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精神鑑定
」超狂通識課2/有夠酷!校外教學竟在刑事警察局 台大學生最好奇「精神鑑定準確嗎?」
台大最受歡迎的通識課《國民法官必備之基礎鑑識科學》,就連校外教學地點也很特別,竟是刑事警察局!而課堂上學生最好奇的課題是什麼?答案是「精神鑑定!」「質疑犯人可以偽裝思覺失調症躲過刑責?」開課的台大法醫所所長翁德怡笑答,「要詐病是很困難的!而且下場恐怕更慘。」翁德怡致力於推廣鑑識科學,認為可藉此減少冤案,也能降低社會對立的情形。「例如5億高中生案,許多人質疑若是墜樓,大體外觀不應該如此完整,但就科學上這是可能的,法醫解剖的結果也顯示高中生體內的骨頭都斷裂了。」翁德怡是國內唯一同時具備法醫毒物學及臨床毒物學專長的醫師,因此也有參與5億高中生的案件鑑定,「除了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毒物組利用質譜儀分析的1000多項毒藥物外,我鑑定的部分為死者在中國醫藥大學急診部急救時驗出血液中「鉀離子濃度」為正常,所以死因就不可能因為被注射「氯化鉀」而導致死亡。」若對相關的鑑識方法和過程不了解,很容易產生誤解或存有質疑。「例如很多人認為殺人之後假裝思覺失調症,就能減輕刑責,懷疑『精神鑑定』的準確性,我就邀請專精司法精神鑑定的精神科醫師擔任客座講師,來解答學生的疑惑。」翁德怡說,事實上要「詐病」是非常困難的,專家們有一套標準來檢驗,要逃過所有審查幾乎不可能。而且,詐病真有比較好嗎?答案可能讓大眾意外。翁德怡說,精神鑑定後會進行監護處分、強制就醫,原本最多是5年,現在修法後變成5年後評估,若不通過就會再視情況延長監護年限,甚至可能比原本的刑期更長,所以詐病並沒有比較好!翁德怡希望透過教學讓更多人了解鑑識科學,只要在30年當中能避免一次錯誤的判決,她覺得就值得了!(圖/趙世勳攝)正如《成為惡人之前:老貝利法院最具聲望女法官的6個人性思辨》這本書裡面所說的,「法律不是為了報復的鋒利之刃而制定,它是一個鈍化的工具,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謹慎應用」。翁德怡說,到底該怎麼判刑和訂刑期?這門通識也邀請了雲林地院王子榮法官來跟學生一起討論「判決的艱難」。翁德怡原本是急診科醫師,在面臨次專科的選擇時,因為當時正著迷於推理小說,尤其喜愛日本法醫作家海棠尊的《巴提斯塔的榮光》,內容描述醫師利用專業知識下毒的故事,也曾翻拍成日劇《白色榮光》。「我從此就對鑑識充滿興趣,所以次專科就選擇臨床毒物,後來再讀毒理研究所,以及自修法醫毒物學不過大家可以放心,直到目前為止,我周邊的人都活得還蠻健康的,我只喜歡鑑定,並不會對別人下毒。」翁德怡至今仍愛看推理小說,以前也很喜歡知名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還曾到日本探訪他書中主角加賀恭一郎的生活軌跡。「我喜歡他講述人性的部分,例如他的一本作品《信》,描述哥哥為了籌措弟弟的大學學費入室竊盜,意外殺人而入獄,真心懺悔每個月寫一封信給被害者兒子表示道歉。」但弟弟從小到大飽受歧視,哥哥出獄後弟弟拒絕和哥哥見面,受害者家屬真能原諒兇手?這每一個事件的正義不是絕對的黑白兩面,正是翁德怡認為最重要的部分,也希望能傳達給課堂上的學生。正如後來學生推薦給她的另外一部東野圭吾的作品《空洞的十字架》裡所說,判殺人犯「死刑」,被害者家屬就能得到救贖嗎?若我們廢除死刑,改判殺人犯「終身監禁不得假釋」,終身勞動所得都來賠償被害者家屬,家屬真能放下嗎?「讓死者安息,對生者有愛」,這是翁德怡開立這門通識的初衷,最想傳達給學生的訊息。翁德怡笑說自己是「追星族」,最愛日本刑偵劇《相棒》飾演神戶尊的及川光博(右),她認為學生需要知道法律知識,因此特別邀請台大法律系的蘇凱平老師來授課,另一個私人原因是蘇老師聽過及川光博,因此成了翁德怡的不二人選。(圖/報系資料照)
醫師有危險1/男稱「看到鬼」砍斷護理師手筋 精神鑑定僅能領200元
2021年5月,雙和醫院傳出一名洪姓男子在負壓隔離病房中持水果刀砍殺3名護理師,其中1人右手手筋被砍斷。事後洪男自稱因「加護病房症候群」而「看到鬼」才會犯案,還要求進行司法精神鑑定。護理師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表示,國內外確實都有過當事人為了博得媒體關注而砍殺醫護人員事件,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在面臨類似狀況時只能隨機應變、聽天由命。衛福部嘉南分院成癮既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指出,司法精神鑑定在進行過程中,有3大部分需進行評估,包括就審能力、責任能力與就刑能力,其中最為大眾所關注的就是責任能力,主要須釐清當事人在案發當下是否有因病情而導致認知能力受損。類似的狀況不僅僅發生在病房中,李俊宏指出,只要是重大刑事案件,司法精神鑑定的精神科醫師除了得面對病患因為治療病況有隨時暴起攻擊的狀況,還得注意病情以外的因素,如患者想脫逃,或是因遭判刑度較重,正常申訴管道無法滿足其要求時,就會將鑑定醫師作為攻擊對象,試圖博得媒體關注。儘管院方配置有保全人員,也有和警方建立連線,或有法警戒護,但在診間內通常只有醫護人員和被鑑定人,若遇到暴力攻擊事件,直接承擔暴力風險的對象仍是醫護,但進行司法精神鑑定的精神科醫師卻被歸類為低風險人員,不但無法領取風險加給,還得到65歲才能退休,讓他無奈自嘲「到時候如果遇到要怎麼跑」。雙和醫院負壓隔離病房發生護理師遭確診病患持刀砍傷事件,醫院警衛特別加強人員管制。(圖/報系資料照)在台灣要想成為司法精神鑑定醫師雖然是自願的,但需有7年以上鑑定經驗或修過相關學分,經「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甄審通過後才能取得鑑定資格。據了解,台灣目前具有資格擔任司法精神鑑定人的精神科醫師僅有84人,但實務上真的有接受委託執行者應再少於此一數目。李俊宏忍不住感嘆,司法精神鑑定人的甄審如此嚴格,但這種專業在醫院來看卻是「賠錢」貨,因為做一次精神鑑定,健保僅給付344點,換算下來約200多元,若和心理諮商費用得花上3000至5000元不等相比,根本是天壤之別。面對高風險環境仍願意投身這樣領域,李俊宏指出,最大的主因是能看著當事人在改善病況後回歸正常生活,彌補自己當時所犯下的錯誤,並避免類似狀況再發生。但如今在沒有任何法律可以保障司法精神鑑定人員的人身安全情況下,醫護人員想要自保還得靠經驗,如鑑定時不打領帶、隨身物品越少越好,以防意外狀況發生,希望政府未來能加強對醫護團隊的人身保護,並補貼保全人員的津貼。在雙和醫院砍殺醫護人員事件中,洪男當時是因確診新冠肺炎而遭隔離在負壓病房中,他趁醫護人員準備進入隔離病房送餐之際站到病房外,因而立即遭到制止,要求他回到房內。洪男當下也同意回房,不料卻又再次走出病房詢問「出口在哪裡?」,護理師說「阿伯,你不能離開病房」則讓洪男瞬間拿出事先預藏好的水果刀朝醫護人員猛刺。洪男在雙和醫院持刀砍傷3名護理師,新北地院合議庭認為,洪男犯案當下精神無異常,判其12年6月徒刑。(圖/報系資料照)當保全與警方先後趕到場時,洪男竟還向警方表示,自己持刀是為了「要吃水果」,更不斷高喊,「自己有權請律師」、「叫記者來」,更不斷抱怨「我每天戴口罩在家睡覺為什麼會得」。法院針對洪男的精神狀態進行司法鑑定,從報告中發現洪男過往並無精神疾病史,儘管其在事發前一天有打電話向女兒表示,自己整晚沒睡、「醫院裡都是鬼」、「茶水有味道」等語,其事後確實也有出現急性譫妄症等症狀,但在案發當下應仍屬於譫妄症的「清醒期」,這點從洪男事先預藏水果刀、在護理師假意同意帶洪男離開診間,洪男當下便停止攻擊,更在警方到場後不斷表示自己有權可以請律師等情形發現,因而不採信洪男的辯詞,一審重判洪男有期徒刑12年半。
醫師有危險2/趁鑑定傷人搏關注 重刑犯借不到筆直接衝撞精神醫
台灣重大社會刑案的兇嫌往往都會經過「司法精神鑑定」,做為法官判刑的參考,但隨著國民法官制度的上路,擔任鑑定的醫師被曝光甚至被肉搜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而鑑定時遇到暴力風險也持續增加,讓精神科醫師大嘆自己從事的是「低薪高危」職業,希望政府有關單位能加以重視改善。加強對醫護團隊的人身保護,並補貼保全人員的津貼。衛福部嘉南分院成癮既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就曾親身遭遇過犯人的人身攻擊。在一次鑑定過程中,當事人才剛坐下眼睛就不斷在診間內掃視,試圖尋找可攻擊的工具,但整個診間空蕩蕩的並無多餘布置,最後當事人轉而表示希望能夠借筆,幸而李俊宏有警覺,要當事人直接「講出來」就好,不料當事人眼見希望破滅,竟衝上前來試圖搶筆攻擊醫師,所幸及時被法警壓制未有傷亡。來自輿論的攻擊與威脅,壓力也不小於人身危險。2019年,年僅24歲的鐵路警員李承翰在處理鄭姓男子的補票衝突時,遭鄭男持刀刺殺殉職。法院對鄭男進行司法精神鑑定,一審法官審酌榮總嘉義分院所做之司法鑑定,認為鄭男在案發當時為急性發病狀態,判鄭男無罪,引發輿論沸騰,鄉民更一度將負責鑑定報告的沈正哲醫師肉搜,要他出來面對。 負責對刺殺鐵路警察兇嫌鄭男精神鑑定的沈正哲醫師,認為鄭男在案發當下因病而導致認知能力喪失,瞬間成為鄉民肉搜對象。(圖/報系資料照)事後,沈正哲所在的醫院為保護其人身安全,在第一時間取消其門診的初診服務,而二審法院認為鄭男案發當下僅因病認知能力下降,不到完全喪失,改判鄭男有期徒刑17年,面對如此龐大的輿論壓力,則讓沈正哲醫師宣布不再從事司法鑑定。在台灣要想成為司法精神鑑定醫師雖然是自願的,但需有7年以上鑑定經驗或修過相關學分,經「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甄審通過後才能取得鑑定資格。據了解,台灣目前具有資格擔任司法精神鑑定人的精神科醫師僅有84人,但實務上真的有接受委託執行者應再少於此一數目。李俊宏無奈表示,類似狀況幾乎是每個司法精神鑑定醫師都會面對的「後遺症」,類似的情形也將隨著國民法官的上路而越來越常見,因為醫師得出庭交互詰問、說明解釋報告結果,會讓自己更容易被鄉民肉搜。 目前全台擁有司法精神鑑定資格的醫師僅84人,但醫師除須面對病患因病況暴起攻擊外,還可能因病情以外的因素而遭到攻擊。(圖/翻攝自123RF)他表示,作為一個司法鑑定醫師,除了得面對來自被害者或是加害者,甚至是對於鑑定報告所不滿的每一個人的事後質問,更得面對直接來自於診間的不確定暴力風險,因為來進行鑑定的人不代表有接受過治療,有的當事人在鑑定的當下甚至有嚴重的譫妄與幻聽。即使有法警戒護仍有極大人身風險,但精神鑑定醫師卻得在毫無保障的情況下,赤手空拳面對突發狀況,與一般內外科等醫師相較危險多了,但卻被有關單位劃為「低風險族群」,無法領取任何高風險職業加給,甚至得屆齡滿65歲才能退休,在如此低薪高危的環境下,讓本來就稀少的司法鑑定精神醫師將成為瀕臨絕種的專業人員。
裝病逃死3/司法精神鑑定好複雜 是否採納決定權在法官
一位第1名畢業的帥氣鐵路警察,及一位菩薩心腸無償照顧鄰居孫子16年的阿嬤,都在無預警狀況下被奪去寶貴生命,兇嫌在犯案時是否具有辨識違法的能力?是否罹患了思覺失調症?則需透過醫院的「精神鑑定」加以判定,鑑定結果也會影響法官判決的刑度,究竟醫院是透過什麼方式對被告進行精神鑑定,則令外界好奇。醫界人士指出,醫院只接受法院或檢察機關的委託進行司法精神鑑定,不受理私人委託。精神鑑定團隊包括身心科醫師、心理師等專家,鑑定前,鑑定團隊會先仔細閱讀法院的卷宗、監視器畫面、筆錄等證據,看完後再安排鑑定時間等程序。一旦鑑定團隊與法院排定日期,就會要求被鑑定人、同住家屬依指定時間到醫院報到,鑑定當天將進行診斷性會談、神經心理功能檢查、心理衡鑑、智力測驗等項目。在押被告進行精神鑑定時,通常會在醫院留置2到3天,鑑定團隊的醫師和心理師利用這段時間與被告多次會談,希望藉由談話內容判斷被告犯案時的精神狀態、以及是否詐病,最後再由醫師綜合各項結果,撰寫報告函覆法院,給法院參考。曾參與司法精神鑑定的醫師強調,鑑定過程不會只有1個醫師訪談,而是整個團隊在運作,最後至少由2位醫師做出綜合判斷。曾承辦多起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委託案件的律師謝智潔指出,司法精神鑑定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法院身上,所以最後法院不一定會採納鑑定結果,也可能再進行第2次精神鑑定。嘉義榮總醫師沈正哲鑑定刺殺鐵路警察李承翰的鄭男精神狀況有問題卻不被二審法官採納,他強調以後不再接受法院委託鑑定。(圖/報系資料照)司法精神鑑定認為被告行兇時有病最著名的案例,就是鐵路警察李承翰遇害案。2019年7月3日晚間,自強號北上列車抵達嘉義車站時,54歲鄭姓男子遭列車長發現無票乘車,鄭男因補票問題與列車長發生衝突。鐵路警察李承翰上車處理時,突遭鄭男以工作用尖刀刺傷腹部,24歲的李承翰緊急送往嘉義基督教醫院急救,因傷勢嚴重,隔天宣告不治。一審時,嘉義地院採用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復健精神科主任沈正哲的精神鑑定結果,認為鄭男犯案時處於思覺失調症急性發作狀態,因此判決無罪,引起外界軒然大波。二審時台南高分院囑託成大醫院精神鑑定,改認定鄭男行為時雖有精神障礙,但未達到完全喪失程度,因此判決17年徒刑,結果引發一審鑑定醫師沈正哲的不滿,痛批二審判決有誤,強調自己不再接受法院委託精神鑑定。至於2014年5月21日發生的台北捷運隨機殺人案,共造成4死、20多人受傷,承審的新北地院,則是委託台大醫院吳建昌醫師團隊對被告鄭捷進行司法精神鑑定。鑑定團隊在6次精神鑑定會談中,發現鄭捷殺人時,沒有特別留意被害人表情,有人露出希望不要殺他的眼神,讓他有主宰這些人命運的感覺,鄭捷殺人殺累了,還衝向被害人表示純粹是逗他們玩。鑑定報告判斷鄭捷殺人時,沒有心神喪失、精神耗弱,但有反社會、自戀人格,欠缺同理心,且若遇親人擋到殺人路線,也會六親不認照殺不誤。本案鑑定結果並未引起社會不滿,歷審皆採納鑑定報告意見,最後判處鄭捷死刑確定,鄭捷也在2016年5月10日晚間槍決伏法。北捷殺人魔鄭捷持水果刀在車廂內瘋狂砍人,乘客聯合起來拿雨傘抵擋,鄭捷最後被槍決伏法。(圖/報系資料照)
小燈泡案兇手能改變? 警大教授:有機會但很難
2016年犯下內湖女童隨機殺人案的嫌犯王景玉,16日接受第4次的精神鑑定,交由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沈勝昂評估犯人教化可能性,沈勝昂認為王景玉在服藥過後認知狀況有明顯改善,但他也點出王景玉缺乏家庭支持以及社區支持,最後並沒有做出具體結論。據《聯合新聞網》報導,16日開庭王景玉的辯護律師黃致豪一開始就對沈勝昂的學經歷進行詢問,沈勝昂則表示自己畢業於台大心研所,更擔任高雄醫學院的講師及臨床心理師,後赴美國喬治亞州攻讀博士,也曾多次參加司法精神鑑定,近5年在警大也開司法心理學課程。王景玉的辯護律師黃致豪(圖/報系資料照)王景玉先前有服用安非他命的問題,沈勝昂指出王景玉的妄想症可能是用藥後的共伴狀況,雖然王景玉最後一次吸食毒品是在2012年,但安非他命可能會對大腦與心智有所損傷,雖說很難研判毒品的直接影響為何,但王景玉使用成癮性藥物的經歷有機會對職業維持、人際關係、家人相處等相關人際功能造成損傷。對於王景玉提及殺人後「有股力量」會讓自己誤以為身在「四川國」,或是自稱為「堯帝」、「溥儀」等人,更稱殺人後會有後宮嬪妃來與他「傳宗接代」,沈勝昂指出這是病理上的妄想狀況,過去家庭管教嚴格讓王景玉養成順服個性、常常處在擔心害怕的狀態,只有讓他處在相對友善的環境才能讓他說出真心話。沈勝昂指出,「以心理學者的角度來說,不認為人沒辦法改變,透過治療,應該可以回到正常狀態」,王景玉目前的心智運作有問題,智商也比一般人低只有84,但與犯案前相比狀態皆以提昇許多,若王景玉離開監獄沒有家庭和環境支持問題還會再次出現。黃致豪詢問,「如果不給他回家呢?無期徒刑?」沈勝昂表示,「只有人還有一口氣、還活著,就不是沒有機會改變,只是很難而已。」至於法官詢問犯人王景玉是否有教化的可能性,沈勝昂指出,目前王景玉是被動接受治療,且妄想是很強的認知結構,需要全能的治療、積極性的處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