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水準
」台灣新冠死亡率遠低他國? 蔡壁如:陳時中不願意告訴國人真相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昨稱台灣新冠整體新增死亡數會讓致死率提高,但死亡數或每10萬人口死亡率遠低於其他國家;對此,立委蔡壁如今(13日)指出,陳時中不願意告訴國人的真相,即是在沒有普篩的情況下,「少篩、少確診」伴隨而來的是「高死亡率」,她呼籲只有誠實面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蔡壁如質疑,究竟台灣因為染疫死亡率有多高?用死亡人數除以確診人數來計算?還是像陳時中所言,用每百萬人來計算死亡率,才對?她說,用前者來計算,這些數據都是指揮中心提供給的,也是疾管家網站和衛福部官網每天公布的數據;陳時中怎麼會因為立委質疑,就否定自己每天說出的話?「關乎全台灣人生死的疫情指揮官,話可以亂說嗎?」蔡壁如指出,根據台大公衛專家詹長權的資料,台灣和日本「年齡別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比較發現,關鍵在於「台灣從50-59歲年齡層死亡人數是明顯增加的,60-69歲、70-79歲、80歲以上的3個年齡層的死亡人數都差不多。」她說,從日本的數據來看台灣,台灣「有症狀才篩檢」會延遲新冠肺炎確診時間,讓醫護人員錯失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新管肺炎的機會,讓病人由輕症轉重症機率增高。「恐怕這才是陳時中指揮官不願意告訴國人的真相!」蔡壁如說,為什麼以台灣醫療水準如此之高的情況下,還有這麼高的死亡率?很簡單、也很明顯的答案,就是「存在在黑數太多」,在沒有普篩的情況下,只能說「少篩、少確診」但伴隨而來的是「高死亡率」,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台灣篩檢量太少,確診個案被低估。到底台灣的篩檢量究竟有多底?蔡壁如表示,到2021年7月5日為止,包括香港、日本、新加坡、韓國及台灣在內的每千人PCR篩檢人次比較:香港2677人次、新加坡2326人次、韓國207人次、日本126人次、台灣63人次。所以,她認為,只有誠實面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這就是所謂的RCA。蔡壁如認為,解決民眾對這波疫情的恐慌,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提供「足夠的疫苗數量」,同島一命必須維護民主國家對民眾的健康人權保障、對健康平等權公平正義的維護,「先打一劑」是個好辦法。
台新冠死亡率「全球最高」 柯P坦言「黑數太大」!專家憂:確診恐翻倍
台灣醫療水準在世界平均之上,新冠肺炎死亡率卻高於世界平均死亡率,台北市長柯文哲24日分析指出,死亡率並非真的那麼高,應該是感染黑數太大,沒被抓出來,可能是現況再加1倍;柯也指出,Delta(印度)變種病毒來勢洶洶,美國都擋不住了,遲早會進入台灣社區,大家要思考,疫情某種程度一定存在,應趕快學習如何「與狼共舞」,與疫情並存。各縣市累計本土病例死亡率太高 疑確診數被低估Delta變種病毒在國際間造成新威脅,柯文哲表示,雖然打2劑疫苗後對多數人有效,但不保證一定不感染,相較18年前發生SARS,那時沒有疫苗,死亡率高達13%,才是慘況。他話鋒一轉,台灣最近表現怪怪的,新冠死亡率不應該這麼高,問題應該在黑數太大。台灣新冠肺炎確診黑數推估柯文哲進一步說明,新冠肺炎死亡率全球平均2.17%,美國1.79%,台灣醫療水準在世界平均之上,但死亡率逾3%,應該是分母被低估,他認為確診黑數是現況再加1倍。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全台累計死亡人數突破600,達605人,死亡率高達4.2%,若依柯文哲所說,全球平均死亡率2.17%,推估台灣確診人數約為2萬7880人,與指揮中心公布確診1萬4389人,兩者相差1萬3491人。台灣科技大學教授陳致曉也認為,台灣死亡率飆高至4.2%,幾近全球平均的兩倍,數字並不尋常;由於指揮中心拒絕普篩,本土實際確診人數必定超過官方統計,相信還有未採驗染疫卻死亡的個案,尤其,與去年相比,同期火化遺體的數量成長55%,這兩個客觀事實都透露出「台灣實際確診人數遠高於官方統計的數字」。陳致曉炮轟 拒絕普篩的成果陳致曉進一步指出,假設世界各國都做到百分之百普篩、死亡率為真,台灣醫療水準並未高於世界平均水準,也不考慮台灣疫情比去年同期嚴峻,「在這三個極其保守的假設下,台灣實際染疫人數至少為目前確診數1萬4389人乘上2.55」,如此推算,國內確診黑數至少有2萬2303人未計入官方統計。「這就是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拒絕普篩的成果!」陳致曉指出,陳時中迄今不斷宣稱,疫情已受控制,「拒絕普篩對抗的不是病毒,而是國民認知!為了民進黨的自我感覺良好,犧牲無辜百姓生命!」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直言,社區隱形感染者沒被找出,病毒傳播鏈就很難被切斷,令人擔憂的是,隨著疫苗接種增加,重症的發生下降,但輕症和無症狀者會增加,屆時體內病毒量不高,快篩偽陰性會增加,指揮中心應盡快制定企業、家用快篩標準,及早找出無症狀者,並依輕中重不同症狀做不同的隔離與治療。Delta恐襲台 病毒愈來愈難纏柯文哲說,Delta變種病毒一定會進來,終極策略是打疫苗,當疫苗沒辦法到位時,手上有什麼樣的武器將決定戰略思維,過去台灣邊境管制成功,現在已不管用,病毒本身一直演化,愈來愈難纏。柯文哲強調,新常態的精神就是不要幻想完全沒有疫情,要思考疫情某個程度會一直存在,但不要讓它太干擾生活。
全球逾7億人患腸躁症 睡眠障礙機率增2倍
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腸躁症,全球有10%人口(近七億七千萬人)為腸躁症所苦,推估台灣盛行率約為10~20%。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盧俊良教授指出,台灣醫療水準在國際間實屬先進,但在腸躁症的藥物治療卻是落後歐美日等國,目前國際已經有10餘種的腸躁症新藥治療,台灣卻一直遲遲尚未引進,也讓腸躁症的病患苦於無新藥可使用的困境。腸躁症確切原因不明,壓力、飲食、腸道敏感異常等因素都有影響,在3個月內平均每周至少1天的復發性腹痛,其嚴重者影響生活品質與工作效率。盧理事長進一步分析,根據《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期刊,臺灣腸躁症患者與無腸躁症者相比,發生睡眠障礙的情況高出2倍。(腸躁症患者睡眠障礙41.4%、無腸躁症者22.7%),因腸胃問題自工作或學校缺席的比例高出2.5倍。(腸躁症患者14.3%、無腸躁症者5.9%)。罹患腸躁症的患者(55.4%)比沒有罹患腸躁症的人(34%)更常向醫師求診。台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中心王彥博主治醫師觀察國際治療趨勢發現,腸躁症的治療已經從單一科別進展到整合藥物治療、低腹敏飲食、生活型態改變、精神心理治療四大面向;即使是對於便祕型、腹瀉型、慢性便秘不同類型的腸躁症在國際間也已經有了十多種的新藥物治療,台灣完全沒有引進;目前台灣使用的藥物十多年來沒有新增,且這些傳統藥物大多都是紓解症狀,而非針對腸躁症機轉而研發,不同於新一代的藥物多根據大腸疾病最新的可能機轉研發,這類對特定機轉研發的藥物,對傳統藥品治療效果不好之病人更能達到有效的疾病控制。近年來國際討論甚多的低腹敏飲食也是很新的飲食治療方式,可以有效緩解改善症狀。根據2017年的低腹敏飲食研究,發現西式飲食模式(即高脂肪、高糖飲食、鹹味小吃,如:蛋糕、餅乾、糕點、甜味飲料、薯片等)與引發腸躁症症狀有最大關連。外國亦有研究更指出過量咖啡因、甜食、含糖飲料的飲食習慣提高罹患腸躁症的風險。而在低腹敏蔬果的研究上,在近期美國研究顯示,慢性便秘型患者每天食用2顆綠色奇異果,持續4周後的結果相較於每天食用黑棗或是車前草的患者,其成效相當,且在腸道運輸時間上,減少將近2成的時間。澳洲蒙納許大學在低腹敏飲食的研究顯示,86%腸躁症患者採行低腹敏飲食後整體症狀獲得改善;2017年英國研究指出,至少有10項隨機對照試驗顯示,50-80%的腸躁症患者在實施低腹敏飲食後,腹脹、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獲得改善;由於亞洲飲食與西方飲食習慣不同,在亞洲人的研究顯示低腹敏飲食同樣有68%的病人改善腸胃症狀。經蒙納許大學通過認證的低腹敏營養師吳柏姍指出,腸躁症患者實施低腹敏飲食確實有助於緩解腸胃道不適狀況。衛教腸躁症患者選擇低腹敏食物,需要有讓患者方便易懂的工具,可查詢食物中腹敏成分多寡與可食份量,澳洲蒙納許大學研發低腹敏飲食APP,幫助患者容易查詢低腹敏的食物,例如奇異果、草莓、鳳梨也都是經低腹敏認證的水果。然而,實施低腹敏飲食需要經過專業醫師與營養師嚴謹控管,也不適合長期進行,以免造成營養失衡等問題產生。
藉疫發揮4/代理疫苗賺很大眾人搶 楊志良爆之前流感疫苗採購也是這樣
針對立委懷疑台康介入、才導致東洋採購疫苗破局,台康曾鄭重的在11月13日以新聞稿的方式發佈訊息澄清,強調台康未與東洋競爭代理疫苗事宜,台康生技秉持以國家利益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優先,全力支援政府疫苗政策,台康生技未主動接觸政府涉及新冠疫苗相關議題。不過,因為台康遭爆,早在東洋洽談BNT疫苗採購案前,就已先與BNT疫苗大中華地區代理「上海復星」恰談採購BNT疫苗事宜,而台康澄清新聞稿內容中也說,並「未主動」接觸政府採購疫苗業務,令外界好奇台康,是否有難言之隱、沒有主動卻有「被動」,才會「被要求」低調的向國外大廠洽談採購疫苗?本刊因此向台康公司查詢是否有進一步說明?台康方面則表示要請示上級長官決定,但直到截稿前,本刊為進一步取得相關回應。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各國都期盼疫苗及早問世,只不過,即使國際知名藥廠研發的同一支新冠疫苗,訊息也是忽而利多、忽而利空,讓外界看得眼花繚亂。以牛津AZ疫苗為例,不斷報導的外電內容對於「保護力」的描述就不一致。週末才剛宣布,AZ疫苗保護力高達九成九、而且對老年人效力格外好,23日晚間又有外電說AZ疫苗保護力約七成五,連BBC英國廣播公司都難掩失望,但24日卻又有報導指儘管AZ疫苗保護力不如BNT疫苗,但價格比較便宜,因此被看好,可說莫衷一是。目前市面上最受注目的BNT疫苗,是由BioNTech的創辦人薩欣(UgurSahin)和妻子圖雷西(Oezlem Tuereci)與美國藥廠輝瑞(Pfizer)合作發明」的。(圖/翻攝自Twitter @DalbidEU)有關疫苗防護力的訊息十分紊亂,不僅各國政府眼花繚亂、股市投資人心中七上八下,也傳出各國爭搶代理權之餘,因為競爭廠牌多、背後利益又不小,激烈競爭下,「疫苗採購大戰」從國際上打回國內。「防疫如作戰,昔日台灣買流感疫苗也是這樣,當時有國際大廠的疫苗可採購,但國內自製研發的疫苗廠也期盼政府多愛用國貨,各種請託、建議不請自來,所以我能體會衛福部的處境,但我也建議政府千萬別忘,重點是取得疫苗」,前衛生署長楊致良有感而發的說。楊志良建議政府,只要依政府採購法辦理,盡量兼顧市場機制,取得價量兼具的疫苗機率就會越高,且不會引來太多的非議。反之,那怕主事者只要有一丁點替特定代理商量身定做的私心,勢必橫生更多枝節,更可能損及全民利益。前立委、北醫大藥學院教授陳宜民則認為,新冠疫苗拼研發、比速度,競爭激烈,國內國外大廠都是利多、利空交織頻傳,連國外媒體都質疑,部分利多未必屬實,甚至有炒股之嫌,民眾未必能清楚分辨。他舉例,國際上研發進度領先的德國BNT、美國莫德納疫苗都採類似「基因疫苗」的技術,這是全新的疫苗領域,對冷鏈技術因此比之前的舊有疫苗技術都更嚴格,但以台灣醫療水準要克服其實不會有太多問題,只是冷鏈運送過程就可能增加成本,「保護力」「成本」甚或「副作用」都將成為未來挑選疫苗的主要考量,不少國家也已在超前部屬研究,等疫苗正式問世後,該如何抉擇。陳宜民說,新冠疫苗是人類史上研發時間最短、研發壓力最大的疫苗,未來施打自然也要謹慎,民眾權益其實只能靠遴選疫苗的政府專家小組捍衛,因此專家遴選過程必須符合「專業」「公正客觀」「透明」原則,專家小組才可能協助政府做出最好的判斷。
醫材自費額新制惹怒!重症兒童家屬憂「高品質」恐退出 台灣醫療水準不進反退
健保署宣布8月將就8大類醫材、352項醫材訂定差額收費上限,高達89%的醫材即將調降,待實施新制後,醫院使用健保規範的差額醫材就須遵守收費上限,否則最重祭出違約處置。該決策傳出後,引發各界相當大反彈。金管會周邊相關團體「財團法人金融法制暨犯罪防制中心」董事長邵之雋,更是以身為重症患者家屬身分,反對新措施,還大膽直言說:「我對於自付差額醫材限價政策最擔心的副作用,就是高品質醫材退出台灣,台灣醫療水準將不進反退。」邵之雋最後選擇自體骨髓移植救兒子,現在仍須長期接受醫療及觀察。(圖/翻攝臉書)金融法制暨犯罪防制中心董事長邵之雋表示,根據他的了解,保險業者普遍不贊成這個政策。希望健保署長李伯璋能再想想看,停下這個錯誤的政策外;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也不應該置身事外,嚴肅面對這個政策對保險業的衝擊。邵之雋並同時以身為「罹患極重形再生障礙性貧血(VSAA)兒童的父親,對於此政策提出的建言「健保署『假會』,自付差額醫材限價不但影響醫療市場秩序,也傷害金融發展」,現身說法他的心聲。以下以第一人稱呈現邵之雋吐露的心聲。我是金融法制暨犯罪防制中心董事長邵之雋,同時是身為「罹患極重形再生障礙性貧血(VSAA)」兒童的父親從重症病患而言,藥物品質本來就決定治病成功率,甚至能否存活的關鍵;我兒子本來可以選擇免疫治療,但是因為健保給付關係,較好的免疫製劑退出台灣,自費都買不到,而現行製劑經評估後效果可能不佳,我兒子不得不走上毒性較高的移植這條路。這也是我對於自付差額醫材限價政策最擔心的副作用:高品質醫材退出台灣,台灣醫療水準將不進反退。以我自己為例,我幫我兒子買醫療保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擔心有一天像現在的風險產生,透過醫療險可以讓我兒子得到比健保更好的醫療處遇,這也是醫療險存在的目的。結果我兒子的情況是,有保險也換不到好的醫療處遇。事實上,醫療險的概念是危險人團共保制,就保險公司而言該險種僅賺行政費用,若理賠支出降低,保險監理機關在審議新保險商品時降低保費,並提高舊保險商品的理賠額度。長期而言,自付差額醫材限價政策,對保險業來說不會因此賺錢。反而在自付差額醫材限價制度下,醫療險變成「雞肋商品」,降低民眾購買意願,在金管會目前推動保障險替代儲蓄險的保險業轉型策略下,對保險業發展將會造成長期的傷害。以我來看,自付差額醫材限價就是一個只看得到自己想法,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的象牙塔政策。制定政策的人並不了解在醫療市場上健保與商用保險的分工的本質,這種「假會」的政策不但傷害台灣醫療市場,也影響了正常金融發展。健保署宣布8月醫材調降範圍針對8大類醫材、352項醫材訂定差額收費上限,高達89%的醫材即將調降,包括人工水晶體、特殊材質生物組織心臟瓣膜、淺股動脈狹窄塗藥裝置、冠狀動脈塗藥支架、特殊功能人工心律調節器、複雜性心臟部整脈消融導管、特殊材質人工髖關節、調控式腦室腹腔引流系統等。
自費醫材風暴質疑有「黑手操作」! 陳時中:一定會把責任扛到底
衛福部健保署日前針對「健保部分給付、民眾負擔差額」醫療器材提出管理新制,設定自付差額醫材上限,引發醫界反撲,總統蔡英文今(12)日對此說,已請行政院長蘇貞昌特別注意,且要衛福部長陳時中與各界進行研商;陳時中下午則回應,這事背後有黑手操弄,明天下午會與醫界進行討論。此起自費醫材風暴,首先帶頭起義的就是親英系前立委、醫師林靜儀,後續則有其他朝野現任立委邱顯智、高嘉瑜和林為洲等人發聲反對衛福部作法。普遍看法認為,健保署針對健保給付差額醫材訂出「天花板價」,將會致使醫材市場劣幣驅逐良幣,不利維持台灣醫療水準。由於醫生團體長期親綠,且林靜儀又帶頭在臉書連續發文,逼得執政黨不得不嚴肅面對爭議。陳時中昨晚親上火線回應,醫事團體若有質疑,可於這一兩天向健保署表達意見;不料,陳時中出面沒滅火,反而讓林靜儀再帶頭呼籲,各醫學會快點發公文到衛福部要求討論。民怨持續累積下,蔡英文今早終於出手公開點名蘇貞昌和陳時中應特別注意此事,指稱「好的政策,需要好的溝通」。對此,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則說,陳時中已向蘇貞昌報告此事,總統和院長都親自關心,因此希望衛福部推政策,能有更充分溝通。很明顯,陳時中一人將獨自面對外界質疑聲浪。陳時中今日下午再上火線回應說,明天會將與醫界開會討論,且考慮讓媒體進場了解,讓訊息公開透明。他也無懼指出,此次爭議應該有相關利害者伸出黑手操作,更應該讓訊息完全公開,才不會討論完後又各說各話。衛福部幕僚指出,陳時中是勇於改革的人,不管是健保費調漲,或是近日健保醫材設價格上限等事,部長都是看長遠的。關於自費醫材改革,就是因為太多民眾投訴,且很多數據攤開來檢視,都非常不合理,部長才下定決心,就算府院都把責任丟給他,他也一定會扛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