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油
」胃痛別亂試偏方! 他喝油吃冰舒緩竟成「胃穿孔」
一名30歲男子在用餐時突感劇烈腹痛,被送至急診後確診為胃穿孔,緊急手術修補。外科醫師陳榮堅透露,這名患者既無吸菸飲酒習慣,也未感染幽門桿菌,經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是男子長期聽信偏方,以喝油或吃冰舒緩胃痛。陳榮堅提醒,胃痛時不應使用偏方,否則嚴重可能會導致胃穿孔。陳榮堅醫師提醒,不要輕易嘗試偏方。(圖/翻攝自陳榮堅臉書)日前陳榮堅在臉書「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分享,一名30歲的男性吃飯吃到一半因為肚子痛到被送來急診,檢查發現他已經胃穿孔,必須緊急手術把胃補起來。經詢問後發現,他為避免服用胃藥引發骨質疏鬆,長期聽信偏方,以喝油或吃冰舒緩胃痛,導致病情惡化。陳榮堅指出,胃的環境就跟鹽酸一樣,當黏膜受損時,就等於有鹽酸在侵蝕胃部。這時如果沒有使用抗制酸的藥,反而是用一些偏方,像是「喝油」、「吃冰」不僅無效,還可能延誤治療,導致胃潰瘍惡化為胃穿孔。陳榮堅解釋,胃痛或胃不適的常見原因包括胃痙攣或胃潰瘍。胃痙攣可以使用解痙攣的藥物治療,而胃潰瘍則是胃黏膜受損,被如同鹽酸般的胃酸侵蝕所致,需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控制病情。他補充,胃潰瘍還有另外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壓力」,學生要考試前,因壓力過大,胃部可能會有稍微發炎的狀況,只要調整飲食、作息,並輔助一點簡單的藥物,配合適度休息,通常可以得到改善。許多患者因迷信偏方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危及生命。陳榮堅提醒,如果有任何疾病,還是要使用正規的藥物治療。
【減重專輯】4個月甩肉12公斤! 精準用藥與肥肉說BYEBYE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潘昱僑報導】壓力大就想吃!一名3旬女性美食節目工作人員,因「職業傷害」加上長期飲酒紓壓,肚子堆積了肥厚的游泳圈,甚至影響健康。知名減重診所醫師黃彥皓表示,常見肥胖類型包括壓力飢餓、大腦飢餓與腸道飢餓,精準用藥才能事半功倍,此個案合併使用血糖用藥與抑制食慾的複方口服減重藥物,靠少少幾顆就在4個月內從72公斤瘦到60公斤。3大肥胖類型 你是哪一種?炎炎夏日想穿著輕薄衣物、到海邊游泳,卻因肥肉不敢見人嗎?國人常見肥胖類型為「壓力飢餓」與「大腦飢餓」,2類合併佔比高達9成。(1)壓力飢餓 (情緒饑餓)患者個性容易緊張焦慮,常靠美食美酒紓壓、慰勞自己。常見的飲食型態為辦公室訂下午茶,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沒吃會暴動」,減重不易。建議此族群的人多運動,提升促進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與腦內啡,可讓人感到快樂滿足,進而減少攝取熱量。(2)大腦飢餓這類人其實身體不需要那麼多熱量,但就是克制不住慾望「嘴饞」,吃完正餐不滿足,還有一個甜點胃嗷嗷待哺,辦公室抽屜永遠有吃不完的零食。此族群的民眾需要行為教育改善口腹之欲,搭配多運動才能有效消耗熱量。(3)腸道飢餓這類民眾的胃排空速度比一般人快,常見於活動量大的運動員,不過此族群占比僅約1成。喝酒宛如喝油! 減重飲食注意3原則 無論哪一種肥胖型態,飲酒堪稱減肥地雷。黃彥皓醫師提醒:「喝酒宛如喝油!」酒精1g熱量高達7.1大卡,濃度越高熱量就越高。而且酒精本身是乙醇,代謝後產生的乙醛毒性相當高,肝臟需要優先代謝,因此過度飲酒不僅累積成內臟與腹部脂肪,甚至導致脂肪肝與慢性病,危害健康。減重期間控制飲食,營養師楊尚文建議攝取高纖食物,例如白米飯換成五穀米、增加蔬菜比例,也可以用低糖度的水果代替正餐之間的點心,例如芭樂或奇異果,每份1個拳頭大,每天吃到2-3份水果為佳。如果仍然感到飢餓,可攝取低熱量的食物,例如洋菜、生菜、愛玉、蒟蒻等。(1)三餐規律進食(2)細嚼慢嚥,讓大腦感到飽足(3)充足的睡眠,避免大腦分泌飢餓素戒斷食物成癮!減重卡關2大策略 合併用藥再下一城減重時體重下不去或是反彈,到底是哪裡出問題呢?其實,陷入停滯期的主因並非抗藥性,而是民眾「減肥一見效就鬆懈」。黃彥皓醫師表示,若以診間高達九成的「壓力飢餓」與「大腦飢餓」來看,鼓勵患者多運動燃燒卡路里,並依個人體況,合併使用降低飢餓感與抑制食慾的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便利性的口服方式符合上班族生態外,服用較少顆數且能應用於多範圍,可避免患者對藥物產生適應性,例如成分安非他酮(Bupropion)可提升快樂滿足感進而降低進食慾望,納曲酮(Naltrexone)則能抑制飲酒或甜食上癮的狀況,兩種成分都是減重很不錯的「戒癮藥物」。有別於坊間「雞尾酒減重療法」,黃彥皓認為,想達到減重成效,不能只餵食民眾不同的套餐處方,而是應以個人體質設計,「精準用藥」才能事半功倍,減少對身體的負擔與副作用風險,同時避免藥物濫用。(1)增加代謝、攻擊脂肪:效果較強效,主要作用方式是藉由增加心跳提供氧氣,增加燃燒力。處方上需注意有腦心血管疾病未得到良好控制的人須避免使用。(2)抑制食慾、阻斷熱量:藥性較為溫和,適合有代謝問題、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激烈運動的族群。近期偽藥問題頻傳,黃彥皓醫師也呼籲衛福部核准的減重藥物僅有三款,其中最新型的複方口服減重藥物配合行為改變能有效維持4年以上減重效果。網路減肥資訊過於龐雜,雖然有許多攝取低卡路里的減肥法可在短期內見效,但極端飲食難以維持且容易復胖,經由醫師設計藥物處方、營養師擬定菜單、整體團隊互相打氣鼓勵,才能安全穩定的打造健康體態。>>打倒食慾怪獸!【幸福瘦找小芙】陪你一起補充衛教知識
只是吃了同學生日蛋糕 虎媽逼兒「喝油催吐」:不健康
垃圾食物有害健康,因此家長會管控孩子的飲食,不過太嚴格或許不是一件好事。中國有一名媽媽,很在意兒子吃的東西,只是因為同學生日吃了蛋糕,竟然大發脾氣,甚至逼兒子「喝油催吐」,讓人傻眼至極。起因於有同學生日,兒子吃了蛋糕,讓這名媽媽爆氣,在班級群組大罵,先是感謝對方的好意,但也教訓兒子:「在任何場合,別人好意給你東西都要三思,懂得拒絕」,她希望兒子在學校不要吃別人的東西,更表示家裡從來不吃,過生日偶爾吃也是動物奶油,雖然知道對方是好意,但覺得沒必要,「因為妳這樣做,其他家長是不是也應該效仿?給孩子一席之地,讓老師親?同學們誇!」這名媽媽覺得蛋糕不健康。(圖/翻攝自微博)這名媽媽堅持自己沒有錯,並懇求大家不要針對兒子,「希望你們都快樂,說完之後我沒有後悔,是後怕啦!以後我不會說話了,我要學會控制自己」,更提到水果、果乾不行、但瓜子可以,「反式脂肪不健康,就跟棒棒糖一樣」,坦言知道兒子亂吃東西很不高興,「我沒看到奶油蛋糕時候開心,看到了上火一萬倍」,接著貼出相關研究,考慮要用催吐的方式,逼兒子生喝橄欖油30毫升、10毫升椰子油、10毫升亞麻籽油,希望把吃進去的東西逼出體內。媽媽氣到手發抖。(圖/翻攝自微博)這名媽媽表明,她不讓兒子吃學校餐廳的東西,自己會親自送飯,「我都不允許他亂吃,我都氣得手發抖」,有同事給兒子6個核桃,讓她驚呼:「我兒子今天被投毒啦!」由於要求健康飲食,沒錢買就會自己種,「寧可餓死不吃垃圾食物」。媽媽表示,寧願餓死也不吃垃圾食物。(圖/翻攝自微博)對話曝光後,網友都感到不可思議,「感覺小孩子好可憐」、「好可怕…感覺精神狀態很不好」、「這孩子上輩子造了什麼孽」、「這樣的孩子不適合上幼兒園,適合在家裡供著」。
名醫教你瘦/減重也要攝取好油 「冷藏結塊的不買」拒絕理由曝光
忙碌高壓的醫療工作,讓40出頭的方俊凱醫師體重飆升到89公斤,睡覺會打呼、爬樓梯會喘、血脂/血糖/膽固醇健檢亮紅燈,嘗試各種減肥法卻不見成效。從2018年底起,方俊凱醫師開始執行減肥計劃,不只自創了「類生酮飲食法」,更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一年半後,他減去19公斤,從89公斤回到住院醫師時期的70公斤,而且至目前為止,也一直維持在70公斤上下,不曾復胖。BMI也從33.4降到26,體脂率從35%降到28%,並一直維持。不只如此,減去19公斤之後,他衣服的尺寸也跟著縮小,從最大尺寸的XL,變成現在的M尺寸,衣服尺寸小2號,連最胖時期穿起來合身的牛仔褲,現在也顯得太大件。方俊凱醫師將這套親身實驗的「方」式減重心得,與資深醫藥記者蔡怡真一起撰寫成《類生酮+宅運動 方式瘦身法》一書,CTWANT周刊王特別整理成4篇書摘,每周周末刊出,以下為第二篇。方俊凱醫師家中常備多種小罐油品,如酪梨油、紫蘇油、南極鱗蝦油等輪流食用。(圖/原水文化提供)試了十多年都沒有成功的減肥方式,從不斷挫折中找到一種健康可行的減肥方法後,當然就想要讓它成為一種生活型態,因為減肥是一時,但持續可行的飲食方式,才能終生受用,而「好油」成了現今飲食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對於油的選擇,主要就是多樣化、產地安全、價格不貴,而且一定要是初榨油脂。我對品牌沒有忠誠度,大多都是在購物台選購,其中很多是小農或業者自行前往國外與產地購買。我比較常選擇小品牌油種,因為來源較單一,在產品介紹上會更清楚知道原料從哪裡來。另外,購買產品一定要確認有清楚標示產地及檢驗合格,畢竟吃得安全是最重要的防線。目前家裡有十多種油輪流使用,大小罐都有,有橄欖油、沙棘油、亞麻仁油、苦茶油、酪梨油、南瓜籽油、印加果油、紫蘇油等等,加上鱗蝦油膠囊;這些油用完了,就換品牌、換不同廠家的油種,原因在於產地不同、來源不同,營養素也不相同。選擇油脂除了多樣化之外,若將油放置冰箱會結塊的,我就不會使用,這讓我想到豬油及椰子油等飽和脂肪酸,放在室溫下就結凍的情形是一樣的,而自己的外食中有很多機會可能會吃到像豬油之類的飽和脂肪酸,因此家裡常備油就儘量不選會凝固的油脂。大家都知道好油經過烹調會變質,這些油脂最常使用的方式是淋在食物上,偶爾將油噴在食物上用氣炸方式處理,若沒時間料理,就直接用喝的,才能攝取油脂最好的營養素,無論是加在食物上或直接飲用,我至今仍維持每天使用或攝取約30~40公克的好油。常有人問這麼多油,每種油直接喝都好喝嗎?答案當然不是。經過兩年多的個人試驗,若要用喝的,首推橄欖油,橄欖油會有一種辛辣嗆味,也是國人較熟悉的味道;其次是亞麻仁油,有些苦味及奶油味,印加果油則有青草味,至於沙棘油味道不佳就以膠囊取代。若是烹調調味,則可看食物的屬性選擇油脂,像生菜沙拉就能使用橄欖油,溫熱蔬菜適合用有植物界奶油之稱的酪梨油,南瓜濃湯就能加點南瓜籽油,中式料理就以苦茶油為主。在我的食用油清單中,反倒沒有出現大家常用的麻油及花生油,原因在於麻油太燥熱,吃了麻油料理會生火、嘴破;花生油則因花生原料保存不易,若原料儲存不當容易產生黃麴毒素,因此,就不會出現在我家中的廚房。為了讓自己吃到好油,不只在家中放上好幾瓶油,也會帶一些到醫院,有需要就喝一點。不過,話說回來,油脂還是熱量偏高的營養素,即使是好油,在總量的攝取上仍需限制。由於油脂熱量極高,1公克9大卡,每天40公克約360大卡,為了控制整體熱量,還買了量杯式的湯匙,讓自己可以掌控油脂攝取量,而因為常外食,若外帶食物,自己就會再加點好的油脂。喝油首選初壓冷榨橄欖油,其次是亞麻仁油、印加果油等。(圖/原水文化提供)油脂對身體產生的變化,一直都有很多研究,國民健康署指出,總熱量中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取代5%飽和脂肪酸的熱量,可減少約 11.5% 冠心病的機率,因此多建議民眾選擇植物性油脂,例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芥花籽油、玉米油、橄欖油、葡萄籽油、胡麻油等。另外,堅果種子類所含的油脂,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鈣、鉀、鎂、維生素E等營養素,每日建議攝取約1湯匙量(大約杏仁果5粒、花生10粒、腰果5粒)。而營養專家對於Omega-6及Omega-3有更進一步的分析,台灣的飲食料理上多使用Omega-6含量多的油脂,包括葵花油、芝麻油、玉米油等;而含有Omega-9的橄欖油及Omega-3的亞麻仁油、核桃油、魚油都偏少,這種油脂攝取比例失衡的狀況,很容易造成身體發炎。另外,有研究顯示,體內DHA(魚類脂肪)濃度最高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了47%,而每週只要吃1次魚,就能降低罹患失智症和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為了攝取好油,我也上網找了不少資料研究,魚油除了可抗發炎,還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魚油因含有Omega-3脂肪酸,主要成分為EPA及DHA,其中EPA有助於抗發炎,預防動脈硬化及減少血小板粘性;而DHA可緩解腦部膠狀細胞過度增生導致纖維化,降低認知功能退化。不過,要提醒一下,凝血功能不佳者,或要進行手術、拔牙等,得在一週前停止魚油使用。2018 年開始補充南極鱗蝦油3個月後,進行身體檢查的我,原本擔心可能有動脈粥狀硬化的狀況,卻在心臟血管的檢查上順利過關,更加深我對好油的堅持。不好的油會讓身體處在發炎的狀況,而自己在改變飲食,多吃好油後,也覺得自己身體的「火」好像降溫了,以前年輕時火氣大,大概每個月都會嘴角破或是鵝口瘡,就是中醫俗稱的火氣大,但現在整體的體溫微降,也不再時常發生嘴角破等火氣大的情形。好油可以這樣用!1.橄欖油、亞麻仁油、印加果油可選擇直接喝。2.烹調或調味看食物屬性做選擇,生菜沙拉加橄欖油,溫熱蔬菜使用酪梨油調味,南瓜濃湯加點南瓜籽油,中式料理則可以苦茶油調味。3.選擇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大豆油、葵花籽油、芥花籽油、玉米油、橄欖油、葡萄籽油、胡麻油、紫蘇油等植物性油脂。4.堅果種子類所含油脂,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鈣、鉀、鎂、維生素E 等,建議每日攝取約1 湯匙量。5.魚油含有Omega-3脂肪酸,主要成分為EPA及DHA,有助於抗發炎、預防動脈硬化及減少血小板粘性、降低認知功能退化。
愛莉莎莎慘遭砲轟「頻道退訂數」超驚人! 網紅笑虧:沒事兒
百萬訂閱YouTuber「愛莉莎莎」因拍片實測「喝橄欖油排膽結石」的民俗療法,遭到台大兒科醫師「蒼藍鴿」打臉,1個月後她又拍片反擊,再度被多位醫師連番砲轟。雖然日前愛莉莎莎已道歉並下架2部爭議影片,卻仍止不住網友怒火,不過她的YouTube粉絲至今只退訂2萬人,網紅「四叉貓」劉宇忍不住笑虧「沒事兒!」針對愛莉莎莎的「喝橄欖油排膽結石」影片是否違法,食藥署表示已看過影片,內容主要是強調看書後的個人體驗,此類飲食法不可宣稱療效,若影片內容提到「喝油可以預防結石」等,經專家認定有違規疑慮,可依法開罰60至500萬元。雖然愛莉莎莎慘遭多位醫師抨擊,許多網友也留言砲轟,但她的人氣似乎沒受太大影響,網紅「四叉貓」劉宇在臉書PO文表示,愛莉莎莎頻道訂閱數至今只退訂2萬人,「愛莉莎莎119萬維持30天以上,接著在2月14日降到118萬,今早(2/17)繼續跌到117萬,本次事件才少了1.68%訂閱」,讓他忍不住笑虧「沒事兒沒事兒」。網友也紛紛在貼文下留言,「Clubhouse裡的自介該改數字囉」、「不怕不怕,九牛一毛」、「沒事沒事!腦粉都在箱底」、「你們覺得現在可以拯救愛莉莎沙的是A.小玉復出拍片;B.韓國瑜宣佈選台北市長;C.四叉貓宣告約砲成功」。
瞎咪!營養師警告「培根不是肉」 成分曝光網友驚:根本在喝油!
現在人飲食型態多元,不少人因為偏好吃重口味,導致健康問題變多。以每個人天天都會吃的早餐為例,「培根」就是不少人的早餐首選。但營養師高敏敏就發文警告大眾,「培根不是肉」,多吃容易讓高血脂上門。高敏敏近日在個人臉書專頁,分析早餐店蛋餅的熱量排行榜。她透露自己過去曾遇過一位培根控患者來進行營養諮詢,該患者提到自己每天必吃各種培根類早餐,像是培根蛋餅、培根三明治等,結果默默變成高血脂的慢性病患者。(圖/翻攝自高敏敏營養師臉書)高敏敏語出驚人表示,「培根不是肉啊!」她並提到,培根除了不是真正的肉品,更不是優質蛋白質,別以為吃培根可以得到和肉類一樣的營養。高敏敏解釋,培根因為經過化學加工,所以其製造出的成品,並不算是肉,而是加工調理食品;且培根的脂肪組成堪比油脂,吃多了對身體有害無益。高敏敏建議,常吃西式早餐的人,儘量少點含有培根、香腸等加工肉品的餐點,如果要點早餐店的蛋餅,建議把蛋餅的餡料換成里肌肉蛋餅或蔬菜蛋餅比較好,再加一片起司補鈣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