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終權
」安寧善終掀健保配置漏洞 監委申請調查
監察院20日指出,接獲民眾陳情,指出國內各縣市社政單位以公費安置於醫療院所慢性呼吸照護病房(RCW)內之許多呼吸器依賴病人,部分恐已意識不清,有些甚至長期無家屬探視,惟因無法自主表達其意志,不但被迫以現代醫療強行續命,未能安寧善終,亦衍生全民健保給付無效醫療之疑慮,監察委員田秋堇已申請立案調查。監委表示,我國自89年立法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賦予國人得預立意願書,主張若於生命末期時可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或作維生醫療抉擇。若末期病人未簽署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且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時,由其最近親屬出具同意書代替之。無最近親屬者,應經安寧緩和醫療照會後,依末期病人最大利益出具醫囑代替之,以確保已施行維生醫療之末期病人善終的權利。監委進一步指出,104年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國人得預立醫療決定,事先立下書面意思表示,指明若處於特定臨床條件時,希望接受或拒絕之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或其他與醫療照護、善終等相關意願之決定。監委指出,國人若處於特定臨床條件時,可以選擇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的權利,究相關主管機關對於上揭公費安置個案,於安置之初有無依前開規定協助個案預立醫療指示?是否已研擬一套機制以確保這類安置病人保有善終之權利?又主管機關與醫療院所間如何溝通,以確保醫療院所不會剝奪安置病人安寧善終權益、實施無效醫療?全民健保資源是否有效配置?上揭疑義均需進一步深入瞭解釐清。
35歲不婚族盼無痛離世 簽立預立醫療決定書「5類病人適用」
54歲的李小姐看到婆婆在癌末時,因為大伯小叔為了如何治療意見不同,讓婆婆在插滿管路最糟糕的狀況下結束生命,她覺得自己未來不想這樣,也不想讓子女為難成為子女負擔,簽立了預立醫療決定書。35歲的王先生是年輕的單身漢,來諮商時表示自己是不婚族,想要沒有痛苦離開人世,對未來醫療提前規劃,並指定哥哥成為他的醫療委任代理人,也簽立預立醫療決定書。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表示,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五年,精神在尊重病人醫療自主,保障病人善終權益和促進醫病和諧關係。家醫科劉晟昊醫師表示,衛福部為保障病人有知情選擇與決定的權力,並針對五大類臨床條件病人,包含「末期病人,不可逆轉昏迷的人,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痛苦難以忍受、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具完全行為能力的意願人,可以透過預先,經由「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事先立下書面之「預立醫療決定」,加以選擇接受或拒絕醫療、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的權利。社工室闕昀珮組長指出,病人自主權利法和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二者的法源依據不同,適用範圍與決定內容也有不相同,但兩者並存不會互相牴觸。過去安寧條例意願書的精神是針對「末期病人」,「拒絕」維生醫療、心肺復甦術,僅倡導「拒絕」過度醫療,由緩和醫療團隊提供積極的緩和醫療,保障末期病人可以得到善終,病人自主權利法是擴大至五款臨床條件及增加諮商的過程。闕昀珮組長提醒,如有意願預立醫療決定,必須為法定成年人具行為能力者,可至全台灣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醫療機構,預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並確認其費用,進行諮商時參加成員除本人外,需帶至少一位二等親或醫療委任代理人(若有指定),商討特定臨床條件下,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之選項,最後醫療機構核章,公證人公證或兩位見證人見證後,上傳註記於健保IC卡才算完成。如果民眾想進一步對預立醫療決定書有問題,可參考衛福部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網站。
余苑綺病逝/余苑綺「讓我走」求解脫 導演嘆為親人做抉擇最難
客家電視台與全民大劇團合作製作的電視電影《最後一封情書》,今(22)日舉辦開鏡儀式,劇情以善終權為主題,女主角的劉瑞琪,劇中患腦癌並簽署安寧醫療,她看到余苑綺用手勢向家人表達「讓我走」的意願,余天不捨女兒余苑綺的離開,劉瑞琪表達心疼:「在戲劇裡面我們可以很客觀的做決定,但在現實生活中,病人的痛苦與家人的不捨會互相拉扯。」余天二女兒余苑綺癌末離開,余天李亞萍夫妻最終放手祝福的心情,讓人無不感到沉痛憐惜。劉瑞琪表示,希望透過《最後一封情書》這齣戲,提供大家在現實生活面對生死抉擇時,一個可能性。導演謝念祖表示《最後一封情書》裡面最難的也是為親人做抉擇,「但是我們要相信,做出來的抉擇最終無論是什麼,這些抉擇的出發點都是出自於愛。」林辰唏劇中飾演女主角的女兒,因害怕媽媽生病離開的她,總是神經緊張,兩人在戲中雖然彼此相愛,卻總是相處就吵架,從不理解到把愛說開,母女之情令人動容。《最後一封情書》舞台劇版2019年首演時,林辰唏才經歷母親離開自己的傷痛,她表示這齣戲幫了她許多,這次改編成電視電影,她笑說即便已經熟悉劇本,但實際開始排練時,仍然十分挑戰,「影視是不同的表演方式,而且要把客語變成像是母語一般的本能,真的很不容易。」林辰唏兒子已經上幼稚園,以前總習慣工作時把兒子帶在身邊,林辰唏笑著說自己花了點時間適應小孩不在的空巢期,「但發現自己多了很多時間,終於可以把以前沒時間的追的劇,全部都補上。」這次飾演林辰唏丈夫的邱逸峰,表示非常開心首次參與全民大劇團的演出,更期待之後能在劇場的合作。男主角的呂紹齊,在劇中與謝其文演出一對詐騙叔姪檔,以騙財騙色不動真心的方式,企圖賺取「遺產」報酬,沒想到在詐騙女主角(劉瑞琪飾演)的過程中,男主角(呂紹齊飾演)竟把自己的真心賠了進去。身為專業劇場演員的呂紹齊,此次為第一次參與影視演出。跟客家電視台有許多合作經驗的謝其文,說自己是劇場出身的,很開心可以看到更多好的劇場作品能影視化。
病主法3週年預立醫療保障「善終權」 24名人出書翻轉生死忌諱
病痛與生死長期是華人社會不敢觸碰或討論的話題,面對超高齡社會以及後疫情時代的挑戰,善終的思考與準備更顯其迫切性。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下稱病主法),以預立醫療決定的方式保障當事人的善終權。病人自主研究中心(下稱:病主中心)執行長楊玉欣在病主法邁入3週年之際推出公益書籍《如果還有明天》,衛福部長陳時中、台北市長柯文哲及立法院委員蔣萬安皆到場以親身的經驗分享善終與善生的話題。《如果還有明天》透過24位名人對病痛與生死的切身故事,期盼跳脫剛性的法律宣傳,以生命的愛與感動,號召眾人在「還有明天」的時刻,討論「如果沒有明天」的話題。今(26)病主中心舉辦新書發表會,楊玉欣於記者會中致詞提到,善終的準備來自於人生的圓滿,而人生的圓滿也源自於對生死的認知與討論,「疾病和苦難是社會的寶貴資產,在疾病苦難中『選擇不放棄』,那就是選擇迎向黑夜與孤獨,甚至必須在絕望恐怖中,去創造意義與愛的可能性來,這其中的內在奮鬥與生命智慧,我認為就是社會最寶貴的資產。」陳時中表示,「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精神很好。要有分享、要有信任,要有選擇,對於專業的信任加上自己的思考,來達到自主的目標。」柯文哲則感性分享身為醫師時的經驗,「當醫療技術好到沒有心臟、肺臟、肝臟都能活著,我們面對的是生跟死的界線到底在哪裡?我們要思考什麼樣叫做活著。」一句話點出「如果還有明天」的深沉思考。蔣萬安也於致詞點出談論善終話題的必要性,「從善終權開始思考,其實就是思考怎麼樣活著更沒有遺憾。這個話題並不是傳統說的觸霉頭,而是真正帶領民眾走向更幸福的指標。」作者之一的張淑惠女士2019年於病主法起跑記者會上陪伴小腦萎縮症的罕病女兒秀秀現身記者會,當年支持女兒共同為病友發聲,促使小腦萎縮症於隔年納入病主法適用範圍。秀秀也於生命終點時在病主法的保障下離世。張淑惠現身記者會,她於致詞中表達對女兒的愛、思念與驕傲,且期盼能承襲女兒的遺志,「生命的價值不在長度而在寬度。」病主中心期盼藉由《如果還有明天》書籍出版及社會影響力人士的號召,同時配合媒體社群串聯的思考與討論,翻轉眾人對此話題的刻板印象,希望民眾能從終點往回思考人生的重要選項,在每一日活得更踏實,在終點來臨的那一刻更圓滿更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