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
」 搜奇 國史館 蔣萬安徐州尋古2/秦、漢兵馬俑「尺寸」差很大 西楚霸王項羽竟是「高富帥」
徐州是有4000多年歷史的古城,有「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是楚漢相爭的重要舞台。深厚的文化底蘊,自然也留下不少歷史遺址,尤以「漢代三絕」:漢兵馬俑、漢墓、漢畫像石最具兩漢文化代表。 CTWANT記者從上海搭乘高鐵2個半小時來到徐州,下車時一名徐州人見外地遊客上前熱情攀談,他大方介紹,到徐州首推漢文化景區。景區展出獅子山楚王陵墓、羊鬼山王后墓、漢兵馬俑博物館、水下兵馬俑展廳、漢畫像石展等遺存,占地1400畝,是徐州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的漢文化保護基地。 記者實地走訪,首先來到漢兵馬俑出土遺址,小小兵整齊列隊,似乎與印象中的兵馬俑不同?講解員徐勤鳳說,徐州的漢兵馬俑相較於西安的秦兵馬俑,最大不同是尺寸,秦俑是身高1米8的大漢,漢俑則只有50多公分大小,「原因是秦俑是秦始皇的墓葬,漢俑只是王侯的陪葬,數量和規模自然有差。」 此外,漢兵馬俑為陶質,入土前都是彩陶。徐勤鳳指向1號坑,「前段有長15米的步兵軍陣,後段長10.3米有車馬、軍吏、步兵,還有跪坐姿態的俑,屬車兵軍陣。」「這也是目前發現最早的騎兵軍陣,證明中國古代騎兵在西漢已形成獨立兵種。」 接著來到有2170多年歷史的獅子山楚王陵,這是徐州規模最大、文物遺存最多、歷史價值最高的一座西漢王陵。「這座地宮向下有14~20米深,雖然楚王陵被發現時已遭盜墓,但各類出土珍貴文物仍有將近2000件,包括國家一級文物S型狀的玉龍佩。」徐勤鳳說,漢代皇帝或貴族下葬皆會穿著金縷玉衣,但古時因有階級制度,平民不能用玉,因此盜墓者只抽取金絲,玉片和玉龍佩也才能保留到現在。金縷玉衣是漢代皇帝和貴族所特用的殮具,圖為獅子山楚王陵中的金縷玉衣,經修復後發現由4248片新疆和圓玉片、1576克金絲穿連而成,是目前中國出土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製作最精的玉衣。(圖/林榮芳攝) 根據出土的楚王遺骨醫學鑑定,這位楚王身高約172公分,死時年齡在35至37歲,推測其主人極有可能是第二代楚王劉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劉戊。 相較獅子山楚王陵主人未定,半小時車程外的龜山漢墓,則因一顆長寬高約2公分大小的劉注龜鈕銀印,確定墓主為西漢第六代楚王劉注及其夫人的合葬墓。龜山漢墓距今2100多年,是徐州目前發現的8個西漢楚王墓中,唯一確認主人身分的。地宮由15間墓室組成,有前殿、樂舞廳、武庫、車馬室等一應俱全,面積700多平方公尺。龜山漢墓這座地下宮殿共有15間墓室組成,面積700多平方米,工程浩大。(圖/林榮芳攝)為嚴防盜墓,龜山漢墓的墓道由26塊重達6~7噸的長形條石,分上下兩層進行堵塞,且塞石間接縫嚴密,連一枚硬幣都難以塞進。即使如此,該墓還是被遭盜得徹底,出土文物僅130餘件。講解員任靖笑說,「漢墓十室九空,以前盜墓者都是專業的考古學家!」 時間往前推進到劉邦創建西漢前,項羽推翻秦朝,自立西楚霸王,定都彭城,號令諸侯。項羽曾在彭城築台戲馬,享受太平的安逸,現在的「戲馬台」是座一亭兩院、占地1.5萬平方公尺的古典園林風景區。戲馬台海拔高度僅69.9米,據清乾隆《徐州府志》記載,楚項羽因山為台,以觀戲馬,故名。(圖/翻攝自彭湃新聞網) 一入園,便可見西楚霸王項羽威風凜凜的石雕像,「根據司馬遷記載,項羽身高8尺有餘,也就是將近190公分;史料還說他力能扛鼎、目生重瞳,雙瞳在古人面相學中是帝王象徵。」資深解說員張靜以現代話「高富帥」來形容這位西楚霸王。 但戲馬台可不是看戲的地方!張靜解釋,戶部山海拔高度僅69.9公尺,項羽是個武將,當年他帶著愛妻虞姬在這小山丘上看將士操練。當時項羽認為天下已太平,不用再打仗了。由於這段美好時光約為西元前206年的7~9月,按照秦代曆法,這3個月屬秋季,因此後人稱為「秋風戲馬」,是項羽短暫的戎馬生涯中,在彭城度過最得意的一段時光。
圍台軍演後…習近平福建考察稱:增進台灣同胞的國家認同
中共解放軍「聯合利劍—2024B」圍台軍演在14日落幕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5日至16日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遊培育成為支柱產業。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台灣同胞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依托宗親鄉親、祖地文化等紐帶廣泛凝聚僑心。據新華社的報導,10月15日至16日,習近平在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和省長趙龍陪同下,先後來到漳州、廈門等地,深入鄉村、紅色教育基地、文物保護單位、自由貿易試驗區等考察研。15日下午,習近平首先來到漳州市東山縣考察。該縣東南部的陳城鎮澳角村三面臨海,近年來走出一條以海興村、以海強村的新路子。習近平步行察看澳角灣海域環境和村容村貌,詳細了解海鮮乾貨和漁獲產品交易情況。隨後,習近平來到谷文昌紀念館,了解谷文昌同志感人事蹟,聽取當地傳承紅色基因情況介紹,同谷文昌幹部學院教師、學員代表親切交流。習近平指出,衡量幹部業績好不好,關鍵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級領導幹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學習,樹牢正確政績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實幹、久久為功,把豐碑立在人民群眾心中。學習谷文昌同志,不只高山仰止,還要見賢思齊,像他那樣做人、為政。在關帝文化產業園,習近平聽取當地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等情況介紹。他強調,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傳承好。16日上午,習近平在廈門考察了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他參觀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果展,聽取當地擴大改革開放、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等情況介紹,同綜合服務大廳窗口工作人員互動交流。習近平指出,廈門特區經過40多年發展,發生了當年難以想像的巨大變化。今天,抓改革開放,無論深度或廣度,都比過去要求更高了。福建和廈門要適應情勢發展,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對接國際高標準深耕細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為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再立新功。16日下午,習近平在廈門聽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對福建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並對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其中,習近平強調,要在提昇文化影響力、展現福建新形像上久久為功。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建好長汀、寧化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深化革命史料與革命文物研究詮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堅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積極推動移風易俗。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遊培育成為支柱產業。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台灣同胞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依托宗親鄉親、祖地文化等紐帶廣泛凝聚僑心。習近平強調,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力抓好第四季經濟工作,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據悉,何立峰及中央及國家機關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考察。
盼找回文化認同 文化部4年14億續辦「重建台灣藝術史」
文化部今(12日)院會報告「重建台灣藝術史2.0」,核定明年起至2028年將投14億元續辦計畫,以3大重點工作以及5大面向,典藏、研究、推廣架構下持續擴散效益,促成「土地x文化x世代」對話,盼找回台灣的藝術史及對台灣文化的認同。文化部表示,「重建台灣藝術史1.0」自2018年至2024年,首度由國家高度,並以特別預算支持中央、地方、民間共同協力進行藝術史重建。7年期間,實質完成蒐藏台灣前輩藝術家作品867件,徵集檔案史料超過9萬件,修復作品及文物史料逾8000件,台灣藝術家影音專輯及專書出版456件,辦理82檔美術、工藝、文學、音樂重要經典展演,累計超過362萬推廣參與人次等具體成果。為能持續深化地方協力、民間投入,文化部指出,2025年起的「重建台灣藝術史2.0計畫」,除將繼續原有美術史、音樂史、文學史,將加入建築史及歌仔戲史等,共5大面向的典藏、研究、推廣工作。文化部續指,鑒於學術界及前輩藝術家後代長期倡議再增加1個國家級美術館,將啟動籌設台南國家美術館,聚焦台灣前輩藝術家研究、展覽及教育推廣,並偕同各地方美術館整理藝術脈絡,從中央到地方,系統性展現台灣近現代藝術發展脈絡。此外,文化部也將與國科會合作,盤點開放重建台灣藝術史計畫成果內容,協助充實台灣自己發展的生成式AI,促進藝術史相關論述透過數位工具擴散至國際視野。文化部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重建台灣藝術史各項工作,積累研究基礎、成果轉譯推廣,凝聚構築台灣文化主體性輪廓,完整紀錄呈現台灣藝術史發展。
雲林綠佑將軍廟 荷蘭人認證真的是同胞
雲林縣水林鄉「綠佑將軍廟」供奉的神尊為明末荷蘭將軍,本月初國際組織「智慧城市論壇」(ICF)歐洲代表創辦人荷蘭籍Peter Portheine與觀察員Lilian Portheine夫婦至雲林訪視,參觀「綠佑將軍廟」見到神尊造型,直說「這是荷蘭同胞!」,「綠佑」應是英文「Leo」的音譯,是將軍生前的名字。 雲林縣水林鄉「綠佑將軍廟」,據傳供奉明末荷蘭將軍,神尊造型為紅髮、紅眉、藍綠眼睛。(圖/雲林縣政府提供/中國時報張朝欣雲林傳真)「綠佑將軍廟」位於水林鄉車港村,地點偏遠且廟宇規模不大,連水林鄉人都不一定知道。根據地方文史工作者考據,明末年間荷蘭人來台,在車港村與居民交易鹿皮,期間一名將軍因病去世,托夢給當地人要求建廟供奉,居民於是集資建廟,並依乩生指示雕塑一尊紅髮、紅眉、藍綠眼睛的「外國人神尊」。雲林縣政府今年初首次參加智慧城市論壇舉辦的全球智慧城市評選,即獲選「全球21大智慧城市」,6月更進一步獲選「全球7大智慧城市」。Peter Portheine夫婦本月4至5日至雲林訪視,縣計畫處長李明岳特別安排2人參觀「綠佑將軍廟」,聽取其意見作為史料參考。Peter Portheine夫婦看到紅髮、紅眉、藍綠眼睛的神尊造型,再透過地方文史工作者介紹,表示這些特徵非常符合荷蘭人的外形,是荷蘭同胞沒錯。對於神尊左手持八卦、右手持一方令旗、腳踏龍虎,感到相當好奇,文史工作者解釋這是結合台灣宗教信仰元素,「綠佑」應是英文「Leo」的音譯,荷蘭將軍的名字可能就是「Leo」。李明岳11日指出,之前他擔任水林鄉公所主任祕書,整理鄉內觀光資源時,發現「綠佑將軍廟」非常有特色,因此加以記錄,此次透過Peter Portheine夫婦的看法,佐證荷蘭人曾經來到車港村,進一步將雲林歷史與世界聯結。
蛋黃區藏陰廟1/揭密北市基隆路2陰廟歷史 爆米花拜仙童、聖媽竟是日本人
中元節公司行號、社區住家忙著祭拜好兄弟,主祀先人的陰廟也跟著熱鬧起來。CTWANT記者調查北市最具代表性的信義區區內陰廟周邊房價,發現12間陰廟中有4間周邊房價破百萬,其中2間位在車水馬龍的基隆路上,已有百年歷史,因存在已久,就連在地居民也不知道裡面供奉的是「先人」而不是正神。台北市政府、台北101、台北世貿,以及不少國際企業、百貨商場全集中在信義區,許多人對信義區的印象都是繁華密集的高樓,不過老一輩台北人都知道,信義區早期遍佈農田、埤塘,有人繪聲繪影信義計畫區在日治時代是個刑場,不過至今未能證實,但確實有生產火炮彈藥的四四兵工廠。CTWANT記者調查信義區內共12座陰廟,根據實價登錄共有4間周邊2.5公里每坪房價破百萬。平均房價最貴的是「天月宮」周邊,每坪成交均價103.6萬元,周邊預售案甚至開價每坪160~190萬元。記者實地走訪,「天月宮」地點就位在人來人往的基隆路與信義路交叉口不遠處,兩棟大樓中間的鐵皮下,地段相當精華且醒目,不只內有信徒正在參拜,也見經過的路人合十鞠躬。住在周邊40年的陳小姐分享,小時候媽媽推著嬰兒車裡的她,每逢過基隆路馬路時,她的鞋子都會掉,屢試不爽,後來媽媽才想到應該是去「天月宮」拜拜忘記還願,「長大後有人告訴我那是陰廟,至於拜什麼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就是存在那很久很久了。」目前「天月宮」由景聯里里長洪福周負責管理,據了解有不少商家企業都會來乞求生意興隆,供桌上就擺放著隔壁花店的花籃,也可見一旁震旦大樓出現在捐款名單中。(圖/林榮芳攝)根據信義區文史記載,約100年前,附近有一條大圳溝,有一女屍漂流在此地後卡著不動,地方民眾為求心安,因此建廟祭祀,稱其為「聖媽」。後來聖媽廟成為散工工人的集中地,需要工人的廠商會到此處找雜工,工人們也會祈求聖媽能有工可做。「我們也叫祂仙姑,另外廟中也同祀石頭公和土地公,附近很多上班族都會來拜,還有店家越拜生意越好,有人覺得靈,常有人把聖媽偷請走。」在地景聯里里長洪福周甚至告訴記者,「祂的人看起來像日本形狀」,記者疑惑問從何得知,「這是個人感受啦!以前耆老參與地方事務時也聊過。」「當初廟很小間,後來因旁邊大樓施工打地基震壞了聖媽廟,於是建商協助改建才有現在模樣。」洪福周說,原宮廟名「聖媽萬應堂」,後來升級改名為「天月宮」,「只要辦法事就可以升級,到現在發展也不算陰廟了!」據了解,該廟占地約有30坪,其中8.17坪因清償債務淪落法拍,2022年時三拍底價為2739萬元,換算每坪土地單價高達335.3萬元,但土地太小又難以開發,導致年年流標。洪福周說,「天月宮」地主有水利局、華南銀行和私人持有,因屬商業區段,市場行情每坪土地要600萬元,曾有人評估可以開發9層樓建築,也有人買下邊邊一小角等待開發,但他認為1樓仍要留給地方公廟,至今不了了之。就在「天月宮」斜對角200公尺距離之處的三角地,還有一座「仙童廟」,周邊平均房價102.1萬元。根據信義區文史記載,仙童本姓楊,是在距今約200年前,三張犁在地楊家真實存在的一個小男孩,他非常頑皮且難以管教,有次做了件很大的錯事,地方傳言是偷東西或偷牽牛,被人一氣之下用繩子勒死,這小男孩就死在四合院附近,現在的光復南路天橋下旁。小男孩死後,地方流傳他的鬼魂常在此地遊蕩,於是便在小男孩身亡之處立碑祭拜,結果十分靈驗,香火很盛。1971年,因光復南路進行拓寬工程,於是將小廟遷移至現址。圖為1992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當時還是一片農地,基隆路、吳興街一帶則已經有大樓建築成形。(圖/報系資料庫)走訪仙童廟,發現桌上祭品竟擺著爆米花。記者找到「仙童廟」管理人楊萬居,他說,早年這邊的佃農有3戶楊家和1戶陳家,會請祂保佑做田人平安豐收,「以前都是拜三牲水果,後來有房仲拿糖果給祂吃,說拜了房子很快就賣了,還有人拿玩具拜,旁邊放個名片,玩具很頭痛不知道怎麼處理!」不過對於史料記載仙童的故事,他卻澄清,「亂講,仙童不姓楊,仙童生前是這一帶專門看牛的小孩!」至於仙童是如何過世,他也不清楚。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說,不管是陰廟、陽廟,由於音量與空氣干擾等因素,過去不少購屋民眾對此類設施周邊物件較為排斥,因而被列為房地產交易中的嫌惡設施,可能影響房價,不過在北市影響甚小,原因是土地寸土寸金,比起閃避更多人想搶進;此外,「陰廟長期被地方人士當作土地公或地方守護神祭拜,像一般廟宇般,自然忌諱者少,因此在北市黃金地段,常見陰廟或陰宅與民宅比鄰而居。」
「台灣之光」拿下首面奧運獎牌 《奧運傳奇: 楊傳廣與強森》重現60年前台美兄弟情
巴黎奧運現正如火如荼展開,《後勁:王建民》導演陳惟揚(Frank W. Chen)也再次帶來最新紀錄片作品《奧運傳奇: 楊傳廣與強森Decathlon: The CK Yang and Rafer Johnson Story》,描述首位獲得奧運銀牌的台灣十項全能傳奇運動員楊傳廣,與美國十項全能奧運金牌拉斐爾強森(Rafer Johnson)之間的獨特競爭與友誼關係。十項全能(Decathlon)是最古老的競賽,需在兩天內依序完成十項不同種類的競賽項目,包括100公尺跑步、跳遠、鉛球、跳高、400公尺跑步、110公尺跨欄、鐵餅、撐竿跳高、標槍、1500米跑步,挑戰運動員體能極限及速度、體力、技巧、耐力、持久力。楊傳廣是台灣阿美族原住民,也是台灣體壇最早的「台灣之光」,拿下中華民國第一枚奧運獎牌,同時也是史上打破十項全能9000分的紀錄保持者,綽號「亞洲鐵人」。拉斐爾強森(Rafer Johnson)則是體壇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的象徵代表,他在五〇年代中旬至六〇年代初,被譽為「世上最偉大的運動員」。兩人當時並肩造就了奧運十項全能史上最精彩的競賽,都在過程中對抗種族歧視、貧苦和政治壓力,一起步上了巔峰並成為國家與民族代表。片中運用大量動畫、史料、獨家素材及訪談,重現了兩人當時自1960年羅馬奧運後史詩般的競爭與友誼。《奧運傳奇: 楊傳廣與強森》描述「亞洲鐵人」楊傳廣,與美國十項全能奧運金牌拉斐爾強森之間的獨特競爭與友誼關係。(圖/佳映提供)電影從《亞洲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約翰·克里奇 (John Krich)跨越1960年到2007年對楊傳廣的個人情感與記憶開始談起,重溫他倆之間如何克服種種難關,一窺楊傳廣和強森從小就突出的體育才華;也講述他們成為隊友的時光,一起接受同一位教練的培育與訓練,也一起面臨歧視和感情上的挑戰。他們兩人對彼此的支持,是加強兩人超人般勇氣的最大動力。也期盼替下一代帶來教誨與啟發。導演陳惟揚(Frank W. Chen)表示:「我很榮幸可以述說及分享這個有意義的故事。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楊傳廣及強森之間跨越國籍及膚色的情誼,提醒了我們人性中最純真、最美的一面。」《奧運傳奇: 楊傳廣與強森Decathlon: The CK Yang and Rafer Johnson Story》採實地拍攝,走訪美國及台灣,多段獨家珍貴紀錄、楊傳廣生前最後訪談,以及前 CNN 資深亞洲新聞播報員齊邁可和前《華爾街日報》亞洲新聞記者約翰克里奇兩位記者所進行的實地考察。更請到參與《正義聯盟》、《星際大戰》、《長春事件》等片的國際知名漫畫家大雄以動畫呈現精彩賽事。 《奧運傳奇: 楊傳廣與強森》全片將於29日19點於TaiwanPlus Docs Youtube頻道世界首播,另於8月4日22點透過TaiwanPlus電視頻道放送。楊傳廣是台灣體壇最早的「台灣之光」,拿下中華民國第一枚奧運獎牌。(圖/佳映提供)
清明節食物不只潤餅! 2應景食品「保佑子孫平安發大財」
清明節是東方文化中的四大節氣之一,也是華人文化圈的重要節日。清明節最常見的應景食物莫過於潤餅,不過也有許多民眾會準備「草仔粿」和「紅龜粿」,除了有保佑子孫「平安有財」,「拜粿生財產」的意思之外,還象徵吉祥、長壽、感謝祖先,以及表達緬懷、哀思與祝福。根據《早安健康》報導指出,台灣人在清明節時,經常會準備草仔粿祭祖。草仔粿又被客家人稱為青團、艾粄、艾糍粑,農委會指出,草仔粿的綠色外皮為艾草、鼠鞠草或其他青草汁製成,內餡含蘿蔔絲、油蔥酥、香菇、蝦米等多種食材,口味甜中帶鹹,令人難忘。據史料記載,早在清代台灣就已有台灣人使用草仔粿祭祀祖先的習俗,有保佑子孫「平安有財」,「拜粿生財產」之意。此外,還有民眾會準備紅龜粿祭祀。紅龜粿又被客家人稱為紅粄、紅印粄,不光清明節,台灣民眾還會在大大小小的傳統節慶、祭祀、長輩壽辰時,準備紅龜粿。紅龜粿外型上除了會壓上龜甲圖案外,內裡也多半是紅豆、綠豆、花生或是蓮蓉等甜餡料,是象徵吉祥、長壽的祈壽佳品。在清明掃墓上,紅色的紅龜粿多用來祭拜舊墳,表示感謝祖先的德澤;青色、白色的「紅龜粿」則多用來祭拜新墳,表示緬懷、哀思與祝福。
開箱空軍三重一村2/蕭將軍宅常設展再現眷村生活 走逛書店、沉浸式舞台劇感受人文味
若想實際領略過往眷村人們的生活或相關故事,可以走進空軍三重一村16號宅觀看常設展「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常設展-蕭將軍宅」。舊宅主人為曾任空軍防砲司令部司令的蕭知三將軍,負責策展的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在2017年便啟動《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計劃,尋訪早期遷台人士並拍攝口述歷史,同時收藏史料典籍,而蕭將軍也是基金會典藏紀錄的重要人物。蕭知三遺孀蕭張世英將蕭將軍生前眾多歷史文物捐予基金會典藏,在常設展中,可以透過重現蕭家過往空間的陳設,體會當時眷村人們的簡樸生活。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應邀於蕭家居住50載的宅子中規畫常設展,呈現蕭將軍與眾多遷台人物的生命故事。(圖/焦正德攝)在常設展的「戰地英豪」展區可見多位隨部隊遷台的軍人,歷經生死關頭獲得的獎章。(圖/焦正德攝)除了大型物件陳設還原蕭家昔日生活,展間也規劃如「時代女力」展區,講述這片土地上具有不同身分的女性背後故事;亦透過文件展示、老照片、各式獎章等,帶出「戰地英豪」的倥傯歲月;還有「生命路線故事」展區讓觀眾透過3D感應式互動劇場,與遷台人物一同走過命運轉折點。除了蕭將軍宅常設展預計展至2024年底,先前亦有如「眷情永傳 村聲不息」展覽,透過黑膠唱片與眷村娛樂、空軍三重一村大事記等內容,帶大家了解眷村修建歷史與早期人們的休閒生活。「眷情永傳 村聲不息」展覽有一區讓大家寫下對村子的祝福。(圖/焦正德攝)結合閱讀、選物、手作課程等多元體驗的歲月書屋,讓人輕易消磨午後時光。(圖/焦正德攝)接著再走進名字頗有哲思的「歲月書屋」,經營團隊希望大家能在具有歷史感的建築中,忘記時間之流逝、度過悠然時光。因此店內設有舒適沙發與長桌,不妨點杯茶飲、買支春一枝冰棒在此小歇。翻閱架上書籍會發現,店內選書約可分為5大類,包括建築與藝術類、歷史類、童書繪本類、生活手作類、旅遊及文學類,部分選書與團隊夥伴喜好相關,例如手作方面的園藝與編織書籍;亦有些貼合所在空間,像是歷史類最大宗選書為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書籍,其中不乏眷村歷史。書店店主在市集中巧遇將日本畫家太田宏介周邊商品引進來台的年輕攤主,從而牽起寄售商品的緣分。(圖/焦正德攝)書店販售小物也很多元,包括乾燥花、毛線、小書包以及知名藝術家常玉畫作茶具組等,最特別的是曾在台灣舉辦過個展的日本自閉症畫家太田宏介繪製的杯墊、飲料提袋與便條紙等,每款商品上的畫作都頗富奇思妙想、讓人愛不釋手。歲月書屋還不定期會舉辦新書發表會、茶道體驗、手作課程等活動,感興趣的人可以關注粉絲頁公告。《一村喜事》特殊表演形式大受好評,民眾可以在品嘗眷村菜同時欣賞演出。(圖/時藝多媒體提供)《一村喜事》故事主軸擺在三重一村王村長女兒喜宴,眷村鄰居不只參與其中還端出拿手菜。(圖/時藝多媒體提供)園區內除了常設展與書店具有人文氣息之外,先前掀起沉浸式戲劇風潮的《一村喜事》舞台劇,也讓不少人重新認識了空軍三重一村。《一村喜事》是由王偉忠監製,時藝多媒體、文策院、金星文創與全民大劇團共同主辦,其表演形式相當有趣,賓客可以在戶外廣場一邊吃復古辦桌菜,一邊看演員演出眷村村長女兒出嫁、街坊鄰居幫忙辦起流水席的故事,同時滿足了味蕾與視覺。由於備受好評,在3月初場次結束後,王偉忠還宣告將於今年中秋再推出《一村喜事2.0》。另外目前園區亦有日本知名插畫藝術家大石曉規特展,他透過簡潔線條以手繪小人物做為創作主軸,並以「笑臉」角色著稱。先前大石曉規還曾駐村一個多月,將眷村家庭的生活日常轉化為充滿幸福感的微笑塗鴉,也為眷舍注入歡快氛圍。大石曉規透過筆觸將日常物件擬人化,可愛模樣讓人會心一笑。(圖/時藝多媒體提供)DATA「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常態展-蕭將軍宅」展期:即日起~2024/12/31,10:00~22:00電話:(02)2976-8725地址:新北市三重區正義南路86巷16號備註:免費入場歲月書屋地址:新北市三重區正義南路86巷24號營業時間:週二~週五12:00~19:00,週六、日及假日11:00~19:00,週一休網址:https://reurl.cc/9792vY備註:座位區低消一杯飲品大石曉規特展Akinori Oishi展期:即日起~2024/9/1,週三、四休地址:新北市三重區正義南路86巷13號票價:150元
黃永松過世 傳欲捐「漢聲」政府沒興趣大陸搶接手?
只要曾有推薦「介紹傳統文化」中英文刊物給外國友人經驗的民眾,一定會想到中英文版「漢聲雜誌」這本老牌刊物,《漢聲》雜誌創辦人之一的攝影家黃永松,在3月4日離世,享年81歲,許多文化界人士都相繼發文,提到昔日與「漢聲」及黃永松的印象,文化部也對黃的過世,表達哀悼之意。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強調,《漢聲》搜集了豐富的史料,是文化界經典,雖然政府頒過多次獎表揚黃永松,但若能將《漢聲》數位化,更有實質意義。不過,在黃永松生前,藝文界就傳出,黃想將著作權捐給文化部,成立數位資料庫,但文化部都興趣缺缺,中國大陸藝文界得知後,立即向黃爭取願意接手的合作意願,因為「漢聲」正好可以彌補大陸文革期間流失的漢文化資訊,但黃思考在三,仍希望資料留台灣,予以婉謝。陳學聖表示,文化部部長史哲,既然捨得燒八千多萬演兩天的《1624》(由文化部策劃大型戶外歌仔音樂劇「1624」,主題從海洋史觀探台灣身世。),總不會連幾百萬將「漢聲」數位化經費都捨不得出吧?如果政府不重視《漢聲》,一旦被對岸輕鬆收割這個台灣民間辛苦耕耘的果實,將會成為台灣文化的重大損失。陳學聖說,黃永松老師是他非常景仰的一位文化人,長期從事文化扎根工作,從1970年籌辦「漢聲」中文版及後來的漢聲英文版,到80年代推廣「中國結」,90年代搶救龍潭惜字亭,出版楊柳青年畫,發起文化尋根活動,乃至晚年投入兩岸攝影教學,一直默默耕耘,從不間斷。陳學聖表示,發行超過半世紀的《漢聲》雜誌,記錄黃永松與漢聲團隊帶領民間從事台灣文化研究的成果,可謂台灣「文化深耕」的典範,「漢聲」搜集了無數田野調查的一手資料,特別在兩岸阻絕年代,能從台灣發掘、珍藏、記錄漢文化在地的深化,並流播國際,堪稱台灣漢文化的百科全書。他表示,根據黃永松友人轉述,黃永松生前念茲在茲的,是將《漢聲》數位化,希望讓這些文化結晶分享給更多人,可惜重病來得又快又急,沒有完成,人就走了。黃一度曾經動念想將著作權捐給國家,但竟「乏人問津」,反而是傳出大陸方面很有意願接手,但黃有疑慮,就沒進行。黃永松的朋友希望能繼續完成其遺志,目前卻力有未逮。他因此對文化部喊話,既然已經花了好幾億,動用前瞻預算,成立國家文化記憶庫,證明政府極為重視利用數位科技保存文化資產。漢聲有很多珍貴的史料,還是民間自發完成的,把它數位化,無論是納入國家記憶庫,或另設一個資料庫,對文化部而言,都是事半功倍的千秋大業,何樂而不為?陳學聖說,黃永松生前在最後一次參與的攝影展,留下的一句話:「美,無所不在,我們朝夕相伴…發現美、表現美、紀錄美、重視美…」或可視為其一生的寫照『長保赤子之心,無私奉獻』。如果因漢聲強調漢文化,可能「政治」不正確,政府就表達淡漠,未能展現出多元包容的文化保存觀卻受限於狹隘的意識型態,日後將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畢竟文化價值是遠遠超越眼下當前的政治。英文漢聲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有關傳聞黃先生欲捐漢聲給政府,及大陸單位向本公司提出相關合作,這部份消息為坊間誤傳,漢聲並未接觸到上述相關單位。
被畫為「歷史風貌區」…大稻埕建物管制多 當地居民盼能鬆綁
台北市大同區大稻埕地區的建築物有悠久歷史,台北市政府將該區畫為「大稻埕歷史風貌區」,盼保留歷史街道與風貌,不過當地里長指出,區域內的都更、改建以及整修限制多,申請計畫多數不了了之,盼北市府可以鬆綁規定,放寬容積以及樓高等限制。大稻埕自18世紀以來,有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傳統閩南房及紅磚洋樓,其中迪化街最為精華;1970年代起都市規模擴大及消費重心移轉至東區信義區,1988年面臨公共設施保留地徵收危機後,政府、民間以及專業界攜手推動「街區保存」,促成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計畫誕生。依計畫規定,歷史街區不得辦理都市更新,但周邊的民權西路以南,重慶北路以西,市民大道以北,環河北路以東等街廓仍可推動都市更新案件,至今審議程序中的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案件10案,已核定未完工案件4案,已完工案件5案,共計19案。大同區大有里全里都被畫入大稻埕歷史風貌區,大有里長許美智直言,政府政策矛盾,一方面推動都更、整修房子或是危老改建,但又限制民眾不能蓋。許美智說,目前迪化街主街不能蓋高樓,限制樓高在2層,周邊街道也有樓高20公尺、40公尺跟60公尺內的限制,且有不能超過6樓至8樓的高度,讓大家都覺得不公平。她表示,以大有里來說,申請都更、改建或整建的人很多,但最後都沒有下文;歷史建物的整合改建規則也很嚴格,盼市府可以再放寬容積以及樓高限制。北市都發局都市規畫科長謝佩珊指出,近3年大稻埕都審案共26案審議通過,通過比例89.7%,但也常常發生有民眾以為自己有掛件,但實際上建築師卻沒有掛件的狀況。但究竟有多少案子因為程序問題無法進入都審審議?都發局指退回件數太多,沒有相關統計數字。謝佩珊強調,案子送件後、進入委員會審議前,會先到幹事會審查,有問題會被退回,且專用區內的開發案也需審查史料紀錄,資料不齊全或是建築原貌修復也說不清楚,就不會通過。
保存史蹟 竹縣文化局一口氣增9件一般古物
新竹縣日前召開古物審議會,決議通過新增4案9件一般古物,其中3件碑謁包括九芎林街前義渡碑、菜頭寮暨三崁店義渡碑及九芎林嚴禁斬鑿龍脈碑由芎林鄉公所提報,另6件為新竹縣道卡斯族文化協會提報的竹塹社衛家墓碑。新竹縣目前累計指定一般古物共7案12件。九芎林街前義渡碑與菜頭寮暨三崁店義渡碑分別為清光緒、日治大正年間所立,文化局長李安妤表示,碑文存錄當地重要家族、人士捐資購置義田,租金作為渡夫薪水的事由。芎林鄉民代表劉名揚表示,原來的義渡二處位置分別在文昌街農會前崁下和舊中正橋旁的菜頭寮,以前崁下九芎林溪可行船到竹塹,後來頭前溪改道,目前義渡碑也集中放置到廣福宮。九芎林嚴禁斬鑿龍脈碑則記載地方仕紳墾戶向官府陳情,有竹北一堡豪強擅自破壞赤柯寮龍脈,台灣北路淡水總捕分府因此立碑嚴禁私自開闢掘毀龍脈,以免影響宮壇廟宇和民家祖墳。碑文內有許多重要地方人士如滬尾戰爭五品武官劉嵩山、九芎林莊總理姜秀鑾、金廣福墾首姜榮華、平埔族竹塹社屯千總錢茂祖等。現存放於關西暗潭的竹塹社衛阿貴家族墓碑,年代涵蓋清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等不同階段,竹塹社後裔、新竹縣道卡斯族文化協會理事長廖志軒表示,墓主男女皆有,分別是一世祖夫妻、三世祖夫妻,與四世祖兄弟,墓碑文字原漢並用,採番名加上漢姓,是紀錄道卡斯族竹塹社麻嘮吻直雷(衛姓)家族在新埔、關西發展重要史料,能呈現平埔族漢化過程,尤其一世祖墓碑是目前竹塹社唯一存物。另外歷史建築內灣派出所閒置多時,去年中甚至因大雨致屋頂坍塌,文化局為推動後續經營活化,21日於內灣廣濟宮舉辦內灣派出所促參案公聽會,文化局委外顧問公司推出3種空間配置方案,包括背包客棧、餐飲輕食以及共享空間,在地居民對3種方案保持正面態度,但對於動線有疑慮。內灣村長賴文增指出,居民對3個方案都沒有太多意見,都持正面態度,較關心的反而是通行動線問題,因舊內灣派出所所處位置必須越過鐵軌才能拾級而上,相當不便。另外也希望增設無障礙通道,建議可往賞螢步道方向鋪設,直達伯公廟附近停車場。
兩蔣日記跨海爭訟10年返台 國史館10月出版第一批
備受國人矚目的兩蔣日記原件及兩蔣時代資料文件共計59箱,歷經10年的跨海爭訟,終於回到台灣。國史館規畫今年10月底出版第一批蔣中正日記,年底出版蔣經國日記,並陸續將文物數位化後,盡速開放各界應用。這批日記及文件是在昨天凌晨5點30分運抵桃園機場,經國史館人員點收後,在中午12點18分順利回到國史館,兩蔣文物中,包括蔣介石1917年至1972年的日記,以及蔣經國1937年至1979年的日記正本。此外,還有日記鈔本與影印本、家書、手稿、函電、隨扈日記、總統親批文件及外交電文與微縮膠卷等,不但是國家珍貴財產,也是研究中華民國史與台灣史極重要的史料。由於這批珍貴文物涵蓋兩蔣非總統任職期間文件,且蔣家繼承人眾多,文物所有權之爭自2013年開始由美國加州法院審理,2015年國史館主張我國法院審理,美國法院即裁定暫停美國訴訟,將訴訟移回台灣。此案歷經2020年台北地方法院判決及2022年高等法院判決,確定兩蔣總統任職總統期間文物與相關政府機關檔案資料,以及蔣方智怡捐贈微縮膠卷屬國有財產,判歸中華民國所有,並由國史館管理,非總統任期文物由蔣家家屬共同所有。訟案之後由美國加州法院繼續審理,隨著蔣家家屬陸續捐贈文物權利給國史館,美國加州法院今年7月11日最終判決,寄存在史丹佛大學的兩蔣文物,全部歸國史館所有,史丹佛大學須在命令生效後60天內(即9月11日前)將文物交還國史館運回台灣。國史館規畫10月底與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第一批蔣中正日記(1948-1954年),年底出版蔣經國日記(1970-1979),並陸續將文物數位化,盡速開放各界研究應用。
萬芳參加威尼斯影展海關不放行 全因膚質太凍齡
「金馬新導演」張吉安執導電影《五月雪》獲選第80屆威尼斯影展「威尼斯日」(Giornate degli Autori)競賽片,將於4日晚間在威尼斯影展舉行世界首映,該片同時也是今年第60屆金馬影展開幕影片。女主角萬芳昨天前往威尼斯,途經德國法蘭克福機場時,竟遭海關「聊很久」遲遲不肯放行。萬芳行程滿檔,演唱完隔天就馬不停蹄出發威尼斯影展,途經德國機場時,經紀人不見萬芳出關,緊張得不得了,急忙前往了解發生什麼問題,海關竟回答「本人太年輕」,懷疑証照有問題。經紀人無奈笑說,畢竟素顏飛行20小時,「這個膚質(太好)的確有點誇張。」萬芳出席《五月雪》世界首映,這也是她首次看片,一切未知讓她很緊張,突然覺得從開拍到入選影展整個過程「很奇幻」。曾獲金鐘、金曲獎的她,還笑虧自己此趟出席威尼斯影展是「劉姥姥進大觀園」。《五月雪》導演張吉安準時抵達威尼斯影展,卻一度不見萬芳出現。(圖/海鵬提供)《五月雪》劇情描述2個女人相隔49年的時空相遇故事,女孩阿英(萬芳 飾)為尋找失蹤的父兄,竟從1969年吉隆坡、一路找到2018年的義山亂葬崗。全片以跨越49年的兩天來敘述整起事件,背景則是1969年曾在馬來西亞發生、至今依然讓人民噤聲的「513暴動」。該片日前在威尼斯舉行媒體試片時,連帶使「513暴動」事件在國際上首度曝光,引發不少觀影者震驚。有義大利媒體看完該片十分震撼,表示要找出更多馬來西亞史料進行了解。
台南旅外鄉親後援會成立 賴清德重申「百萬租屋家戶」
民進黨主席、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今(6)日出席「全國台南旅外鄉親賴清德後援會」成立大會時致詞表示,台南是他人生的轉捩點,是生命中特殊的存在,非常感謝台南鄉親的鼓勵與肯定,讓他有機會可以實現為國家做事的理想,今天台南旅外同鄉的成立,意義重大。他回憶,自己在台南唸書也租房,首次買房付不出頭期款,因此推出打炒房、百萬社宅租戶及租金補貼等「挺青年居住三政策」。全國台南旅外鄉親賴清德後援會今日正式成立,包括國策顧問蔡天啟、黃金舜、民進黨前主席卓榮泰、台南市副市長趙卿惠、立法委員吳思瑤、羅致政、前台南縣長陳唐山、立法委員參選人謝佩芬、王閔生、苗博雅、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長吳樹民、南六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清山、全國台南旅外聯誼會前總會長陳月嬌、小英之友會榮譽總會長陳時中、台北市黨部主委張茂楠及地方黨公職及超過千位全國各地的台南旅外鄉親。賴清德步入會場時,支持者熱情的夾道歡迎,場內眾人更揮舞旗幟並齊聲高喊「賴清德,凍蒜」、「2024,團結一致」、「Team Taiwan,挺台灣」。賴清德在會中授旗林財傳總會長,以及各縣市台南鄉親後援會理事長、會長,林財傳則送上包子、粽子,象徵賴清德一定「包中」。此外,旅外鄉親也特別準備溫馨小禮,由台南市副市長趙卿惠代表致贈,包括象徵「好事會發生」的花生、台南市文化局與鹿耳門聖母廟聯名推出的台南限定泡芙「媽祖賜芙」,以及來自關廟的鳳梨,祝福好運旺來,以及來自下營的醬油,台語諧音表示明年大選一定「會贏」,為賴清德送上祝福。賴清德表示,台南市從過去到現在,有光榮驕傲的歷史文化,也有讓人欽佩的民主自由人權精神,台南人一直都和台南站一起,也支持台南的候選人。1996年總統大選,民進黨推出的候選人在台南都獲得最高的投票率,也代表著台南鄉親留著濃厚的民主DNA;他也提到,台南是他人生的轉捩點,是生命中特殊的存在,非常感謝台南鄉親的鼓勵與肯定,讓他有機會可以實現為國家做事的理想。賴清德回憶,自己在台南的學生時代也租房,他第一次買房更是沒頭期款,還特別找同學借錢,從5萬到10萬,沒算利息再分期付款還錢,所以他知道買房過程的辛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提出「挺青年居住三政策」,利用房屋稅差別改為「全國歸戶」的方式計算,採「差額累進」方式課稅,來遏止炒作;第二對策,提高青年安心成家優惠貸款,從現今八百萬加碼到一千萬,針對利息也加碼補貼,讓青年、初次購屋族等族群舒緩購屋負擔;第三大對策,則是朝向「百萬租屋家戶」目標前進,持續穩定發展現有的社會住宅、社宅包租代管與租金補貼的政策,達到完善的社會。
李登輝逝世3周年 國史館29日發表僚屬故舊訪談新書
2023年適逢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百歲誕辰暨逝世3周年,國史館今(28)日指出,29、30日將舉辦「李登輝百年誕辰紀念新書發表暨學術討論會」,藉由發表幕僚訪談錄、學術討論等緬懷李登輝,也回顧台灣民主發展。國史館表示,自2021年10月起開始進行「李登輝總統僚屬故舊訪談計畫」,並於今年出版兩冊《李登輝總統僚屬故舊訪談錄》,訪談對象為長期追隨李前總統的核心僚屬、侍衛、秘書與故舊。國史館指出,將分就不同角色的近身觀察,回顧李前總統的政治生涯、民主理念、決策方式,以及領導特質、行事作風;此外,也特別訪談女兒李安妮與孫女李坤儀,藉以呈現李前總統較不為人知的一面。除了訪談錄之外,國史館也會同步建置「李登輝總統資料庫」,內容包括國史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等政府機關典藏的檔案、李登輝先生言論集、大事日記略稿、談話紀要等資料共4萬餘筆,以及李前總統伉儷接受本館張炎憲前館長之口述訪談影音選輯等。之後,將持續調查蒐集散落於國內外之李前總統史料文物,以豐富資料庫內容。國史館表示,本次學術討論會特別禮邀日本東京大學松田康博教授以「探索巨人的足跡:李登輝總統與他的時代」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並有14位學者專家發表論文,分為政治、黨務、務實外交與兩岸關係、轉型正義、經濟與社會、思想與信仰等6場次。最後,邀請張國城、蘇彥圖和薛化元3位教授進行綜合座談,精彩可期,歡迎共襄盛舉。國史館指出,李前總統百歲誕辰暨逝世3周年之際,本館出版《李登輝總統僚屬故舊訪談錄》及「李登輝總統資料庫」上線,並舉辦新書發表暨學術討論會,希藉以推廣本館口述歷史及資料庫建置成果,並期發揚李登輝總統之鴻志。
羅晉霸氣演皇帝搶16億播放 網封:又一個經典康熙帝誕生
大陸演員羅晉出道多年,首次在《天下長河》中飾演皇帝「康熙帝」,他以精湛的演技將一個帝王從20代年輕的天真熱血,到中老年大權在握的變化完美演繹,導演在接受訪問時也曾說過:「羅晉真的很像康熙,不管從氣質還是型態感上,我都覺得他非常像。」而讓他印象最深的是康熙和奚美娟飾演的孝莊文皇后祖孫倆臨終告別的戲,他讚:「兩個人用心、用情所帶來的真實和力量感,是我拍戲以來見過最佳的一次。」網友則大推康熙飆罵幕僚的那場戲,羅晉在一分鐘內自由切換三種情緒,先是語氣平穩地說出「朕問你話,你竟然要想想?」聽完臣子辯言後,怒放手中宗卷如連珠砲似地怒言「這官誰給你當的?是不是拿了錢?」氣勢、語氣、情緒非常到位,被網友形容「又一個經典康熙帝誕生!」、「被羅晉拍桌那一下嚇到了,真的演出了皇帝的喜怒無常。」更有人開玩笑寫下「這翻臉比翻書還要快!」、「皇帝果然是最難伺候的老闆」等留言。 羅晉出道多年,首次在《天下長河》中飾演皇帝「康熙帝」。(圖/愛爾達綜合提供)陸劇《天下長河》由實力派演員羅晉、尹昉、黃志忠、奚美娟主演,該劇改編自真實歷史故事,為完美重現當年黃河氾濫的情景,製作團隊查閱史料、沿著黃河步道考察地形,最終考量拍攝的安全問題,耗費近兩個月挖掘人造河,就連河流顏色都完美重現。演員選角、服裝道都都有滿滿細節,也讓該劇甫開播便在豆瓣、知乎等平台開出平均8.5分的好口碑,網路累積播放量更是高達16億,被封為「2022年必看歷史好劇之冠」。將於18日起週一至週五晚間7點在愛爾達綜合播出。
台灣中油《華枝春滿 一把輕》新書發表暨台灣石化產業影像珍藏回顧特展開幕 台灣石化產業發展全紀錄
台灣中油公司今(7)日舉辦《華枝春滿 一把輕》新書發表會暨台灣石化產業影像珍藏回顧特展開幕活動,這本新書及影像回顧展紀錄了台灣石化產業逾半世紀風華,並且邀請石化、油人前輩共同見證、交流回顧近一甲子的石化產業發展,為台灣經濟留下劃時代的美好印記。 半世紀前,一群油人們承接政策使命共同推動煉製與石化產業技術,他們克服各種困難,奠基了台灣石化上游產業,進而寫下台灣經濟奇蹟。台灣中油彙整了60年來石化產業的史料影像、歷史文獻,同時訪談了多名油人,出版了《華枝春滿 一把輕-台灣石化產業上游奠基者:台灣中油公司》新書,並舉辦「台灣石化產業影像珍藏回顧特展」,帶領眾人回顧台灣逾半世紀的石化產業發展。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左)主持石化產業發展對談交流,邀請中技社董事長潘文炎(左二)、台灣中油前董事長朱少華(右二)及前副總經理謝榮輝(右)一起分享石化產業故事。(圖片提供/台灣中油) 今天應邀出席的來賓包括台灣中油、台塑石化、化工學會,以及為石化產業發展貢獻良多的油人前輩們,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新書出版及影像回顧特展開幕的重要時刻。會中以溫馨的影片回顧產業發展、新生代子弟獻書致敬,並安排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主持石化產業發展對談交流,邀請中技社董事長潘文炎、台灣中油前董事長朱少華、前副總經理謝榮輝,一起分享石化產業從一輕、二輕到新三輕的發展歷程,令人難忘的過程與產業紀事,讓大家更加了解石化產業的歷史脈絡軌跡,充份體認油人們篳路藍縷的艱辛歲月。 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表示,石化產業從無到有,歷經超過半世紀的建置與發展,許多科技、醫療、民生等等基本原料多是由石化產業延伸而來,無疑是台灣經濟奇蹟的推動者,過去油人們在輕油裂解工場的試爐、攀爬在高聳的塔槽和錯綜複雜的管線間,為推動國家重大經濟建設戮力以赴,為創造公司績效而拚搏不歇,那是人生中一段特別閃亮的日子。 從民國57年底第一滴合格的乙烯誕生,開啟了台灣石化元年,從一輕到五輕,從楠梓到林園、林園到楠梓,油人們以一種志比天高、無畏無懼之「一把輕」精神,成功挑戰石化產業的技術,從無到有、一步一腳印,打造為「華枝春滿」的盛世榮華。 除了發表新書,台灣石化產業影像珍藏回顧特展展出多達100幅珍貴影像,紀錄台灣石化工業一甲子歲月的發展,展覽地點於中油大樓一樓圓弧廳,展期至7月14日截止,歡迎大家一起來回顧石化產業華枝春滿的〝一把輕〞輝煌時代。
圓山金龍斷頭前入夢「不想在這副身體」 一翻史料驚覺原本不是長這樣
台北圓山大飯店的金龍噴水池斷頭,今(6)日舉行揭幕儀式修復完成,但在修復過程中,圓山飯店及修復、雕塑專家發現,金龍頸部斷面不是黃銅銜接,而是天然混凝土、黏著劑,因此導致不合理的斷頭發生,被認為過去就有斷裂修復過,另外圓山董事長林育生也透露,有員工事發前兩天夢到金龍,並透露「不想在這副身體」,一番史料才發現過去金龍的歷史資料外觀顏色明顯不同,甚至連仰角角度都不同。圓山金龍過去的長相,但卻發現更早前他並非金色且仰角角度也不同。(圖/報系資料照)圓山飯店修復好金龍並在今(6)日舉行揭幕儀式,但圓山董事長林育生就分享,有同仁在事發前兩天夢到金龍不想待在這副身體的夢,隨著斷頭後修復才發現金龍頭部連接處有異,去比照過去日治時期的照片後,發現外觀顏色與過去不同,其外觀顏色應該是黃銅材質,氧化後為極深古銅色、銅綠色。另外,金龍的仰角當時是90度,如今卻是45度,過去照片中神龍爪上的龍珠也消失了,根據文史記載,作者齋藤靜美先生是以「遙想神龍破雲而出」做為構想鑄造,因此金龍鬍鬚依據力學原理應為往後,但現況卻是向前,種種狀況都和過去明顯不同。圓山飯店董事長林育生表示,目前第一階段是恢復成原本(金龍)的樣子,至於第二階段何時會完成,目前無法給答案,但未來會朝向「恢復成原創者當初創作的樣子」。這次也談到修復金龍的費用,林育生表示,本次修復金額為12萬8000元,由圓山飯店墊付,不過圓山飯店是國家級飯店,且各界對這座充滿歷史意義的金龍十分關心,會有企業家等各界樂捐方式修復。※《CTWANT》提醒您:民俗傳說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
《淨化論》 曝納粹冷酷還原史上最驚悚會議 大屠殺紀念館實景拍攝
驚悚電影《淨化論》由德國名導馬蒂格諾勒克(Matti Geschonneck)所執導,是影史第三度改編「萬湖會議」的電影,片中戰慄還原了史上最驚悚會議,呈現了納粹對猶太人屠殺高度細化的分工,過程讓人不寒而慄。電影上映後連霸德國電影三週口碑榜首,除敘事冷冽驚悚被奉為「神片」,更連續拿下德國古恩特榮巴赫電影獎、西班牙巴塞隆納聖喬治電影節、奧地利羅米獎、歐洲歐羅巴獎,以及德國公民媒體獎等5座最佳影片大獎,獲國際媒體《Stuff》盛讚為「今年最好看的電影之一」。該片劇本基於當年「上級突擊大隊長」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不慎遺留的關鍵史料「萬湖會議機密紀要」所改編。參與拍攝演員均為德語影壇一時之選,其中飾演國安部長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的奧地利男星菲利普霍賀麥爾(Philipp Hochmair)優雅迷人、不怒而威,獲法國影媒《Cinedweller》盛讚「演技精湛出色」,一舉擊敗入選奧斯卡電影《愛你讓我自由》兩大演技巨星法蘭茲羅戈斯基(Franz Rogowski)及喬治佛瑞德區(Georg Friedrich),榮登奧地利羅米獎影帝寶座。《淨化論》在「萬湖會議」別墅原址實景拍攝。(圖/海鵬提供)《淨化論》全片都在柏林拍攝,有些關鍵戲更直接在「萬湖會議」別墅原址-現今的大屠殺紀念館實景拍攝,劇情核心則鎖定該場90分鐘的會議,並嚴格要求全體演員的演出默契,才完成這部極其特殊的電影。片中與會的15名納粹高官,無一不是精英,其中三分之二來自法律界,擁有博士頭銜更達8人,他們本該以自己的學識與邏輯思維,捍衛法律公正、社會正義,卻不論是非、成了納粹的幫凶。片中他們頭腦靈光、積極創新,熱切討論、主動獻計獻策,想盡辦法把殺人做得「漂亮」,討論過程讓人不寒而慄,獲德國《週日世界報》(Welt am Sonntag)誇讚「題材宏偉地令人清醒。」奧地利男星菲利普霍賀麥爾(右)在《淨化論》獲法國影媒盛讚「演技精湛出色」。(圖/海鵬提供)電影《淨化論》戰慄還原了這場史上最驚悚會議,片中呈現了納粹對猶太人屠殺高度細化的分工,除獲德媒《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讚嘆「拍攝手法精準驚人」,連德國總統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看完都掛保證是「最精確的版本」,推讚是場「成功的演出」。當一個民族可以瘋狂仇恨另一個民族到這般地步;當人類為了一己私慾,可以輕易放棄底線和原則;當溫和善良的普通人,在得到不受約束的權力後,可以變成殺人猛獸…。隨著科技進步,只要按下按鈕,便能輕易奪走千萬人的生命。「萬湖會議」三度被拍攝成電影《淨化論》,有種令人驚恐的現代性與當代性,除提出對歷史更深遠的注視與警惕,也對現今世界局勢有著敏銳超前的反思與儆醒。《淨化論》將於6月21日起在台上映。
奇談/新北鬼河單日27起溺水…當地人曝「死嬰仔窟」傳哭聲 剛說停辦法會秒出事
屏東霧台鄉飛龍瀑布日前發生溪水暴漲,導致一組10人的溯溪團受困,5人不幸身亡;事隔1週,花蓮加灣外海也傳出2童溺水,釀成1死慘劇。隨著時序進入炎熱夏季,不少民眾都會到溪邊或海邊戲水,連帶使意外頻傳,其中位於新北市三峽的大豹溪,甚至曾創下單日27起溺水事件的紀錄,讓水鬼抓交替傳說甚囂塵上。根據民間傳說,早年鄭成功來台時,曾在台北收服了「大鳶精」、「大狗精」及「大獅精」,其中大狗精便盤踞在大豹溪流域。儘管史料顯示鄭成功不曾到過台北,但光怪陸離的事件並未隨著傳說落幕而平息。根據統計,2000年至2011年間,就有46人在大豹溪流域溺斃,甚至曾創下單日27起溺水事件的可怕紀錄。由於意外太頻繁,大豹溪流域被冠上許多毛骨悚然的別名,像是「死嬰仔窟」、「死亡谷」、「鬼河」等,水鬼抓交替的傳言更是甚囂塵上。曾有不少遊客透露,自己在溪中戲水時,突然被一股不明力量拖到水底,險些溺斃;就連附近居民也繪聲繪影地說,晚上總會聽到女人和小孩的哭聲從溪流傳出,搞得人心惶惶。為了安定人心,新北市府2010年特地在大豹溪流域與10多個戲水景點,舉辦中元普渡法會、放水燈等儀式,更請來三峽當地信仰「清水祖師爺」親自坐鎮,之後溺水事件果真逐年減少,更曾在2014年達到「零溺水」紀錄,然而就在眾人商討隔年打算停辦普渡活動時,馬上又發生溺水事件,詭異巧合令人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