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艾娃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AI 俄羅斯AI將影響「全球40%」就業機會 IMF總裁警告:加劇社會不平等
AI浪潮席捲全球,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警告,AI「如海嘯般」衝擊勞動市場,影響全球4成就業機會,恐加劇社會不平等。喬治艾娃出席瑞士國際問題研究所(Swiss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在蘇黎世主辦的活動指出,AI恐在未來兩年,衝擊已開發經濟體60%的就業機會,全球40%的工作也會受到影響。面對AI浪潮來襲,喬治艾娃表示,「我們沒什麼時間讓民眾和企業做好準備。若是我們控制得當,AI能大幅提高生產力,但也可能帶來更多錯誤資訊,加劇社會不平等。」喬治艾娃列舉2020年全球爆發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為例,提到近幾年世界經濟飽受衝擊,尤其氣候危機作祟下,她預期還將面臨更多衝擊,不過依然極具韌性。喬治艾娃演說中指出,去年憂心多數經濟體陷入衰退的疑慮四起,但並未發生,沒有落入全球衰退的處境。她說,「讓我們備受打擊的通膨正在降溫,幾乎各地都是如此。」瑞士央行(SNB)總裁喬丹(Thomas Jordan)也在同一場合演說,他聲稱瑞士的抗通膨戰役大有進展。瑞士4月通膨率年增1.4%,連續11個月維持在SNB的0到2%目標區間。AI取代人類工作的示警聲此起彼落,華爾街巨頭高盛集團4月初報告即提出驚人預估,全球有3億個工作將因生成式AI萎縮或消失。但高盛不忘強調AI的優勢,認為自動化帶來創新,促成新型態工作。企業拜AI所賜節省成本,將資源投注於開拓或擴張業務,全球每年GDP可因此增加7%。喬治艾娃警告AI給勞動市場帶來「海嘯」般威脅,股神巴菲特在甫於5月初落幕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則將AI比擬成「核彈」,要是運用不當,將造成毀滅性後果。巴菲特當時提及,AI技術能將其音容模仿得維妙維肖,連妻女都辨不出真偽,令他對AI應用於詐騙的潛力感到憂心。
AI將取代「全球40%」工作 IMF:已開發國家影響最大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因人工智慧(AI)迅速興起的關係,全世界將有約40%的就業機會受到影響。另外,已開發國家受到的影響比起新興市場及開發中國家來得更高。綜合外媒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14日在部落格發表示,有很大的機率AI恐會加劇整體貧富差距,「這是個令人不安的趨勢,決策者必須積極加以因應,防止這個技術進一步加劇社會的緊張局勢。」除此之外,喬治艾娃也呼籲各國政府必須建立「社會安全網」,並為容易受到人工智慧影響工作的行業提供職訓計畫,以避免被AI影響;人工智慧也可能影響國家內部的收入和財富分配,更可能會導致整體嚴重不平等。她也指出,對技能要求愈高的工作,受到人工智慧影響就愈大,比起新興市場及開發中國家,已開發國家受到的影響來得更高,但也有更多機會可以利用其好處。根據IMF分析,雖然AI有可能完全取代一些工作,不過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它會補充人類工作人立的不足。但是已開發國家可能約有60%的就業機會將受到影響;相比之下,在新興市場和低收入國家,受人工智慧影響的就業機會比例預計分別為40%和26%。
IMF示警:AI將影響全球近40%工作機會 已開發經濟體風險更高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公布的分析報告顯示,人工智慧(AI)將影響全球近40%的工作機會,其中已開發經濟體比新興市場和低收入國家面臨更大的風險。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一篇關於該研究的部落格文章中表示,在大多數情況下,AI可能會加劇整體不平等,這令人不安。政策制定者必須積極應對,以防止這項技術進一步加劇社會緊張局勢。喬治艾娃指出,AI帶來的所得不平等效應,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技術對高收入者的補充程度。AI技術將會提高「高收入」員工和企業的生產力及薪資,進而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她表示,各國應提供「全面的社會安全網」,並為弱勢工人提供再培訓計劃。分析顯示,雖然人工智慧有可能完全取代一些工作,但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它將補充人類的工作。先進經濟體可能約有60%的工作機會受到影響,在低所得國家則影響僅26%的工作機會。IMF預期在這些情況中,有一半的勞工可以獲得AI整合帶來的好處,有助於提高生產力。但至於其他的案例,針對目前人類操作的關鍵任務,AI有能力表現優異,這可能使得此類人力需求銳減,波及薪資、或甚至完全取代現有人力。企業一直在向AI這項新興技術投入資金,但不時引發員工對其角色未來的擔憂。其中一個例子是美國的網路新聞媒體公司BuzzFeed,該公司宣布計劃使用人工智慧來幫助內容創作,並關閉了其核心新聞部門,裁員100多人。
市場期待降息 Fed會議紀錄恐澆冷水
根據芝商所(CME)FedWatch工具,截至2日聯邦基金期貨交易員預測,2024年結束前Fed降息5到7碼的機率達90.3%。不過3日報價顯示,市場預期Fed 3月啟動降息的機率,從一周前的85%下滑到近75%。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2月12-13日貨幣政策會議紀錄,將於美東時間3日下午2時出爐,可一窺Fed官員對於通膨走勢的最新看法。照Fed在去年最後一場例會釋出的點陣圖,Fed官員普遍預估今年3度降息(每次降1碼),利率水位從目前的5.25%到5.5%降至4.6%左右。然而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威廉斯(John Williams)等Fed重量級官員,在Fed 12月例會後開始對市場的降息期待潑冷水,稱談降息「言之尚早」。Stifel, Nicolaus & Co.經濟學家韓德森(Lauren Henderson)指出,Fed官員預測今年起碼降息三次,「若官員論調偏鴿,對目前通膨從峰點回落的狀態感到滿意,今年至少三度降息將更篤定,甚至升高擴大降幅的期待。」然而,「要是我們聽到Fed官員說通膨居高不下,勢將削弱降息的急迫性,市場也可能隨之下修今年降息次數的預期。」另一方面,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2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替美國經濟軟著陸背書,稱這多虧Fed不計升息帶來的痛苦,「果決」抑制通膨。喬治艾娃再次警告,美中兩強戰略對峙日益升高下,經濟恐因破碎化(fragmentation)受到傷害,IMF預估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將因此流失多達7%。此外發展綠能技術所需的關鍵礦物,也面臨斷供的威脅。
全球經濟仍艱難!IMF總裁:今年底有望觸底反彈
中國鬆綁疫情限制,為全球經濟復甦帶來希望。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12日表示,全球經濟依然嚴峻,但有望在今年底觸底反彈。她特別提到,中國去年表現「令人失望」,如今走出清零政策,其經濟發展「很可能是全球成長的關鍵因素。」IMF預計本月底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喬治艾娃在華盛頓一場簡報會中告訴媒體,「籠罩世界經濟的烏雲很快就會散去」,儘管通膨頑固,IMF不會再像去年那樣連續下修成長預測。她指出,外界對油價飆升的擔憂未成為現實,勞動力市場依舊強勁;只要人們工作,即使物價很高也能持續消費,這有助於經濟表現。談及全球兩大經濟體,喬治艾娃表示,中國曾為全球經濟成長貢獻約35%至40%,但去年表現「令人失望」。她說,IMF認為中國今年有望再為全球經濟做出貢獻,時間點可能落在年中,實際情況取決北京對防疫政策的態度。至於美國,喬治艾娃樂觀表示,確實有望「軟著陸」。整體而言,喬治艾娃認為今年對全球經濟而言仍然艱難,「我們身處在一個更容易受衝擊的世界,必須對可能存在、甚至從未納入考量的風險持開放態度,這就是過去幾年的重點,難以想像的事已經發生兩次了。」她強調,通膨頑固,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各國央行應持續推進穩定物價。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10日最新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報告,今年經濟將「急劇、持久放緩」,成長率估為1.7%,約去年6月預測值的一半。世銀表示,全球處於脆弱的經濟環境,「任何新的不利發展,都可能讓經濟陷入衰退。」
IMF總裁:全球經濟衰退已無可避免 明年還會更艱難
繼先前野村(Nomura)首席經濟學家示警以美國為首的7個主要經濟體將在未來1年內相繼陷入衰退之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Georgieva)又在 6日表示,全球經濟前景自4月以來變得「黯淡無光」,有鑑於相關風險不斷升高,不排除明年可能爆發全球性的經濟衰退。據美國CNBC的報導,IMF將在7月底發布其對今、明2年全球經濟前景的預測,喬治艾娃向路透社表示,該組織將在未來幾週下調其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3.6%的預測,這已經是IMF今年來第3度調降這個數據了。喬治艾娃表示,經濟前景變得黯淡是肇因於蔓延全球的通膨危機,並因此導致多國央行加速收緊貨幣政策,再加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俄烏戰爭即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她指出,「我們身處的水域波濤洶湧,風險正在持續上升,所以我們不能排除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今年會相當難受,但2023年將會是更艱難的一年。」向來對經濟數據預測較為樂觀的IMF如今卻發表這麼悲觀的言論,也不免讓投資人感到相當憂心。6日的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的關鍵部分已連續2日倒掛,這通常是經濟衰退即將來臨的可靠指標。而日前也有專家指出,美國規模相當龐大的槓桿貸款(Leveraged Loan)和以此打包而成的金融商品,也就是簡稱CLO的擔保貸款憑證(Collateralized loan obligation),根本就是引爆2007年次貸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CDO(CollateralizedDebt Obligation)的翻版,只是這次的貸款對象變成了美國的企業而已,這是否會引爆新的金融危機也值得投資人注意。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威爾也在上個月表示,Fed無意引發經濟衰退,但為了壓制通膨,就算導致經濟衰退也還是要繼續升息。喬治艾娃也說,使飆漲的物價獲得控制極為關鍵,而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是讓通膨下降「必須付出的代價」。此外喬治艾娃還提醒世界各國管控財政和貨幣政策之間的分歧,呼籲政府要小心衡量各種經濟刺激政策,以免任何財政支出削弱了央行對抗通膨的效果。
俄羅斯百年來首見「外幣主權債務違約」! 台灣投資人也遭殃
俄烏戰爭爆發後,以歐美為首的全球多國接連對俄羅斯祭出制裁,導致莫斯科當局難以向海外債權人支付外債款項和利息,俄羅斯昨天(26日)正式面臨1918年以來首次的「外幣主權債務違約」,部分持有俄羅斯歐洲債券的台灣投資人亦是這次俄國外債違約的受害者,他們尚未收到已於5月27日到期的債券利息。通常外匯儲備耗盡或是政府不願付款才會導致一國陷入外債違約的困境,但俄國坐擁全世界1/6的大宗商品,每年都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而且還在最近的俄烏戰爭期間因為能源和糧食價格的上漲,而在美國實施核彈級SWIFT金融封鎖的情況下,呈現倍增的貿易順差。雖然債務違約不太會對目前經濟情勢良好,無須向國際借貸的俄羅斯構成太大的威脅,但違約還是會影響俄羅斯的名譽和信用,增加未來國際借貸的成本和難度,外國債權人還可以因此向當地法院申請扣押俄羅斯的海外資產,最後,如果西方與俄羅斯重修舊好,讓俄國重新融入國際金融體系,它可能也會因債務違約而面臨一個漫長且成本高昂的債務重組過程。但壞消息還是發生了,24日歐盟針對提供俄國支付歐元債券服務的公司提出制裁,導致俄國2筆1億美元的歐洲債券款項錯過了支付期限後30天的寬限期,其中2900萬美元是以歐元計價的債券,7100萬美元則是用美元計價,而且這2筆歐洲債券沒有附加盧布兌付的條款,因此俄國也無法透過盧布支付債券利息,儘管莫斯科當局上週才宣布將以盧布支付約400億美元的未償還國際債券。另據路透社報導稱,雖然上述的400億美元債券約有一半由外國投資者持有,但所幸這些俄羅斯債券在台灣所持債券中的佔比不到0.5%。俄羅斯財政部長先前才稱俄國債務違約是西方的一場鬧劇,克林姆林宮表示,俄羅斯經濟情勢良好,不應該會發生違約,但由於歐美的制裁,他們無法向海外的債券持有人匯款,莫斯科當局還指責西方,試圖用「人為操作」將俄國推向債務違約的窘境。俄羅斯的債務違約也讓部分投資人擔心,與俄羅斯金融市場資金互動頻繁的歐洲是否會因此產生連鎖反應。對此,國際貨幣基金 (IMF) 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3月時曾表示,即使俄羅斯出現債務違約,也不會導致全球金融危機,因為國際銀行對俄羅斯的曝險總額只有約1200億美元,儘管數字不小但「並非系統重要性」。自1998年俄羅斯爆發金融危機以來,俄國還沒有發生任何形式的債務違約,而俄羅斯上次發生外債違約則是要追溯到1918年的布爾什維克革命爆發之後,當時推翻沙皇政權的蘇共領導人列寧(VladimirLenin)因為拒絕承認俄羅斯帝國的債務而拖欠外債付款。
歐美經濟制裁不讓匯款 俄羅斯百年首見「外幣主權債務違約」
俄烏戰爭爆發後,以歐美為首的全球多國接連對俄羅斯祭出制裁,凍結了約半數的俄國外匯和黃金儲備,尤其美國還丟出了核彈級金融封鎖,將俄羅斯多家銀行踢出SWIFT世界金融電文傳輸系統,種種制裁導致莫斯科當局難以向海外債權人支付外債款項和利息,俄羅斯昨天(26日)也正式面臨1918年以來首次的「外幣主權債務違約」。通常一國的外匯儲備耗盡或是不願付款才會陷入外債違約的窘境,但俄國坐擁全世界1/6的大宗商品,每年都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而且還在俄烏戰爭期間因為能源和糧食價格的上漲,而在美國實施金融封鎖的情況下,呈現倍增的貿易順差。其實莫斯科當局在戰爭爆發後數月一直避免陷入債務違約,因為這不但會影響國家的名譽和信用,提升未來的借貸成本和難度,外國債權人還可以因此向當地法院申請扣押俄羅斯的海外資產。但24日歐盟對提供俄國支付歐洲債券服務的公司提出制裁,導致俄國2筆1億美元的歐洲債券款項錯過了支付期限後30天的寬限期,其中2900萬美元是以歐元計價的債券,7100萬美元則是用美元計價。克林姆林宮表示,俄羅斯經濟情勢良好,不應該有理由違約,但由於歐美的制裁,他們無法向海外的債券持有人匯款,莫斯科當局還指責西方,試圖將俄國推向「人為的債務違約」,俄羅斯財政部長先前也稱俄國債務違約是西方的一場鬧劇。俄羅斯的債務違約也讓部分投資人擔心,與俄羅斯金融市場資金互動頻繁的歐洲是否會因此產生連鎖反應,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3月時曾說過,即使俄羅斯出現債務違約,也不會導致全球範圍的金融危機,因為全球銀行對俄羅斯的曝險總額只有約1200億美元,儘管數字不小,但是「非系統重要性」。俄國目前大概有400億美元的未償還國際債券,其中約有一半由外國投資者持有。自1998年俄羅斯爆發俗稱「盧布危機」的金融危機以來,俄國還沒有發生任何類型的債務違約,而俄羅斯上一次拖欠外債則是發生在1918年的布爾什維克革命,當時新上台的蘇共領導人列寧(Vladimir Lenin)拒絕承認俄羅斯帝國沙皇政權的債務。
「最嚴厲制裁」俄羅斯銀行被剔除SWIFT 專家警告「恐拖累全球經濟復甦」
俄烏開戰牽動全球外交金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聲明指出,將俄羅斯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制裁已達成共識,俄方將遭受數十億美元損失,「這是入侵烏克蘭的代價」。歐盟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於台灣時間周日(2/27)早晨6時許發布聯合聲明,為制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確認將從「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當中剔除特定的俄羅斯銀行,確保這些銀行與國際金融體系脫節,損害他們在全球的營運能力。歐美國家承諾採取限制措施,防止俄羅斯中央銀行透過國際儲備破壞西方國家的制裁影響力,採取「限制出售公民身份」措施,也就是防堵所謂的「黃金護照」,避免與俄國政府有聯繫的俄國富豪成為西方國家的公民,得以進入金融系統。不過,禁止俄羅斯使用SWIFT、切斷與全球金融體系斷聯雖然將對俄國造成極大損害,但相對歐洲也會自傷,因為歐洲與俄羅斯能源交易密切,例如德國除了天然氣仰賴俄羅斯,煤炭也有50%從俄羅斯進口。把俄羅斯踢出SWIFT機率升高,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喬治艾娃26日警告,俄羅斯受到西方社會制裁,勢必刺激國際能源及穀物價格上升,新興國家出現資金流失,打擊全球經濟復甦。專家表示,俄總統普丁早已料到,花了好幾年建立以盧布為主的獨立交易金融信息傳輸系統(SPFS),石油、天然氣也找好買主,如中國大陸等就是其中的大戶,若切斷SWIFT,美國、德國才是最大受害者。
新冠肺炎/經濟復甦不易 IMF預估全球經濟成長率下修至3.2%、中國保6無望
20國集團(G20)財長與央行總裁日前在沙國首都利雅德開會,國際貨幣基金(IMF)則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將導致今年全球經濟成長減損0.1個百分點、降至3.2%;而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保6無望,降為5.6%,較1月的預測下滑0.4%。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在會中表示,IMF於1月時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成長率3.3%,較去年的2.9%轉強,但新冠肺炎出現,疫情擾亂中國及全球的經濟活動。他認為,若中國經濟活動能在第2季恢復正常,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將相對輕微與短暫。但若病毒擴散情況遍及全球及時間拉長,對成長的影響會更長久。喬治艾娃亦表示,全球共同合作,對遏制疫情及其對經濟的影響至關重要,必須認識到脆弱國家、及醫療體系薄弱國家的潛在風險,目前IMF已準備好,將最貧窮和最脆弱的成員國提供債務減免的幫助。然目前的狀況是,就算增加財政措施,仍無法解決疫情擾亂供應鏈的問題。即使政府透過支出刺激需求,也無法解決中國工廠停工的問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葛利亞(Jose Angel Gurria)也表示,如何取代一條全球價值鏈是現階段許多製造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