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三
」 京華城 柯文哲 威京集團 沈慶京 都更鬼樓盼重生1/錦新大樓要都更 「海霸王」竟是大地主之一
隨著有「台北猛鬼大樓」稱號的西寧國宅啟動公辦都更,即將於明年進入搬遷拆除程序,錦新大樓也敲碗盼重生。CTWANT記者調查錦新大樓地主,除了前議員李婉鈺家族,意外發現專收不良資產、財力深不可測的海霸王集團,也是地主之一。錦新大樓位於台北市中山區錦州街、新生北路二段交叉口,前身為時代大飯店,1984年曾發生嚴重火災,造成19人死亡、49人輕重傷,後來跳樓、輕生事件頻傳,大樓落成45年來,光是新聞有記載的就有30條人命,因此又有猛鬼大樓稱號,與西寧國宅齊名。就在今年9月底,錦新大樓外牆掛起斗大「我也要840容積」巨幅廣告後,容積與都更議題也受到討論。不過今年1月,李婉鈺家族才因向管委會追討「1樓通道」租金412萬元,雙方在媒體上互槓,想在都更整合上達成共識,如天方夜譚。於是都更的期盼轉向另一財力雄厚地主,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其實海霸王也是持有大戶!」經查謄本,錦新大樓2樓共有「108號2樓」與「108號2樓之1」2個門牌,「108號2樓」所有權人為德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為莊自立,公司登記在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62號5樓之2,也就是海霸王集團總部。莊自立為海霸王集團創辦人莊榮德的小兒子,負責管理海霸王集團台灣所有資產。錦新大樓前身為時代大飯店,從歷史照片可看出,1979年開幕時相當新穎,沒想到開幕不到5年就發生致命火災。(圖/報系資料庫)海霸王從1991年持有錦新大樓2樓至今,持有面積約163坪。記者實地走訪,「108號2樓」目前為「迷你倉中山店」提供個人倉儲租賃。經人力銀行網站介紹,「本公司(迷你倉)由海霸王集團投資,自2010年3月開始自助式倉儲業務」。對此,海霸王集團回應,迷你倉非公司投資,是承租人單獨承租公司二樓產權當迷你倉。CTWANT記者也特別拜訪錦新大樓管委會主委周朝陽,了解產權持有狀況,「這裡總共地下2層、地上14層樓,309戶,B2停車場為自然人持有,3樓以上是套房,每戶坪數約10~14坪,每戶約住2人,有些還住3、4人,所以差不多住有上千人。」根據實價登錄,錦新大樓2023年共有31筆交易,總價大致落在300~550萬元間,每坪成交單價約落在37~54萬元。周朝陽說,大部分所有權人都是只有1戶,持有且住在這裡的約佔4成,其餘為持有人出租用。據了解,持有最多的仍是李婉玉家族,包括B1和1樓店面及樓上部分套房,至於2樓,經周朝陽證實確實所有權人為海霸王。記者詢問社區問題多,海霸王是否曾關心,他搖搖頭,「海霸王跟社區平常沒往來,只有漏水才會找。」海霸王集團創辦人莊榮德過去以專收不良資產聞名,家族近10多年陸續收購整合西門町商圈產權零碎的「新生報業大樓」,累計投入金額已超過20億元;2019年也以54.4億元標下「高雄85大樓」34~85樓,別人眼中不敢碰的資產,只要他看準有資產活化,或未來開發價值,收編名下絕不手軟。李婉鈺(中)為前新北市議員,家族公司目前持有錦新大樓B1、1樓和多個套房,為目前錦新大樓持有最大戶。(圖/報系資料庫)就在李婉鈺家族和錦新大樓管委會吵得不可開交,管委會財庫捉襟見肘,都更重建又使不上力,也難怪有人想到實力雄厚,同時也有營建背景的海霸王。周朝陽說,每戶都是套房,要整合不容易。至於是否期待海霸王能協助,他回應,只要對大樓有幫助,都不排除各種可能性。他也提到,這棟大樓也40年了,到處都有水泥石塊掉落、鋼筋外露,也怕地震有危險,希望市府重視這個問題,能協助輔導公辦都更、將容積率放大,「裡面套房只有10坪,不能1坪換1坪,沒都更意願,只好一直擺下去,等哪天又發生什麼再說了。」他認為,只要容積率能到840%,就有希望。北市都更建商連雲建設總經理蔡漢霖表示,雖然經查土地使用分區為商四,但後面有備註「原屬商三」,代表使用項目為商四,使用強度是商三,容積則要看使用強度,所以確實容積率僅560%。以錦新大樓來說,只要申請都更,如果拿到1.5倍獎勵上限,其實就能達成容積840%。但若是爭取基準容積為840%再乘上1.5倍,就會變成超越101大樓、容積1260%的怪物。錦新大樓不只有跳樓、賣淫問題,還有所有權糾紛。管委會主委周朝陽表示,李婉鈺家族向管委會追討「1樓走道」租金412萬元不成,要收回1樓電梯往社區大門的走道,今年1月還砌牆不讓通行。(圖/黃威彬攝)不過蔡漢霖也直言,該大樓即使獎勵比照京華城也沒辦法達到1坪換1坪,住戶一定要貼錢,他認為現在因為少數免費更新成功的特例,導致積非成是,民眾都希望等著政府幫忙,忘了無論是修繕維護或者拆除重建,依然是每一個住戶的責任。雖然每個個案狀況都不同,但蔡漢霖說,目前現行都更獎勵已經可以補助很大比例的重建經費,錢不夠,就慢慢存錢。近期也與公寓大廈管理協會一同推動「公寓大廈長期修繕計劃與收費指引」,推廣平時存錢的重要與必要性。有了這樣的觀念與做法,平時房屋能維持品質,要拆除重建時也有基金與底氣,才不會落入像高雄城中城的惡性循環。就海霸王收購資產一事,該公司聲明如下:一公司僅有錦新大樓2樓1戶產權,其他樓層皆無產權,土地及房屋僅佔4.7%;公司持有之二樓從未出過人命,二公司所持有的房產都是合法購入,沒有所謂不良資產,我們所購入的房產都沒出過人命。
批特定民代誤導視聽 民眾黨說明京華城法源依據
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案遭羈押近半個月,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林國成,以及台北市議員陳宥丞、張志豪、黃瀞瑩、林珍羽19日下午共同舉行聯合記者會指出,北市府給予容積獎勵之法理依據與適法性,被扭曲誤導風向,讓依法行政的公務員遭政治追殺,因此特別說明相關歷史沿革與法源依據,不容有心人士與特定民代誤導視聽。黃珊珊指出,根據《台北市都市計畫施行自治條例》第25條,地方政府可在細部計畫視城市需求決定容積率。黃珊珊引用國土署長吳欣修曾說「容積率由地方政府的細部計畫訂定」,一般容積獎勵上限不可超過20%,國土署也尊重地方政府原來訂定的基準容積跟容積獎勵。黃珊珊說,透過細部計畫訂定容積獎勵,並非沒有前例,並舉出郝市府任內案例,中泰賓館變成東方文華也是依照《都市計畫法》24條自提申請,提供住房優惠換容積25%;「台北好好看」計畫,騰出公園綠地可換樓地板容積;另外,南港段三小段41地號,106年都委會給容積獎勵10%,盼引進策略性產業;107年南港經貿園區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有立體連通道獎勵,上限不得高於容積20%。林國成解釋,京華城法定容積是560%,增加容積是京華城自提計畫,都在合法範圍;當時郝市府與京華城各說各話,郝市府認為捐地後法定容積還是392%,京華城主張捐地後比照商三560%,監察院在102年監委馬以工報告,認為「延宕3年侵害人民權益」;104年劉德勳監委糾正報告,指延宕5年損害人民救濟權益;柯市府時代,恢復法定容積560%,都有歷史淵源、事證明確。黃瀞瑩指出,議會組成的專案小組,不管是京華城、士北科、台智光,不該充滿政治語言、議員個人意見,或節錄洩錄給特定媒體,應回歸專業,也不該成為議員個人放話工具,去上政論節目,賺通告費,成為引導風向的工具。林珍羽說,柯文哲被「黨檢媒」一體羅織罪名,但京華城建照第1次、第2次變更的日期,都不在柯文哲任內,京華城還在施工中,若認為有犯罪事實,為什麼不勒令停工?否則就是配合執政黨在獵殺政敵。林珍羽透露,現在經手京華城案的公務員沒人敢說話,因為說了話就被抓去問話,這已不只是東廠、綠色恐怖,是言論自由被限縮,「若柯文哲有罪,請你勒令停工,不要亂潑髒水,押人取供!」
三星電子執行全球裁員計畫! 部分海外部門將解雇30%人力
3位不願具名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內部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該公司正在裁減部分部門高達30%的海外員工。據《路透社》的報導,2名消息人士稱,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電視和記憶體晶片製造商三星電子,已指示全球子公司裁減約15%的銷售和行銷人員,並裁掉最多30%的管理人員。另1位消息人士表示,該計畫將於今年底實施,影響範圍將涵蓋美洲、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業務。另外6名知情人士也證實了此項三星的全球裁員計畫。不過消息人士拒絕透露姓名,因為裁員的範圍和細節仍須保密。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將被解僱,也無法得知哪些國家和業務部門將受到最嚴重的影響。對此,三星在聲明中表示,部分海外業務進行的勞動力調整是例行公事,旨在提高企業效率。該公司表示,上述的裁員計劃沒有具體的目標,也不會影響其生產部門的人員。根據三星最新的永續發展報告,截至2023年底,該企業擁有267800員工,其中超過一半,也就是147000 人是海外員工。該報告還顯示,製造和開發人員佔據了大部分的工作崗位,銷售和行銷人員僅有約25100人,而其他領域則有27800人。1位內部消息人士還透露,全球裁員計畫的命令大約在3週前發出,三星的印度業務已向最近幾週離職的部分中階層級員工支付資遣費。該人士補充,印度子公司裁員人數可能上看1000人。據悉,三星在印度擁有約25000名員工。而在中國,三星已向該地的海外員工通報了裁員的相關事宜,預計將影響其銷售部門約30%的員工。報導指出,三星晶片業務的疫後復甦速度明顯比競爭對手還要慢,去年該業務的利潤甚至跌至15年來的最低點。5月,三星也換掉了半導體部門的負責人,以克服所謂的「晶片危機」,並試圖趕上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SK海力士半導體公司(SK Hynix Semiconductor Inc.),尤其在人工智慧所需的高階儲存晶片領域。在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三星面臨蘋果(Apple Inc.)和中國華為(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的夾殺;在合約晶片製造領域又長期落後給台積電(TSMC)。更慘的是,三星在印度還遭遇工資罷工擾亂了生產線。1位熟悉該計畫的消息人士指出,裁員是為了應對全球經濟放緩,所導致的科技產品需求下降。另1位消息人士稱,三星正在尋求透過節省成本來提高利潤。雖然目前尚不清楚三星是否也會在韓國總部裁員,不過1位內部人士卻聲稱,三星很難在南韓實行此類計畫,因為這牽涉到政治敏感問題,尤其三星集團(Samsung Group)是該國最大的雇主,且在全國經濟中扮演關鍵角色,因此裁員可能會引發國內勞工的不滿。更不要說,三星電子工會最近才舉行數天的罷工,要求提高薪資和福利。
容積率吵什麼?一文搞懂容積率、建蔽率名詞 都更危老也息息相關
近期「京華城容積率」鬧得沸沸揚揚,也讓一般大眾開始接觸「容積率」。什麼是容積率?為什麼要有容積率的限制?建商又為何絞盡腦汁想要提升容積率?政府單位對於容積率的做法又是什麼呢?撇開此案的政治層面與法律程序部分,踏取國際開發協理藍德義帶大家快速了解容積率與建案相關的連結及重要性。容積率代表「樓層總建築面積佔建築基地面積的比例」,淺顯一點便是:「一塊建築基地可以蓋幾層樓」。例如:台北市「住四」的容積率是300%,基地面積是100坪,代表建築物總共能夠蓋100 x 300% = 300 坪。因此容積率越高,代表可蓋更多樓地板面積。而容積率往往需搭配「建蔽率」一同計算,建蔽率是「建築面積佔總基地面積的比例」也就是一塊地「可以蓋多滿」。以台北市舉例,「住四」的建蔽率為50%,也就是一塊基地面積100坪的土地,其平面建築用地為50坪。所謂建蔽率若由建物外觀看起為水平的投影面積占比,也就是太陽在建物正上方所產生陰影面積的概念,但現今普遍的建築,鮮少能完全使用建蔽率的規定上限,所以很多建物加裝了額外的邊條設計作為造型(也就是俗稱的土星環)。容積率和建蔽率會根據區域類型(如: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等)的法規而有所不同,以台北市來說,「住三」類的容積率為225%,而「商三」的容積率為560%。依照各縣市的法規規範而固定的數值,我們稱之為「法定容積率」。既然法定容積率是固定的,建商勢必會希望能夠向政府徵求更多的容積以提升建築利潤。而政府為了鼓勵建商與民眾進行都更或危老重建,也會給予額外的「容積獎勵」。常見的容積獎勵包含綠建築、提升耐震設計、提供公益與公共設施等,透過容積獎勵的方式,與都市更新實施者協調,提高容積率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大眾生活品質。除了容積獎勵以外,建商也可透過「容積移轉」方式,增加建案的容積率。顧名思義便是將A土地的容積,移轉到B建築土地供使用。常見的容積移轉應用在於被劃分成「公共設施保留地」(公保地)的土地。理論上政府應該徵收這些保留地,未來作為公共設施用地使用。然而隨著土地價格上升,公保地的徵收對於政府財政也是相當大的負擔。容積率可透過容積移轉、容積獎勵提升。(圖/踏取國際開發提供)因此政府透過「容積移轉」的體制,鼓勵建商購入公保地後捐贈給政府,以換取新建案的容積。此舉不僅能夠讓建商提升新建地的容積率,增加建商未來利潤;更能夠幫政府解決高額的收購費用,可說是一舉兩得。但法規不斷修改至今,容積移轉的申請已大不如前,由於限制過多,市府需求的標的物越來越稀有化和特殊化,進而轉變為「代金」方式申請,也就是付出天文數字的價金來換取更多的建築空間,行內普遍認為此方式所提升的成本與市場的價值已若差甚遠。不過不論是容積移轉還是容積獎勵,均依各縣市規範有其獎勵上限。而為何政府要限制容積率呢?雖然說高容積率代表可以蓋更高的樓層,容納更多的住戶,然而試想倘若一座城市,全是無容積率與建蔽率限制的高樓大廈,街道將會十分狹窄,且無綠地或人行道空間,日照程度大受影響,儼然成了鋼鐵叢林。建商也會將所有資源投入精華地區,便會造成地區發展不平衡。另除法定容積外的獎勵容積與容積移轉,兩大部分皆有法源依循,也得由各地方市府因其所需審議而定奪,放眼全台灣不是找不到超過1000%這樣高容積率的建物,更別說對岸一線城市比比皆是,法規既允許市府於審議容積上有所把關,應尊重各市府所需的規劃審議之裁量權,倘若因此法造成各縣市的容積差異失衡,也可效法鄰國日本「回歸中央審議權」的方向修法,統一管理。看似單純的「容積率」其實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一些細微的調整,都牽動著整個都市計畫的發展,政府單位對於容積率的拿捏、容積獎勵的評估與審核,都應秉持公正、專業的立場。也許京華城一案對讀者們來說相當遙遠,然其實任何建物均離不開「容積率」三個字。因此踏取國際希望能夠透過這些名詞科普,讓讀者們能夠更有概念地參與公共事務,並更加了解與自身息息相關的不動產/都市更新的名詞。
京華風雨錄2/小沈為人「不向逆境低頭、有錢大家賺」 老員工最擔心「這件事」
台北地檢署偵辦京華城案,已遭羈押的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傳出5日中午全身嚴重抽搐,被緊急送醫。CTWANT記者採訪威京集團員工,形容這位78歲的商場老將,真性情、直言快語,從不向逆境低頭,現在最擔心的就是他身體吃不消。回顧京華城案爆發時序,今年3、4月媒體就開始大篇幅報導京華城改建案容積840%,4月底時,京華城在各報刊登廣告控訴遭北市府霸凌37年,6月中旬後,密集發出新聞稿和聲明稿,甚至按鈴控告國民黨議員游淑慧加重誹謗罪。8月28日一早,沈慶京便遭北檢帶回約談,即便營中主帥不在,該集團下午仍能以沈慶京第一人稱發出聲明稿,不僅指「他(柯P)那種人,怎麼可能有辦法談條件,看就知道!」還爆料「郝市府、柯市府的官員都曾索賄,遭拒後京華城容積遭報復。」威京集團表示,京華城容積率爭議歷經37年、7任市長,不同的台北市長都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使得京華城成為「容積絞肉機」,因此才不斷攔轎喊冤、到處陳情。(圖/方萬民攝)「沈主席早先看到媒體和名嘴在談話性節目上,講很多偏頗和不符事實的內容,深感不平與無奈。」內部人士透露,京華城容積案媒體早就報得沸沸揚揚,民代整天放話要求檢調動作,心裡早有準備,雖然28日上午沈主席被帶走後,集團內部兵荒馬亂,但聲明稿早就以口述方式記錄下來。對於搜索當天,傳言沈慶京要逃亡,內部知情人士嚴正反駁,「絕對沒有這樣的事!他是個工作狂,全年無休,上週五(8/23)一如往常出國,處理完公務,週一(8/26)上午就回台灣,如果要逃亡,何不留在海外避避風頭?」、「沈主席已經78歲,身體狀況不好,平日皆有人陪同照料,從搜索起,連續三天兩夜到清晨,不論在廉政署訊問、檢方夜間複訊、到法院半夜開羈押庭,任何人都受不了這樣的疲勞訊問,即使身體非常疲累不適,仍然全力配合接受訊問。」靜待調查期間,威京集團也不斷透過新聞稿的方式澄清和解釋,像是京華城再開發是都市計畫案,而非都更案。集團發言人張文賓就說,如果是都更案,容積獎勵可達到50%,但我們是都市計畫案,容積獎勵最多只能20%,還有很多負擔條件,很多人都搞混。前立委蔡正元近期也幫忙解釋爭議的來龍去脈,早年京華城的土地為唐榮鐵工廠,但隨市區發展,仍有鐵工廠很奇怪,於是把工三土地變更成商三,容積率也變成560%,但法定稅務制度讓北市府無法課一筆重稅,因此以捐地3成的方式換取地目變更,這其實沒有法源依據,通通都是北市府說的算。不過,到了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時代,北市府又讓容積率打7折,後續被監察院糾正,保住了560%的容積率。但蓋建物除法定容積率,還有移轉容積率及獎勵容積率。移轉容積率指的是從其他土地購買到的容積率,有一定的規範,且需市府批准,最高上限為30%;獎勵容積率則是市府對設計良好、符合綠能或公共空間等項目時,獎勵給業者的容積率,依法最高上限為20%。雖然「法有規定」,但給市政府很大的裁量空間。現在的爭議是,台北市政府給京華城的獎勵容積率20%,以及移轉容積率30%,有無「不法圖利」? 事件也延燒到高雄國賓飯店、遠雄THE ONE大樓,容積率分別高達1142%、2950%遭到質疑,甚至連高雄市工務局發新聞稿也都扯,「事實上六都建物容積率超過1000%者,比比皆是。」幾乎快演變成全台容積率大檢討。日前,高雄國賓危老重建案容積率也被檢討為何能達1142%,高雄國賓周邊住戶30人多人也前往高市府前抗議陳情。(圖/報系資料庫)張文賓喊冤,京華城容積率的問題,歷經7任台北市長,有如「容積絞肉機」,「就因為37年來受到長期不公平對待,所以我們不斷攔轎喊冤、陳情,經過太多風風雨雨,都可以寫成『京華風雨錄』。」「檢調己啓動調查並完成相關事證的調取,同仁們期待沈主席能早日保釋,身心健康方能確保,所有的紛紛擾擾才可以早日釐清!」「主席終日為集團事業打拼,企業經營與人生的挫折不斷,屢被誣陷,但他始終保有赤子之心,堅守誠信道義。」一名在威京集團的老員工就說,現面臨檢廉調查,同仁們不捨,也只能靜待司法,同時為他集氣,堅守崗位,共度過難關。被問到沈慶京為人,有人說他因出身貧困,從不向逆境低頭,自律甚嚴;也有人說他,真性情、直言快語、很嚴厲、生活只有工作,路見不平會挺身相助;他每日工作從清晨到半夜,總是最後一個下班的人。不過也有人話說得直白,「他(沈慶京)的生意邏輯就是覺得有錢大家賺,但你不要擋我賺!」另一位知情人士也有不同評價,認為沈慶京「滿自我的」,他定的目標下面的人若是做不到,就等著捲舖蓋走人,「像鼎越整批人都換掉,受不了壓力」,不過他也能理解,「一個工程都幾十億、幾百億,慢一天就會衍生多少利息支出,他不這樣,也難控管成本。」鼎越就是京華城改建案的開發公司,該消息官方認為人來人往很正常,不予回應。昔日柯文哲、沈慶京同台京華城改建案「京華廣場」動土典禮,如今雙雙被羈押,令人不剩唏噓。(圖/黃威彬攝)
柯文哲是否會有事 京華城爭議2關鍵點曝光
京華城弊案近日成為社會焦點,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更於今日凌晨被當庭逮捕。這起案件的核心爭議主要集中在土地使用分區、容積率的變更,以及可能涉及的公務員圖利問題。根據《ETtoday新媒體》報導指出,京華城的土地使用分區和容積率是整個案件的關鍵。容積率直接影響土地開發價值,決定每坪土地可換算的房屋坪數。不同土地分區,如住宅、商業、工業等,都有特定的容積率規定。在京華城案中,土地用途的變更和容積率的提高成為爭議焦點。而京華城案的容積率變更歷程也十分複雜,最初該地被歸類為「工三」用地,容積率為300%。1991年,它被變更為商三用地,容積率提高到560%。在郝龍斌擔任台北市長期間,容積率曾被調整為392%,但後續該決定遭到監察院糾正。2018年時,容積率又被改回560%。在2020年時,京華城依據都市計畫法第24條申請容積獎勵,使得容積率直接增至840%。這在當時就引起廣泛的爭議。另一個爭議點是公務員圖利問題,根據刑法第131條,公務員如明知違背法令,直接或間接為自己或他人謀取不法利益,將面臨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還可能被併科一百萬元以下罰金。在本案中,關鍵在於如何認定柯文哲是否「明知違背法令圖利私人」。判斷標準包括柯文哲是否在法令規定範圍內做出適當處分,是否超越授權範圍或濫用裁量權。如果這些行為被認定為圖利,則可能構成犯罪。
柯市府法外自創「20%容積獎勵」? 京華城案爭議始末一次看
北市京華城案連環爆!北檢29日深夜至30日凌晨先後裁定威京總部集團主席沈慶京、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及助理吳順民羈押禁見後,廉政署為查明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是否涉犯圖利罪,30日上午又兵分多路前往柯文哲住處及其相關處所搜索,並對其進行約談,今(31日)凌晨移送北檢複訊,後因柯拒絕夜間偵訊,遭檢方認為有勾串之虞當庭逮捕,而柯文哲對此也行使提審權,將由法官確認逮捕是否合法,此前不得繼續偵訊。據悉,威京總部集團主席沈慶京為爭取京華城原址新建大樓放寬容積率,疑似在2018年至2021年間分批行賄應曉薇4500萬元,找應曉薇充當中間人,幫忙關說遊說時任台北市長柯文哲。2020年3月間,應曉薇與柯文哲「便當會」之後,柯文哲也交辦都市發展局處理,最終通過840%容積率。CTWANT為此也整理京華城案爭議始末及案件最新進度。京華城的背景京華城購物中心座落於台北市松山區,2001年開幕時一度是台北市唯一一座24小時營業的購物中心,然而後續因長年虧損,最終於2019年走入歷史。目前京華城已遭拆除,原基地由曾經建設過台北市信義區豪宅「陶朱隱園」的威京總部集團取得開發權,進行都市計畫興建商辦大樓,將改建成擁有4座19層樓高的「京華廣場」,預計2026年完工。容積率與容積獎勵是什麼?容積率是指總建築面積與建築用地面積的比值,也就是在既有土地面積上,建築物的總樓層面積可以有多少,白話文就是可以蓋幾層樓,這在開發者眼中絕對是獲利的關鍵。通常人口眾多的地區往往建築容積率較高,容積率越高表示土地的利用率也就越高,但是對周邊的城市基礎設施的壓力也越大,因此不可能無限制的提高容積率,所以世界大部分地區對於城市的建築容積率均有法規管制。而依照台灣的法規,容積率的多寡,則與所在地點的土地使用分區有關。土地使用分區主要分為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行政區、文教區等等;住宅區又可區分為住一、住二、住三、住四等,商業區分為商一、商二、商三、商四,每一個分區的容積率規定均不相同。而容積獎勵顧名思義,就是開發者若能在其開發土地中為公眾提供便利而讓出部分利益,例如將底層架空作為公共活動空間,政府規劃部門就會提高該土地的容積率上限。以中央政府提供的容積獎勵來說,大致包含「都市更新容積獎勵」、「危老重建容積獎勵」及促進大眾捷運系統土地開發的「聯合開發容積獎勵」;而台北市則訂有《台北市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京華城容積率變化1987年許水德時期,土地使用分區屬於「工三」,依照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容積率為300%,直到1991年從「工三」 變更為「商三」,容積率為560%。2001年馬英九時期,在土地使用變更前,京華城已獲允建樓地板面積為12萬284平方公尺的工業大樓建築執照;並在2001年間完成實設容積樓地板面積11萬1919平方公尺的購物中心。此時,換算實設容積率為678.91%。2010年郝龍斌時期,京華城向北市府申請重新開發,北市府認定重建的容積率,應以捐地後所餘的7成土地計算,故容積率為70%的土地x560%=392%,但遭到監察院糾正。2018年,柯文哲依照監察院的糾正意見,將京華城容積率定為560%,同時刪除12萬284平方公尺的「允建樓地板面積保障」條款,京華城不服允建樓地板面積被刪,提行政訴訟,要求維持678.91%容積率;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定,允建保障屬一次性,重建後不適用,回歸法定基準容積率上限560%。不過到了2020年,威京總部集團再依都市計畫法第24條,自提申請容積獎勵,後獲得20%的容積獎勵,並自購30%的容積移轉。容積率從原本的560%大增至840%。京華城爭議:容積率爆增至840%、柯市府法外自創「20%容積獎勵」?雖然「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明定「商三」容積率不得超過560%,而且京華城案既非都市更新也非危老重建案,法規上應「不適用」上述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容積獎勵辦法。但威京總部集團於2020年3月17日向柯文哲市長辦公室陳情,且北市府受理案件後,都委會也參採《台北市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所定的獎勵規定,法外創設「韌性城市貢獻」、「智慧城市貢獻」及「宜居城市貢獻」等獎勵項目,額外再給予最高20%的容積獎勵,等於北市府受理了京華城另循《都市計畫法》第24條自提的細部計畫修訂案,無視「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20%容積獎勵」的法源依據不明。京華城案收押及被告名單應曉薇、沈慶京、吳順民、前台北市副市長及京華城案都市計畫委員會主委彭振聲4人遭收押禁見;被告則包括:京華城董事長陳玉坤(1200萬元交保)、應曉薇辦公室執行長王尊侃(500萬元交保)、應曉薇女助理陳佳敏(200萬元交保)以及柯文哲。
京華城沈慶京聲明全文曝光 指郝、柯市府官員索賄不成以容積報復
台北地檢署偵辦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涉及的京華城案,28日指揮廉政署兵分多路搜索,並約談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應曉薇等人。今日下午沈慶京也發出聲明,強調從來沒有送紅包,並指「他(柯P)那種人,怎麼可能有辦法談條件,看就知道!」反倒是郝市府與柯市府的官員都曾索賄,遭拒後京華城容積遭報復。聲明全文如下:我從年輕到現在,從來沒有跟官員妥協或送過紅包。正因為不妥協不送紅包,到今天京華城才會黑鍋揹這麼大,吃了這麼多的虧,大家還以為我晚節不保。我從不送官員紅包,就更不可能送柯P紅包,他那種人,怎麼可能有辦法談條件,看就知道!何況京華城容積是依法令申請而且有道理的,為什麼要送紅包?柯P也從來沒要過,反而是當時柯市府一位官員透過他人來明示要過,我立刻拒絕,導致京華城申請容積不斷遭到報復。京華城申請容積獎勵的過程,讓我深深感受到,有些政府官員不願做對的事,視貪瀆和法律如無物,簡直是濫用公權力到極點。明明是當年(民國80年2月13日)北市府公務員在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的公告上,自己表述不清,在要求京華城捐地30%之後,商三基準容積率依法應該是560%(全國商三皆為560%),文稿竟然寫成392%(560%x70%),捐地後反而容積變更少,豈有此理,衍生爭議數十載。事實上,當時北市府很清楚內政部核定的都市計畫「主要計畫」載明核定給予京華城開發的允建樓地板面積是120284平方公尺(建照容積率為678.91%),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都市計畫主要計畫公告,北市府何來權力刪除?京華城為此向郝市府陳情,要求依法回復基準容積率為560%,郝市府悍然不更正,甚至有官員為了個人政治和金錢利益,前來索賄,我斷然拒絕。到了柯市府,也是如此。京華城不斷向市長、市府、市議員陳情,過程中,有位官員透過一位律師來索賄,我當然拒絕,結果京華城再被接連報復。雖然之後監察院糾正台北市政府,認為應回復京華城的基準容積率為560%,但這位官員仍刻意交代將京華城受內政部公告主要計畫保障的允建樓地板面積120284平方公尺(容積率678.91%)逕行刪除。柯市府哪有給京華城特權,明明是北市府不依法令行事,故意刁難京華城容積既有權益。老實說,按照內政部公告的都市計畫主要計畫,建照核准京華城的基準容積率是678.91%,京華城只要依法再花錢買30%容積移轉,總容積率就達882%,超過現在被誤解的容積獎勵20%和買容積移轉30%之後的總容積840%,大家根本也不必吵了。我看到媒體報導有些民意代表質疑京華城容積率,覺得冤枉,這些民意代表為達個人聲量和政治目的,根本是亂講,簡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我不願意此刻點出背後的真相,這和我上述說的有些關聯,但我會向檢察官說清楚;我要強調,容積本來就是為符合市民公益而生,如今成為政治人物的報復手段,成為蕩然虛假的形容詞。老百姓向政府陳情,政府要經過那麼多的關卡開會審查,公開透明,能去搞什麼,何況我最痛恨貪汙,如今將京華城汙名化,造成寒蟬效應,以後官府有錯,老百姓和企業敢陳情嗎?今天該查的是貪瀆的公務員,而不是勇於任事的公務員。我始終堅持「誠信道義」。人生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只要捲入政治,任何冤曲都可能發生,但我仍然要鼓勵年輕人努力付出,不要向索賄官員低頭。京華城的無妄之災,透露出人性掌握權力之時,會將私怨極大化。
沈慶京發聲喊冤「不可能送柯文哲紅包」 稱京華城不斷被報復是無妄之災
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涉京華城容積案,遭到搜索帶回訊問,稍早沈慶京也發出聲明,指出「從未跟官員妥協或送過紅包」,還說怎麼可能有辦法跟柯文哲談條件,更不可能送他紅包。檢廉28日「兵分43路」搜尋威京總部,及京華城負責人、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住處,以及中華工程、中石化公司等處。針對今日檢調搜索一事,沈慶京也發出聲明,「京華城申請容積獎勵的過程,讓我深深感受到,有些政府官員不願做對的事,視貪瀆和法律如無物,簡直是濫用公權力到極點」,並強調是1991年2月北市府公務員在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的公告上,自己表述不清,在要求京華城捐地30%之後,反而容積變更少,導致衍生爭議數十載。沈慶京在聲明中強調,「當年的商三基準容積率依法應該是560%(全國商三皆為560%),文稿竟然寫成392%(560%x70%),京華城為此向郝市府陳情,要求依法回復基準容積率為560%,郝市府悍然不更正,甚至有官員為了個人政治和金錢利益,前來索賄,我斷然拒絕」。另外沈慶京還表示,從年輕到現在,從未跟官員妥協或送過紅包,「正因為不妥協不送紅包,到今天京華城才會黑鍋揹這麼大,吃了這麼多的虧,也因為從不送官員紅包,就更不可能送柯P紅包,『他那種人,怎麼可能有辦法談條件』」。聲明中還透露,當時柯市府有位官員透過他人來明示要過,但他立刻拒絕,導致京華城申請容積不斷遭到報復。沈慶京甚至強悍表示,柯市府哪有給京華城特權,「明明是北市府不依法令行事,故意刁難京華城容積既有權益」,至於京華城建照核准的基準容積率是678.91%,京華城只要依法再花錢買30%容積移轉,總容積率就達882%,超過現在被誤解的容積獎勵20%和買容積移轉30%之後的總容積840%。
京華城案彭振聲遭境管 民進黨:柯文哲涉圖利應講清楚
民進黨發言人吳崢、台北市議員簡舒培及律師陳又新14日舉行「彭振聲限制出境!京華城案涉圖利柯文哲出來面對」記者會指出,京華城案檢調傳喚前北市副市長彭振聲,詢後因涉嫌重大遭限制出境,又接續傳喚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案情已明顯向上直指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京華城容積獎勵決議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呼籲柯文哲負起責任說清楚,不要一再逃避、閃躲。吳崢指出,近期京華城案逐漸升溫,過去多次被質疑的柯文哲,在台北市長任內,創下史無前例、讓不具都更資格的改建案,取得爆增840%容積,甚至違法自行創設容積獎勵,送給威京集團超過5000坪的樓地板,直接入袋財團,很明顯已涉嫌圖利;隨著時任的北市都發局官員、前北市副市長彭振聲,再到都審會委員,陸續被檢調約談,甚至彭振聲被以涉嫌重大遭限制出境,顯示整個京華城案涉嫌違法程度愈來愈高。簡舒培表示,台北地檢署星期一以被告身份傳喚彭振聲,歷經3個小時偵訊後,檢察官認定彭振聲涉犯貪污治罪條例圖利瀆職罪嫌重大,諭知限制出境出海及住居。2020年柯文哲說「貪污來自縱容,長官不可能不知情」,柯文哲身為彭振聲長官,面對彭振聲已被列圖利罪被告,竟然一如往常,完全靜悄悄、毫無說明,甚至這二天直播時只敢談政治獻金爭議,對彭振聲列被告完全沒有發言。簡舒培強調這起案件有兩個重點,第一,柯文哲的爛攤子「京華城案」、「北士科案」等偵辦調查,已經越來越接近核心,也就是當時最高行政首長柯文哲;第二,檢察官認為彭振聲涉嫌重大,卻能不羈押,代表彭在偵訊中,相當配合調查,不當余文,更要力拚不要成為李述德。簡舒培表示,日前彭振聲審查京華城案時,柯文哲曾經關心過京華城的要求,而且在京華城都市計劃案公告公文簽核時,他曾經問過都發局准用都更容積的法源依據為何,台北市都發局同仁說有召開過專家學者討論,因而彭振聲認為「京華城准用都更容獎是最高首長的裁量權」,因此把京華城都市計劃變更公告,呈上由最高首長決行。在柯文哲任內京華城案獨享二個「唯一」,「唯一」由市府協助召開專家學者諮詢會議的都市計畫變更案,以及「唯一」由民間機關提送的都市計畫變更案,並且由柯文哲親自簽准決行。陳又新表示,威京集團當年以捐地為由,成功將「第三種工業區」變更為「第三種商業區」,使容積率從300%提高為560%,北市府另給予「允建樓地板面積保障」,可蓋到12萬0284.39平方公尺,換算容積率達646%。現在京華城要拆除重新開發,應該也是回歸原容積率發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也做出判決,認為之前的允建保障屬於「一次性」,重建後不應再次適用,而須回歸「商三」法定基準容積率上限560%。陳又新說,以刑事稽查慣例這類的大型案件,先前檢察官可能已秘密偵訊台北市府相關局處首長及官員,檢察官通常都會提醒,偵訊後不能談訊相關內容,否則恐有滅證、串供疑慮。京華城案已經延燒到審議委員會委員及副市長,接下來可能很快就會收網,前副市長彭振聲的角色看得出來,這個案子很大機率是朝向起訴的方向,因為彭振聲本身就是被告,又被限制出境出海,很明顯代表檢察官認為有被羈押的必要,目前不知道彭振聲配合辦案到什麼程度,讓檢察官認為不用羈押也不影響後續偵查,所以下一步應該就輪到柯文哲被調查。
柯P弊案再加一? 南港轉運站BOT案遭批「北市科2.0」
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捲入弊案疑雲,相關爭議持續延燒,今日民進黨北市議員林延鳳、顏若芳在台北市議會進行工務部門質詢時,再爆出南港轉運站BOT案爭議,其稱新光人壽簽訂南港轉運站BOT案,只有2層樓的轉運站只佔整棟19層大樓8.12%,權利金經試算後,比第三次招商足足少了10億,且工程延宕至今,新壽甚至未提交預定進度,痛批全案如同北士科地上權案翻版。南港轉運站由東站、西站及商三轉運站共同組成,被視為柯文哲政府的重要政績,但也先後經歷了三次招標,在第四次招標時,將東站獨立招商,最終由新光人壽得標,並於2020年簽約,2022年動土,預計2025年完工啟用。林延鳳指出南港轉運站BOT案第四次招商廢除固定經營權利金,變動營運權利金也從4.3%降至2.51%,進行調整後才有廠商招標,也由新光人壽擊敗對手宏匯聯盟後得標。林延鳳表示,經其團隊實際走訪後發現,目前此案工程進度延遲,19層大樓鋼構目前僅蓋7層,原本預定2025年營運,現場工地告示牌上卻顯示2029年完工,而公共運輸處今年2月21日就請新壽提出原興建期限之預定進度,但新壽至今仍未提交。顏若芳也表示,南港轉運站BOT案權利金不斷下修,原先權利金為5億,到了第四次招標,將權利金砍到2.5億,剩下原先一半,且前三次本來都有的固定權利金和租金作為市府的財政收入,第四次卻取消固定經營權利金,換算後,比第三次招商整整少了10億元收益,顏若芳痛批,「這麼黃金的地段被對半砍,是不是賤價?」林延鳳說,此BOT案經權利金下修、拆標,且新壽得標後態度漫不經心,全案就像北士科地上權案2.0翻版,新壽在權利金下修後得標,之後再擺爛,要求市府善盡催告責任,不得修約放水展延期限,以免影響台北市民權益與未來的交通樞紐發展。林延鳳與顏若芳更要求政風處徹查,並且一個月內向議會提交報告。公運處副處長紀勝源表示,按目前進度規劃,確實難以在2025年完工,將依合約規定,請廠商提交預定進度;都發局長王玉芬則表示,希望廠商按契約規定辦理,且契約也訂有罰則。
京華城反擊遭北市府霸凌37年 開發延宕12年損失上看60億元
京華城近日因容積率問題再度引爆爭議,不僅刊登五大報全版重申容積取得過程一切合法,30日更召開記者會闡述37年來「被霸凌」的前世今生,強調直到2016年監察院確認京華城容積率原本即為560%,再加上申請的20%容積獎勵及購買30%容積移轉,才會有840%的容積率,但全案因延宕12年來估損失金額達5、60億元京華城董事長陳玉坤開記者會闡述37年來「被霸凌」的前世今生。(圖/威京提供)今日由京華城董事長陳玉坤偕同律師陳昭龍開記者會說明,最早京華城土地在民國76年前是「工三」,提出商業用地變成「商三」的容積率是560%,但卻在市府錯誤計算下被打7折,變成372%,直到民國105年,經監察院糾正北市府後,確認京華城容積率確實原本即為560%。至於560%變840%,是依《都市計畫法》第24條規範下,京華城依法獲得20%獎勵容積與30%的容積移轉,在560%乘上1.5倍後就是840%。前者20%,京華城提供詳細內容是4%「韌性城市貢獻獎勵」、8%「智慧城市貢獻獎勵」及8%「宜居城市貢獻獎勵」,此3項繳納相關保證金87.7億元;而30%容積移轉,陳玉坤強調,每個開發商都能申請,總花費44億元。陳玉坤也解釋,京華城百貨公司,因位置不佳、經營困難,每年營業額被東區跟信義計畫區瓜分,還有銀行聯貸案的壓力,在虧損累累之下,不希望造成股民損失擴大,才會規畫改建,跟選舉年沒有相互關聯。但已開發計畫延宕近12年,損失金額達5、60億元。目前京華城改建頂級商辦案「京華廣場」的工程進度已經快到地面層,陳玉坤也提到,受到缺工缺料等影響,原本預計2026年完工,恐怕將延宕,現在陷入爭議疑雲,難免會影響未來的買賣,目前已經有潛在的客戶接洽,不希望再捲入政治議題中。他也呼籲,台北市長蔣萬安應盡速將本案移送檢調,還京華城清白,強調37年來沒有任何一任市長圖利京華城,「只有京華城37年來被霸凌」。
大咖觀房市2/建商怨高房價源頭是「他們」 豪客置產「感謝都來不及!」
2024總統大選落幕,由於過去4年政府祭出不少打炒房政策,讓建商怨聲載道,CTWANT記者在大選後採訪各大建商、代銷業者,趁內閣改組前,業者大吐苦水及建言,期待新政府在抑制高房價上能對症下藥,尤其是地價,「政府把地拿出來標,帶動地價大漲,買地成本高,房價當然高!」並提醒居住政策應該是讓人人住得起,不是買得起。」向來大砲型的亞昕國際董事長姚連地,23日趁著30週年記者會上不吐不快,點出高房價來自建商面臨的5大高成本,包括高地價、高造價、高稅負及缺工導致高薪資成本,還有即將徵收的碳費,「開發商就是將本求利,土地成本加上建築成本,以及合理利潤、稅負,成就最終房價。」「各項成本都上漲,房價怎麼會掉得下來?」「未來房價還是高,政府要想辦法控制成本,在經歷多次打炒房政策後,預售屋也都不能轉賣了,房價依舊高漲,且不是個案,是所有建商都如此,顯然是本質問題。」甲山林集團總經理張境在也說,建商怎麼可能虧本做生意,真的想抑制房價,就先想辦法抑制建商成本。如何抑制成本?受訪業者異口同聲地說,從占總成本5~7成的地價開始。姚連地指出,近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為了籌措財源,標售土地,讓地價出現定錨效應,老百姓會看,政府都標這個價,轉手時當然比照辦理,這是制度上的問題,也是造成地價不斷上漲的主因之一。張境在也說,地方政府把地拿出來標,帶動土地大幅上漲,建商買地成本高、房價當然高,又回頭罵建商賣這麼貴,「我們也很無奈!」他多年前就建議,國有土地標售也能像股市有漲停限制,例如不能溢價超過20%,一樣價格就抽籤決定得標者,這樣就不會有土地成本飆高的問題,不過一直未有改善。其次是大缺工墊高營建成本。以高雄為例,因科技業大舉擴廠,導致營建工大缺,去年全年申報開工推案總量相較前年年減約4成,建商減少推案、延後開工、逾期完工,屢見不顯。富旺國際總經理林宗毅直白表示,「因為南部缺工問題嚴重,暫不考慮在南台灣獵地推案。」台灣缺工問題嚴重,尤其高危險、高勞力的營建工人,更是已無年輕人願意投入,多名營建業者反映,現在是有錢也請不到工人,目前引進的外籍移工,不只杯水車薪,還沒有任何經驗,需要時間培訓。(圖/黃鵬杰攝)而為了搶工的建商,只能不斷開出更高的價碼,「現在聘板模工行情已超過每日4000元,且即使高價延攬,還是缺人。」姚連地說,工地高溫、炎熱,從業人員長年只減無增,最終讓營建業缺工困境加劇,推升工人薪資不斷上揚、造價成本也持續攀升。就算引進外籍移工,也非完全能解決缺工問題,張境在說,目前引進的外勞,都只能掃馬路、做簡單工作,都是來這邊才學技術,他擔憂,若不久後又因政策調整把他送回去,等於是白做工。科達建築董事長賴建程就分享,前一波營造成本大漲,他光一個案子營造成本就多了2億元,但某次跟一位上市建商老闆聊天,得知該建商北中南所有建案營造成本超漲快200億元,是他的百倍,讓他不敢再多言。另外,央行針對高總價住宅實行的「豪宅限貸令」,規定自然人購買住宅,台北市總價7000萬元以上、新北市6000萬元以上,其他地區4000萬元以上,只能貸款4成,且必須本息攤還、無寬限期,也引起眾多建商不滿。在成本漲、房價漲之下,豪宅輕而易舉就會觸碰門檻,讓豪宅市場萎靡,甚至出現請建築師「拆門牌」,將房屋一分為二來解套。張境在就稱「限貸令」反而造成市場不健全,讓對大坪數、高總價產品有需求的民眾,卻因為限制,要付出更多自備款或是壓縮很多想換屋的需求,是不合理的,「不是只有照顧首購小坪數,才是健全房市。」去年全台最大案、總銷高達450億元的北市大安區豪宅案「Diamond Towers台北之星」,每坪開價230~290萬元,最小150坪,每戶總價4億元起跳,推案建商三圓建設董事長王雅麟也受到豪宅限貸令不小的影響,他認為一般住宅和豪宅應脫鉤看待,「豪宅客群是事業有成的客人,北市黃金地段房價動輒百萬起跳,超過7000萬元門檻相當容易,不應該對有錢人有差別待遇。」三圓建設董事長王雅麟表示,地緣政治風險下,富豪還願意把錢搬回來台灣買房,帶動周邊經濟消費,感謝他、頒獎給他都來不及了,還要去打他,希望選後對豪宅交易上的限制都能放開。(圖/林榮芳攝、報系資料庫)另外,他也針對法人購屋限制表達不滿,「全世界沒有法人買房還要經過審核的,採報備制即可,法人炒房會重複課稅,要炒房都是用自然人炒房,法人持有不動產多是透過公司管理房地產、股票等,未來也方便做二代傳承及資產分配,但這項管制是打亂人家財產規劃,何必呢?」王雅麟甚至認為,「在地緣政治紛擾下,富豪還願意把錢搬回來台灣買房,都要鼓勵人家,感謝他都來不及了,不應該還去打他。」他希望選後打房不合理的地方都能有所調整,「居住正義不是買不買得起,是合理價錢住到安全房子。」海悅國際總經理王俊傑也有同樣看法,「居住政策應是每個人住的起,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政府應朝這方向加強社宅規劃;另外他也提到,現在通膨物價飆升,薪資不調整就會感覺錢變薄,距離成家也會更遙遠,如何提高國內整體薪資結構,也是政府該改善的方向。
京華城改建自創獎勵項目容積增千坪 監院糾正北市府
位在台北市松山區的京華城購物中心改建案遭指控,在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2度放寬容積率,疑似圖利財團400億元。監察院24日指出,本案除有法令依據不足並逾越上位法規,創設所謂「韌性城市貢獻」等三項獎勵項目,據以核給超額的容積獎勵,對台北市政府提出糾正,要求改進。監察委員林盛豐、蘇麗瓊調查發現,京華城購物中心原址重建時,原應回歸適用「商三」法定基準容積率上限之560%,但北市府卻在法規外創設所謂「韌性城市貢獻」、「智慧城市貢獻」及「宜居城市貢獻」等獎勵項目,給予按準容積率上限560%外加、又增加最高20%的容積獎勵,換算獎勵樓地板面積高達5,585坪,如算入完工後建築執照的免計容積部分,樓地板面積合計恐高達約10,265坪,換算現值可達新台幣400億元。監察委員強調,當初台北市都委會相關會議審議該案容積獎勵時,即有多位出席委員、專家學者乃至台北市政府法務局人員,提出本案容積獎勵適法性及缺乏法令依據之質疑;監察院諮詢專家學者也同樣表示,本案容積獎勵缺乏法令依據、未符法律保留之重要性保留原則、逾越(牴觸)細部計畫上位法規,可見本案容積獎勵確有違失。監察委員表示,台北市政府人員到監察院接受詢問時表示,本案是先經台北市都委會審議程序審議通過,並參採「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創設所謂「韌性城市貢獻」等三項獎勵項目,據以核給20%容積獎勵;但監委認為,台北市政府往後必需要檢討,一定要有一個通案的原則,以利往後的審查。
選舉火燒財團!柯文哲遭控圖利120億元 威京集團說明始末「顛倒是非」
民進黨團8日召開記者會指控,京華廣場獲得史上最高840%容積率、獲利120億元超級大禮包云云,威京總部集團下午回應反擊,歷經政黨輪替兩朝的監察院所出報告,明確指明京華廣場容積率取得過程一切合法,是取回本來就有的容積率,沒有所謂獲利120億元之情事,呼籲不要政治操作,顛倒是非、以訛傳訛。威京集團今發出聲明,之前向台北市都委會聲請變更土地使用分區,經(1)捐贈全街廓土地30%作為復盛公園用地,並登記為台北市政府所有;(2)提供捐地後的20%樓地板面積作為公眾停車空間,才於民國80年獲准變更為商三用地(法定容積率560%),又再捐贈2.2億元興闢台北市偶戲博物館後,始准許起造京華城購物中心,為台灣都市計畫首例工變商個案。台北京華城曾是全球最大球體購物中心建築,於2019年11月30日正式熄燈,改建成商辦京華廣場。(圖/報系資料庫)當年台北市政府公告實施的都市計畫規定,明確保障京華城允建樓地板面積得不低於120,284平方公尺,惟京華城僅使用111,919.11平方公尺,換算容積率為678.91%。至民國99年,威京集團向北市府申請變更細部計畫,北市府在計算粗容積率時,以「捐贈全街廓土地30%後」的地塊面積計算,竟將原捐地後應為560%的容積率,誤解為打7折後僅剩為392%,才引發救濟返還容積率的多年爭訟。威京集團表示,歷經十年,多次向監察院、內政部等單位陳情,期間更是經過政黨輪替的兩朝執政,中間經監察院調查後發現錯在郝市府任內,始而發函糾正,北市府才在民國107年將容積率回復到原始的560%;豈料當時的北市府竟又不當刪除都市計畫內「允建樓地板面積120,284平方公尺」之保障,造成財產莫大損失和不公平對待。京華城拆除後將改建成京華廣場商辦,預計2026年完工落成,總銷上看550億元。(圖/黃威彬攝)威京集團再次強調,京華廣場正確的法定容積率就是560%,係依法透過公益性、對價性之整體規劃設計爭取容積獎勵20%,加計依法購買取得的容積移轉30%後,符合法定容積上限的1.5倍,整體容積率才達到840%。即便只加計容積獎勵20%,整體容積率亦僅達672%,仍不及原保障樓地板面積換算的容積率678.91%。針對民進黨團今召開記者會指控,京華廣場獲得史上最高840%容積率、獲利120億元云云,威京集團嚴正強調,歷經政黨輪替的兩朝的監察院所出報告,非常明確地指明京華廣場容積率取得過程一切合法,是取回本來就有的容積率,也沒有所謂獲利120億元之情事,期望不要政治操作,顛倒是非,倘有不實報導,必當究責,以正視聽。
1965年營運至今58年 北市一殯宣布明年4月拆除
有去過行天宮的朋友就知道,在這車水馬龍熱鬧的商業區域中,其實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就默默地座落在一旁。而現在有消息指出,從1965年就營運到現在的一殯,計畫於2024年2月24日後就停收,進行禮廳降載,預計4月就會進行拆除工程,9月拆除完畢。而拆除後的一殯現址則暫時改為汽機車停車場。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殯葬處與都發局於10月31日在台北市議會民政委員會報告一殯的拆除日程,當中也討論未來規劃等議題。根據民政局資料顯示,北市府於2022年12月7日核發一殯的拆除執照,而在2023年9月26日拆除工程決標。10月至12月則是針對周邊鄰房的鑑定,預計於2024年1月至3月進行施工前準備,推估4月至8月進行拆除施工,9月則是進行工程驗收。民政局表示,一殯現用地總面積為2萬1291平方公尺,市有土地為1萬5128平方公尺,比例最高為71%,另外其中還有4102平方公尺的私有土地。而東北側、西北側則分別有殯葬業者、宮廟、停車場等設施。一殯拆除後會先當臨時停車場、綠地使用。臨時停車場將設置汽車停車位321格、機車停車位181格,綠地面積為2093平方公尺。民政局也解釋,一殯現用地兩側主要幹道為高強度商業使用,土地使用分區是商三特,為殯葬服務業居多。附近商業使用偏向地區鄰里性,其餘土地以住宅使用為主。報導中也指出,都發局則正在進行土地用途的規劃與檢討中。都發局已於今年3月16日召開「一殯後續規劃方向研商會議」,會中收集各單位需求,評估以醫療、社福照護等用途為使用方向。民政局也提到,地方主要意見希望是以日間使用為主,避免住宿型使用。若有公務機關遷至該處,原機關土地或建物可規劃當其他使用。目前正評估規劃做為商場或商辦使用,並朝規劃為複合式園區,也有可能針對地方需求進行增設停車場、運動中心等。
便宜iPhone有詐?數位部推「防詐雷達」揪1.7萬件可疑商品
iPhone、名牌包等高單價商品容易被當成假網拍詐騙品項,數位發展部推出信任科技工具「防詐雷達」,以主動掃描機制找出可疑的電商商品或帳號的高風險清單,交由電商平台審查後進行預防性下架或停權,避免民眾誤觸詐騙商品。自7月份測試版上架迄今3個月內,已協助平台業者掃描逾42萬件商品,篩選出約1.7萬件可疑商品。為打造數位信任環境,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27日舉辦「2023臺灣數位信任科技應用交流會」,本次交流會承續6月12日攜手電商三大公協會以及電商會員舉辦「全民反詐,電商一齊」記者會後,各界努力共同防止詐騙的成果,邀請產業先進分享導入信任科技工具與電商平台FIDO解決方案之寶貴經驗,亦邀請行政院打擊詐欺辦公室、臺灣高等檢察署、內政部警政署、中華民國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台灣電子商務暨創業聯誼協會、台灣品牌暨跨境電子商務協會」與FIDO聯盟臺灣分會,透過公私協力從源頭著手,帶動更多電商與第三方支付業者共同營造數位信任環境。數位發展部唐鳳部長說明,現代民眾日常生活中越發依賴各類數位服務,例如:線上購物、社群交友、訊息分享以及個人資料管理等,因此,迫切需要一個安全且可信任的數位環境,例如提供快速而安全的身份識別機制,以確保網路身份不被盜用;有效的個人隱私保護措施,確保個人資訊不會被未經授權的單位或個人濫用以確保數位環境能夠從源頭預防不誠實行為,使民眾可以放心的參與各種數位活動,而不必擔心安全性和隱私問題。數位發展部已在今年1月加入國際身分識別標準組織FIDO聯盟,加速我國與全球政府單位和跨國企業的合作,共同制定國際標準,未來也將積極參與聯盟各項技術標準與工作組的討論分享,展現數位部前瞻、數位,以及國際化多元發展的特色。更以扮演臺灣數位發展的「馬達」(moda),促進跨域數位轉型、確保國家資通安全,來推動全民數位韌性的發展。數位發展部更分別從產業端及信任科技工具方面,從源頭開始打造數位信任環境,首先,產業端方面推動電商產業倡議導入應用場域,今年已協助4家國內代表性電商業者導入FIDO(EC FIDO)無密碼身分識別,如:國內最大開店平台(91APP)導入FIDO後,帶動一萬家知名通路使用FIDO;國內最大C2C網路市集(露天市集),每月可帶動3000萬會員人次觸及FIDO的使用;亞洲知名品牌書店(誠品),透過FIDO提升320萬會員隱私保護;國內最大電子書平(Hyread) ,攜手1,000家線上圖書館拓展FIDO生態圈,共同響應政府打造數位信任環境,保護民眾網路消費與個人隱私安全。在信任科技工具方面,數位發展部推出信任科技工具「防詐雷達」,以主動掃描機制找出可疑的電商商品或帳號的高風險清單,交由電商平台審查後進行預防性下架或停權,避免民眾誤觸詐騙商品。自7月份測試版上架迄今三個月內,已協助平台業者掃描逾42萬件商品,篩選出約1.7萬件可疑商品交由人工複審以進行預防性下架/停權。上述服務也與內政部警政署合作,運用科技進行聯防的智能串聯策略,降低虛假商品上架風險;同時「防詐雷達」已與民間業者如亞太智能等進行合作,從外部進行可疑商品檢測,協助提供高風險清單以增進平台業者查核效率。數位部期望透過數位信任與信任科技工具的建立,打造安全的網路購物環境,讓消費者能安心享受數位生活。另為因應日新月異的詐騙犯罪手法,數位部強調會在既有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協助主管產業如電商、遊戲點數與第三方支付等,從源頭進行堵詐、阻詐,例如規劃開發政府及產業使用的數位防詐工具、持續查核第三方支付業及開發法遵科技工具及建立多元防詐通報聯防機制等。
iPhone 15能用Type-C安卓充電線 專家曝充電器別亂買「少1裝置」手機恐燒壞
蘋果公司(Apple)推出iPhone 15,這個系列的一大亮點是全面改用採USB-C(Type-C)接口,取代原本的Lightning充電接頭。根據蘋果官方所公佈規格,發現雖然都用上了USB-C充電規格,但是傳輸速度卻有差。不少果粉也好奇,可以拿安卓的充電數據線來充電嗎?蘋果官方給出回應,只要有是Type-C充電線都能使用。但是,相較於蘋果原廠或MFi認證產品,市面上常見的仿牌充電器及充電線,雖然價格低廉卻品質低落,可能導致手機被燒壞。iPhone 15全系列改用USB-C充電線。(圖/達志影像/美聯社)萬眾期待的蘋果iPhone 15系列新機終於登場了,今(15)日8點官網和各大通路也將開放預購,9月22日就會正式開賣。在歐盟的推進下,蘋果終於改用Type-C接口,蘋果官網也指出,Type-C充電線都可以為iPhone 15、Mac、iPad,以及新款Type-C版的Apple Watch或AirPods Pro 2充電。因此,可以確定蘋果沒有如先前傳聞對USB-C接口進行加密,只要有是Type-C充電線都能使用。iPhone 15全系列改用USB-C充電線。(圖/翻攝自推特)蘋果長期主張自家的充電線較Type-C充電器安全。Type-C已被蘋果用於其他裝置,且被蘋果競爭對手廣泛使用,包括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三星電子(Samsung)。這次蘋果跟進後,更能讓消費者更容易在iPhone和 Android 之間切換,不過《商業內幕》引述行動裝置維修店「iPad Rehab」老闆瓊斯(Jessa Jones)說法,使用不符安全標準的充電器,仍會讓iPhone置於風險中。瓊斯表示,仿牌充電器或許比較便宜,但用戶未來維修時,可能就要付出代價,「如果你買了一個非蘋果原廠的充電器,應該看看產品描述及評價…理想上,你的充電器應該要有MFi(Made for iPhone)認證」,另外,過去蘋果官方Lightning充電線有2種晶片,一種用來認證這條線是蘋果生產的,一種當作隔絕損壞的保險絲。若是發生電力波動時,只有充電器會受到破壞,而非手機本身,而蘋果也建議,用戶應使用原廠充電器材,或者符合特定安全規範的他牌產品。iPhone 15全系列改用USB-C充電線。(圖/翻攝自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