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鴻來
」 健保署 丟包新冠肺炎威脅仍在!今年前三月死亡人數為流感8倍 這族群占6成最危險
許多人誤以為新冠病毒的威脅已經過去,但事實並非如此,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今年初疫情再次升溫,1至3月平均每月2158人感染新冠併發症,65歲以上長者就占6成。根據統計,國內今年1到3月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是流感的8.3倍,顯示新冠肺炎仍是嚴重威脅,提醒高風險族群若出現症狀應自我快篩,若檢驗陽性,務必尋求醫療協助,把握5天黃金治療期。「慢性病友平時不見得特別虛弱,但確診時就被打回原形!」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分享一位洗腎病人的經驗,因為家人確診,自己也做了快篩,但結果是陰性,後來出現嘔吐、發燒症狀,到急診抽血驗出發炎指數很高,一度住進加護病房,幸好治療後順利康復。王復德說,已經確診過的民眾更要加倍小心,因為台灣一項研究也發現,新冠再感染者比起初次感染,30天內全因性死亡風險高出4.29倍。台大醫院感染科教授陳宜君呼籲,65歲以上長者、孕婦、產婦、具慢性病(氣喘、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新冠高風險族群平時更應該警惕,若出現新冠症狀或曾與確診者接觸,務必每間隔1天進行快篩,如果檢測陽性,應主動提供用藥紀錄,讓醫護人員快速掌握狀況並診斷,把握治療時機,減少重症或後遺症風險。王復德提醒,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發病5天內就醫治療,才能有效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若檢驗陰性也不能輕忽,可能是初期病毒量不高,若症狀持續未緩解,建議可以多做1、2次快篩來確定。
不堪藥價被砍…慢性病老藥傳考慮停產 病友憂無藥可吃影響層面大
健保署日前公布最新藥價,今年共17項藥品漲價、4551項降價,可減少健保支出55.3億元,但傳出有藥廠因為不堪藥價被砍到只剩「地板價」,許多慢性病老藥考慮停產。病友團體擔心,台灣三高慢性病患多,無藥可吃影響層面大。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認為,健保大水庫將近9000億元,光靠藥價調整省下的費用,並不足以撼動健保總額,健保署應分析藥價調整後的成效,讓民眾更快且可負擔使用新藥新科技。健保署自2013年起實施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每年調整藥價,省下的費用將挹注新藥收載。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指出,每年調整藥價是必要的,但並非幫健保節流的主要方式,健保署應聚焦和回應民間的擔憂,究竟省下的支出是運用在哪些地方,應該細部分析探討,若光是公布藥價調整的品項和金額,也是徒勞無功,反而是增加擔心和疑慮。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指出,本次健保藥價調降的品項,逾9成是健保給付超過15年的老藥,廠商不僅被砍健保價,接下來和醫院議價時還會被「二次砍價」,幾乎無利潤可言。林雅惠指出,過去公學會和專家學者已有共識,希望醫院針對低藥價的藥品,不要再索取藥價差,實際執行情況如何,有賴主管機關調查。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表示,健保調整價格品項非常多,有些是合理的,也有些是砍到很低,以病友立場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否確保供應無虞。無論是在藥局購買指示用藥,或在醫療院所接受處方,患者都是處於最後端,如果前端有任何因素導致藥品短缺,對於病友來說就會造成問題。吳鴻來提到,台灣慢性病人口高達600萬,其中三高等慢性病患眾多,如果相關藥品短缺,影響層面較大。且對於非都會區民眾而言,前往大醫院相對不便,務必考慮民眾用藥方便,如果藥局或小醫院沒有足夠的藥品,患者得跑到大醫院,等於違背分級醫療的精神。
住院共聘照服員 全責照護擴大試辦 護理人員:缺工使執行困難
2024大選推進民眾的醫衛福利。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6日發表醫療政見,主張政府應增加「全責護理」的預算,長輩住院看護費,主要由健保負擔部分,民眾只需負擔400至800元。政見公布隔日,衛福部健保署7日釋出全責照護試辦計畫最新進展,即日起試辦醫院已擴大至84家,合計釋出4414床供民眾共聘照服員,民眾每日負擔費用最多1050元,1年內嘉惠7.5萬人。醫院聘雇培訓 每日負擔最多1050元家中若有長輩住院,家屬無法請假陪同,須請看護工代為照顧,一天就要2200元,一個月得要6萬多元,是很沉重的負擔。柯文哲前天在醫療政策記者會表示,全責護理要增加預算,由健保支出一部分,家屬負擔400至800元,經濟狀況較差的人再多補助一點,讓住院看護免煩惱。柯文哲強調,少子化會愈來愈嚴重,全責護理必須在最短時間建立起來。所謂全責照護,就是住院整合照護,指病患住院期間不必自聘看護,由醫院聘雇、培訓與管理照服員予以照護。衛福部長薛瑞元去年底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表示,相較一對一照護,全責照護支出較少,民眾只需負擔約三分之一的費用,照服員可同時照顧3、4人,並規畫先從試辦計畫做起,逐步讓住院看護納入健保。1年5.6億預算 衛福部遭諷突然醒了在柯文哲提出政見後,健保署昨日表示,已在推動全責照護,第1年編列3億預算,核定40家醫院、2847床,自今年8月底開始的1年內編列5.6億元,核定84家醫院、4414床供民眾使用,8月28日已開始收案。柯辦發言人陳智菡質問,衛福部是突然醒了?這些本來就該做的事,為何多年來不趕緊做?根本是欺負老百姓弱勢、忽視人民真實需求。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說,健保將支付750點給醫院,由於各醫院招募的看護工成本不同,民眾須負擔多少服務費,由醫院決定,但至多收取1050元,部分醫院因人力充足,甚至不會收費。台大醫院、萬芳醫院、亞東醫院、北榮、林口長庚、中榮、奇美醫院、高醫等都已加入試辦計畫。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祕書長齊秀惠表示,面對家人住院,民眾最害怕的就是找不到照顧人力,自聘一對一照服員約需2200至2400元,若共聘照服員至多負擔1050元,有助減輕家屬經濟壓力。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認為,比起民眾自己找照顧人力,冒著品質不佳、請到黑工、外勞逃跑的風險,共聘照服員是更安全的選擇。計畫立意良善 護理師憂心執行困難有護理人員私下表示,該計畫立意良善,但執行困難,為媒合數名患者分擔看護費,得安排不同科別的病人混住同一病房,反而造成行政及護理負擔,這也是試辦成效打折扣的原因,尤其新冠疫情後護理和照護人力都面臨短缺,如果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恐怕仍難解人力缺口。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肯定這項政策的美意,他表示政府未來若打算全面推動,將照服員納入健保,一定要有完善配套,但是對醫院而言,聘僱照服員不僅要負擔招募成本,又因感控標準高,教育訓練的成本也高,要有足夠預算才可支應。但是洪子仁指出,長照機構護理之家每日平均需要1500元,政府推動全責照護,民眾每日負擔至多1050元,相較之下,他擔心,若共聘照服員的負擔低於長照機構,家屬可能會將病患全往醫院送,塞爆醫院。未來若正式納健保,可能需要上百億元,會造成其他醫療的排擠,務必審慎考量財務問題。
平行審查明年元月上路 新藥納健保等待期縮短
亞太經濟合作(APEC)第13屆衛生與經濟高階會議日前展開,衛福部長薛瑞元在會中透露,為加速新藥使用,我國將改採「平行審查」,食藥署及健保署同時啟動審查作業。根據統計,現行新藥納入給付,平均約需耗時15個月,健保署盼簡化審查流程,減少2~3個月的等待期,將新藥給付時間控制在1年內,讓病患不必苦苦等待,預計明年1月上路。亞太健康聯盟在會議上指出,期待台灣增加對健康照護的投資,以利新藥、新科技引進及藥物適應症的擴增。薛瑞元提及,快速引進新藥品、醫材、技術,並提升審查效率,是我國最重視的方向,為加速新藥納入給付,將推動「平行審查」制度。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說,現行新藥從取得藥證,到進入健保藥物共擬會議、納入給付,平均需耗時15個月,其中光是申請藥證就得花上至少2個月的時間。為讓病患及早取藥,健保署與醫藥品查驗中心、食藥署合作,推動「平行審查」制度,若廠商願意申請健保給付,可在申請藥證時同步進行。蔡淑鈴指出,「平行審查」新制預計明年1月上路,可減少2~3個月的等待期,有望將新藥給付的時間縮短至1年內,避免病患苦苦等待。不過若廠商想進入自費市場一段時間,再納入健保給付,則不適用此制度。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認為,現行新藥納入給付時間長,甚至出現過苦等2年才給付的情況,尤其癌症藥物,更需與時間賽跑。從病友角度而言,健保署能加速審查,當然是好事,但如同疫苗上市,也須經過檢查才能開打,政府不能為了求快而忽略把關。
腎友淪人球1/洗腎機構醫護不足 腎友急診室外等到腳腫成象腿
自4月28日本土確診破萬以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確診人數以倍數成長,單日最高確診人數已突破9萬人,中重症確診者中有不少血液透析(洗腎)的慢性病患者,卻屢次出現淪為人球的情況,甚至有八旬高齡嬤在急診室外淋雨苦等病床。一名每隔兩天需洗腎一次的確診腎友告訴本刊,確診後苦等不到收治的醫療,在急診室外等到腳腫成象腿,過了24小時才被收治。院所醫界也透露,醫護人力本就匱乏,若疫情持續走高,腎友被丟包的情況恐怕還會更頻繁。一名家住台北已洗腎六年的腎友A女士指出,自己一週要洗腎三次,5月7日洗腎後,原本10日要回原洗腎診所治療,然而當天PCR結果確診,隨即通報地方衛生局,由於當時原洗腎機構拒收確診者,衛生局表示將通知安置的洗腎機構。不過她在家苦等一天始終未等到通知,緊急透過民代及親友協助,11日上午才被安排至三軍總醫院掛急診,卻沒想到,又在急診室外等候超過24小時,12日好不容易才有病房,距離最後一次洗腎時間已超過五天,等於錯過兩個例行洗腎的時間點。許多大型醫院的急診室因為這波疫情被塞爆,有確診洗腎病患在急診室外苦等超過24小時才被收治,直言像從鬼門關走一遭。(圖/張文玠攝)回想被「丟包」的經驗,A小姐仍心有餘悸,她哽咽地說,「等不到洗腎的幾天,飲食都要非常注意,因為吃下去的水都積存在身體裡,所以那幾天我幾乎不吃不喝,在急診室看到身邊還有很多老人家也在排隊,從白天等到黑夜,等待的時間真的很絕望,腳腫的跟象腿一樣粗。」雖然在民代介入協調後,原洗腎機構已收治確診腎友,但也許是洗腎時間間隔太長,A小姐至今腳的水腫仍未退,且走路時常感到暈眩,「好像剛開始洗腎一樣。」台北市議員應曉薇痛批,去年本土疫情爆發時,就曾發生腎友淪人球事件,沒想到歷經一年,中央和地方政府仍未準備足夠的專責機構,自五月以來,服務處至少接獲5起腎友遭丟包的陳情,「病患家屬打來著急哭訴,衛生局第一時間竟回覆『診所收到公文會處理後續』,難道腎友能先暫停洗腎嗎?」台北市議員應曉薇批評,去年本土疫情爆發就曾發生腎友淪人球事件,中央與地方經過一年時間仍未精進措施,導致五月至今仍接收到數起陳情案。(圖/黃威彬攝)身為洗腎病友的中華民國腹膜透析協會理事長吳鴻來表示,部分洗腎機構並非故意拒絕收治確診病患,而是受限於人力安排或機構空間,洗腎機構必須具備病床、機器以及護理師人力,三者缺一不可。目前收治確診病患的專責洗腎診所會利用每週二、四、六病患較少的時間進行,從晚間11點開始治療,以基本洗腎療程至少4小時來算,該班次結束已凌晨3時,因此要調派人力輪班,然而最近不少護理師染疫,直接衝擊服務量能。
腎友淪人球2/洗腎機構三缺又遇確診數暴增 醫界喊話:亟需武器
根據統計,截自五月中旬,全台光是台北市的長照機構,確診家數就突破100家。財團法人台灣基層透析協會理事長楊孟儒提醒,這類病人中有不少洗腎病患,就算無疫情已是死亡高風險族群,一旦確診,致死率很高,目前收治確診病患的基層洗腎機構面臨護理師、防護配備以及快篩試劑不足,中央和地方政府應協力提供第一線人員足夠的武器,並給予適當的獎勵補助金,加強照顧意願。台北市議員鍾佩玲辦公室調集資料指出,5月1日至11日台北市長照機構確診家數為114家,確診人數共計1077人。楊孟儒說,安置於長照機構的腎友萬一確診,致死率將會更嚴重;去年本土疫情爆發時,長照機構病人確診比例高達五成,這波Omicron雖輕症較多,但強烈建議長照機構染疫者應列為優先領藥族群。全台血液透析病患約9萬人、機構則有480家,基層專職護理人力整體短缺,投入臨床醫療越來越少,這波疫情影響層面很大,兼職護理師可能面臨自己或家人確診,同時又要幫確診病患洗腎,身心壓力都很大。中華民國腹膜透析協會理事長吳鴻來提醒,腎友平均每週洗腎三天,為方便行動不便的確診腎友,無障礙計程車等接送量能應及早因應。(圖/黃耀徵攝)有30年護理師經驗的立委蔡壁如指出,全台灣領照護理師有30萬人,但實際執業人數卻只有18.4萬,高達37%的護理師取得執照後卻不執業,主要有兩大因素:首先,護理師「錢少事多」,自2004年到2020年,每日每床住院的護理費,只從613點調整至752點,換算起來16年下來調薪不到新台幣700元;其次,台灣的護病比是1:8,比起美國、澳洲的1:6高出25%,負擔比他國高出許多,護理師的待遇亟需檢討和精進。除了醫護人力短少外,缺乏在各地區專責收治確診病患的洗腎機構,也是一個問題。台南就有診所的醫護人員因接觸確診洗腎患者遭匡列,市議員呂維胤要求台南市府應設置確診洗腎患者血液透析專責醫院,將確診洗腎患者分流,以有效調度醫療資源,同時降低醫護人員染疫風險,避免醫療崩潰;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和陳怡君也呼籲成立專責洗腎中心,避免洗腎病友確診後又發生人球事件。中華民國腹膜透析協會理事長吳鴻來指出,洗腎中心的診療間與大醫院的病房不同,病床間僅相隔一台洗腎儀器的距離,洗腎室空間空間病人密集度高,容易成為疫病傳播溫床。此外,開設專責收治確診患者的洗腎機構,應考量病患接送與通車時間,尤其高齡腎友或是行動不便者,平時仰賴復康巴士,確診後無法搭乘復康巴士,改搭防疫計程車,考驗地方政府是否提供足夠的無障礙計程車;若患者前往專責洗腎診所路程太遠,搭乘時間太長,極有可能排擠到其他使用者;像是花東地區因洗腎室密度較低,兩間洗腎室之間,最遠的距離可能達100公里,加上遇到天災等特殊狀況,往返也可能超過100公里,以一周三次的頻率,就醫恐成為腎友的一大負擔。曾擔任護理師的立委蔡壁如指出,台灣護病比和待遇有待精進,才能促使更多護理心血投入,解決護理師不足的問題。(圖/翻攝自蔡壁如臉書)楊孟儒也說,由於絕大部分的基層透析診所位處住宅或大樓,且受空間動線的侷限性,加上經常性人力不足,不利分艙分流及整體感控收治確診透析病患,在Omicorn疫情大爆發、醫院量能滿載之際,為維護病人就醫權益,診所配合收治確診病患備感壓力,希望主管機關及地方衛生單位能在政策上給予協助,像是提供足夠的防護裝備N95口罩、快篩試劑等,讓醫護人員能獲得基本保護,另外針對收治確診病患的基層洗腎機構,給予適當的獎勵補助金,加強照顧意願。
洗腎患者逾5成是壯年 腹膜透析助工作不中斷
台灣2019年慢性腎臟病就醫人數已達42萬人,其中透析人數超過9萬。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根據2019台灣腎病年報指出,我國透析患者五年生存率超越馬來西亞、加拿大及歐洲等地,凸顯我國腎臟病照護品質於國際的優異表現。然透析盛行率有逐年攀升趨勢,其中半數透析腎友年齡低於65歲,正值勞動黃金期,若因治療中斷生計恐造成家庭負擔外,也將成國家勞動力缺口。為了解透析治療對腎友的工作影響狀況,中華民國腹膜透析病友協會、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及桃園市腎友協會聯合針對30-64歲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患者進行「2021年度全台透析病友就業意願調查」,共蒐集390份有效問卷。問卷結果顯示,6成腎友因透析治療感到壓力,其中經濟為最大壓力源。7成腎友認為透析治療影響自身就業競爭力,逾3成腎友自透析後離開職場。透析後無持續就業腎友中,超過4成仍有就業意願,主因為「具經濟壓力」、「盼藉由工作充實生活」等。透析後持續就業的腎友中,超過4成腎友表示治療後薪資下降,逾3成幅度高於兩萬;且超過4成腎友治療後工時縮短。此外,問卷中更觀察過半數腎友感受到大眾對透析病患存有「需要被照顧」、「無法工作」、「不具勞動生產力」及「消耗健保資源」等誤解。黃尚志說明,目前我國透析治療人口中,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比例約9比1,前者需定期前往醫療院所由專業醫護人員執行,每周需至醫療院所至少3日;後者則可在家中或適合透析的場所,視疾病狀況安排時間自行操作。根據問卷結果分析顯示「因透析治療而影響工時」為治療後工作受影響的最關鍵因素之一,且腹膜透析患者較血液透析患者有更高的就業率(64% vs 36%),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吳鴻來表示:「腹膜透析治療保留腎友更高的自主權及可運用時間,且無須經常回診醫療院所都是其優勢。」將有助解決影響腎友就業的痛點「時間」,幫助腎友提升就業競爭力。林口長庚自2019年開始推動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藉由優化醫病共享決策流程,使病友更了解透析對生活與工作的影響,迄今已成功輔導數百位腎友透過居家透析自我照護維持日常生活,降低謀職中斷率及經濟衝擊;搭配遠端醫病管理平台,醫護人員可透過雲端數據及時掌握病友狀況,也有效兼顧照護品質。計畫負責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主任田亞中說明:「計畫有效提升腎友自我照護能力,使透析治療對腎友的影響衝擊降到最低。」對照積極推動腹膜透析為第一線治療、創造高達7成腹膜透析使用率的香港經驗,其使用自動腹膜透析(APD)的腎友就業率突破6成,同樣凸顯腹膜透析治療對腎友就業率的正向影響。吳鴻來感性表示:「謝謝各界的共同努力,讓腎友對工作的需求得以持續受到關注。」期盼社會大眾包容與重視,讓腎友就業需求可被持續重視,創造個人、家庭及社會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