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蘭
」台新新光金1/股東逆襲吳東進「暫無意見」 吳東亮表態「努力積極看待合併案」
新光金(2888)日前向台新金(2887)拋出「金金併」議題,讓這樁20年來浮上檯面三回合的合併大案,再度成為金融圈焦點。「吳東進、吳東亮兩兄弟,雖然王不見王,吳東進那一邊傳出『目前無意見』的態度,似乎未阻擋研議合併案,台新金內部也有一股『樂見其成』的氛圍。」熟悉吳家友人觀察分析說。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6月17日股東會上表示,由於台新金為了處分彰銀股份發行己種特別股3億股正處於緘默期,無法進一步細說,但他仍就股東詢問公開表態,「會以積極正面、好的態度看這件事,審慎評估才能往前走,我們會努力」,這也是他對此案的首度回應。2002年時任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左)、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右),就曾聯袂召開記者會,宣布兩家金控公司將合併之案。(圖/報系資料照)CTWANT調查,儘管新光金拋出合併之招親案,並不只限台新金,還包括其他民營金控,且市場也點名永豐金(2890)、玉山金(2884)、元大金(2885)等,但金融界私下多議論「感覺新光比較偏愛台新,都是吳家,先等等再說」。新光集團起自1945年吳火獅、洪萬傳、林登山共同創立「新光商行」,2002年吳火獅長子吳東進,接掌集團主要金融事業的新光銀行、新光人壽,成立新光金控;三子吳東亮則從創辦的台新銀行起家,後與四子吳東昇打理的台証證合併,成立台新金控。回顧這20年來,新光金、台新金其實三度傳出要談合併,但最後都功敗垂成。先是在2002年,時任新光金董事長吳東進與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宣布將合併成「台灣新光金控」,後因新光人壽須增提196億元準備金,合併案破局。接著2016年,新光金投資宏達電、巴西公債失利、股價低迷,洪家、林家股東不滿,新光大家長、吳火獅遺孀吳桂蘭建議由吳東亮接掌新光金,化解兩家族歧見。只是該案隨著吳桂蘭過世,並無進展。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夫人吳桂蘭(中),生前力促新光金、台新金兩家金控合併,該案在她過世後即未有進展。(圖/報系資料照)兩年後的2018年,時任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力促「金金併」,市場再掀第三波金融改革風,金管會不但修改《金控投資管理辦法》正式開放金金併,還點名力推新光金和台新金合併,兩家金控內部遂展開評估,後因吳家兩兄弟無共識,以及顧立雄離開金管會,這樁「金金併」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然新光金卻陷入一連串新風波,2017年起新光金控副董李紀珠及吳東進長女、新光人壽副總吳欣盈的「兩個女人戰爭」,其公司治理屢遭立委關注,吳東進為化解風波,在2020年6月辭任新光金董事長,仍為新光人壽董事長。屋漏偏逢連夜雨,同年9月,金管會金檢新光人壽海外投資等多項缺失,且違反公司治理設立有如「太上皇」的投資決策單位「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主導投資等五大缺失,重罰2,760萬元,新壽董事長吳東進則被停職到本屆任期結束,也就是在明年6月新壽董事改選時。吳東進停職期間,新光金兩名董事積極力推「新光金、台新金」等金控合併案。這兩名董事,一位是新光集團創辦家族洪家第三代洪士琪,另一名吳東進堂兄弟吳東明,他們其實在去年董事會上即提出未過,今年3、4月再度闖關未竟。5月20日,洪士琪及吳東明三度提案,雖有兩名獨立董事反對,理由是未經審計委員會通過,但在全體董事三分之二以上同意過關,包含吳東進派的董事與另一創辦家族董事林伯翰,遂正式通過成立專案小組評估合併之可行性。而6月2日,台新金董事會則是決議啟動與新光金合併之可行性評估,成立合併研究委員會下設立合併研究小組,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與吳東亮之子、台新銀兼台新證董事吳昕豪都是小組成員,吳東亮本人更是在17日股東會中,回應股東關切金金併表態說「會努力、積極審慎評估」。
台新新光金3/先併先贏「重現新光集團榮耀」 黃齊元:民間自發第三波金改
新光金(2888)、台新金(2887)「一旦強強併,先併先贏,可望重現新光集團榮耀。」金融圈名人、藍濤亞洲總裁暨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分析說,台灣市場目前有15家金控,實在過剩,5家金控較為合理。CRIF中華徵信所曾就「金金併」題材做過分析,認為以台灣金融市場規模來看,9家金控公司已經足夠,由資產總額規模來看,國泰金及富邦金屬超大型金控規模,而資產總額超過3兆元的中信金、臺灣金、新光金、合庫金、兆豐金、第一金、中華開發金則屬大型金控。儘管金管會4年前曾力推「金金併」,但時任金管會主委顧立雄離職後,金金併訊息也一併「登出」金融市場,直到疫情帶來新衝擊。「隨台商資金回流、股市波動帶動起來,民間自發性掀起第三波金改,整體可見金融公司『跨界需求』大增,走向『大者恆大,規模很重要』、『整併、拓展海外市場』策略。」黃齊元觀察。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兄弟檔,攜手合力透過併購銀行、保險到日盛金控,壯大富邦事業版圖。(圖/翻攝自富邦臉書)富邦金拔頭籌,2021年公開收購日盛金(5820),成為「首樁金金併」。CRIF中華徵信所跟進研究指出,「官股行庫若受到『金金併』風潮帶動之下,華南金控、第一金控及彰銀也是極佳的組合。黃齊元以富邦金為例,併購對象不分海內外,包括台北、香港、廈門等銀行,為擴大證券市佔率,公開收購以證券為主體的日盛金控,海外保險事業則是買入韓國現代人壽等,資產規模更加壯大,超越國泰金控;中信金以銀行為主體,透過併購美商大都會人壽、台灣人壽等擴大,開發金控也是100%併購中國人壽後,股價一飛而上。黃齊元繼續分析,新光、台新金控的經營績效與規模屬中段班,「長期來看『吳家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台新買了彰銀後,一路走來頗為辛苦,新光人壽本來是前三大壽險,市場競爭備受挑戰,現在排名則是在國泰、富邦、南山人壽之後。」藍濤亞洲總裁暨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認為,大者恆大,金控規模要夠大,較能因應全球經濟挑戰。(圖/CTWANT資料照)目前國內市場與中國大陸脫鉤,「在全球大風浪來襲時,金融業經營可能是『短多長空』,建議抱團取暖、跨界戶補,打國際盃,更能勝出與穩健立足。」黃齊元說。黃齊元還說,「以前談合併案,大股東的意見多是一言堂,現在是公司治理時代,有董事會與獨立董事等,雙方展開合併案要有意向、意願,台新、新光金合併能否成為國內前三大金控,還要看綜效提升股東價值與淨值,換股是其中一種合併方式」「國泰、富邦蔡家與中信、開發辜家的規模大,應是去打國際盃與亞洲盃,再併購國內標的較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