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氚核廢水
」 核廢水 日本 福島 綠色和平組織 國際原子能總署3萬噸「核處理水」已完成排放 日本計畫今年再排5萬噸
由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產生的含氚核廢水儲存量達到極限,日本政府於2023年8月24日正式將稀釋處理過的「核處理水」(含氚核廢水)排放至大海。而負責排放的東京電力公司於17日宣布,目前已經完成福島第一核電廠的4次核處理水排放作業,總計排放3萬1145公噸。而在2024年,東電還會分7次排放5萬公噸核處理水。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出,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於2月28日進行第4次的核處理水排放作業,直到17日中午12點16分完成共計7794噸的核處理水。截至目前為止,海域監測上放射性物質氚的標準並未超過日本國家標準數值。報導中指出,日本東電於2023年8月24日進行首次核處理水排放作業,截至目前為止,4次的排放作業共計約排放3萬1145公噸的核處理水。雖說日本海域的含氚標準並未超過日本國家標準,但整個排放作業中還是發生一些意外,像是曾在2023年10月時發生5名作業人員遭核處理水噴濺的意外,2月7日時也發生1.5噸核處理水意外洩漏的情形。除此之外,15日時福島外海發生最大震度5的地震,核處理水排放作業一度暫停。報導中也提到,東電計畫在4月1日起展開2024年度的排放作業,預計會分7次排放5萬4600公噸的何處理水。
日本今排放第2批核廢水…東電:連續排放也安全 核安會回應了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今(5日)啟動第2批含氚福島核廢水排放,預計排放7800噸並耗時17天。東電表示,該批核廢水經排放前檢測,氚濃度低於安全標準值,即使連續排放也能確保安全;我核安會則指出,嚴密掌握日本第2次排放動態及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測數據,以及持續透過跨部會平台因應。東電9月21日的第2批核廢水放射性核種分析指出,氚以外核種濃度與標準值上限之比值總和為0.25,符合小於1判定值;IAEA於22日公布的報告也指分析具高可信度、數據沒高於日本管制限制。東電4日再確認經1200噸海水兌1噸處理水稀釋後,氚濃度每噸約63至87貝克,遠低於日本國家安全標準40分之1每公升1500貝克要求;5日確認天氣及海象後,於當地時間上午10點20分開始排放,其排放總量與第1批相同。東電表示,自首批廢水8月24日至9月11日排放以來,每天都經目視、設備方式確認,排放後定檢也沒發現問題;第2批則有多個機構對核電廠周圍海域海水、魚類進行監測,其中與環境省每日、每週檢測一次,跟水產廳每週4次公布魚類檢測結果。(圖/翻攝自核安會)但即使有IAEA與科學數據背書,以及所有核電廠都會排放含氚核廢水、部分電廠核廢水氚濃度遠高於日本福島核廢水,但太平洋國家對人類首次有7級核災核廢水排放海洋有疑慮。我核安會就指出,將持續嚴密掌握動態、數據,並透過跨部會平台採取相關配套因應。核安會表示,第1批排放的最外圍(氚濃度為背景的千萬分之一)目前已擴散至日本本州東部海域,氚濃度影響為安全的綠燈,且遠低於背景變動範圍,對環境輻射影響可忽略。農業部水試所2日已完成北太平洋公海的秋刀魚漁場海水與漁獲取樣,完成分析後將公開在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另目前每日預報已納入第2批排放的日本源頭資訊,綜合評估排放至今擴散影響。核安會指出,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增設「跨部會輻射監測整合儀表板」、「一周擴散預報概述」及「排放資訊即時看」,提供最新監測動態資訊,並與農業部、衛福部、海委會持續嚴密監控,對漁產、日本進口食品、海水及環境生態樣品取樣檢測,迄今均無輻射異常。
核廢水入海1/中港澳封殺海鮮「日本恐損失1626億日圓」 苦主出爐!這國汙染最嚴重!
2023年8月24日台灣時間12點,日本逐步排放134萬噸含氚核廢水入海,這是人類史上首次大規模排放核廢水,由於輻射物恐使海鮮遭到汙染,中國、香港、澳門已封殺日本進口水產品,經濟損失約1626億日圓(約354億台幣)。儘管亞洲鄰國反應激烈,但多項研究依據洋流流向皆預測「美國將是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不過美國基於國際政治考量,選擇支持日本排放核廢水。2011年日本爆發311大地震,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三座反應爐熔毀,為了讓反應爐內熔融核燃料保持穩定,日本政府決定持續注入水冷卻,而這些水再加上流進反應爐的地下水、雨水,形成擁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汙染水。由於水量已快超過儲存槽容量的極限,日本於2021年提出核廢料排海的計畫申請,表示會透過技術淨化輻射物,只留下「氚」再排入大海,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邀集各國專家多次前往日本檢測與調查,經過2年,證明日本的含氚廢水在每公升1500貝克以下,遠低於國際標準,因此同意日本核廢料排海計畫。雖然日方一再強調處理過的含氚廢水,與各國核電站排放的冷卻水無異,就連IAEA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Rafael Grossi)也保證這些「處理水」甚至可以飲用,但依舊引發軒然大波,尤其是海鮮可能遭到汙染的疑慮。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發表聲明指出,一般核電廠運行的廢水沒有直接接觸機芯燃料棒,這就是福島核廢水與一般核電廠廢水的根本分別。原能會依照洋流流向推估核廢水影響台灣的程度非常微小,根據多項研究顯示,美國恐怕汙染最為嚴重。(圖/翻攝自原能會臉書)亞洲鄰國也紛紛抗議,其中又以中國最為激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甚至表示,「太平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中國也在24日後隨即宣布全面禁止日方所有水產進口,香港也宣布即日起禁止東京、福島、千葉等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根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水產品出口去年創下3873億日幣營業額,中國871億日幣佔22%、香港755億日幣佔19%,兩者相加為1626億日幣(約354億台幣),如今恐損失慘重。根據《時事通訊社》報導,福岡一家水產公司社長坦言,聽到中國全面封殺的消息後「大腦一片空白」。南韓政府雖未反對日本排放核廢水,但民間反應相當激烈,首當其衝的海鮮市場瞬間門可羅雀,許多消費者表示將減少食用海鮮。馬來西亞也發起萬人連署抗議活動,民眾紛紛表示不敢再吃海鮮,當地餐飲業者也陸續以其他國家海產替代日本進口海鮮。台灣則以加強檢驗的方式應對,原能會表示,依照日本評估結果,主要受輻射影響的是電廠3公里海域範圍,輻射劑量是「背景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程度,且隨海水流動與距離增加,影響越來越低。含氚廢水主要沿著黑潮流往美國,再沿太平洋往下到北赤道洋流,順著來到菲律賓,再沿黑潮依序到台灣和日本,這是所謂環太平洋主路徑;而台灣位在主路徑後端,含氚廢水約4年時間才會流至台灣海域,此時氚濃度均小於最小可測量值。日本排放核廢水讓亞洲眾多鄰國拒吃海鮮,恐造成1626億元日幣經濟損失,因此許多日本當地居民也持反對意見。(圖/新華社)根據清華大學團隊2021年11月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在核廢水排放的4000天(約11年)之內,日本宮崎附近海域會首先出現污染物,之後為中國上海,再之後為美國聖地牙哥,由於此時流速變慢,所以聖地牙哥附近海域的污染物濃度會累積最多。韓國海洋科學技術研究所與韓國原子能研究所今年2月聯合發表的模擬結果與清華大學的模擬類似,預測核廢水抵達美國後將造成較嚴重的汙染,雖然如此,由於美國近期急欲拉攏日本和韓國在東亞組成「鐵三角」,政治因素讓這個最大污染苦主依舊全力支持日本的核廢水排海計畫。
核廢水排海引爆「搶鹽潮」!大陸各省鹽業籲理性消費 官方嚴查囤鹽、哄抬價格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昨(24日)中午起開始排放含氚核廢水到太平洋,此舉引發南韓鹽價大漲,民眾「舉國囤鹽」,就連中國大陸部分地區也刮起囤鹽潮。對此,中國鹽業集團及大陸多個省份今(25日)發表聲明呼籲社會各界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搶購。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宣示,將在各地加強食鹽價格監管及執法力度,「嚴查囤積居奇、捏造散佈漲價資訊等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綜合《證券時報網》、《第一財經》的報導,中鹽集團是世界最大的食鹽生產企業,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境的食鹽生產經營主體,食鹽產能超過1000萬噸/年,其中井礦鹽占比95%、湖鹽占比4%、海鹽占比1%。中鹽集團在大陸有完善的產銷企業佈局,食鹽儲備供應充足。針對日本核廢水排海引發的食鹽搶購潮,中鹽集團25日也發佈「關於保障食鹽市場供應」的聲明,指出「當前我國的食鹽產品結構占比為井礦鹽87%、海鹽10%、湖鹽3%,井礦鹽和湖鹽生產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響。然而近期,部分區域市場發生食鹽搶購,電商及部分商超管道有短時缺貨現象,我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產、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場供應。請社會各界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搶購。」與此同時,北京市商務局、山東省鹽業協會、廣東鹽業、安徽鹽業、浙鹽集團等多個省份的專營企業也表示,食鹽儲備充足,消費者可按需求理性購買,不必跟風搶購囤鹽。大陸市場監管總局更發出通告指出,當局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及價格監管工作。在前期對進口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的基礎上,部署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進口食品相關規定,嚴禁食品生產經營者採購、使用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下同)加工食品、製作餐食或進行銷售(含網路銷售),加強市場銷售進口水產品食品安全抽檢監測,發現相關違法行為的,嚴格依法予以查處。此外,市場監管總局也會在各地加強食鹽價格監測,強化分析預警,建立與相關網路平臺「直通車」機制,及時掌握價格異常波動資訊和違法行為線索,並加大價格監管執法力度,嚴查囤積居奇、捏造散佈漲價資訊等哄抬價格違法行為,及時公佈典型案例。
日本外務省砸700億 處理核廢水排海「負面資訊」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於昨(24日)中午起開始排放含氚核廢水到太平洋,此舉引發中國、韓國民間及許多太平洋島國的強烈反彈。對此,日本對外關係事務最高主管機關「外務省」,竟計畫在下一財年砸下逾700億日圓(約合新台幣152億元),打擊這些所謂的「虛假訊息」。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的報導,東京電力公司24日起已按計劃於排放前將大量海水加入處理過的水中,如果確認濃度降低到預想的水準,將在17天內排放第一批共7800噸核廢水。2023年度預計排放約3.12萬噸,氚總量為5兆貝克勒(Becquerel,符號為:Bq),約為東電年計畫排放量上限(22兆Bq)的2成。不過,福島核廢水中含有64種放射性元素,包括氚、碳-14在內的放射性元素無法被完全處理,將隨著核廢水流入海洋。對此,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22日發表聲明譴責日本政府的核廢水排海計畫,指出日本沒有全面評估放射性元素氚、碳-14、鍶-90、碘-129排入海洋將造成的影響。該組織指出,碳-14的半衰期為5370年,不但會在魚類體內累積,且濃度遠高於半衰期只有12.5年的氚。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的科學顧問、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ofHawaii System)海洋生物學家里奇蒙(Robert Richmond)在接受《自然》科學雜誌採訪時也直指,推動日本核廢水排海的各方代表,沒有充分證明此舉不會影響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日本漁業人士也擔心生計遭到重創,強烈反對政府的核廢水排放計畫。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的報導,福島縣知事內堀雅雄22日也向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呼籲,要求日本政府理解福島縣所處的嚴峻狀況以及漁民的迫切心聲。然而,面對各方質疑聲浪,日本外務省卻計劃在下一財年的預算中追加703億日圓,以打擊那些在社交媒體上散播有關福島核廢水排海的所謂「虛假訊息」,具體措施包括利用人工智能(AI)在全球網路平台上篩選出錯誤資訊,並以此進行反擊,或擴大所謂「正確訊息」的傳播。報導舉例,日本外交部就曾在7月26日於社群媒體X上發布動畫,並以英語、中文和韓語等9種語言,解釋為何福島核電站經過處理的放射性廢水排放不會對環境構成威脅。
中國反制日本排放核廢水「即刻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 岸田文雄:要求中方撤除禁令
日本24日起將處理後的福島核電廠放射性污水(核廢水)排入太平洋,預計將在30年內持續排放。對此,中國政府宣布,即刻起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對於中國的做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天傍晚表示,已提關切,要求中方立即撤除禁令。日本今日起啟動福島核電廠排放廢水作業。(圖/達志/美聯社)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在24日開始排放含氚核廢水,據東電表示,所排放的核處理水氚濃度已稀釋到預期水準以下,加上氣象條件沒問題下,在日本時間下午1時(台灣時間中午12時)開始將核處理水排入海洋,預估首波核處理水排放量約7800噸,並以單日約460噸速度,17天完成排放入海。排入海後所測量到的氚濃度,預計最快25日下午公布。中國宣布:即刻起全面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圖/達志/美聯社)東電預定在2023年度內(2024年3月底前)分4次排放核處理水,相當約30座貯存槽共3萬1200噸,占總貯存量2.3%。入海的氚總量預估約5兆貝克,不過此舉立刻引來周邊、甚至多個國家反彈,中國政府日前就曾針對此事表達強烈譴責,並呼籲日方撤回決定,表示日方若堅決將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將採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果然,日方將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後,中國海關總署也做出回應。據中國海關總署表示,依據中國法規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等相關規定,決定對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採取緊急措施,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並表示將持續關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情況,視情動態調整有關監管措施。中國宣布:即刻起全面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圖/達志/美聯社)中國海關總署痛批,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為了防範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入中國,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海關總署持續開展對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風險的評估,在嚴格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對從日本進口食品採取了強化監管措施。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要求中方立即撤除禁令。(圖/達志/美聯社)對於中國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日本的水產品,日相岸田文雄在首相官邸(行政中心)向媒體表示,「有關將福島核處理水排海所帶來的影響,已向中國政府表示,希望基於科學根據,由專家討論」。岸田強調,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公布的報告顯示,分析的結果,排放入海的「核處理水」所含的氚濃度遠低於國際安全標準規範值以下。此外,將透過監測直播等作法公開資訊,日本期待這項核處理水排海計畫能以更具透明度的方式實施。除此之外,有關「風評被害」(包括揣測、傳聞導致無直接關係的事物受到牽連及損害)對策、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實施的賠償等,做好所有因應措施。
日本爭議性「核廢水」今排海…對美國影響更大! 各方反應一次看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將於今(24日)中午起開始排放含氚核廢水到太平洋,此舉引發中國、韓國民間及部分太平洋島國的強烈反彈,不過根據中國的資料顯示,從長期來看美國西海岸城市聖地牙哥(San Diego)附近海域的污染物濃度將高於中國上海和日本宮崎。而我中央氣象局及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也針對核廢水可能的擴散情況進行歷史擴散分析,預估氚廢水約在排放1至2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且氚濃度約在排放後4年出現最大值。東京電力公司22日公佈核廢水排放詳細步驟。按計劃,排放前在處理過的水中加入大量海水,如果確認濃度降低到預想的水準,將在17天內排放第一批共7800噸核廢水。2023年度預計排放約3.12萬噸,氚總量為5兆貝克勒(Becquerel,符號為:Bq),約為東電年計畫排放量上限(22兆Bq)的2成。不過,福島核廢水中含有64種放射性元素,包括氚、碳-14在內的放射性元素無法被完全處理,將隨著核廢水流入海洋。對此,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22日發表聲明譴責日本政府的核廢水排海計畫,指出日本沒有全面評估放射性元素氚、碳-14、鍶-90、碘-129排入海洋將造成的影響。該組織指出,碳-14的半衰期為5370年,不但會在魚類體內累積,且濃度遠高於半衰期只有12.5年的氚。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的科學顧問、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of Hawaii System)海洋生物學家里奇蒙(Robert Richmond)接受《自然》科學雜誌採訪時也直指,推動日本核廢水排海的各方代表沒有充分證明此舉不會影響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日本漁業人士也擔心生計遭到重創,強烈反對政府的核廢水排放計畫。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的報導,福島縣知事內堀雅雄22日向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呼籲,要求日本政府理解福島縣所處的嚴峻狀況以及漁民的迫切心聲。但我國原能會官網卻表示,日本排放的主要含氚廢水,對台灣附近海域輻射安全影響,已至可忽略的程度。他們預計核廢水會沿著北太平洋洋流向東流向美國西岸,而部份則受北太平洋中尺度渦流影響,約在排放1至2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氚濃度約在排放4年後達到最大值,約在100萬分之1(10-6) Bq/L的範圍,遠低於台灣海域的氚環境背景平均值0.5 (5x10-1) Bq/L,以及氚的輻射儀器偵測極限0.1(10-1 ) Bq/L。另根據清華大學團隊2021年11月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Science Review)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在核廢水排放的4000天(約11年)之內,日本宮崎附近海域會首先出現污染物,之後為中國上海,再之後為美國聖地牙哥。且聖地牙哥附近海域的污染物濃度會升至0.01,遠高於宮崎和上海。與此同時,韓國海洋科學技術研究所與韓國原子能研究所今年2月聯合發表的模擬結果與清華大學的模擬類似,預測核廢水將向東抵達美國。不過韓國的模型僅針對氚的擴散,模擬顯示受日本暖流影響,核廢水中的氚將先向東邊擴散至美國西海岸,然後向太平洋北部擴散。雖然朝鮮半島距離日本更近,但朝鮮半島位於日本以西,受洋流影響,核廢水進入韓國附近海域的時間將晚於抵達美國西海岸的時間。但由於美國總統拜登為了拉攏日本和韓國在東亞組成「鐵三角」,美國政府始終無視這些潛在風險,全力支持日本的核廢水排海計畫。尤其日本等到18日的美日韓大衛營(Camp David)峰會後才正式公佈核廢水排海時間,意味著日本的決定得到了美國和韓國政府的認可。不過南韓政府雖默認相關決定,民間的反彈聲浪卻非常大。目前韓日達成的共識是,韓方將派專家定期訪問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福島辦事處,而IAEA則將定期與韓方共用核廢水排海最新資訊,南韓官方也會加強海洋輻射監測。而中國海關總署也在7月宣佈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10個縣(都)食品,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審核隨附證明檔,嚴格實施100%查驗。7月中國從日本進口魚類等水產品為2.3451億元,同比減少29%。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22日也跟進宣佈從24日開始,禁止日本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
日本核廢水「這時間」抵台灣附近海域! 原能會:氚濃度4年後達最大值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將於明(24日)起開始排放含氚核廢水到太平洋,中央氣象局及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針對核廢水可能的擴散情況進行歷史擴散分析,結果顯示,核廢水將會在福島排放後1至2年到達台灣附近海域,且氚濃度約在排放4年後出現最大值。據原能會官網資料顯示,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已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排放案,邀集包含中國、韓國、俄國、美國及加拿大等11個會員國專家籌組調查團,針對本案安全評估、安全管制以及取樣分析驗證等面向,依據國際安全標準進行審查,並經5次赴日現場視察後,於今年7月4日公布對本排放案的整體評估結果。IAEA認為日方的排放計畫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且排放作業對民眾和環境造成的輻射影響可以忽略。對此,我國政府為妥善因應日本福島含氚廢水的排放作業,已超前部署,氣象局與原能會也共同合作建置跨部會的「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網址:https://tworis.aec.gov.tw/),以2011年日本福島事故後的10年歷史洋流資料,進行氚廢水擴散濃度動態模擬分析,並以此次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的規劃為依據,用電腦模擬含氚廢水在週遭海域的擴散情況,初步評估含氚廢水的傳輸路徑以及對台灣的影響程度。分析結果顯示,主要的含氚廢水,沿北太平洋洋流向東流向美國西岸,而部份則受北太平洋中尺度渦流影響,約在排放1至2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氚濃度約在排放4年後達到最大值,約在100萬分之1 (10-6) Bq/L的範圍,遠低於台灣海域的氚環境背景平均值0.5 (5x10-1) Bq/L,以及氚的輻射儀器偵測極限0.1(10-1 ) Bq/L,對台灣附近海域輻射安全影響,已至可忽略的程度。後續日方正式排放後,將依據實際排放情形進行擴散動態模擬評估,並提供海洋氚濃度擴散預報。原能會續稱,我國政府將參照國際安全標準嚴格監測,將海水監測與擴散預報等科學專業數據,轉譯為淺顯易懂的燈號,以公開、透明、專業的立場,超前部署政府因應作為,確保我國海域與民眾輻射安全,讓民眾能安心放心。
日宣布排放核廢水入海 外交部:科學議題尊重專業
日本政府今(22日)宣布,將從本周四(8/24)起排放福島核廢水入海。外交部今天表示,,基本上這是科學議題,會尊重專業,也尊重國際原子能總署今年7月所公布的調查評估報告,將與日本保持密切的溝通與協調。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存放多年來用於冷卻爐心的處理水,國際原子能總署歷時2年調查後表示,這些含氚核廢水對人體、環境影響可忽略不計,同意日方將核廢水排放入海。日本政府一直強調安全無虞,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今年7月也聲稱相關作業符合國際標準,核廢水對人類和環境的污染「微不足道」。不過鄰近國家則持懷疑的態度,中國大陸已禁止輸入包括福島在內日本10縣水產,未在禁止名單的其餘地區水產也須經過檢測核格才能進口。南韓民間團體也大力反對,但政府部門則表示尊重IAEA的評估。岸田文雄今日拍板宣布,將於24日啟動核廢水排放作業。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今日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媒體詢問表示,外交部對這個問題的立場一貫是尊重且配合我國原能專業主管機關,也就是原子能委員會的規畫,以及跨部會議的意見,並與日本保持密切的溝通與協調。劉永健說,我國的專家考察團先前已三度實地到日本進行考察,了解廢水實際的排放計畫,也尊重國際原子能總署今年7月所公布的調查評估報告,「基本上這是個科學議題,我們尊重專業」。
期末大修作業遭遇全台供電大吃緊 核二2號機提前申請重新啟動
核二廠2號機2月26日開始進行期末大修作業,原本預估工期40天,但因日前大停電、供電吃緊,決定2號機提前上陣。原能會昨表示,已收到台電提出核二2號機EOC-27大修後再起動臨界申請。另原能會籌組專家觀察團,已啟程赴日瞭解日本福島核電廠擬在明年將含氚核廢水排放入海的規畫,以掌握第一手資訊。原能會指出,此次除了審查台電公司所檢送申請文件外,亦規畫於3月25日至30日赴核二廠進行加強查核,確切時間將依實際視察情況調整,以進一步確認機組狀態。原能會進一步提及,將於文件審查及加強查核完成後,綜整申請文件審查、大修期間原能會所執行各項視察與加強查核結果,以確認機組現場狀態符合起動要求,才會同意機組起動運轉。另外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變化,視察期間亦將再加強查核確認電廠,持續落實新冠肺炎的各項防疫措施。另外,日本福島核電廠含氚核廢水規畫明年排放入海,預計在距離岸邊約1公里近海的水下12公尺處,排放福島核電廠稀釋過的核廢水,排放作業長達30年,原能會已籌組專家觀察團赴日瞭解,並在24日出發。原能會指出,觀察團一行8人昨天上午進入福島第一核電廠,在聽取東京電力公司人員簡報之後,也實地考察了解廠內相關設施,包含多核種除去設備(ALPS)、貯放ALPS處理水的K4桶槽區以及處理水的相關設備;下午則考察廠內分析實驗室並與現場人員進行交流。
謝長廷被要求回立法院備詢 總統府斥責在野黨「政治操作沒意義」
我國駐日代表謝長廷指台灣核電廠也排含氚核廢水入海,引發朝野議論,被在野黨要求回國備詢;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今(27)日表示,在野黨亂貼政治標籤,這對於謝長廷,以及第一線辛苦的外交同仁並不公平,完全無助於台日友好關係,也無助於區域和平穩定。針對在野黨最近不斷炒作召回謝長廷返國,或者視訊備詢的議題,張惇涵表示,這是2年之後的事,所以在野黨挑現在這個時間點,做這些政治操作沒有意義,回歸專業討論才是正辦。對於有在野黨或部分人士批評謝長廷是「助日代表」,張惇涵也說,大家都有看到前陣子美日兩國領袖的共同聲明,這是52年來第一次提到台灣,並且強調台海穩定的重要性;根據日本《日經新聞》最新民調,這獲得74%日本民眾的肯定支持。張惇涵說,核電廠廢水排放,任何國家都必須依照國際標準、嚴格把關,不是依照意識形態,無論是任何國家,排放核電廠廢水都必須依照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國際標準和規定來辦理,不是依照藍綠,也不是依照意識形態。張惇涵表示,原能會在4月24日已經有說明,台灣核電廠的廢水排放,一切符合國際標準,也符合法規規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謝長廷和原能會的說法,沒有相互違背。他也強調,謝長廷跟原能會都有向日本政府表達關切,原能會也以書面正式表達反對。張惇涵說,謝長廷跟原能會的重點也都在於強調,核電廠排放廢水必須符合國際標準,這是專業問題,應該回歸專業討論,不須政治操作。他說,由於這與311震災的福島核電廠有關,大家對於新增風險當然有所憂慮,不過這是日本政府2年之後的規劃,所以會要求日方的相關處理措施,必須符合IAEA的國際標準,也必須將完整資訊與台灣共享。張惇涵聲明,「我們的的立場是,一定會幫漁民把關、幫國民健康把關、幫海洋環境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