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政府
」新婚妻亡母住院!台南男控「登革熱殺人」 怒告政府瀆職:只要道歉不要賠償
台灣登革熱疫情持續延燒,今年已累積近1.9萬例創10年同期次高,並有37人死亡。而在疫情最嚴峻的台南,一名因登革熱家破人亡的蘇姓男子,悲憤向台南地檢署狀告政府瀆職,且「不要求賠償」,只希望官員公開道歉。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蘇男妻子確診登革熱9天後就不幸離世,讓結婚僅1年多的他成為鰥夫;加上高齡78歲、最後的親人養母也因登革熱住院,令同樣確診康復中的蘇男,難以承受家破人亡,與喪事、醫院和家裡三頭跑的煎熬。蘇男認為,若政府自疫情開始就積極防治,登革熱就不會這樣蔓延,且相信「自己絕非唯一個案」,因此在今(27日)狀告蔡英文總統、執政黨各部會疏失長官、台南市長黃偉哲、安南區梅花里長、衛福部官員與台南市登防中心等官員瀆職,與聲明不要求賠償,只要官員向全民道歉和請公懲會查辦懲處。
日本排放核廢水…福島三縣居民「聯合告政府」 原爆二代嗆:稀釋就安全是謊言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今(24日)啟動排放核廢水至海洋,引發鄰國與部分日本民眾強烈反彈,憂慮生計受影響的福島、宮城及茨城縣居民,更以提告東京電力公司及日本政府方式,試圖阻止核廢水排放。原子彈倖存者第二代也對政府表達憤怒,指「無論稀釋後劑量多低,就是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日本各地都出現抗議潮。(圖/達志/美聯社)綜合日媒報導,包含漁業人員在內的福、宮、茨三縣居民23日向福島法院提告日本政府及東電公司,68歲原告代表織田千代強調「不要汙染海洋」,委任律師廣田次男則批評政府與東電行為形同雙重傷害,讓居民遭核事故、故意排核廢之苦。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也以「(確定排放)這一瞬間,全國漁業人士擔憂都在增加」,反對排放核廢水,要求政府履行首相岸田文雄支持漁業人員的承諾。有漁民表示生計已經受影響。(圖/達志/美聯社)今年7月才因海水溫度過高,遭政府下達禁漁令的氣仙沼漁民,對當地漁業再遭核廢水打擊更是怒不可抑,表示光是核廢水的謠言就已讓他們蒙受許多損失,未來更是不敢想像,要求政府就謠言造成的傷害做出賠償,「我希望(政府)盡快說明,讓我知道可不可以繼續當漁民」。民眾聯合對日本政府及東電提告。(圖/達志/美聯社)原子彈倖存者第二代國家聯絡委員會主席崎山昇,更以其身分與上一代經驗教訓直指,表示不論稀釋後劑量有多低,都會帶來健康危險,「稀釋後就安全的說法並非事實」,他在寄給首相辦公室的電郵中也以「炸彈」形容核廢水,並指中國、韓國及多個太平洋國家都對此表達擔憂,「日本應該真誠回應。處理後的核廢水應該儲存在陸地上」,敦促政府停止排放,拯救民眾生計與國際關係。顯見即使有科學數據背書,日本仍有許多民眾不贊同釋放核廢水這頭猛獸。
建商不滿無預警打房揚言要提告 央行火速澄清
中央銀行第二季理監事會後宣布,推出第五波信用管制,針對第2戶限貸7成,引發建商不滿,揚言提告政府施政違背信賴保護原則。央行30日火速澄清,強調此次信用管制規範並未溯及既往,且過去已多次提醒社會大眾續推管制措施的可能性,而非外界認為的「無預警」實施。針對央行第五波信用管制,市場認為認為換屋族首當其衝,相關措施更令不動產業者急跳腳,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公會會員大會29日通過臨時動議,將聘請律師並聯合台灣省不動產開發公會聯合會,提告政府施政違背「信賴保護原則」。央行30日火速召開記者會,央行官員坦言,「提告部分我們也是媒體上看到」,目前尚未收到相關通知,但強調央行是基於「央行法」授權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責,針對國內整體經濟金融情勢採取必要措施,是本於權責做出政策訂定。官員也說,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是針對貸放成數規範,是規範到銀行辦理信用的規定,至於房市賣方買方之間的約定,則是屬於民間之間的交易內容。央行發出做出3點說明,第一,推出第五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主要是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仍高,銀行信用資源仍有過度流向不動產市場之虞;且第一季自然人新申貸第2筆購屋貸款人數及占比均較去年第四季增加,以及自然人申辦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的平均貸款成數居高且持續上升,貸款條件仍屬寬鬆。第二,央行強調,此次規範已考量換屋者權益,借款人清償名下第1戶房貸(如出售舊屋或以其他資金來源清償),即不受貸款成數7成限制;此外,央行規定是以借款人本人為規範對象,並非以家庭歸戶辦理,不影響家庭其他成員申辦購屋貸款的權益。第三,此次規範也並未溯及既往,購屋者(包括已簽訂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者)若已進入向金融機構申貸階段,也就是說,借款人在這次規範修正前,已經向承貸金融機構申貸並經錄案者,貸款條件得按錄案時規定辦理。央行強調,2010年6月央行就曾實施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規範,此次再次實施,僅將貸款成數由現行平均7.7成降至上限7成,相較上次規範上限6成,尚屬溫和,並已考量換屋者權益。央行進一步指出,自2020年12月以來已五次調整管制措施,持續在各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新聞稿及立法院業務報告等,提醒社會大眾有關管制措施調整的可能性,並非外界所稱「無預警式」實施管制措施。
學者轉任法官新制度 法界批恐成「近親繁殖」工具:奶嘴法官無益民眾
司法院表示為了要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決議,增加法官進用方式,推動學者轉任法官新制度,但多數法官認為,這樣的司改政策會成為特定法學派「近親繁殖」的工具,讓沒有經驗的學者轉任審判工作,才是真正的「奶嘴法官」,無益民眾,是失敗的司改政策。法官論壇日前有人轉貼司法院的訊息,內容為只要是法律系畢業,曾任大學專任教授、副教授或助理教授6年以上,通過資格考及遴選後,經過法官學院訓練,明年就可進入審判機關擔任法官,但該貼文至今無人附和。多名資深法官舉例,大學應屆畢業生如果沒有意外,在隔年司法官考試合格後,需先經司法官學院受訓2年,最早約25歲左右開始分發,依法需擔任候補法官5年,再試署法官1年,在很順利的情形下,須審過約莫600件案件後,才可能在31歲取得實任法官資格。這些法官指出,以學者轉任法官來看,沒有豐富的訴訟指揮經驗,卻可以在短暫的法官學院受訓後,到法庭上審理案件,一定會狀況連連。先前許多沒有司法實務經驗的法官,就被外界譏為奶嘴法官,難道學者轉任會更有審判經驗嗎?他們質疑,學者轉任法官的遴選委員會,法官及檢察官及律師代表,都是先經司法院院長挑出人選再送該領域進行選舉,社會公正人士6人則是直接由司法院院長遴聘,這樣的組織有多元的意義嗎?有人批評,NCC主委陳耀祥也曾任大學助理教授,如果他又有意願轉任高等行政法院法官,司法院的法官遴選委員會也讓他擔任法官,未來人民告政府的官司,民眾會相信其審判公正性嗎。法界人士更憂心,學者轉任法官恐造成法界派系門生,互相拉拔進用的小圈圈,讓決定權繫於司法權貴。近年法官學院歷任院長呂太郎、周占春,都是理念相同的人,找來的講師也都是司法界的自己人,會不會因此造成法官受訓後,成為另種一言堂的思想改造。另外,多數基層法官表示,每天為了司法改革開啟的新增案件,累到案件辦不完,但司法院又要求法院院長抽閱法官裁判書,又要法官去心理健康諮商,如今又說要找學者來當法官,司法院不解決案量問題,只會不切實際的作秀與公關宣傳,這樣的司法改革讓人麻木,也讓人憂慮。
川普反中出大事 3,500美企集體告政府
路透報導,特斯拉(Tesla)、福特汽車(Ford Motor)、Target百貨等約3,500美國企業,過去兩周先後控告美國政府,對超過3,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關稅。其他企業還包括連鎖藥房Walgreens、家得寶(Home Depot)、汽車零件製造商德納公司(Dana Corp)、服裝公司Ralph Lauren、聯想(Lenovo)在美國的分公司、Dole包裝食品公司等。有關訴訟在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出,點名美國貿易代表萊海澤(Robert Lighthizer)及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質疑他們非法升級與華貿易戰,向中國產品實施第三輪和第四輪關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未回應傳媒查詢。有企業認為,華府無上限的貿易戰,影響數以十億計從中國進口到美國的貨品。據了解,有關訴訟分為兩部分,分別清單3對2,0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關稅,清單4A對1,200億美元商品加徵7.5%關稅。其中一項訴訟認為,華府不能牽連與不公平的智財權政策做法沒有關係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