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附近海域
」 天氣 氣象局 中央氣象局 颱風未來一周2波冷空氣來襲「高山有望飄雪」 這日氣溫才回暖
今(22日)、明兩天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冷,尤其今日中南部日夜溫差大,氣象署也提醒,未來一週台灣將會有兩波冷空氣來襲,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可能出現結冰、霧淞或降雪現象。氣象署指出,今天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也冷,清晨中部以北及東北部低溫普遍只有12、13度,其他地區約14到16度,苗栗以北及宜蘭有局部10度以下低溫發生,白天北部、東北部及東部仍偏冷,高溫約15、16度,其他地區則在18至25度,中南部日夜溫差較大,請適時調整衣物穿著;降雨方面,基隆北海岸、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大台北山區仍有局部短暫雨,大台北平地及澎湖有零星降雨,其他地區及金、馬為多雲到晴。氣象署說明,23日起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也在早晚感受到寒意。同時,南方水氣北移,基隆北海岸、東半部、中南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亦出現零星降雨。各地氣溫分布方面,北部及東北部在13至18度之間,中部12至19度,南部14至20度,東部15至20度,東南部16至21度,離島地區如澎湖、金門與馬祖分別落在15至18度、10至17度及9至13度之間。到了24日,大陸冷氣團逐漸減弱,氣溫小幅回升,但水氣仍然偏多。桃園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東南部、中南部及竹苗山區也可能出現零星降雨,其他地區則以多雲為主。隨著晚間起水氣減少,桃園以南的天氣將轉為多雲。各地溫度略有回升,北部與東北部15至22度,中部15至23度,南部16至24度,東部17至21度,東南部18至23度,澎湖、金門及馬祖的氣溫則分別為17至20度、13至19度及11至14度。氣象署表示,25日台灣各地大多轉為多雲到晴,僅東半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氣溫進一步回升,北部及東北部15至24度,中部16至25度,南部17至27度,東部18至24度,東南部19至25度,離島地區的溫度也相對穩定,澎湖17至20度,金門14至20度,馬祖12至16度。不過26日起,東北季風稍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稍轉涼,影響持續至12月27日和28日。這段期間,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偏涼,其他地區早晚也感受到涼意,桃園以北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則以多雲到晴為主。各地氣溫略有下降,北部及東北部14至21度,中部14至26度,南部15至27度,東部17至24度,東南部18至25度,澎湖16至20度,金門13至20度,馬祖11至15度;29日東北季風減弱,北部及東北部氣溫回升。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天氣大多為多雲到晴;30日與31日各地天氣穩定,多為多雲到晴的天氣型態,僅東半部地區有零星降雨。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指出,未來一週台灣將受到兩波冷空氣影響。第一波大陸冷氣團今天達到最強,台北測站測得13.4度,符合冷氣團標準。明天冷氣團強度將減弱,但因南方雲系北移,各地雲量增多並伴隨降雨,北部氣溫略升,而東部及東南部則有降溫趨勢。氣溫要到週二、週三(聖誕節)才會明顯回升。週四起另一波東北季風將帶來涼冷空氣,預計週五、週六氣溫逐步下降,不排除發展為大陸冷氣團的可能性,需持續觀察。林定宜進一步說明,週四至下週日,冷空氣影響下,桃園以北、東北部、東部及東南部迎風面地區可能出現局部短暫降雨。此外,今天至明天台灣附近海域風浪強勁,桃園至台南沿海、澎湖、馬祖及綠島、蘭嶼地區可能出現9至10級強陣風,需特別留意安全。他也提醒,明天及週二上午因南方中層雲系進入台灣,水氣豐沛,結合低溫條件,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可能出現結冰、霧淞或降雪現象。
超夢幻!直擊珊瑚產卵大爆發 海底美如星空燦爛
今天是媽祖生(農曆3月23),屏東海生館再度以水下直播的方式,帶大家直擊珊瑚產卵大爆發,畫面彷彿星空般,美得超夢幻。(圖/翻攝畫面/謝佳潾屏東傳真)今天是媽祖生(農曆3月23),屏東海生館再度以水下直播的方式,帶大家直擊珊瑚產卵大爆發,畫面彷彿星空般,美得超夢幻。(圖/翻攝畫面/謝佳潾屏東傳真)今天是媽祖生(農曆3月23),也是珊瑚產卵大爆發之時,屏東海生館再度攜手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以水下直播的方式,帶著大家一同探索珊瑚大規模同步產卵的奧祕,而稍早10時至10時30分間,直播畫面拍到彷彿星空般的珊瑚產卵盛況,美得超夢幻。屏東海生館指出,今年度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委託金鐘獎團隊「水下三十米」協助直播,利用4K高清的畫面,配合船上與水下主持人的訪談,讓民眾能不用下水,在5月1日(農曆3月23日)晚上7點30分至10點30分間,就能跟著超過20人以上的專業製播團隊、台達電子的企業志工與海生館研究人員,一同探索珊瑚新生的美。今天是媽祖生(農曆3月23),屏東海生館再度以水下直播的方式,帶大家直擊珊瑚產卵大爆發,畫面彷彿星空般,美得超夢幻。(圖/翻攝畫面/謝佳潾屏東傳真)今天是媽祖生(農曆3月23),屏東海生館再度以水下直播的方式,帶大家直擊珊瑚產卵大爆發,畫面彷彿星空般,美得超夢幻。(圖/翻攝畫面/謝佳潾屏東傳真)今天是媽祖生(農曆3月23),屏東海生館再度以水下直播的方式,帶大家直擊珊瑚產卵大爆發,畫面彷彿星空般,美得超夢幻。(圖/翻攝畫面/謝佳潾屏東傳真)海生館表示,研究人員從上周開始已經持續下水觀察珊瑚準備情形,在4月29日已經觀察到少量的星孔珊瑚及角菊珊瑚產精卵束,4月30日則在眺石及入水口外附近海域記錄到越來越多的珊瑚陸續產出精卵束,如微孔珊瑚、盤星珊瑚、角菊珊瑚、似角星珊瑚、腦紋珊瑚、迷紋珊瑚等。研究人員說,全球暖化使海水溫度屢創新高,世界各地珊瑚大規模白化事件頻傳,台灣附近海域的海水溫度逐漸快速升高,恆春半島南部海域也在4月底開始進入NOAA Coral Watch(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珊瑚監測)的觀察等級,希望透過珊瑚產卵的畫面,讓大家更重視珊瑚生態議題。
超級土魠魚36公斤重!破安平漁港「最大尾」紀錄 喊價破10萬
近日是土魠魚迴游至台灣附近海域的季節,台南市資深釣客張明宗在安平外海釣魚時,釣到1尾重達36公斤、長約160公分超級土魠魚,寫下安平漁港的魚獲紀錄。消息傳開後,不僅有人開價10多萬元收購,還吸引許多釣友一探究竟,大家都直呼「不僅技術要好,運氣也要夠好才行!」據了解,土魠魚一向有「海中白金」的美稱,屬季節性的洄游魚類,每年冬至前後到農曆年前為台灣附近海域盛產期,近年在台灣本島產量有逐年減少的趨勢,澎湖的捕獲量則較多。張明宗指出,他花了將近半個小時與這尾超級土魠魚搏鬥,為了不讓牙齒尖利的土魠魚咬斷魚線,還得不斷將牠拉靠近船,除了長年累積的經驗及技術外,運氣也很重要,很高興能有如此大的收穫。有釣客認為,此次張明宗釣到的這隻超級土魠魚重達36公斤,可能已經打破安平漁港「最大尾」的紀錄。
海虎3官兵「落海22天」仍失聯!士官妻沉痛發聲:不懂為什麼找不到人
海軍艦隊指揮部256戰隊「海虎潛艦」2023年12月21日發生落海意外,導致林姓士官長、顏姓及張姓士官等3人下落不明,事發至今已過22天,失聯張姓士官的妻子再度發文吐心聲,無助直呼「不懂為什麼找不到人」,更向丈夫喊話快點回家。張姓士官的妻子今(12日)凌晨在臉書發文,無助表示「事情過了快一個月了!我也不懂為什麼找不到人?還一次三個都找不到?!」雖然軍方不肯放棄持續搜索,但能否順利找到人仍充滿未知,更令她擔憂的是,丈夫恐怕已經被海流帶離台灣附近海域,「如果漂到鄰近國家,那麼我應該找哪個單位呢?」文末,她也不忘向全力投入搜救的國軍表達謝意,「我很謝謝這次幫助我們的弟兄,真的很謝謝你們,你們也辛苦了,能活著就是一種幸福!好好的活下去吧!」最後更在臉書標記丈夫,悲痛喊話「快點回來啦!」期盼盡快傳來好消息,一家人能再度團聚。幾天前,張妻也提供落海張姓士官的相關特徵,包括身高175、落海時身穿救生衣及深色衣物、背後有兩道開刀疤痕、右側頭髮有髮旋,希望台灣沿岸地區的居民能一起幫忙協尋,「您的多一分留意 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幫助!我們不會放棄找到他!」
罕見「革龜」擱淺死因出爐! 誤食425公分魚線「消化道病變」虛弱餓死
屏東海生館於7月4日收容了1隻擱淺的革龜,經過搶救治療後仍在隔日死亡,海保救援網團隊解剖後才發現,革龜的腸道裡有2條總長為425公分的魚線,也導致牠的消化道扭轉無法蠕動。相關病理報告則顯示其死因是壞死性腸炎造成的急性敗血症,推測革龜由於誤食魚線,多日無法進食而死亡。根據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屏東海生館)的資料,事情發生在當日下午3時左右,海保署通報,屏東縣萬里桐海域潮間帶發現了1隻擱淺革龜,該海龜曲線長約115公分,體重約130公斤。經屏東縣政府同意後,由海巡署、海保署、熱心民眾等協助,將其送至海生館收容,但仍在隔日(5日)上午6時53分左右不幸去世。海保署提到,經解剖從性腺判斷,這是1隻未成熟的公革龜,且發現其從食道至胃部都沒有任何食物,消化道更有不正常的扭曲現象,後經X光拍攝,才看到接近消化道末端處有金屬物質。革龜的腸道總長有666公分,卻有2段總長為425公分的魚線纏繞,隨著腸胃蠕動嵌入腸道黏膜已有一段時間,進而導致黏膜出血水腫、無法正常消化吸收,讓革龜不能進食,體內更有多處脂肪漿液性萎縮。對此,海保署呼籲,漁民或民眾在垂釣過後應將魚線收好,隨意丟棄魚線恐導致其附著在其他生物上,造成海龜誤食的問題出現,而若是發現擱淺海龜,應播打海巡署專線118,後續將由海保署建立的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海保救援網MARN)進行處置通報。另外,海生館介紹道,革龜體長約2至3公尺,成龜重約500公斤,是為所有海龜中體型最大的,並以水母為主時、屬於遠洋品種,在台灣附近海域極為罕見。
日本爭議性「核廢水」今排海…對美國影響更大! 各方反應一次看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將於今(24日)中午起開始排放含氚核廢水到太平洋,此舉引發中國、韓國民間及部分太平洋島國的強烈反彈,不過根據中國的資料顯示,從長期來看美國西海岸城市聖地牙哥(San Diego)附近海域的污染物濃度將高於中國上海和日本宮崎。而我中央氣象局及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也針對核廢水可能的擴散情況進行歷史擴散分析,預估氚廢水約在排放1至2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且氚濃度約在排放後4年出現最大值。東京電力公司22日公佈核廢水排放詳細步驟。按計劃,排放前在處理過的水中加入大量海水,如果確認濃度降低到預想的水準,將在17天內排放第一批共7800噸核廢水。2023年度預計排放約3.12萬噸,氚總量為5兆貝克勒(Becquerel,符號為:Bq),約為東電年計畫排放量上限(22兆Bq)的2成。不過,福島核廢水中含有64種放射性元素,包括氚、碳-14在內的放射性元素無法被完全處理,將隨著核廢水流入海洋。對此,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22日發表聲明譴責日本政府的核廢水排海計畫,指出日本沒有全面評估放射性元素氚、碳-14、鍶-90、碘-129排入海洋將造成的影響。該組織指出,碳-14的半衰期為5370年,不但會在魚類體內累積,且濃度遠高於半衰期只有12.5年的氚。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的科學顧問、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of Hawaii System)海洋生物學家里奇蒙(Robert Richmond)接受《自然》科學雜誌採訪時也直指,推動日本核廢水排海的各方代表沒有充分證明此舉不會影響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日本漁業人士也擔心生計遭到重創,強烈反對政府的核廢水排放計畫。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的報導,福島縣知事內堀雅雄22日向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呼籲,要求日本政府理解福島縣所處的嚴峻狀況以及漁民的迫切心聲。但我國原能會官網卻表示,日本排放的主要含氚廢水,對台灣附近海域輻射安全影響,已至可忽略的程度。他們預計核廢水會沿著北太平洋洋流向東流向美國西岸,而部份則受北太平洋中尺度渦流影響,約在排放1至2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氚濃度約在排放4年後達到最大值,約在100萬分之1(10-6) Bq/L的範圍,遠低於台灣海域的氚環境背景平均值0.5 (5x10-1) Bq/L,以及氚的輻射儀器偵測極限0.1(10-1 ) Bq/L。另根據清華大學團隊2021年11月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Science Review)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在核廢水排放的4000天(約11年)之內,日本宮崎附近海域會首先出現污染物,之後為中國上海,再之後為美國聖地牙哥。且聖地牙哥附近海域的污染物濃度會升至0.01,遠高於宮崎和上海。與此同時,韓國海洋科學技術研究所與韓國原子能研究所今年2月聯合發表的模擬結果與清華大學的模擬類似,預測核廢水將向東抵達美國。不過韓國的模型僅針對氚的擴散,模擬顯示受日本暖流影響,核廢水中的氚將先向東邊擴散至美國西海岸,然後向太平洋北部擴散。雖然朝鮮半島距離日本更近,但朝鮮半島位於日本以西,受洋流影響,核廢水進入韓國附近海域的時間將晚於抵達美國西海岸的時間。但由於美國總統拜登為了拉攏日本和韓國在東亞組成「鐵三角」,美國政府始終無視這些潛在風險,全力支持日本的核廢水排海計畫。尤其日本等到18日的美日韓大衛營(Camp David)峰會後才正式公佈核廢水排海時間,意味著日本的決定得到了美國和韓國政府的認可。不過南韓政府雖默認相關決定,民間的反彈聲浪卻非常大。目前韓日達成的共識是,韓方將派專家定期訪問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福島辦事處,而IAEA則將定期與韓方共用核廢水排海最新資訊,南韓官方也會加強海洋輻射監測。而中國海關總署也在7月宣佈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10個縣(都)食品,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審核隨附證明檔,嚴格實施100%查驗。7月中國從日本進口魚類等水產品為2.3451億元,同比減少29%。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22日也跟進宣佈從24日開始,禁止日本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
日本核廢水「這時間」抵台灣附近海域! 原能會:氚濃度4年後達最大值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將於明(24日)起開始排放含氚核廢水到太平洋,中央氣象局及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針對核廢水可能的擴散情況進行歷史擴散分析,結果顯示,核廢水將會在福島排放後1至2年到達台灣附近海域,且氚濃度約在排放4年後出現最大值。據原能會官網資料顯示,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已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排放案,邀集包含中國、韓國、俄國、美國及加拿大等11個會員國專家籌組調查團,針對本案安全評估、安全管制以及取樣分析驗證等面向,依據國際安全標準進行審查,並經5次赴日現場視察後,於今年7月4日公布對本排放案的整體評估結果。IAEA認為日方的排放計畫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且排放作業對民眾和環境造成的輻射影響可以忽略。對此,我國政府為妥善因應日本福島含氚廢水的排放作業,已超前部署,氣象局與原能會也共同合作建置跨部會的「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網址:https://tworis.aec.gov.tw/),以2011年日本福島事故後的10年歷史洋流資料,進行氚廢水擴散濃度動態模擬分析,並以此次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的規劃為依據,用電腦模擬含氚廢水在週遭海域的擴散情況,初步評估含氚廢水的傳輸路徑以及對台灣的影響程度。分析結果顯示,主要的含氚廢水,沿北太平洋洋流向東流向美國西岸,而部份則受北太平洋中尺度渦流影響,約在排放1至2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氚濃度約在排放4年後達到最大值,約在100萬分之1 (10-6) Bq/L的範圍,遠低於台灣海域的氚環境背景平均值0.5 (5x10-1) Bq/L,以及氚的輻射儀器偵測極限0.1(10-1 ) Bq/L,對台灣附近海域輻射安全影響,已至可忽略的程度。後續日方正式排放後,將依據實際排放情形進行擴散動態模擬評估,並提供海洋氚濃度擴散預報。原能會續稱,我國政府將參照國際安全標準嚴格監測,將海水監測與擴散預報等科學專業數據,轉譯為淺顯易懂的燈號,以公開、透明、專業的立場,超前部署政府因應作為,確保我國海域與民眾輻射安全,讓民眾能安心放心。
就在明天!日本啟動核廢水排海 預計持續排放30年
日本政府22日召開相關閣僚會議拍板,將於明(24)日啟動核廢水排海作業。首相岸田文雄表示,「今後就算需要數十年的較長時間,作為政府都將負起責任應對,直到處理水(核廢水)處置完畢。」包括大陸外交部、香港特首李家超、韓國等環團均表達抗議和譴責;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表示,將持續與國際環境組織共同串連行動。2011年日本311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福島第一核電廠輻射外洩,事故發生至今已過12年。岸田政府有意透過實現核廢水排放,來加速核電廠的廢爐,推進福島的復興。日本閣僚會議商定,將加強確認安全性的放射性物質監測,並在網路上發布有關核廢水輸送管道的輻射濃度、汙水流量、水泵流量、核廢水稀釋後的氚濃度等訊息。根據計畫,日本至少需要花30年時間排放約130萬噸處理過的核廢水。岸田指出,「國際社會的正確理解正切實擴大」,但日本「全漁聯」發聲明反對核廢水排海。韓國多個環保團體強烈譴責並敦促日方立即撤銷;韓國政府則稱,日方計畫「並不存在科學和技術問題」,但並非贊成或支持,若實際排放與計畫有出入,將立刻要求停止。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日本政府公然向全世界轉嫁核汙染風險,中方嚴重關切並強烈反對,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香港及澳門則宣布自24日起,禁止源自東京、福島、千葉、櫪木、茨城等日本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香港日式餐廳業者更預計,未來半年可能有一半日式餐廳將停業。相較日本鄰近國家強硬反應,我原能會表示,國內已透過跨部會合作強化輻射監測作為,執行海水、漁產、環境生態樣品及日本進口食品的取樣檢測,迄今檢測結果均無輻射異常,未來亦將持續監測,滾動調整監測計畫。另原能會核研所已與氣象局合作進行氚廢水擴散濃度動態模擬分析,結果顯示約排放1至2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而氚濃度約排放4年後達到最大值,屆時濃度已遠低於台灣海域的氚環境背景平均值,對台灣附近海域輻射安全影響已至可忽略的程度。
明起連4天熱爆 下週有利熱帶系統發展「強颱靠近台灣」可能性出爐
今天(21日)中南部地區在清晨至上午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皆為多雲到晴的天氣,感受高溫炎熱,午後因加熱作用,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山區有大雨發生的機率,局部雨勢較大且有雷擊、強陣風出現。氣象局表示,週末低壓帶往北邊移動,屆時台灣附近海域適合熱帶系統發展,若有颱風生成,以強颱強度靠近台灣可能性較高。氣象局指出,週二至週五(22日至25日)水氣較少,恢復一般夏季型天氣型態,各地為多雲到晴,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週二、週三因偏南風與陸風輻合,清晨至上午中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週六、週日(26日、27日)為偏東風環境,迎風面的東半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維持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的天氣型態。28日至30日各地為多雲到晴,東部、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氣象局提到,目前琉球東方海域有低壓雲簇消長,惟未來發展較有限,但本週中後期至下週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轉為低壓帶,為較有利熱帶系統發展的環境,加上今年為聖嬰年,颱風生成的位置可能較偏東邊,待在海上的時間更長,代表更有機會增強,因此以強颱強度靠近台灣的可能性相對較高。另外,臉書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透露,台灣東南方有一個小低壓正在發展,跟日本南方的低壓串聯成大型低壓帶,但因為西側及北側被高壓佔據,水氣供應被截斷,明後天就會逐漸消散,「要再增強的機率很低,不用抱太大期望。移動方面,同時被日本南方低壓牽制住,大致原地滯留或亂飄」。
卡努颱風來襲「北北宜基陸警範圍」 最接近台灣時間曝
中度颱風「卡努」逐漸靠近台灣,氣象局將在今(2日)下午5點半發布陸上警報,北部越晚風雨越大,將有大雨或豪雨,預估暴風圈明(3日)中午觸陸,範圍可能涵蓋北北基宜,假如「北方高壓軸帶斷裂的太慢」,卡努就會被卡住,也會拉長影響台灣的時間。根據中央氣象局,卡努颱風今天下午2點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6.1度,東經126.1度,即在台北的東北東方約480公里之海面上,以每小時11轉5公里緩慢速度,向西北西轉西進行,中心氣壓93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48公尺(約每小時 173 公里),相當於15級風,瞬間最大陣風每秒58公尺(約每小時209公里),相當於17級風。七級風平均暴風半徑280公里,十級風平均暴風半徑100公里。卡努颱風朝西北西行進。(圖/中央氣象局)氣象局表示,卡努颱風的暴風圈今天晚上就會影響台灣附近的近海,因此目前台灣北部及東北部海面為警戒區域,提醒航行作業船隻要嚴加戒備。未來將以西北西方向移動,通過琉球北方海域,明天起速度減慢,會在台灣東北方近海滯留打轉,一直到周五開始轉向,到了周六往東北轉向,速度才會變快,今天到周五這段時間,是颱風最接近的時刻。今天到周五,是卡努颱風最接近的時刻。(圖/中央氣象局)雷達回波顯示,受到颱風外圍偏西北風影響,今天持續性都有陣雨出現,尤其在山區附近,預估今晚北海岸及近山區的降雨會增大,中南部山區雨勢也會增多,隨著颱風接近,並且在台灣附近海域停留,周四起北台灣的雨勢會增大,中南部晚間也會有雨勢增多的情形。對中南部而言,比較明顯的降雨會出現在周五,北台灣則視颱風北轉的速度而定,如果移動速度較慢,整體雨勢減緩的時間也會延後。此外,天氣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如果北方高壓軸帶斷裂的太慢或不夠徹底,卡努颱風會持續處於被高壓上下右包圍,接著在北方的導引下慢慢往西漂,卡住的情況就會越久,同時也關乎轉向點及時間,還有影響台灣時間長短。
「卡努」持續進逼20:30發布海警 颱風最新路徑曝:明起全台迎雨
中度颱風「卡努」進逼,目前對台灣附近海域造成威脅,中央氣象局宣布,將於今日20:30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明日起全台降雨機率提高,預計周四、五是颱風離台灣最接近的時間點。颱風卡努周四、五最接近。(圖/氣象局)氣象局表示,基隆北海岸、北部受到颱風外圍雲系影響一早就出現降雨情形,午後南部、各地山區也有局部短暫雷陣雨,預估晚間連中部也會有局部短暫雷陣雨。針對卡努中颱的影響,氣象局表示,從明日到週五,基隆北海岸、北部有短暫陣雨,中南部也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多雲,周四東南部有焚風,天氣較為炎熱,由於周四、五颱風最接近台灣,因此北部、中南部山區會有局部大雨。卡努預計周六到下周一遠離,不過到時台灣受到西南風影響,中南部仍有局部短暫雷陣雨的情況,其他地區午後也會有雨,而今日到周五沿海地區也會出現長浪的情形,呼籲民眾要多注意。
難過!列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生物 革龜擱淺經搶救仍不治
被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生物的「革龜」4日下午擱淺在恆春萬里桐潮間帶,民眾發現時生命跡象不穩定、全身是傷,經眾人合力將百公斤重的牠帶回海生館水生生物收容中心搶救後,5日不治,目前正待解剖結果釐清死因。據了解,4日下午,恆春萬里桐居民發現1隻罕見的活體革龜擱淺在潮間帶,目測約破百公斤,但革龜奄奄一息,一點活力也沒有,民眾見狀趕緊聯繫海生館水生生物收容中心,並合力將牠帶回館內治療。海保署表示,該隻革龜體長約115公分、體重約130公斤,是亞成體的個體,牠的右前肢有缺損,但屬舊傷,但背甲甲殼縱向多處有1至3公分的擦傷,右側邊緣則有20公分長的擦傷,另左肢內側有4乘10公分大小的傷口。海保署指出,革龜送到海生館後,獸醫師馬上替牠清創,並給予藥劑預防感染,隨後將牠安置在軟墊上,並置於淺水水缸予以漂浮減輕負重,但經過一番搶救後,獸醫師在5日早上午6點53分發現,革龜已無生命跡象,目前已安排解剖,待結果出爐後以釐清死因。維基百科介紹,革龜是目前地球上最重的爬蟲動物。學者表示,革龜也是體型最大的海龜,體長約2至3公尺,成龜重約500公斤,其背甲由革質皮膚包覆,體色多為黑或深藍色,體表滿布許多白色斑點,在台灣受「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也被列入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生物,又稱棱皮龜、楊桃龜或木瓜龜,體重可達300至500公斤。學者說,革龜主要分布於三大洋,當中太平洋族群可分為東太平洋與西太平洋2群,革龜於西太平洋的產卵地主要在印尼、巴布亞紐新幾內亞以及索羅門群島,數量瀕危,至於台灣並非革龜產卵地。學者解釋,革龜前肢與身體的比例是所有海龜當中最長的,比起其他海龜,革龜有更好的游泳及潛水能力,而除了成熟母龜會上岸產卵外,牠們終其一生都在大洋中洄游,幾乎不會靠近沿岸覓食。學者強調,革龜在台灣附近海域極為罕見,根據過往衛星追蹤資料顯示,台灣南部水域也為革龜移動的範圍之一,目前台灣有7筆死亡擱淺紀錄,本島5筆、金門及澎湖各1筆,當中首宗活體革龜擱淺發生在2022年的新北福隆,並未成功救活。
「大王具足蟲拉麵」被檢舉了 衛生局、食藥署趕到店內搜索牠
有拉麵業者日前推出期間限定的「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但有學者認為台灣周邊海域並無大王具足蟲,而是2022年才登錄的詹姆斯具足蟲,不過詹姆斯具足蟲缺乏科學數據,並認為恐有重金屬汙染、具有毒性等隱憂,也讓民眾主動檢舉。食藥署與台北市衛生局今(25)日就派員前往店家,並將夥同漁業署及學者釐清,到底拉麵上面放的是什麼動物。食藥署與衛生局到拉麵店,清查到底拉麵上面是什麼東西。 (圖/翻攝自拉麵公子臉書)昨(25)日有學者認為,台灣附近海域是無法捕獲大王具足蟲的,因此認為拉麵店賣的恐是新登錄的品種-詹姆斯具足蟲,他認為目前詹姆斯具足蟲沒有相關數據可以知道,牠是否隱藏河豚毒、麻痺性貝毒等毒性,加上牠們吃腐屍與在海洋底層棲息,可能有重金屬汙染的疑慮,認為衛生單位應該主動去檢測,是否有符合食品安全。隨後就有民眾檢舉,認為目前食藥署的「可供食品原料使用」列表中,尚未出現詹姆斯具足蟲等項目,因此業者標示錯誤有可能違反食安法。食藥署與台北市衛生局於今日下午也抵達店內,訪查後離開,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向《三立新聞網》證實「有收到民眾的信件」,並透露拉店店內已經沒有具足蟲的遺骸,但仍會依據相關照片,夥同漁業署和學者釐清確切品種為何,並協助業者清楚標示。至於有民眾認為的「可供食品原料使用」列表中,並無具足蟲等選項,他也回應,「不在表列不代表不能吃」,該表列只是做為參考而已,經過調查後確認可以食用的話,未來也不排除將其列入表列中。
「大王具足蟲拉麵」爆紅 學者憂賣的恐是另一種生物
近期台灣拉麵店推出限定版的「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消息一出引發討論,不少人都對這個長相恐怖的海底生物感到好奇,不少人都想一探究竟到底吃起來味道如何,但台南大學生物科技學系的副教授黃銘志就指出,拉麵店賣的恐不是大王具足蟲,而是2022年才登錄的詹姆斯具足蟲,並認為恐有重金屬汙染、具有毒性等隱憂。大王具足蟲成日本拉麵料理主菜,但學者擔心台灣海域捕獲的恐是另一種新登錄的具足蟲。 (圖/翻攝自拉麵公子臉書)台南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黃銘志向《ETTODAY》指出,台灣附近海域是無法捕獲大王具足蟲的,因此認為拉麵店賣的恐是新登錄的品種-詹姆斯具足蟲,他認為目前詹姆斯具足蟲沒有相關數據可以知道,牠是否隱藏河豚毒、麻痺性貝毒等毒性,加上牠們吃腐屍與在海洋底層棲息,可能有重金屬汙染的疑慮,認為衛生單位應該主動去檢測,是否有符合食品安全,並透露早已聽過基隆、瑞芳一帶有在食用,雖然沒有中毒的案例,但還是建議相關單位檢測。大王具足蟲大部分分布在墨西哥海灣與西南非海域一帶,過去在香港西貢的餐廳和日本的一些水族館都有大王具足蟲的料理,這些大王具足蟲大部分從西南非的納米比亞進口,肉質被認為像螃蟹和龍蝦,但消化道有惡臭,料理前要先去除內臟。另外,日本常拿來吃的其實是道氏深水蝨(大具足蟲),而非大王具足蟲。國立科博館則分享,大王蟲的標本。 (圖/翻攝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臉書)另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搭上這波風潮,分享館內的大王具足蟲標本,「透露標本都泡在酒精裡,可以用看的就好」,節肢動物經常被保存成浸液標本,這種方式會使生物原有色澤逐漸褪去,因此透過繪圖師參照標本、相關生態照,可再現海洋生物的游動姿態與體色,或是呈現輻射對稱、表面結構及紋理的美感。
美洩密文件曝「兩岸軍力」!台空防無力擋共軍 兩棲犯台難度高
據美國之音引述《華盛頓郵報》報導,最近洩露的美國國防部機密文件稱,台灣在未來的台海衝突中很難抵禦中共軍方的空中優勢,而解放軍借用民船達成軍事目的的策略,也大大削弱了美國情報機關偵測北京對台入侵行動的能力。《華盛頓郵報》在上周末發表的一篇長篇報導中表示,五角大樓洩密文件談及一些台灣無力抵御戰爭的令人擔憂的細節。洩密文件對台灣戰力所做的評估說,台灣官員自己也懷疑他們的防空系統能夠「準確偵測導彈發射」,台灣戰機的妥善率(mission capability rate作戰執行率)只略高於50%,而將台灣戰機移入隱蔽機庫就要耗時一個星期,這將是台灣面臨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因為一旦北京發動對台灣的導彈襲擊,這些飛機根本沒有機會逃逸。機密文件顯示,一旦爆發潛在的衝突,中國空軍有很大的機會迅速制空,這比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表現要強很多,而且台灣也承認北京如果發動對台灣的攻擊就一定會這麼做。華郵報導說,這些洩密文件暴露了美國在全球各地的情報工作,而且目前已經洩露的這些幾百份機密文件中很多都是今年2、3月份撰寫的。美國國防部和司法部都已經對這起嚴重的洩密事件分別展開調查,而聯邦調查局(FBI)上周四也逮捕了一名21歲的麻薩諸塞州空軍國民警衛隊士兵傑克·特謝拉(Jack Teixeira),並指控他涉嫌洩露了這些高度機密的文件。《華盛頓郵報》表示,對台灣戰力評估機密文件洩露之際,美中關係正持續惡化,並處於幾十年來的最低谷,而對台海兩岸爆發衝突的風險也越來越令人擔憂。其中一份評估文件透露,解放軍的軍事現代化、其高節奏的運作方式以及東部戰區在台灣附近海域使用民船參與演習已經「侵蝕」了美國情報機構偵測異常活動以及為襲擊台灣而作的備戰行動。另一份評估文件談及台灣軍方與民間的備戰情況。文件說,台灣目前的交戰規則是對敵方每一個預定目標發射兩枚防空導彈,但是這樣的安排在中國短程彈道導彈鋪天蓋地的打擊下很可能力不從心,而且中國發射導彈的平台不僅部署範圍很廣,而且處於機動之中。機密文件還稱,台灣空軍的訓練也只是模擬攻擊單一固定的目標。美國軍方的評估報告透露,台灣進行的導彈預警演練通常都是根據事先規劃好的情景進行,根本沒有讓民防當局和普通民眾經歷「實戰式」訓練。報導說,雖然洩密文件對中國軍力和台灣防禦能力的評估談不上全面,但是這些文件總體看來卻對台灣的整體防禦能力描繪出一幅令人擔憂的畫面。報導表示,這些文件也是就中國侵略行徑越來越露骨而其意圖變得更不可預測的問題給美國決策者提出的警告。美國中情局長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曾表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已經要求中國軍方在2027年建軍100週年之際具備攻佔台灣的能力。他還表示,習近平和中國軍方領導人對跨海作戰能否成功仍有懷疑,而俄軍在烏克蘭的表現「可能強化了那些懷疑」。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去年11月表示,五角大樓正在努力確保台灣能夠保衛自己,而且在台灣遭到入侵之時,美軍要做好萬全的準備。米利認為,解放軍從1970年代起就沒有經歷過任何實戰,因此如果入侵台灣將是玩一場「非常、非常危險的遊戲」。他表示,征服2300萬台灣人民並在台灣的山地作戰將會非常困難,就像俄軍在烏克蘭一樣。五角大樓其中的一份洩密文件稱,中國軍方對台灣的兩棲登陸作戰能力會因為無法向其登陸部隊提供至關重要的油料補給而受到極大的限制,這也讓解放軍難以維持或堅守其登陸後取得的灘頭陣地並難以將部隊展開擴大戰果,從而在戰爭初期就為美國和台灣提供了一個擊敗入侵的機會。洩密文件說,解放軍確保油料補給的最佳辦法就是奪取台北的港口,但是解放軍目前尚未進行這方面的訓練。
美軍航母雷根號「更改路徑南下」 駛至台灣東部海域!陸智庫曝2可能原因
中國大陸智庫、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SCS Probing Initiative;SCSPI)今(14日)於推特發布4張圖片,指出美國航空母艦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日前「再度南下」目前已至台灣東方海域。SCSPI推測2種可能,分別是為了避開朝日本逼近的米雷颱風(Meari),或是為了支持美軍的軍事活動,但該計畫推測,雷根號不會直接參與穿越台灣海峽行動。SCSPI今日發布路徑圖,顯示雷根號航母於7月30日開始,從菲律賓開始朝東北方向北上,並於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於2至3日訪台期間,抵達台灣東部菲律賓海,接著持續北上,於5日抵達日本東南部海域。接著從9日至11日開始南下,13、14日正位於台灣東部、沖繩東南方海域。推文推測,雷根號改變路徑再度南下,有可能是為了躲避米雷颱風帶來的風浪,但也有可能是為了支持美軍在台灣附近海域的軍事行動。SCSPI同時援引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政策協調員坎貝爾(Michael Campbell)的言論,稱「美軍在未來幾週,將可能派遣軍機與軍艦穿越台灣海峽」,推測雷根號或許是為支援這任務。但推文也表示,雷根號不太可能會直接參與這些任務。
中共軍演「飛彈穿台上空」 高雄環保局官網遭掛五星旗、國防外交網站又癱了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近日大動作訪台,引發中國大陸強烈不滿,裴洛西前腳一走,台海局勢迅速升溫,共軍在4日至7日於台灣附近海域進行軍演「包圍台灣」,日本防衛省昨天(4日)晚間更公布,共軍發射東風系列彈道飛彈有經過台北上空。就在台海敏感時刻,高雄市環保局官網,昨天驚傳遭駭,網頁被掛上五星旗;而國防部跟外交部的官網5日凌晨再度發生癱瘓,等於連續兩個晚上,都遭駭進不去。日本防衛省公布,共軍發射東風系列彈道飛彈,大膽經過台北上空。對此國防部昨天深夜也發出新聞稿回應表示,該飛彈飛行路徑位於大氣層外,對飛越的廣闊地面區域並無危害。而就在國防部發出新聞稿沒多久,國防部跟外交部的官網,今天(5日)凌晨大約0時09分,突然又發生癱瘓,這已經是第兩晚兩個重要的政府單位官網,又遭癱瘓了。除了涉及外交、軍事的官方網站兩度被癱瘓,高雄市環保局官網昨天也驚傳遭駭入侵,環保局官方網頁還被掛上五星旗圖樣,環保局發現後,先緊急將網頁關閉。高雄市環保局表示,他們是在晚間8點56分發現飲用水網站遭駭客惡意入侵,9點15分已先行下架網頁,後續將追查原因並積極修復,以防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濕冷天氣再2天…「霜降」雨炸整天續探18度 降雨趨緩時間出爐
今天(23日)是24節氣中的「霜降」,受東北季風及華南雲雨區東移影響,桃園以北、宜蘭、花蓮及中部山區有廣泛降雨,宜蘭地區、基隆北海岸及大臺北山區雨勢明顯;北部、東北部及東部一整天天氣較涼。氣象局預估,濕涼天氣將持續到下週一(25日),屆時東北風減弱,氣溫稍微回升,但未來一週台灣仍處於東北風環境,期末可能有另一波冷空氣南下。受東北風影響,北部、東北部及東部今日天氣較涼,氣象站最低溫是在宜蘭的18.7度,自動站是新北市白沙灣的15.3度,中南部及臺東則較溫暖舒適。氣象局表示,明天(24日)東北季風及華南雲雨區東移影響,水氣仍較多,預測北部整天降雨時間較長,尤其在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雨勢明顯,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溫方面,明天新竹以北及宜蘭地區高溫約僅21到23度,整日較濕涼,其他地區高溫24到31度,白天感受較溫暖舒適,但早晚較涼;至於低溫部分,預測北部及東北部18、19度,其他地區約21至23度,沿海空曠地區及近山區的平地溫度可能比都會區更涼些,應注意保暖以免受涼。另外,由於東北風明顯偏強,桃園至台南、東南部(含蘭嶼、綠島)、恆春半島沿海空曠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易有9至10級強陣風,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及東部沿海空曠地區亦有較強陣風,鄰近海域並有較大風浪;今日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及東部沿海仍易有長浪發生,台灣附近海域浪高可達3米左右,海邊活動請特別注意安全。氣象局指出,下週一起東北季風減弱,氣溫稍回升;下週一至下週六(25日至30日)東北風影響,桃園以北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25日北部山區亦有短暫雨,但降雨相較之前幾天逐漸趨緩,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
大陸科研船行經蘭嶼外海 國防部出動雷達指揮車密切掌握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近日密集飛彈發射,而罕見的中國科研船「向陽紅03」1日晚間至2日凌晨經台東縣蘭嶼鄉外海往北航行,接近國慶日時機敏感;國防部表示密切掌握中,目前狀況正常。軍方人士透露,中國的科研船向陽紅3號於1日晚間9時至2日凌晨出現在蘭嶼東南方58浬處,由南往北經過花蓮、宜蘭外海。另外,中國舟山號飛彈護衛艦9月30日也曾在蘭嶼東南方約37浬現蹤,中國情報偵察艦船天樞星號9月30日期間在宜花東間海域來回活動,我國海軍金江號巡邏艦在旁嚴密監控。 根據漁業署公告,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自1日起至15日共有6波火砲射擊。(摘自漁業署網站)軍方人士研判,中國情報船、科研船和飛彈護衛艦密集出現台灣東部海域,除情報蒐集外,也可能與近日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可能至台灣附近海域有關。據了解,向陽紅系列科研船雖屬於科學研究船隻,然而軍方質疑從事情報蒐集,因此都會就近監控。此外,根據漁業署公告,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自1日起至15日共有6波火砲射擊,公告的射程和範圍不同,其中6、7日的危險彈道無限高,射程超過200公里;軍事專家根據過去公告研判極有可能是增程型的天弓三型、雄風二型及雄風三型飛彈。而軍方移動雷達指揮車近日密集出現在台東海岸,引起關注。對此,國防部發言人史順文表示,台海周遭活動之機、艦相關動態,國軍聯合情監偵系統均已掌握,目前狀況正常。
今起轉涼除夕有雨 一張圖秒懂春節天氣
農曆春節將從本周展開,但從今天(8日)開始東北季風增強,北台灣轉濕涼,中南部溫差大有局部霧,周三(10日)小年夜,因鋒面通過和東北季風增強,全台天氣都會開始轉雨;周五(12日)起,則是北部及東部持續陰涼偶雨,中南部轉為多雲。根據「報天氣—中央氣象局」臉書所公布的天氣預測資料顯示,今明兩天上班天,會先有一波東北季風報到,北部東北部天氣會稍稍轉涼,大台北及東半部地區降雨增多,北海岸及宜蘭局部雨勢還會較明顯,不過中南部地區變化不大,是白天溫暖、日夜溫差大的天氣。不過小年夜(周三)至除夕這2天就要特別留意了!小年夜白天鋒面接近,天氣將轉趨不穩定,北部東半部地區為有短暫雨的天氣,中南部地區則以多雲為主,不過降雨機率會略提升,建議大家外出攜帶雨具備用較為保險;小年夜晚起受到鋒面影響,各地將轉為有陣雨或雷雨的天氣。據「報天氣—中央氣象局」臉書專頁提到,依照目前資料顯示,降雨最明顯的時間,大約會落在小年夜晚間至除夕白天,由於鋒面帶來不穩定的環境,因此台灣附近海域或陸地上,將可能出現瞬間大雨、雷擊、強陣風等較劇烈天氣現象,海面也有較大的風、浪,此外,金門、馬祖受到鋒面影響,也有低雲或霧影響能見度的機率,這些現象都可能對大家年節返鄉的交通上造成影響,提醒大家留意天氣變化。除夕晚間,各地降雨有機會趨緩,隨後大年初一至年初三迎接大家的,為東北季風影響的天氣型態:北部東半部地區雲量較多,時有局部短暫雨,中南部則為多雲、有陽光露臉的天氣,迎風面北部東半部地區水氣要進一步減少要等到年初四;不過後期的天氣的預測仍有變數,民眾能持續留意中央氣象局的天氣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