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神經病變
」杭州寶媽中「砒霜之毒」 竟是1類中藥吃3年…醫搖頭:腸子全黑了
藥不能亂吃!中國杭州有一名35歲寶媽,身體冒出各種毛病,被查出中了「砒霜之毒」,但平時並沒有服藥的習慣,赫然發覺是吃中藥導致,整個腸子都變黑了。據《魯中晨報》報導,這名女子熱愛運動,平時也很注重健康,最近卻總感覺渾身無力,肚子也脹脹的,起初以為是照顧孩子導致,但身體漸漸出現變化,全身的皮膚變黑,尤其手掌和腳底特別明顯,又黑又粗糙,看起來有點病態的感覺,而且還出現發熱、月經失調、手腳麻木、胃口不好等問題,驗血顯示血球減少,隨即到醫院掛號。女子全身的皮膚變黑。(圖/翻攝自魯中晨報)醫師發現病情不尋常,一系列檢查發現,女子的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均低於人體正常範圍,同時存在內分泌失調、肝功能異常、腹水、周圍神經病變等多系統損害,但免疫力指數、腫瘤標記等又是正常的,也沒有感染、腫瘤、風濕免疫性疾病的跡象。不過醫師仍不放棄,仔細了解女子的資料並查閱國內外文獻,鎖定「砷中毒」,結果顯示尿砷高出正常人的10倍,證實是砷中毒,多是誤食砒霜所致。然而,女子並沒有服藥史,從不吃保健食品或營養品,進一步追問才知,有便祕的她長期服用牛黃解毒片以清熱解毒,不間斷地吃了3年。據了解,牛黃解毒片是一種常見的中成藥,具有良好的抗發炎和解毒作用,但處方中的「雄黃」有較強的副毒作用,長期大量服用會引起慢性砷中毒,進而影響到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和泌尿系統等。女子長期服用牛黃解毒片。(圖/翻攝自魯中晨報)醫護團隊立刻對女子進行治療,考慮到可能造成黑色大腸症,還做了大腸鏡檢查,一照果真整個大腸都是黑褐色,這個結果讓女子相當懊悔,因為自己的錯誤認知,讓身體承受這麼大的代價,但已經來不及了。對此醫生提醒,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做好職業健康體檢,減少環境污染和砷的接觸,是預防砷中毒的主要措施。日常若是服用雄黃類藥物,應在醫師的指示下進行,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全者更應該謹慎,而端午節外用雄黃時應避免接觸眼口鼻等黏膜,若要接觸需提前配戴好口罩、口罩,事後立刻洗手,假如誤食應馬上送醫。
化療手腳麻木感難行走! 中醫治療助癌友重新起步
57歲李先生罹患攝護腺癌,在注射化療三、四個月後出現手腳麻木症狀,且逐漸加重,產生左腳板垂足、自行步行困難導致需使用拐杖之情形。經中醫診斷李先生屬於整體氣虛與腎陽不足,經過兩個月的辨證處方治療,手腳麻感消退許多,原本踏地的增厚異常感明顯減退,腳的肌力逐漸恢復,並可慢速自己步行,踏地不穩及漂浮感也消失,整體狀況進步明顯。化療引起神經病變 常見「手腳麻木」副作用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晉嘉說明,化學治療雖然可以殺死惡性腫瘤細胞,但同時化療後的手腳麻木,也成為了病人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屬於「化療引起之周圍神經病變(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CIPN的症狀常見為感覺神經異常,病人最常出現的不舒服包含四肢麻木、感覺鈍化、疼痛、針刺感、以及燒灼感,發生部位呈「手套-襪子」狀分布,主要出現在手腳的末端。少數病人會表現出運動神經相關之症狀(例如無力、動作失調、偏癱)、自律神經相關症狀、以及腦神經症狀等。情況較嚴重者可能有肌腱反射消失、肌肉萎縮甚至癱瘓。CIPN在化學治療初期即可出現,在療程結束後這些症狀通常可逐漸緩解、消失。然而,部分病人症狀可能長期存在,嚴重者甚至持續數月至數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周邊神經藥毒成「瘀」 中醫個人化處方緩解許晉嘉指出, 現代中醫師認為化療藥物屬於耗氣傷血之品,雖然可以殺死癌細胞,但同時也使人體正氣受損導致氣血不足。氣血消耗後會使累積在周邊神經的藥毒更難排除,滯留體內而成「瘀」。這樣氣血不足與夾瘀的狀態逐漸使神經的充養失常,因而導致麻、痛、感覺異常等狀況產生。然而每個人「虛」與「瘀」的比例與偏向不盡相同,會根據使用的化療藥物種類、個人體質、情緒等而異,無法以同一套處方或單味藥物處理,須由「望、聞、問、切」切入問題且抽絲剝繭,找出最適合病人的證型與個人化處方。中西醫共同照護 改善生活品質許晉嘉說明,CIPN目前已有不少文獻指出,中醫之治療(包含中藥、針灸等)能夠有效改善CIPN的各種症狀。中醫的治療講究體質判讀與個人化處方,有著「同病異治」的特色。從化療的急性不適,如血球降低、噁心嘔吐、便秘腹瀉、失眠等,到中後期的虛弱無力、落髮、以及本案例提及之手腳麻木或綜合調理等,皆是中醫介入之理想時機。許多病人在中西醫的共同照會下,症狀進步、生活品質改善、恢復日常生活。
乳癌化療常致手腳麻、無力 中醫雙管齊下緩解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69歲蕭小姐是個情緒緊繃焦慮、急躁的乳癌病人,接受過乳房手術,並且進行化學藥物治療,在開始化療後即逐漸出現手麻、全身無力、緊繃感且有踏地不穩以及漂浮感之情形,直到化學治療完全結束,不適感仍未緩解,經中醫體質辨證後,以相關證型處方治療以及雷射針灸輔助治療,兩個月後手腳麻感已消退許多,踏地不穩及漂浮的異常感也消失,並逐漸有力氣,身體恢復舒適。化療藥物殺癌 手麻、腳麻是常見不適反應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許晉嘉說明,化學治療是一種常用的癌症治療方式,儘管能夠有效地摧毀惡性腫瘤細胞,但存在許多常見的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白血球降低、貧血等。而化療所導致的周圍神經病變(CIPN)也是由化療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最常出現的不舒服包含四肢麻木、疼痛、燒灼感、感覺減退以及刺痛,少數會出現運動神經相關之症狀(例如無力、動作失調)、自律神經相關症狀、以及腦神經症狀等;較嚴重可能有肌腱反射消失、肌肉萎縮甚至癱瘓等。這些癥狀在化學治療初期即可出現,在化療結束後可逐漸緩解消失,但也可能長期存在,嚴重者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甚至有些是不可逆的。化療所致的周圍神經病變 中醫認為虛中夾瘀針對化療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許晉嘉總醫師指出,現在西方醫學的治療方式主要為神經疼痛抑制的相關藥物以及營養補充,然而針對麻等感覺異常並無有效預防以及治療的手段,常見的暫時緩解手段包含按摩、熱敷或者冷敷。而現代中醫醫家認為化療藥屬於耗氣耗血之藥,久用則容易引起氣血不足與不通之病況,然而氣血消耗久後會使藥毒更難排除,滯留體內而成瘀。這樣氣血虛且夾瘀的病況逐漸使神經的充養產生問題,因而導致麻、痛、感覺異常等狀況產生。化療後手麻、腳麻症狀 中醫可幫助改善許晉嘉總醫師強調,CIPN無致命性,但影響正常生活甚大,部分醫學期刊建議補充維生素B12、葉酸、鋅等來治療,但臨床觀察效果有限,仍有許多病人為此症狀所苦。中醫的診療講究個人化與體質判斷,有著「同病異治」的特點,癌症病人若為手麻症狀所苦,可至中醫部進行就診與辨證診斷,由中醫師打造專屬於處方。
男子罹罕病「尿失禁20年」 吐真心話:我每天穿尿布但不羞恥
一般人總認為,尿布只有小孩用得到,但其實對大人也很重要。美國科羅拉多州有一名35歲男子馬克(Marc Spaganuolo),被診斷出患有周邊神經病變,起初覺得羞恥所以一直隱瞞,但現在的他保持開放和誠實的態度,不避諱和大家坦承:「我有穿尿布!」根據《鏡報》報導,馬克在15歲時發現自己有尿失禁的情況,他原本歸咎於家中的狗亂尿尿,「我的狗年紀大了,所以幾個月都這樣認為」,一開始次數比較零星,到後來每天都會發生,直到爸爸發現了,並要帶他去看醫生,「可能是尿道感染」。經過就醫檢查,馬克在25歲確診周圍神經病變,當膀胱滿了,身體就會自動排掉,大腦不會接受到信號,導致他不得不穿尿布,並隨時準備好備用的尿布,以因應不時之需。馬克隨時穿著尿布。(圖/翻攝自鏡報)在過去的20年裡,馬克一直努力控制自己,因為覺得尷尬,絕口不提身體狀況,但隨著時間過去,他開始有了信心,決定利用TikTok和Instagram分享經驗,希望幫助其他有同樣困擾的人,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並不孤單,不應該感到羞恥。目前馬克正在尋找愛情,坦言面臨最大的挑戰之一是約會,不過他甚至在資料中公布自己的狀況。消息曝光後,大多數人都給予支持,他表示這是一個瘋狂的過程,「我已經忍受這麼多年,而且我很習慣在日常生活談論,把這件事公開對人們來說是一件大事」,影響力相當巨大。最後他強調,即使餘生都要這樣生活,仍然可以找到幸福,成為想成為的人。
愛吃甜食當心觸「7大地雷」 癌王恐默默上身
很多人在壓力大或忙碌時,會喜歡來點甜食、飲料,可以幫助心情變好。但外科醫師江坤俊表示,吃太多糖除了容易造成肥胖、蛀牙,更有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肝癌,甚至恐罹患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等「7大地雷」上身;尤其很多人愛喝手搖飲,每天來一杯,當心健康指數一下就超標。江坤俊醫師在《健康2.0》YouTube頻道解釋人體的「甜蜜危機」,他表示,糖分進入體後,身體會分泌胰島素,無法被消耗的能量,就會被轉換成三酸甘油脂儲存。長期累積三酸甘油脂,除了會導致肥胖,更有代謝症候群與糖尿病等問題;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若過高,更有心血管疾病與脂肪肝,甚至肝癌的重大健康危機。江坤俊指出,國內還有相關研究發現,血糖過高除了會會造成胰臟基因突變,增加罹患「癌王」胰臟癌機率;長期糖分過高的食物,還會產生周圍神經病變。營養師高敏敏就提醒,像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因為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不少患者有末梢神經病變,必須當心。江坤俊提醒,以多數市售手搖飲來說,可能光喝下一杯,身體所需的糖分就已經超標;高敏敏建議,假設民眾若真的想來一杯手搖飲,最好可改選無糖的茶類;配料方面,可改選寒天、蒟蒻、仙草、愛玉等熱量較低的食物,降低手搖飲對身體的負擔。
2男狂吃荔枝!視力模糊…雙眼險失明 醫曝「恐怖後果」
荔枝是許多人喜愛的水果,最近正值產季,不過中國廣東卻有2名男子,因為吃太多荔枝,雙眼竟差點失明,就醫才得知原因,醫師也警告,食用過量的後果。根據《看看新聞》報導,廣東中山的2名男子近日因用食用荔枝後,視力突然下降,眼前白花花一片,什麼也看不清楚。醫生指出,其中一名患者原本就患有白內障,吃了大量荔枝後,忽然血糖升高,導致眼內防水的無機鹽成分降低,水分倒流反滲,滲透到晶狀體內加重白內障;另一名患者短時間內血糖升高,引起眼部周圍神經病變,動眼神經麻痺導致眼下垂情況。醫師警告荔枝不宜食用過量。(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醫生指出,荔枝裡面果糖含量高達20%,糖分高會引起血糖波動,容易造成各種疾病,像是出血、玻璃體積血害病情加重,或黃斑水腫等,都需要進一步治療,因此不建議兒童空腹吃或吃太多,另外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一天只能吃3至5顆,正常人則一天不要超過300克。消息曝光後掀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荔枝好吃,可不能超量」、「所以不能多吃荔枝,如果多吃荔枝,反而會有生命危險,或者導致你雙目失明哦!」、「荔枝雖好,不要太過貪嘴哦」、「還好我不愛荔枝」、「所以啥東西都不能一下子吃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