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氯漂白水
」 腸病毒 疾管署 重症 登革熱 流行期腸病毒疫情升溫!單週就診人數近2萬 未滿1個月新生兒重症住院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5日)表示,國內新增1例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為南部未滿1個月新生兒,於今年10月上旬開始陸續出現發燒、活力下降、呼吸急促、心肌炎、肝炎及血小板下降等症狀,即收住新生兒加護病房,經通報檢驗後確認感染克沙奇病毒B4併發重症,治療後症狀已改善,目前住院治療中,為今年全國第6例腸病毒重症病例。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4週(10月27日至11月2日)門急診就診計19,460人次,較前一週(18,594人次)上升4.7%,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流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病毒及腸病毒D68型亦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6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及克沙奇B4型1例,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過往腸病毒高峰為5、6月,然而今年秋冬疫情卻持續攀升。對此,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分析,可能和腸病毒型別多有關,以今年主流的克沙奇A型來看,就有A16、A10、A6等多種型別;另外,新冠疫情期間許多幼兒未感染腸病毒,造成易感宿主累積。疾管署預期腸病毒疫情本月底達到高峰,要到12月底才會脫離流行。疾管署提醒,國內腸病毒疫情上升,腸病毒的傳染力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地方最容易傳播,例如家庭、幼兒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籲請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多加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並加強教導學童落實肥皂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與重點消毒,定期以含氯漂白水清潔消毒環境、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等;另,成人外出或工作返家後,應先更衣再摟抱幼兒,孕婦、新生兒及幼童盡量避免與病患接觸,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醫院嬰兒室、托嬰中心及產後護理之家並應落實訪客管理規範及相關感染管制措施。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腸病毒5年來最嚴重!營養師激推4類軟質食物 5地雷飲食別碰
疾病管制署22日表示,時序已入秋,惟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呼籲家長教托育機構仍應保持警覺。對此,營養師高敏敏也分享,小朋友若中標腸病毒可以多吃軟質食物,而且除了要多喝水,也要避開甜食、炸物等多種地雷食物。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2週(10月13日至10月19日)門急診就診計16288人次,較前一週(15946人次)略升2.1%,仍處流行期。對此,營養師高敏敏近日也在臉書發文提醒,腸病毒5年來最嚴重,全台已經有262班停課了!「中標腸病毒,最重要的就是多喝水,因為小孩容易因為喉嚨痛不喝水,而導致脫水。」至於水分有沒有補充夠,可以從尿液顏色來觀察,透明到淡黃色,就是飲水足夠;黃色到橘黃色,則是飲水不夠,可以再多補充一點;而橘色至深褐色,代表飲水過少!記得要多補充水分。飲食方面,高敏敏表示,就是軟質、清淡、不刺激,並且少量多餐,不要強迫小孩進食,爸媽也可以幫小孩把食物切小塊一點,比較好吞嚥。高敏敏也推薦以下軟質食物:高含水的蔬果:西瓜、蓮霧、哈密瓜、絲瓜、冬瓜軟質地點心:優格、布丁、奶酪、水果冰、冰淇淋軟質主食:麵線、粥、南瓜泥、地瓜高蛋白質食物:雞湯、蛋粥、魚粥、豆漿、豆花、蒸蛋高敏敏示警的地雷飲食方面,則包括:炸物:雞排、薯條、炸雞腿等等:加重發炎症狀,讓病情好的更慢!甜食:甜甜圈、含糖飲料、蛋糕等等:增加身體負擔及發炎症狀餅乾:洋芋片、爆米花、巧克力餅等等:乾硬餅乾,容易刺激口腔、喉嚨,加劇疼痛感黏稠、顆粒、酸飲品:米漿、柳丁汁、堅果漿、羹湯:易刺激胃酸分泌,腸胃更不適,而顆粒飲品可能讓嘴破更不舒服奶類:有些孩童喝奶類反而會容易吐,這時候就先避免喝奶或少量給予疾管署也提醒,腸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此時就有傳染力,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且可持續隨著糞便排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週之久,因此痊癒後仍應繼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另外,須注意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平時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含氯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疾管署更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入秋腸病毒疫情升溫「就診破1.6萬」 疾管署示警:流行期恐延長至12月
時序已入秋,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流行期,目前停班課已達331班。疾病管制署22日表示,10月13日至10月19日門急診就診計16,288人次,較前一周的15,946人次略升2.1%,為5年同期最高,且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雖預估11月中旬將逐漸脫離流行期,但也不排除疫情延後至11月底甚至12月。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10月13日至10月19日門急診就診計16,288人次,較前一周的15,946人次略升2.1%,仍處流行期。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另其他克沙奇A型病毒及腸病毒D68型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鄰近國家或地區包括日本、新加坡及中國疫情呈上升趨勢,泰國、香港及韓國疫情下降,其中日本近期病例數創下近十年同期新高且處高點,新加坡及泰國近期病例數亦高於去年同期。疾管署統計,2024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另2023年累計1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中,以感染克沙奇A4型(4例)及克沙奇A6型(4例)為多,個案年齡皆為未滿3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表示,時序已入秋,惟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呼籲家長教托育機構仍應保持警覺,教導學童落實正確洗手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清潔與消毒。幼童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落實生病不上課,以避免因與其他幼童接觸造成交叉感染。疾管署也提醒,腸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此時就有傳染力,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且可持續隨著糞便排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周之久,因此痊癒後仍應繼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另外,須注意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平時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含氯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凱米颱風釀中南部水患!憂心登革熱再起 衛福部示警「未來2周」是關鍵
凱米颱風重創台灣中南部,甚至爆發多起水患,雖然如今颱風已過境,但由於積水問題,外界也擔憂登革熱疫情恐再度爆發。除此之外,醫界也擔憂鉤端螺旋體、類鼻疽等疫情會隨之爆發。目前傳出衛福部已發醫界通函,要醫師關注發燒民眾的接觸史、受災情況。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也表示,未來兩周是關鍵。綜合媒體報導指出,2024年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已達150例,創下5年來新高。專家擔憂境外個案數量越多,可能導致更大規模的本土疫情,2023年在台南、高雄的感染人數就曾衝破2.4萬大關。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表示,颱風過後通常會出現傳染病疫情高峰,例如過去蘇迪勒和卡努颱風後,本土疫情都有顯著增加。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也提到,未來2周最為關鍵,就以高雄為例,目前積水都已經消退,大部分地下室積水也都抽乾,目前正動員人力進行積水之後的清消,預計8月9日前可以完成。為了防範疫情擴散,衛福部目前已採取多項措施,像是對受災的6個縣市調撥了11,992瓶酚類消毒劑,其中南投縣1,632瓶、雲林縣500瓶、嘉義縣500瓶、台南市4,624瓶、高雄市4,256瓶、屏東縣480瓶。其次,衛福部也發布醫界通函,要求醫療院所提高警覺,主動詢問病患的接觸史和受災情況。此外,疾管署也加強了對台南、高雄等登革熱高風險地區的監測。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風災過後的一週,是登革熱防治的關鍵期。他呼籲民眾主動清理居家環境,特別注意清除積水容器和檢查屋簷排水槽等容易滋生病媒蚊的地方。同時,他也提醒民眾在進行環境清理時要做好個人防護,穿戴適當的裝備以避免感染其他疾病。報導中也提到,除了登革熱外,民眾還需警惕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和腸道傳染病。羅一鈞建議,在受汙水影響的地區,飲用水需煮沸或選擇瓶裝水,並對居家環境和廚具進行徹底消毒。他特別提到,居家消毒可用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擦拭;遭汙染廚餐具應煮沸或用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關節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接觸史,以利醫生進行診斷和檢驗。衛福部部長邱泰源表示,自7月23日發布陸上颱風警報至7月29日止,各地方政府已調撥34,404瓶漂白水供家戶消毒使用,尚存70,945瓶。目前收容所的疫情監測顯示未有特殊疫情和群聚事件發生。
高雄淹水韓粉不平綠「雙標」 韓國瑜籲全民相互扶持
凱米颱風來襲,超大豪雨重創中南部致災,高雄此次受創尤其嚴重,多處嚴重淹水,有許多韓粉在社群媒體貼文質疑綠營「雙標」,高雄市民現在應更能體會昔日韓國瑜市長的好,也替韓當初被罷免「叫屈」。對於韓粉的抱屈,韓國瑜在臉書上回應「風雨雖無情,人間必有愛」,強調會盡全力協調中央支援受災縣市,提供物資上協助。他也表示,典亮基金會已購買5000瓶消毒水分發給需要的受災民眾,減少災區病毒傳播,進行清潔、清除、消毒。韓國瑜的深夜發文,引發許多原本替韓國瑜不捨的韓粉紛紛留言喊讚,但仍有韓粉不滿昔日舉凡韓國瑜市長任內高雄稍有積水,側翼網軍就要韓國瑜請辭下台,現在南部淹大水,側翼網軍卻一片「靜悄悄」,明顯雙標,還有網友氣憤的表示,這次淹水這麼嚴重,總不會又要推給「都是韓國瑜的錯了罷」。針對韓國瑜在南部大水災過後率先捐贈消毒水提供受災戶使用,衛福部提醒民眾,颱風後的居家環境消毒,可以用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擦拭泡水物品,泡水的廚具及餐具,必須煮沸消毒,或用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做消毒,並用清水沖洗乾淨後再使用。
北市腸病毒升溫「上週117班停課」 衛生局示警:「5歲以下」是重症高危險群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13日示警,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臺北市近1週(5/5至5/11)腸病毒門急診就診達1214人次,已超過流行閾值(1100人次),且較前1週(4/28至5/4)增加13.4%,共117班停課。北市衛生局也提醒,因腸病毒傳染力強,各種年齡都有機會感染腸病毒,但5歲以下有較高風險發展為重症,為避免腸病毒傳播,大人、小孩皆應維持正確洗手的好習慣,感染後應落實「生病不上學」,並警覺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根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官網新聞稿,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國內於4月中下旬即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全國第19週(5/5至5/11)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萬7657人次,高於流行閾值(1萬1000人次),且較前一週(113/4/28-113/5/4)增6.7%。據悉,5月5日至11日北市校園通報因腸病毒群聚案件致停課達117班,較前1週之103班上升13.6%。實驗室監測也顯示,113年腸病毒流行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另有零星檢出A71型及D68型病毒,感染者均為輕症。今年截至5月7日止,全國累積1例併發重症病例,為感染克沙奇A10型。新聞稿續稱,北市衛生局除持續監測腸病毒疫情外,因腸病毒容易在教托育機構傳播,於113年1至4月已完成1459家幼兒園、國小等教托育機構輔導及查核。因應腸病毒疫情,北市府公告腸病毒流行警訊期自3月1日至6月30日及9月1日至12月31日止,流行警訊期間托嬰中心、幼兒園、補習班及安親班於7天內同一班級有2名以上幼童(含2名)經診斷為腸病毒感染,該班級應停課7日。北市衛生局也提醒,無論成人、幼兒都有可能感染腸病毒,且腸病毒型別多元,呼籲民眾做好手部衛生,並注意環境清潔與消毒。酒精則不具腸病毒消毒效果,環境清消請使用含氯漂白水消毒,一般環境及常用物品,使用500ppm濃度漂白水(漂白水:水=1:100)擦拭,嘔吐及排泄物則使用1000ppm濃度漂白水(漂白水:水=1:50)消毒。北市衛生局更示警,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一旦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北市14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臺大兒童、振興、三總、北榮、新光、萬芳、馬偕兒童、國泰、北醫、臺安、中興、仁愛、和平婦幼及陽明院區)就醫。
國內進入「腸病毒流行期」 疾管署示警小心幼兒8症狀:重症前兆
小孩子的免疫力較低,加上身體器官尚未成熟,生病的反應可能會更加嚴重,因此許多家長也都相當注意保護孩子的健康,疾病管制署也於今(23)日表示,國內腸病毒進入流行期,且近期疫情快速上升,提醒家長務必要小心,大人、小孩皆應確實做好手部衛生,並落實環境消毒,且應時常清洗消毒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4月14日至4月20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1,643人次, 較前一週(9,518人次)上升22.3%,研判國內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且近期疫情呈快速上升趨勢;且根據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易致重症之腸病毒71型及D68型病毒在社區有零星檢出,呼籲家長注意預防措施及警覺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請民眾提高警覺,大人、小孩皆應確實做好手部衛生,並落實環境消毒,且應時常清洗消毒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家中嬰幼兒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疾管署呼籲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教托育機構人員或其他兒童常出入的公共場所業者,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及正確勤洗手,維持環境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才能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確保嬰幼兒健康。另外,酒精對於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建議使用含氯漂白水進行消毒,調配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及圍裙,並注意環境通風。疾管署也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本土登革熱破700例!颱風過後提防「蟲蟲危機」 疾管署提醒慎防「3類傳染病」
目前本土登革熱病例已經突破700例,其中又以台南市病例最多,也由於颱風剛過境的關係,不少地區都發生積水的情況,為此疾管署發表聲明,提醒民眾要注意登革熱、鉤端螺旋體以及腸道傳染病等3類疾病,務必要清除積水以免茲生病媒蚊蟲。疾管署日前發表聲明指出,截至24日,本土已經累計630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其中臺南市524例、雲林縣82例、高雄市21例、臺中市2例及屏東縣1例,全國病例數為近10年以來同期最高;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大於60歲以上個案佔42%(266例),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占比(26%),目前累計7例重症病例,其中3例住院中,另累計1例死亡病例。另今年累計75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感染國家分別自泰國(19例)、印尼(16例)、馬來西亞(15例)、越南(9例)、菲律賓(5例)、馬爾地夫(4例)、印度(3例)、孟加拉國(1例)、寮國(1例)、中國(1例)及緬甸(1例)移入。也因為颱風剛過境,全台許多地方都出現積水、淹水的情形,疾管署為此也於29日發表聲明,呼籲民眾應在雨後務必務必清理家戶周遭孳生源,減少病媒蚊孳生,同時應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感染傳染病。一、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預防登革熱降雨後環境中容易產生積水容器,成為孑孓孳生的溫床。尤其近期中南部本土登革熱病例持續增加,疾管署呼籲,雨後請民眾主動巡檢居家環境,澈底清除家戶內外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孳生源,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及感染登革熱風險。如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活動史,以利醫師及早診斷及通報。二、清理家園勿赤腳或穿拖鞋,避免感染鉤端螺旋體、類鼻疽及破傷風災後易產生污水、污泥或災害廢棄物,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並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割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等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受傷原因及傷口污染情形,以利醫師診療。三、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淹水地區蓄水池如遭污水侵入,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徹底煮沸後再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可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或以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並以清水沖洗乾淨後再使用。限/停水地區務必飲用煮沸的開水或市售瓶裝水;恢復供水後,如發現給水有混濁、異色及異味等現象時,請立即通報當地自來水事業單位處理。限/停水期間,如轉開水龍頭還有水,請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正確洗手,如果無法取得肥皂和清水時,可以使用酒精含量60%至95%的乾洗手液清潔雙手,以降低疾病感染的風險。疾管署呼籲,強風豪雨可能挾來新的積水容器或潛在孳生源,提醒民眾風雨過後仍需再次巡視周遭環境,並儘速清除積水,減少病媒蚊孳生。如有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臨床醫師如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以減少傳染病散播的風險。
颱風杜蘇芮侵台 颱風前後各4招防登革熱、傳染病
國內登革熱疫情仍持續升溫中,現在又有颱風杜蘇芮來襲,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提醒,民眾除了做好防颱準備外,也要在颱風前、後落實環境清潔的工作,因為根據相關研究顯示,颱風過後2個禮拜通常會是病媒蚊指數最高的時候。颱風後2週病媒蚊指數高 颱風前做好4防疫準備颱風前、後若沒有落實孳生源清除工作,登革熱風險會因此提升。曾淑慧發言人指出,主要是因為颱風過後積水容器增加,容器內大概只要有0.5公分左右的水,就能使蟲卵孵化變成成蟲,成蟲叮咬吸血後又會再度產卵,因此颱風2個禮拜後若沒做好孳生源清除,蟲卵量會大幅增加,登革熱風險也會提升。因此,颱風來臨前就要先做好相關的防疫準備,以避免雨後病媒蚊大量孳生。疾管署提醒,在颱風來襲前民眾應做好以下防疫4步驟:疏通水溝,避免戶內外積水容器減量,清除不必要的器物倒掉積水並倒蓋容器刷除容器內殘留的斑紋蟲卵遠離傳染病威脅 颱風後落實4防疫措施此外,颱風過後更要留意周遭環境、落實防疫清潔工作。疾管署也提醒,強風豪雨過後應做好以下4防疫措施,遠離傳染病威脅:清除病媒蚊孳生源:落實「巡、倒、清、刷」,仔細巡視戶內、戶外容器,將積水倒掉並徹底清除孳生源,儲水容器務必刷洗並加蓋或加掛細網注意飲食衛生:蓄水池若遭污水侵入,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徹底煮沸過後再飲用。此外,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應避免食用清理家園勿赤腳或穿拖鞋:清理污水、污泥或災害廢棄物時,請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進行居家環境消毒:居家環境可用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擦拭。若廚具、餐具等曾沾染污水,應煮沸消毒,或用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並以清水沖洗乾淨後再使用而衛福部薛瑞元部長也在今(26)日南下,視察登革熱疫情熱區。薛瑞元表示,颱風期間若發布陸上警報將無法進行清消工作,呼籲民眾務必預先檢視家戶內外,清理閒置容器、廢輪胎、防水帆布或堵塞的排水通道等潛在孳生源,待颱風警報解除後主動巡視是否有積水並徹底清除,不讓病媒蚊有機可趁。
腸病毒疫情急升!花蓮就診人數一周暴增50%
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花蓮縣衛生局衛公布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達164人次,預計5月正式進入流行期,隨著疫情解封,口罩鬆綁,預料腸病毒恐攀升,尤其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等腸病毒前兆病徵,儘速送到花蓮慈濟醫院或門諾醫院治療。目前花蓮幼兒園為避免腸病毒群聚感染造成停課,兒童入園上課前都會檢查有無症狀。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112年第16週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7752人次,較前一週5468人次上升70%,而花蓮縣就診計164人次,較前一週94人次上升57.32%,就診人次上升趨勢。監測顯示,社區檢出以克沙奇A型病毒為多,腸病毒71型及D68型病毒亦持續於社區活動,仍應多加注意防範。他說,「保持手部衛生」是預防腸病毒第一道防線,家中若有第二個小孩被感染更要特別留意,不論家長與學童,都務必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的好習慣,才能降低密切接觸時感染與傳播腸病毒的機會。朱家祥指出,民眾應養成正確勤洗手(內、外、夾、弓、大、力、腕)的習慣,學校在每日幼兒入園前、用餐前後及離園後清消,建議每天至少清消5次;每周1次對環境、玩具清潔及消毒,以市售含氯漂白水(5-6%濃度),1(漂白水):100(水)的比例稀釋攪拌均勻後,擦拭常接觸門把、課桌椅、餐桌、樓梯扶把、玩具、遊樂設施、寢具及書本,校園應落實學童自主健康管理,並確實填寫清消記錄,共同防範腸病毒來襲。衛生局提醒,成人、幼兒都有感染腸病毒風險,皆應做好個人衛生,平時應以肥皂正確勤洗手,並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消毒。相關資訊可至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腸病毒大流行3/免疫負債世代缺乏免疫力 別讓孩子玩「帶毛玩具」髒得不可思議
防疫政策鬆綁、疫情解封,讓各式各樣的病毒開始出現,而出生在疫情中的孩子,由於免疫力缺乏訓練,因此被稱為「免疫負債世代」,這些孩子感染病毒後症狀更嚴重,由於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醫師也特別提醒家長少讓孩子玩「帶毛的玩具」,因為難以清洗、消毒,病毒恐藏匿其中。5~6歲以下的孩童,由於一出生或出生沒多久就遇到疫情爆發,長時間處於防疫狀態,讓他們的免疫系統猶如一張白紙,沒機會受到訓練,所以當他們遇到病毒時,往往就會更加嚴重,這就是所謂的免疫負債。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醫師柯申表示,這些免疫負債的孩子缺乏群體免疫力,所以可能更容易感染腸病毒。柯申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且無法使用酒精殺死,因此在生活中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5步驟非常重要。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強調,「因為酒精對腸病毒的毒殺效果有限,務必要以肥皂洗手!」張凱音說,許多家長有各式各樣的消毒措施,除了近年常用的酒精、次氯酸水等等,還包括紫外線燈等,但這些消毒方式的效果都有限,而且有些會有死角,例如紫外線燈就會有照不到的部位,所以建議還是多用肥皂洗水最好。家中若有人感染腸病毒,疾管署建議使用含氯漂白水消毒環境與患者排泄物,避免全家都遭到感染。(圖/報系資料庫)柯申提醒,由於腸病毒傳染力強,而5歲以下幼童容易變成重症,所以出入幼兒園、托嬰中心、親子館等場所,還有回家後、進食前,這些時間點都要用肥皂洗手,以免將病毒帶入家中或吃進嘴裡。為防範腸病毒大流行,疾管署也整體出許多預防重點,其中一項指出「避免接觸帶毛玩具」,張凱音說,這是因為毛茸茸的玩偶雖然可愛,但非常難清洗、消毒,有非常多的死角提供病毒藏匿,建議盡量不要接觸較好。若家中有人感染腸病毒,疾管署建議使用含氯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調配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及圍裙,並注意環境通風;一般環境消毒使用的消毒水濃度為500 ppm,即8瓶1,250 c.c.保特瓶清水加入100 c.c.漂白水。用於處理腸病毒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汙染的消毒水濃度則為1,000 ppm,即8瓶1,250 c.c.保特瓶清水加入200c.c.漂白水。環境、器具等於消毒水擦拭完畢後,靜待1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一次,才算完成消毒步驟。另外,也要避免病患接觸其他幼兒或即將生產的孕婦,處理完病患的口鼻分泌物與糞便後,也要正確洗手才不會傳播病毒,如此才能避免「1人中獎、全家感染」。
腸病毒D68型社區現蹤…疾管署示警:恐大流行 兒科醫揭「6重症徵兆」
疾病管制署今(6日)表示,國內近期新增2例腸病毒71型輕症病例,皆位於北部,分別為6歲男童及1歲男童。據疾管署公布資訊,腸病毒就診人次持續上升,易造成重症與嚴重後遺症的腸病毒71型與腸病毒D68型也已現蹤,今年目前累計一例重症即為腸病毒D68型造成。醫師提醒,若出現6症狀要小心。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4,113人次,較前一週上升29.5%且高於過去2年同期,近幾週呈上升趨勢;整體疫情傳播風險上升。近期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以克沙奇A型為多,同時有腸病毒71型及D68型病毒活動。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累計1例,為感染腸病毒D68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柯申指出,腸病毒重症風險群為小於五歲之幼兒,又由於COVID-19流行造成這幾年出生的孩子免疫負債、恐怕缺乏群體免疫力,今年腸病毒將會是家長們與兒科醫師需要一同努力防範的威脅。醫師說明,腸病毒雖然是兒童常見疾病,但仍有許多民眾對於腸病毒症狀有所誤解,以為腸病毒的症狀就是拉肚子和嘔吐,甚至最近風行的ChatGPT也會「答錯」,把腹瀉列為腸病毒的常見症狀。柯申解釋,其實兒童腸病毒的症狀隨著型別不同而改變,常見的是發燒、喉嚨痛、紅疹,就醫時醫師有機會在檢查時發現咽喉水泡或潰瘍而診斷腸病毒典型的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症。柯申進一步表示,最近在社區現蹤的腸病毒D68型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和典型症狀不同,所以不能因為沒有典型水泡或紅疹就掉以輕心,務必要注意後續有沒有出現重症徵兆,例如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表現像是受驚時的手腳同時肌肉收縮,易發生在兒童將睡未睡之際與熟睡時)、手腳無力、未發燒時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醫師強調,若家中幼童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都建議讓兒科醫師評估,尤其是重症徵兆須儘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以免嚴重後遺症如肢體癱瘓、腦炎、心肺衰竭甚至死亡。另外,柯申特別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且無法使用酒精殺死,因此在生活中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非常重要。疾管署也坦言,目前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且近期腸病毒輕症疫情持續上升,又清明連假期間,民眾南來北往,交流頻繁,易造成疾病傳播,呼籲民眾應做好個人衛生,平時應以肥皂正確勤洗手,家中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落實生病不上課,並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消毒,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近年民眾習慣使用酒精進行環境消毒,但酒精對於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建議使用含氯漂白水進行消毒,調配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及圍裙,並注意環境通風;一般環境消毒使用的消毒水濃度為500 ppm,即8瓶1,250 c.c.保特瓶清水加入100 c.c.漂白水;用於處理腸病毒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汙染的消毒水濃度則為1,000 ppm,即8瓶1,250 c.c.保特瓶清水加入200c.c.漂白水。疾管署提醒,環境、器具等於消毒水擦拭完畢後,靜待1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一次,才算完成消毒步驟。
流感、腸病毒、猴痘3病毒社區傳播! 民眾如何防範?疾管署這樣說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COVID-19疫情趨緩,但台灣社區仍有許多病毒正在伺機而動。近日,流感病毒再新增3例重症案例,腸病毒疫情也在持續上升中,此外,猴痘病毒又傳出本土案例。疾管署提醒民眾應落實自我防護,降低感染機會。流感季未過 做好手部衛生、咳嗽禮節疾管署4月6日表示,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超過4萬5千人,近4週合約實驗室分離出呼吸道病毒以流感病毒為多,其次為腺病毒,其中流感病毒分離以A型H3N2為主,顯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持續於社區活動,尚未趨緩。上週更新增了3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2例為A型H3N2,1例為A型H1N1。本流感季自去(2022)年10月1日起至今(2023)年4月4日,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70例,死亡累計14例,以A型H3N2為多,均具慢病史且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呼籲,目前仍為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民眾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尤其若自身及親友為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健康狀況。腸病毒疫情上升 環境消毒用「它」別用酒精此外,近幾週腸病毒疫情呈上升趨勢,整體疫情傳播風險也上升。國內近日新增2例腸病毒71型輕症病例,今年已累計4例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較前一週上升29.5%,且高於2020-2022年同期。根據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以克沙奇A型為多,同時有腸病毒71型及D68型病毒活動。疾管署提醒,目前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民眾應做好個人衛生,以肥皂正確勤洗手。疾管署也提到,民眾近期習慣用酒精進行環境消毒,但酒精對於腸病毒的毒殺效果有限,建議使用含氯漂白水進行消毒,調配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及圍裙,並注意環境通風。若是一般的環境消毒,應使用濃度為500 ppm的消毒水,民眾可用8瓶1,250 c.c.寶特瓶清水加入100 c.c.漂白水。而處理腸病毒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汙染的消毒水濃度則為1,000 ppm,即8瓶1,250 c.c.保特瓶清水加入200 c.c.漂白水。疾管署提醒,消毒水擦拭環境、器具後,應靜待1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一次,才算完成消毒步驟。猴痘再增2本土 避免親密接觸、接種疫苗而猴痘疫情也是民眾需要特別注意的,疾管署4月6日公布,國內又新增2例猴痘本土病例,目前均於醫院隔離治療中,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共7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另27名低風險接觸者已給予一般性衛教注意自身症狀。截至今日猴痘累計確診數為23例,分別為16例本土、7例境外移入,其中3例仍住院隔離治療中,其餘20例已康復出院。疾管署呼籲,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傳播為主,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若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另外,民眾若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4月10日下午2時起可至疾管署「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臺 」進行接種暴露前預防(PrEP)疫苗意願登記,及選擇欲前往接種之醫院。本階段意願登記平臺自4月10日下午2時開放後,開放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週末及例假日不開放),預計提供約2.5萬個名額,且接種服務醫院擴大至全國各縣市(離島縣市除外)共48家合作醫院。
病毒無處不在! 嬰幼兒腸病毒重症8大前兆一次看
年假與寒假期間親友群聚,無論大人小孩都可能感染腸病毒,加上即將進入腸病毒好發季節,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特別提醒,腸病毒在發病前幾天,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發現有8大重症前兆,應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腸病毒在台灣地區流行的時間一般是在3月至10月,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月30日,上週腸病毒急診就診134人次,較前一週77人次上升74%,且近期合約實驗室監測仍檢出腸病毒,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活動,民眾需提高警覺。國內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2022年累計3例,分別2例感染克沙奇A2型及1例感染腸病毒D68型,其中1例感染D68型已死亡。腸病毒發病前就有病毒潛藏腸病毒在發病前幾天,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此時就有傳染力,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高。即使痊癒,腸病毒仍會隨著糞便排出達8到12週之久,因此痊癒後仍應繼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5步驟,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嬰幼兒腸病毒重症8大前兆疾管署提醒民眾應保持警覺,確實做好手部衛生與環境消毒;並應時常清洗消毒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及教導幼兒落實正確勤洗手;家中幼兒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留意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1嗜睡2意識不清3活力不佳4手腳無力或麻痺5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6持續嘔吐7呼吸急促8心跳加快另外,想要防範腸病毒,疾管署提醒民眾,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平時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含氯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也可降低病毒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