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泰產險
」 和泰產險 防疫險 防疫保單 疫苗險 增資汽車雙雄財報出爐!裕隆Q3受惠n⁷小幅成長 和泰創近7季新低
汽車雙雄裕隆(2201)、和泰車(2207)前3季財報出爐,在營收方面持續成長,不過在獲利均呈現衰退。至於第3季稅後純益表現裕隆小幅成長,和泰卻年減超過30%;展望第4季,和泰有小改款Corolla Cross、裕隆加入n⁷長程版,有望為獲利注入成長動能。裕隆前3季營收650.1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逾10%。裕隆表示,主要受惠日產e-POWER進口車銷量較去年同期增加,加上納智捷n⁷車型今年度開始銷售,致使整體營收成長。不過,裕隆前3季稅後純益33.55億元,年減5.4%,EPS 3.2元低於去年同期的3.55元。裕隆分析,營業淨利衰退是因轉投資裕融今年以來融資業務占比減少。裕隆第3季稅後純益為12.75億元,小幅成長1.6%,每股純益1.21元,也同樣受惠於納智捷n⁷大量銷售。而和泰車方面,和泰車前3季營收2,116.19億元,維持成長態勢,不過累計前3季稅後純益160.4億元,年減13.1%,每股純益28.79元。主要因為去年同期Lexus車輛大量到港,營收基期較高;大陸經銷據點受大陸市場景氣及新能源車競爭影響,獲利較去年同期下滑。另外,和泰產險因去年第3季認列不動產處分利益,且今年上半年認列花蓮地震賠款,故整體獲利較去年同期減少。和泰車第3季稅後純益42.8億元,年減32.5%,每股純益7.69元,為近7季新低。不過進入第4季,小改款Corolla Cross銷售表現亮眼,第4季領牌預計突破1萬輛,將有助營收成長。
和泰H1每股大賺21.1元 估全年新車銷量45萬輛將挑戰市占37.8%
和泰車(2207)今(28)日在法說會中表示,今年台灣新車市場規模估計約45萬輛,和泰代理的Toyota、Lexus及Hino共3大品牌力拚17萬輛,市占率挑戰37.8%,為歷年次高。和泰車上半年稅前淨利新台幣151.61億元、稅後獲利新台幣117.57億元,為同期次高;每股基本純益21.1元。和泰車協理賴志偉指出,目前各車廠生產供應回穩、內需消費市場穩定成長,加上汰舊換新政策持續,預估今年車市規模45萬台,但仍需觀察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各國央行貨幣政策走向等發展。至於和泰車今年目標,賴志偉預期旗下Toyota、Lexus及Hino三大品牌總登錄數合計17萬輛,銷售目標創歷史新高,市占率則達到37.8%力拚歷年次高,統計2024年1至7月表現,Toyota、Lexus合計寫下91,606的表現,市占達32.9%。展望下半年營運,賴志偉表示,除了已於7月上市的Camry大改款以外,第4季將推出GR Yaris小改款車型,訂單能見度到2026年。在新據點擴展規劃,和泰車增加北新竹服務據點,2025年將增加台中龍井和北台南2地服務據點,並新增北區和中區2個板噴中心。對於8月上路的「國產車自製率」新制看法,和泰汽車協理賴志偉表示,和泰車一向支持政府產業政策,認為政策明確,和泰車會全力配合跟上。觀察上半年營運,和泰車營收較2023年同期成長,賴志偉說明,主要是2023年上半年有缺車影響,基期較低,今年上半年車輛供給穩定,銷售輛數增加;至於中國經銷據點,因中國市場景氣及新能源車競爭影響,獲利較2023年同期下滑;另外,和泰產險因4月上旬花蓮地震賠款影響獲利。
和泰車豪發配息20元創新高 董座:全力挑戰銷售23連霸
和泰車(2207)今(30)日上午召開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20元現金股利,續站歷史新高,配發率48.74%。除了今年全力達成小型車銷售23連霸、商用車銷售蟬聯第一的紀錄以外,和泰車也將持續導入環保動力的電動車。和泰車去年稅後純益228.5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41.03元,不僅賺回轉投資和泰產險防疫險的虧損,更創下歷史新高,大賺逾4個資本額。和泰車董事長黃南光在股東會中表示,今年全球經濟政治及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仍充滿不確定性,不過各車廠生產供應回穩下,預估今年國內新車市場仍有45萬台以上水準。和泰車也會全力達成銷售23連霸、商用車銷售蟬聯第一的紀錄。同時,和泰也將持續導入環保動力的電動車,包含Toyota純電動車bZ4X、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RIUS PHEV及氫能巴士CAETANO,並積極投入充電樁事業。和泰車2024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為720.7億元,年增6.06%,稅後淨利58.9億元,年增16.23%,雙創歷史同期新高,每股盈餘10.56元,較去年同期9.09元成長。
百億少東考證照2/天成家族資產難估計 富三代拚國考「背後盤算」?
「我最近在準備建築師國考!」44歲的天成飯店集團副董事長張東豪20日才剛完成建築師考試。一位地產業者告訴記者,天成家族是「台北神秘大地主」,光是旗下台北天成飯店及桃園龍潭高爾夫俱樂部等土地價值就近百億,加上全台未公開地產,總資產難以估算。莫怪這位飯店業第三代接班人要考照,一來可活化資產,再者有助飯店新開發。天成飯店集團已故創辦人為何朝家,原只是台中豐原客運的一名司機,透過自學珠算和日語,在日據時代就當到豐原客運的會計。1930年代時,何朝家拿著800元北上創業,在台北縣新店開藥房、文具店,手上一有現金就透過標會在新店、景美一帶買地,然後出租店鋪,同時也經營戲院。天成家族的資產就是從這樣累積而來,而張茂松則是何朝家的女婿,年輕時是景美地區的基層員警,認識在戲院賣票的何朝家女兒,之後進入天成飯店做採買,最後被何朝家認可,成為集團二代掌門人。天成家族資產最近一次躍上新聞的是今年10月中,新店光明街上荒廢已久的「國賓大戲院」3拍約7.95億元流標。經媒體查證,該戲院過去由天成家族長期經營,亦是早年張茂松與夫人的約會地,張茂松也曾在該戲院幫忙排片,但因土地產權複雜,2019年時,有地主提出共有人變價分割,也就是將物件透過法拍變現分錢。當地里長也證實,「天成家族是光明街大地主,很多攤販都是跟他們承租。」天成家族在新店光明街也有不少房產持分,其中包括「國賓大戲院」(改名前為伊士曼戲院),據聞,天成集團董事長張茂松就是在那結識夫人,年輕時也曾在戲院協助排片。左圖為歇業後、面臨法拍的現況。(圖/翻攝自google map、報系資料庫)而另一地方人士也向CTWANT記者分享,天成老老闆叫何朝家,有一子一女,40年前還曾和他一起打過高爾夫球,早期何朝家在光明街開旅社及電影院,約在民國60~70年間和幾位新店朋友有合蓋公寓,除光明街外,就他所知新店北新國小對面也有何家土地,不過天成開枝散葉,似乎股東好像也有不同的組合。CTWANT委由第一建經估算台北車站旁精華地段的台北天成飯店,和天成旗下面積最大、占地22萬坪的桃園龍潭高爾夫球場土地價值。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表示,天成飯店為44年老屋,若不考慮建物價值,用今年6月台北天成飯店旁和泰產險出售商辦每坪土地成交單價約719萬元估算,天成飯店土地價值近50億元;而桃園高爾夫球場占地226,875坪,以土地每坪3.6萬元估算,估計價值約40.8億元,兩者相加約百億元。另一筆大面積土地則是花蓮占地2萬坪的瑞穗天合酒店,2019年新開幕,根據天成日前透露購入土地成本及開發共斥資60億元;另外天成旗下飯店也有不少是自有資產,這還不包括在新店、景美、林森北路、太原路一帶所擁有的零星物業,資產總值難以估算。「最近在準備建築師國考!」坐擁百億資產仍奮發考試的第三代接班人張東豪告訴CTWANT記者,旅館經營的前一個步驟是資產開發,在興建之前,規劃設計很重要,每個階段環環相扣,前端沒有處理好,後面就會浪費很多成本修改,若能在興建前決定很多事,便能事半功倍,因此希望自己在這塊多做努力。據了解,明年將開幕的「天成文旅-曉琉球」和「台中丰閣-樂捷」的室內和景觀設計,張東豪都親身參與。瑞穗天合酒店獲頒卓越五星認證,會後張茂松先行離開,留下張東豪帶著經營團隊於會後合影留念,也可嗅到張茂松已放手第三代主導管理。(圖/林榮芳攝)至於大家最關心的,具有44年歷史的台北天成飯店何時有都更計畫,張東豪說,從啟動到送事業計畫、開發完成,都更少說要十年,雖然自己基地750坪、產權單純早符合危老重建條件,不過張東豪似乎也盤算著目前都更能取得的容積獎勵較多,甚至也希望看看周邊有沒有機會擴大合建面積,「機緣到就會啟動!」張東豪淡淡回應。不過他也透露,目前天成在談的飯店合作案就有6、7件,地區遍布高雄、新北、花蓮,有全新飯店的委託經營,也有原本就有旅館執照的舊飯店,經過拉皮及重新裝潢委由天成管理。談起建築開發甚至都更,張東豪游刃有餘,看來這位少主不僅準備好將集團飯店事業大刀闊斧開展,或許也對日後家族資產的處置與活化能起到加速效果。
保費衰退拼出路2/苦了快90歲老董燒腦拚增資 三商壽業務部隊強韌獲利回穩
產壽險公司今年前三季罕見的增資發債超過1700億元,延續去年防疫險理賠風暴,以及準備2026年接軌「大魔王」IFRS 17與ICS 2.0版。據最新公布的半年報資料,21家壽險公司中,新光人壽與三商美邦人壽(2867)、宏泰人壽的資本適足率RBC都未達到標準200%門檻,面臨增資經營財務壓力。金管會保險局統計,壽險業今年前三季增資的公司有台銀人壽60億元、三商美邦人壽25.25億元、中華郵政18.03億元及遠雄人壽1.24億元,截至9月底共增資104.52億元。核准6家壽險公司申請發債1110億元,用於資金需求,提高清償能力等,分別為國泰人壽350億元、富邦人壽250億元、南山人壽150億元,新光人壽與台灣人壽各130億元,及中國人壽100億元。產險界增資的則有新安東京海上產險200億元、富邦產險160億元、兆豐產險60億元、中信產險50億元、和泰產險45億、南山產險15億元,共增資達530億元,扣除南山產險,其他五家皆為防疫險苦主。CTWANT採訪到保險局長施瓊華,她說,新壽準備發行130億次順位債,允諾年底前完成;宏泰人壽則原本要出售在淡水的土地,雖還未完成買賣交易,但在淡水的一些大樓出租收益來看,有機會在年底前達標。至於三商壽要在年底前完成五億股(以25日收盤股價5.09元粗估,可能約25億元)增資到位,賣地或策略投資人、私募等籌資也還沒有具體進展,89歲董事長翁肇喜也多次被找到金管會討論,是保險局認為年底前能否達到RBC標準200%,相對另二家較為棘手。三商壽2021年投資元大台灣50反1、俄羅斯債失利,重創營運,稅後虧損一度高達67.2億元,EPS為負2.31元,資本適足率(RBC)190%未達到法定標準,面臨開業近30年以來最大虧損財務困境,遂於去年10月3日,由三商行創辦人、88歲翁肇喜親自掌舵出任三商壽董事長,迄今也滿一年。保險局長施瓊華(左)表示,今年壽險業受到傳統避險成本超過4%導致獲利減少,但在新台幣貶值的匯兌利益則有投資獲利表現。圖為2023年8月產險公會會員大會,中為產險公會理事長、泰安產險董座李松季。(圖/李蕙璇攝)「三商壽的保單商品、業務部隊都是有競爭力的,前三季首年度新契約保費28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已經看到第三季獲利回穩,單季稅後淨利25.8億元,前三季累積稅後虧損20.6億元,較去年同期已縮減36億元。」壽險同業主管觀察說。但這名壽險主管也坦承地說,「如果沒有通過大魔王壓力測試,業界也不敢輕易出手投資或是併購三商壽!」三商壽儘管也有受到登錄業務員減少影響,但在轉型以投資型商品為銷售主力商品,持續培訓考照及激勵方案促使,業務部隊仍拚出較同業的好成績,不僅在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26%,保障型商品的健康險、傷害險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合計也成長逾11%,自結RBC與今年度第二季相比亦回升至150%以上。此外,保險局統計,壽險業去年10月起連續6個月稅前虧損,直到今年6~8月受到新台幣重貶匯兌利益,恢復獲利動能,只是台美利差擴大,今年前八月在避險工具成本累計高達2291億元,光是8月就315億元,不僅都是史上新高,還等於是「花掉了,有去無回的」,嚴重衝擊壽險業獲利。財委會立委吳秉叡、高嘉瑜等10月16日在立院質詢該如何因應壽險業獲利減少,三家壽險資本適足率RBC不達標是否「會接管?」保險局長施瓊華答詢證實壽險業受到傳統避險成本超過4%,導致獲利減少,但在新台幣貶值匯兌利益有投資獲利表現,「還須等待台美利差縮小,降低避險成本。」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答則強調,穩定金融市場秩序,會在平常透過監管要求業者準備金充裕等配套措施,作事前預防,「而非事後接管」,期盼能降低未來使用保險安定基金的可能性。CTWANT進一步觀察擁有大型壽險金控獲利表現,今年前九月獲利成長力度最多為中信金(2891),幅度高達50%,旗下的台灣人壽(包含子公司中信產險)累計稅後淨利達144.6億元,較去年同期100.2億元大增了44億元。國泰金(2882)旗下的國泰人壽的保費收入表現,雖仍是業界第一,但在前九月的稅後淨利303.3億元,較去年同期467.6億元減少了164億元,且比疫情前2019年賺的305.6億元略少;產險則從今年6月起轉虧為盈,累計獲利9.6億元。至於今年前九月最賺錢金控的富邦金(2881),子公司富邦人壽累計稅後淨利431.3億元,則較去年同期的836.1億元減少快一半;產險虧損額度則是從去年同期的逾百億大幅縮小到24億元。中國人壽累計合併稅前盈餘129億元也較去年同期的230.6億元減少;新光人壽則虧損79.1億元,但去年同期則獲利達53.5億元。這五家金控僅有中信金旗下的台灣人壽的獲利呈現成長,國泰、富邦、中國人壽都是衰退,新光人壽虧損狀態,看樣子要恢復往昔水準還須繼續覓新出路。
電動車保單最快明年問世! 李松季:將朝3面向設計
根據統計,2022年自用電動車投保車體損失險約2.6萬件,較前一年的1.4萬件成長近一倍,產險公會理事長、泰安產險董座李松季今天(11日)表示,理事會已於7月底決議,由汽車險委員會組專案小組研議推展電動車專屬保單。據了解,研議電動車保單的專案小組成員包括泰安、富邦、南山、國泰世紀、新安東京及和泰產險等六家公司,預計年底擬定保單條款,加上蒐集資料、研擬費率等,該保單最快明年問世。目前電動市場最大區域為大陸,當地已有電動車的專屬保單,另外還有充電樁的附加條款商品;特斯拉則有自售的電動車險保單;日本則是像台灣一樣是在一般的車損險屬於混合型。產物保險公會今天召開第9屆第2次會員代表大會並補選理監事;保險局長施瓊華致詞時表示,「我也是搭乘電動車,曾經被關過,車子停在那裡也不動。」政府現在的政策也是公務車要全面電動車化,由於電動車的構造和一般汽車不同,車損險保單商品內容也會有差異,提早因應電動車趨勢是需要的,保險局也非常支持產險公會的做法。產險公會祕書長李松季表示,由於電動車車價、車輛零件、維修方式及損失幅度等皆與一般燃油車不同,目前雖然電動車輛數比重仍低,但產險公會為帶領產險業界不斷往前邁進,已由汽車險委員會組專案小組研議推展電動車專屬保單,將電動車與傳統燃油車分離開來,從條款、費率、從人因素等面向多方研究並設計電動車的專屬保單。李松季進一步說明,有鑑於多國碳排放政策日趨嚴謹的背景下,各國的汽車產業面臨燃油車限制以及新能源車補貼的雙重政策推動,加速新能源電動車產業發展電動車市場迅速發展,全球各大車廠產能迅速擴大,電動車勢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新趨勢。電動車成長的原因包括全球環保意識崛起、各國相關政策的推動、汽車電子化的趨勢等,除了特斯拉(包括自售電動車保險),相關傳統車廠包括豐田(Toyota)汽車、福斯(Volkswagen)汽車、 通用汽車(GM),也都宣告要斥資投入電動車領域,足見未來電動車取代傳統汽車的方向逐漸確立。
商場接力賽4/舞廳、汽車旅館退場 7集團3萬坪商辦蓄勢待發
北市大直美麗華商圈近20年來,繼舞廳、汽車旅館退場,量販店也出現淘汰潮,如今不只新型特色商場誕生,商辦也在悄然崛起中。CTWANT調查、商仲業者推算,未來5年,大直商圈將有華固、大陸、忠泰建設等集團,推出7大案、近萬坪基地的商辦產品,樓地板面積可達3萬坪,業者信心滿點高喊,「這裡將是下一個小信義計畫區!」大直地區大地主之一的忠泰集團副董李彥良告訴CTWANT記者,台灣這幾年在台商回流、產業重組下,成功的企業很多,「現在跟我們要(興建)總部大樓的,隨便算起來都是5、6萬坪,很多是希望做總部,但市區寸土寸金,當信義計畫區貴到不能再貴,若要自成一區,周邊不會參雜老舊公寓、又有休閒娛樂的商業性,大直是比較能想到的新興辦公聚落。」根據商仲世邦魏理仕統計調查,未來5年,華固、大陸、忠泰、瓏山林、虹光、良茂及和泰產險,共7大案、近萬坪的土地將興建商辦產品,推算樓地板面積達3萬坪。大直家樂福因房東大陸建設打算收回改建商辦,已於2022年12月結束營業。(圖/黃耀徵攝)世邦魏理仕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所長施甫學表示,大直商圈交通位置方便,松山機場過橋就到,也有捷運經過,能輔助以廠辦為主的西湖提供商辦產品,在北市A級商辦稀缺、都更改建短期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下,尋找高級商辦的眼光,自然將望向大直。大直重劃區包含樂群二路以南的純住宅區,及樂群二路以北的商業區、娛樂區,商、娛區約40公頃,早期因為發展未成熟,土地多以汽車旅館、舞廳等娛樂型產品經營為主,也因內科崛起、削減大直商圈的商業用途,再加上長年都市計畫未通盤檢討調整,因此出現不少違規住宅的使用。多年來,大直商圈靠著水岸景觀成為豪宅新聚落,但商業發展卻相當有限,地主僅能靠經營量販店、停車場、高爾夫練習場養地,直到近年,台商回流讓商辦市場出現供不應求,大家才將目光放到與信義計畫區一橋之隔、內科旁的大直重劃區,也催生出大直地主投入商辦開發的意願。世邦魏理仕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施甫學估算,未來5年大直將有7大商辦案推出,推算樓地板面積達3萬坪。(圖/世邦魏理仕提供)2019年國票金以56.7億元置產華固亞太置地商辦大樓9個樓層、近6000坪,並更名國票金融大樓做為總部之用,為商辦市場開出第一槍;2020年,台灣人壽也以36.89億元買下興富發集團的總部大樓「台北CBD時代廣場」3個樓層,約3800坪,換算每坪單價106萬元,直追大安區商辦交易,再為市場打下強心針,大直地主就此蠢蠢欲動。華固2021年以來總計在大直金泰段砸逾50億元,買下3筆土地,及簽下1筆土地合建條約,約1329坪的土地預計推出A級商辦;大陸建設子公司萬國商業開發所持有約2000坪土地,原租給大直家樂福經營量販店,也於去年11月宣告將收回改建商辦;而另一為大直地主良茂建設,則是拿出美福飯店旁持有20年的土地,打算新建企業總部大樓,其餘商辦面積只租不售,目前也在興建中。李彥良認為,大直商辦環境有其獨特性,和台北其他地方的辦公氛圍不太一樣,像是國票金、和泰產險都在大直插旗總部,目前忠泰手中還握有1、2家金融公司有意進入大直,讓他看好大直商辦市場的崛起。忠泰目前在敬業二路、大直ATT正後方正興建「忠泰世界廣場」,延請到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規劃地上17樓、地下4樓商辦,預計2026年完工。4月才潛銷,預計5月公開,希望以每層700坪為單位銷售。他也透露,忠泰目前在大直商圈還有4塊土地,共7000~8000坪,未來所推的商辦產品可能會以租為主,「且不是挑租金最高,而是租我最想租的人,希望達到磁吸效應、營造產業群聚綜效。」正大興土木的還有虹光植福路案,虹光集團於2017年底以近13億元向亞昕買進伊都汽車旅館,預計興建地上10層、地下3層精品商辦,預計2025年完工。對於銷售時程規劃,虹光集團總經理曹松連回應,因為是虹光首次新建純辦公機能產品,銷售時機尚未成熟,先以施工品質為重。曹松連也表示,虹光在大直的布局上,除了現有商場「虹光LIVE」之外,也看好近年台商回流效應帶動商辦市場需求缺口,根據虹光內部調查指出,大直商圈還有17%的土地尚未進行開發,近20年來從原有的美麗華黃家、宏泰林家及良茂陳家3大地主,到元利、長虹、興富發、華固等等紛紛加入。「大直重劃區的發展會是下一個信義計畫區,因此視為集團的重要戰略投資區塊。」曹松連說,雖然虹光僅成立10年,但以他們對大直商圈的了解與信心,如果有不錯的開發或合作機會,還是會持續增加對大直的投資。施甫學觀察,目前已插旗的產業以金融相關較多,興富發賣給台壽再售後回租的交易,每坪租金已站穩2000元新高,要能承租得起這個金額的,相對仍較屬科技、金融產業為主。他也分析,大直商辦最大特色是優質環境及完整街廓,附近是高價豪宅聚落,卻沒有那麼重的金融味道,雖然離原台北市區主要辦公商圈較遠,拜訪客戶不易,但在量體不多、蓋一塊少一塊的情況下,無論是價格或租金都還是有穩固的支撐力道!
防疫險衝擊7家保險公司「資本不足」 金管會點名這5家要增資
防疫險理賠突破2600億元,加上金融市場劇烈波動,金管會周四(6日)公布,到去年底國內共有7家保險公司資本不足,已緊急發函要求提出財業務改善計畫,另外包括富邦產、中信產、新安東京海上、兆豐產及和泰產險這5家產險公司是「資本嚴重不足」,即淨值已為負數、或資本適足率(RBC)低於50%,必須立即增資,否則恐有被接管之虞。壽險、產險業去年財報通通出爐,金管會也完成RBC與淨值資產比二大監理指標檢視。金管會自2020年4月起,在RBC之外,新增淨值比做為保險業財務監理指標,依保險局法規規定,保險公司淨值比連續二期(每半年為一期)低於3%,即是資本不足。檢視結果,淨值資產比低於3%的則有8家,產險、壽險各半。產險業是兆豐產、新安東京海上、和泰產、中信產4家;壽險業則是三商美邦人壽、宏泰人壽、安聯人壽、第一金人壽4家,淨值比低於3%。其中連續二期未達最低門檻3%有三家,包括新安東京海上、三商美邦人壽與宏泰人壽,連二期未達標這三家,都屬於資本顯著不足,要立即提改善計畫。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亦表示,去年防疫險風暴理賠2100億元大幅虧損,儘管六家防疫保單承保較大的產險公司,至今已完成1125億元的增資。其中除兆豐產險2月完成60億元現增已達標外,像新安東京海上去年增資280億元,今年增資80億元,RBC還是不到200%,需要增資。其他4家產都有規畫新一輪增資,內部正在進行程序中,需在半年報之前拉高到200%以上。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目前富邦產、中信產、新安東京產及和泰產都要在上半年完成新一波的增資,產險公司應都可以完成增資、達標。
金管會點名5產險「資本嚴重不足」 4家必須今年增資
防疫險理賠破2,600億元,及股債雙跌,保險局6日公布,到去年底共有七家保險公司資本不足,已緊急發函要求提出財業務改善計畫,其中五家產險公司是「資本嚴重不足」,即淨值已為負數、或資本適足率(RBC)低於50%,必須立即增資。五家產險即中信產險、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及兆豐產險,其中兆豐產險已在2月完成60億元增資,RBC已拉上200%以上,另外四家產險公司必須在今年上半年以前完成增資。而壽險公司則是三商美邦人壽是RBC低於200%,且淨值已連續二期不到3%,宏泰人壽是連續二期淨值比低於2%,都是限期提出財業務改善計畫,尚未被限期增資。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亦表示,去年至今,六家防疫保單承保較大的產險公司,已完成1,125億元的增資,其中國泰世紀產二次增資共200億元,中信產險三度增資共155億元,富邦產增資一次150億元,新安東京產已分階段增資共280億元,和泰產也是分次共已增資260億元,兆豐產連同2月的增資合計80億元。目前富邦產、中信產、新安東京產及和泰產都要在上半年完成新一波的增資,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產險公司應都可以完成增資、達標。另外,3月防疫保單理賠再增22萬件,理賠金額81.66億元,已比2月少72.15億元,減幅近47%,在疫情指揮中心定義,3月20日之後新冠肺炎必須確診重症住院,才算法定傳染病,從理賠金額中亦可看出,防疫險大幅理賠應已告段落。
車界扛霸子3/防疫險慘賠400億「和泰員工平均年薪289萬」拿第一 總座:「再努力賺回來」
每年,新聞媒體都會報導和泰(2207)汽車對於年終獎金的大方發放,2022年雖然陷入防疫險之亂的泥沼中,依舊發出業界最高的3個月年終。且根據證交所調查,和泰集團2021年非主管員工平均年薪242.5萬元、薪資中位數193.6萬、員工(含經理人)平均薪資289.4萬元。「要成為幸福企業的第一要件,就是公司一定要賺錢!」蘇純興表示,以前公司獲利不像現在這麼好,不過和泰創辦人從一開始就訂定員工紅利辦法,就是公司獲利的10%一定分給員工。」「我們的員工人數不多,大約只有500多人,但是營收很高,所以光是從營收提撥的福利金,每人每年大概可以拿到10多萬元。」他補充,原本從福利金出錢舉辦的尾牙,隨著每年越辦越大、花費金額越來越多,「最後公司認為應該由內部出錢舉行,不再從福利金提撥支付。」還有一個成為幸福企業的要點,蘇純興十分肯定地說:「我們公司不鼓勵加班,鼓勵多休假,因為我們希望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都能平衡兼顧。」加上公司內部有社團、家庭日會不定期舉辦活動,蘇純興認為,提供員工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是企業成長的必備條件,「我們公司內部氣氛算很好,主管很少罵人,開會時也不會很嚴肅。」也因此,和泰員工的流動率不到3%。和泰集團成立「原夢國家隊」公益計畫,長期以來持續運用旗下資源,投身社會公益。(圖/和泰汽車提供)是否曾經大罵過人?蘇純興思索了短短幾秒後說,「我沒有罵過,可能是個性問題,我連在家吵架都吵輸我老婆。」蘇純興表示,和泰員工們都很懂得自我要求,會把交代的事情做到最好,「所以他們在開會呈報成果時,多少都會有擔心做得不夠好的壓力。」不過幸福企業從傳統產業跨入多元經營,包含和泰商城、yoxi等,要怎麼進行新世代的人才招募?蘇純興回憶,「我們以前很被動,有人離職才登報招募,比較沒有系統性。不過近3、4年開始比較積極,我們開始跑校園徵才。」和泰目前除了參加每年各校徵才季以外,還會參與包含職涯探索講堂、產學合作等活動,「現在也執行實習生計畫,招收學生在暑假時間實習,可以先了解和泰的文化,也實際接觸到部門的工作,而且有支薪3.6萬元。」由於實習待遇不低,雖然僅提供16個實習生名額,每年卻有超過一兩千人申請。而且公司內部流動率不到3%。對於入選《哈佛商業評論》的2022年「台灣企業領袖100強」第14名,蘇純興笑說,自己事先根本不知情。據了解,這項調查是比照《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的做法,主要以財務績效來看各領導人的營運成績。「是公司員工跟我講我才知道,我覺得很高興的是,其實入選的幾乎都是電子、科技產業,以傳產排名來說,我們是第一名!」不過他不忘強調,自己的入選是因為有整個團隊,加上總裁(蘇純興父親蘇燕輝)多年的努力才有的成果。講起敏感的防疫險虧損問題,蘇純興難得收起笑容說:「去年大概賠了400億吧!不過為了保障保戶權益,也實現企業社會責任,會全力支持和泰產險。」話畢,他又恢復原本的笑容和活力說:「就只能再努力賺回來了。」蘇純興入選《哈佛商業評論》的2022年「台灣企業領袖100強」第14名,他不忘感謝團隊的努力(圖/趙世勳攝)
新光產險擬配現金股利2.54元 和泰產今年不配息
防疫保單雙險理賠金額累計至2月底已達417.44億元,今年各家金控、保險公司的配發股利政策陸續出爐,新光產險(2850)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現金股利2.54元,為產險界第一家公布配發現金股利的產險公司;和泰產險則決議不配發股利。由於新光產險並未推出高額理賠的防疫保單,獲利情況相對其他產險突出,以7日收盤價51.4元計算,殖利率4.94%。新光產險7日公告董事會通過去年財報決,去年營業利益24.6億元,稅後純益20.03億元,每股盈餘是6.34元,並決議每股配發現金股利2.54元,並將在5月25日召開股東常會全面改選董事、獨立董事。和泰產險董事會7日則決議今年將不配發股利。
和泰宣布2023新車導入計畫拚年銷16.3萬輛 蘇純興:要把虧損的都賺回來
2022年受限於車用晶片短缺導致的缺車影響並未獲得明顯改善,雖然國內市場買氣強勁,但仍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全年總市場最終登錄台數為43萬台,去年比96%,而Toyota/Lexus/Hino總代理和泰汽車(2207)三品牌合計登錄15萬台,蟬聯台灣車市21年銷售冠軍,和泰汽車也發佈汽車市場展望與營運重點。在和泰車佔有的15萬輛車中,Toyota登錄超越12.4萬台,市佔率28.7%,不僅勇奪國產車、進口車雙料冠軍以外,Corolla Cross、RAV4、Altis、Yaris等四款車也榮登全年前十大乘用車款之列;Lexus RX、NX、UX 分別在豪華中大型、中型及中小型SUV級距中獲得銷售冠軍,ES則在豪華中大型房車級距中榮獲銷售冠軍。在商用車市場方面,和泰商用車3.49噸(含)以上市場登錄7,491台,市佔率32.4%,贏得商用車總市場銷售冠軍二連霸;Toyota Hiace及Granvia車系登錄1,138台,銷售再創新高。為提前因應政府「淨零碳排計畫」,和泰汽車將引進新能源巴士。(圖/和泰汽車提供)至於2023年,和泰汽車旗下品牌也將推出多款新車,包含Toyota導入全新跨界旗艦跑旅Crown;Lexus首款基於純電平台打造商品RZ450e將問世;商用車引進日野完成車、Coaster及Granvia特裝車、新能源巴士。和泰汽車預估2023年汽車市場規模為45萬台,年增4.7%,同時挑戰三品牌年度販賣目標16.3萬台。和泰汽車總經理蘇純興也表示,「今年除了銷售數字增加以外,也望整體獲利再進一步成長,要把去年在和泰產險虧損的賺回來。」面對數位化浪潮持續發酵,和泰擴大數位轉型,結合和泰Pay、Points、聯名卡等數位新服務,打造「和泰集團MaaS生態圈」。預計2023年,共享服務iRent會員數將達到180萬,汽機車總數將突破1萬3千輛;yoxi計程車隊會員數將達到100萬,車隊司機將可突破8,000名,擴大全台服務;HOTAI購商城將持續優化選品及網站功能,豐富會員購物體驗,達成營業目標3億元;更計劃上線和泰集團「全旅運規劃平台」,完備移動服務事業。
防疫雙險理賠破千億 產險界淨值較去年縮水39%
金管會今天(27日)公布防疫保單與疫苗險的理賠金額,兩種保單加計起來,產壽險公司今年九個月來已支付保險金達1070.41億元,今天單日確診再升至4.58萬例,業界預估理賠總額恐上看1500億元;不過,富邦金董事長蔡明興日前則認為「這是一次性理賠,防疫險到明年5月全數到期,對產險經營不會有長期影響」。兆豐金(2886)今天則是公告本公司擬參與認購子公司兆豐產物保險現金增資新臺幣20多億元,董事會經查核之111年6月底每股淨值為參考價值,取得或處分有價證券標的每股淨值14.08元。這也繼國泰世紀、富邦、中信、新安東京、和泰產險宣布增資後的第六家,目前產險界整體淨值不僅低於千億,最新至8月底統計為943億元,則是再低於950億元,並較去年同期減少597億元達38.8%。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23日出席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蔡萬才癌症大樓冠名揭牌暨北醫質子中心啟用儀式後,接受媒體聯訪時提到,防疫保單的巨額理賠影響及對政府期待,產險業都已透過產險公會反映。蔡明興相信疫情會慢慢好轉,並談到身旁朋友也幾乎得過,大家染疫後會逐漸變成自然免疫,各國也都歷經高度感染後疫情慢慢下來,就可恢復正常生活,而防疫保單到明年5月就到期,這應算一次性理賠事件。金管會保險局今天(27日)公布統計,今年1月1日累計至9月26日為止,產險公司所銷售的「防疫保單」保險商品的承保件數為485.90萬件,保費收入45.22億元,理賠件數219.11萬件,理賠金額840.97億元,今年單是這一張防疫險累計理賠金額,已逾所收保費收入18.6倍。在產壽險公司皆有銷售的疫苗接種相關保險商品,今年1月1日累計至9月26日為止的承保件數為241.29萬件,保費收入10.15億元,理賠件數55.28萬件,理賠金額229.44億元。產險公司為了支應防疫險理賠已展開第二波增資案,目前第一波增資潮中,已獲金管會核准的有富邦產險增資15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147億元,國泰世紀產險增資100億元,中信產險增資40億元,增資金額共437億元,再加上中信產9月宣布的二度增資案50億元,共達487億元。其中國泰、中信金完成增資案,富邦金也宣布8月底完成增資,和泰產大股東和泰車宣布將分三次完成私募130億元,兆豐金則是認購現增100%持股的兆豐產險20億元;另有3家產險申請融通借款。
和泰產「防疫保單」虧損逾45億 一年內私募現增130億
和泰產險因防疫保單在今年上半年虧損45.26億元,到6月底淨值為17.41億元,相較去年底的72.66億元,蒸發55.25億元,淨值變動幅度減少76%,為給付鉅額保險金,已獲金管會同意做短期對外借款,大股東和泰汽車最新宣布私募13億普通股,預定一年內分三次募足,完成130億元增資案。這也是繼國泰、中信、新安東京、富邦等產險宣布增資案之後,第五家產險決議增資,以此充實營運資金,提升資本適足率,強化財務結構。和泰產(6029)昨天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公司章程」修正案,和泰產險資本額由目前20億元(2億股)提高為 150億元(15億股),後續將辦理辦理私募現金增資普通股,以每股面額10元、不超過13億股額度內,修正公司章程後淨值8.704元(每股面額10元)。和泰車(2207)17日代子公司和泰產險說明近期財務變動,和泰產險因防疫保單上半年虧損45.26億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淨值)為17.41億元,與2021年12月31日的權益總計72.66億元相較,淨值減少76%,每股淨值為8.704元。和泰車並宣布私募增資案,考量資金需求的急迫性,故擬不採公開募集方式辦理,擬引進策略性投資人採私募方式向特定人籌募資金,並因私募有價證券三年內限制轉讓之規定, 將更確保本公司與策略性投資人之長期合作關係。該案將於9月27日召開第二次股東臨時會中討論。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12家產險防疫險理賠已高達475.26億元,疫苗險理賠更破百億大關、達103.2億元,合計高達578.47億元的理賠金額,早已超過產險業過去3年獲利數。
轉骨迎新錢2/保險界兩總座因「防疫保單」下台 大老闆增資認虧守商譽
產險業的疫情寒冬,還沒結束。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率,從4月起攀升迄今近四個月來,每日染疫還有逾2萬人,累計人數達488.9萬人,「防疫保單」理賠潮隨疫情延長而不斷湧現,包括國泰、富邦、中信產險等產險大股東,以增資、收回準備金、處分不動產、認列虧損等方式,準備度過寒冬。金管會最新統計,產險業淨值已從去年底的1,608億,降至今年6月底的1,027億元,逼近千億元水位,光今年上半年,產險業淨值就已蒸發581億,創下近年新低點。從6月起,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與中信金(2891)等,陸續認列旗下的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中國信託產險「防疫保單」帶來的多達上百億虧損。目前國泰世紀產、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8家已向金管會申請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均已獲准,核准收回金額總計99.4億元。除了動用特別準備金,國泰世紀產險及中信產,各由國泰金控、台灣人壽同步啟動增資各100億元及40億元,均已取得金管會核准。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第二季財報因認列理賠金額及賠款準備,致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上半年稅後淨損240億元,其中認列防疫險損失(含賠款準備提列)為290億元,同時辦理增資147億元,大股東裕隆集團總持股增為49.48%,另一大股東日本東京海上持股則約過半達50.18%。據此,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大股東裕隆(2201)、中華(2204)董事會8月5日決議通過,將對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現增共56.01億元,希望藉此解除產險財務警報。同月11日,和泰產險單一大股東持股逾99%、車界龍頭和泰車(2207)董事會決議通過,認列和泰產險2022年上半年稅後淨損45.26億元,賠付及提列防疫保單理賠準備。這一張「防疫神單」為產險界帶來巨額賠款,不論哪個風險控管環節出了錯,迄今已經有兩位總經理辭職下台,包括今年7月和泰產險總經理與8月隸屬長榮集團投資的中再保總經理遭到解任。對於媒體詢問未來會如何究責「防疫保單」虧損責任?兆豐金控董事長張兆順給的答案,有其深意。(圖/報系資料照)至於其他11家有出防疫保單的產險公司,是否會有高層離職?遭媒體詢問的兆豐金控董事長張兆順雖對此說毫無所知,但也強調「未來『該負責的都要負責』,現階段就是做好『全力理賠』工作。」根據CTWANT調查,產險界業內對於「防疫保單」導致產險公司虧損的「究責」,由於部分可能涉及大股東層級,現階段仍是以先穩定團隊軍心,暫不會有大動作。「有的產險公司都虧損超過兩個股本,如果不是涉及法律規定,總是會先留人收好尾,待理賠工作告一段落後,恐怕會視任期、聘約而逐步做人事調整」金融界人士分析說,「除了負責營運的總經理首當其衝,最高層級可能還會到董事長。」一名金融界資深主管就說,「防疫保單對產險業傷害,實在是核子彈級威力,保險公司人員這幾個月一邊加班核保、理賠,一邊被罵被催,很辛苦!但想想它也帶給國人疫情確診治療時,貼補醫療費、無法上班、開計程車、做生意等的損失,有達到紓困的安定社會力量。」和泰產險今年1月曾以「隔離金10萬+確診金5萬」高額保障的防疫保單,受到民眾爭相投保,結果短短11天即遭金管會示警而下架停售。(圖/趙文彬攝)
想玩沒防疫險1/停賣「旅平險」海外突發疾病保障 旅行業集體焦慮「國內團」差點腰斬
今年6月以來,日本韓國泰國越南陸續開放外國遊客入境,國內旅行社、航空等觀光旅遊業者也緊鑼密鼓準備出團,然近兩個月來,大家幾乎動彈不得,因為產壽險「停賣」旅遊平安保險的「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障,旅遊業者集體炸鍋,「就連國內旅平險,也差點無險可買!」「實在是太震撼了!」旅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楊靜儀告訴CTWANT記者,6月15日,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等單位,與交通部觀光局例行性會議中,聽到產險、壽險公會列席人員拋出「停賣旅平險、縮減旅責險」議題時,在場的旅遊業者全傻眼。原來,6月初泰國越南及日本韓國先後宣布放寬觀光客入境,除了韓國外,其他三國均要求入境遊客須持有「涵蓋新冠肺炎相關醫療費用」旅行保險。與此同時,國泰產險、國泰人壽同一個月9日宣布暫停旅平險附加的「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隨後,富邦、中國、台灣、新光等人壽與中信、新東京海上、和泰、台灣產險等也跟進,直到22日南山人壽停售最後一張。由於旅平險不像過往可理賠法定傳染病,旅遊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禓哲對於未來國外旅遊出團的可能風險,感到憂心。(圖/報系資料照)「旅行業從疫情爆發到現在2年半了,出團停滯,每一家業者都過得很苦,期盼趕快開放國門能靠自己賺錢,未料保險業突來的『停賣海外突發疾病保障』的動作,屆時旅客確診滯留海外,旅客能否負擔醫療食宿等費用,風險增高,讓旅行社好憂慮。」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理事長許禓哲說。基本上,「旅遊平安險」是賣給一般民眾,「旅行業責任保險」則是賣給旅行社,協助出團旅客發生意外事故造成的醫療、失能、死亡時獲得保險賠償,以及護照等旅行文件遺失、遭竊等的補償。因此,好不容易盼到要出團卻因「無險可買」卡關的旅行業者,頓時欲哭無淚。「保險公司片面解除跟旅行社的合約,連去馬祖、澎湖、綠島、金門團等外島團也買不到,氣得大家想提出告訴!」旅遊促進協會理事長張桂銓說。這幾年疫情期間,旅遊業者倚賴內需市場,挹注營收。圖為澎湖南寮旅遊成長到日均一千多人。(圖/報系資料照)「保險公司不僅停掉旅平險的海外突發疾病保障,也要暫停與旅行社的旅責險,說停就停讓業者不知所措,所幸後來與產險業協調,像是富邦、和泰產險等釋出善意,同意繼續旅責險,但言明排除理賠與新冠肺炎確診相關的費用。」楊靜儀補充解釋。由於旅責險合約多超過一年,保險公司突然縮減保險內容,旅行業者不能提告?楊靜儀無奈地說,「依合約內容,若是幫旅客投保後遭保險公司取消,依約才能要求賠償,但未載明這種情況的解約賠償規定,也就是說,我們拿保險公司沒轍。」
想玩沒防疫險3/僅「醫療險」有賠Omicron 照飛出國先看「這二種」保障夠不夠
今年初累計到7月25日,12家產險防疫險理賠金額319.4億元,面對龐大保險現金支付壓力,產險業者四處籌錢,增資、動用重大事故準備金甚至向外借款。「看樣子,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不易重新上架,大家出國玩,也只能自求多福了!」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發言人李奇嶽說。一位資深保險界主管向CTWANT吐露4月「防疫保單之亂」以來的心情,「每天水裡來火裡去,不眠不休追核保理賠,被客戶追著罵,同事們加班趕工,染疫確診率算起來還高於全國平均;眼看年終績效獎金無望,大家早出晚歸,假日也還在公司做工讀生工作,家人不解,自己也懷疑人生,到底怎麼了!」確實,保險界三個月來,從外勤業務員到內勤核保、理賠部門到經營團隊董總、大股東,個個精神緊繃,長期工作負荷,身體跟心理的壓力,目前和泰產險賣樓籌錢付理賠金、總經理7月請辭,其他家保險公司則是看在眼裡,苦在心裡,繼續承受輿論與網友留言開罵。一名服務公關公司26歲的Fammy跟CTWANT記者說,「因為我有確診過,知道輕症狀況很快就康復,等到國門大開我就會買機票出國玩,產險公司有他們的經營理賠壓力,買不到海外突發疾病險也無所謂!」70多歲退休董事長也是類似看法,「輕症治療的費用應該不會太高,但若在海外染疫中重症要到負壓病房住院的話,那要準備多少現金與保險,就很難估算了。」另一名30多歲生技業主管則是說,「買不到海外突發疾病險,就只能靠自己的醫療險了,這幾年悶壞了,出國玩是一定要的,只能回頭先檢查自己的保障夠不夠了。」包括和泰等產險公司,已恢復與旅行業者簽約的旅責險。(圖/趙文彬攝)對於目前「買不到」可理賠新冠肺炎疫情的旅平險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兆豐產險總經理游建烽、華瀚保經副總蘇桔明都提醒,「國內大部醫療險都可理賠海外醫療費用。國外醫療費用通常高於國內許多,國人於出國前可投保醫療險日額型或實支實付以支付高額費用,至於投保額度則建議至少30萬元以上。」台灣人壽則建議國人優先檢視既有保單的保障項目及保額,其中醫療保險商品(包含:日額型、實支實付型)保障範圍不分國內外可替代海外突發疾病醫療商品,考量國外就醫費用較高,故建議可優先選擇實支實付型商品,每人可投保3張實支實付醫療險及1張自負額型實支實付醫療險,以滿足保障需求。出國前了解當地的疫情狀況,評估風險缺口,如尚有保障缺口,建議除國內市場的個人保險商品外,亦可考慮加購旅遊當地提供之保險商品,較可貼近該國家的醫療狀況及發生疾病或意外時的需求。新光人壽則是提醒,針對疾病部分之醫療保障,保戶可檢視自身已投保的醫療險額度是否足夠,檢視保險以實支實付商品為優先,並搭配住院日額保障,以109年「全民健康保險統計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狀況」之國外醫療統計資料,粗估算平均每件核付案件申請金額約13萬多,但會依不同國家醫療水準及疾病嚴重程度仍有所差異。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則提到,由於大多醫療險有「等待期」要求,建議若有需要投保者,應在行程出發前投保相關保險。至於依現行規範,國人無法於台灣購買國外的防疫險,需至當地後才可購買,建議務必注意保障範圍,避免因語言差異造成保單及理賠認知錯誤,對此,南山產險也提出相同建議。南山人壽並表示,民眾不論是否出國旅遊,平時皆應定期檢視健康醫療與意外險的保障內容,可以透過保險業務員進行保單健檢,檢視保障是否充足,為可能的風險缺口預做保險準備。
防疫保單逾200萬「在途件」皆已核保 施瓊華:上半年4家產險須增資
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今天(30日)宣布,防疫保單200多萬張在途件,各產險公司皆已完成核保,近兩天將會陸續出單或者回覆未承保的原因,總計防疫險有效契約件數共543.3萬件。由於產險界在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已超過所收取的保險費,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目前12家承保防疫險產險公司皆已召開董事會討論,金控旗下的產險公司皆承諾相關增資作業,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也正在做評估。施瓊華指出,今年上半年將有4家產險的資本適足率RBC會低於規定的200%,或者是淨值比低於3%而達到需增資指標。保險局已核准國泰世紀產險增資100億元,台灣人壽也已於6月30日召開董事會決議增資中信產險40億元;另2家預估今年下半年增資,2家係已申請獲准以重大事故準備金沖回。保險局長施瓊華也感謝各家產險加班完成防疫保單件數,由於過去產險界未曾處理過廚此龐大的保單量,因此能將200多萬「在途件」趕在6月底前完成「非常不容易」,而在核保後理賠作業,仍繼續督促保險公司公平待客原則;至於在核保、續保及理賠爭議上,將請金融消費者評議中心儘速處理申訴案。保險局今天也宣布「強化財產保險業天災保險(商業性地震保險及颱風洪水保險)準備金應注意事項」 修正案,明定「巨災」係指地震、颱風洪水、傳染病、恐怖攻擊、信用及保證風險所致之損失;巨災所致異常損失僅得於負債項下之危險變動特別準備金辦理沖減或收回。
六家產險「不瞞」防疫保單客訴量 金管會:已發函業者官網應公布
立委林楚茵等要求金管會公布各家產壽險銷售防疫保單統計被申訴件數,金管會今天(16日)表示,已發函各家保險公司自行於官網公布。CTWANT記者實際上網了解,包括富邦、國泰、中信、新安東京海上、泰安、和泰產險都有公布在途件、理賠件與爭議件數;兆豐產險則未公布各項數據,但各家產險公司都提供民眾可以身分證字號查詢案件核保等處理進度。對於立委郭國文、林楚茵、鍾佳濱等召開記者會,建議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應將處理的案件評議資料於官網公布,且應公布各家產壽險公司的名字,便於民眾查詢,出席的保險局代表表示,目前《金保法》是由業者與民眾雙方達成共識和解後就不會公布業者名稱,可朝修法予以研議。CTWANT記者調查,目前有銷售防疫保單的產壽險公司,皆在官網設置「防疫險客戶關懷專區」、「防疫保單服務專區」等,就受理的防疫保單的核保、出單、理賠與保戶提出申訴的爭議案件,公布統計件數與進度查詢,還有最新的聲明、防疫險市場動態等。點入富邦產險官網的「防疫險客戶關懷專區」來說,可以看到5月防疫保單數據統計,簽單達45萬5,230件,簽單保費達8億300萬3千元,理賠案達3萬5,562件,理賠保險金達13億3,645萬6千元;保戶申訴共2,153件(理賠類申訴106件、非理賠類申訴2047件)。6月的在途件(審核核保中)達50萬件,有效契約件數153.7萬件。國泰產險官網「防疫保險服務專區」(防疫及疫苗保險投保理賠綜合服務查詢),5月統計在途保單件數1.8 萬件,簽單核保件數8.4 萬件,簽單保費金額7,471.6 萬元,理賠件數1.9 萬件,理賠金額3.4 億元,有效契約件數87.9 萬件,客訴件數157件。目前擔任產險公會理事長李松季,為泰安產險董事長,該產險大股東為萬海航運陳家(陳致遠現為泰安產險副董事長),其官網設置的「泰安防疫專區」中,統計到6月12日止,共收到243件申訴案(理賠類14、非理賠類229件)。中信產險的「防疫險服務專區」也有揭露5月防疫保單數據統計,在途保單件數28.9 萬件,簽單核保件數11,516 件,簽單保費金額879萬元,理賠件數2,621件,理賠金額6,910萬元,有效契約件數14 萬件,共收到申訴案77 件(理賠類14件、非理賠爭議63件)。另至6月15日止,在途保單件數24萬8,482 件,簽單核保件數17萬1,676 件。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法定傳染病綜合保險」服務專區中,則有揭露統計至6月15日的承保受理總件數達94萬3,505件,處理完成85萬4,057件,有效保單件數84萬3,015件,處理進度91%,審核在途件數8萬9,448件;統計到6月10日的理賠件數為5萬8,383件,處理完成5萬1,150件,處理進度88%,審核中7,233件;申訴達255件,處理完成188件,處理進度74%,審核中67件。和泰產險則是在「防疫險進度查詢」專區的「注意事項」中,可連結到「資料下載」欄目中公布的防疫保單相關數據,根據統計至6月16日止的數據,待核保單12.2萬件,有效保單65.6萬件,理賠1.3萬件,理賠金額5.77億元,受理申訴件共782件(理賠類56 件、非理賠類726件)。
真的賠到怕了?多家產壽險停保「海外突發疾病」
少賠為贏。由於疫情發展、風險難測,國內產險及壽險公司將紛紛暫停承保「海外突發疾病」,有些公司亦停掉海外旅遊不便險、海外急難救助,目前已知如國泰人壽及國泰產險、富邦人壽及富邦產險、中國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中信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產等,都陸續在8~13日間下架相關商品。另外如南山人壽、三商美邦人壽等仍在評估,多家壽險則表示有類似保單,但很少銷售。雖然壽險的海外旅平險或團險等附加海外突發疾病,一般都要以住院為理賠依據,但壽險業者有些是表示跟同集團產險同一標準,因此跟著暫停受理,有些公司則「實話實說」,現在聽到新冠肺炎就害怕,擔心又被擴大理賠解釋,先關掉減少未來難預估的理賠風險。國泰產已在官網上表示,由於海外旅遊疫情為第三級,因此暫停銷售海外旅遊不便險、申根保險,且從8日開始暫停提供海外突發疾病醫療及燒燙傷保險;國泰人壽旅平險部分亦自10日下午5點半之後,暫停承保海外突發疾病及海外急難救助。台灣人壽子公司中信產險自10日開始,暫停海外旅遊不便險、海外突發疾病健康險,台壽則是11日起暫停四款海外突發疾病附約。富邦人壽及富邦產險是從13日下午5點半後,暫停受理海外突發疾病相關保障;富邦人壽亦表示5月就規劃暫停受理海外突發疾病,但因投保通路多,一直延到本月13日也要停售;新光人壽亦是13日暫停受理海外突發疾病保險,中壽則已停止受理。亦即國人現在要出國工作、留學及旅遊等,都先買不到海外突發疾病的保障,如果在海外突發腸胃炎、心血管疾病住院,恐怕要拿出真金白銀在當地進行治療,但若是因為意外造成的相關損失,則還是有理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