美國總統大選恐陷入混亂 中國風險專家憂「1劇本」:成北京犯台絕佳窗口
在中國生活7年,能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的《巴倫周刊》(Barron's)中國風險專欄作家菲什(Isaac Stone Fish),同時也是「戰略風險」(Strategy Risks)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他在美東時間7日於《巴倫周刊》撰文指出,美國大選後若陷入共和、民主2黨互不相讓的權力真空,恐會讓俄羅斯、北韓、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推動美國反對的全球或國內變革,就連以色列、菲律賓和日本等美國的民主盟友也可能不再受控,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有高機率將這場混亂視為入侵台灣的絕佳窗口。「戰略風險」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菲什,曾擔任過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中關係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的亞洲編輯、《新聞周刊》(Newsweek)的駐京記者,以及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UN PRI)國際事務分析師,同時他也是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全球事務中心的兼任教授。此外,「戰略風險」公司則是1家數據分析和研究公司,以協助公司和監管機構了解並減少各種形式的風險,包括涉及中國的風險。菲什7日在《巴倫周刊》(Barron's)以「混亂的美國大選將為中國帶來機會窗口」為題撰文指出,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將在11月5日後揭曉,不是川普(Donald Trump)獲勝,就是拜登(Joe Biden)或他的繼任者獲勝。然而,可能還會出現第3種劇本,那就是民調上過去始終維持領先的川普,可能會在選舉人票上以些微差距輸給拜登,所以儘管拜登獲勝,但川普仍會指控民主黨選舉舞弊,並導致美國出現一段權力真空的混亂期。第3種劇本將是全球反美國家及領導人的夢想,美國總統大位的鬥爭將會為他們提供一個絕佳的機會窗口。菲什認為,這場權力真空屆時將促使俄羅斯、北韓、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推動美國反對的全球或國內變革。即使是以色列、菲律賓和日本等美國的民主盟友,也可以利用這段混亂期,做出損害華府利益的決定。尤其拜登於美東時間6月27日的總統大選首場辯論會中出現「毀滅性演出」後,該事件引發的一系列不確定性,恐激化美國國內的權力鬥爭。第3種劇本引發的危機中,最令人擔憂的是來自北京的行動。從美國的軍事防務角度來看,很難想像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來說,會有一個比這更好的侵台窗口。不管是拜登還是川普,都可能因為缺乏國內民意和國會的支持,無法讓美國投入這場可能會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台海衝突。「中國要等到2027年才可能入侵台灣,拜託把這個愚蠢的想法忘掉!」菲什指出,習近平入侵台灣所需的是:國內民意對他的順從、共產黨高層的共識,以及台灣人民將會屈服於入侵的想像。他目前已具備第1個條件,至於第2個,因為中共內部的資訊甚少,還無法準確衡量。而第3個條件不僅取決於台灣人民的意志和決心,還取決於美國的意願。菲什還坦承,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承認獨立於俄羅斯的烏克蘭相比,中國在國際孤立台灣方面做得比俄羅斯成功的多。目前僅12個國家承認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可能只有歐洲國家梵蒂岡。他還解釋,外界普遍將中國對台灣的潛在攻擊分為2類,首先是類似2014年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的「有限打擊」,例如奪取金門和馬祖,或是癱瘓台灣的關鍵基礎設施,這些行動可能預示著更大規模的入侵,例如克里姆林宮在克里米亞危機後8年才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或者,北京可能會採取第2種「首戰即終戰」的決定性攻擊,也就是針對賴清德總統進行斬首行動,並全面轟炸及登陸該島。若發生第2種情況,美國總統必須迅速做出反應,儘管只有國會才能正式宣戰,但實際上美國總統一直是二戰結束以來所有戰爭的決定者,介入台海衝突與否幾乎肯定將由總統做出決定。無數因素將影響美國總統介入戰爭的決定,包括國內民意、國會與總統的關係,以及經濟考量等。對任何三軍統帥來說,保衛台灣免受北京攻擊都是1項極其艱鉅的任務,尤其若1位年邁的美國總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國內政治危機,他會更無力應對。菲什坦言,除非中國對美國國內發起攻擊,並導致傷亡人數達到911恐攻或珍珠港事件的規模,否則在國內陷入政治危機的美國,可能只會對中國的入侵袖手旁觀。但就算沒有第3種劇本,習近平可能還是會豪賭,因為入侵台灣的舉措,無論成功與否,都將重塑世界。他也警告,時至今日,對於企業和投資者來說,缺乏台海戰爭的相關應對計畫是非常愚蠢的。
華府學者憂「台海危機迫在眉睫」 勸賴清德遵循「務實兩岸政策」
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中華民國新總統賴清德,自520就職後的短短1個多月以來,不斷公開發表「新兩國論」及「台獨、華獨」主張,觸動北京的敏感神經,也因此引來各種前所未見的經濟戰、外交戰、法律戰和軍事脅迫,徹底驚動華府。對此,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S. Glaser),以及「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安全高級研究員林碧瑩(Bonny Lin),也在2日聯合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發表文章,示警台海危機已「迫在眉睫」,並以此探討華盛頓如何緩和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根據《外交事務》雜誌的報導,葛來儀和林碧瑩2日在1篇名為「台海危機迫在眉睫—華盛頓如何緩和台北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The Looming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 How Washington Can Lower the Tension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的文章中指出,自賴清德上任以來,中國解除了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周邊行動的所有限制,共軍每天都在穿越海峽中線,並在台灣東部進行軍事演習,更宣稱台灣海峽是其內水(internal waters),這讓賴清德顯得灰頭土臉,並促使他採取更堅定、更大膽的立場。首先,賴清德在520上任後的數場公開演說中,都故意不用「大陸」和「北京當局」稱呼對岸,而是直接稱其為「中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術語表明海峽兩岸是不同的政治實體。與此同時,賴也沒有引用1992年起施行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作為他處理兩岸事務的法理依據,該律例承認了「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都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並規範了「國家統一前」兩岸應如何進行交往。上述表態突顯了賴清德想傳達給北京的信息,那就是中國和台灣是2個不同的國家。因此北京認為,他們需要嚴厲回應賴清德的政治表態,例如他在520就職演說時,公開發表「新兩國論」及「華獨、華台獨、台獨三合一」等主張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隨即狠批賴清德之流「背叛民族和祖先的醜行令人不齒」,解放軍也「首次無預警地」在台灣周圍展開「聯合利劍—2024A」演習,並引來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警告:「該次軍演是中共武力犯台的1次預演」。北京事後更撂下狠話:「每當『台獨分離主義者』掀起波瀾時,就會引來更多的軍事演習。」隨後,中國也利用其經濟實力,禁止了台灣僅存的12個外交夥伴之一瓜地馬拉的夏威夷果和咖啡進入中國市場。5月底,中國又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134項台灣進口商品之關稅減讓。 6月下旬,北京更發布名為《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的新指導方針,內容明確指出,針對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犯下的嚴重罪行,中共可以考慮判處死刑,且依法終身究責。從520開始,北京對賴清德的敵意就日漸升溫,台北和北京之間建立秘密溝通管道的前景也變得渺茫。雙方缺乏溝通和互動的結果,增加了彼此誤判和敵意螺旋上升的風險,這也讓美國在處理北京與台北的關係時,顯得更加棘手。因此葛來儀和林碧瑩認為,為了緩和兩岸緊張局勢,美國除了必須鼓勵台灣強化軍事威懾的能力之外,還需呼籲台北加強與北京的外交接觸。中國認為,賴清德加大了賭注,並表示除非華盛頓理解北京的擔憂,否則中國對美國實際上支持並鼓勵台獨的質疑將會加深。因此,北京正在敦促華盛頓限制對台北的軍事和外交支持,並限制賴清德破壞台海穩定的行動。但同時,中國正在加強對台灣的灰色地帶戰術和軍事脅迫壓力,因此葛來儀和林碧瑩認為,中國的步步進逼,以及美國兩黨對台灣的大力支持,意味著拜登政府不太可能停止支持台灣。台北方面,他們希望美國加大力道反擊中國逐漸壓縮台灣生存空間的軍事脅迫,包括北京試圖常態化針對台灣的大規模侵略性軍事活動,但拜登政府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專注在防止台灣遭到入侵,部分原因是美軍無法獨自應對中國對任何美國盟友或夥伴的軍事脅迫,如果美國承諾協助台灣抵禦北京不斷加強的軍事壓力,那麼日本和菲律賓可能也會存在同樣的期望。葛來儀和林碧瑩指出,到目前為止,北京仍發出信號,表示它不希望看到台灣海峽發生真正的軍事衝突。然而,這種和平態勢還能持續多久,誰都不能肯定。美國必須密切關注兩岸動態並積極管理,以防止緊張局勢升級,進一步引發危機或衝突。對此,他們認為,避戰不僅需要軍事威懾,還要有積極的外交舉措。在與中國官員的私下溝通中,拜登政府應該向北京坦承,賴清德就職演說的論調和內容,確實與蔡英文路線不同。然而,政府官員也應該向北京強調,賴清德的政治表態還是與實際行動有所落差,因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賴清德正在計畫「法理台獨」。而且華盛頓也必須讓中國體認到,其不斷升級對台灣的軍事、外交和經濟脅迫,其實也是在加劇兩岸的緊張局勢,並加強了美國保衛台灣的承諾和決心,而這正是中國不希望看到的結果。與此同時,華盛頓更應警告台北,不要有任何中國可能會以此為藉口,升級對台灣脅迫行動的言行,也必須避免做出任何可能會導致國際輿論分歧的行動,並向台北明確表明,只有賴清德遵循國際社會所共識的「務實兩岸政策」,才有可能維持和擴大全球對台灣的支持。葛來儀和林碧瑩還在文末點出關鍵,那就是美國必須更積極地鼓勵北京和台北之間恢復政治對話,並向2國的官員強調缺乏直接溝通所帶來的風險。尤其華盛頓應敦促兩岸建立可靠的秘密溝通管道,這對於澄清意圖和防止誤判至關重要。華府也應該鼓勵兩岸允許他們的學者,在中立的場合進行溝通和會面,這至少有助於雙方了解彼此的真實意圖和想法,「威懾、對話、避免單方面改變現況,是控制台海局勢的關鍵。美國必須鼓勵雙方實現這些目標,以確保台海衝突不會爆發。」
2024環太軍演登場!時隔10年再次用「兩棲攻擊艦」作靶艦 專家分析:劍指中國
美國及28個夥伴國家,將於6月27日起至8月1日止,在夏威夷群島周圍,展開例行性的第29次2年1度之2024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軍演中將有來自29個國家的40艘水面艦艇、3艘潛艦、14國的陸軍部隊、150多架飛機和超過2萬5千名官兵參與。相較2022年的26國38艘艦艇的陣容,本屆環太軍演規模更為龐大。綜合私人非營利軍事協會「美國海軍研究所」(USNI),以及《美國之音》(VOA)的報導,美國海軍第三艦隊(United States Third Fleet)的聲明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海上演習,環太軍演整合部隊在動態海上環境中的能力,以展示全方位軍事行動中持久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美國海軍還表示,參與本屆軍演的軍機包括F-35閃電II式戰鬥機、P-8海神式海上巡邏機,以及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等。它們將在「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Joint Base Pearl Harbor-Hickam)和「夏威夷海軍陸戰隊卡內奧赫灣基地」(Kaneohe Bay)外進行飛行演練。環太軍演由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主辦,剛上任不久的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司令、海軍中將韋德(John Wade)擔任聯合特遣隊(Combined Task Force)指揮官。在演習正式舉行前,從各自母港出發的幾個水面支隊將在指定地點集合,並以多國組隊的形式,航行前往夏威夷。根據第三艦隊提供給《美國之音》的新聞稿,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USS Carl Vinson CVN-70)6月26日抵達「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卡爾文森號航母是本次參加環太軍演的最大艦艇。這艘航母可搭載5千名船員和60多架飛機。據悉,始於1971年的環太軍演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上軍事演習,而今年是第29屆軍演。中國曾於2014年獲邀派遣軍艦參加軍演。但從2018年起,由於中國綜合國力崛起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停止邀請中國參與這項國際軍事演習。這次演習的項目包括反潛戰、多艦水面戰、多國兩棲登陸以及航母打擊群對抗實彈部隊的「多軸防禦」等一系列場景中的多領域戰爭。其中「擊沉」(SINKEX)課目是環太軍演最受關注的重頭戲,也就是參與者使用反艦武器對目標艦艇進行實彈打擊。每次軍演選擇的「靶艦」的種類及噸位都不盡相同。今年環太軍演的「擊沉」演習目標將是已退役的4萬噸「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Tarawa-class amphibious assault ship),其將近4萬噸的規格,讓外界稱之為準航空母艦。根據美國軍事新聞網站「戰區」(The War Zone)的報導,這是環太軍演時隔10年再次使用兩棲攻擊艦作為靶艦,且美國海軍早在2022年就開始計劃將「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用於擊沉演習。這也是環太軍演2005年在演練中擊沉小鷹級航空母艦「美國號」後,時隔近20年後首次將類似航空母艦的巨型艦艇作為擊沉演練的目標。分析專家聲稱,環太軍演今年計畫將「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作為擊沉目標,是為了回應中國近年來在巨型兩棲攻擊艦和航空母艦方面的發展,以及將這些艦艇投入台海衝突的可能性。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費雪(Richard D. Fisher, Jr.)向《美國之音》 聲稱,此次軍演意在向中方傳達重要的訊息,「中國計劃使用他們日益壯大的兩棲攻擊部隊。他們現在有8艘2萬噸以上、具備大型登陸平台的兩棲攻擊艦,並正在裝備第4艘4萬噸的直升機登陸平台攻擊艦。」費雪補充:「真正完成擊沉演習是一件大事。但為了威懾中國發起戰爭,所以盟友們需要考慮在一個非常大的周邊地區進行多次擊沉演習,以向中國證明,從衝突一開始就有能力立即擊沉大量中國船隻。」報導補充,儘管台灣多次表達了參與環太軍演的意願,也有美國國會議員長期呼籲邀請台灣加入環太軍演,但本屆軍演的29個參與者仍不包括台灣。美國前總統川普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最近也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發表文章呼籲,未來的環太軍演應該納入台灣。對此,中國國防部也在今年5月指出,「密切關注」有關本屆環太軍演的動向,「堅決反對相關國家拼湊有針對性的『小圈子』,破壞地區和平穩定。」
防台海衝突 美菲澳三國巴丹島軍演
在美國與菲律賓「肩並肩」(Balikatan)年度聯合軍演進行之際,美、菲和澳洲軍隊5日空降台灣以南的巴丹島(Batan)舉行演習。美媒指出,若台灣或南海爆發衝突,美菲澳軍隊很可能需要在這座距離台灣不到200公里的菲律賓島嶼,執行5日演練的任務。據美國《星條旗報》報導,駐紮在夏威夷的美軍第25步兵師的76名部隊成員與大約十幾名澳洲軍人,5日先在呂宋海峽上的卡拉顏島(Calayan)會合,隨後搭乘美陸軍第25戰鬥航空旅駕駛的UH-60黑鷹直升機和CH-47契努克式直升機,往北飛行至台灣以南不到200公里的巴丹島。直升機於波爾德灣(Boulder Bay)海岸降落後,美澳部隊再與提早一天抵達當地的35名菲律賓士兵集合。報導指出,巴丹島和附近的幾個島嶼毗鄰連接菲律賓和南海的巴士海峽,該海峽是中共海軍通往台灣東岸和太平洋的航線,也是美軍從關島前往台灣海峽的潛在中繼站。5日空降巴丹島的演習,是美菲「肩並肩」年度軍演的其中一環。這場自4月22日開始、至本月10日結束的演習,有1萬6000名士兵參與,其中大部分軍人來自美菲。對於美菲澳部隊此次任務,美軍第27步兵團第2營A連的陸軍上尉希普利(Mike Shipley)指出,「我們的主要目標是繼續與我們的夥伴,菲律賓和澳洲軍人整合……未來有一天,我們可能會在戰場上並肩作戰。」美中士班長卡威爾(Michael Kawell)則指出,部隊在未來幾天將繼續留在巴丹島,展開更多偵察巡邏和檢查當地機場、港口。卡威爾還說,美國陸軍和菲律賓潛水員正準備清理港口海底的碎片,以改善船隻通行。在去年的「肩並肩」演習中,美軍第25步兵師、美軍陸戰隊和菲律賓軍隊也曾空降巴丹島、卡拉顏島與富加島。時任美軍第25步兵師的指揮官萊恩(Joseph Ryan)少將當時表示,該演習旨在向中國發出一個訊息,即美國已準備好保衛盟友的領海。
《美日安保條約》64年來最大更新! 《金融時報》:駐日美軍司令部層級有望提升
英國《金融時報》24日披露,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在下個月公佈的一項計劃中,宣布重組駐日美軍司令部,堪稱《美日安保條約》(U.S.-Japan Security Treaty)自1960年簽署以來的最大規模升級,該計畫將有望加強2國之間的作戰規劃和軍事演習,以展現出美日應對中國軍事崛起的共同擔憂。據《觀察者網》的報導,英國《金融時報》24日引述5名知情人士的說法披露,美國總統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宣布重組駐日美軍司令部的計劃,以加強2國之間的作戰規劃和軍事演習,預計2人將於4月10日在白宮會晤時公佈該項計畫。近年來美日2國希望加強安全關係,以應對所謂的「來自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這迫使雙方的軍隊更無縫銜接的合作和規劃,尤其是在應對台海衝突這樣的潛在危機時。然而,拜登和岸田文雄雖然想要宣示「美日同盟的強大」,但由於拜登為了在11月總統大選前提升工會組織對自己的支持度,他稍早也明確表態反對日本製鐵(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收購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 ,某種程度上削弱了美日同盟的堅實程度。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圖/達志/美聯社)報導續稱,日本在過去幾年實際上已大幅提升其軍事力量,並增加國防開支,包括計劃購買美國的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 cruise missile)等。此外,日本軍方也將於明年成立「聯合作戰司令部」,以加強日本自衛隊各分支之間的協調。儘管如此,美日之間的軍事協調仍受到了很大的阻礙,這是因為美日2軍過去合作較少,相互指揮及駐日美軍司令的控制權薄弱。因此,日本軍方經常需要與位於夏威夷的美軍印太司令部(USINDOPACOM)打交道,但夏威夷距離東京6200公里,有著19個小時的時差。對此,在2021年退休的美軍印太司令部前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也認為,「日本新的國家安全政策是本世紀東亞地區最積極的安全發展。認識到我們2國的國防戰略已經趨同,使我們的日常指揮和控制得到改善,這是合乎邏輯的進一步舉措。」長期以來,東京一直敦促華盛頓賦予由空軍三星中將、美國空軍第5航空隊司令兼任的「駐日美軍司令」更多的作戰權力,以此加強雙方在軍事行動上更密切的協調。如今,日方依舊認為,在日本需要承擔更大的區域國防角色之際,他們迫切需要美國向日本派駐一名更高層級的美國軍官。因此拜登政府目前考慮的一種模式是,建立一支直接隸屬於美國太平洋艦隊(USPACFLT)的美國軍事聯合特遣部隊,而「太平洋艦隊司令」自1915年3月19日以來,皆是由海軍四星上將擔任,層級高於「駐日美軍司令」。此外,「太平洋艦隊司令」未來必須在日本停留更常的時間,必將加強其在日本的部署,也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美軍不同部門的特遣部隊將轉移到日本。不過知情人士也透露,目前仍然在考慮其它模式,包括直接升級駐日美軍的指揮層級,對此五角大廈還沒有做出最終決定。而前五角大廈和中央情報局高級官員、現任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約翰斯通(Christopher Johnstone)則認為,升級駐日美軍司令部將是「朝著建立更可信的雙邊軍事聯盟邁出的一大步」、「將對該地區的軍事威懾做出重大貢獻。」報導還補充,美國國務卿和日本的外務大臣及防衛大臣,也將在今年稍晚共同討論這個議題。對此,白宮、五角大廈和美軍印太司令部都拒絕置評,日本政府也沒有發表評論。《金融時報》認為,無論將來選擇哪種模式,情況都會因為資源和基礎設施問題,以及與軍事層級有關的問題而複雜化,美軍各軍種之間也可能上演「地盤爭奪戰」。儘管東京方面一直敦促美國向日本派駐四星上將指揮官,但此項議題在美國國會仍面臨阻力。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SASC)的民主黨籍主席里德(Jack Reed)近期便聲稱,現任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John C. Aquilino)與日本人的接觸「做得極好」,且目前的組織和安排是「足夠的」。當被《金融時報》問及美國是否需要派駐1名四星上將前往日本時,里德更回應:「也許將來會有,但我目前認為,我們已經具備了進行有效回應的指揮結構。」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也曾指出,亞太是和平發展的高地,不應成為大國角力的拳擊場,更不應成為冷戰熱戰的戰場。一切在亞太挑動新冷戰的企圖,都將遭到區域國家和人民的堅決抵制,一切在亞太建立和維護霸權的行徑都注定以失敗告終,「我們奉勸相關國家不要逆流而動,不要試圖在亞太複製陣營對抗模式,不要以犧牲他國戰略安全利益與亞太人民福祉為代價,維護一己私利。」
川普稱習近平是好朋友!拒談是否介入台海衝突 但揚言向中國「課徵60%關稅」
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4日的《福斯新聞》節目上聲稱,習近平是他上個總統任期中一位非常好的朋友,且他不願表明,如果中國試圖武力接管台灣,他是否會介入,因為此舉將「危及我與中國的談判能力」。但川普也表示,如果他重新當選總統,他將考慮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且他認為北京會試圖干預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據CNN的報導,川普於美東時間4日受邀參加《福斯新聞》節目「Sunday Morning Futures with Maria Bartiromo」,並被主持人巴蒂羅莫(Maria Bartiromo)問及,是否會對中國進口商品考慮徵收60%的關稅時,他毫不猶豫地表示:「不,我會說可能比這個更多。」前美國總統川普認為,中國會試圖干預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圖/達志/美聯社)這位前總統還表示,他認為中國會試圖干預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我認為他們會的,而且他們不是代表我進行干預。因此我們應該採取選舉當天投票、紙本選票,並透過選民身分證,而不是郵寄選票。」雖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去年11月的領袖峰會中告訴現任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北京不會干預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但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瑞伊(Christopher A. Wray)曾在1月31日示警,中國駭客正準備對美國的關鍵基礎設施「進行嚴重破壞。」川普依然不願表明,若中國試圖武力接管台灣,他是否會介入,因為他說此舉會「危及我與中國的談判能力」。(圖/達志/美聯社)此外,川普還在節目中讚揚了習近平,並聲稱他是「我任期中一位非常好的朋友」,「我希望中國可以發展得不錯,我確實如此。」不過川普依然不願表明,若中國試圖武力接管台灣,他是否會介入,因為他說此舉會「危及我與中國的談判能力」。雖然中國執政的共產黨將台灣視為其領土的一部分,但北京當局從未控制過台灣,領導人習近平也不排除使用武力「統一」中華民國與中國人民共和國 。同時,根據美國的《台灣關係法》,美國有義務向台灣提供自衛的軍事手段,而北京長期以來則指控這是對其內政的干涉。
吳釗燮CNN印尼頻道專訪 他談台海衝突:台灣要保衛自己
近年來台海局勢緊張程度升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印尼頻道(CNN Indonesia)近日訪問外交部長吳釗燮,吳釗燮說,台灣希望維持台海穩定,對於陸的軍事施壓,台灣要好好保衛自己。主播陳美琦(Maggie Calista)近日專訪吳釗燮,首集節目10日晚間播出,專訪30分鐘,聚焦兩岸問題和台海衝突。吳釗燮說,台灣承受很多大陸的巨大壓力,從軍事到經濟方面,解放軍每天都在台灣周邊搞軍事動作,和取消了12項石化產品關稅,也透過假訊息做認知作戰,威脅到台灣人的生活。至於是否發生台海戰爭?吳釗燮說,現在沒有任何戰爭跡象,但無論哪時候,台灣都要好好保衛自己,「我們正在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確保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威懾中國。」吳釗燮舉例,台灣跟美國買武器,國防預算也逐年增加,而美國對台灣的援助規模前所未見。吳釗燮說,如果戰爭開打,印尼也會受影響,因為全球50%貨物都要經過台灣海峽,全球超過9成半導體也是台灣生產的,擾亂供應鏈,會重創全球貿易。主播陳美琦問,台灣要怎麼保護27萬名印尼人在台的安全?吳釗燮說,在台的印尼人有最低工資保障,他們喜歡在台工作也很開心。而戰爭對許多國家都是災難,防止戰爭也是努力目標,「印尼政府也能看到這個狀況,若台海戰爭,印尼很有可能受到影響」。
明年逾40國大選!英國《衛報》︰台灣「壓力最大」 恐導致中美對抗局勢升級
全球明年(2024年)將有破紀錄的逾40國舉行全國大選,這些國家佔全球人口40%以上,也佔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很大的一部份,個別或整體的選舉結果或將重塑21世紀的世界秩序。其中,台灣的總統及國會大選與烏克蘭並列,堪稱是「壓力最大」的幾場關鍵選舉之一,其結果恐導致美中2大國的對抗局勢全面升級。據英國《衛報》的報導,明年的民主選舉「超級盃」(Super Bowl),參賽者有強大且富裕的美、英、印度等國;有南蘇丹等最弱勢的國家,也有俄國、伊朗等傳統被西方世界視為專制的國家,以及台灣、烏克蘭等「壓力最大」的國家。如今隨著中升美降及南方國家的崛起,明年多場民主選舉所帶來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影響力,恐進一步破壞正在土崩瓦解的舊世界秩序。其中,下個月的台灣大選將會是一場人民在美中2國強烈外部壓力下,投出貨真價實一票的關鍵選舉。如果立場傾向法理台灣獨立的民進黨再次勝選,可能迫使中國採取更激進的武力統一備案,屆時台海衝突恐不小心將美國和區域盟友捲入,形成一場大規模、多國參與的世界大戰。與此同時,在俄烏戰爭陷入停滯之際,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5年任期即將結束,不過由於烏克蘭憲法規定,戒嚴期間不得舉行總統選舉,因此原定明年春季舉行的烏國總統大選恐遭到推遲。相較之下,掌權近25年的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已在選前監禁、流放所有競爭對手,因此俄國總統大選也被《衛報》視為「最虛假」的選舉,普丁試圖爭取第5個總統任期的行為更像是沙皇加冕,而其盟友白俄羅斯也緊跟在後。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黨「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在印度北部和中部占主導地位,而莫迪本人則被視為印度政界的超級巨星。然而,他缺乏吸引力的獨裁傾向,體現在對獨立媒體業的限制、海外錫克教領袖的暗殺,以及對喀什米爾(Kashmir)爭議領土的殘酷軍事鎮壓上,這將引發民眾對印度選舉公平性的質疑。 歐洲的奧地利、比利時、克羅埃西亞、芬蘭和歐洲議會,也將在明年舉行大選,大眾普遍擔心民族及民粹主義、反移民、排外激進政黨將在選舉中大有斬獲,複製義大利、芬蘭和斯洛伐克等國近期的選舉結果。此外,獨立於歐陸的英國雖自豪於其悠久的民主傳統,但過去一年卻經歷2任非經由大選產生的保守黨首相,且現在還不確定明年大選能否順利舉行。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日前已下令進攻巴勒斯坦飛地加薩走廊(Gaza Strip)南部,若以哈戰爭持續到明年,納坦雅胡將有藉口推遲選舉,不過根據民調顯示,多數以色列民眾希望納坦雅胡的極右翼聯盟能夠下台,因為他們未能防範巴勒斯坦抵抗組織哈瑪斯(Hamas)10月7日的突襲,還以拯救人質為由,屠殺大量巴勒斯坦平民。 明年底,全球焦點都將轉向美國,透過世界媒體話語權將全球劃分成民主和專制陣營的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若未能擊敗目前最有可能挑戰他的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國際秩序可能將向威權和獨裁傾斜,且俄烏戰爭可能會因此以烏克蘭的失敗告終。
潛艦是台灣防衛關鍵戰力 許淑華:莫為選舉葬送國軍榮耀
美國軍事專家指出,潛艦戰時存活率高,能提升制海權並掩護馳援友軍,在台海衝突中有關鍵作用。立委參選人、台北市議員許淑華今(3)日指出,潛艦對於嚇阻共軍有絕佳效果,好不容易台灣在潛艦國造終於取得關鍵里程碑,但很遺憾,卻有人為了選舉將其操弄為政治操作潑糞抹黑的素材。她呼籲,切莫因為一時的選舉鬥爭,讓投機政客用潑糞與髒水,葬送了中華民國國軍的榮耀。許淑華表示,過去十幾年,受國內外政治干擾,台灣遲遲無法外購潛艦或取得製造潛艦的關鍵技術。20年都推不動的潛艦國造,直到總統蔡英文上任後,由前海軍司令、參謀總長黃曙光擔任總統府潛艦專案小組召集人,才進展到如今第一艘原型艦:海鯤號。「要知道,全球只有10個國家能夠自主建造潛艦。」許淑華指出,一些具高度敏感,台灣現階段又無研製能力的「紅區設備」,例如戰鬥系統、數位式聲納系統、魚雷發射管以及技術性高的電瓶等,都必須仰賴外購,並取得各國政府的輸出許可。能夠對抗中共阻擾,並在國際政治環境下,突圍取得紅區設備的輸出,這中間折衝的辛酸血淚、尋求各國國際現實冷暖,相信黃曙光也只能默默承受。許淑華說,很遺憾台灣在潛艦國造終於取得關鍵里程碑的此刻,還有人為了選舉將其操弄為政治操作潑糞抹黑的素材。許多國民黨的候選人,透過法律手段騷擾黃曙光等幫助台灣潛艦國造的關鍵人物,反而凸顯他們真的協助台灣取得潛艦的關鍵技術。特別是在9月28日命名暨下水典禮當天,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駐台北韓國代表部代表李殷鎬、以及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副代表岡島洋之都到場見證,美日韓三國的外交力量已經在此幫台灣潛艦背書,台灣內部仍有人不放棄扯台灣自我防衛的後腿。許淑華向新北市市侯友宜喊話說,侯在9月3日軍人節當天,告訴大家「軍人保衛國家人民,我們要作為軍人後盾」,卻放任國民黨的候選人,對台灣國防取得重大進展、關鍵技術的有功軍人,發揮保衛國家的軍人天職的關鍵人物,以法律、爆料、潑糞抹黑等手段不停騷擾,「這就是國民黨做軍人後盾的方式?」「軍隊國家化,國民黨要用抹黑跟潑糞把軍人打倒了,那誰來保衛國家?誰還願意把剩餘價值都貢獻給我們的國家?」許淑華說,退輔會馮世寬主委在接受質詢時,特別轉述黃曙光的話:「我把我這一生剩餘的價值,通通給了國家」,說出相當多軍人朋友的心聲,據馮的說法,當時黃曙光的眼中泛淚,讓一個有淚不輕彈的國軍好男兒落淚,我想是相當不容易的,這中間的辛酸委屈,也謝謝黃召集人及努力的相關人士低調承擔。「我在此特別感謝在這過程中默默咬牙撐過無數艱難的國軍弟兄,你們是中華民國軍人的驕傲!」許淑華在臉書撰文指出,她衷心希望:對國家的認同、對守護民主自由信念、對國軍榮耀的捍衛,永遠應該超越黨派,我們每個人都能當那個為了讓中華民國更好、為了讓台灣更好,每天都在貢獻自己剩餘價值的人,而不是當一個為了選舉,把國軍與台灣人民的努力,都用惡毒的抹黑抹得一文不值的無賴。
馬斯克又調皮了…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交部回嗆
特斯拉執行長、X公司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再度語出驚人,繼先前建議可以讓台灣變成中國的「特別行政區」(specialadministrative zone)來避免台海衝突後,馬斯克近日出席播客節目「All-In Podcast」時,又把台灣拿來跟夏威夷類比,堅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此,我國外交部也在X社群上回嗆:「希望馬斯克也能請求中國共產黨對民眾開放X平台。」據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的報導,馬斯克昨(13日)在播客節目「All-In Podcast」上聲稱:「我認為我很了解中國」,隨後又將兩岸關係,與夏威夷及美國的關係進行比較,堅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卻被武斷地認為不屬於中國。」報導認為,馬斯克的類比存在缺陷。首先,夏威夷雖然是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入侵下,於1898年被正式併入美國的,但夏威夷目前也確實是美國的1個州,並非爭議領土。而中華民國政府至今仍聲稱自己是獨立的國家,並在實際上擁有台灣地區的統治權。此外,馬斯克還認為,中國在台灣周邊部署的軍事力量很快就會超越美國,因此北京成功武統台灣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對此,我國外交部稍早也在馬斯克的社群媒體X平台上發文狂酸:「希望馬斯克也能請求中國共產黨對民眾開放X社群。或許他認為封殺這個平台也是個好的政策,就像他之前關閉星鏈(Starlink)服務,以阻撓烏克蘭反攻俄羅斯一樣。聽好了,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更是非賣品!」此外,我駐美代表蕭美琴也回應馬斯克的發言稱:「台灣販售很多產品,但我們的自由和民主絕不出售。」事實上,馬斯克日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FT)主編卡拉芙(Roula Khalaf)專訪時就曾表示,台海衝突已「無可避免」,不過他不會獨自承受戰爭引發的後果:「在中國上海設廠的特斯拉會遭受牽連,蘋果公司也將深陷困境,30%的全球經濟將受到打擊。」因此馬斯克當下也建議,可以構思出某種讓台灣較能接受的「特別行政區」以化解台海衝突,「雖然這樣的結果不會皆大歡喜,但這是可能的,我認為很有機會。事實上,他們可以做某種比香港更寬鬆的安排。」不過卡拉芙也很直白的表示,她不認為馬斯克的提議會被採納。
強調兩岸和平不可取代且可貴 侯友宜提6大金門主張
八二三炮戰65週年前夕,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22)日在金門提出6大主張,包括推動金門與對岸的通電通氣、打造金門成為兩岸客貨樞紐、影視文化城、兩岸醫療專區、金廈大橋公投,以及提升金門軟實力;侯友宜表示,未來會在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下,基於對等、尊嚴原則,恢復兩岸協商溝通機制,降低台海衝突的風險。侯友宜強調,當年大、小金門,大、二膽島,被好幾萬發砲彈攻擊,震驚國際,必須感謝國軍及金門居民,捍衛中華民國的犧牲奉獻。他說,和平是不可取代且可貴的,隨著兩岸情勢變化,要讓金門從以往的兵家必爭之地,成為如今兩岸必來之地。侯友宜說,金門與泉州通水已經5年,鄉親不再受缺水之苦,著眼金門長遠經濟發展,與回應民生需求。他承諾,會在國安無虞情況下,積極與對岸協商,推動連接金門與廈門的電力工程,與天然氣管線。同時,侯友宜也指出,會透過協商讓金門與對岸指定地區,進一步鬆綁人貨進出的限制,並逐步擴展到租稅減免優惠,打造更便利的經商環境。他會讓金門成為兩岸客貨樞紐,並且擴增港口設施與容量,讓航班更穩定、班次更密集,也提升船班噸位,擴充人貨往來數量。侯友宜表示,金門有全球獨特的戰地史蹟與景點,除了以戰地觀光作為特色,以閩南建築聚落,結合戰地文化,打造金門影視文化城;並推動小金門的永續生態觀光旅遊,進軍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示範區;也將通盤檢討中央與地方現行的法令限制,鬆綁法規,突顯戰地風光。另外,針對金門鄉親常因為急重症必須後送台灣醫療,侯友宜表示,台灣有非常高水準的醫療技術和醫護人力,應該要善用人力和醫療投資,打造「金門醫療專區」,並優先推動「急重症相關醫療設施」。他著眼對岸旅客往來金門的便利性,結合觀光,發展健檢、醫美、生技等醫療產業,延長旅客在金門停留,也就是消費天數。對於金門居民相當重視的「金廈和平大橋」,侯友宜也呼籲,會在國安無虞前提下,支持金門推動公投,如果多數居民支持,則將儘速與對岸協商,啟動評估金廈和平大橋工程的條件與可行性。侯友宜也說,金門在兩岸關係的發展上,有相當獨特的定位,未來會讓金門大學,恢復招收陸生就讀,擴大陸生研修及交換等交流,並讓金大成為兩岸和平研究、人才培訓重鎮,吸引兩岸新創企業進駐,形成新創生態圈。有鑑於大批金門鄉親旅居東南亞,侯友宜說,將評估金門機場擴建,辦理與東南亞國家間的不定期包機直航,吸引金門僑民回鄉投資與文化傳承,強化與東南亞金門鄉親的連結,進而吸引國際觀光客來金門旅遊。
不擔心美阻陸企獲尖端半導體技術 張忠謀《紐時》專訪:中國將找到反擊方法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近日接受「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專訪,對於中美科技戰如火如荼,張忠謀指他並不擔心美國阻止中國企業獲得尖端半導體技術,最終美國公司將失去業務,而中國將找到反擊的方法。報導指出,對於市場關心台海衝突是否升溫一事,張忠謀表示,他和許多人一樣,擔心中美在台灣問題上可能發生衝突,儘管他認為發生這種衝突的可能性很低。張忠謀說,「真正爆發衝突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我希望避免這種情況。」張忠謀還說,他並不擔心美國的政策會切斷中國公司獲得尖端半導體技術的管道。張忠謀也指出,美國公司將失去業務,中國將找到反擊的方法。(He noted U.S. companies would lose business and China would find ways to fight back.)張忠謀表示,在台積電面臨地緣政治挑戰之際,他對自己不能坐在駕駛座上感到有些遺憾。但他表示,2018年退休的時間安排是合理的,「我確實確信我們已經取得了技術領先地位」。
外資熱錢流入台股!上半年買超逾3740億 業者:台灣成AI贏家
受到人工智慧(AI)、晶圓代工類股飛漲等利好因素,外資紛紛湧入台灣股市,今年上半年外資大舉搶進台股,買超逾3740億,創多年來最大量。外媒報導,今年上半年(1~6月),外資買超台股金額多達120億美元(逾台幣3740億元),為2008年上半年以來新高。據路透社報導,台灣經濟放緩,中國軍方一再展現武力,俄烏戰爭凸顯台海緊張局勢,不過,因人工智能和晶片製造股價飆升,外資暫時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擱置,外資匯入台灣的規模創多年來最大。若以美元計價,台灣加權指數年初迄今已跳漲20%,表現居亞洲股市之冠。Union Bancaire Privee亞洲資深經濟學家Carlos Casanova表示,「這是一種戰略性交易,主要是在科技業價值觸頂前的短期投資。」並指出,未來可能的台海衝突對這些投資人來說關係較不大;另一名資深基金管理人透露,台灣長期與台海緊張關係共存,其AI供應鏈對外資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相信這些資金將在今年一整年持續強勁流入。法國興業銀行亞洲證券策略長Frank Benzimra則表示,就半導體行業而言,未來將出現轉折,而亞洲最顯而易見的贏家是台灣,未來也可能維持此情景。「對多數投資者來說,台灣市場從應用到零組件均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菲律賓巴丹島距台灣僅190公里 島民憂捲入台海衝突「恐慌性屯糧」
由於菲律賓最北部及最小省份「巴丹群島省」(Province ofBatanes)距離台灣僅有190公里,因此當地也在今年4月美菲聯合軍演期間盛傳,巴丹群島恐在台海戰爭爆發時被捲入衝突,如今相關消息也導致該省出現恐慌性糧食搶購現象,並進而引發稻米短缺危機。據《自由亞洲電台》的報導,隨著兩岸局勢緊張,位於呂宋海峽(Luzon Strait)的巴丹群島(Batanes)由於地理位置鄰近台灣,當地居民也擔憂若兩岸開戰,巴丹群島恐被捲入華盛頓和北京2個超級大國間的衝突。對此,在巴丹群島上經營餐館的40多歲婦女卡巴多(Jinky Cabardo)也向菲律賓在線新聞媒體貝納爾新聞(BenarNews)的記者表示,隨著美軍與菲律賓軍方在4月11日至28日期間,舉行名為「肩併肩」(Balikatan)的聯合軍演,且參演軍力和演習科目都創2國演習史上之最,演習範圍又涵蓋巴丹群島,因此也讓居民們惴惴不安,「出現了恐慌性搶購,人們都在囤積食物。」報導指出,美菲兩國的頻繁演習令當地人懷疑,這可能是五角大廈正在為中國可能入侵台灣的行動預做準備,但馬尼拉和華盛頓官方均否認軍演與此類威脅有關。不過也有分析人士向貝納爾新聞表示,巴丹群島恐是台海戰爭爆發時,雙方互相爭奪的關鍵地區。菲律賓大學海事和海洋法研究所(IMLOS)所長巴通巴卡爾(Jay Batongbacal)便指出,為了確保對呂宋海峽的控制,中國可能會占領巴丹群島,並將其打造成用來包圍巴士海峽(Bashi Channel)的基地,以此拒止美國及其他盟軍進入。報導補充,「巴丹群島省」古稱為三嶼國或三島,是菲律賓最北部及最小的省份,陸地總面積僅有203.2平方公里,大概是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大都會區的1/3,而2015年的總人口更只有17246人。
被拜登殭屍外交害慘 美對中戰略主席警告:台海戰爭恐提前爆發!
台海局勢已進入最大危險期?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對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指出,華盛頓對北京的雙邊關係努力可能適得其反,且台海衝突可能在「比2027年早很多」的時間點爆發。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蓋拉格對美國威懾力建設、尤其關鍵彈藥生產的遲緩表達擔憂,與痛斥拜登政府害怕激怒北京,所進行的自我審查、延後防禦措施等行為,「華為禁令和間諜氣球事件的處理就是例證」,以及暗示國務卿布林肯訪中不會有任何實質收穫。蓋拉格認為現階段的美中經濟、外交互動與「殭屍接觸」無異,隨著經濟成長放緩、老齡化社會來臨,習近平面對2030年代的內部問題,會更傾向「在近5年內接受風險」,也就是入侵台灣,「2027年可能不是開始,而是結束」,並指北京正利用經濟威脅美國公司,美國必須「在關鍵領域與中國脫鉤」。與近期歐美官員對中國「去風險化」,而不是更廣泛的經濟面脫鉤類似,蓋拉格的關鍵領域脫鉤重在保持科技優勢與金屬資源,若不在這兩方面維持高度優勢,就難以在關鍵領域與中國脫鉤、降低風險。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先前示警習近平已下令在2027年以前完成入侵台灣準備,美國前軍方、歐洲政府高層,以及多名歐美專家也指出,美國軍力會因裝備汰換更新時的青黃不接期,而在2027年處於「最弱」狀態,成為中國入侵台灣最佳機會。
外媒爆美制定台灣撤僑計畫 外交部回應了
美媒《信使報》(The Messenger)13日引述美國官員的話,報導美國政府擔憂台海局勢「高度緊張」,正制定在台美僑撤離計畫。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隨即表示,美國已制定在台灣或任何其他地方的緊急情況程序,但目前沒有跡象表明需要重新考慮這項政策。我外交部則稱「沒有這件事情」。《信使報》引述3名消息人士指出,1名匿名的美國情報官員表示,這項計畫制定已進行至少6個月,並在過去2個月變得更加緊迫,「高度緊張」推動了籌備工作;另名知情人士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制定這項計畫的推動因素,俄烏戰爭促使美國重新審視這項計畫。其他人描述在發生中國入侵(台灣)或相關危機時,將大約8萬名美國人撤出台灣時所涉及的操作挑戰。消息人士說,台灣地理環境是一個很大的因素,台灣多山且任何兩點之間通常只有1條主要路線,許多隧道可能成為交通要道。如果下令疏散,台灣其他數十萬外國人和台灣公民也可能會走上這些道路。柯比在白宮例行簡報會被問及此事時表示,將美國公民從戰區撤離並不是美國的標準政策,「但美國已制定在台灣或其他任何地方,應對任何類型緊急情況的程序」。目前沒有跡象表明台灣現階段情況,需要重新考慮這項政策。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梅納斯未予置評,重申不認為台海衝突迫在眉睫或不可避免;美國國務院則未回應。外交部北美司副司長馬博元表示,白宮官員柯比已鄭重澄清此事。馬博元指出,外交部長吳釗燮曾公開說明,所有國家的駐外館處都有緊急應變計畫,也會定期盤點檢討,但經外交部一一確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在演練從台灣撤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3日回應稱,這是美方制定的「摧毀台灣計畫」,相信台灣民眾會認清美「害台、毀台」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