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美國廠
」 台積電 美國 亞利桑那州 英特爾 劉德音台積電美國廠12月完工典禮「喊卡」? 經長郭智輝:尊重廠商決定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第一座晶圓廠即將於2025年初開始量產,14日又傳出原本12月初舉行的完工典禮突然「喊卡」。對此,經濟部長郭智輝今(15)日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經濟部不方便代為答覆,尊重廠商的決定,不過他提及「先進製程還是會留在台灣」。另外,創辦人張忠謀今日最新表示「應該沒有完工典禮」。郭智輝陪同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第57屆自來水節慶祝大會」,會前受訪時被問及是否出席台積電美國廠完工典禮。郭智輝表示,由廠商自行決定,台灣廠商有那麼多工廠在海外,「我們也沒辦法每個廠典禮我們就去呀!」。郭智輝說,是否出席典禮,尊重廠商決定,「我們到目前還是一樣的態度,如果有受邀我們當然就會有人去,如果沒有受邀這也是廠商自己來做決定。」對於美方要求先進製程技術不能傳到中國。郭智輝表示,有關先進製程晶片一事,「我想台積電會審慎評估。」他進一步說明,廠商離開台灣到別地生產,不是把技術移過去就好。台積電本身100%資本,移去海外生產,是去了要能賺錢、要成功,製程那麼複雜,不是那麼簡單的事。郭智輝說,尤其先進技術來看,對台積電而言,一定是在台灣成功了後,運轉一段時間證明沒問題才會移出去。這是否意味最先進製程留在台灣?郭智輝說,「我想應該是這樣子」,技術公司到海外,跨出自己熟悉的領域一定會非常審慎的。川普當選美國總統,郭智輝11月6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應民進黨立委陳亭妃「穩定軍心」要求時,透露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下個月「將會有一個很好的ceremony(典禮)要發出」。另外,郭智輝今年4月16日宣布接任,同時間辭去自己在崇越集團策略長職位,昨日被立委爆出當時並未發布依規定重訊,但證交所未開罰。郭智輝也回應,「我是遵法、守法依規定申報的,我沒有問題的」,至於離開崇越後所發生的問題,「我不清楚」。
川普衝擊台積電美國廠12月完工典禮生變? 張忠謀「這樣」回應
臺灣大學11月15日舉行96週年校慶,現場有許多科技與產業大老眾星雲集,其中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親自出席,被媒體追問台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首座晶圓廠,先前傳出將於12月初舉行完工典禮,他表示「大概沒有典禮」,媒體又再追「是否因為川普」,張忠謀聽到後搖搖手「我不管啦!」。今年的校慶典禮中,由臺灣大學校長陳文章頒給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名譽法學博士學位,同為臺大名譽博士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都到場慶賀,其他還有像是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都在現場。不過記者們一看到張忠謀到場,就包圍上去詢問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進度,張忠謀原本笑著回應進度「聽說很好啊,你們比我知道呀」,而市場傳出台積電美國廠會在12月舉行完工典禮,張忠謀則說「我想大概沒有典禮。」被問到對川普執政的看法,張忠謀表示現在他不管事,有記者一直追問,沒有典禮是否因為川普,張忠謀表示,「我不管啦!ok?」張忠謀的自傳下冊也在15日啟動預購,他的自傳上冊在1998年出版,他在自序裡寫道,當時他67歲,打算從台積電退休後就寫自傳下冊,想不到台積電愈做愈成功,董事長工作也愈做愈愉快,一直做到87歲才退休,所以才延遲開寫,他說,台積電的成功,是由許多前前後後員工的貢獻,也對他們致敬。
神山痛腳1/台積電超強法說會竟暗藏「這風險」 業者:缺電會讓台灣經濟崩盤
「很少看到神山法說能夠在一個小時解決的,表示分析師不知道該問什麼。」知名分析師陸行之這句話,象徵台積電「一人救全村」的氣勢,全球科技業、投資人注目的晶圓龍頭台積電10月17日法說會,超標業績驚艷全場。2024年前3季營收2.02兆元、大賺7985.88億元,加上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數度提到「AI需求真實且瘋狂」,讓在場提問的外資分析師們,過往經典題目如競爭對手、產能利用、甚至連地緣政治都拿不出手,美股與台股同步大漲,一片歡騰下,其實法說會中有一段很短、卻「不容忽視」的對話,成為護國神山腳下的定時炸彈,那就是電。法說會上,外資分析師提問,台灣面臨能源不足的挑戰,特別是台積電將推出2奈米製程技術,未來新竹與高雄新廠量產,擔憂電力供應問題,並提到世界大廠紛紛轉用核電,包括微軟、谷歌、亞馬遜,他甚至問,台積電是否也考慮過自己設核電廠。「這的確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魏哲家表示,台積電確實在台灣建設許多新廠,需要大量水電資源,所以我們與政府保持非常密切的溝通,並告知他們需求和計劃,「核能、綠能都是電力選項之一,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準備好揭露用電計劃,但我們有政府的保證。」這話也讓大家想起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在去年股東會上的名言:「台灣的政府認為我們電是夠的,我們只能相信他」。因AI產業極度耗能,連比爾蓋茲都創辦起核電公司。(圖/翻攝自TerraPower官網)缺電問題像「定時炸彈」,是因台積電去年9月宣布,將提前10年、於204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而2030年由40%提升為60%。經濟部能源署數據顯示,2023年全台灣總用電量為2765億度,其中台積電一家就花了247.75億度,台積電用的再生能源是25.92億度,11億度是在台灣發的,若以2030年台積電要用300億度電、還要RE60的目標,等於是要打造180億度的再生能源。台積電用電量約占台灣整體8%,預期2030年將會達到11到12%,「8%是真的超高,要是缺電,台灣經濟直接崩盤」,業者說。「我上次去台積電開會,他們說現在的問題不是缺電,是『大缺電』!」一光電業者跟CTWANT記者表示,「台積電說要在2030年達到RE 60,但現在才RE 12,這根本就是沒辦法的事,說要蓋電廠,但問題是臺中以北沒有地,地、電、水這3個條件都達不到,才會連屏東都傳出來要設廠。」全台綠電已用到最緊繃,就連水庫都要「斤斤計較」,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雖然今年因雨量大增,各大水庫有超高的蓄水量,但「台電不敢任意放水,因為晚上用電吃緊,要做好準備隨時上場救援發電。」因能源問題,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法院常被立委圍剿。(圖/黃威彬攝)為挺「全村希望」台積電,經濟部早已火燒眉毛,甚至不惜推翻過去政策,早在法說會前一個月,風電業者就因放鬆國產化政策一事狀告行政院,但能源署立場堅定,副署長李君禮跟記者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如期併網,因為半導體、AI都需要綠電,如果國產化會影響風電的建設進度,那就可以不做國產化」最迫切的目標:把缺的電補齊。經濟部長郭智輝10月14日、15日出席活動時,一席「將在菲律賓設置電廠,把綠電輸回台灣」言論,讓他16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被連番砲轟而道歉。不具名的業者跟CTWANT記者提到,「這是缺電缺到,要把能源議題,上升到外交軍事層級了,先不論海底電纜光是耗損率就超過三成,把發電命脈放在一個跟我們沒邦交的國家,電纜更是在領海衝突頻發地區,隨便一艘漁船就能讓我們斷電!」為此,一向標榜「民不與官鬥」的企業界也坐不住了,電電公會近期聯合產業界,拜會經濟部、行政院,就是要談電力和碳費問題。「綠電在台灣發展肯定遇到很多瓶頸,畢竟地這麼小。」業者表示。南臺灣的魚塭已被設置大量光電設施。(圖/報系資料照)「台積電沒辦法靠魚電、農電共生去匹配,也沒辦法買發展最快的屋頂型發電,因為他用電量太大。」光電業者跟CTWANT記者說,台積電美國廠陽光充足,日本九州廠綠電過剩,「只有台灣的綠電是沒ready的,今年新的綠電併聯量,大家很清楚會比去年少,如果沒有大型地面站開出,明年還會比今年更少!」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能源合作組織最新的白皮書也提到,去年全台灣的再生能源僅7%由企業直接購買,若維持現有趨勢,2030年只能提升至約35%,台灣製造業對綠能缺口170到390億度,若半導體業與電子業配合1.5°C路徑調整目標,缺口還會擴大至360到700億度。電力問題,已成新政府的「阿基里斯之踵」。
AI產能供不應求 台積電美國廠攜手艾克爾攻先進封裝
AI趨勢加快,CoWoS等先進封裝產能供不應求,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布建先進封裝與先進製程腳步加快,台灣在新購置群創(3481)廠區後,10月4日宣布跟封測大廠艾克爾(Amkor Technology)簽署合作備忘錄擴大夥伴關係,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合作先進封裝測試服務,艾克爾與台積電將合作整合型扇出(InFO)及CoWoS先進封裝,因應AI等共同客戶產能需求;台積電4日以小漲開出,漲8元、在980元左右。台積電凌晨發布重大訊息表示,艾克爾與台積電一直長期保持密切合作,提供半導體先進封裝與測試技術及大量產能,支援高效能運算及通信等關鍵市場。據此項協議,台積電將採用艾克爾計劃在亞利桑那州皮奧利亞市(Peoria)興建新廠所提供的一站式(Turnkey)先進封裝與測試服務,以支援客戶,特別是透過台積電在鳳凰城先進晶圓製造廠生產晶片的客戶,將縮短整體產品的生產週期。台積電業務開發及全球業務資深副總經理暨副共同營運長張曉強表示,客戶越來越依賴先進封裝技術,落實他們在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和行動應用方面的突破,台積電和艾克爾長期策略夥伴並肩合作,用更多元化的生產基地來支持這些客戶。台積電期待與艾克爾的皮奧利亞廠緊密合作,將台積電在鳳凰城晶圓製造廠的價值最大化,提供美國客戶更完備的服務。艾克爾總裁兼執行長魯登(Giel Rutten)表示,這次擴大合作夥伴關係,展現艾克爾致力推動創新並推進半導體技術的決心,同時確保供應鏈韌性。艾克爾在2023年12月初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20億美元、約628億元新台幣,建立美國最大先進封裝測試廠,初期鎖定高效能運算、車用、通訊等半導體晶片封測需求,就近服務台積電和蘋果(Apple)等客戶。經濟部投審會9月23日剛通過五件重大投資案,其中台積電時隔三個月再度增資且擴大金額,以75億美元、逾2400億元新台幣增資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從事經營積體電路及其他半導體裝置製造、銷售、測試與電路輔助設計業務。
外媒曝台積電美國廠已開始生產 第1顆晶片將是蘋果A16
外媒消息指出,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已開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生產蘋果iPhone晶片,其中第1顆在美國生產的晶片將是蘋果A16。據稱,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代工廠已建設多年,該項目的規劃可追溯至2020年,4年過去,該工廠也已投入運營,並開始為蘋果生產晶片。根據科技媒體《AppleInsider》報導,Tim Culpan的消息稱,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Fab 21工廠的一期工程正在生產iPhone 14 Pro的A16 SoC,數量「雖小但意義重大」,若一期工廠的第2階段結束,產量將大幅增加。如一切按計劃進行,該廠將在2025年上半年達到生產目標。據了解,正在製造的晶片採用與台積電台灣廠區製造A16相同的N4P製程,它被認為是5奈米製程的加強版本,而不是4奈米生產製程。台電發言人告訴Tim Culpan,「亞利桑那州的計畫正在按計劃進行,進展順利」。消息人士表示,台積電的產量略低於台灣工廠的產量,卻對於美國的晶片製造非常重要,部分原因是台積電從美國政府獲得了許多資金,其中除了2020年對該工廠最初的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834億元)投資外,台積電還獲得了美國商務部66億美元(約新台幣2108億元)的補貼,作為美國晶片基金的一部分。報導指出,台積電也增加投資,並開始在亞利桑那州建造更多工廠,總共將建造3座工廠。美國商務部先前聲稱,這將創造6千個直接製造業(direct manufacturing)的就業機會,也預計會提供2萬個建築業就業機會。
台積電「賣肝文化」難複製! 美籍前員工:地表最爛的工作
台積電在台靠「賣肝文化」獲得的成功,卻難以在國外複製,美國媒體近日報導,有台積電在美國的工程師爆料,內部工程師每天工作12小時、週末輪班,此外美國工人在公司沒有發言權,他們也對台灣同事的諂媚行為感到厭煩,美籍前員工甚至表示,「台積電是地表最糟的工作場所」(TSMC was the worst possible place to work on Earth),令他們感到失望。美國非營利媒體《Rest of World》近日以「台積電是地球上最爛的工作環境」為標題,表示美籍員工大多對台積電的企業文化感到失望,日前就有多名美國員工出面控訴「台積電是地球上最糟糕的職場環境」。根據報導引述化名Bruce的員工表示,2020年收到台積電招聘的訊息,當時令他感到興奮,但在接下來的兩年,在台積電工作不如他所想的那樣,他在2021年與600多名美國員工飛到台灣的台南Fab 18廠受訓1年,期間卻遇到語言溝通障礙、工時過長及嚴格的等級制度等,讓他開始重新思考為何要加入台積電。來台灣訓練期間通常為一兩年,Bruce和大多數外籍員工都讚嘆台灣方便的交通,他也常在週末跑夜店,或是透過旅遊來放鬆,但回憶在台訓練時,台積電嚴厲的工作文化衝擊和語言隔閡,對他來說宛如噩夢,台廠的人員英文不通,大多時候都靠Google翻譯,然而在受訓後回到美國,美籍員工在公司也並沒有得到更多發言權。最讓Bruce不滿的,就是台灣同事的「諂媚」,他們總是無緣無故在辦公室待到很晚,「他們就只是做個樣子,這真的很惹毛我」。他還抱怨,在台灣遇到語言問題回到美國也沒得到解決,他在亞利桑那的上司英文一樣很爛,從來都是透過台灣同事溝通。Bruce並非是唯一一位對台積電美國廠感到失望的員工,《Rest of World》在過去幾個月訪問超過20名美國廠員工,這些人分別來自台灣與美國,大多數的美國工程師抱怨,公司文化以及等級制度僵化;台灣的資深工程師則形容,這些美國同事缺乏服從和奉獻精神,並認為這是公司領先世界的基礎。像是有美籍員工就抱怨,主管大多把重要工作交給台灣員工;另有前員工戲稱,在台積電學到最大的技能,就是製作PPT簡報,幾位美籍前員工表示,他們在辭職後感到如釋重負。對於台籍工程師來說,認為美籍同事傲慢、散漫,總是喜歡挑戰命令,「很難叫他們做事」,不過來到鳳凰城生活也算是一種難能可貴圓美國夢的機遇,一位台灣工程師向《Rest of World》表示,最好是能在美國生孩子,「當美國公民他們(的人生)會比其他人選擇更多」;但美國大陸的生活對於海島的居民而言,台籍工程師就提到妻子形容,「好山,好水,好無聊」。另外,在美國的台灣管理層常被提醒,不要隨便去問員工請假原因,或是問女性求職者會不會生小孩這類問題;還有前員工透露,公司曾發一封內部郵件提醒員工注意,華語的「那個」聽起來很像「N字」(The N-Word,意即Nigger,有貶低非裔人士說法)。《Rest of World》報導還提到,據台積電內部指出,該公司成功的關鍵在於「軍事化」的工作環境,工程師每天工作12小時,有時還包括週末,甚至還引述台灣評論家說法,台積電是依靠具有「奴隸心態」和「願意賣肝」的工程師在運作。台積電美國廠工程師批「台積電是地球上最爛的工作環境」,並對台灣同事的諂媚行為感到厭煩。(圖/翻攝自X)
台積電美國廠進展快速 魏哲家:2025年上半年量產4奈米晶片
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2330)周四(19日)召開法說會,海外布局不斷推進,總裁魏哲家透露全球擴廠進度,並指出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近期在水電、裝機取得良好進展,已為營運展開前期準備,目標2025年上半年開始量產。倍受矚目的美國亞利桑那州廠方面,魏哲家表示,在聯邦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持續與當地的貿易和工會夥伴,發展正向關係並密切合作。在第一期晶圓廠的廠房基礎設施、公共建設和設備安裝等方面情況改善許多,已有較好進展,為營運展開前期準備,到目前為止已聘用近1100名當地員工。魏哲家指出,有許多當地員工被安排來到台灣的台積電晶圓廠,以便累積大量的實戰(hands-on)經驗,進一步提升其技術技能,同時融入公司的營運環境和文化。台積電原先預計2024年量產,後改成目標2025年上半年量產4奈米製程技術,相信一旦此晶圓廠開始營運,將能夠在亞利桑那州提供與台灣晶圓廠相同水準的製造品質和可靠度。至於歐洲廠,魏哲家表示,已計劃在德國德勒斯登,興建一座以汽車和工業應用為主的特殊製程晶圓廠,未來將採用22/28奈米和12/16奈米技術,目標2024年下半年開始興建,2027年底開始生產;日本廠方面,台積電將採用12/16奈米和22/28奈米製程技術。目前已聘用約800名當地員工。晶圓廠設備已於10月開始移入,按照進度有望於2024年末進入量產。至於中國廠,魏哲家表示,近期獲得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展延豁免,南京廠得以持續營運,目前正在申請「經認證終端用戶」授權,預計不久的將來取得無限期豁免。台積電認為,海外晶圓廠的起始成本高於台灣,主因是海外晶圓廠規模較小、整體供應鏈的成本較高,以及相較台灣海外的半導體生態系尚處於早期階段。並表示未來將與各地政府密切合作以取得其支持,並將利用大量生產、製造技術領先、規模經濟等基本競爭優勢,持續降低成本。台積電強調,透過上述行動,將有能力吸收海外晶圓廠的高成本,並仍然可達到長期毛利率53%以上,且可持續的股東權益報酬率高於25%,繼續為股東實現價值最大化。
台積電美國廠派台灣工人為成本考量? 總經理澄清反而更貴
台積電日前在法說會表示,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因熟練裝機的人不足,因此4奈米製程的量產時間,將從原訂的2024年延至2025年。對此,美國工會怒轟,這只是台積電為了引進台灣低薪勞工的藉口。亞利桑那廠總經理哈里森(Brian Harrison)則澄清,從台灣派工人去美國,成本反而更高。哈里森日前接受美國CNBC採訪時,說明並澄清有關於台積電引進台灣勞工到美國廠的相關爭議,他表示,從台灣派過來的工人是專業安裝極紫外光(EUV)設備的工人,而美國很缺這類專精的人才。他強調,這些專業工人主要負責訓練亞利桑那州當地的工人,而這種專業人員本就屬少數,所以絕對不如「亞利桑那管道行業工會469號」所說,台積電是因為成本考量,才找台灣工人去美國工作。他也說,從台灣派工人去美國工作,除了要支付公平的工資,還要負擔他們的搬遷、房租等費用,實際上並沒有比較便宜,成本反而還會更高。
台積電美國廠4奈米量產時間延至2025 中國28奈米「恪守規章」續擴產
台積電(2330)董事長劉德音,在今(20)日法說會就產能布局表示,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正在建造第一期晶圓廠,自2021年4月開始興建,現在正進入處理和安裝最先進及精密設備的關鍵階段,然而在半導體設施中熟練地安裝設備的專業人員數量不足,正從台灣調派經驗豐富的相關專業人員、在短時間內培訓當地技術員工。預期4奈米製程技術的量產時間將推遲至2025年。台積電日本一座12/16奈米和22/28奈米特殊製程技術的晶圓廠,興建按照進度有望於2024年末進入量產。歐洲部分評估在德國建立車用晶圓廠。中國南京擴展28奈米製程技術的產能,持續恪守所有規章制度支持當地客戶。同時,繼續在台灣投資並擴大產能。劉德音指出,從成本角度來看,海外晶圓廠的起始成本高於在台灣的晶圓廠,因晶圓廠規模較小、整體供應鏈的成本較高、與台灣成熟的半導體生態系相比,海外的半導體生態系尚處於早期階段。強調正嘗試爭取當地政府補助。
半導體女王蘇姿丰3/Lisa Su睽違3年再臨台灣 「AI的一站式方案」工業電腦起漲、安控成主流
今年度新主題「生成式AI」出現,挽救台廠於庫存去化的泥淖中,自5月COMPUTEX展出AI伺服器、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抵台宣傳,晶片製造、工業電腦、安控族群率先展開反彈;AMD董事長蘇姿丰將睽違3年、於7月下旬抵台舉辦發表會、拜訪供應鏈,市場料再掀行情。資料中心是支撐AI晶片的最大應用,研調機構TrendForce預估計,2023年搭載GPU、FPGA、ASIC等「廣義的」AI伺服器出貨量近120萬台、年增38.4%,占整體伺服器出貨量近9%。2022~2026 AI伺服器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29%。英業達(2356)是Open AI主機板獨家供應商,近月漲幅高達50%引起關注。(圖/報系資料照)撼訊總經理陳劍威指出,生成式AI強化資訊處理,有車用、工控等跨領域潛力。工業電腦大廠樺漢(6414)總經理蔡能吉表示:「有生成式AI晶片,TURNKEY(一站式方案)才是重點,用軟體開發硬體、硬體配合應用。」針對客戶需求設定好軟硬體並調整完成,能立即使用。製造AI伺服器、工業電腦的族群如廣達(2382)、緯穎(6669)、技嘉(2376)一個月來漲幅超過3成。此外,Open AI主機板獨家供應商英業達(2356)近月漲幅高達50%也引起關注。AMD、NVIDIA生成式AI晶片需要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須向台積電(2330)下單,工研院半導體資深研究員王宣智預估年需求1萬片,但現在產能遠遠不足;AI晶片讓影像捕捉和分析更快,在2027年一半以上監視設備都有即時分析的能力,安全監控族群有晶睿(3454)、奇偶(3356)、勝品(6556)、彩富(5489)。台積電美國廠移機典禮,董事長劉德音(右六)香檳慶祝,超微董事長蘇姿丰(左二)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五)、總裁魏哲家(左七)、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左三)、蘋果執行長庫克(左五)等同台祝賀。(圖/台積電提供)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指出, AI伺服器對較一般伺服器,零組件需求值、量提升,有利散熱、PCB印刷電路板、載板、機殼等零組件庫存去化且開發新規格,不過股價都已提前表態;此產業屬於初始階段,後續應觀察實際營收及獲利貢獻。
蘋果憂台積電美國廠2025年產能僅滿足15%需求 彭博:將尋三星、英特爾救急
根據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內容顯示,蘋果將成為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的第⼀⼤客戶,但仍需要尋找替代供應來源,像是三星電子或英特爾,以降低中期半導體供應風險。分析指出,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第一期項⽬預計2024年開始生產5奈⽶節點晶片,但產能太⼩且投產時間太晚,使蘋果⾯臨很⼤的供應鏈風險。彭博分析指出,蘋果仍會每年升級⼿機系統單晶片,⽽為了容納更多電晶體和記憶體,每次升級後仿生晶片的尺⼨都會更⼤。預估到2025年底,蘋果⽤於⼿機晶片的總晶圓需求將增長43% 。據彭博分析,2025年蘋果可能將獲得台積電美國廠的12萬⽚晶圓產能,僅能滿⾜15%的需求。相關原因包括⾼通和輝達等晶片設計公司分⾛部分產能,以及新晶圓厰投產後⼀般都有12到24個⽉的調試期。蘋果或將尋找三星或英特爾等替代供應來源,才能降低中期半導體供應風險。該分析指出,由於依賴台積電的台灣晶圓厰生產iPhone晶片和桌上型電腦處理器,蘋果⾯臨很⼤的供應鏈風險,未來3到5年內都無法有效化解這⼀風險,儘管蘋果將成為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晶圓厰的第⼀⼤客戶,但這並未有效解決晶片供應依賴單⼀地區的問題,因為這是蘋果產品最重要的元件。分析指出,在最壞情景下,蘋果可能將部分訂單交給三星或英特爾,三星在美國和韓國的3奈米和5奈米晶片代工產能都比英特爾大,且在A10晶片組推出之前⼀直都是蘋果的主要晶片代工廠。目前三星為高通代工晶片,三星是唯一一家具有新一代全環繞閘極技術(GAA)經驗的晶圓代工廠,提高了未來滿足蘋果嚴格性能和良率要求的幾率。值得注意的是,蘋果的記憶體和顯示屏供應已經依賴三星,如果三星在蘋果供應鏈中的份額越來越高,可能會讓其獲得更高的定價權。
環球晶新全球化2/張忠謀大嘆「全球化已死」 徐秀蘭以3年投資1千億行動論述「全球在地化」
全球最大的戰場,莫過於地緣政治風險掀起的美中半導體產業大戰。去年12月6日,供應全球9成先進製程晶片的台積電美國廠移機典禮上,創辦人張忠謀大嘆「全球化幾乎已死」掀議論;《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Miller)不認為「已死」而是變化中;新加坡韓禮士基金會研究員卡普利(Alex Capri)則提出,世界正經歷半導體「再全球化」。 面對這場半導體產業「全球化」新戰役中,位居上游的矽晶圓材料供應商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有另一番新見解,「在我們來看,就是全球化的腳步更夠,跟過去的全球化不一樣這是新全球化-『全球在地化』。」事實上,台積電亞歷桑那新廠移機典禮前五天,環球晶在12月1日興建12吋矽晶圓新廠,這也是睽違20多年、美國本土自有最大規格矽晶圓。徐秀蘭這番全球在地化的新論述及行動,其來有自。去年伊始,徐秀蘭接到一通電話,「環球晶併購德國世創案失敗!」她隨即啟動「3年(2022-2024年)千億資本支出」計畫,展開美國布局。併購世創失敗,環球晶得到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徐秀蘭在1月4日的媒體餐敘中解釋,「我們要的不是世創、我們要的是成長,取得世創是方法一,另一個方法是我們自己建廠」,此後亞洲、美洲、德國,都有環球晶的矽晶圓生產基地,「這比在某個國家有一個超大生產基地,是不一樣的感覺,希望客戶會覺得,我們是『本土』公司」。環球晶圓美國德州新廠,在2022年12月舉行動土典禮,新建12吋矽晶圓產能。(圖/翻攝自環球晶圓官網)更重要的是,去年俄烏戰爭及大陸清零防疫政策等變數下,全球晶片缺貨及供應斷鏈,使得與大陸為鄰的半導體重鎮台灣,成了歐美口中頭號「地緣政治風險」,傾全力要分散半導體全球供應鏈中的風險。置身其中的徐秀蘭自然也緊盯此一大趨勢,「我們看到GEOPOLITICAL(地緣政治)問題壓力越來越大,發覺競爭力要放在如何DIFFERENTIATE(差異化)環球晶圓、跟已經做的很棒的同業差異化,就是把供應韌性最大化,不管從疫情氣候地緣政治戰爭哪一個面向,都必須做一個新的全球化,環球晶這個名字所賦予的『環球』經營能力。」徐秀蘭接著說,「我們本來在9個國家就有17個半導體工廠,加上美國GREENFIELD是18個,跨三大洲都能直接供應12吋矽晶圓,韌性更強。」至於投資人最關切的在美設廠能拿到多少補助?「還沒有最後定數,聯邦、州政府都會申請」。」徐秀蘭回答。半導體產業業內人士與專家告訴CTWANT記者,「環球晶率先響應,發揮『在美製造』的示範效應,高度配合政策,客戶與訂單相對明朗,能拿到的補貼應優於預期。」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圖/報系資料照)美國為要振興半導體產業,去年八月端出的《晶片法》,預計今年春季開始啟動補助程序。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晶片法》補助總額527億美元,半導體製造業者能申請額度僅330億美元,且由台積電、環球晶、英特爾、美光、三星等依新建產能規模分食,「因為額度有限,要盡早開始動作,實際成果有利申請國家補助。」台積電、環球晶已移機、動土。由於晶圓廠赴美製造成本,比在亞洲高出50~30%,因此如何節省成本至關重要。一位半導體工程師向CTWANT記者解釋:「12吋矽晶圓能夠有效幫助晶圓廠提升生產效率、較8吋增加125%,換個角度就是減少成本。」環球晶的美國廠擁有12吋、最大矽晶圓產能,因而握有台積電、英特爾等客戶長約訂單。環球晶及台積電赴美設廠會否侵蝕獲利?「兩家公司在美產能,對總產能占比在3%以內,且有一年的長約保護、在短時間優化學習曲線和優異的成本撙節能力,獲利情況應不會太差。」一位半導體業內人士說。環球晶高層則透露:「經比較,美國的水、電、土地成本,是最便宜的。」美國設廠主要挑戰在於人力,尤其在施工營建工人及後續廠務人員的招募工作上,公司坦言有難度:「不過,延遲2、3個月,也配合半導體景氣修正的節奏。」接受《晶片法》補貼的先進技術公司10年禁赴大陸設廠的禁令,是否影響環球晶?「這對晶圓廠會限制製程、影響大,對矽晶圓產業影響很小,矽晶圓對政策敏感度相對低。」徐秀蘭解釋。台版《晶片法》才剛通過,環球晶的中國、日本廠也都能申請補貼。看來全球在地化的新秩序中,徐秀蘭已提前站穩有利位置。
電腦教父施振榮1/從庫存慘案「蘭奇經驗」體會歐美人不好管 退休老董:「台積電美國廠需台灣人盯」
「美國人不好管!」77歲的電腦教父施振榮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對於台積電赴美設廠先是挑起「去台化」社會憂慮,如今又傳美國製造水土不服需要台灣員工輪夜班,他安然無懼地說,「台灣製造的精髓在於『人』!」而這份洞見,不只出於文化差異,更來自宏碁活生生的「蘭奇經驗」。「台灣對東南亞、南美洲比較好管,但對歐洲、美國不好管。」施振榮耐心解釋,世界上最有名的速食、旅館連鎖品牌都是來自美、歐,也因此生出「不用台灣這套」的傲慢。這份不用台灣這套的傲慢,並非隨口說說。施振榮不避談當年延攬宏碁前義籍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Lanci)。蘭奇在2000年後進入宏碁,為acer在歐洲衝出名號,還讓宏碁登上全球第二大PC地位、僅次於HP,五年後被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延攬,打破國籍藩籬拔擢為總經理,2008年坐上執行長大位,主宰這家台灣企業。施振榮當年延攬宏碁前義籍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蘭奇在2000年後進入宏碁,為acer在歐洲衝出名號,還讓宏碁登上全球第二大PC地位、僅次於HP,但敗在庫存管理。(圖/報系資料照)然這位洋將在當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因未體察終端庫存情況和景氣反轉、iPad和手機競品出現,堅持以大企業思維,持續向通路塞貨,「還抱怨台灣不配合他的策略」,導致宏碁陷入前所未有的庫存危機,直到2011年,老東家才以12.84億元巨資請走蘭奇,並認列高達43億元損失,股價一併腰斬。去年12月29日施振榮接受本刊專訪時,台灣產業正壟罩在「去庫存」悲情中,他老人家卻不吝讚賞自家人:「這次我們董事長(陳俊聖),年初就警告要調整庫存,看得早、調整最快。」施振榮分析,庫存一多公司就沒競爭力,因為存貨在折價,同時,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出不了。宏碁是出生在台灣的本土電腦品牌,施振榮認為台灣企業:「景氣不好時,該思考如何少損失一點;景氣好時,就要多爭取一點,才能不斷循環下去,台灣就會愈來愈強。」(圖/CTWANT資料照)「半導體、電腦都是要半年以前下單,但2、3個月的庫存情況,就能夠判斷出終端銷售冷暖,經營者就要調整決策。」施振榮切身體驗,「和台灣人工作態度最大的不同在於,歐美人覺得把份內工作做好就可以,若中途情況有變,反正虧錢是老闆股東的事,台灣人則會把公司的事當自己的事,24小時緊盯全球各種情況。」他老神在在地說,「台積電美國晶圓廠,還是要台灣人去盯。」46年前從買賣計算器起家的施振榮,一路遭逢多次景氣循環,每一次危機都是學習,對於去年這波電腦產業庫存危機相對淡定,自行車產業卻因此醞釀現金流風暴,施振榮不忘加油打氣,「那個產業第一次遇到!」「景氣不好時,該思考如何少損失一點;景氣好時,就要多爭取一點,才能不斷循環下去,台灣就會愈來愈強。」
台積電美國廠將啟用安啦? 國科會主委:10年內全球不會「去台化」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工廠6日將舉行移機典禮,已從台灣送過去500位工程師,衍生全球半導體產業「去台化」的疑慮。國科會主委吳政忠今天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今天的成就,不是3、5年造成,而是40年的累積,他認為在未來10年內不會有「去台化」的問題。國科會今天召開委員會議,提報「台灣AI行動計畫推動成果」,並通過「科學技術白皮書(2023年到2026年)及「淨零科技方案」,後續將依程序函報行政院後公布。國科會表示,科學技術白皮書以「前瞻創新」、「民主包容」、「韌性永續」作為2035年的科技願景,展開10大目標及對應策略措施,因應國家全方位發展進行科技布局,以回應人民生活與社會需求。在國科會委員會議後的記者會中,吳政忠也主動談到有關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議題。有人說台積電到美國設廠,可能造成全球半導體產業「去台化」,但吳政忠表示,這不是事實。吳政忠說,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成功,在於文化的累積,包括工程師隨時待命、半夜也願意現身處理問題,這樣的職場文化是積累了40年而形成,不是3、5年可以去掉,因此他預估未來10年內,全球半導體產業沒有「去台化」的問題。「台積電也不傻,一定會將最重要的技術留在台灣。」台積電美國廠會在2024年開始生產5奈米晶片,可能在2027年會進一步生產3奈米晶片,但更高端的奈米晶片技術卻放在台灣,正在籌設的台積電龍潭科學園區三期的工廠,將生產2奈米以下晶片。台積電美國廠將在6日舉行移機典禮,美國總統拜登也將自飛往亞利桑那州參與盛典。吳政忠說,台積電每個月生產130萬片高階晶片,但在美國廠僅生產2萬片,所占的比例很小;而台積電有5萬個工程師,送到美國廠500人,也不多。吳政忠預估,到了2030年,全球的晶片不可能90%以上都還在台灣生產,我國要趁著目前的優勢,將晶片導入精準醫療、電動車及通訊衛星中,再次提升我國的經濟競爭力。
美國建廠成本高出四到五成稀釋ROE 外資:台積電仍是客戶首選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5奈米廠,將於美國時間12月6日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First tool-in)典禮,隨著該廠進度持續朝量產推進,外資法人則是發布報告指出,台積電美國廠成本較台灣高出40-50%,將會稀釋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不過台積電美國廠跟其他美國晶圓代工廠相比,仍是美國市場中客戶的首選。根據玩股網資料顯示,台積電今年前三季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均較之前明年成長,其中今年第三季更越過10%大關,來到10.68%,而今年第一季及第二季則分別為9.03%及9.82%。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指出,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將設置5奈米晶圓廠,預計在12月6日進行移機典禮,他跟太太張淑芬都會出席,至於美方的主要客人則是台積電的客戶及供應商,另外台積電也邀請了幾位美國政府官員,其中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已經答應將會出席,至於美國總統拜登尚未確定是否出席。據了解,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第一期Fab 21廠,2023年第一季將會進入裝機階段,2024年正式量產,預計將以導入5奈米製程為主,月產能2萬片。至於第二期工程的土建也會持續進行繼續,張忠謀已證實,將會導入3奈米製程。至於量產時間,市場則預期將會落在2026年。
權值王行不行2/晶片法案19日有望表決 市場關注台積電美新廠可否獲補助
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2330)展望依然看好,不過市場焦點還是持續觀望美國「晶片法案」(Chips Act,納入「兩黨創新法案」)進度。外電報導,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Schumer)已向議員表示,最快美國時間7月19日開始進行表決。外電報導,法案將包括至少數十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補貼,及投資稅負減免,以促進美國半導體製造業發展。而美國國會也希望在8月例行休會之前通過這項法案,並送交拜登總統簽署後完成立法。產業人士分析,「晶片法案基本上一定會過關,因為如果不能過關,會讓中國看美國笑話,但能否維持原本520億美元規格,可能會是變數。」畢竟對於美國來說,晶片法案不僅攸關美國能否重振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尤其中國正傾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以擺脫美國箝制。台積電美國廠能否獲晶片法案補助,是市場關注焦點。(圖/翻攝自Linkedin)產業人士指出,台積電及英特爾(INTEL)都極力爭取晶片法案的補助,台積電於2021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12吋廠5奈米晶圓廠,預計投入120億美元,2024年量產,英特爾建廠計劃更大,今年初宣布俄亥俄州建廠計畫,預計投資至少200億美元,2022年底動工,2025年生產。然而6月23日英特爾突然宣布,延後原定7月22日的新廠動土儀式,執行長PatGelsinger對晶片法遲遲未能通過大表不滿,「如果沒有立法和援助,繼續前進是沒有意義的,當美國認真在當地發展這項產業,對晶片業、科技業都是一個重要的訊號。」此舉被市場解讀,英特爾是以退為進,希望國會加速動作。台積電則積極表態,在美國在台協會(AIT)號召下,領著20多家供應鏈大隊人馬赴美,參加6月26日至29日美國馬里蘭州恢復實體會議的「選擇美國(SelectUSA)投資高峰會」。產業人士指出,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2019年曾參與該會,隔年就決定赴美國投資設廠,如今又帶隊參加,以示決心。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坦言,美國設廠的成本的確很高,尤其是人力成本也較預期高,但因為美國客戶仍需要公司產能支援,因此仍在跟政府討補助。台積電今年又帶領供應商參加睽違兩年的「選擇美國(SelectUSA)投資高峰會」,宣示投資美國的決心。(圖/翻攝自AIT臉書)至於台積電的一大問題,則是在人員管理的企業文化。由於亞洲跟歐美對於員工管理的思維不同,因此在亞洲可以推行的管理方式,讓美國人很難接受,尤其是軍事化管理,但這問題其實很多台廠都有遇到。像是鴻海(2317)也都曾出現類似的狀況。產業人士直言,不管技術再先進,工廠生產還是都需要來人管理,但是工廠生產就是相對單調,對於很多美國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的工作型態。當然也因為這樣,在產業分工的潮流下,讓很多相對枯燥的工作轉向亞洲,如今這些工作又要回到美國,美國政府要如何鼓勵民眾能接受這樣的工作型態,是包括業者跟政府都要克服問題,否則就算投入再多的補助,製造業也很難回流美國。
英特爾CEO嗆「台灣不穩定」 劉德音霸氣回:台積電不中傷同業
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本週三(1日)出席加州Brainstorm Tech大會發表演說,呼籲美國政府應優先投資美國廠商,將珍貴的智財權留在本土,並稱「台灣不是穩定的地方」,有地緣政治風險。對此,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今(3日)下午表示不作特別回應,台積電不會中傷同業,同時強調在美國的投資照常進行。基辛格日前發表演說時談到,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軍事活動持續增加,北京光是本週就已經向台灣防空識別區派出27架次戰機,因此「台灣不是穩定的地方」,美國政府應該優先投資美國廠商,以留住珍貴的智財權。對此,劉德音今日參加李國鼎基金會論壇前霸氣回應,對方的話語不值得回應「我們不會中傷同業」,認為會相信基辛格話語的人「應該不會很多」,他也同時強調「台積電美國廠仍按照計畫進行中,且非常好」;對於有媒體指出,台積電、SONY正準備在日本熊本興建半導體工廠,恐怕會面臨搶工、缺工問題,劉德音則回應,缺工是全球都正在面臨的問題,不光是日本。台積電日本廠預計將於2022年開始興建,2024年底投入量產,產品則以22奈米、28奈米特殊製程為主。
通過!台積赴美蓋5奈米廠 明年動工
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Phoenix)市議會於當地時間18日以9票贊成0票反對,無異議通過台積電開發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台積電將在當地投資120億美元興建5奈米晶圓廠,最快明年初動土興建,2024年進入量產。鳳凰城將由市府資金提撥2.05億美元,用於改善道路及水源等基礎建設,但關鍵的美國聯邦政府及亞利桑那州政府的補助金額則尚未揭露任何消息。台積電美國投資計畫概要台積電今年5月宣布有意在在亞利桑那州興建5奈米12吋晶圓廠,將是全美第一座最先進製程的晶圓廠。台積電預計2021年起的9年投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設立月產能2萬片的5奈米晶圓廠,美國聯邦政府及亞利桑那州政府的補助,是台積電去美國設廠的關鍵。台積電日前董事會已通過,將在亞利桑那州設立資本額35億美元的全資子公司,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通過台積電的開發協議,協議內容包括台積電會在當地興建晶圓廠,未來5年創造1,900個全職工作機會,新廠2021年初動工,預計2024年開始生產。鳳凰城則由市府資金提撥2.05億美元用於改善基礎建設,其中包括0.61億美元興建3英哩道路,0.37億美元改善水源,以及1.07億美元提升廢水處理能力。台積電將在選定建廠位置後,與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簽下正式開發協議,預計年底前可正式拍版定案。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曾表示,台積電到美國設廠,會找大聯盟供應鏈合作夥伴一同赴美,並且會為合作廠商爭取美國政府補助。台積電到美國設廠一定符合公司利益,最大利益是得到美國客戶信任,台積電也能利用這個機會招募到全世界最頂尖的科技人才,並且全力保護矽智財(IP),技術研發仍在留在台灣。台積電美國廠預計於明年初動工,同屬台積電大聯盟(Grand Alliance)的設備或廠務等合作夥伴,近期亦陸續表達將跟隨台積電赴美投資意向。法人看好廠務工廠業者漢唐、帆宣、信紘科,以及設備與備品供應商如家登、京鼎、弘塑等,除了可望爭取到台積電美國廠合作項目,也有機會進一步爭取英特爾、美光等當地半導體廠的新生意。設備業者預期,台積電美國5奈米晶圓廠2024年量產後,除了為美國政府機構生產所需特殊應用晶片(ASIC),也能就近為蘋果、英特爾、超微、高通、輝達等美國大客戶生產晶圓,許多新晶片的開發及試產也可望在當地進行,縮減晶片由設計到量產的前置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