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藥
」全台約2百萬人罹患氣喘! 依賴「這類吸入劑」恐加劇惡化、致命
氣喘是慢性支氣管炎,目前在全台灣大約有2百萬左右的人口為氣喘所困擾。不僅如此,氣喘在世界各國亦有相當高的盛行率,使得治療以及改善氣喘疾病,成為世界各地醫療體系無可避免的重要課題。短效急救型吸入劑 治療氣喘恐致惡化、死亡彰基副院長林慶雄醫師指出,很多氣喘患者常使用短效急救型吸入劑當作治療氣喘藥物,這是不對的,因為短效急救型吸入劑只是暫時將氣管擴張,並沒有抗發炎的效果,而且一年用大於3支以上或更多,易有氣喘症狀惡化或是死亡風險。類固醇吸入劑更有效治療 提高生活品質什麼才是治療氣管發炎的藥物呢?答案是「類固醇吸入劑」,這才是抗發炎的首選藥物,類固醇直接由口吸入,作用在肺部,所以需要的類固醇含量少,更能有效地治療,不用擔心會有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因此,著重氣喘患者應常規且正確使用類固醇吸入劑,達到控制氣喘,以提高生活品質。氣喘2種症狀表現常不自知 僅少數喘到吸不到氣彰基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呂俊佑表示,電視上扮演氣喘發作時,就會發出「咻~咻~咻」的聲音,然後捧胸、一副吸不到氣的樣子;事實上,真的很少會喘到這種程度,很多病人會以兩種症狀表現而不自知,一是「乾咳」、二是「胸悶」,這兩種現象在天氣冷熱變化大(通常是冬天的半夜)或接觸過敏原時會加劇,胸腔科醫師可依據病史及安排檢查,即時診斷出氣喘疾病。氣喘分階梯式治療 維持肺功能、降低發作次數如果診斷出氣喘疾病後,要怎麼控制呢?根據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簡稱GINA)中文翻譯為「全球氣喘防治建議」準則,氣喘的控制和治療是分階梯式的治療,把目前病人所使用的藥物分成五個階段進行,如果病人控制不好,就升階段提高藥物濃度或加別種藥物,控制好的話,就降低藥物濃度或使用頻率。2018年,一篇大型隨機對照試驗發現,將同一支含吸入性類固醇的藥物當做控制劑及緩解急救劑,比分兩支藥物還要好,好在肺功能維持、好在急性發作的次數,急性發作的次數下降了5成~6成,而住院次數下降3成多,將近4成。藥物順從性不佳、使用錯誤 仍會致氣喘急性發作選好了藥物,為什麼很多人還是會急性發作呢?呂俊佑進一步指出,目前的研究表示,高達75%氣喘病人藥物順從性不佳,其次是不會使用吸入器。順從性不佳就是沒有照醫囑時間吸藥,他們認為症狀好了以後,就已經痊癒,然後就忘記持續吸藥,導致急性發作就來不及了;至於不會使用吸入器的病人,建議拿起智慧型手機並打開youtube,輸入現在使用的藥物名稱,現在網路很方便,很多使用說明和教學影片都有。
賈永婕曝生第三胎早產「大出血」險死 兒遭哮吼糾纏多年…咻咻聲一聽到怕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又起,這波疫情除了帶走許多高齡長者,連嬰幼兒的健康也飽受威脅。而身為國內最美的「抗疫女神」賈永婕,除了持續募資醫療器材,為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增添防疫武器;昨天(6日)她到輔大醫院兒科,捐出高流量氧氣設備及2000件防護衣時,難得透露她這次之所以會想捐助兒科,是因為她生第三胎兒子時遇到大量出血,緊急剖腹產才救了母子一命;且兒子早產後遭哮吼糾纏多年,她很能體會這些病童家長的心情,才會這麼積極地把呼吸器分配給醫院,希望拯救有哮吼又被Omicron侵襲的孩子們。賈永婕回憶,由於她前面兩胎女兒都是自然產,兒子是第三胎,本來她抱持著老鳥心態,也想說第三胎繼續自然產。沒想到距離預產期還剩一個多月,她就開始陣痛。當時她剛住進病房待產沒多久,「忽然感到一陣濕熱」。起初她很興奮地跟老公說「破水了!破水了,快去找護士!」沒想到護士進來一看,立刻拔腿往外衝,讓她一頭霧水。後來醫生進來房間後,看完馬上交代旁人「緊急剖腹,立刻準備!」賈永婕當下不停詢問「什麼?到底怎麼了?」一度還想爭取自然產。不過,醫生嚴肅解釋:「妳現在大出血,我們一定要立刻剖腹!一旦失血過多你昏迷,寶寶就缺氧…腦死…」。賈永婕透露,兒子因為早產,一直就有哮吼的問題,小的時候常常半夜抱著孩子衝急診住院跟吸藥。她回憶,每每看到兒子哮吼發作,小小的身體虛弱又缺氧,努力的想要吸氣,但是因為氣管腫脹疼痛無法呼吸,喉嚨會發出咻咻的怪聲,「聽到這個聲音我可以感受到他有多麼痛苦,我就很自責怎麼沒有把他養足月再生!」但還好他的孩子有得到好的治療,加上隨著孩子成長,又加上她跟老公督促運動,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好,逐漸擺脫哮吼的糾纏。賈永婕充滿感觸的說,正因為她的兒子早產後也有哮吼,所以她很能體會這些病童父母的心情,這也是她為何努力把兒童HFNC呼吸器分配到全台醫院的原因。面對賈永婕的有感而發,網友們紛紛感動回應,「你真的很有愛,謝謝你做了那麼多」、「為台灣的孩子們感謝妳的付出和奉獻!」
名醫害命1/退休警官妻失眠求診 名醫叮囑戴面罩吸藥入睡治療1個月猝死
高雄市一名退休警官葉博文,和妻子翁彩鳳育有3子,其中老么為自閉兒,翁女為照顧兒子,10多年前,從高薪的保險公司襄理退休,但因照顧兒子身心俱疲,長年失眠,去年11月26日在友人介紹下,求助知名的「楊寧正診所」,楊叮囑翁女每天得戴著面罩吸入藥物助眠,孰料一個月後,么兒早上欲叫母親起床卻叫不醒,葉男至房間查看,發現妻子已經沒有生命跡象,面罩還套在口鼻上!葉博文指出,他和妻子翁彩鳳(53歲)結褵近30年,育有3子,妻子為了照顧罹患自閉症的兒子,10多年前辭去保險公司襄理的職務,在家當主婦,專心照顧兒子。葉男說,妻子為了照顧小兒子,長年受失眠之苦困擾!去年11月26日,妻子在友人介紹下,前往在疼痛科堪稱權威的「楊寧正診所」求診,楊開立藥物,並給了氧氣面罩般的手持式面罩,叮囑翁女在睡前將藥物滴入面罩前方的盒子,戴著面罩睡覺助眠。葉男表示,由於妻子長年失眠,為了讓妻子好睡,夫妻倆分房睡,翁妻瞞著他去診所看診約4、5次,每次花費數千元由兒子出資,他完全不知妻子求診後戴著面罩睡覺之事。葉男回憶,一個月後,也就是12月26日早上,么兒兩度叫媽媽起床,見媽媽沒反應,於是到客廳和他說「媽媽都叫不起來」,當時他體恤妻子,還安撫兒子:「沒關係,媽媽很累,讓她多睡一會,等一下再叫她」。沒想到,到了當天上午近11時,兒子又去房間叫媽媽,還是叫不起,葉男到妻子房間查看,赫見妻子面罩罩在口鼻處,雙手緊抓著面罩,早已氣絕身亡!葉男認為妻子猝死和就醫求診脱不了關係,於是報警。死者翁彩鳳的死亡原因鑑定報告。(圖/葉博文提供)檢察官獲悉後展開偵辦,對遺體解剖採樣和藥物一併送驗,檢警前往楊寧正診所搜索,查扣門診錄音檔、藥物、面罩等證物,後來死因結果出爐,分別為多重藥物中毒及窒息、吸入氣面罩阻塞呼吸、憂鬱症經開立醫師開立面罩以吸入氣面罩呼吸式麻醉劑等原因。檢方目前將醫師楊寧正列為被告,全案朝《過失致死》、違反《醫師法》等罪嫌偵辦。本刊記者去電楊寧正診所尋求回應,一名自稱負責醫管的小姐表示會負責轉知楊寧正,稍後會再來電回覆;但直至截稿為止,本刊未接獲診所來電,無法獲知回應。死者翁彩鳳生前疼愛患有自閉症的兒子,為照顧兒子將高薪工作辭掉。(圖/葉博文提供)
天冷咳不停 肺阻塞恐急性惡化致死
冷風颼颼咳嗽咳不停,肺阻塞急性惡化風險悄悄來襲!65歲、菸齡長達30年的王伯伯,半年前因感冒造成呼吸急促,且合併有喘鳴聲,緊急送至急診後轉介至門診檢查後,確診罹患肺阻塞。在門診追蹤治療期間,王伯伯仍然抱怨如果走動太快就會喘、甚至天氣變化大時就感到胸口不舒服。兩個月前又因呼吸急促再度到急診報到,進一步才發現是使用吸入器時出現問題,王伯伯會模仿電視劇的吸藥方式,按壓兩下、快速吸入且沒有閉氣,導致藥物沒有進入肺部,無法發揮作用。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七位,每年死亡人數超過6,000人,其中肺阻塞就佔了超過八成。急性惡化是肺阻塞致死的主因,若發生一次重度急性惡化,兩個月內死亡率提升至20%,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代表、臺大醫院內科部王鶴健醫師表示,規律的藥物治療,以及正確使用吸入器裝置確保有真正使用到藥物,是避免急性惡化的關鍵。為了解肺阻塞患者用藥狀況,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今年針對全台7家醫院共168位肺阻塞患者,依照分別使用的吸入器種類進行調查,結果有超過半數患者藥物「有用沒到」,顯示肺阻塞在治療藥物及吸入器的選擇,對於治療成效有相當的關連性。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召集人、宜蘭羅東博愛醫院邱國欽副院長指出,調查顯示患者在使用呼吸器上面臨「吸氣量不足」、「閉氣時間不夠」、「手口協調性不佳」三大障礙,導致藥物無法吸到下肺部。邱國欽分享臨床常見病患使用吸入器時操作方式不正確、自認用藥成效良好而自行停藥,或是因肺功能下降導致吸藥遇到瓶頸。這次調查就發現,有超過五成(51.8%)患者沒有真正將藥物吸到下肺部,而肺阻塞為下呼吸道疾病,藥物應吸到下肺部才能發揮治療作用。另一方面,即使有超過八成(83.3%)患者接受過衛教,近五成(49.4%)使用吸入器的流程卻不正確。邱國欽進一步點出患者用藥三大障礙,近四成(38.7%)沒有在吸藥前先把氣吐完導致「吸氣量不足」;近兩成(18.5%)吸藥後憋氣時間未達5秒,「閉氣時間不夠」;超過三成(33.3%)患者無法在按壓吸入器的同時吸藥,有「手口協調性不佳」情況。尤其是罹病時間越短者,出現用藥障礙比例越高,這也是醫師常鼓勵初診斷病人應定期回診追蹤用藥狀況及吸入器使用正確性的原因。除提出呼吸器正確使用步驟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同時公布2020國際最新治療指引(GOLD Guideline),說明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更能預防急性惡化發生。臺大醫院內科部胸腔科古世基醫師建議,患者應於回診時主動與醫師討論自身藥物治療與吸入器裝置使用的正確性,避免因用藥不完全導致急性惡化發生,面臨住院或死亡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