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林
」半導體新綠能1/老舊茶村迎來高科技加值 寶晶推光電結合地方創生三農共好
「日本過去也堅守農地農用,但搞到最後,和尚跑走了、沒人來敲鐘,廟再大有什麼用,荒蕪而已,台灣不該步上日本的後塵,現在有『低碳經濟』選項、千載難逢,我們可以為農村多做一些事,引進高科技做互補、產業品牌加持。」寶晶能源(6987)董事長蔡佳晋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一語道出台灣綠能與農業發展的困境及解方。 「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及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10月4日於南港展覽館二館登場,60歲的蔡佳晋在自家攤位上受訪時,不斷有業者前來打招呼及邀約,因為寶晶已有近130MW電廠併網,若屏東地方創生計畫開發案啟動,寶晶可望成為屏東最大的光電業者。事實上,能源周開展前夕,颱風山陀兒罕見地從南台灣直衝登陸,重創當地,連貨櫃都被吹走,但在屏東林邊鄉、台灣首座水面型太陽能案場,只有部分浮筒被風浪翻轉,電力設備完好無損。「我們一開始就用比較貴的H型鋼,還有結構技師去設計,可抗17級陣風,成本要花在對的地方!」通過這場颱風暴力大考後,蔡佳晋鬆了口氣地說。一旁的寶晶總經理陳來進告訴記者,因為一開始就打算做長久的能源生意,而不是靠轉賣案場為生,寶晶都是砸下重本,「我們的太陽能案場投資,堅持百分之百持有電廠,自己設計自己蓋,後續的營運維護也都自己來,雖然一開始很花工夫,但後續比較沒有糾紛,甚至連監控與管理系統都自製,所以毛利能高達49%。」屏東林邊鄉的水面型太陽能案場,已經安然度過5次颱風(圖/翻攝自solar edge官網、寶晶能源臉書)。寶晶能源成立於2018年,專注於太陽能案場的開發、投資、興建、維運並長期持有,今年上半年營收約4.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毛利率約49%,稅後純益1.13億元,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57元。目前87%的營收來自售電收入,8月26日起登錄興櫃,預計明年4月將送件申請上市櫃。而近來備受南部半導體業者關注的「完整大規模綠電」,正是寶晶下一個大案子,坐落在屏東縣內埔鄉、隸屬於台灣農林公司的屏東老埤農場,這座茶園的產量從2022年的470公噸、縮減面積至原有1/4,仍可維持產量水準達331公噸。但荒廢竟比種茶還省錢,至少不會虧錢,因為種植成本太高、打不贏越南茶,也造成農林公司近年來連年虧損。因此,農林去年決定改造老埤而招標,由寶晶能源取得標案,蔡佳晋在展場攤位上,秀出「屏東縣內埔鄉光與農新農村規劃」3D模擬動畫,跟記者解釋,「過去農園是封閉茶園,土壤酸度高達4.4,礫石為主、地力不佳,排水也有問題,並非良好的耕種區域,若做好觀光與旅宿設備,就能讓一般民眾參與進來,成為屏東大武山下的新秘境。」依寶晶目前規劃,佔地717公頃的老埤農場,26%保留原始生態、21%做生態復育、21%為茶園,光電廠佔地約28%,另1.4%為休閒農業用地,總投資預計200多億,太陽能占園區不到3成,預估興建至多450MW光電案場,每年可提供5.76億度電給半導體業者,而實際興建將依主管機關核准為準。動畫展示的老埤農場,鳥瞰綠地有一半為原始生態,130公頃茶園,一小隅規劃三層樓的低碳飯店及休閒農業區,有溫室、餐廳及假日市集,還有農產品與食品加工廠、冷鏈物流等。寶晶能源支持台灣在地農業(圖/翻攝自寶晶能源臉書)。「農業要有經濟性、環保性與社會需求,所以我們選擇跟屏科大合作農地再生的研究,生態跟有機農法一樣,沒有所謂的『太陽能板下不長草』這回事,反而能恢復地力,」除了種植相關的高經濟作物,如瓜果與香草,也會特別種植蜜源植物,讓方圓3公里的農地都能有蜜蜂來巡邏、增加收益,推動綠色旅遊,也能培育附近的學生、居民當導遊,讓他們在農閒時增加工作機會。「我們其實想在這做一個小型的地方試驗,讓農村有hightech的加值,不是競爭,而是互補」蔡佳晋說,「農業交給專業的去做,我的強項是資本募集、營運管理、品牌行銷,這才是資本家該做的事;否則一味想著堅守農地,沒有產業群聚、技術不到位,無法吸引人力,生活環境也沒有辦法改善。」「經濟部需要電,農業部需要農,農村需要就業人口,這3者要平衡,而不是只想保護其中一個,這不是台灣之福。」蔡佳晋正領著團隊,以國發會的「地方創生」政策為基礎,要在保留茶園的屏東老埤農場上,打造全台最大太陽能發電廠,走出一條農業、地方及光電共存三贏的新出路。
農林總部南遷1/「總公司從南港搬到三陽新竹湖口倉庫」 董事長都是他「雙方代理」?
去年虧掉11億元的台灣農林(2913),今年9月以10億元將南港總部賣給廣積(8050),挹注高達6.13億處分收益,然CTWANT接獲讀者爆料,農林總部員工要在12月19日前搬出,營業處遷到三陽工業子公司「上揚」所有的內湖潭美街辦公室,總部員工則移到向三陽工業承租的新竹湖口倉庫,由於農林及三陽董事長都是吳清源,屬關係人交易,決議過程有違公司治理之虞。有「台灣地王」之稱的台灣農林,創於1899年,前身為「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以茶園及新式紅茶工廠為主,後轉為公營,1952年公營轉民營,拓展進出口貿易、土地開發,因擁有3,800公頃引人垂涎,不時傳出經營權爭奪戲碼。台灣農林原以茶園及新式紅茶工廠聞名,後拓展進出口貿易及土地開發,不過依舊經營茶產業。(圖/翻攝自台灣農林粉絲團)農林2006年起由林金燕打理,2010年遊說土地開發商詹連凱加入,兩人因理念不同,陷入公司派及市場派紛爭,後找來2017年入主三陽工業(2206)且擅長土地開發的吳清源,以三陽工業子公司上揚投資農林,2019年「三方共治」,由吳清源任董事長,才平息經營之爭。今年五月改選吳清源續任農林董座後,加大資產處分力度,9月14日董事會通過以總價10億元售出購置成本3億多元的南港總部,淨處分利益高達6.13億元。「這樣也是減少虧損的方式。」吳清源曾說。對於這項資產處分,股東們意見不一,後續總部搬遷的決策過程,更令不少內部人傻眼。本刊接獲爆料,南港總部出售後,農林10月18日董事會決議通過,將營業處遷移至「內湖區潭美街285號」,所有權為上揚公司,上揚董事長吳麗珠正是吳清源的妹妹,為「實質關係人」,上揚也是持有農林股權近25%的法人股東,並指派吳清源、黃裕昌、謝春輝3位「法人董事」代表人,涉及利害關係人交易。依農林公司章程,關係人交易須經審計委員會同意,但爆料者指出,此事未經審計會同意就直接開董事會,且決議時,上揚的三位代表人也未迴避,使得這項決議不符公司治理。至於總部員工辦公處所,則是11月4日以一紙公告,「總公司預定12/19(一)移地新竹湖口辦公室」。本刊取得資料顯示,所謂新竹湖口辦公室,是由農林以每月每坪200元的價格向三陽工業承租共390.225坪的廠房,換算每個月支付78,045元,目前合約期限為民國111年12月1日至民國112年11月30日。一位熟悉公司法務人士指出,由於吳清源就是兩家公司的董事長,這件辦公室承租案恐涉及民法106條「雙方代理」等。爆料者進一步指出,「將總部移至湖口」,不僅有違利益迴避原則,還違反農林公司現行章程第4條既已明定「本公司設總公司於台北市」,也未經過審計委員會同意,沒開董事會討論決議,也沒發重訊讓九萬名農林股東知道。本刊接獲內部員工表示,這件事情未提請董事會討論、股東會也沒有決議通過「變更章程」,「是吳清源董事長一紙通知,然後大家也不敢說什麼」,「大股東說過的『三方共治』,根本無感」。原由林金燕(圖右)打理,後來遊說土地開發商詹連凱(圖左),再找上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擔任董事長(圖中),在2019年達成「三方共治」的局面。(圖/報系資料照、土銀提供、桃園市政府提供)針對此事,農林董事久津實業於11月28日申請定暫時狀態處分,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商業庭11月30日通知台灣農林,12月9日前表示意見,預計12月12日開庭審理。而農林回應本刊,「由於目前已經進入司法程序,公司暫不方便對外發表任何意見,但若有任何不實的指控以及影響公司商譽的言論,我們一定會提告。」
農林總部南遷2/通勤時間增至少3小時 員工傻眼「不是騎SYM不是開Hyundai不得進出廠區」
台灣農林南港總部9月賣掉後, 直到11月4日才告知員工,12月19日要移到新竹湖口三陽倉庫上班,交通往返超過三小時,「66名員工中已有15名員工離職,離職率高達22.73%。」內部員工告訴CTWANT記者,「租約只有一年,未來公司會變怎麼樣真的不知道?」對於農林處置資產,賣掉南港總部挹注盈餘,但將辦公地點移至新竹湖口,有考慮人才流失或員工勞工權益問題嗎?關於總部搬遷一事,受訪員工向本刊坦言,「一開始大家都不知道,公司決定以後11月4日才發通知。」11月15日時,收到主旨為「總公司搬遷湖口辦公室出勤注意事項」的公告,內容提及「總公司預計於111年12月19日遷移至湖口辦公,請同仁務必配合。」雖然工作地點遷移,但工作時間並未改變,也就是說員工需要更早起,耗費更多時間前往辦公,通勤往返時間恐增加3至5小時,「公司有提供兩條路線的交通車,早上7點接駁車就發車,這樣要幾點起床、幾點出門?」一名員工不解地說,「兩部交通車每月租金44萬元,在台北已經足夠租一間不錯的辦公室了。」原先在台北南港為甲級辦公室,搬到新竹湖口則變成由工廠倉庫改的辦公室,不少農林員工忐忑不安,「我們沒看過任何照片,也不知道裡面長怎樣,消防安檢、建築規格是否符合辦公室使用需求,員工上班安全是否無虞?」讓部分員工啞口無言的是,「公告中有一項特別要求,廠區內限制如非SYM或駕駛現代品牌之車輛均不得進出廠區」。台灣農林遷移至新竹湖口的建築規模。(圖/讀者提供)預計12月底離職的15名員工中,有13名年資超過9年,會不會因此造成業務的影響、人力的不足?導致留下來的員工工作量增加?內部員工坦白,「這是一定會的,更怕等發完年終後,可能會有過半的人離開。」「到時,農林會從新竹招募人,甚至從三陽補人,那不就整個貍貓換太子了?」不過離職員工多半都拿6個月資遣費,加上有簽保密條約,而現職員工也怕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因此沒人敢發言,只能私下吐心聲,「為什麼急著把一家上市公司關進工廠倉庫?什麼樣的人會把農業當工業經營?」「原來可以順道接送孩子的都不行了」,「年資越高越不敢動,一來年紀大了工作不容易找,二來都有家庭負擔不敢亂動」。據本刊調查,部分股東並不反對出售總部,但對於公司搬遷及決策過程不大認同,加上營業處在內湖而總公司卻在新竹湖口,兵分兩地,對於營運能否加到分存疑。董事長吳清源發布公告,員工也表示無奈。(圖/讀者提供、報系資料照)針對遷移至湖口辦公室,吳清源董事長並沒有多作解釋和說明,而內部員工則表明,「如果資方不為員工著想,員工永遠都是弱勢」,另依勞基法第10-1條員工調動五原則中的第4、5項,調動工作地點過遠,雇主應予以必要之協助,考量勞工及其家庭之生活利益,「北市府跟新竹縣府能關心一下嗎?」
前農林女董座被控掏空 高檢署駁再議獲不起訴確定
前台灣農林公司董事長林金燕,遭股東檢舉利用農林及子公司台林投資1.7億元資金,高價買進雋大公司股票後,再賤賣給特定人,還以農林公司資金收購農林股東委託書,鞏固個人農林經營權,涉嫌違反《證交法》。台北地檢署不起訴林女,將全案送高檢署再議,案經高檢署駁回,林女獲不起訴確定。林金燕自2006年至2019年擔任股票上市的台灣農林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並兼任農林子公司台林投資公司董事長,遭股東檢舉她於2012年2月、5月、2013年3月間,以農林、台林公司資金,以現金增資方式,花費1億7000萬元高價購買虧損嚴重的雋大公司股票1萬7000張。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林女再以每股0.1元購買雋大公司股票給特定人,涉嫌掏空。此外,林女遭檢舉於2012年間以台林公司名義花費115萬9000元,委託坊間公司徵求股東委託會,以鞏固她個人在農林的經營權,涉嫌違反《證交法》,案經金管會、調查局送辦。北檢認為林女罪嫌不足,今年3月將林女不起訴處分,並依職權送高檢署再議,高檢署審查後,認為再議無理由,依法駁回,林女獲不起訴確定。
星生意/飲酒過敏變契機 洪詩「懂喝」成賣點
今年7月洪詩不畏疫情嚴峻,7人合資砸了300萬成立炸物居酒屋品牌「原火乍初」,店面落腳於日韓料理滿街林立的林森北路七條通,經營短短一個月不只外送訂單接到手軟,月營業額更比預期高出五成,洪詩善用出道多年累積的名氣化身「行走招牌」、並將自身鑽研紅白酒五年的經驗納入菜單,讓「原火乍初」跳脫台式鹹酥雞配啤酒的傳統框架。 雖然年紀輕輕,但洪詩但對酒類頗有研究。(圖/彭子桓攝)說起研究紅白酒的契機,洪詩坦言成年後便開始接觸酒類,無奈最愛的啤酒、威士忌成分含麩,只要喝完就會產生過敏症狀。但她起初並未發覺,直到某年參加尾牙才察覺不妙,「那時黑人哥(陳建州)說台上有啤酒大賽要不要參加?那時我雖然已經懷疑自己啤酒過敏,但又覺得尾牙說過敏很掃興,反正這麼久沒喝來試試看。」豈料洪詩一下台便開始起酒疹,此後她只好轉戰紅白酒,更一頭栽進葡萄品種研究,專業程度連侍酒師都誇讚她「懂喝」。 洪詩認為甜白酒「蜜思嘉唯甜氣泡酒」與濃郁紅酒「慕琳絲神秘者葡萄酒」很適合搭配炸物。(內用價:甜白酒整瓶1480元、紅酒單杯300元)(圖/彭子桓攝)洪詩認為甜白酒「蜜思嘉唯甜氣泡酒」與濃郁紅酒「慕琳絲神秘者葡萄酒」很適合搭配炸物。(內用價:甜白酒整瓶1480元、紅酒單杯300元)(圖/彭子桓攝)籌備開店時,洪詩網羅十二支紅白酒,盲喝選出各兩款與炸物味道最契合的酒飲;為了滿足不同消費者所需,她們也和台灣農林合作兩款專屬的氣泡茶飲,供不沾酒精的饕客去油解膩。除此之外,她們將整家店營造成「叢林風」,大手筆選用演唱會規格的LED燈,每到晚間九點就會切換燈光,只為讓客人賓至如歸。(禁止酒駕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飲酒過量害人害己)人緣好的洪詩開店自然有許多演藝圈好友支持,郭書瑤也在IG上熱情推薦。(圖/翻攝自洪詩、郭書瑤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