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書
」 央行央行宣布5度升息 再升半碼貸款跟著上調
因美國聯準會(Fed)今(23)日凌晨宣布升息1碼後,我國中央銀行也在下午召開2023年第1季理監事會議,宣布將調高政策利率半碼,利率也在去(2022)年3月、6、9月及12月之後第五度升高。央行表示,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都各自調升0.125個百分點,分別由年息1.75%、2.125%、4%調整為1.875%、2.25%及4.125%,自今年3月24日起實施。去年以來的第五度升息,也影響到各種貸款利率,房貸、學貸、信用貸款的利息也將調升,累計5次總共升息0.75個百分點。而台經院董事長吳中書先前才表示,經濟正處於下行風險、加上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從先前逾3%,下滑至2.43%,當石油、煤、黃豆、玉米、小麥等國際原物料價格已明顯回落,認為央行沒有升息的必要性。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也認為,雖然升息可以壓抑房價、打擊通膨,但在經濟有衰退風險下,「救經濟比升息更重要」。
2月CPI漲幅回落、原物料價格趨穩!台經院:央行暫不必升息
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為全球金融市場投下震撼彈,也顯現美國暴力式升息1年副作用來了,金融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聯準會本周22日宣布升息1碼機率高,投資人最關心的是台灣央行是否跟進、將升息半碼?目前銀行看法相當分歧;公股銀行認為,台灣要持續打壓通膨預期,應該跟進升息半碼,也有公股銀行認為,國際金融情勢詭譎多變,應「持穩觀望」,不宜跟進升息。我國出口表現連六黑,財政部日前公布,我國2月出口值為310.5億美元,年減17.1%,主計總處也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為2.12%;台經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經濟正處於下行風險、加上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從先前逾3%,下滑至2.43%,當石油、煤、黃豆、玉米、小麥等國際原物料價格已明顯回落,央行暫時沒有升息的必要性。吳中書警示,若台灣運氣不好,景氣持續下修,今年底甚至可能有通縮風險發生,更彰顯央行3月沒有跟進升息的必要性;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為,雖然升息可以壓抑房價、打擊通膨,但在經濟有衰退風險下,「救經濟比升息更重要」,預估央行升息的可能性不高。吳大任表示,出口已經從400多億美元驟降至310.5億美元,4月電價平均調升11%,廠商盈餘下滑後,又面臨利率、資金成本墊高,廠商在雙重經營壓力下,若撐不住可能引爆倒閉潮,失業率將因此攀升,許多家庭收入受到影響,惡性循環下將會重擊實體經濟。相對於美國2月通膨仍高達6%,吳中書也認為,美國聯準會升息1碼機率高。TAROBO大拇哥投顧認為,美國快速升息450個基點、創40多年來最快升息速度,矽谷銀行事件使銀行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前緣資產募資不容易的問題浮上檯面,雖然美國聯準會逆回購工具餘額續處高位,反映市場流動性仍充裕,但在繼續升息縮表之下,往後市場流動性勢必減少,且波動持續,投資人須做好準備以規避潛在風險。
諾貝爾經濟學獎三得主 斷言金融危機:現在不致發生
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揭曉,由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S. Bernanke)、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與戴布維格(Philip Dybvig)等三位美國經濟學家共同獲得,研究主題為銀行擠兌和金融危機的互動關係。半夜接受電話恭賀的戴蒙德,在簡短訪談中提及,現在比起2008年,銀行間已經有比較好的監理與經營狀況等,「所以現在應該不會有金融危機!」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柏南克發表過的20多篇期刊一直是大學、研究所總體經濟談及金融體系必教、學生必讀的文章,另兩位得獎者在耶魯大學博士班就是研究合作夥伴,1983年提出Diamond-Dybvig Model,也是經濟學課程談到金融議題時必讀的重要經濟模型。吳中書指出,柏南克在研究中提出金融體系的一般貨幣管道(monetory channel)外,還有信用管道(Credit Channel),1929年因銀行資產惡化而不願放貸,導致貨幣供給縮減;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身為聯準會主席的柏南克,一方面祭出大手筆買債,讓銀行維持較好流動性,同時擴大監理對策,包括銀行資本適足率等。以近期高通膨、各央行大幅升息情況下,銀行機構沒有發生流動性問題,也沒再出現「大到不能倒」的壓力,和獲獎學者的研究貢獻都有關係。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林建甫認為,戴蒙德和戴布維格的模型從銀行為金融中介的角色切入,化解存款人、貸款者資訊不對稱,以及期限不相等及擠兌的金融危機,而其中政策建議的存款保證,已形成各國的標準政策,得以對抗具傳染性的謠言散播,避免因銀行擠兌而發生金融危機。林建甫強調,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仍深深影響社會經濟,而美國多次QE的影響及功過也還有待討論,學術和實務界對銀行、貨幣政策都還需更多的研究。
中經院:近半業者估物價 續漲到2023年
中華經濟研究院12日公布台灣採購經理人展望半年報調查結果,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張傳章指出,96.7%製造業、87.2%非製造業都表示「受到全球通膨,物價上漲的影響」,全球通膨讓81.3%製造業面臨「營業成本攀升」。基於物價持續節節高升,近7成業者估測今年台灣全年CPI年增率將在2%以上,同時有近半數(製造業47.0%、非製造業43.5%)業者認為,物價攀升情況會延續到2023年以後。中經院每半年進行「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今年上半年調查最新結果顯示,高通膨讓廠商營運難度加大,截至6月,製造業、非製造業採購價格指數雙雙連四期呈現上升(高於50),製造業於上半年回報採購價格攀升企業比例,遠高於去年底預估上升的企業占比,非製造業6月指數為74.7,攀升速度創非製造業營運展望調查以來最快。在高通膨未有緩止現象下,中經院指出,製造業預估今年下半年採購價格,將持續較上半年上升,所幸上升速度趨緩,指數為65.6。但是,非製造業預估同期間持續上升,且指數高達71.7。半年報研究計畫報告人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相較於業者估測「全球通膨,物價上漲」會延續至2023年,亦有高達91.2%製造業、61.3%非製造業受到大陸封控的影響,但業者估測此項可於第三季結束,至少是好消息,業者亦回應,航運缺櫃、原物料價格問題已漸緩解。張傳章指出,綜合國發會景氣對策信號、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三項指標的最新訊息,「顯示台灣景氣是有警訊出現」,而下半年還有來自國際的高度不確定性,今年台灣GDP年增率是否可以支撐在4%,值得觀察。
未來三個月 七成銀行業認:台股風險極高
經濟衰退疑慮席捲全球金融市場,根據台灣金融研訓院發布的6月台灣金融風險指數(TAIFRI)調查結果顯示,銀行業對未來三個月市場及風險評估,對台股的看法最保守,逾七成銀行業者認為台股風險極高。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即使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國內銀行業逾放並沒有攀升,顯然還不構成明顯威脅,但6月TAIFRI上升不能小看,股市風險仍在居高,應是最大的挑戰。TAIFRI團隊指出,台股6月經歷幾波跌勢,本益比降至2008年12月以來新低,初估為10.8倍。股市收益率(即風險溢酬)達8%、創2009年3月以來新高,價格風險下降。此外,價格波動方面,台灣恐慌指數(即Taiwan VIX)也創2021年3月以來新高,價格波動風險大幅上揚。台灣金融研訓院對國內銀行業者的問卷,就國內金融市場重要指標及風險情勢等議題,統計業者對未來三個月(7月至9月)的評估與看法。股市因受到國際市場連動,美歐高通膨及升息,影響企業獲利表現等利空因素影響,預估未來三個月股市表現看法,呈現保守的業者家數再增加。吳中書指出,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疑慮,主要是目前聯準會及國際間因應高通膨,共同對策是採取加速升息,後遺症就是經濟衰退,但同時也出現奇特現象,即各國失業率沒有明顯上揚,勞動市場仍屬穩健,這對國際經濟是好事,然俄烏戰爭仍持續,對各國貨幣政策都是挑戰。在激烈升息下,美國經濟衰退是可以預見的事,吳中書說,7月預期Fed再升3碼,即6月和7月連續都升3碼,「很久以來沒有見過」;而台灣政府抗通膨措施也沒有融通的意思,一定會造成後遺症,對股市一定有衝擊。至於這波經濟衰退會多久,吳中書認為,「這要好好觀察」,美國經濟若出現連兩季負成長,貨幣政策一定會轉向;俄烏戰爭是另一個不可預測事件,目前很難期待會是「HAPPY ENDING」。
「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多數產業經營獲利結構遭影響
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顯著上漲,自2021年下半年起,影響擴及大多數產業的經營與獲利結構。中華經濟研究院最新調查顯示,製造業供應鏈調漲價格,普遍從上游開始,且調漲次數不止一次,但是中下游廠商要把漲價部份轉嫁出去,約八成業者需半年時間、12.8%的業者表示「無法轉嫁」,等於獲利將被成本提高全部侵蝕。製造業去年整體營運狀況及變動(比較2020年)。(圖/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計畫報告人、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近兩年經濟成長動能強勁,出口表現史上最佳,製造業者看來營運持續好轉,實際上利潤率表現並不如預期,從調查可以看出,2021下半年利潤率指數僅48.0,為低於50.0的收縮趨勢,且預估2022年上半年利潤率,將續較2021下半年下降,指數續跌至47.4。該調查顯示,98.5%製造業廠商反映被上游主要供應商通知漲價或預告漲價,甚至有近七成(63.7%)製造業廠商說上游「已經漲價、並預告還會再漲價」。但是,要把被漲價部份轉嫁出去,79.7%製造業者表示可於半年內部份轉嫁,7.5%業者表示可完全轉嫁,12.8% 表示無法轉嫁,就產業別來看,交通工具類最無法轉嫁,食品暨紡織類2021年上半年也完全無法轉嫁,下半年才開始有些空間。製造業2021年12月的營運狀況調查結果也反映,營業收入轉差,產能利用率因缺櫃而降低,原料採購價格則居高不下,人事薪資費用因通膨走揚而上升。至於內需為主的非製造業,中經院指出,面臨的漲價和轉嫁的問題比製造業「更大」!調查顯示,59.0%受訪業者反映上游供應商已或預告漲價,有近二成(19.2%)非製造業者表示,面對漲價完全沒有轉嫁客戶的能力,僅9.9%表示能完全轉嫁。就產業別來看,教育暨專業科學類、資訊暨通訊傳播類、還有部分零售業者,都沒辦法把成本轉嫁給客戶,即面對市場競爭,該行業的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已僵固。中經院助理研究員陳馨蕙指出,全體非製造業者因2021年5月起三級疫情警戒,導致第三季營收或業務量平均減幅高達5.9%,第四季雖然有振興五倍券等,預估還有2.21%的平均減幅,因應疫情帶來供應中斷衝擊、消費形態改變等趨勢,非製造業約有52.5%已/或計劃因應投入轉型,轉型需求已無法只考量營運成本,非製造業需要分散風險、提高服務水準與產業升級,也才有能力轉嫁到最終客戶端。
不想努力了嗎?想安心退休得先準備935萬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預計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中華經濟研究院與富邦投信近日發布「台灣退休大調查」發現,對未達退休年齡的受訪者來說,預期要準備935萬元才能安心退休,若扣除房產價值,現在平均僅累積220萬元,簡單來說,還有715萬元的退休資金缺口。擔任計畫顧問的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調查結果顯示國人對退休規畫尚嫌不足,民眾未開始著手退休準備,或未進行投資理財,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多餘閒錢」;若從理財工具來觀察,儲蓄險、股票與共同基金為主要投資工具,國人理財工具不具多樣性,且有過於保守的趨勢。吳中書觀察,年輕人可能因為低薪、購屋等經濟壓力,投資高風險產品(如股票)比例偏低,反而是65歲以上的年長者,以股票做為主要理財工具的比例高達6成,年輕人不及早進行理財、投資又偏保守,恐怕壓縮時間累計複利效果的投資效益。吳中書以自身經驗為例,1984年回台工作後,靠投資兩檔龍頭股票,固定配息配股,累計到買房子的資金。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主管呂其倫指出,年輕族群應從一開始工作就開始準備退休金,不到30歲的Z世代年輕族群,建議將資產80%配置在未來10年長期趨勢看好的股票資產上,搭配10%收益型資產及10%固定收益資產,30至40歲的Y世代,則建議降低股票資產至60%,其他各20%分配到收益型資產以及固定收益資產,拉長時間才能享受經濟發展與時間複利果實。
央行棄守防線? 新台幣輕快飛越28.2
新台幣飛越28.2價位 央行雙防線又要棄守?10日台股雖收跌,然而新台幣氣勢不減、繼續寫逾23年歷史!11日在台北外匯經紀市場開盤戲碼持續重演,美元匯價大漲又開在28.3元,同時也是早盤最低報價。未幾新台幣持續飆漲,突破28.2價位,最高來到28.165對1美元,大幅升值了3.41角,繼續改寫1997年以來的歷史紀錄。迄上午9點57分的匯價暫報28.165元,大幅勁升3.32角。10日新台幣對美元匯價盤中一度衝鋒至28.21元,收盤雖收歛至28.506元,仍刷新23年新高紀錄。另外,台股周五早盤跌深反彈稍回神,一度收復5日線,盤中呈現開高盪趨堅,迄上午10:15的加權股價指數暫報14,254點,小漲5點,成交1,323億元。早盤最高指數一度觸及14,353點,最低點則暫報14,232點,上下震盪約121點。每天都23年新高 台幣早盤爆漲逾3角 殺進28.1元台幣強強滾!昨(10日)台幣兌美元盤中最高抵28.21元、收盤28.51元已續創23年來新高,今天(11日)早盤升勢擋不住,開盤不到20分鐘狂升逾3角,一度看見28.1字頭,最高觸及28.165元。近期台幣升勢,永豐金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判斷會持續到明年,還形容今年價位是國宅,明年會是豪宅。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台灣經濟今年來都往好的方向走,台幣匯率走強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顯現,「台灣經濟成長率高,台幣匯率若一直很弱,不是好的現象。」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人民幣、韓元與台幣自2020年來強勁升值,三貨幣兌美元匯價各別大漲約6%,雖令出口商苦不堪言。倘若央行一再出手阻升貨幣,可能招致美國不滿,引發雙邊關係緊張。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對國際貿易態度可能與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不同,但這並不代表大陸、韓國與台灣能夠輕易解決問題。雖然外界普遍認為在貿易議題方面,拜登內閣的可預測性更高,但不能預期新政府將對匯率操縱國寬容。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資深研究員塞瑟(Brad Setser)即將轉任拜登的經濟顧問,他曾撰文批評台灣與大陸干預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