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策法案
」 台灣政策法案 《台灣政策法案》代理人戰爭化!拜登簽署2023年「國防授權法案」 5年100億美元打造「刺蝟台灣」
在參眾兩院通過後沒多久,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當地時間23日正式簽署國防經費高達8579億美元(約新台幣26兆)的「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 FY23),其中美國國防部將獲得8167億美元(約新台幣25兆)。當中涉台部份提供100億美元軍援,內容超過50頁,有史以來最長篇幅。法案還再度表明美軍印太司令部不需顧忌中國,有權與台灣進行聯合演習,包括邀請台灣參加2024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以提高台灣軍隊的備戰能力。美國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最早可以追溯到1961年,是一系列明確規範美國國防部的年度預算和支出的聯邦法律。法案主要授權撥款以用於國防部項目和軍事建設、能源部國家安全項目和情報項目,為國務院、國土安全部、海事管理局、美國海岸警衛隊和情報界等機構撥款等其他事項。如今,白宮也正式簽署「NDAA FY23」,今年授權的國防經費比拜登的國防預算申請高出450億美元。其中,涉台部份超過50頁,有史以來最長篇幅,同時有意將台灣代理人戰爭化的「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的部分軍事條文也被納入「NDAA FY23」,意味著2023至2027年美國國務院將透過「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FMF)計畫,提供台灣100億美元軍援,每年最多20億美元。法案除了重申美國對台灣防衛的支持、還再度表明美軍印太司令部不需顧忌中國,有權與台灣進行聯合演習,包括邀請台灣參加2024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以提高台灣軍隊的備戰能力,再搭配上改變台灣國際法理地位的政治舉措誘發台海戰爭,以凸顯「武裝台灣、打擊中國」的戰略目標。另外,「NDAA FY23」還授權提供台灣最多20億美元的FMF貸款,還款期限為12年,也另外授權總統動用「總統撥款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每年從國防部庫存挪用價值最多達10億美元的防衛物資或服務移交給台灣。美國目前為了壓制中國崛起,已在多個領域發起攻勢,包括貿易/經濟戰、科技戰、資本/貨幣戰、地緣政治戰等等,但隨著貿易戰並未讓美國製造業顯著回流,還加劇美國國內通膨;科技戰雖精準打擊中國要害但並未使美國取得決定性勝利;資本貨幣戰則由於中國的經濟量體過於龐大,美國若在股市和貨幣體系上與中國脫鉤將重創自身經濟和美元信用;美國透過情報機構、高質量國際媒體和非政府組織煽動的地緣政治戰又隨著藏獨、疆獨和港獨勢力的瓦解而失敗,美國最終恐怕只能誘發一場能耗損中國國力的台海戰爭來壓制中國崛起。
美國務卿布林肯重申:不尋求與中衝突、避免台海危機 美戰略雜誌反批:白宮言行不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於當地時間5日在《華爾街日報》舉辦的一場會議上重申,台灣海峽危機將對全球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且美國不希望美中競爭發展為衝突,不過美國政治外交戰略雜誌《國家利益》,以及《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都紛紛指出,華府在對中和對台政策上「言行不一」,表面上一再重申不與中國衝突,不希望台海爆發危機,實際上卻又動作頻頻,往相反的方向推行惡化美中關係、加劇台海危機的舉措。據《FX168財經集團》的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於當地時間5日在《華爾街日報》舉辦的一場會議上重申,台灣海峽危機將對全球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並聲稱美國試圖避免一場使全球經濟受到「毀滅性」打擊的危機,「每天,全球超過50%的集裝箱運輸通過台灣海峽,很大一部分貨物是台灣製造的微處理器和半導體。」布林肯還表示,「我認為中國不僅聽到了我們的呼聲,而且聽到了其他國家的呼聲,不應該單方面改變現狀。」他補充,「我們(美中)處於緊張的競爭之中。我們不希望它變成衝突。美國認為在共同問題上找到與中國的合作方式很重要。」布林肯過去曾在10月27日至28日出訪加拿大蒙特利爾,並談及台海議題,聲稱台灣在過去50年間是個成功的故事,對於中美之間的所有狀況皆能夠和平解決,但是如今中國對台灣「越來越具侵略性」。他重申,中國政府決定不再接受現狀,希望加快實現統一的進程,「中國將向台灣施加更大壓力、脅迫,以各種方式讓台灣處境困難,以此加速統一。」對此,《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則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雖然表示美國與中國競爭激烈,但不希望與中國發生衝突,因為台灣海峽危機將對全球經濟造成毀滅性的影響。但與此同時,美國又研擬提供台灣最先進型號的「愛國者」導彈,因此目前看來,中美領導人的面對面會晤後,美國還是將繼續在台灣問題上「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諾」。《國家利益》也呼應了上述的看法,認為華府的對中政策「言行不一」,表面上雖然聲稱「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無意與中國開展新冷戰」,但私底下卻又組建各種反中的政治和軍事同盟、針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和科技戰,將美中對抗透過媒體形塑成「民主對抗專制」的新冷戰格局,更以《台灣政策法案》,以及各種高級官員訪台來製造台灣海峽危機,因此上述沒有一項符合「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無意與中國開展新冷戰」。
共和黨可望重掌眾院!料拜登對華策略更強硬
此次美國期中選舉,共和黨重新控制國會眾議院看似十拿九穩,屆時在與北京的貿易關係到支持台灣的各種問題上,料將對拜登政府施加更大壓力。一個觀察指標就是,共和黨勝選後,眾院領導層如議長到各委員會主席,都將換成共和黨人,而其中不少人反中友台的立場不亞於現任民主黨領袖,包括8月初堅持訪台而讓北京光火的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美國兩黨政治對各項政策幾乎都很分歧,唯獨對中國議題有共識。但許多共和黨議員仍然指拜登總統對北京態度軟弱,進而承諾會在確保供應鏈到新冠肺炎溯源等問題上,採取對華更強硬的立場。9月30日,眾院外委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領導的「中國工作小組」(China Task Force)發表報告,就讓外界一窺大選過後可能採取的對華策略。上述報告呼籲美國改變逾400項策略,包括把供應鏈遷離中國及與台灣簽訂貿易協議等。眾院少數黨(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稱,這份報告是「一份全面應對中國威脅的真實藍圖」,裏面的建議「大膽、可實現的」,「要確保未來一個世紀還是美國的世紀」。一旦共和黨重掌眾院,麥卡錫可望接替裴洛西成為新任眾院議長,而他也曾透露有意以議長身分訪台。至於麥考爾,他作為現任外委會共和黨首席議員,亦有機會升任外委會主席。同理,眾院外委會亞太小組共和黨首席議員夏波(Steve Chabot),也可能成為該小組主席。麥考爾與夏波都是眾院「國會台灣連線」(Congressional Taiwan Caucus)成員,夏波是這個跨黨派友台議員組織的共同主席。近年來眾院推出的挺台法案,不時可見麥考爾與夏波加入連署,乃至領銜提案。9月29日,麥考爾就帶領夏波等36名共和黨人,提出眾院版《台灣政策法案》,而相較參院外委會通過的版本,眾院版保留敏感外交條文,重提將台灣「指定」為「主要非北約盟友」,還要求美國「增加對台灣防衛政策的戰略清晰」。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企業事務項目主任安娜.阿什頓(Anna Ashton)指出,共和黨若重掌眾院,他們將更加著重對台支持,採取鐵腕手段保證美國技術不會流入中國,以及切斷對與中國政府有聯繫的中企的投資。她說:「總體而言,目前眾議院共和黨人的提案比民主黨人的提案要更激進。我認為一旦共和黨掌控國會,這些提案將進一步被推進,並對白宮施壓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
如果兵役真延長 國防部長指正式實施前會有一年預告期
兩岸關係緊張、台海局勢不穩定,傳出美國方面已經多次透過管道表達台灣應該延長服兵役年限,而國防部也證實已經在研議延長義務役服役的可能性,引發還未服役的役男及家長們的高度關切,坊間也盛傳,為了能夠少服一點兵役,已經有不少役男希望提前入伍,不過未獲國防部證實。針對義務役役期延長議題,國防部長邱國正今天在回答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質詢時指出,兵役延長的問題,國防部正在進行初步規劃,跨部會討論中,還沒有定案。他說,如果確定兵役延長,公告以後還會有一年的緩衝。邱國正表示,目前對於役期延長的作法,已有初步規劃,但因涉及跨部會協調,目前仍討論中,還沒有正式定案。至於目前國軍兵力究竟夠不夠因應台海局勢的可能變化,蘇揆表示,目前對國防所需是夠的,但基於戰情情勢變化,會進行各種調整。江啟臣追問國防部是否計算過延長兵役,要擴編多少預算?邱國正說,有計算,也都有列入討論,因還沒定案,他不便說明。另外,針對美國國會正在推動的台灣政策法案內容中,計劃未來5年提供台灣65億美元軍援,但是是「有條件無償」,江啟臣認為,這意味台灣有可能被要求配合美方列出的條件,雖然案子還沒通過,但有可能會在未來國防授權法案通過後,直接從明年就開始做,他問國防部,政府是否曾與美方討論到當中的「條件」究竟是什麼條件,如果美方要求台灣調高軍備預算比例或採購美國武器,難道我方都會全力配合。邱國正則表示,相關問題還沒有正式的談,但他會密切注意。
共和黨人眾院版《台灣政策法案》出爐 與參院版本差異大仍須協商!明年通過機率較大
美國共和黨眾議員於當地時間28日提出眾院版《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相較於參院外委會在9月中通過的版本,眾院版保留了最初提案版本有關「提升台灣國際法理地位」的敏感性外交條文,包括要求美國國務院協調更改我國駐美代表處名稱、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任命須參院同意等,不過該版本同樣計劃在未來5年提供台灣65億美元的軍援。據WisPolitics的報導稱,共和黨籍的眾議院中國工作小組主席、眾議院外委會首席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28日帶領36位共和黨眾議員,提出眾院版的《台灣政策法案》,並保留了最初提案版本有關「提升台灣國際法理地位」的敏感性外交條文,這明顯與9月14日參院外委會以17票贊成、5票反對下通過的修正版本存在巨大差異。麥考爾透過新聞稿表示,他很驕傲能帶領36位議員提出法案,協助改善台灣防衛,「現在是時候提供我們盟友(台灣)武器,要在入侵發生前,而非之後」。《台灣政策法案》最初提案版本是由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6月共同提出,內容將全面修改美國1979年通過的《台灣關係法》,意圖在外交、軍事及經濟等多方面提升美台關係。對此美國行政部門卻指出,最初提案版本中的部分敏感條文可能挑戰美國的「一中政策」,因此參院外委會通過的修正版本又將「要求駐美代表處更名」改為建議性質的「國會意見」,並移除「AIT處長任命案須參議院同意」的要求。而根據麥考爾辦公室公布的眾院版摘要,眾院版本又將上述2個敏感性外交條文加進法案之中。除此之外,其他條文仍然與參院外委會版本相符。美國本屆國會即將在明年1月期滿,過程中又卡到11月期中選舉的國會席次部分改選,因此《台灣政策法案》可能要拖到明年才有可能通過,且目前2院版本存在巨大差異,因此仍須協商。根據美國立法規則,參眾2院須通過同樣版本法案,才能將提案遞交總統簽署後生效。
逼中國去美元化?美3大行承諾 若解放軍武統台灣將退出中國
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與花旗銀行三家美國大型金融企業執行長於當地時間21日在聯邦眾議院聽證會上承諾,如果解放軍武統台灣,會遵守美國政府的制裁措施,退出中國。美國參院外委會通過的《台灣政策法案》修訂版本中也有提到,中共若對台灣「進行大規模侵略行為的升級」,將針對中國的政府官員、軍事將領、國有銀行和金融機構進行制裁,被認為是仿照「對俄制裁」,藉著改變台灣的國際法理地位在台海掀起代理人戰爭後,再趁機對中國進行政治、金融等多個領域的制裁。美國聯邦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今天邀集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執行長兼董事長戴蒙(Jamie Dimon)、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執行長兼總裁莫尼罕(Brian Moynihan)與花旗集團(Citigroup)執行長佛瑞塞(Jane Fraser)舉行聽證會。質詢的重點將聚焦在美國大型金融機構在俄羅斯、中國這類不友善國家的投資狀況。密蘇里州共和黨籍眾議員路克邁爾(Blaine Luetkemeyer)表示,近來中國不斷以軍事演習和激烈言詞威脅美國盟友台灣,他接著詢問,如果中共執行入侵台灣的威脅,三大銀行是否準備將投資撤出中國。對此莫尼罕在答覆時表示,會依循政府規範,過去數十年來是與中國合作(to work with China),「若他們(美國政府)改變立場,我們會立即跟進,就像我們在俄羅斯一樣」。佛瑞塞與戴蒙也同意莫尼罕的說法。但佛瑞塞也指出,「非常希望這不會發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宣布制裁俄羅斯,禁止美國銀行與俄羅斯金融機構往來,除此之外,華府還將多個未參與能源交易的俄羅斯銀行踢出國際銀行結算系統SWIFT,但莫斯科除了坐擁全球1/6的大宗商品資源,還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便積極展開「去美元化」,也使其成功抵禦美國的金融制裁,目前俄國盧布的幣值已遠高於戰前的水準。反而是多位美國專家警告,針對俄國執行的大規模制裁將有損美元的國際信譽,尤其可能讓中國聯手OPEC+建立起獨立於美元的大宗商品人民幣交易體系。再加上美國幾大商業巨頭,包括蘋果、特斯拉、英特爾等企業都有在中國大量投資,若美國要實施類似俄羅斯的制裁,恐怕會讓自家企業面臨鉅額損失。有專家指出,美國近日不斷在台灣議題上試探北京的底線,將導致中國領導團隊認為美國有意提早誘發台海戰爭,因此中國勢必會減少持有美國公債的數量,降低為美國債務融資的意願,也就是仿效俄羅斯的「去美元化」措施,以防止中國武統台灣時遭到類似凍結外匯儲備的金融制裁,因此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金額,是分析中國是否已做好武統台灣準備的關鍵指標之一。
美參院通過「台灣政策法」 內容修正概要曝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於當地時間14日,以17票贊成、5票反對通過「台灣政策法」。在中美關係緊張之下,新修訂內容更改或刪去敏感詞,包括將我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的條款,改列為國會意見建議性表達,但對台軍援則增至五年65億美元。參院外委會經兩小時審議後通過本法案。對比原版和修正版法案,涉及主權認定的內容多有異動。原法案將台灣列為「主要非北約盟友」(MNNA),更改為台灣將受「主要非北約盟友同等對待」。原「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的內容,修正為列入國會意見建議性表達。此外,原法案指出,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任命程序應比照美國駐外使節,提名後經參議院同意,並將職稱改為「代表」,形同邦交國家待遇。但通過的修正案將此部分刪除。軍事方面,新版法案顯示,美國將在4年內(2023年~2026年)對台灣提供45億美元安全援助,並於第5年加碼提供20億美元,總計為65億美元,且為「無償提供」,藉此加速台灣軍力現代化,提高軍備實力。提出法案的民主黨籍議員梅南德茲表示,美不尋求戰爭或加劇與中國的緊張關係,而是透過提高武力犯台的成本,戰略性地降低台灣面臨的威脅。該法案須經美國參眾兩院全體審議通過,再送交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後生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5日表示,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該法案如繼續審議,將極大程度動搖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強烈敦促美方停止打台灣牌,搞以台制華,停止推進審議有關法案。台大政治系教授楊永明15日向本報表示,拜登政府相對理性務實,已向民主黨議員進行遊說,希望對台海議題勿做出錯誤判斷,以免刺激中國。但期中選舉之前,美國內部仍有拉鋸,行政部門會以務實有效的方式,降低政治象徵性的條文,降低和中國的衝突。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認為,美國行政和立法部門針對「台灣政策法案」進行協調,修改部分涉及主權認定的內容,但對中國來說仍不夠。由於該法案不只是精準的台灣政策法,更牽涉美國的「一中政策」,後續將再推出修正案,仍需持續觀察。
美日防長會談關注台海局勢 日本擔憂中俄聯手加劇安全壓力
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於當地時間14日前往華府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會談。據悉,兩人就美日同盟,以及台海周邊嚴峻的安全保障環境進行廣泛的意見交換,台灣問題尤其是重中之重。據日本《產經新聞》英文媒體JAPAN Forward的報導,日本防衛省發布新聞稿表示,濱田靖一於華府時間14日11時10分在美國國防部與奧斯汀(LloydAustin)會談約95分鐘,這是濱田就任防長以來首度與奧斯汀面對面會談。兩人在會談中就美日同盟的安全保障環境進行廣泛的意見交換。兩人尤其對8月上旬中國發射飛彈落至日本專屬經濟區(EEZ)一事進行討論。兩人也再度確認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同時希望兩岸問題和平解決。兩人都認為不容許在印度太平洋地區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作法,因此都認為美日應合作無間。對此,曾任防衛省防衛研究所主任研究官、現任東京大學教授的松田康博則分析,他在中國進行圍台軍演期間,感受不到台灣社會的半點恐懼,他認為,台灣人顯然沒有為即將可能發生的入侵做好準備,但局勢卻不斷在惡化。目前美國實質改變台灣國際法理地位,且介入國軍戰略、戰術及軍武發展方向的《台灣政策法案》在參院續審,將為兩岸及中美關係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因為這明顯與中國不斷聲稱的一中政策相牴觸,無助於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反而可能幫中國找到武統的藉口。松田康博還指出,中國的圍台軍演,以及俄羅斯因俄烏戰爭而被迫向中國靠攏的情境,增加了日本在東亞地緣政治中的焦慮。雖然民意調查顯示,有超過70%的日本民眾認為日本應該努力穩定台海局勢,「但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角色非常有限。除了與美國聯手,也做不了什麼。如果美國決定派兵干預,日本當然可以協助美軍。」關於美國出兵與否的問題,美國智庫印太安全項目(Indo-Pacific Security Program)研究員斯托克斯(JacobStokes)則表示,拜登關於武力干預台海戰爭一直保持戰略模糊的立場,拜登雖曾三次公開表示,如果台灣受到中國的攻擊,美國將保衛台灣,但白宮官方隨後都會再添加聲明,稱美國的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不過《台灣政策法案》裡隻字未提美國如何軍事介入台海戰爭的方案或模式,只提出類似於對俄制裁,也就是「針對中國個人、銀行及金融機構提出經濟制裁」,意味著台海戰爭可能還是朝向烏克蘭模式去發展,也就是一場代理人戰爭。
代理人戰爭法案開審!4個月爽兵恐「延長一年」 前立委分析:這批應是第一屆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4日將審議《台灣政策法案》草案,該法除了實質改變台灣的國際法理地位之外,美軍還將全面接管台灣的軍事國防領域,包含4年內提供45億美元的武器及安全援助、20億美元的軍事貸款、軍事規劃以及執行細節等,宛如將台灣「烏克蘭化」,非常積極的安排一場代理人戰爭。對此,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也分析,若義務役因此要從4個月延長到1年,則95年次(2006年)的恐怕是第一批。《台灣政策法案》全文長達107頁,內容包含4年內提供台灣45億美元的武器、安全援助,以及20億美元的軍事貸款等。對此郭正亮先分析,《台灣政策法案》並非《臺灣關係法》的加強版,而是全新的法案,除了共同防禦、與台灣建交以外,其他的事情全都做了,包含「介入台灣軍事規劃」,以及執行細節等,全都寫在裡面。郭正亮說明,駐美國台灣經濟文化代表處將改為「台灣代表處」;AIT處長任命應比照美國駐外大使提名程序,須經參議院確認同意,且職稱應改為「代表」(Representative),等於在台美無正式外交關係下,變相以邦交國同等方式對待台灣;台灣會成為「非北約成員」的主要夥伴,更有利於北約的軍武零件出口台灣,等於把整個武器庫都放在台灣。除此之外,只有「美國不得禁止台灣在聯邦機構內展示主權象徵符號,包括中華民國國旗或軍服。」這個法條有提到「中華民國」,其他法條,美國皆是以台灣稱呼,實際上等於協助民進黨政府法理台獨,刺激北京並誘發台海戰爭。上述每個項目皆十分敏感,美國國會已主導美台關係,並提升到戰略清晰的程度。郭正亮也在14日的節目上分析,依據法律規定,兵役期間為4個月到1年,若真的要將役期延長成1年,理論上不用修法,國防部只要公告即可。不過,若要增加女生當兵的選項就勢必要修法。除此之外,若有許多人要當兵,營區擴大就需要時間,因此國防部可能會先行公告,並訂下「日出條款」,不會立即實施,但會規範一個期限,時間到了就開始,「之前有個討論就是說,可能第一個中的就是95年次的。」
違紀參選 國民黨中常會開鍘 22黨員被開除、撤銷黨籍
國民黨中常會今日通過中央考紀會提報違紀參選的22位黨員考紀案,包括違紀參選苗栗縣長的苗栗縣議長鍾東錦、登記參台北市議員的中央委員徐正文等9人遭開除黨籍,違紀參選花蓮縣議員的花蓮市長魏嘉賢等13人被撤銷黨籍,在場中常委全數無異議通過該考紀案,即日起生效。中常會今考紀會昨日處理22件黨紀處分案,今日獲中常會通過後,立即生效,遭開除黨籍黨員須開除6年後才能申請回復黨籍,遭撤銷黨籍黨員則要撤銷3年後才能申請回復黨籍。遭開除黨籍9人,包括苗栗縣議會議長鍾東錦,中央委員徐正文,違紀選花蓮縣鳳林鎮長的鳯林鎮代會主席林建平、違紀選彰化市長的前彰化縣議員張東正、違紀選嘉義市長的黨員陳泰山與鎮山宮前主委黃紹聰、國民黨花蓮縣吉安鄉黨部前主委邱永雙,以及加入民進黨的黨員黃振榮,當選民進黨代表的黨員孫立君。國民黨中常會今日同時邀請消基會交通組召集人李克聰專題演講「台鐵積弊如何有效改善—由彈劾案與中秋大誤點談起」。李克聰表示,台鐵近年發生大小事故,凸顯從政院到交通部及鐵道局,都沒有做好對台鐵的監督管理,問題逐漸惡化,他直言「台鐵公司化」不能換湯不換藥,如何讓台鐵成為更安全、更有效率的公司,應先從改革行車安全及營運效率為目標,以風險管理評估改善方案優先順序,最重要的是要給台鐵足夠預算去執行這些建議,否則,問題只會一直存在。李克聰表示,台鐵要「重新定位,簡化營運複雜性,提升競爭力」等三個關鍵,同時也應有足夠專業的第三方單位,協助監督管理台鐵,台鐵公司化後的安全管理委員會,也應要有實際監督執行與考核功能。黨主席朱立倫致詞時表示,台鐵問題絕非只在台鐵而在交通部、行政院,當年台鐵太魯閣號不幸意外發生後,交通部曾提報檢討報告,但迄今真有認真執行嗎?當時交通部長林佳龍為了該案導致重大死傷下台負責,如今卻華麗轉身又參選新北市長,外傳即使選輸後還是有機會更上層樓,取代現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因為這就是民進黨的慣例,他也因此要求蘇揆應該督導交通部,儘速給台鐵資源、落實台鐵檢討報告中內容。此外,針對美國國會可能將通過「台灣政策法案」,國民黨文傳會發言人洪孟楷在中常會後表示,美國若通過對台灣有利的法案,國民黨絕對樂觀看待,並感謝國際友人對中華民國的支持,他希望在法案通過後,能有更多的實質交流與參與,國民黨內部現在一致的主張就是愛台、親美、友陸、和日,這樣的政策方向絕對不會改變。至於國民黨是否擔心民進黨繼續打「抗中保台」牌,洪孟楷說,如果民進黨窮得只剩下「抗中保台」,在支持的民意低迷下,還要販賣「芒果乾」,會被民眾識破手腳。他強調,縣市長選舉是選地方首長與民代,屬地方事務,民進黨想打「抗中保台」,拿兩岸關係操作選戰議題,不如實在的拿出政績,與在野黨直球對決,別再故意撕裂台灣人民感情。
將審《台灣政策法案》草案 白宮:部分條文令人擔憂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4日將審議《台灣政策法案》草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美東時間7日受訪表示,他將和國會議員討論該法案,因為「部分條文令人擔憂」。在拜登政府,蘇利文是第一位對《台灣政策法案》公開表達憂慮的高階官員。蘇利文表態 將與國會討論草案民主黨籍的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孟南德茲(Robert Menendez)與共和黨籍參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4月訪問台灣後,提出《台灣政策法案》草案。內容包括制裁升高敵對情勢中國官員、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地位、要求美國國務院將我國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台灣政策法案》也欲修正自1979年以來美國施行至今的《台灣關係法》,把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的文字,改為「可嚇阻解放軍侵略行為之武器」。並欲透過「台灣安全援助倡議」在4年內提供台灣45億美元軍援及20億美元軍事貸款,且要求美國國防部必須逐年提交美國防衛台灣策略審查及評估報告。梅南德茲形容,這是《台灣關係法》1979年生效以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的修訂。旗艦挺台法案 外交部:歡迎感謝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昨天表示,在法案推動過程中,美國行政與立法部門均與我方保持聯繫。她並以「旗艦型挺台法案」形容該草案,歐江安說,該法案納入近年美國國會多項友台法案的重要內容,彰顯美國國會對提升台美關係,具有跨黨派的高度共識,外交部表達歡迎與感謝。葛瑞姆4月在總統府拜會蔡英文總統時,曾表態「我們希望你們購買(波音)787」。近4個月後,華航8月30日宣布,預計以新台幣1400億元,採購16架波音B787-9客機,並保留8架選擇權,轉為大運量的787-10機型。《台灣政策法案》在7月19日和8月3日於參議院兩度排審,但都未能進行,第一次是共和黨議員要求延審,以準備對應案,第二次是因院會忙於審查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案,外委會無暇審理《台灣政策法案》。9月14日是第三次排審。美國行政部門向來很少對國會審議中的法案表示意見,以示尊重。但蘇利文7日接受電視專訪時說,他將與國會及議員們討論此草案,儘管這部涉及美國強化對台安全協助的法案相當有效且實在,「但有些內容也讓我們有些擔心。」美對台戰略模糊政策 恐生牴觸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共和黨參議員科頓6月時曾呼籲,美國對台應該結束「戰略模糊」,改採用「戰略清晰」政策。但蘇利文在7月22日舉行的「阿斯本安全論壇」上曾說,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在台灣問題上,模糊必須是戰略的特徵,美國將繼續保持「戰略模糊」政策。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日前撰文,已預言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堅持訪台,與拜登政府不同調的類似情景,會在9月國會審議《台灣政策法》再次上演,他建議國會對該法案部分條文三思,避免給兩岸關係火上加油,且美國應著重對台實質幫助,而非象徵作為。G20峰會將在11月登場,蘇利文7日受訪說,目前尚未規畫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屆時即使真有「拜習會」,他也不預期會達成任何重大協議。
這2件事將是台海危機引爆點! 星國前外長暗指華府玩火:台灣議題將是中國的「珍珠港事件」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George Yeo)5日示警,台灣對北京而言是高度敏感議題,因此不瞭解歷史的人根本不知道操弄「台海遊戲」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因為台灣若真的發生衝突,北京勢必會作出激烈反應,如同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的反擊。目前外界評估,未來有2件事恐成為台海危機的引爆點,其中一個嚴重程度將更甚裴洛西訪台。據《彭博社》的報導,楊榮文於5日接受彭博電視(Bloomberg Television)的採訪時表示,人們並不瞭解台灣議題對中國而言有多麼重要,導致台海爆發地緣政治衝突的嚴重性被遠遠低估,「如果台灣真的爆發衝突,而中國又在第一波攻擊中失利,那北京一定會作出激烈反應,如同美國在1941年面對日軍偷襲珍珠港一樣。」1941年日本趁著美軍放假期間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從此美國放棄孤立主義並投入二戰,接著於1945年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2顆原子彈,導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至今日本仍為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堡壘,尚未脫離「非正常國家」狀態。楊榮文指出,「有些人認為台灣是一張可以打出的牌,但他們沒有意識到事情有多嚴重。對中國來說,台灣是高度敏感的議題,不瞭解歷史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場『遊戲』到底意味著什麼。」報導稱,楊榮文並未在本次採訪中明確表示是誰在台灣議題上「玩火」,但他在上個月初才直指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是美國精心策畫的挑釁之舉,雖然美國為了避免落人口實而處理得很小心。楊榮文的看法也呼應了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地(Tun Mahathir bin Mohamad)在8月19日的言論,這位高齡97歲的前領導人表示,美國試圖在台海挑起戰爭,「中國現在還不打算武力收台,如果他們想用武力,那早就動武了。但美國卻試圖挑起戰爭挑釁(北京),誘使中國拿下台灣,這樣美國就有藉口去幫助台灣,甚至是同中國對抗,並且能向台灣出售海量武器大賺一筆。」據悉,未來有2件事恐成為台海危機的引爆點,首先當然就是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大概率將是共和黨籍)、國務卿、副總統及總統候選人等更高層級的人物訪台,這將象徵性的提升台灣的國際法理地位,不排除中國將做出不亞於「局部且短時間圍台軍演」的動作回擊。第2個事件也就是一度在解放軍進行環台軍演後停審的《台灣政策法案》,最近又傳出將在9月14日繼續在參議院排審,該法案的內容將全面修改美國的《台灣關係法》,等於實質改變台灣的國際法理地位,敏感程度不亞於中華民國政府宣佈法理台獨,這也讓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示警,《台灣政策法案》有關主權的部分條文,將對兩岸關係「火上澆油」。目前有專家指出,若共和黨在11月的期中選舉後拿下參議院,則《台灣政策法案》將有很高機率通過,屆時若有關主權的法案內容還是原封不動的在國會過關,而總統拜登也簽署通過,則中國將可能採取「全面且長期的圍台軍演」或是直接發動武統的第1擊,嚴重程度將更甚高層級美國官員訪台。
美軍清庫存!拜登任內最大一筆對台軍售 336億包括舊款飛彈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於2日宣布,美國國務院已批准價值達11億美元(約新台幣336億)的對台軍售案,包括60枚魚叉飛彈、100枚響尾蛇飛彈及監視雷達合約,而這也是拜登政府自去年1月上任以來,第6度的對台軍售。對此中國駐美使館發言人回應,此舉將嚴重危害美中關係,揚言採取反制措施。據《路透社》的報導,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2日宣布3批總價11億美元(約新台幣336億)的對台軍售案,包括100枚價值8560萬美元、從1956年就開始服役的響尾蛇飛彈;60枚價值3.55億美元、於1977年服役的魚叉反艦飛彈,以及價值約6.654億美元的監視雷達合約。據BBC的報導,中國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對此表示,美國對台軍售將嚴重危害美中關係,「中國將根據形勢發展,堅決採取合法且必要的反制措施。」拜登政府自去年1月上任以來已5度對台軍售,總價值達11億7300萬美元,這將是他任內的第6度對台軍售案,也是金額最大的一筆。白宮國安會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在聲明中指出,「隨著中國持續對台灣施壓,包括在台灣周圍加強空中及海上軍事存在,並試圖改變台海現狀,我們正為台灣提供維持自衛能力所需。」但《台灣政策法案》的審議對北京來說也是試圖改變台海現狀,提升台灣國際法理地位的舉動。未來美國還會繼續透過各種軍售、對台法案及高層級官員訪台來誘發台海危機,加劇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增加台積電到海外設廠、轉移技術和人才的意願,若美國的對台政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在俄烏戰爭之後,再度於東亞地區創造一場意欲遏制其主要戰略對手中國崛起的代理人戰爭,如同1979年的蘇阿戰爭,而台灣目前的角色就神似當時被美國培訓資助用來削弱蘇聯的塔利班聖戰士。
美台21世紀貿易談判正式展開!首輪將於今秋登場 惟兩岸經貿仍難以脫鉤
美中關係因《台灣政策法案》、裴洛西訪台而陷入緊張情勢之際,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於當地時間17日宣布,美國與台灣將就「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21st-Century Trade)的談判授權(negotiating mandate)達成共識,估計今年秋季將展開第一輪貿易談判。不過這仍然難以改變台灣出口依賴中國市場,而中國仰賴台灣電子零組件的事實。據《路透社》、《彭博》等外媒報導,美國與台灣同意就一項雙邊貿易倡議正式啟動談判,期望能達成「有經濟意義結果」的協議,並深化在數位貿易、農業貿易、反貪腐標準、監管落實與貿易便利化等一系列議題上的關係。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Sarah Bianchi)表示,「我們計畫將制定一項雄心勃勃的時程表,在談判授權中的11個貿易領域達成高標準承諾和有意義的成果,將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公平、更繁榮與更具彈性的21世紀經濟。」《彭博》則分析指出,台美啟動貿易倡議談判,可能加劇與中國之間原本就已高度緊張的關係。但事實上,據我國財政部7月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總使受到上海封控措施的影響,台灣今年上半年對中國與香港的出口佔比為39.3%,顯示出中國仍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這在民進黨當局「抗中保台」的口號下,仍沒有太大的改變,而中國在裴洛西訪台後,也考量到許多與中國關係良好的台商的利益,及中國電子零組件仍仰賴台灣的事實,並未對台農漁業以外的產業實施更進一步的制裁。
美連發推文批中國改變現狀!那請問「誠實地圖、台灣政策法案」是什麼?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引發北京「前所未有」的反應,導致解放軍於4日開始直接在台灣周圍7處海域舉行為期多天的「環台實彈軍演」,模擬「海空封鎖」情境。對此美國駐中使領館於當地時間16日連發推文批評中國企圖改變兩岸現狀。但美國自己通過了《2022會計年度聯邦政府撥款法》中的誠實地圖法案,參議院也在共軍圍台前即將審理企圖全面修改《台灣關係法》的《台灣政策法案》,那請問是誰企圖改變現狀?美國駐中使領館在推特上連發3篇貼文,將美國國務院「亞太媒體中心」(U.S. Asia Pacific MediaHub)的英文推文翻譯成中文,並且加以轉推。美國駐中使領館在首則推文批評:「有一邊,有一方在謀求改變現狀,海峽兩岸的現狀,這種現狀是40年來台灣海峽兩岸穩定和安全的核心。不是美國,不是台灣。」接著,第二則推文再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挑戰現狀…最近它對本月早些時候國會代表團訪問台灣作出挑釁性和完全不必要的回應,再次展示出它挑戰這種現狀的意願。」第三則推文則抨擊:「我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挑釁的回應是慎重有節制的…我們明確表示,我們不打算升級局勢,沒有理由製造危機,但我們也明確表示我們在該地區進行符合國際法的飛行、航行和活動不會被阻止。」但美國似乎忘記了拜登在今年3月11日才簽署通過《2022會計年度聯邦政府撥款法》中的誠實地圖法案,依據該法案,日後美國行政部門出版品的地圖,需「正確」標示出台灣的領土,未來台灣在美國官方地圖上的顏色將與中國不同,這難道沒有違反美國不斷重申「4不1無意」中的不支持台獨嗎?這沒有改變兩岸現狀?參議院也在共軍圍台前即將審理企圖全面修改《台灣關係法》的《台灣政策法案》,該法要求美國提供45億美元,做為4年的外國軍事融資經費,同時把台灣列為「非北約(NATO)主要盟友」(major non-Nato ally,MNNA),該法更將促使美國國務院就我國駐美代表處「正名」進行協商,且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的任命須經參院審議批准。美國未來將透過《台灣政策法案》實實在在的提升台灣的國際法理地位,如此大幅改變兩岸現狀的舉動,必然會引來北京大動作回應,因此裴洛西訪台可能只是中共「借題發揮」,未來如果美國有更多高層級的官員訪台,或繼續審議《台灣政策法案》並通過,那必然會提前加速武統進程,引爆台海戰爭,而這也是華府最樂見的,如同拿烏克蘭削弱俄羅斯一樣,台灣將成為美國壓制中國崛起的犧牲品。
「關稅議題」免談了?裴洛西訪台逼中共軍演 拜登再失「減緩通膨」藥方
數月以來多有消息指出,美國華府有意削減川普時期的對中懲罰性關稅換取中國取消報復性關稅,以解決國內通膨高漲的難題。然而由於美國聯邦參議院試圖透過《台灣政策法案》全面修改《台灣關係法》,片面改變台灣的國際法理地位,以及美國總統第3順位接班人裴洛西執意訪台,引來解放軍於4日開始直接在台灣周圍7處海域舉行多日「環台實彈軍演」,模擬「海空封鎖」情境。這恐怕也導致美中兩國的「關稅議題」免談了。隨著美國11月期中選舉即將來臨,為了避免將參眾兩院拱手讓給共和黨,「減緩通膨」就成了拜登選前的一大施政重點。針對能源供應的問題,拜登其實可以跟俄羅斯進行談判早日結束俄烏戰爭;解除針對委內瑞拉的制裁;在伊朗核協議上做出讓步,或是尋求OPEC領導國沙烏地阿拉伯的增產援助,但美國卻為了讓烏克蘭繼續削弱俄羅斯而不願結束俄烏戰爭,且民主黨內部又因為上述國家的「人權劣跡」和「專制體制」向拜登施壓,表達美國不能輕易跟他們妥協,導致能源供應的問題難解,再加上國內能源商為了賺取暴利也不願增產。因此川普時期推升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成本壓力的對中關稅壁壘就成為聯準會操作貨幣緊縮之外,少數能夠減緩美國通膨的工具。其實先前就有多項消息指出美方有意削減中國關稅,但因為北京目前態度強硬,就算美國取消懲罰性關稅,中國也不見得會跟著取消報復性關稅,因此為了避免被川普批評對華軟弱,不利期中選舉,拜登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打貿易戰,但拜登也沒有把「關稅議題」說死,直到中共以裴洛西訪台為由大動作軍演。《路透社》透露,共軍近日的大規模實彈演訓導致拜登政府必須重新考慮「關稅議題」,他們雖然極力避免做出任何可能被中國視為升級事態的行為,但華盛頓又不想被美方認為他們在對北京示弱。知情人士聲稱,拜登在共軍演習之前都還沒做出決定,但現在也沒有定論,目前所有可能的選項都在考慮之中,沒有特別擱置任何事項,「唯一能下決策的是總統,他會衡量美國利益來決定。」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表示,政府是因為極其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才會花這麼久的時間在「關稅議題」,尤其裴洛西訪台後,情勢變得更加嚴峻,「總統正在權衡各種選擇,他非常謹慎,希望確保不會因此傷害到美國勞工。」
美參議院正告北京勿重蹈俄國覆轍 擬立法納台為「非北約盟友」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延期審理「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欲藉由立法將台灣納入「非北約盟友」,明確正告北京,別針對台灣重蹈普丁入侵烏克蘭的覆轍,由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和共和黨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共同提案。根據《中央社》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呂祥指出,台灣政策法案最受關注的意圖是把台灣視為「主要的非北約盟友」,將台灣視為華府密切的全球夥伴,相當於承認台灣主權,揚棄一中政策,對此中國必然做出處置。專家認為,這項法案的衝擊還得看法案的用字遣詞,加入使條文不具約束的用語,行政部門才得以繼續執行廣泛而模糊的一中政策。(圖/unsplash)美國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政府與外交項目主任艾伯特(Matt Abbott)對此表示,在參議院提出台灣政策法案和裴洛西訪台前,美中關係就已持續惡化,此法案無疑會使中國當局感到不安,但這項法案不能被視為美台復交,該法也並未改變美國對台灣國際地位的立場。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中國事務專家沙特(Robert Sutter)認為,推測這項待審理法案所造成的衝擊言之過早,主要還得看法案的用字遣詞,行政部門與國會議員將致力於草案中加入使條文不具約束的用語,如此行政部門才得以繼續執行廣泛而模糊的一中政策。
裴洛西挑動美中台敏感神經 美參院外委會宣布:延審台灣法案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Patricia Pelosi)旋風訪台,引起大陸當局相當不滿,儘管她來訪不到24小時,昨天傍晚已離境,在現在正值敏感時刻,美國參議院外委會原來訂本周三(3日)要審理《台灣政策法案》,但後來以主席必須參與院會事宜為由,決定延期,留給外界諸多想像空間。參議院外委會本來在周三下午審理由民主黨籍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於6月所提出的《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但臨時以梅南德茲必須參與院會事宜為由,延遲審議法案。由於延期的時間點,正值美中台關係緊張之際。因為身為美國政府第3號人物的裴洛西,旋風率團訪台,引發北京當局強烈反彈。除了馬上宣布在台灣周邊展開軍演外,也在裴洛西訪問台灣期間,陸續宣布暫停多項台灣農漁產品進出口。此時又剛好把法案的審議延期,外界不免聯想,解讀美國是為了想避免刺激中國大陸,才會有此動作。而法案既然延期,會延到什麼時候才會審查?根據《中央社》報導,參議院外委會對外透露,希望能在8月休會完的首場業務會議中進行審理。且根據美國立法程序,法案若可以在參議院外委會過關,後續還得經過參、眾兩院通過,才可遞交總統簽署,法案才能正式生效,所以該法案想成為美國法律,眼前還有重重挑戰待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