嗆咳
」 肺炎 李登輝 氣管 咳嗽莫名咳嗽2年多…浙江男以為肺癌 元凶竟是「一頓火鍋」
身體若有反常,千萬不要拖,趕緊就醫檢查比較保險。中國浙江一名54歲許姓男子,莫名咳嗽2年多,他沒有去看醫生,而是自行到藥局買藥吃,吃吃停停、停停吃吃,以為是肺癌,沒想到從肺裡抽出一個辣椒,全是當時的一頓火鍋導致。據《紅星新聞》報導,許男6月底來到浙江醫院三墩院區胸外科就診,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顯示,右下肺有一個1公分的陰影,且縱膈淋巴結腫大,初步判斷是胃癌。手術前,醫生安排支氣管鏡檢查,提示右下肺支氣管開口黏膜新生物,此外沒有其他異常。原本許男的手術計畫是微創胸腔鏡下,取患者部分肺組織進行術中冰凍病理以明確肺部占位的性質,然而正當手術麻醉時,才插入氣管,只見一個黑紅色異物被吸上來,竟是一條辣椒,而取出以後,咳嗽症狀也不再出現,這才鬆了一口氣,也想起2年前有次吃火鍋被嚴重嗆到,但辣椒竟跑進肺裡,仍讓他覺得有些匪夷所思。許男打算動手術,氣管竟吸出一條辣椒。(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事實上,人體的主氣管和支氣管對異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樣,主氣管內存在異物可能會出現強烈的咳嗽反應,但成人支氣管內有異物時可能不會有明顯症狀,甚至部分患者都回想不起曾經誤食嗆咳的經歷,症狀則可以表現為長期的慢性咳嗽或是肺部感染。醫師分析,許男可能是吃火鍋不慎發生嗆咳吸入,辣椒經由呼吸道跑到肺裡,不斷的異物刺激導致右下肺基底段出現反應性增生,而辣椒躲在增生肉芽組織下方被包埋,一般檢查難以發現。專家提醒,若長期存在久治不癒的咳嗽,且無法確認病因,要考慮存在支氣管異物的可能,最後透過支氣管鏡檢查確認。
「2種癌」常同時出現在1病人身上! 醫授7招有效防範
當食道中的黏膜細胞積累突變嚴重時,可能會衍生食道癌。致癌原因仍有待釐清,一般認為除了年齡(中老年人居多)、性別(男性比女性多)等因素之外,日常生活對食道的各種慢性刺激,都可能導致食道癌。食道癌與口腔癌危險因子一次看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尚有: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食物)、熱飲(超過攝氏65度)、肥胖(坐式生活)、慢性胃食道逆流、Barrett's食道炎、腐蝕性食道炎、食道弛緩不能及遺傳(Tylosis, Plummer-Vinson syndrome)等。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尚有:口腔牙齒因素(不合適的假牙、齒齦炎和口腔衛生不佳等慢性刺激)及遺傳(Fanconi anemia, dyskeratosis congenital)等。口腔癌患者近4成同時罹患食道癌 50歲以下機率更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賴建仲說,臨床發現,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常和其他的上呼吸消化道(口腔、口咽、下咽、喉、肺部)鱗狀上皮細胞癌同時或異時發生,且癌化的細胞帶有相似的基因變異。食道癌約有5~12%的患者,可能會同時罹患頭頸部癌症或肺癌,因此在診斷及追蹤時必須特別加以注意。反之,口腔癌(包括口咽癌及下咽癌)之患者中約有5~14%,甚至40%同時有食道癌。其中年齡小於50歲的初次患者同時得到二種癌症的機率更高。食道癌與口腔癌常見這些症狀癌症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則功能保留較好,生活品質較好,且預後也較好。所以,一但出現下列症狀且持續數週,務必提高警覺,即時就醫檢查。口腔癌的症狀包括:口腔內持久不癒的潰瘍(同一位置、超過兩週以上)、白紅斑、不明腫塊、不明原因出血、咀嚼吞嚥時痛或耳朵疼痛、局部壓痛、感覺異常(麻木感)、舌運動受限、張口困難、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口臭(腐爛味)、掉牙、體重減輕和頸部硬塊等症狀。食道癌的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吞嚥時有異物感、漸進性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飯後嘔吐、食物逆流、火燒心、體重減輕、胸痛、吐血、黑便、吞嚥時嗆咳、慢性咳嗽、反復肺炎、聲音沙啞和頸部硬塊等症狀。預防勝於治療 7個提醒要時刻留意賴建仲表示,食道癌與口腔癌大多是可以預防的。食道癌目前尚未有有效的篩檢工具,因此落實健康生活方式,遠離致癌因子是必要且相對有效的防癌步驟。拒絕致癌因子:避免菸、酒、檳榔、含亞硝胺食物(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或湯品。執行均衡飲食,少吃醃製品,多食用原型食物、綠色蔬菜及新鮮水果。補充維生素 C 以減少胃內亞硝胺的形成。控制體重:適度且規律的運動,避免肥胖帶來身體的負荷。定期篩檢(口腔黏膜檢查、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特別是有癌症家族史以及癌症風險因素者。定期牙科檢查,並及時解決任何口腔問題(牙齦炎、牙周病)或不合適的假牙。考慮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尤其是年輕人。有助於預防與 HPV 相關的口腔癌、食道癌。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發現疑似症狀,請及早就醫診治。
爽挖耳朵10年突「耳痛流膿」 檢查竟罹癌了
大陸一名50多歲周姓男子喜歡隨手拿起挖耳勺掏耳朵,習慣持續了將近10年,直到最近,左耳痛、耳流膿讓他不得不就醫,這才發現罹患癌症,所幸經過手術切除,並輔以放化療,恢復良好。醫師說明,長期掏耳朵刺激了外耳道的表皮,引起皮膚滲出,惡性循環使得耳道裡長出新生物,誘發外耳道癌。根據陸媒《中國新聞網》報導,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主任張宏徵表示,外耳道癌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約佔頭頸部腫瘤的0.2%,整體發生率約1/100萬人,屬於罕見疾病,容易漏診,確診時往往已屬於局部晚期。他提到,外耳道癌臨床表現不典型,初期易誤診為外耳道炎或中耳炎,主要臨床表現為耳流膿、耳痛、聽力下降、耳鳴、耳悶、眩暈等症狀;晚期腫瘤因侵犯範圍擴大,可出現相應顏面神經及後組顱神經麻痺症狀,如顏面神經麻痺、聲音沙啞、飲水嗆咳、吞嚥困難等,侵犯顳顎關節可出現張口受限。張宏徵指出,外耳道癌的確診要靠病理,同時還需要進行聽力學、顳骨CT、顳骨頸部增強MRI、肺部CT等相關檢查,腫瘤累及大血管時還需做MRA、MRV,PET-CT可以幫助判斷是否出現遠處轉移。張宏徵進一步指出,外耳道癌多見於40歲至60歲的成人,和多種高危險因子相關,其中包括反覆的上皮刺激,例如習慣性挖耳、長期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均有誘發外耳道癌的風險;另外,在亞洲人群中,頭頸部放射治療是外耳道鱗狀細胞癌重要的誘發因素,經過放射治療後的鼻咽癌患者,外耳道鱗狀細胞癌的發生率約0.15%,較健康者高出1000倍。張宏徵稱,外耳道癌主要分為鱗狀細胞癌、腺樣囊性癌、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最常見,佔40%至60%,侵襲性較強且預後最差;腺樣囊性癌約佔40%,雖生長緩慢,但容易復發及遠端轉移;基底細胞癌佔5 %至10%,手術後效果優於其它病理類型。張宏徵解釋,外耳道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同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也可以作為很好的補充;而外耳道癌的預後一般與分期、病理類型相關,早期外耳道癌手術切除後預後較好,5年存活率可達到90%-100%,晚期僅35.8%-72.5%,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避免外耳道癌的危險因子,有相關症狀時及時就診,做到早發現、早期診斷、早治療。
才剛中風急進食! 中年男「豬軟骨」驚險卡喉嚨
莊先生53歲,因吞嚥困難、疼痛、流口水等症狀,緊急至急診就醫,經頸部側面X光及喉內視鏡檢查,發現一大型異物堵塞於食道入口。透過胃鏡將異物取出,並給予消腫藥物,症狀得以緩解。6cm豬軟骨卡食道入口 曾中風者更需小心進食莊先生因早餐食用過快,到院時血壓已達220mmHg,心跳131下/分,疼痛指數6分,經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後,立即將病人會診消化內科,醫師透過胃鏡取出一塊長達6x4公分大小的豬軟骨。治療後詢問病人過程得知,該病人一個月前中風,現又進食過快,才造成吞入大型軟骨,引起吞嚥困難。異物吞嚥深難處理 若不慎掉入氣管恐氣道阻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耿列表示,通常吃進雞骨頭、魚刺等細小尖銳食物,會隨吞嚥動作,越來越深,造成處理難度較重,而該病人吞入的雖然為軟骨,但若不慎掉入氣管,恐造成氣道阻塞及吸入性肺炎。遇到飲食或異物阻塞 千萬不可催吐或吞飯李耿列提醒,平時如遇到飲食或異物阻塞時,建議盡速尋求耳鼻喉科或消化內科醫師進行檢查,應避免繼續再進食,千萬不要透過吞飯、喝醋、催吐等方式,因為吞飯或喝醋可能將異物越推越深導致消化道破裂,而催吐則可能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最近年節將近,聚餐飲酒多,提醒大家在飲食上還是需要細嚼慢嚥,如果吞嚥退化的老人或病人,則建議選擇軟質及較小的食物。
男吞嚥困難狂流口水!血壓飆高衝急診 醫驚見「6公分軟骨」卡食道
北部一名53歲的莊姓男子近日因吞嚥困難、疼痛、流口水等症狀,緊急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急診就醫。經頸部側面X光及喉內視鏡檢查,醫師發現一大型異物堵塞於患者食道入口,立即透過胃鏡將異物取出,並給予消腫藥物,症狀得以緩解。院方指出,莊先生因早餐食用過快,到院時血壓已達220mmHg,心跳131下/分,疼痛指數6分,經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後,立即將病人會診消化內科,醫師透過胃鏡取出一塊長達6x4公分大小的豬軟骨,病人豁然開心大笑且不斷讚賞感謝醫護人員說道「終於舒服多了,可以說話了。」男吞嚥困難狂流口水,醫驚見6公分軟骨卡食道。(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治療後詢問病人過程得知,該病人1個月前中風,現又進食過快,才造成吞入大型軟骨,引起吞嚥困難。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耿列表示,通常吃進雞骨頭、魚刺等細小尖銳食物,會隨吞嚥動作,越來越深,造成處理難度較重,而該病人吞入的雖然為軟骨,但若不慎掉入氣管,恐造成氣道阻塞及吸入性肺炎。李耿列提醒,平時如遇到飲食或異物阻塞時,建議盡速尋求耳鼻喉科或消化內科醫師進行檢查,應避免繼續再進食,千萬不要透過吞飯、喝醋、催吐等方式,因為吞飯或喝醋可能將異物越推越深導致消化道破裂,而催吐則可能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最近年節將近,聚餐飲酒多,提醒大家在飲食上還是需要細嚼慢嚥,如果吞嚥退化的老人或病人,則建議選擇軟質及較小的食物。男吞嚥困難狂流口水,醫驚見6公分軟骨卡食道。(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甲狀腺切除聲音沙啞、講話費力! 「微創注射手術」半小時成功解決
一名65歲的張小姐因甲狀腺癌接受甲狀腺切除手術,術後卻聲音沙啞及吞嚥時會有嗆咳情形,且講話時非常費力,令她感到困擾不已,故轉而到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耳鼻喉部求診,經門診內視鏡檢查發現單側聲帶麻痹合併閉合不全,後與醫師討論接受門診「微創聲帶玻尿酸注射手術」,術後回診穩定,生活品質也獲得改善。聲音沙啞原因多 手術也可能造成聲帶麻痹新竹臺大分院耳鼻喉部醫師李自祥解釋,聲音沙啞是門診病人常見的主訴,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例如:不當或過度的使用聲音、感染、聲帶結節(長繭)、聲帶息肉、聲帶囊腫、聲帶萎縮及麻痺。其中聲帶麻痺更可能因為接受甲狀腺手術、頸椎手術、頸動脈手術、食道手術及肺部手術等造成。由於這些手術部位接近喉返神經,即使手術過程中醫師仔細保留神經,細微的神經還是可能受影響。門診微創聲帶注射手術 治療僅需半小時!由於喉部是很敏感的器官,喉部或聲帶手術傳統上都必須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李自祥說明,病人除了要承擔全身麻醉的風險外,也需要住院幾天,並有較高的醫療花費。門診微創聲帶注射手術,藉由局部鼻腔及喉部麻醉減輕喉部的感覺和不適,在鼻內視鏡的輔助下,針對聲帶注射玻尿酸,整個手術過程半小時內可以完成,病人休息過後無不適即可回家,玻尿酸注射後須噤聲2天,使藥物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也讓聲帶充分的休息。避免全身麻醉 無須住院省去麻煩李自祥表示,門診微創聲帶注射手術的治療時間短,術後恢復快,病人除了不必住院外,也可避免全身麻醉的風險,新竹臺大分院針對門診微創聲帶注射手術提供完整資訊及評估治療,讓竹苗地區有需要的病人獲得完善及優良的醫療服務。
92歲名導山田洋次捨命創作 驚吐:可能在拍攝途中離世
日本國寶級名導山田洋次以《男人真命苦》系列聞名,甫慶祝92歲大壽的他,至今仍未退休,在今年推出第90部長片作品《日安,我的母親》,邀集「昭和第一美人」影后吉永小百合、怪才影帝大泉洋、新生代女神永野芽郁等人,共演三代人笑淚交織的家庭日常。吉永小百合更吐露,身體微恙的導演曾在片場表明「可能在拍攝途中離世」,但山田洋次仍秉持職人精神,拚命以電影創作呈現其人生哲理,他說:「我不能再等了,必須盡力而為。」山田洋次投身電影製作超過半世紀,擅長描繪市井小人物的辛酸血淚,更曾三度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殊榮。然而,他本次執導「母親三部曲」最終章《日安,我的母親》時,因患有吞嚥障礙無法正常進食,甚至一度嗆咳過度而停拍,但他仍憑藉熱情完成電影,如同片中影后吉永小百合飾演守寡的年邁祖母,追隨內心嚮往尋找第二春,與教會牧師展開黃昏之戀,同樣未向衰老屈服投降。山田洋次也表明,該角色原型即是他現實中的母親:「她經歷過離婚、再婚,我身為兒子有很多糾結⋯⋯但後來我也感受到,母親也是個正常人,喜歡一個異性是很正常的事。」電影邀集吉永小百合、大泉洋、永野芽郁,共演三代人笑淚交織的家庭日常。(圖/原創娛樂提供)這也是吉永小百合第六度與山田洋次合作,更首度超齡「升格」演出孫女已是高中生的年長祖母。兩人相識超過半世紀、交情深厚,吉永小百合更在導演生日放映活動中,期許他把「活過100歲、拍100部片」視為目標。製作人房俊介則開玩笑指出,日本電影圈盛傳「一個導演只要持續拍片就不會死」的傳聞,他說:「因此我們都會用盡全力,支持導演繼續創作!」電影描繪在東京近郊寡居的福江(吉永小百合飾),獨自經營丈夫留下的足袋小店。當事業婚姻兩失意的兒子(大泉洋飾)、以及逃學逃家的叛逆孫女(永野芽郁飾),不約而同回到老家,祖孫三代難得相聚同一屋簷下,試圖在渾沌生活之中,重新找到迎向明天的勇氣。《日安,我的母親》明年1月12日在全台上映。
治療喘咳2個月沒好轉 5大成因恐釀不可逆病症「菜瓜布肺」
天氣轉涼,從秋季轉為冬季是大部分過敏兒的疼痛期,加上新冠疫情剛過,民眾時不時喉嚨發癢乾咳幾聲,若經醫生治療超過兩個月以上,咳嗽的情況仍未改善,要小心特發性肺纖維化病症「菜瓜布肺」可能已經纏身,症狀包含呼吸急喘、容易疲憊,以及肺部變成如菜瓜布般粗糙,且一旦病發便不可逆。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俗稱「菜瓜布肺」,屬於一種少見的疾病,每10萬人中,約有14~43人患此疾病, 目前全球共有約300萬名患者。台灣聯安診所胸腔科醫師蔡哲龍表示,健康的肺柔軟且有彈性,一但纖維化,就再也無法回復,最後變成如菜瓜布一樣粗糙,而肺纖維化多從咳嗽開始,症狀包含呼吸急喘和容易感到疲憊。治療後超過2個月,咳嗽症狀如果仍未改善,就建議進一步檢查。蔡哲龍進一步指出,肺纖維化的原因,主要是嚴重或反覆的發炎,造成肺部組織不停進行修補並開始結痂、硬化,最後喪失氣體交換功能。成因分成5大類,包括細菌和病毒或黴菌感染導致肺部發炎、胃食道逆流或鼻涕倒流反覆嗆咳、透過呼吸道進入肺部的有害物質、疾病治療以及自體免疫疾病。要預防「菜瓜布肺」的方法,除了長期追蹤自身健康外,蔡哲龍也提醒民眾要遠離生活中的危險因子,像是戒掉香菸與電子菸;有自體免疫病史者,應積極治療與追蹤;使用藥物或疾病治療,要了解可能的副作用;工作環境需暴露粉塵風險者,則需改善工作環境與使用保護器具。蔡哲龍也表示,保持居住的空氣品質,避免環境極度乾燥或潮濕,也建議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同時保持運動習慣、充足睡眠,最後補充抗氧化維生素的食物。
「睡眠呼吸障礙」不只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如何診斷、檢查?醫師告訴你
睡眠呼吸中止症常會使人白天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長期下來間歇性缺氧還會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風險,是現在許多人相當關注的睡眠呼吸障礙,不過睡眠呼吸障礙並不只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還有其他的疾病。「這些」都是睡眠呼吸障礙 睡眠呼吸中止只是其一睡眠呼吸中止症只是睡眠呼吸障礙的其中一種,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尹丹桂表示,睡眠呼吸障礙包括以下幾種疾病:打鼾/打呼:氣流經過狹窄的呼吸道造成打呼聲,可能是睡眠呼吸障礙的一種警訊。但不等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如:兒童習慣性打鼾(定義是每禮拜≧3晚),盛行率為7-15%,其中有阻塞型睡眠中止的只佔1-5%,需評估是否合併短暫呼吸停止或睡眠中有噎到/嗆咳等症狀。上呼吸道阻力症候群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被簡稱為睡眠呼吸中止,是上呼吸道(由鼻子到喉部)在睡眠時塌陷造成氣道不通,引起鼾聲及血氧濃度下降等症狀。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如何診斷、檢查? 呼吸中止標準兒童、成人不同因此,睡眠呼吸障礙需先透過檢查、評估,再針對不同的睡眠呼吸障礙問題進行治療、改善。尹丹桂醫師表示,目前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的黃金標準是「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olysomnography)」,必須在醫院由睡眠技師執行監測,透過貼在身上的各項儀器收集資訊。尹丹桂醫師提到,透過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可以了解患者在睡眠的不同時期中呼吸及血氧體位等狀況,計算出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pnea-Hypopnea Index, AHI),而成人、兒童的定義及診斷標準不同:兒童(年齡<18歲):輕度標準為AHI 1-5次/小時;中度標準為AHI 5-10次/小時;重度標準為AHI>10次/小時成人輕度標準為AHI 5-15次/小時;中度標準為AHI 15-30次/小時;重度標準為AHI>30次/小時不過,較年幼的兒童在執行睡眠多項生理檢查上有一定困難度,而成年人也可能會因為環境不熟悉、身上貼了許多監測器等而無法放鬆入睡。對此尹丹桂醫師表示,其實目前巿面上也有不少智慧型裝置或是簡易性居家睡眠監測可以進行初步篩檢。另外,由於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只能確定患者的打呼情況是否有導致睡眠中缺氧、了解呼吸中止的嚴重程度等,至於病患是哪個部位導致阻塞,只靠清醒時作理學檢查是無法準確知道的。因此,尹丹桂醫師指出,近年來還會利用藥物誘導睡眠後進行內視鏡檢查,等病患入睡後開始打呼時,便用內視鏡查看鼻腔到聲帶以上是哪些結構塌陷,並比對清醒的狀態,而這也能幫助醫師更加準確地評估治療方式及預測手術成功率。資料來源:國泰醫訊-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allphoto/1900/266-1-5.pdf
女童上游泳課太調皮 竟屢遭教練「壓頭入水」致嗆咳…幼兒園方:現已解聘
太誇張!大陸浙江省衢州市一名就讀幼兒園的女童,7月27日只因上游泳課太過調皮,竟被教練多次「壓頭入水」,以致嗆水咳嗽。所幸教練劣行全被監視器錄下,園方現已將其解聘,並對女童家長致歉,雙方達成和解。此外,當地教育局也對轄區的所有幼兒園開展督查,避免再有不當管教行為出現。監視器影像可見,一名任職幼兒園的游泳教練,屢將女童頭部壓入水中,並在泳池不同區域重複此舉,以致女童嗆水咳嗽,教練不當管教的行逕後遭錄下,也讓獲知此事的家長憤而投訴。根據《香港01》報導,家長透露,自己1年花費約人民幣5萬元(約新台幣22萬元)學費,提供孩子就讀最好的幼兒園,結果孩子卻在即將畢業之際遭到不當體罰,目前因此受到心理創傷。教練澄清,當時看在女童太過調皮,才會一時氣急做出管教,由於此前就已訓練憋氣,女童當下未有大礙。而他後續雖有致歉,仍被家長到校毆打、要求在幼兒園門口鞠躬道歉7天,幼兒園也需退還4年學費,但被園方拒絕。之後當地教育局接獲通報,責令幼兒園暫停游泳課程、進行全面整改,也對轄區的所有幼兒園開展督查,避免再有不當管教行為出現。此外,園方強調,現已辭退涉事教練並向家長致歉,並與家長達成和解。事件通報。(圖/翻攝自微博/中國新聞網)
感冒好了仍咳不停…醫解答慢好原因 1症狀恐是從頭到腳「任何疾病」
感冒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咳嗽、打噴嚏、喉嚨痛、流鼻水等是常見症狀,不過有許多民眾發現,明明感覺快好了,卻還是咳個不停。對此,醫師就解釋背後原因,更提醒假如只有咳嗽,可能是「全身的任何疾病」導致,建議就醫治療。陳亮宇醫師向《ETtoday健康雲》透露,一般感冒通常5~7天症狀就會減緩,咳嗽之所以咳很久,是因為病毒入侵人體從「鼻子→喉嚨→氣管」,氣管恢復速度較慢,容易因些許刺激(過敏原,冷空氣,鼻涕倒流,氣管痰液,甚至胃酸逆流等)就誘發咳嗽,惡性循環造成好不容易長好的氣管上皮「又被咳掉」,痰卡在該處引發喉嚨癢,就會一直咳,所以咳嗽才最慢好。基本上,只要用對藥物,咳嗽就會緩解。特別注意的是,若只有咳嗽,而沒有其他感冒症狀,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從頭到腳的任何疾病」都可能導致咳嗽。陳亮宇指出,曾有患者吃完飯後咳嗽,檢查發現是腦部退化、帕金森氏症導致進食嗆咳,也有患者晚上睡覺咳嗽,診斷為氣喘。他提醒,若感冒超過1周都沒好,務必就醫治療。
不滿1天沒供3餐! 病患遭「餵尿」致肺炎送醫…外籍看護下場曝
印尼籍看護蒂雅2019年來台後,不滿照顧家庭不給她1天3餐,因此對照料的病患不滿,用鋼杯、量杯餵尿、水給他。導致病患肺炎送醫,先前蒂雅因傷害罪遭法院判1年2月,近日民事遭判賠35萬餘元。張姓男子提告,蒂雅在2019年來台,2020年到他家擔任家庭看護工,負責照料腦出血性中風而臥病在床需要24小時看護的父親。後來發現蒂雅鼻胃管餵食方式不當,因此有糾正及要求蒂雅遵守正確方法。結果蒂雅居然用鋼杯裝水或以徒手、量杯將自己的尿液、水直接倒入父親的口腔內,導致父親多次嚴重嗆咳,導致父親發燒,疑似吸入食物造成肺炎。原本家人還不知道原因,經調閱監視器後,才發現蒂雅將自己的尿直接餵食給父親,因此要求住院看護費、住院診療費5萬7000餘元以及精神撫慰金約500萬元。蒂雅刑事庭時稱,沒有想要傷害病患,而病患就像他爺爺一樣,自己親生的爺爺也是這樣照顧他。蒂雅辯稱,不管是水、尿液,都是液體而不是食物,不會堆積在喉嚨,因此不會造成肺炎,她也自承餵了2、3個禮拜,病患都沒有發燒,可見肺炎與她無關。她也說,因為張男1家沒有提供1天3餐,才會把不滿情緒發在病患身上。法院審理,認為病患住院與蒂雅所為有相當因果關係,因此住院、看護費用均有所據,至於精神撫慰部分,病患當時已經73歲,蒂雅明知道病患身體狀況虛弱,卻仍傷害病患,導致其住院治療。認為撫慰金以30萬元適當,總共須賠35萬7000餘元。
講話很虛?恐是單側聲帶麻痹 「可調式甲狀軟骨成形術」2小時獲新「聲」
42歲的小華,非先天性言語功能障礙患者,但在說話這件事日漸感到困擾,經常有氣無力,就醫檢查發現左側聲帶麻痺且以注射玻尿酸仍無法改善,後來改採可調式甲狀軟骨成形術及語言治療輔助,恢復情況良好,已可重返職場並到教會唱詩歌。69歲的市場攤販王先生,食道癌手術後也出現說話氣息音與喝水易嗆咳等問題,無法叫賣對生活影響極大,曾接受過一次玻尿酸治療注射但效果不符期待,改接受可調式甲狀軟骨成形術治療,目前術後2年追蹤良好,不僅聲音宏亮,還可以每天唱卡拉OK,大幅改善生活品質。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系喉科主任謝麗君醫師表示,嗓音障礙的個案中除了聲帶水腫或聲帶長繭外,單側聲帶麻痺也十分常見,有高達2~3成的病人發生原因不明,常見的症狀有聲音沙啞、因聲帶無法完全閉合而出現講話氣息音、發聲費力、音量減小,嚴重時還會伴隨吞嚥困難及嗆食。謝麗君醫師表示,在採取保守的「嗓音及行為治療」下,一般而言,可能在3至12個月內自然恢復,解決「失聲」的問題,但若受到腦、肺、食道或甲狀腺腫瘤等壓迫聲帶致使神經受損,或接受甲狀腺、心臟、頸椎等手術後造成的單側迷走神經或喉返神經受損時,則會使肌肉喪失收縮能力,造成聲帶無法運動,導致聲門閉鎖不全的問題。針對這些患者長久性發聲功能受到影響或因工作無法配合長達1年的等待期,可進一步選擇「聲帶注射手術」,採取注射玻尿酸或自體脂肪等物質填補聲帶麻痺造成的空隙,患者可不需住院,但因注射物質會被人體逐漸吸收,持久度因人而異,一般而言可以維持半年至1年左右。另外,無法接受效果短暫且需反覆注射手術的永久性單側聲帶麻痺者,可以選擇持久度與穩定度較佳的「甲狀軟骨成形術」,由於此術式複雜度高,需仰賴醫師高端的技術與豐富的經驗,目前馬偕紀念醫院率先亞洲與全球同步參加「可調式新式咽喉植入物」臨床試驗,目前此新式可調整植入物已通過食藥署審查取得醫材證。謝麗君醫師表示,最新的「可調式甲狀軟骨成形術」,有別於過往需在植入前由醫師仔細雕琢適合大小,且植入後無法調整,可能發生「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的遺憾;而可調式甲狀軟骨成形術的特點在於,手術時間約2小時,只在頸部留有4至5公分傷口,醫師於手術中即可讓病人嘗試說話,並對發出的聲音立即進行反饋調整,手術當天聲音就能有明顯的改善,在術後聲帶消腫後,若對聲音不滿意,還可以於門診進行微調到最佳「美聲」,且不需特別復健、練習及保養,恢復正常生活。謝麗君提醒,若出現氣音、聲音沙啞、失聲或喝水容易嗆到的情形時要盡早就醫,若診斷為單側聲帶麻痺,應積極尋找原因,配合醫師、語言治療師的治療,患者應避免聲帶乾燥,多喝水,減少長時間說話,減少胃食道逆流或是刺激性飲食;此外,18歲以下孩童聲帶因會隨著生長而發育,有聲帶麻痺困擾時,不建議採用植入物的方式,而改以神經接合術治療為主。
長輩喝水易嗆到 恐是肌少症引發的吞嚥困難
隨著年齡增長或其他病因,例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導致肌肉質量的減少而發生「肌少症」,造成肌力下降、行動不便、甚至失能。醫師提醒,其實「肌少症」配合適當營養補充,包括足夠的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D,在經過持續運動復健治療後,多數都能有意義的增強肌力及生活功能。「肌少症」也可能肥胖 需透過檢測確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任楊蕙黛指出,多數肌少症的患者會出現體重下降、腿圍變細的情形,然而有些患者看似肥胖,實際上卻是肌少症,這是因為雖然肌肉萎縮,取而代之的則是脂肪組織堆積,因而形成所謂的「肌少性肥胖」。一般透過肌肉質量及肌肉力量等檢測,可以確認診斷是否為「肌少症」。「肌少症吞嚥困難」 營養不良恐惡性循環楊蕙黛說明,肌少症影響的層面並不只有四肢的骨骼肌肌肉,事實上它同時也會影響到控制吞嚥動作的肌肉群;由於這些肌群的質量減少,沒有足夠的肌力來完成有效咀嚼和運送等等吞嚥動作,便會產生吞嚥障礙,稱為「肌少症吞嚥困難」。而這樣的吞嚥困難,後續引發的營養不良,又會惡化了「肌少症」肌肉質量不足的狀況,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楊蕙黛說,在65歲以上年長的族群中,「肌少症吞嚥困難」的發生其實並不少見;除了吞嚥困難或嗆咳的症狀,嚴重時也可能會有聲音沙啞的現象。「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共病高 就醫復健可改善症狀楊蕙黛表示,醫學研究發現,已知有「骨質疏鬆」的患者,同時也有「肌少症」的比例較一般人更高;更進一步也認為,「骨質疏鬆」與「肌少症」有協同以及共病之關係。假使有四肢瘦削或無力等疑似肌少症,或者合併有吞嚥困難的情況,建議可以到醫院進行相關的評估檢測,若確認診斷便可盡早進行復健治療;無論是「肌少症」或「肌少症吞嚥困難」,都有機會在復健治療後獲得不錯的進步。
男子睡不好又鼾聲不斷! 靠手術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受不了老公打鼾!」是不少太太的心聲。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廷碩表示,民眾若為中年肥胖男性,而且白天嗜睡、半夜打呼會被嗆醒,高達九成機率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猝死機率高出3倍!一位五旬男子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鼾聲如雷導致夫妻失和,動手術處理舌根與會厭軟骨,不僅改善症狀,更挽回了婚姻關係。不少民眾苦於打鼾、睡不飽。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23年調查顯示,近2成逾40歲台灣男性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中高風險,是女性的9倍。嗜睡、打呼嗆醒要警覺 猝死機率高3倍睡眠呼吸中止症肇因於肥胖、舌根肥厚、肌肉張力不足、下巴較小或後縮、代謝疾病等問題,導致患者重覆發生上呼吸道阻塞。好發於肥胖者、男性、中年族群、頸部粗短、有三高者。然而,高達近八成患者不知道自己有疾患。張廷碩提醒,民眾若有睡滿6-8小時,白天仍昏昏欲睡需灌咖啡提神,或是枕邊人聽到打呼聲與嗆咳驚醒,甚至打呼時會倒抽一口氣,有九成機率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若睡眠品質不好,不僅白天嗜睡、開車易出事,甚至恐引起嚴重併發症如高血壓、心肌梗塞、中風、心律不整、失智、性功能障礙等,尤其睡眠時猝死的風險更是高出3倍。微創手術技術,解決戴呼吸器不適和手術易染血問題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和非手術。非手術如正壓呼吸器、負壓呼吸器、牙套整形器、減重、側睡等。若患者佩戴呼吸器不適應,或非肥胖因素,可考慮動手術。不過,傳統內視鏡手術影像放大倍率有限,且口腔空間狹小、光照不足,醫師忙著一手拿內視鏡、一手持器械切舌根,「血很容易弄髒內視鏡!」新興微創手術傷口小 精準下刀成功率高新興微創手術技術:傷口小、下刀精準、成功率高 張廷碩指出,運用新興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技術進行咽喉部位手術,可以獲得高解析度和能旋轉540度的極高靈活度,可放大患部影像10倍,減少手術過程中手震程度,提供更大的穩定度,無論是切割還是縫合都能更加精確地進行,特別是對於患有舌根肥大或會厭軟骨形狀異常的患者,微創手術技術能夠有效減少超過一半的呼吸中止次數和缺氧狀況。一位五旬男性外商屬中重度患者,因舌根肥厚、會厭軟骨又狹窄,嚴重打呼導致夫妻失和分房睡,配戴呼吸器倍感不適,使用側睡止鼾枕也無法適應。進行達文西手術切除部分舌根與扁桃腺,接著以雷射無線射頻手術修整舌頭與會厭軟骨,打通呼吸道之後,睡眠呼吸中止次數從每小時20次降至約7次,鼾聲也變小,夫妻又能同床共枕了。醫師呼籲,民眾若有睡眠與打鼾困擾,可進行居家睡眠檢查、STOP-Bang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評估問卷,或是The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嗜睡小測試。根據統計,體重減5%,呼吸中止次數就少15-20%,同時配合醫囑治療,都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維繫婚姻關係。
《霹靂火》王牌編劇鄭文華咽喉癌逝 當心這致命6症狀
台灣電視史經典復仇劇《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所創話題與收視紀錄至今20多年仍未被打破,該系列編劇、同時是前三立創作中心總監鄭文華去年12月因為咽喉癌離世,對此,醫師表示,咽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癌症,好發於中年男,造成原因最可能為習慣性吸菸、喝酒,症狀包括長期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嗆咳或咳血等。其實咽喉癌有前兆可循,平時就可以自我觀察留意、及時就醫,更能減低死亡風險。根據新光醫院的衛教資訊,台灣每年大約有500人罹患喉癌,發病率佔全身癌症的 1 至 5%,好發年齡為 40到 60 歲,其中以男性佔大多數,造成此癌症的最可能的原因是習慣性吸菸、喝酒,此外 常常暴露在某些致癌物的環境中,也可能引起這種疾病。咽喉癌包括下咽癌和喉癌,發生率在所有頭頸癌當中僅次於口腔癌與鼻咽癌,名列第3;其中,下咽癌的死亡率高於口腔癌與鼻咽癌。喉癌的症狀為吞嚥疼痛或困難、嗆咳咳血、呼吸困難、口臭、頸淋巴結轉移腫大、聲音沙持續2周以上未改善沙啞。若為早期病患有80%的治癒機會,若較晚期,治癒率則降為50%,下咽癌若在積極治療下,3年存活率約50%。另外,喉癌患者較常人有較高機會再患第二種頭頸部腫瘤,故治療後必須戒除抽煙來減少再患機率,並定期門診複查,該院提醒,不論是喉癌或下咽癌都需戒煙酒。
年菜搭配吃出保護力 營養師分享3撇步瘦身過新年
近三年來,國人籠罩在COVID-19疫情下,造成不少民眾人心惶惶。2023新年在即,隨著防疫政策、入境免隔離等措施的鬆綁,在外的遊子們也規劃返家齊聚一堂,與家人團聚吃飯同樂,褪去一整年的辛勞。受吞嚥障礙所苦 飲食這樣調理安心過年臺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許多器官會逐漸退化,就如同皮膚、骨骼、肌肉及神經系統一般,上述高齡相關的諸多因素皆可能導致吞嚥障礙,但高齡吞嚥功能退化的問題卻較少被國人所關注。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團隊建議,倘若家中長輩受吞嚥障礙所苦,可將餐食調理為好咀嚼、易入口的成型介護食,民眾可依語言治療師建議之質地對餐食進行調理,避免吞嚥嗆咳的發生,也讓患有吞嚥障礙的長輩能安全共食,一同享有濃厚年節氣氛。年菜3大搭配技巧 提升免疫力、瘦身過新年今年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團隊與奇美食品合作,在年菜的搭配上運用些許撇步,讓您吃出保護力,熱量不超標:撇步一、多纖飽足助防疫增加新鮮蔬菜攝取量,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微量營養素及植化素,加上低熱量又具飽足感的特性,除了可以使營養素攝取更為均衡,也能避免過多熱量攝取,減少體脂肪的囤積。撇步二、海鮮低卡抗發炎建議可多攝取海鮮、海魚類(如:鯖魚、秋刀魚、鮭魚及石斑魚等)食材,其含有不少如鋅、魚油等免疫營養素,相較於紅肉類食材,不僅低脂低熱量,又助於降低發炎及促進免疫調節,可謂疫情下的防疫好食材。撇步三、調理介護食輕鬆做對於有吞嚥障礙的長者來說,常常會有攝取量不足、體重減輕及營養不良的情況,因此料理的質地、熱量多寡及營養密度就顯得更加重要。其中,料理質地往往是最難克服的一點,建議在料理攪打後,加入市售商業產品將其塑形,較穩定的性質可維持食物原味及風貌,避免出水離散而影響質地;或加入少量白木耳泥攪打,以天然水溶性纖維協助成形,並儘早食用完畢。
男嬰出生1天被水嗆死家屬稱「醫院沒人管」 院方聲明:父親疏失
照顧剛出生的小嬰兒需時刻留意,才能避免憾事發生。大陸河北省一名爸爸日前在醫院照顧剛出生不久的兒子時,因為不知兒子被水嗆到導致窒息,以為只是睡著。而他一時的疏忽也直接導致了兒子的死亡,事後家屬竟還有意卸責院方。消息一出,引發熱議。綜合陸媒報導,河北省邢台市一名孫性孕婦上個月29日上午9時55分在寧晉縣中西醫結合醫院剖腹產下一名男嬰,原本一家人正歡喜於小生命的到來,豈料男嬰的爸爸30日上午9時50分在餵兒子喝水時,因一時疏忽導致兒子出現嗆咳,不久後便窒息死亡;起初該名爸爸見兒子咳嗽完安靜了下來,以為只是睡著,未料之後發現兒子已沒了呼吸心跳,隨即在10時10分呼叫醫生和護士。只可惜經過一番搶救,最終男嬰仍回天乏術。之後一段疑似是奶奶抱著已沒呼吸心跳的男嬰,坐在醫院內棄置的病床上哭喊的影片,被民眾拍下並發布至網上,畫面中可以看到一名頭戴粉色毛帽、身穿黑色上衣和長褲的婦人,懷裡抱著斷氣的嬰兒哭喊「孩子死在醫院沒人管」。當時影片曝光後,引發許多網友誤解,以為是院方的疏失導致男嬰的死亡卻不認帳;直到1日下午,院方才終於發表聲明,澄清事件的來龍去脈,表示男嬰出生時哭聲響亮,外觀上無明顯畸形,在其父親導致的死亡意外發生後,對於全力搶救卻依舊沒能救回男嬰的生命感到遺憾,同時還稱,將會持續和家屬進行密切的溝通,並依法積極尋求最合適的善後方法。中西醫結合醫院聲明全文。(圖/翻攝自微博/澎湃新聞)消息發布後掀起討論,有網友表示「父親全責,別怪醫院了」、「別碰瓷醫院」、「媽媽該有多痛心,懷胎十月鬼門關前走一圈生下來的孩子,第二天就被孩子親爹餵死了」、「按照過失殺人判了吧」、「我很好奇這個父親在妻子懷孕時有沒有主動去學育兒知識」。
患難見真情 妻手術要「剃光頭」暖心丈夫跟上
近日大陸一位女子因為罹患聽神經瘤,需要剃光頭才能進行開顱手術,而留長髮的她非常不捨,丈夫為了要鼓勵她自己也剃光頭,讓網友看了非常感動。據《黎視頻》報導,江蘇一位32歲女子婷婷(化名)近日因為臉部和舌頭發麻,就醫後才知罹患了聽神經瘤,儘管是良性腫瘤還是要開刀切除,為此,婷婷很難過,因為她捨不得長髮要被剪成光頭。婷婷說,她不想剃頭髮,醫師跟她說要光頭她聽到都哭了。丈夫小陳表示,他鼓勵妻子剃頭,因為頭髮還會長出來,「其他的什麼都不重要,健康最重要。」小陳在婷婷手術的前一天,也把頭髮嚕光,還跟她在病房合影。護士表示,她在醫院任職10幾年,沒有看過老婆要手術,老公一起把頭也剃了。小陳說,他能做的也只有剃頭,其他的都要靠她自己,她最後也戰勝了病魔。此影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又相信爱情了」、「如果是我安慰的話,我會說:我給你買20頂假髮,各種長度的各種顏色」、「好丈夫,夫妻就應該這樣,互相鼓勵互相扶持,一起戰勝病魔」、「今生遇到這樣的愛人,有點小小磨難也能安然度過」、「我的男朋友也是這個病,損失了一部分聽力」、「我媽也是這個病,聽力喪失了一半,半邊臉也面癱了」。據台北榮民醫院曾指出,聽神經瘤是一種良性且生長緩慢的腫瘤,在4、50歲的成年人中最常見,臨床症狀有單側感音聽力損失,再來是耳鳴,也可能會造成三叉神經症狀,面神經麻痺、易嗆咳吞嚥困難、頭痛等。
蛋白質補給首選!讓長輩吃巧又吃飽的美味秘訣
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無論在居家、社區、住宿機構的照顧系統中,飲食介入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咀嚼吞嚥障礙族群,傳統照護大多以糊狀、攪打餐食搭配營養補充液或直接管灌餵食,糊狀、攪打餐普遍擁有質地不均的常態,加之每位長輩的狀況不同,嗆咳情況屢見不鮮;備餐的耗時費工、餐點色香味降低也影響了食慾;『美意反變壓力』是許多家庭不能說的隱藏秘密!餐食現況比較(圖/聯夏食品提供)榮獲2021、2022銀髮友善食品金饌獎及各大獎項的『U+優加 軟心肉排餐』,是由致力服務全年齡的消費者、在台灣深耕50多年的食品大廠-聯夏食品與馬偕紀念醫院共同合作所開發,歷時4年經聯夏食品與馬偕營養師,因應長者反饋與市場所需、設計出符合Eatender舌頭壓碎質地等級,獲得極佳的市場反饋,造福許多居服員或有居家照護需求的家庭!聯夏食品林慧美董事長與鄭建澤特助(圖/聯夏食品提供)聯夏食品也將持續前往台灣各地長照機構參訪、傾聽需求,與各社福單位合作銀髮送餐、進行在地關懷等服務,為台灣的銀髮長者及照護市場善盡社會關懷之責任;期許無論身處任何人生階段,口中暖食讓心中滿足,擁有即食即享的幸福樂趣!購買連結:https://shop.utcfoods.com.tw/page/tel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