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不打烊2/李昂、盧秀燕是他弟子 大師不愛當法官只愛美食
「從小看到當法官的爸爸經常熬夜加班,判決還會寫到凌晨3、4點,哪有生活品質?」被稱為現代食神的朱振藩,回想起曾任板橋地方法院(現為新北地院)庭長的爸爸工作的辛勞,直呼這就是他不願意考司法官、當法官的原因,不過也多虧了朱振藩「從小立志不當法官」,台灣才多了一位兩岸公認的現代食神,讓華人世界的飲食文化更加多采多姿。品嘗過5萬道菜、上千種酒的朱振藩被譽為食神,其實跟他的出身有點關係。他是江蘇靖江人,曾祖父是舉人,當過揚州府的訓導(類似教育局長),靖江當地最有名的大湯包,就是他曾祖父的廚子發明的,他的祖父是貢生,父親23歲就當了法院書記官長,老家的花園比台北228公園還大,絕對稱得上是大戶人家,後來被共產黨抄家後,竟住了2千多戶人家。朱振藩的父親來台後當了法官,在全省各法院間輪調,雖然待遇微薄,但家裡吃飯絕不馬虎,父親一半的薪水都花在家人吃的上面。朱振藩記得,父親一生廉潔方正,有時見到民眾不懂法律被騙,快要傾家蕩產,心中不忍,就點撥了兩句,當事人打贏官司後,手捧數萬元現金來答謝,被當時月薪只有數百元的父親嚴詞拒絕,只好致贈他們自己漁船捕撈的海產,結果讓朱振藩家裡一度有吃不完的明蝦、鱈魚,出身嘉義望族的母親還會分送左鄰右舍,因此鄰居小朋友只要提到朱媽媽,個個眉開眼笑。朱振藩的母親(中)出身嘉義望族,燒得一手江浙好菜。(圖/朱振藩提供)司法世家子弟的朱振藩,在父母壓力下,大學被迫念法律系,但是父親日夜加班的童年記憶嚇壞了他,明明幾千字的古文他都能倒背如流,但法律條文就是記不起來,不過熟讀古文和歷史讓他順利考上調查局,而講究飲食的家族傳統,以及從小精讀的典籍和古書,成為他構築心中飲食小宇宙的絕佳材料。1986年初,朱振藩和大學同學相約去花蓮玩,大家約好有計畫地吃遍全台,變成他蹲點遍嘗全台美食的契機,「從此我的路就無限寬廣!」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朱振藩其實是「雜家」,念書時就開始研究算命和面相,被大學同學戲稱為「半仙」,後來不但寫過這方面的專欄,還出書和開班授課,甚至在學生介紹下認識了另一半關蕙明,而岳父在香港曾管過「大排檔」,工作內容一樣與飲食有關,只能說是姻緣天註定。朱振藩一開始教算命、寫專欄及出書只能說是小有名氣,後來有雜誌社聽說他懂美食,邀請他寫美食專欄,結果他筆下的「四方風味在台北」專欄一炮而紅,1995年將專欄文章集結出書,成為他的第一本美食著作「台灣美食通」。陸續共寫了50幾本書,其中40幾本在談美食,其他還出版品酒、命相、及風水的書,正體字和簡體字版本都有,還經常應邀演講和座談,深受兩岸讀者歡迎,被譽為現代食神和食聖。許多主播、主持人、名人都拜朱振藩(第1排左2)為師,一同研究美食。(圖/朱振藩提供)在美食界一呼百應的朱振藩,往來無白丁,除了收男徒弟,還有36位女弟子,大弟子是名作家李昂,其他還包括知名主播、主持人、貴婦和政界人士,其中一位女弟子還當上直轄市長,就是台中市長盧秀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兩年來,出門不便、交通嚴重受限,兩岸餐廳慘澹經營,大大地衝擊了朱振藩建構的美食元宇宙,目前他每周二進行美食教學,「現在講山珍、接著要講海味」,明年上半年的進度是家常菜、然後是火鍋和宴席菜,對美食有興趣的民眾來說,現在是親炙食神的好時機。面對疫情,朱振藩建議大家「多補充蛋白質,減肥餐少碰」,而且要吃熟食、忌吃生冷食物。他依據「先天補腎肺」、「後天補脾胃」的中醫理論,建議早餐要吃鹹的,例如天然醬菜,「把腎氣吊起來才有活力」。另外,紅肉類的牛肉,以及魚肚都有豐富蛋白質,要多吃,才有助於對抗疫情。此外,盡量不要在太冷的環境下吃東西,因為這是有利病毒生長的環境,同時要少接觸人群,在這段時間盡量忍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