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百謙
」 周百謙 疫情 失眠 新冠肺炎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塞爆護理人力又不足 醫師建議應及早啟動分流
護理師離職導致各醫院關床潮未歇,新冠疫情預料在8、9月進入高峰,有醫師發現,近日因「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已經被塞爆,包括新冠、黴漿菌等,兒科病人至少要等3天才有病床。胸腔科醫師建議,急診室應及早啟動分流,快篩陽性但無重症風險長者應開立抗病毒藥物後返家,以因應護理人力不足,急診室無床可用的窘況。時序入夏,呼吸道疾病卻居高不下。疾管署最新監測資料顯示,上周新增623例新冠本土中重症個案,較前一周329例增幅高達近9成;死亡個案則新增38例,也較前一周20例上升,累計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新冠疫情處於流行期,且持續升溫,預估最高峰約落在8到9月。新冠疫情高峰還沒報到,但病人已經擠爆急診室。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主治醫師黃士倫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塞爆,小兒科病床等待床位14床,想要住院的人至少要等3天左右,而1歲以下幼童發燒採篩,篩3個全中新冠病毒。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則直言,護理師人力不足,導致原本不足的病房變得更加擁擠。新冠疫情升溫,各年齡層重症數普遍增加,近期長者住院以新冠為主、流感也有,而塞爆病房的病患以黴漿菌引發肺炎居多,因為4年沒有流行,受到免疫負債影響,2月至今,病患多得不得了,由於抗藥性高,第一線的抗生素無效,導致病人惡化到肺炎要住院,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指出,目前新冠變異株KP.2、KP.3造成重症比例尚不高,但傳染力很高,社區裡的陽性個案可能會越來越多,建議各大醫院盡早啟動分流,針對新冠快篩陽性、但胸部X光顯示正常者,開立抗病毒藥物或症狀藥物後返家休息,不要通通都住院,才能應付醫療院所關床潮之下到來的8、9月新冠高峰。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醫師田知學認為,因為醫院護理人力不足,導致急診室壅塞狀況加劇,建議國家加速解決,「否則有天我們都可能因為肺炎需要住院,卻因為沒有護理師,連住院都不可得!」
「撞球之子」楊清順癌逝…4症狀恐是腫瘤快速生長 年輕人當心2危險因子
台灣撞球界「撞球之子」楊清順今(6日)傳出因肺部腫瘤惡化離世,享年45歲,消息曝光讓許多球迷十分不捨。對此,醫師便呼籲年輕患者,要注意2項危險因子,很有可能罹癌,而且出現4種症狀時,通常都是晚期了。根據國健署數據,肺癌擠下15年一直位居首位的大腸癌,今年登上第1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百謙指出,肺癌初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不同位置會有不一樣的症狀,很多人等到出現咳嗽、胸悶或胸痛,都已經是晚期,因此肺癌是很難注意到的疾病。周百謙解釋,愈年輕的人發病,必須釐清家族史,共有2個層面,包括基因和家庭共同存在污染問題,前者是家中有多少人年輕時就罹癌,後者如地下水或重金屬等,此外抽菸和空氣污染也是危險因子,即使病人自己沒抽菸,二手煙或三手菸的暴露比例也可能增加。楊清順年僅45歲就罹癌過世。(圖/翻攝自楊清順臉書)事實上,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曾在《健康2.0》節目提醒,肺癌在臨床上也會有咳嗽症狀,但是和一般咳嗽不同,一般咳嗽是因呼吸道被刺激感染或過敏發炎,症狀會有痰、喉嚨癢;肺癌則不同,如果腫瘤小於1公分,通常不會有症狀,但愈長愈大超過3公分,就會壓迫到氣管,引起咳嗽的情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若出現4種症狀,可能與肺癌有關:1.體重莫名下降最常見就是腫瘤在肺部慢慢生長,導致營養缺乏,產生體重下降的情形。2.咳嗽伴隨咳血代表腫瘤已經影響到氣管,才會出現咳血的情形。3.聲音沙啞不一定是喉嚨的問題,可能是肺癌侵犯到神經,使得聲音變沙啞。4.其他關節疼痛雖然肺部的腫瘤沒有很大,但已經轉移到骨頭。鄭世隆強調,這些現象可能都代表肺癌正在愈來愈快速的生長,生活中若想預防,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戒菸,或遠離二手菸的傷害;其次是遠離空污,尤其是PM2.5;對婦女來說,炒菜油煙也是肺癌的危險因子,所以在煮菜時要記得開抽油煙機。
防肺炎鏈球菌捲土重來 公費疫苗擬下修至65歲
國內核准3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新冠肺炎防疫措施鬆綁後,長者與幼兒易感染的肺炎鏈球菌恐捲土重來。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研擬放寬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對象,從71歲以上長者,下修至65歲以上,疾管署今年已規畫25億元預算,採購237萬劑結合型疫苗(PCV),最快10月就可與流感疫苗一起接種,預計本周可望拍板。自費4000元 決標每劑1060元國內肺炎鏈球菌公費接種對象現為71歲以上長者,以及2個月、4個月新生兒與1歲幼兒。其餘民眾若要接種,自費價格每劑約3800至4000元。根據衛福部民國113年度預算,今年已動用25億餘元,向久裕企業採購237萬劑PCV13價或PCV15價兩種劑型肺炎鏈球菌疫苗,決標單價為每劑1059.8元。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上周ACIP會議就擴大接種對象討論,尚未定案,初步規畫將開放65歲以上長者公費接種。接種時間最快落在今年10月與流感疫苗同步上路,預計本周或下周將有結果。曾淑慧表示,國內核准上市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兩大類,分別為結合型疫苗(PCV)及多醣體疫苗(PPV)。兩者皆屬不活化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在不同部位、同時接種。疾管署目前規畫的公費項目包括PPV(23價)、PCV(13或15價)疫苗,還在做最後確認,擬考慮同時開打。可飛沫傳播 幼兒長者為高危險群23價疫苗是多醣體疫苗,13價、15價疫苗是結合型疫苗。ACIP召集人李秉穎說明,23價疫苗已經問世很久,雖然可以涵蓋23種細菌類型,但沒有免疫記憶力,保護時間較短;結合型疫苗可誘發免疫記憶和抗體反應,保護時效較長。疾管署表示,肺炎鏈球菌屬於革蘭氏陽性的鏈球菌,常潛伏在人類鼻腔內,並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民眾感冒、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即可侵入呼吸道、血液,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IPD)。肺炎鏈球菌也是幼兒中耳炎、鼻竇炎最常見的病原,又以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老人為兩大高罹病率族群,其他高危險族群包括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者、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人工耳植入者、慢性病患、酒癮者、菸癮者、腦脊髓液滲漏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者。若肺炎住院 成本遠超過疫苗本身擔任ACIP委員的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落實防疫措施,肺炎鏈球菌的感染也減少,但隨著疫情解封,各界擔憂長者的傳染病,如流感、肺炎鏈球菌都將捲土重來。陳秀熙表示,疫情後,許多人都出現「免疫負債」,特別是戰後嬰兒潮的人數相當多,若政府未補助長者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恐怕難以鼓勵長者自行接種,恐導致超額死亡持續發生。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認為,對長者來說,任何一次因肺炎住院所增加的個人、公共成本,將遠超過疫苗本身的費用,政府要下修公費對象年齡是可理解。不過在有限的經費下,疫苗的錢應用在刀口上,建議政府應先找出施打率不佳的年齡層,提出增加接種意願的解方。在擴大開放65歲以上長者接種之際,也應考量其中哪些人具備危險因子,以此做為優先接種對象。
「低溫+寒流報到」心血管疾病擠爆急診 暖氣怎麼開…「這溫度」最適合
最近天氣連日下滑,加上部分地區陰雨綿綿,體感溫度更為降低,尤其本周末又有入冬的第一波寒流報到,還沒嘗到最低溫,臨床醫師發現,最近急診室呈現一種「強強滾」局面,近期光是心肌梗塞、腦中風病人,已經增加至少3到4成。由於入冬溫差拉大,醫師提醒,巨幅變化的溫差,是造成人體身體不適的主因,若民眾想開暖氣取暖,務必記得所開的溫度,最好跟實際氣溫差個5到7度即可,以免從室內走到戶外的溫差過大,血管急遽收縮反而危險。根據《壹蘋新聞網》報導,馬偕醫院急診部副主任簡定國觀察,最近受到氣溫下滑、溫差拉大,最近因心肌梗塞和腦中風而送急診的病人,大約增加3到4成。他提到,光是天氣冷跟比較不冷的月份相比,急診的病人量就可以差到40至50%,尤其長者、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溫差帶來的威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周百謙則提到,溫差大會讓人體免疫力下降,更是造成人體產生不適主因,建議民眾可採取三明治穿衣法的方式維持體溫恆定;必要時可戴上圍巾,拉高呼吸道溫度,避免溫差造成的疾病。對於有民眾在寒冬喜歡開暖氣取暖,周百謙提醒,開暖氣時,盡量不要和室外的溫度差別過大,大約維持5到7度的溫差即可。而一旦發現自己胸口不舒服、痰量增多,呼吸開始有點喘,最好趕快就醫,並提早接種流感或肺炎鏈球菌疫苗,都可幫助自己安全的度過冬天低溫,所帶來的疾病威脅。
衛福部長薛瑞元:高端EUA已過期 核酸試劑不能用
高端爭議延燒,在輿論壓力下,高端決定研議提供打高端赴日民眾PCR檢測,而高端2020年曾研發新冠病毒核酸檢驗組,並在同年5月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也遭挖出,外界質疑高端公司願為打高端赴日民眾提供PCR,若用自己的核酸檢驗組,利潤又流向自己。不過,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高端核酸檢驗組EUA已在今年6月結束,目前已無法使用。專家則指出,高端若要提供民眾檢測,必須委託廠商、醫院進行,待民眾做完後,再看看如何報銷。薛瑞元指出,高端的PCR檢驗之前申請過國內EUA,也有通過,但是EUA在今年6月30日結束,沒有再展延,所以現在等於沒有(試劑)。對於高端是否和衛福部討論過補償PCR檢測的方向,他僅回應,「基本上那是高端公司自己自願性的,他(高端)願意提供這個服務」。對於高端接下來可用什麼方式提供出國民眾進行PCR檢測?中國附醫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認為,高端應委託廠商,透過醫院的檢驗醫學部去做。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也說,應找合格的實驗室,例如各大醫院的實驗室進行,待民眾做完後,再看看如何報銷。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日前指出,高端該做的事情都沒做,該負的責任都沒負,應該做的2期評估效益報告都沒有提出,當初支持國產疫苗是希望台灣能有自己的疫苗,但是高端辜負台灣人期待,政府應該要跟高端求償,要求高端負責。對此,薛瑞元回應指出,「這個是高端跟民眾,民眾如果有求償的法律依據,當然是可以」。針對國內審查高端EUA時,有沒有考慮到國際認證的問題?薛瑞元說,國際認證和這個(審查)無關,指揮中心開放的補打,是因應出國需求,「沒有說每個人都要補打」。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則強調,大部分民眾關心的是高端的保護力有多少,近期蘇揆在接種高端後染疫,若外界對高端的效果有所質疑,高端此時就應站出來,提出更多科學證據,讓科學來說話。
長新冠索命3/雙重災難來勢洶洶 名廚夫婦受苦2年「醫師皆束手無策」
疫情看不見終點,長新冠到底會持續多久?多嚴重?目前仍沒有答案,權威醫學期刊因此認為長新冠將是現代醫學的大挑戰,但不只如此,到底需要耗費多少醫療資源?醫療保險?目前也無法估算,因此專家認為長新冠也將衝擊公衛體系,雙重災難來勢洶洶。但對一般民眾來說,沒有過大的雄心壯志,只希望自己保有健康而已,但長新冠似乎也相當棘手。英國名廚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的妻子茱兒(Jools Oliver)飽受長新冠之苦長達2年,且至今尚未康復。根據英國媒體報導,傑米奧利佛陪著妻子到處求醫,遍訪倫敦最知名的專科醫師,甚至在英國著名的「百年醫療街」哈利街(Harley Street)衝來衝去,但「沒有醫師知道怎麼辦」。外電報導並未明確指出茱兒症狀,目前長新冠可能出現症狀超過200種,包括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胃腸道系統,患者可能呼吸困難、疲憊、失去嗅覺、腦霧、胸痛、心悸、噁心等,情況嚴重程度不一,許多人甚至無法正常工作、上學。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全英目前約200萬人正受長新冠折磨,其中21%日常活動受到影響,約38萬人染上新冠肺炎的時間在2年之前。美國情況更糟糕,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估計全美至少770萬到2300 萬人有長新冠的困擾,甚至有約100萬人因此失業,相當於每年損失約500億美元的收入。醫學權威期刊《柳葉刀》也於去年8月發文,表示長新冠症狀是現代醫學的頭號挑戰,主要是到底症狀會持續多久?會愈來愈嚴重?需要耗費多少醫療資源?由於新冠疫情仍在持續,目前沒有人能夠給出答案。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因此示警「長新冠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公共衛生災難」,近期也提出最新研究,用於制定後續面對長新冠的政策走向,包括為長新冠患者提供支持,例如使用醫療保險、社區服務、經濟援助等;同時也為治療長新冠的醫護人員提供相關資源;最後則是因新冠疫情影響心理健康或失去親人的民眾提供協助。想要預防長新冠症候群,專家認為均衡飲食、多運動最重要,才能讓身體的免疫系統更健康。(示意圖/林士傑攝)去年底,健保署在全台108家醫院針對長新冠開設「染疫康復者整合門診」,以胸腔內科為主診,視患者需要會診中醫、復健、身心等不同科別,提供康復者一站式服務,根據健保署統計累積收案人數約3174人,以雙北、台中患者比例最多。「長新冠人數絕對不止這個數字!」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說,門診上長新冠症狀多為咳嗽、耳鳴、皮膚過敏、健忘等,患者就佔整體約6成,因為民眾出現不適症狀時,大多會選擇先到診所,除非症狀嚴重才會到大醫院,所以也建議政府將基層院所納入這項整合醫療計畫,而不是全集中在大型醫院。北醫大附醫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百謙表示,台灣的長新冠與歐美國家略有不同,若以WHO定義來說,長新冠是確診後3個月發生,但很多台灣確診者都是一解隔就感到不舒服,這是因為台灣氣候潮濕、變化快,一出關很容易就受到氣候刺激而出現不適症狀。周百謙認為,「釐清為何會有這些症狀,十分重要!」以呼吸喘導致失眠為例,可能是因為確診時病毒破壞呼吸道所致,長期睡不好之後,就可能影響自律神經、記憶力等,但如果醫師只給安眠藥、止咳藥,就沒辦法解決根本問題,所以建議民眾敘述不適症狀時,先後時間序地敘述非常重要,才能幫助醫師釐清病因。陳潮宗則建議,無論是確診、或已經解隔離,都要注意飲食均衡,尤其不可吃油炸、辛辣等食物,也需減少食用麻油,以及大量的蔥薑蒜等,以免讓體內的邪氣更旺,可能會導致久病不癒。
全台595家長照機構傳疫情 專家呼籲:機構每周快篩
國內昨新增6萬3964例新冠本土病例,確診數連3日破6萬,另增40死。疫情大爆發,長照機構脆弱長者首當其衝,雙北均傳出長照機構群聚案,北市浩然敬老院13日為止,共77名長者染疫、3人死亡,新北三峽某安養機構也有45住民染疫、3人死亡。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共595家機構出現疫情,高達2881名住民染疫。專家呼籲,長照機構為高風險區域,政府應公布機構中重症及死亡情形,同時建議機構每周快篩,降低群聚死亡風險。本土連3日破6萬 死亡連2日40例昨本土病例以新北2萬1336例居多,另新增92例中症、38例重症,有40例死亡,死亡個案介於20多歲至90歲以上,其中38例具慢性病、癌症病史,15例無疫苗接種。目前國內共累計69萬9824例確診、1049例死亡。今年在60萬9121例本土個案中,有60萬7801例輕症及無症狀(99.79%)、1051例中症(0.17%)、269例重症(0.04%),而重症個案中累計196死,重症死亡率達72.86%。這波疫情也燒到長照機構,台北市浩然敬老院共計有335位長者、202位工作人員,據悉,3名死亡長者都打過3劑疫苗,但有慢性病,其中1名長者在院內過世,被發現時坐在馬桶上,但死亡前一天的血氧量等情況都正常。浩然院長童富泉表示,工作人員接種3劑疫苗比例99.01%,長者接種3劑疫苗比例89.41%、接種完2劑疫苗比例92.35%。5月1日出現第一起院民感染,院內即分艙分流照護,但疫情傳染速度太快,即便依防疫指引仍不敵病毒擴散速度,目前院內居家治療的67名長者狀況都算穩定,另有7人在醫院治療。工作人員加住民 已逾4000人確診至於三峽某安養機構群聚案,全院總計50名住民、13名員工,共有45人、9成住民染疫,員工染疫則有7名占比逾半。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目前住民都是輕症,已快速分流照護,3死者1人是癌症病患、2人長期臥床,都有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初判沒症狀,死因也可能來自原本疾病。該機構工作人員95.65%已施打第三劑,住民則是82%施打第三劑。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前天為止共458家機構染疫,昨最新統計來到595家,合計1526名工作人員、2881名住民確診,機構發生群聚時會將確診、非確診的做區隔,重症個案則送醫,其餘就地安置,密切接觸者一旦快篩陽,會趕快投以抗病毒藥物。高風險區域 專家籲每周快篩減災針對長照機構染疫事件增加快速,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說,長照機構是高風險區域,Omicron會產生許多無症狀個案,加上住民可能無法描述自己的不適,導致疫情快速傳播,指揮中心應公布機構的疫苗施打率、中重症及死亡情形,以作為公衛參考、防疫政策調整的依據。周百謙強調,長照機構多是3、4人同住一室,若能及時檢出,就能在初期阻斷傳播,他建議除發病時的篩檢外,每周也需固定快篩1次,同時避免面對面探視,改以視訊進行。另高風險對象第2次加強劑開打在即,地方政府應派人進入機構施打,但當前問題在於有沒有人力,全台防疫人員都忙於採檢,地方政府有必要進行人力整備,提升高風險族群的保護力。
8月就能出國去日本?陳時中給3建議 借鏡香港疫情:台灣大爆發不是無可能
新冠疫情至今已經超過2年,隨著疫苗的施打,許多國家選擇和病毒共存,日本也自3月1日起放寬邊境限制,從台灣歸國或是入境者,若持有符合條件的疫苗證明書,接種3劑就不需要居家隔離,看起來離出國不遠了。對此,指揮中心做出回應,並警告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大爆發不是沒有可能。隨著疫情趨緩,台灣下半年有機會大幅鬆綁邊境管制,開放組團跨境旅遊,不少人也期待,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出國去日本?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周百謙指出,日本在6、7月有望達到群體免疫,因此8月後再赴日會比較安心。陳時中呼籲台灣要做好警戒。(圖/翻攝自衛福部直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如果要出國旅遊,他建議要多看、多聽、多等等。至於旅遊業希望透過觀光局向指揮中心爭取鬆綁357(3月開放商務、5月開放入境遊、7月開放出境遊)鬆綁時程與明確的標準作業程序(SOP),對此陳時中則指出,疫情影響的開放與否,無法用時間來定,若疫情控制住,就不排除這種可能性。另外,陳時中提到香港疫情,原本一向控制很好,但現在幾乎是指數型大爆發,「台灣也是一樣,本來管制跟他們差不多,如果我們沒有警戒好,或是有任何的疏忽,這樣的一個大爆發絕對不是沒有可能!」因此,在顧及防疫新模式之下,還是不能操之過急,尤其不能用預定目標,「可以用相關疫情的指標當目標,但不能用時間來當目標,來做一個解封的條件」。
陳時中考慮開放莫德納+BNT混打 醫師建議「最好還是打一樣」
近期國際各品牌疫苗逐漸到貨,不過指揮中心透露,未來BNT疫苗到貨量可能還是會比較大,而莫德納疫苗的到貨速度仍然較慢,為此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專案會議有考慮開放「莫德納疫苗混打BNT疫苗」,因為2款疫苗都是mRNA疫苗,混打應該可行。然而有專家認為,接種2劑相同的疫苗較不會有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宣布,本週BNT、AZ、莫德納疫苗同步開打,加上校園接種計畫起跑,至22日全國疫苗人口覆蓋率已經達到50.16%,劑次人口比來到57.95%。而雖政府自購疫苗陸續到貨,仍然供不應求,其中尤以莫德納疫苗到貨率不如預期,陳時中今於立法院會質詢時表示,考慮雖然近期會有莫德納疫苗到貨,未來可能仍以BNT疫苗到貨較多,因此已經請專家研擬莫德納+BNT疫苗混打研究。陳時中也補充,專家對於mRNA疫苗混打認為是可行的,但國際間的相關研究非常少,「我認為是商業競合關係,我們現在是作為備案」。對此「TVBS」報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百謙給出幾點意見認為,國內應該把研究重點放在接種間隔超過10週,搭配疫苗混打效力如何?以及高風險族群混打後的抗體反應。他也強調,還是2劑疫苗都打一樣的比較不會有問題,且台灣是因為疫苗供貨吃緊才需要研擬混打,但政府已經購買明年度第3劑疫苗,以莫德納為主,未來莫德納供貨吃緊問題應該可以緩解。
桃勤清潔人員確診Delta!Ct值僅14 醫揭2點憂慮:事情大條
大陸數月前自祿口機場清潔人員檢出印度變異株(Delta)後,本土疫情便在境內多處擴散,引發國際擔憂。國內今新增一名桃勤清潔人員染疫,經初步定序檢出Delta,Ct值僅14,專家擔憂事情「大條」。由於國內過去的本土群聚都是以職場、家戶接觸者為主,加上此次碰上中秋連假,專家呼籲衛生單位必須「與時間賽跑」,今日應儘速把第一圈接觸者採檢完,了解機場是否有傳播鏈,連假是否需進一步限縮國人行動,就得看看此次的疫情規模。桃園市今日新增一名20多歲桃勤清潔人員(案16213)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個案曾接種1劑疫苗,原定在9月23日接種第2劑,不過9月12日個案開始流鼻涕、頭暈,14日確診,Ct值只有14,初步定序為Delta。由於個案9月7日快篩陰性,因此匡列9月8日以後的接觸者。桃園市今午表示,個案可傳染期在桃園的足跡只有全聯、家樂福,其餘都以雙北為主。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南京機場數月前才爆發Delta疫情,明顯機場就是個高風險場域,包括門把、桌面、電梯等環境污染,都有可能導致後續的傳染。國內4、5月曾爆發諾富特事件,但至今機場的工作人員卻未完整接種,相當可惜,2劑疫苗的接種是基本的,機場的人員比第2類更重要,此次應看看究竟有多少工作人員還未接種疫苗。周百謙表示,一般而言,清潔人員通常都會有一起吃飯、休息的地方,目前並不曉得清潔人員的同事是否染疫。國人口罩遵從度高,不論是近期的幼兒園群聚、過去的台電群聚,都是以職場、家戶接觸者為主,因此此次機場是否有傳播鏈將是首要關鍵,呼籲衛生單位今應把第一圈接觸者先採檢一輪。由於再過幾天就是中秋連假,民眾跨縣市移動的機率將增高,周百謙坦言此次的疫情「有隱憂」。他強調,衛生單位如今必須「和時間賽跑」,儘速把同事、家人等採檢完,了解染疫的規模後,才能決定是否需對連假期間的活動進行限制。
機師爆群聚恐是染上Delta 專家:校園匡列不夠
長榮航空繼1名機師檢出Delta後,又有2名機師、1名機師小孩染疫,指揮中心不排除感染Delta的可能。由於機師小孩病毒複製速度快,專家認為感染Delta的機率高,只匡列同學、家長可能不足,應回溯開學前1、2天的接觸者,否則一旦Delta在社區蔓延,人口密集度高的桃園恐無法像屏東那麼「幸運」,屆時加速疫苗施打已來不及,得再加強疫情警戒才足以因應。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機師因接種過疫苗,病毒複製速度不快,但機師小孩接觸爸爸後染疫,短短幾日Ct值就變為11,帶有很高的病毒量,加上爸爸曾赴芝加哥,當地許多人都感染Delta,推測這起群聚案可能是Delta引起。周百謙表示,Delta不同於英國變異株(Alpha)、武漢原始株會有味覺喪失、發燒等反應,且年輕人多無症狀,加上活動力高,很可能不知不覺中就把病毒傳出去,包括美國、日本等都是如此。針對此案,衛生單位現已匡列校園接觸者集中檢疫或居隔,但他認為只框校園力道不夠,須往前回溯小孩開學前1、2天的接觸者,才能避免漏網之魚。由於桃園人口密集度高,周百謙擔憂,此次Delta若侵入社區,恐怕不會像屏東那麼「幸運」,在未具完整保護力的易受傷族群上可能引起連鎖效應,屆時靠加速疫苗施打也來不及,須加強警戒,才能有效控制疫情。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Delta來勢洶洶,一定會進入台灣,且打過疫苗也會感染,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在社區中阻絕病毒傳播。他呼籲衛生單位設立篩檢站,把有風險的學生限制在一定區域內,一天篩1次,篩到4、5次才能安心。
只打1劑難防Delta!醫憂「2劑疫苗間隔拉長」:秋天疫情恐捲土重來
國際疫苗供貨不穩,國內接種第2劑疫苗間隔延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近期國際頻頻發生Delta突破性感染,加上秋天到來氣溫下降,若國內完整接種比例不高,本土疫情恐在1、2個月後捲土重來,屆時重症、死亡率是否能像其他接種率高的國家一樣減低,難以評估。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本月18日,國內共累計998萬5997人次接種疫苗,不過完整接種者僅72萬5009人次。黃立民表示,接種1劑疫苗的比例勉強達到一定程度,但完整接種比例仍低,直言完整接種莫德納疫苗的保護力才會有9成,只打1針,隨著時間拉長,保護力會再減,若疫苗供貨不穩,2劑間隔再延長,可能不足以對抗變異株的侵襲。他指出,台灣沒辦法長期鎖國,Delta完全不進來的機率不高,一旦Delta侵入國內,是否能像其他高接種率國家擁有較低住院率、死亡率,還不好說。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也表示,2劑疫苗間隔拉長,將造成前幾類高風險族群,如洗腎、癌症病患等的保護力下降。他認為在國際疫苗吃緊的前提下,應優先讓高風險群完整接種,但風險一般、有爭議的職業別,如食藥署官員,則應排除在外。面對可能的Delta疫情,周百謙指出,台灣或許有高流量氧氣鼻導管(HFNC)、抗病毒藥物、中和抗體等武器,足以抵擋一時,但若資源不足,致死率也會上升,呼籲政府提前部署。另近期有民眾自印度返台數月,直到欲出國才發現確診,政府可考慮將高風險國家入境者列冊追蹤,以利必要時召回。
康復路迢迢1/新冠肺炎患者嘆「回不去了」 心跳血壓全走鐘
「進隔離所五天都是高燒不退,幾乎都昏昏沉沉的,想大口吸氣就會不停咳嗽。」小冠(化名)是新冠肺炎確診者,確診當時因為檢疫所床位不足,在家裡自我隔離了三天才被通知入住檢疫所。其實小冠入住之前就已經發燒了三天,住進了檢疫所還繼續發燒了五天。「體溫大概就維持三十九度,吃了退燒藥就好一點,藥效過了馬上又燒起來,身體疲累得幾乎不想離開床舖。」讓小冠更難受的是只要稍微大口一點吸氣就會不停咳嗽,也時常覺得氣管縮起來,呼吸不到空氣的感覺。進到隔離所第五天狀況終於穩定下來,衛生單位也安排中醫師電話問診,最後給了五天份的清冠一號與其他藥粉,終於在進到檢疫所十天後康復離開檢疫所。新冠肺炎患者因氣管及肺部遭病毒攻擊,容易出現喘、咳等症狀,即便靠著清冠一號(左圖)等藥物康復後,仍可能留下後遺症。(示意圖,非當事人)(圖/123RF、員生醫院提供)最讓小冠困擾的是,現在康復一個月了,身體都還沒有恢復到生病前的狀態。小冠生病前運動量相當大,平常量血壓、心跳大約都在110/70、60下,但現在血壓卻一直在120~130間,心跳平均增加到73、73左右。雖然平常走路不會喘,但是騎腳踏車強度稍微高一點就會變得比較喘一些。「離開檢疫所前沒人告訴我身體狀況怎麼樣,也沒叫我要去哪裡追蹤。」小冠說,自己是想要回醫院去檢查看看,畢竟聽人家說,罹患新冠肺炎肺部容易出現纖維化,如果沒有積極治療恐會影響肺功能。在身體處於低血氧狀態下,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發炎狀況難以改善,因此醫療人員會以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協助恢復血氧值,避免插管。(圖/報系資料庫)「SARS與新冠肺炎雖然同屬冠狀病毒,但兩者基本上還是有很大不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說,SARS當年因為發展時間快沒有特效藥,只知道要用氧氣,沒想到卻增加肺部氧化壓力,肺部很快就被病毒所佔據,只能使用類固醇藥物控制,因此才會留下不可逆的肺織纖維化。但是新冠肺炎則不同,周百謙指出,透過分子醫學進步,科學家很快就能掌握病毒特性,馬上推出疫苗、單株抗體、高流量給氧等有效方式,減少病毒在肺部的破壞。而且對付組織破壞主要是來自病毒,並非像SARS一樣來自自體免疫細胞攻擊,所造成的傷害也比較可逆,但仍需後更多研究觀察。新冠肺炎與SARS雖同為冠狀病毒,但現在有疫苗、單株抗體等藥物,可提供較有效的治療。圖為新冠肺炎患者住院照。(圖/萬芳醫院提供)
康復路迢迢2/後遺症千變萬化 醫師建議成立康復特別門診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醫師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攻擊非常多元化,從上呼道的鼻黏膜到下呼吸道的肺泡組織,都可能因病毒肆虐受到傷害。多數輕症患者主要以氧氣治療為主,但若有原先存在的氣管性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一定要先維持病況穩定,才能增加病毒清除機會。至於胸腔科醫師最擔心的下呼吸道纖維化問題,周百謙認為,目前由於病程發展迅速導致病患快速死亡;許多病理報告切片都只發現病人肺部發炎,還未進入纖維化階段。但是為了避免纖維化所造成的影響,應該要提前防範。周百謙提出精準治療概念。「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每個人受到病毒傷害位置不同,治療方式也不一樣;例如大小氣管受損可以用吸入性藥物進行保養治療;如果是肺部纖維化,則要避免運動中缺氧,同時利用藥物減緩纖維化程度。」新冠病毒主要攻擊呼吸道及肺部,因此民眾篩檢時會從鼻腔採檢,若發現確診且氣管受損,可利用吸入性藥物,幫助氣管擴張或保養治療。(示意圖,非當事人)(圖/彭子桓攝、123RF)不僅要關心肺部問題,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遺症比想像中更複雜。周百謙指出,根據一份來自歐洲的研究發現,即使是輕症居家隔離者,還是會產生虛弱、失眠、記憶力變差、呼吸偏喘等後遺症,相關單位絕對不能輕忽。周百謙建議,相關單位應該要趕緊建立治療通則,釐清不同病患狀況;最好是能成立「新冠肺炎復原門診」,透過醫病之間的討論,評估危險因子,不僅是針對肺部功能,而是全面進行復原治療。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孟志指出,肺部組織一旦進入肺纖維化後病程不可逆,所幸目前有新型藥物研發,可以延緩肺纖維化程度與急性惡化機率。現在相關學會也在推動肺復原計畫,可以在專業物理治療師監督下進行肺功能復健。醫師林孟志建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可以透過騎自行車、舉啞鈴、腹式呼吸等運動,幫助復原肺功能。(示意圖,非當事人)(圖/報系資料庫、123RF)林孟志說,肺復原主要透過有氧運動、阻力運動與呼吸運動,針對每個病患不同狀況進行訓練。有氧運動像是踩腳踏車、跑步;阻力運動則為彈力帶、啞鈴、登階運動;呼吸運動則是以腹式呼吸為主,利用腹式呼吸搭配擴張運動,進行深度的肺部擴張。林孟志提醒,一般民眾也可利用這三種運動訓練心肺功能與肌力,如果是已經有纖維化,建議應該在專業人員監督下進行,學習正確方式較有效率。要了解自己肺功能狀況,可以進行一分鐘登階測試。若是一分鐘內可以登上五十階樓梯,代表肺功能及格,若少於五十階則建議前往胸腔科就診。醫師表示,民眾可透過登階測試肺功能,若1分鐘登階數低於50階,建議至胸腔科就診。(圖/123RF)
康復路迢迢3/疫苗注射反應多 醫:一周未消失應就醫
隨著接種疫苗人數越來越多,皮膚專科醫師鄭惠文提醒,接種後皮膚反應可以分為立即性反應與延遲性反應。急性反應包括蕁麻疹、皮疹、掌紅斑等,延遲性反應多為紅腫、皮膚原本症狀加劇;統計顯示,施打兩劑疫苗都會產生皮膚症狀比例為16%。(圖/翻攝自鄭惠文臉書)鄭惠文說,研究顯示疫苗注射會引起皮膚症狀,可能與疫苗中賦形劑PEG2000(聚乙二醇)有關,所幸這些皮膚症狀都不會產生嚴重過敏反應。在家中可以加強保濕修護,輔助含有消炎成分如甘草萃取(Licorice)等。如果癢感無法控制、症狀範圍擴大或是皮膚疹界線不清楚、持續時間超過一周,建議應該就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也相當憂心,確診者痊癒後疫苗施打問題。他認為,感染者痊癒後抗體持續時間不太一樣,如果沒有精確去計算就進行疫苗施打,恐會造成免疫系統紊亂狀況。建議政府應該要提供生物標記進行偵測,用精確的數據建議痊癒者打疫苗的時間。(圖/翻攝自鄭惠文臉書)
和平醫院成「部桃翻版」?北市府稱不封院 專家曝3關鍵指標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3日)深夜接獲通報,台北市和平醫院有2名住院病患確診,消息一出也讓院方不敢大意,將院內22名醫護載往防疫旅館進行隔離,儘管台北市政府表示,和平醫院尚未達到封院的階段,但是有專家認為,是否封院要看三個關鍵的指標,分別是醫護人員染疫情形、院內病患染疫情況以及病毒數量的多寡。據悉,2名確診病患都是在本月9日前往和平醫院急診,先後在當天及隔天(10日)住院,因出現症狀而採檢,均在昨天晚上確診新冠肺炎,院方得知消息後,立即暫停營業全面消毒,不過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今(14日)和台北市長柯文哲經過討論後,決定先不封院,並將醫院降載管理。據《蘋果新聞網》報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和平醫院雖然尚未封院,但是未來是否會這樣做仍須觀察,並透露封院的標準有三大關鍵。周百謙認為,目前有22名醫護被載往防疫旅館,因此醫護人員的檢測結果是關鍵,若他們的確診個案激增,那醫院就可能因人力不足而無法運作,像是部桃事件的翻版。另外,周百謙認為第二大關鍵是院內的確診病患以及患者家屬是否有染疫,若出現確診案例,或是隔壁病房也出現確診時,代表病毒可能已擴散至其他病房;再者,確診病患那層樓的病毒數量也是關鍵,如果指揮中心經採檢後,在病房門把或是床頭等地方發現病毒,代表病毒可能會擴散到其他地方。
衛福部無法管!台自費篩檢貴桑桑 調降價格恐無醫護人員想做
台灣從去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國內至今累計共檢驗29萬9271件核酸篩檢,通報個案採檢屬公費支出,民眾不必付費,若民眾想自費採檢,價格落在5000~7000元之間,讓不少有陰性檢驗證明需求的民眾喊貴。據本報調查,攤開國內PCR核酸檢測項目費用,包含掛號費、醫師診察費、採檢費及核酸試驗檢驗費用等,國內各大醫院一劑核酸檢驗試劑成本價約700元到1000元之間,也就是說,扣除成本價後,大部分都是檢驗人力及設備成本。國內自費PCR核酸檢測項目表國人每次自費篩檢價格落在5000元到7000元之間,相較於美國4000元、大陸520元,讓不少民眾覺得台灣自費收費太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共有163個提供國人自費採檢的醫療院所,其中部立醫院價格從原本6000元,十一月底時降到5000元,包含台大醫院也是。其餘包含長庚醫院、台北榮總、亞東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因為有提供一天內可取件的「急件」服務,價格落在6000元到7000元之間。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雖然試劑一劑沒有多少錢,但台灣卡在每日篩檢量太低,因為「即時定量PCR」檢驗機器,操作過程需要經過重複的加溫、冷卻,都要三小時左右,就算檢體只有幾隻,搭配的採檢人員、實驗室人員的編制也不會少,每驗一次就要排班人力,少量需求就導致人力成本提高。除非篩檢集中在幾家醫院做,不要分散到全台,或許可降低價格。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亦表示,國內絕大部分私人醫院都是維持6000到7000元的價格,因自費核酸篩檢並非常規項目,也不是健保給付,衛福部只能呼籲不要訂太高價格,事實上無法可管,且價格若定的太低,執行篩檢要冒著暴露在感染風險中,根本不會有醫護人員想要做。
小S注意!抗新冠肺炎要天天洗頭並綁「大腸防疫頭」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日前高文音主持的《聚焦2.0》,找來胸腔內科名醫周百謙分享防疫知識,現場示範飛沫傳染的範圍,引發尖叫連連,高文音更脫口:「我的媽啊!」周百謙表示空氣中懸浮粒子及路人飛沫,都可能含有病毒,而衣服及頭髮都是容易被附著的物體,建議民眾不要常常去撥頭髮並要天天洗頭、外出衣服也要馬上清洗,並誇讚綁起馬尾頭的高文音,能有效減少觸碰及被病毒附著的機率。周百謙醫師建議防疫期可以穿風衣外出,因為風衣材質較不會被病毒附著;建議頭髮長的人可梳成馬尾後將馬尾用繩子再纏住成「大腸防疫頭」、或是綁丸子頭,藉由避免抓髮減少接觸病毒的機率。醫師也表示在家中同時使用清淨機及除濕機,把室內溼度控制在60到70度間,可以有效減少病毒的活耀度,並建議近期少出國旅遊。
戴口罩防武漢肺炎 醫提醒「別打開嘴巴」以免帶來反效果
大陸武漢肺炎正在全球肆虐,很多人以為只要戴上「口罩」,就像拿到預防疾病的護身符,導致各地民眾都在瘋買口罩。但胸腔內科名醫周百謙就警告,很多民眾戴口罩時,會習慣以「張開嘴巴」的方式呼吸,這會導致口罩保護效果大打折扣。周百謙醫師近日在由陳凝觀所主持的《年代向錢看》節目中分析防疫問題,胸腔內科名醫周百謙指出,戴口罩在預防武漢肺炎的疾病上,只是最初步的自我保護動作,他並提醒,在密閉空間裡,盡量用鼻子呼吸,不要張開嘴巴;也最好避免的電梯裡說話,因為鼻子與嘴巴氣體流量不同,會影響到口罩的保護效果。周百謙並提醒,最近溫度偏低,很多人在睡覺時,會出現打呼、張嘴呼吸、或鼻塞的情況,一旦室內溫度降到攝氏13至15度時,「我不相信你的氣道能維持在攝氏37度」,在這樣乾冷的環境條件之下,病毒的繁殖率勢必會大幅增加。因此他建議,睡覺時可以適時開暖氣,但暖氣也不要開太高溫,掌握讓室內外溫差落在5度左右的條件,就是兼顧氣道保暖與避免溫差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