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富豪榜
」 李世聰 仙妮蕾德 陳君華 陳得福 陳徐愛蓮「國巨已不是過去的國巨!」陳泰銘:所有AI應用都不會缺席
近期很少在公開活動曝光、台灣富豪榜第八名的被動元件龍頭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26日親自出席集團舉辦的AI高峰論壇,他霸氣喊出「國巨已經不是你以前認識的國巨」,目前產業界正在AI革命的第一局上半,需求不斷轉變,要持續尋找具成本優勢、省電、強大的解決方案,「國巨在AI所有的應用領域,絕對不會缺席。」國巨首場AI高峰論壇以創辦人陳泰銘開場,然後有國巨集團資深執行副總、技術長、鉭質電容事業部與磁性材料事業部主管,以及客戶代表英飛凌(Infineon)和思科(Cisco)的高階主管與成功大學教授進行演講,陳泰銘會後也跟媒體暢談最近很在意的事。陳泰銘表示,國巨真正的轉型是從2018年開始,了解到紅色供應鏈的覺醒,做普通型、標準型的生意容易被取代,所以持續轉型,全球併購,目前已是以高階特殊品生意為主的公司;過去以中國為主的大中華市場貢獻約7成營收,但去年大中華區只占24%,北美佔23%,還有近3成來自日本、韓國、東南亞等中國以外的亞洲市場。「最近的法說會,還是很多人在問我MLCC(積層陶磁電容),」陳泰銘表示,其實今年上半年來看,國巨產品比重,磁性材料約28%、鉭質電容19%、電阻16%、MLCC只占17%,還有感測器10%、其他元件10%;從應用面來看,去年約有65%的營收來自車用、工規、醫療以及國防和航太。目前國巨在全球有4萬2千名員工,85%來自國外,53個製造基地分佈在35個國家,陳泰銘笑說,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不少客戶要求供應商要有除了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也就是「China +1」,而國巨已是「China +34」的公司。他也提到,現在AI話題最熱,但其實檯面上看到的AI參與者,幾乎都是國巨的客戶,一般人看不到,其實早就裝在產品裡面,國巨在AI所有的應用領域絕對不會缺席,但不能說國巨已擁有所有AI需要的產品線,因為我們還在AI革命的一局上半,接下來對被動元件、感測器、及功率半導體的需求也會大幅上升,國巨會持續投入研發資源,尋找最有成本優勢、省電、強大的解決方案,為現有及未來的應用與需求做好準備。國巨今年上半年EPS為24.04元,優於去年同期的18.8元,且連四季賺逾一個股本,法人估計全年有望超過48元,外資近期上調國巨未來兩年的獲利預估值,最新公布的8月合併營收為103.18億元,月減6.2%,但年增14.5%;不過27日股價盤中跌18元、約在634元左右。
富豪新列傳/曹德風靠一口號拿下「燕麥大王」 蟬聯富比世全球大富豪榜
很多人吃過桂格燕麥片,品牌名稱雖與美國桂格相同,但是這38年來皆是出自台灣佳格(1227),創辦人暨董事長曹德風被業界稱為「台灣燕麥大王」,2023年首度躋進Forbes《富比世》全球前2540大富豪,今年新春統計為全球第2408名、台灣富豪榜第48名。一位食品業界大老告訴CTWANT記者,「我們賣食材的安全、營養、美味之外,曹德風訴求的『健康』也讓消費者印象深刻!在食品餐飲股中,佳格的毛利率居中間值不差。」打開電視,桂格燕麥片、得意的一天、天地合補、曼陀珠等廣告,通通都出自佳格食品。有趣的是,美國桂格燕麥片和台灣桂格燕麥片,商品名稱很像,其實非系出同門,美國桂格來自美商桂格,台灣桂格來自佳格,而佳格的老闆曹德風,則原是美國桂格經理人。二個月前,美國桂格燕麥棒涉及沙門氏菌的潛在風險污染案,台灣佳格即時火速對外公開說明,在極短時間化解這場消費危機,佳格經營團隊就此案回覆說,「佳格食品集團在生產、製造、研發等各方面皆獨立運作,與美國產品不同」「佳格僅根據事實陳述,謝謝媒體願意協助說明;食品製造品質把關是我們最重視的,未來也會持續努力,提供健康營養且優質的產品。」佳格產品從桂格燕麥穀片、奶粉、桂格養氣人蔘,「得意的一天」葵花油、橄欖油、肉鬆、粥;並併購「福樂」的鮮奶、優酪;再延伸保健食品「天地合補」功能飲、維他命B群、魚油等百餘項。(圖/讀者提供)今年77歲的曹德風,取得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食品工程博士學位後,進入美國桂格一路做到麥片研發部處長,32歲時擔任美國桂格台灣子公司廠長,並晉升為總經理,40歲時他得知總部要撤資離台,決定收購桂格在台資產與員工。這個決定改變了曹德風一生。他向美國母公司取得桂格燕麥片和嬰兒麥粉兩支產品的品牌及生產授權後,1986年「台灣佳格」正式營運,在歐美大廠品牌稱霸的食品市場中,佳格在1991年以「麥片的名字叫桂格」口號,打響品牌,市占率一舉超車雀巢,奪下「燕麥王」寶座。儘管稱王,曹德風的經營步伐不躁進,1994年才掛牌。一位食品業者告訴記者,佳格營運早期,曹德風會現身家樂福、大潤發、全聯等通路供應商行銷活動,「他為人行事風格低調、謹慎,其實是膽大心思縝密。」掛牌7年後,也就是2001年曹德風才轉進大陸,投資中國子公司上海佳格,10年後,擴大投資成立佳格投資(中國)與佳格食品(中國)公司,並在江蘇太倉建立食用油產線;2015年,成立佳格食品(廈門)公司建立廈門食用油產線。佳格從台灣拓展到大陸市場,集團年營收站上255億元大關,佳格股價也在同年的7月,以97多元拿下「食品股王」。佳格的年年配息,也成了存股族最愛。從掛牌上市迄今近30年來,早期曾連著五年發放股利4元,2001年平均殖利率最高曾來到13%,2012年現金配息2.4元與股票股利2.4元共4.8元。據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布,佳格2023年營收達278.04億元,較2022年合併營收289.23億元、減少3.87%:而2022年營收則較前年度年減15.7%,歸屬母公司淨利12.14億元、年減逾5成,去年給出的現金配息1.29元、平均殖利率3.24%。曹德風曾對此指出,受到烏俄戰爭影響原物料價格飆升、油品供應鏈受限導致業績變化。不過,從《富比世》的統計看來,曹德風今年2月5日台股封關時穩穩掛在台灣50富豪榜上。這位鮮少受訪的富豪,5年前由獨子曹博睿接手佳格執行長暨總經理,自己當起佳格董事長兼發言人,父子攜手經營、共同主持股東會等,在食品業界傳為佳話。
AI四公子7/龍巖少東「離家7年人生磨難」說服創投 募得3.9億打造Lydia AI健康分進軍亞洲保險市場
今年36歲的李俊毅,沒法改變殯葬業大亨「龍巖集團」二代的身分,但他在17歲選擇不靠爸人生,離家出走加拿大偏鄉,半工半讀考上多倫多大學,2015年還創業。「他離家7年的人生磨難」說服矽谷台灣幫的天使投資人徐旭明投資,如今累計募資達3.9億元,李俊毅正以「Lydia 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頭銜,忙著將「健康分數」打入台灣及亞洲保險市場。接受CTWANT專訪當天,李俊毅綁起波浪長捲髮,一席正式西裝,他笑著解釋,「下午要去一場演講才穿得這麼正式,我平常其實穿很休閒。」事實上,CTWANT提出採訪邀約時,李俊毅人正在國外談生意,而採訪結束隔天,他又得飛去日本談合作,每日行程滿檔。提起「Lydia AI」創業歷程,李俊毅從9年前說起。「2014年我還在學校做關於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演算法,其實不太知道可以為社會做什麼,但我們都有技術人的精神,就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透過別人。」從小就是電腦重度使用者的李俊毅,半工半讀考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計算語言學系(COMPUTATIONALLINGUISTICS),多倫多大學正是掀起全球人工智慧(AI)浪潮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重鎮,而李俊毅的恩師,就是被尊稱為深度學習之父的辛頓(GeoffreyHinton)。當同學討論畢業出路時,李俊毅決定創業,2015年在加拿大成立AI新創公司Knowtions。「成立公司時,我仍在多倫多大學就讀,2015年底到2016年都在融資。」他感恩地說,有幸遇到矽谷台灣幫的天使投資人徐旭明。徐旭明曾公開表示,剛認識李俊毅時,「他想做的是翻譯,其實這個技術沒什麼門檻的。」但聽了李的故事後,「我就決定投資他,因為他離家7年的人生磨難,就是創業家的特質。」這段說服徐旭明的故事是,李俊毅為了不被父親控制,17歲時帶著12萬元離家出走,為斷絕家人聯繫及資金援助,他跑到加拿大東部偏鄉紐芬蘭島,住免費避難所、撿路邊食物,後來網上接案,包含商標設計、App開發、中英語翻譯,還代寫論文、代讀學位,直到2011年考上多倫多大學,才輾轉聯絡上家人,「只想告訴他們我還活著。」李俊毅的父親、龍巖集團創辦人李世聰,從殯葬業起家,2005年入主大漢建設借殼上櫃,有獨到的投資眼光,迅速累積身價,2013年以8.5億美元(約新台幣255億元)身家登上《富比士》台灣富豪榜第41位,也是全球首位進入《富比士》的殯葬業者。李世聰在2013年以8.5億美元(約新台幣255億元)身家,登上《富比士》台灣富豪榜第41位。(圖/翻攝自富比士官網)不過李俊毅堅持不靠爸,半工半讀讀完大學,創業也不讓與家人有關的任何人投資。為此,徐旭明引薦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出資50萬美元(約新台幣1,600萬元),成為李俊毅創業基金。李俊毅在創業初期的2位貴人,分別是天使投資人徐旭明(圖左)以及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圖右)。(圖/徐旭明提供、報系資料照)創業初期,李俊毅想運用自然語言學習(NLP,一種機器學習技術,讓電腦能夠解譯、操縱及理解人類語言)進行多國語言自動翻譯,但翻譯什麼?李俊毅曾提及,全球最大醫學資料分析商愛思唯爾(Elsevier)建議,北美地區之外的醫療環境,用戶數據未經過整理、取得不易,啟發他走向健康數據。「2017年,我們到亞洲尋找健康數據如何應用,接觸不少國家的健康數據,讓健康AI有一個較客觀的基礎。」他驚訝地說,進入市場才發現,原來以前在學校學的算法、數據多是經整理過,「真實世界的數據非常龐大、非常亂也非常特別,尤其是在健康數據這一塊。」這促使李俊毅團隊開發健康預測模組Lydia AI。「當初(將各國健康數據)套入算法時,並沒有想到原來可以預測到很多人5、6年後的身體狀況。」訪談中他也提及,「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自己和身邊的人也需要更了解健康狀況。」就在李俊毅朝健康AI前進時,父親健康出狀況。2017年,李世聰突然中風,隔年退出董事會,由兒子接替董事位,不過李俊毅表明不接班,「只是進去學習董事會運作」,李世聰生前便將名下市價逾百億的3成龍巖股權轉讓給女兒Kelly Lee(李凱莉),2020年由女兒接班,隔年,李俊毅退出董事會。拒絕接棒的李俊毅,健康AI新創事業有了表現,2018年參與韓國大都會人壽創新方案徵選,在9個國家共70多份新創案子中脫穎而出,並取得大都會人壽合作機會。這一年,Knowtions還獲得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基金及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的資金投入。Lydia AI公司團隊成員感情好,除了上班以外私下也會約一起路跑、運動。(圖/李俊毅提供)2019年李俊毅反台設分公司。「透過跟健保署、醫院合作調校AI針對國內重大疾病的評估。」「疫情也是一個轉機!疫情期間各國都有使用『健康存摺』,民眾有了自己的健康數據,可使用遠距離醫療,如果將傳輸到Lydia AI,還能看3到5年後的身體風險評估,可趁早規劃生活與資產。」李俊毅說。因此 Lydia AI轉而切入保險業,2021年與台灣人壽合作上線,同時完成A+輪募資,李俊毅意識到Knowtions一詞在非英語系國家較難行銷,改以「Lydia AI」為名,目前客戶有台灣人壽、富邦人壽、保誠人壽等。「加入日韓市場以後真的變得更忙,不管我在哪個國家,每週假日仍撥空去衝浪,認識更多當地朋友,沒有工作、沒有衝突,就是放鬆交朋友,我覺得很棒。」這位17歲選擇離家出走的富二代,20年後踩在健康AI浪潮上,正衝向亞洲市場。
搶下台灣富豪第20名 陳得福率5子女返台談「長線布局」
以草本保健食品直銷起家的仙妮蕾德集團創辦人陳得福,剛以25億美元資產拿下2023年《富比士》台灣富豪榜第20名。7月初陳得福返台,接受CTWANT記者獨家專訪,暢談集團3年變化,包括全球五間飯店裝修以及接班計劃,「如今影響全球經濟的變數太多,不像以前掌握經濟動脈就能經營好事業,未來5年我們將專注研發,求穩紮穩打、長線布局。」
直銷公主承父業1/搶下台灣富豪第20名 陳得福率5子女返台談「長線布局」
以草本保健食品直銷起家的仙妮蕾德集團創辦人陳得福,剛以2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777億元)資產拿下2023年《富比士》台灣富豪榜第20名。7月初陳得福返台,接受CTWANT記者獨家專訪,暢談集團3年變化,包括美國工廠大搬家以及全球5間飯店裝修和接班計劃,「如今影響全球經濟的變數太多,不像以前掌握經濟動脈就能經營好事業,未來5年我們將專注研發,求穩紮穩打、長線布局。」因疫情停辦3年的仙妮蕾德亞太區域經銷商大會,13日拉回台灣,在關係企業茹曦酒店登場,由已接班的陳家小女兒、首席執行長Sunny Beutler陳君華與4名兄姊弟一同以太鼓表演,打頭陣揭開序幕,來自韓國、澳洲等11國家地區、約450名經銷商參與盛會,有些甚至穿著傳統服飾進場,儼然像萬國博覽會,會場後方搭起7間翻譯室同步音譯,場面相當壯觀。陳得福以草本植物開發各種濃縮食品、化妝品、保養品,征服全球50個地區國家,此次亞太直銷大會共11國、約450名經銷商出席盛會。(圖/趙世勳攝、仙妮蕾德提供)仙妮蕾德由陳得福與妻子陳徐愛蓮於1982年創辦,迄今41年,全盛時期年營業額高達2400億元,一度躋身全球前5大直銷商,直到1998年中國官方開始取締直銷,轉型零售後,門市擴增到銳減,業績已大不如前。據美國DSN(Direct Selling News)公布的全球百大直銷企業,仙妮蕾德2010年營業額掉至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3億元)。據仙妮蕾德最後一次在台公布業績,2017年集團營收400億元;而《直銷世紀》發布2022年排行,仙妮蕾德在全台約350家直銷公司中排名第21~50名(僅公布區間),保守估計在台年營業額逾2億元。儘管如此,陳得福屢屢登上富豪排行榜,實力仍不容小覷。仙妮蕾德直銷事業遍及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共6個先進廠房自行研發生產,加上陳得福投資房地產快速累積財富,目前旗下經營的飯店有北京天倫王朝酒店、北京天倫松鶴大飯店、SLS比佛利山豪華精選酒店、倫敦聖爾敏酒店、台灣茹曦酒店等全球5家飯店。除了直銷本業,陳得福在全球擁有5家飯店,圖為位於英國倫敦的聖爾敏酒店,加盟萬豪國際旗下傲圖格精選品牌。(圖/仙妮蕾德提供)4年沒有回台的陳得福,接受專訪分享3年來近況,一開口就提到,「飯店業在疫情中的影響非常大」,他在2006年以70億元接手「環亞飯店」,更名「王朝酒店」,3年前不堪疫情衝擊,以268億元出售後再回租經營,去年更名「茹曦酒店」,前後砸逾6億元針對大廳、餐廳及客房的軟硬體設施做改裝,此外,另4家全球飯店也在疫情中做了不同程度的翻新。 而直銷事業最大的變化,則是完成保健食品和保養品生產工廠的遷移,從加州搬到德州,占地71英畝的新工廠已於2022年9月啟用。但中間歷經員工招聘不及、疫情停工、產品缺貨、供貨不順等,甚至疫情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減少,「疫情中我們也不鼓勵加盟商去外面推廣,唯一帶來的好處,或許是身體保健意識的增加,與我們的產品理念有較大的關聯。」不過陳得福不願對去年業績有所透露,只提到,「正負影響相抵後,沒有太大變化。但對一個企業來說,沒有成長就是後退!」陳得福高雄醫學院(現為高醫大)藥學系畢業,並取得美國楊百翰大學化學博士,陳徐愛蓮也是醫學博士,在美國擁有醫師執照。「很多人以為COVID-19結束了,但我很肯定地跟你說,這只是個開始而已!」陳得福大膽推測,未來不只是COVID-19延伸出的變種,還可能會再冒出更多新型病毒。陳得福從小體弱多病,他跟著祖父學習各種草本植物醫藥知識,後來念了高雄醫學院藥學系。右圖為德州新擴建的工廠。(圖/仙妮蕾德提供、翻攝自仙妮蕾德臉書)他解釋,身體健康是需長時間維持,過去有不少直銷的健康食品都宣稱能醫病、抗癌等有種種神奇療效,「以前還有面膜、衛生棉稱可避免子宮頸癌,很厲害,那些看起來幾乎都能拿諾貝爾獎了,但現在看看這些公司哪裡去了?幾乎都不見了!」陳得福將自家產品定位成「餐桌上蔬菜」,不能醫病,但是每個人都知道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疫情逐步解封後,也會是我們強力成長期!」陳得福話鋒一轉,中規中矩將產品界定在「保健」,這也是仙妮蕾德保住40多年長春的秘方。面對疫情產品缺貨、經銷商無貨可銷的困境,陳得福表示,這幾個月已逐漸恢復正常供貨,未來5年,會把精力集中在新產品的研發,同時加強和經銷商的溝通,希望營業額可以有5~10%的年增長率。在這位直銷老將操盤下,仙妮蕾德在疫情後、二代接棒之際,不求快速擴張,選擇穩紮穩打,不偏不倚朝永續的道路前進。
直銷公主承父業4/拚業績也拚生育 20孫集合吃飯「氣到無法禱告」
仙妮蕾德「2023亞太區域大會」,集團創辦人陳得福、妻子陳徐愛蓮及5個孩子同台,有別於傳統直銷大會高喊著拚業績,年過七旬的陳得福和陳徐愛蓮只喊出了一個神祕數字,「我現在有20個孫子,希望我每個孩子都能生5個小孩,這樣家族成員很快就能超越40人。」仙妮蕾德今年直銷大會上大走溫情路線,陳得福、陳徐愛蓮和5名子女在台上分享家庭日常。二代接班的陳家小女兒、首席執行長陳君華說,「我們家庭現在有32個成員,過去幾年經歷非常多的改變,我也有了第4個小孩。」他的哥哥、弟弟們也分享,「我們全家跟著工廠一起搬到德州,大女兒已經考到駕照會開車了。」「我2個女兒都愛溜冰,喜歡體操跳舞,兒子喜歡武術。」 陳德福出身嘉義,幼年體弱多病,靠祖父的中草藥帖養活,也因此點燃他得對中醫草本藥學的熱情。陳得福就讀高雄醫學院藥學系,與出生於香港、就讀醫學系的妻子陳徐愛蓮相識,畢業後雙雙赴美深造。1982年,陳得福向岳父借了120萬元在美國猶他州創立仙妮蕾德,推銷草本保健品,兩人很快便成為最賺錢的直銷夫妻檔,累積身家逾千億元,今年,他也以25億美元資產拿下《富比士》台灣富豪榜的第20名。《迎向太陽之旅》一書中記錄了陳得福和陳徐愛蓮由蓽路藍縷到成功致富的人生故事,包含陳得福與父母、妹妹間的朱門恩怨。(圖/翻攝自仙妮蕾德官網、仙妮蕾德臉書)不過這一路走來並非事事順遂,就在他發達之際,曾遭遇父母和妹妹的背叛。根據陳得福在《迎向太陽之旅》一書中記載,1987年,妹妹陳昭妃帶走仙妮蕾德大量公司文件檔案,並在媽媽的慫恿下指控涉及漏交稅收,導致陳得福面臨2年的牢獄之災。而同一時間,陳徐愛蓮被診斷出鼻咽癌,「當時檢查已經第四期,且從鼻咽癌轉移到淋巴,後來也做了化療和電療,主治醫師看我也是醫生,坦言只有1成的存活機率。」陳得福接受CTWANT專訪時說,「我很感謝神的祝福,讓她恢復,連醫生都認為是奇蹟,從發現至今已經過了30年,在經過電療、化療後沒有任何癌細胞殘留。」走過家族內鬨、至親背叛,如今已75歲的陳得福,這次是三代同堂一家32口一起回到台灣,包含5名兒女和他們的另一半,以及20個孫子孫女,「大人開會,小孩就到處玩。」陳得福這次帶上兒孫三代同堂一行32人返台,據了解,他們經常到台灣玩,對台灣相當熟悉,上午才去完動物園,合影後便搭著Uber又匆匆去了下個景點。(圖/黃威彬攝)第三代中,有2名五官深邃西方臉孔、目測約16歲的女生,她們紮著包頭帶著中式髮簪。記者上前攀談,她們開心分享,很喜歡中國風,髮簪是在九份買的,非常喜歡台灣,來過好多次,這次去了動物園、淡水坐船,「台灣的食物太好吃了,喜歡吃牛肉麵、包子,比加州的好吃,味道特別好。」一口流利中文的她們透露,從小家裡就要求學中文,「哆啦a夢要中文的才可以看!」提到小孫子,陳得福秒從企業家便和藹阿公,他又氣又好笑地向記者分享,「在家鬧哄哄,我們家裡吃飯前都要先禱告,把孩子全部都叫下來後,已經氣到不能禱告。」此話剛講完,馬上印證在接下來的大合照。在號召之下,全家人在飯店大廳集合,小朋友一批批的下樓,久久無法集合完畢,嘻笑玩耍聲也跟著塞滿整個空間。如今的陳得福,兒孫滿堂,就如他的名字一樣,擁有「得福」的人生,他也直呼,「我是被神祝福的人!這是我人生最大的成就!」
殯葬王病逝5/ 李世聰因「一件事」滾出千億身價 台灣第41大富豪股價蒸發逾7成
靠殯葬業起家的李世聰,成功累積大量財富,2013年的《富比士》富豪榜,李世聰曾以255億元身家登上台灣富豪排行榜第41名,外界認為,李世聰之所以能打破外界對殯葬業的刻板印象,主要靠他的拚勁和創新,儘管龍巖近年來營運維持穩定水準,但股價卻一路走低。龍巖身為國內殯葬業龍頭,其實李世聰早年是從事電子零組件外銷的家族事業,當時恰巧父親的朋友無意經營三芝白沙灣安樂園,準備將土地售出,33歲的他於是接下,全心投入殯葬業,並於1992年成立龍巖人本。龍巖能成為殯葬業第一品牌,外界認為,靠的是李世聰的拚勁和創新,一般人對於殯葬事宜感到忌諱,但他卻首開先例,高薪聘請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墓園,將陰宅當豪宅賣,帶動龍巖業績長紅,也讓他身家暴增,擠入台灣富豪榜。李世聰於2005年入主大漢建設,讓龍巖成為國內首家借殼上櫃的殯葬業者,2013年,他以8.5億美元,約新台幣255億元身家,登上《富比士》台灣富豪榜第41位,成為全球首位靠殯葬業登上《富比士》的企業家。2017年4月,李世聰在鬼門關前走一遭,為了節稅與加快財產規劃,當時他一口氣把個人名下市值百億、超過3成的龍巖股權,轉讓給長女李凱莉,他之所以傳女不傳子,主要是因為兒子李俊毅無意接班,2020年,李世聰發現罹患腦瘤,體認到人生無常,李世聰也加速安排長女李凱莉接班。儘管龍巖近年來營運維持穩定水準,但股價卻一路走低,2011年7月曾寫下140.5元天價,2013年仍維持在百元之上,也是李世聰能晉升台灣富豪榜41名的原因,今天收盤價僅剩38.9元,較高點已蒸發72%。如今隨著李世聰過世,龍巖是否能繳出更亮麗的成績單,外界仍在持續關注。
殯葬王病逝3/借殼上櫃登上富比士台灣富豪 他與戀情女友賴英里投資「騰達航空」已歇業
靠殯葬業崛起的李世聰,33歲時因接手父親朋友無意經營的三芝白沙灣安樂園,於1992年成立龍巖人本,他的事業經營、投資致富,以及與前寒舍集團董事長賴英里的戀情,在低調的同業眼中「十分精彩」。創業初期,李世聰為要成為殯葬業第一品牌,他赴日取經、聘請民俗學專家當顧問,甚至找來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墓園,新穎的經營手法與商業模式,顛覆了台灣殯葬業。2005年,李世聰打理的龍巖入主大漢建設,成為國內首家借殼上櫃的殯葬業者。2013年,他以8.5億美元身家,躋身《富比士》台灣富豪榜第41位,成為全球第一位靠殯葬業登上《富比士》的企業家。2017年4月,李世聰參加一名科技業大老的生日宴,當時他飲酒後受邀上台高歌,唱到一半手上的麥克風忽然滑落,被在場的醫生友人驚覺有中風跡象,幸好緊急送醫才無大礙。此後,李世聰緊急啟動接班及財務規劃,一口氣把個人名下市值百億、超過3成的龍巖股權,轉讓給女兒Kelly Lee(李凱莉)。李世聰一手打造的龍巖集團成為國內首家借殼上櫃的殯葬業者,他也是全球第一位靠殯葬業登上《富比士》的企業家。(圖/翻攝自富比士官網)2018年,李世聰被狗仔拍到與時任寒舍董事長、蔡辰洋遺孀賴英里同遊日本搭「九州星號」,不時摟腰、拍臀和捏臉,互動如熱戀情侶,戀情因此曝光,由於男方有家室,當時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下,賴英里也因此形象受挫。隨著2020年李世聰再度傳出罹患腦瘤,臥病在床均由家人照料,因此傳出兩人於同年8月底分手,結束長達2年的戀情,而兩人共同投資的騰達航空,也跟著在9月歇業。龍巖集團10多年前邀請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光之系列」頂級靈骨塔,新穎的產品策略創業界首例,不過因為遲遲未動工,被民眾投訴是吸金。(圖/翻攝自龍巖官網、報系資料庫)李世聰與妻子劉萍育有一子一女,兒子李俊毅曾因叛逆被父親趕出家門,已自行在加拿大創業,後返台。李世聰在意識人生無常後,把接棒目標轉向女兒Kelly Lee,2020年12月,Kelly Lee正式接掌龍巖董事長。
殯葬王病逝1/龍巖創辦人李世聰腦瘤病逝 享壽65歲
龍巖(5530)創辦人、65歲的殯葬業大亨李世聰二年多前傳出罹患腦瘤後,已將事業交棒給女兒Kelly Lee(李凱莉),專心休養治療,7日中午先是傳出病危,家屬接到通知趕往醫院,並於8日下午證實此訊。對此,龍巖集團也發出正式聲明,表示李世聰於8日上午離世,治喪事宜正在籌備中,並感謝各界關心。李世聰於2013年以8.5億美元(約新台幣255億元)身家,躋身《富比士》台灣富豪榜第41位,堪稱為首位登上《富比士》殯葬業企業家。據媒體報導,2017年間他出席一場生日會高歌時滑落麥克風,接著趴在桌上而經在場醫生友人警覺疑似中風趕緊送醫治療。2020年期間,李世聰又出現疑似中風跡象而再次就診檢查,得知罹患腦瘤,更加速他的傳承與啟動二代接棒等。龍巖集團總裁李世聰於1992年創立龍巖人本,開創台灣生命禮儀服務先鋒,事業逐漸穩固後,李世聰就已超前佈署長照事業,而後開始逐步購入於1987年成立的大漢建設之股票,在2011年借殼上櫃,成為台灣第一家生命產業上櫃公司。龍巖營業項目即從墓園、生前契約、禮儀服務等殯葬業,跨界結合營建業及辦公大樓租賃等,並拓展海外業務發展,於中國溫州、港澳地區及新加坡等華人所在地,也皆有相關合作案。李世聰不僅為知名的殯葬天王,最為人津津樂道即是他的投資眼光!2020年,他一口氣清空彰銀大賺40億元後,繼續將目光看向其他業界龍頭,精準地將資金投入台積電、大立光及國際Google母公司Alphabet、微軟等,還擴及到波克夏等公司。對此,龍巖表示「僅是中長期的投資」。2020年7月李世聰還親自率隊拜訪錠嵂創辦人毛以孝,接著一舉砸下4.2億元買下錠嵂保經逾3成股份,引發市場轟動。
富豪新列傳/尪靠房地產起家讓「她」成女首富 82歲身價擁600億
美國《富比士》雜誌富豪排行榜,向來是男性企業家的天下,今年台股收關前,卻有3位女性企業家擠入台灣富豪榜,包括長春石化創辦人鄭信義女兒鄭信愛、統一董娘高秀玲,其中以聯邦集團創辦人林榮三遺孀林張素娥為首,今年82歲的林張素娥以身價20億美元,折合台幣超過600億元,在台灣50大富豪中排名24,成為全台女首富,也是台灣最富有阿嬤。林張素娥的先生林榮三,過去本就是《富比士》排行榜的常客,林張素娥在2015年繼承丈夫所留下的龐大遺產後,也繼續以聯邦集團活躍於排行榜中。根據今年農曆年台股收關前的即時榜單統計,林張素娥雖資產較去年減少1億美元,排名卻上升3個名次,卡位第24名,也是目前全球資產排名1484名的富豪。而林榮三為「三重幫」成員,在世時橫跨政商兩界,除了創辦聯邦集團、自由時報,事業橫跨房地產、租賃、金融、飯店及大眾媒體,也曾任國策顧問、監察院副院長、監委、增額立委。林榮三早年和大哥宏國關係事業創辦人林堉琪、二哥宏泰集團創辦人林堉璘以房地產發跡,1971年成立聯邦建設,1996年再成立瓏山林實業,林榮三插旗全台,主力遍及大台北與桃園,包括新北市新莊、汐止,台北市大直、內湖、中山區一帶都是他的擁地重鎮。他在世時接受媒體訪問透露,曾非正式概估自己的土地約有40萬坪,相當於66座小巨蛋的土地,詳細數字連自己都數不清。林榮三的事業橫跨房地產、租賃、金融、飯店及大眾媒體,包括大眾熟知的聯邦銀行、瓏山林建設、自由時報等,現都由3個兒子各自經營管理。(圖/報系資料庫)隨著土地價值翻漲,林榮三的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在房地產事業上賺錢後,便將觸角伸往其他產業,1980年成立自由時報、1992年再成立聯邦商業銀行,為台灣第3家民營銀行;1996年又創瓏山林實業、聯邦國際租賃等公司;2000年再跨足飯店業,2018年創立並經營自有瓏山林旅館,目前有瓏山林台北中和飯店及瓏山林蘇澳冷熱泉度假飯店;瓏山林實業除建設外,又有營造、建築師事務所等公司,事業版圖不斷擴張。林張素娥20出頭歲嫁給林榮三,兩人感情綿密走過半世紀,林榮三不像其他大老闆們有個2、3、4房,他不善交際也不愛應酬,更不曾有過緋聞。晚年,林張素娥的視力不好,林榮三總牽著林張素娥的手出席各種場合,讓員工印象深刻。林榮三與林張素娥育有3子1女,長子林鴻聯為現任聯邦商業銀行總經理,次子林鴻邦現任自由時報社長,么子林鴻堯則擔任瓏山林企業董事長。而林張素娥目前擔任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董事長,往年林張素娥都會親自出席林榮三文學獎頒獎典禮,2020年疫情後就沒再見她出席公開活動。而起家品牌聯邦建設,目前已鮮少推案,皆以瓏山林為房地產主力品牌,知名作品包括大直「瓏山林博物館」一、二、三期,及信義區「瓏山林世貿博物館」等豪宅案;近年積極跨入雙北都更合建案,在新莊新案「瓏山林榮馥大院」已完銷,瓏山林營建與第五大道建設的新案「大橋湛」熱銷中。往年林張素娥都會親自出席林榮三文學獎頒獎典禮,疫情後就沒再見她出席公開活動。(圖/翻攝秦世敏臉書)
富豪新列傳/華友鈷業謝偉通 疫情中靠鋰電池身家翻4倍
全世界投資人追著電動車概念股之際,美國《富比世》(Forbes)2021台灣富豪榜排行31名的謝偉通也大大「受惠」,他是大陸浙江華友鈷業(603799.SH)背後第二大股東,以資產17億美元(約新台幣476億元)首次進榜。然CTWANT記者追查,這一年來,謝偉通幾乎將持股出光,成了榜下的隱形富豪。CTWANT記者調查,華友鈷業的股價在2019年中到2021年中,從人民幣21.26元暴衝到人民幣105.9元,足足翻四倍,也讓大股東謝偉通待價而「鈷」,成了台灣富豪榜上的罕見行業。鈷(Cobalt,元素符號Co,原子序數27)是一種銀灰色的金屬,主要被用在製作合金,化合物鈷酸鋰則是鋰電池中必要的組成物,可增加電池效率,多數電動車的電池都會用到此元素,因此電動車大量上市之際,鈷成了科技界炙手可熱的明星金屬。本刊調查,謝偉通的主要事業都在大陸,2002年與陳雪華創立華友鈷業,以新加坡「大山私人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華友鈷業1.55億股,為第二大股東,2019年7月華友鈷業股價僅人民幣22.08元,換算持股價值約人民幣34億元(約新台幣154億元)。受惠於電動車急速發展,讓電池效率提高的鈷,身價也水漲船高。(圖/翻攝自維基百科、新浪財經、馬景平攝)隨電動車爆發性成長,在2020年底時,華友鈷業股價來到人民幣79.13元,謝偉通以人民幣122億元(約新台幣551億元)身價打入大陸胡潤百富榜中排行第560名。2021年在新冠肺炎衝擊下,鈷的需求大增,價格攀上近3年新高,從2019年中的每公噸2.55萬美元漲到5萬美元,華友鈷業股價因而突破人民幣百元大關。隨後在2021年6月底,謝偉通卻將價值人民幣127億元的股權開始移轉,其中8247.7萬股(6.8%)轉讓給合夥人陳雪華,6076.6萬股(5.01%)轉讓給杭州佑友公司(控股人為大陸國務院),剩餘1208.4萬股(不足1%)在市場售出;換言之謝偉通有了大把現金。一名熟知新能源相關事業的網友就在大陸股票投資板上分析,已經65歲的謝偉通在大陸工作多年,也是該退休回台頤養天年,因此在退場前為老戰友陳雪華增加未來大規模融資的籌碼。除了金屬行業外,謝偉通也看好生技,與哥哥謝謀通在2011年時響應政府「鮭魚返鄉」,回台斥資10億成立「碧倫生技公司」,在宜蘭蓋廠生產天然維他命E。該公司2017年一度因傾倒事業廢棄物登上媒體,隔年更名為「華友新能源材料公司」。此外,謝偉通目前也持有在台灣興櫃的「聯友金屬」股票。在出清手上的華友鈷業股票後,謝偉通已經沒有大量的公開持股,因此目前已經消失在富豪榜中,成了台灣身價超過百億的隱形富豪之一。陳雪華(左三)是華友鈷業實際經營者,去年中從謝偉通手中接收8247.7萬股約6.8%的股份。(圖/翻攝自華友鈷業官網)
富豪新列傳/台灣科技富豪最多金融其次 聯發科退休1號員工穩坐富豪榜12年
歷經疫情衝擊不平靜的2021年,全球在原物料短缺與航運壅塞未解下進入2022年,連帶牽動富豪們資產。據美國《富比士》(Forbes)統計,截至1月27日,台灣富豪資產多持續增加,尤其未上市的長春集團聯合創辦人林書鴻,身家從48億美元增為70億美元(約新台幣1,947億元),富豪名次也從2021年第八名躍進到第二名,坐實了重量級隱形富豪。攤開《富比士》2022年台灣富豪即時排名(THE REAL-TIME BILLIONAIRES LIST),2021年的台灣首富鴻海集團(2317)創辦人郭台銘,財富由70億美元下降至62億美元(約新台幣1,724億元),排名上掉了二個名次,排到第三名,拱手讓出首富位置。截至1月27日,台灣前十大富豪排行中,另有兩位名次大躍進。廣達電腦(2382)創辦人林百里名次大躍進,由2021年的第八名,一口氣進步到第四名,資產由53億美元增加到57億美元(約新台幣1,585億元)。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則挺進前十大,由2021年的第十一名提升至第七名,資產也由41億美元增加至47億美元(約新台幣1,307億元)。長春集團聯合創辦人林書鴻以70億美元資產登上台灣二大富豪位置,因長春集團迄今未公開上市,讓外界對其增添神祕色彩。(圖/報系資料照)這份台灣前五十大富豪排行,電子業占了近三分之一強,除了郭台銘外(第3名),林百里(第4名)外,還有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第8名)、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第12名)、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第15名)、研華科技(2395)董事長劉克振(第18名)。另外六位電子業富豪是,台灣最大的本土半導體設備公司漢民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黃民奇(第36名)、大立光(3008)的林耀英家族(第38名)與陳世卿家族(第43名)、楠梓電子(2316)創辦人吳禮淦(第39名)、英業達(2356)集團創辦人葉國一(第41名)、自聯發科退休的副董事長卓志哲(第33 名)。除電子業外,約有兩成富豪是金融業者,包括富邦金控(2881)蔡明興(第5名)與蔡明忠(第6名);國泰金控(2882)的蔡宏圖(第10名)、蔡政達(第9名)及蔡鎮宇(第20名);系出中信集團辜家的中租集團(5871)辜仲立(第11名);元大金控(2885)馬志玲(第14名);台新金(2888)吳東亮(第24名)及新光金吳東進(第37名)等。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台灣富豪榜中,年齡在60至69歲的人數占比最多,有17位,第二多年齡層占比的是70至79歲,有14位,80至89歲的有七位,年齡超過90歲的有四位,包括長春集團林書鴻、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第15名)、奇美集團(1763)創辦人許文龍(第28名)及東裕集團王任生(第40名)。聯發科1號員工是已經退休的聯發科前副董事長卓志哲,個人持股是僅次於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第二大的人。(圖/黃耀徵攝、報系資料照)這些創辦人富豪中,最令人好奇的是「聯發科第一號員工」卓志哲。卓志哲是交通大學專為培育IC設計人才的「307實驗室」第一屆研究生,在研究所讀書時,蔡明介就是他的指導教授之一,後來他到聯電實習,過程參與企業運作並在一年後完成論文拿到碩士學位,也順勢留在聯電。後來聯電轉型為晶圓代工廠,原有的IC設計單位獨立,他也追隨當時負責IC設計研發的蔡明介到了聯發科。員工編號1號的卓志哲,與蔡明介有著亦師亦友的情誼與默契,據共事過的同事描述,他常有獨到的見解,以及願意聆聽及重視部屬感受的特質,讓蔡明介十分信任,他也是推動聯發科子公司星晨併購影像處理晶片廠曜鵬的推手。因著持有聯發科股票,卓志哲早在2010年就登上富比世台灣前40大富豪榜的第37名,當時身價7.1億美元,直到2015年他60歲時退休,卸下聯發科副董事長,以聯發科當時股價約400元換算,卓及關係人共持股約41,109張,持股價值就高達120億元,何況今日股價已站上千元大關。迄今,卓志哲與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分居個人持股最多前二名,各為1.82%及2.59%,隨著聯發科茁壯,這位員工編號1號仍在富豪英雄榜上有名。
【10個富豪虧很大5】股王大立光林家和日月光張家 財富一起蒸發180億
今年躋身台灣富豪榜第十名的大立光林耀英家族,以29億美元(約新台幣870億元),取代潤泰尹衍樑26億美元(約新台幣780億元)。但在這波疫情中,大立光股價多次跳水,光是3月23日一天,股價就大跌225元,跌掉6%,市值縮水300多億元。連帶地,林耀英家族財富縮水6億美元(約新台幣180億元),剩下23億美元(約新台幣690億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陸許多工廠在春節過後一個多月才陸續復工。(圖/報系資料庫)工廠主要設在台灣的大立光,生產線並未停工,但大陸工廠及手機品牌業者因短期交通受阻,暫時無法順利出貨。日系外資分析,大立光股價在農曆年後回檔,反映了短期供給受阻,以及大陸智慧型手機需求不強等利空因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蘋果供應鏈的各大廠,股價都受到嚴重影響。(圖/黃威彬攝)十大富豪榜中唯一的科技業兄弟檔──日月光集團董事長張虔生與副董張洪本,這次傷得不輕,日月光控股股價年後從80元,一度跌到50元,連帶地讓兄弟倆的財富縮水6億美元(約新台幣180億元),來到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00億元)。日月光股價年後從八十元一度跌到五十元,讓創辦人張虔生兄弟檔的資產縮水一百八十億元。(圖/報系資料庫)有著「溫州幫」色彩的張虔生和張洪本,在女強人母親張姚宏影帶領下,學習經商與建立人脈,打造出日月光帝國,曾被形容為「台灣封測霸主」、「最吃得開的溫州台商」,足見張家兄弟在商界的勢力。即使此次受疫災衝擊,兄弟倆財富縮水,但2月間,日月光在線上法說會表示,該集團大陸產能占比低於5%,台灣產能比重超過6成,受疫情的影響較小。日月光集團在大陸的產能雖然不到5%,但股價也連帶受到衝擊。(圖/報系資料庫)
富比世2020台灣富豪榜 頂新魏家成首富、郭董跌到第4
美國《富比世》(Forbes)新聞網站昨天(15日)公布2020年台灣50大富豪榜 ,頂新魏家四兄弟雖官司纏身,但卻首度登上台灣首富寶座,第二名為國泰集團的蔡家兄弟,第三名是旺旺集團蔡衍明,最近活躍於政壇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資產縮水落居第四名。相關報導指出,今年的台灣50大富豪,身家總和比起去年增加7.7%,由1,040億美元增至1,120億美元。而原本是台灣首富的郭台銘,之前曾短暫加入總統大選戰局,加上忙於政壇布局,過去一年鴻海股價略跌,讓他的身家少了約4億美元,減到剩69億美元(約2066億元台幣),讓他因此跌落首富寶座。魏家四兄弟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的身家為72億美元(約2156億元台幣),與去年持平,反而成為首富。 另外在這份榜單中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台灣前50大富豪裡,只有一位是女性。是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的獨生女高秀玲,身家為9.9億美元(約296億元台幣),排第40名。 2020年富比世台灣富豪榜 1. 魏家四兄弟 頂新集團 身家:72億美元(約2156億元台幣)2. 國泰集團 蔡宏圖、蔡政達兄弟 身家:71億美元(約2126億元台幣)3. 蔡衍明 旺旺集團 身家:70億美元(約2096億元台幣)4. 郭台銘 鴻海集團 身家:69億美元(約2066億元台幣)5. 蔡明忠、蔡明興兄弟 富邦集團 身家:57億美元(約1707億元台幣)6. 張虔生、張洪本兄弟 日月光集團 身家:46億美元(約1377億元台幣)7. 林百里 廣達集團 身家:43億美元(約1287億元台幣)8. 陳泰銘 國巨集團 身家:38億美元(約1137億元台幣)9. 林書鴻 長春石化 身家:37.5億美元(約1122億元台幣)10. 林恩平 大立光集團 身家:29億美元(約868億元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