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聲
」 耳朵 噪音 蜜蜂與夫吵架越罵越大聲 ! 就醫檢查竟罹「耳硬化症」
46歲婦人近年來因講話越來越大聲,跟丈夫吵架時,更是屢屢罵到「燒聲」,家人帶她就醫,檢查發現耳膜完整、無化膿流湯,但左耳聽力竟衰退到中度聽損,醫師安排斷層掃描後,確認中耳沒有感染或腫瘤,診斷是「耳硬化症」惹禍。鐙骨底板破壞聽骨鏈 造成傳導性聽力損失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厚匡表示,耳硬化症典型特徵是鐙骨周圍緻密骨頭結構改變,病變骨頭被吸收後,由海綿狀血管性骨骼取代,最後形成硬化骨質取代海綿狀骨骼,此異常骨骼生長可能會導致鐙骨底板發生機械性固定,並破壞聽骨鏈傳遞聲音,使得聲音無法有效傳遞至內耳,從而造成傳導性聽力損失。「耳硬化症」聽力衰退、伴隨耳鳴 常見女性 經統計,耳硬化症常見於白種人,並以女性患者較多(臨床上女性比男性約為二比一),常見症狀是聽力變差及耳鳴,聽力變化是漸進性聽力受損且通常兩耳為不對稱的聽力表現,發生年紀多為三十至四十多歲,初期多以40-60分貝的傳導性聽力受損,但仍有10%病人會進展至混和性或感音性聽損;第二個常見症狀為耳鳴,約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會發生耳鳴,可能為嗡嗡聲、嘶嘶聲、蟬叫聲等,另其它較少見的症狀包括頭暈、平衡感變差。聽小骨重建手術協助改善 聽損輕微可選擇助聽器陳厚匡提醒,若患者聽損屬於輕微程度或不適合接受手術,可根據需求選擇助聽器協助,以調整其音量和音質達到最佳效果,並定期追蹤聽力檢查監測病程進展;至於「鐙骨手術」(又稱耳硬化症手術)需將病變的鐙骨部分截除,並替換為人工聽小骨來改善聲音的傳導,經驗豐富的外科醫師進行手術時,成功率可以高達80%以上,此患者術後左耳聽力大幅改善,也避免依賴助聽器。這些情況恐是聽損前兆 應盡快就醫檢查陳厚匡呼籲,耳硬化症有可能會進展至耳蝸內耳,造成更嚴重的聽力受損,加上另一耳也有發病風險,建議術後務必長期追蹤和監測,才能及時掌握病情變化,否則聽力可能會持續加劇,影響到日常生活。若發現常聽不清楚對方講話或自己越來越大聲,都可能是聽損前兆,可就醫檢查,預防病情惡化。
娃娃機店、自助洗車場設住宅區擾鄰 縣府擬訂規範
娃娃機店近來有從商店街轉戰住宅區的趨勢,也有部分自助洗車場業者縮小規模,進駐住宅區,方便民眾洗車,但夜間嚴重擾民,民眾向彰化縣議員陳情,藍綠多位議員要求縣府訂定相關規範細則。縣府表示,此2樣為人為噪音,取樣困難,將研議制訂規範限制店家營業時間可行性。縣議員曹嘉豪表示,近期接獲民眾反應,指稱有許多夾娃娃機店、自助洗車場設置在住宅區裡,每當夜晚,民眾操作夾娃娃機的機台聲及音樂聲,自助洗車場中投幣式自動洗車機運轉的嗡嗡聲、嘩啦水聲等,格外大聲,吵得居民受不了,希望縣府訂定相關管理細則規範業者。縣府經濟暨綠能發展處指出,中央法規僅規定夾娃娃機店要距離學校50公尺以上,沒規定不能開在住宅區,自助洗車場則可設在有12米寬道路的社區,已邀請建設、環保、消防、警察等單位開會,研議制訂規範限制住宅區上述店家營業時間可行性,如果訂定自治條例,也不能牴觸中央法規。建設處表示,夾娃娃機店是一般商店,沒法規禁止開在住宅區,自助洗車場中央只有負面表列,沒言明不能開在住宅區,也沒規範營業時間,若要管制這兩大業別可能要從噪音等方面入手。環保局查明噪音管制法,夾娃娃機店和自助洗車場的噪音管制標準和一般營業場所噪音管制標準無異,夜間最高不得超過35分貝,白天最高不得超過80分貝。環保局表示,操作夾娃娃機台時發出音樂、洗車時發生聲音,都非屬周期性變動或間歇性變動噪音,連續測量取樣時間須至少兩分鐘以上,取樣時距不得多於兩秒,若看到環保人員監測噪音就不操作機台、不洗車,在噪音取樣恐有很大困難。
火警殺手!家電火災第一名「電風扇」 出現三狀況千萬別再用
傳統觀念中,除濕機因為耗電量高、使用時間長,常被列為居家危險家電之一。但其實有數據指出,「電風扇」才是家中最容易故障起火的家電產品,也是最可怕的火警殺手。家電達人、電商企業家486先生在『486的大丈夫週記』發表文章指出,根據內政部消防署公布的112年全國火災統計資料顯示,起火原因「電氣因素」連續三年蟬聯第一,可見用電安全是大家在維護居家安全中,最應提高警覺、提早預防的重點。另外,2016年有關單位亦曾對電器類火災做過分析,電風扇為起火案件最多的第一名,第二、第三分別為冷氣機和除濕機。究其原因,一來因為電風扇單價低,品質參差不齊,二來使用上有季節性,收納時造成灰塵堆積、機身損壞、線路拉扯等問題。486先生指出,若家中電風扇有出現以下狀況,請立刻停止使用,就算還會運轉、還有風也不要再吹:一、運轉不順;二、有異音、異味;三、過熱。當電風扇出現運轉不順,可能就是電風扇裡的馬達故障;當電能無法順利轉換成機械能,反而轉換成熱能,就會造成馬達過熱,嚴重恐起火燃燒。此外,民眾若重新拿出久未使用的電風扇時,可以先查看扇葉轉動,若有速度忽快忽慢、出現嗡嗡聲、突然停止(非緩慢停止)的異常狀況,代表軸承乾澀缺油,建議直接汰舊換新。486先生提醒,一台風扇價格不貴,別為了省點小錢,擺了一顆居家安全的未爆彈在家裡。要買風扇的朋友,切記要買有安全商品標章、馬達有加裝溫度保險絲的,安全才有保障。
餘震不斷害頭暈、耳鳴? 地震症候群「5狀況」小心該就醫求助
地震頻傳,讓你覺得整天都在頭暈、耳鳴?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地震頻繁發生,不僅威脅生活安全,還可能引發民眾「地震症候群」。地震症候群是種在經歷頻繁地震後可能出現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好發於女性、高齡者、住高樓層者。他提醒民眾,如果身上出現10症狀,並且為此困擾不已,一定要求助專業心理輔導。黃軒23日在個人臉書粉絲團「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解釋地震症候群(Earthquake Syndrome)也被稱為假性地震症候群(Pseudo earthquake syndrome)或地震後頭暈症候群(Post Earthquake Dizziness Syndrome),是種在經歷頻繁地震後可能出現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先前的研究指出,在強震發生後的四個內,在有持續餘震區域,許多人會或多或少有頭暈症狀,尤其好發於女性、高齡者,或住在高樓層的住戶身上。地震症候群常見的症狀包括:(1)頭暈:感覺自己或周遭環境在移動或旋轉。(2)平衡困難:走路或站立時感到不穩。(3)耳鳴:耳內持續發出高頻嗡嗡聲或其他聲音。(4)焦慮:感到緊張或不安。(5)失眠:難以入睡或睡眠質量差。(6)恐慌發作:突然感到極度的恐慌和不安。(7)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專注於任務或活動。(8)逃避行為:避免與地震相關的事物或情境。(9)過度警覺:對周圍環境過度敏感。(10)易受驚嚇:對突然的聲音或動作反應過度。黃軒表示,這些症狀不一定全都會出現,但偶有一些小症頭,可能會在地震後的數小時至數天內出現,並且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像是半夜一收到地震警報就開始焦慮不安、難以入睡等等。民眾如果持續有地震症候群徵象,最好尋求專業心理輔導,嚴重的話,甚至可能要服用抗焦慮藥物來穩定思緒和情緒。黃軒指出,民眾若有下列狀況並且已經影響到生活,不妨去看一下醫生:(1)持續的不安感:如果地震後您無法進行日常活動,持續感到暈眩和不安,這可能是尋求幫助的信號。(2)食慾和睡眠問題:當您因為焦慮而吃不下飯、睡不著,並且這些症狀嚴重影響您的生活時。(3)情緒波動:如果您經歷了劇烈的情緒波動,如憤怒、悲傷或絕望,並且這些情緒難以自我管理。(4)社交隔離:如果您開始避免與他人互動,或者感到與周圍環境脫節。(5)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徵兆:如持續的恐慌、夜間惡夢、回避與創傷相關的事物或地點。最後,黃軒表示,地震症候群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它提醒我們,在面對自然災害時,除了物質上的重建,心靈上的照顧同樣重要。」
電風扇嗡嗡聲好危險! 台電曝「3狀況」應注意:恐會起火燃燒
近幾日氣溫回升,潮濕的天氣也讓人感到悶熱,不少民眾會選擇拿出電風扇來解暑,不過,如果注意到葉片轉動不太順,甚至伴隨著怪聲,就要小心馬達是否出現故障,可能還會導致過熱起火燃燒。台電昨(20)日在臉書粉專「台電電力粉絲團」發文分享,電風扇是住宅火災常見的起火電器之一,當電風扇有運轉不順的情況,可能是電風扇里的馬達故障,造成電能無法轉換成機械能,而生成熱能,並會使得馬達過熱起火。台電提醒,若電風扇出現如運轉不順、有異味異音、過熱等3種狀況,就應該趕快檢查或送修。對此,台電就建議,可以選擇啟動電風扇或用手輕轉扇葉,觀察葉片的轉動頻率有無異常,像是時而緩慢發出嗡嗡聲,時而又突然加快;而當葉片停止時,若是急停而非緩慢減速,代表軸承乾澀缺油,此時便可以直接汰舊換新。另外,在選購新的電風扇時,台電認為,應該購買有馬達加裝溫度保險絲以及有商品安全標章的商品,並且要注意定期清潔扇葉、馬達,時常潤滑軸承,並檢查電源線是否有破損或被擠壓,長時間不使用時也要記得拔除插頭,才能既省電又安全。
67歲翁耳朵「嗡嗡聲」以為退化! 就醫檢查竟是「聽神經瘤」險危及生命
67歲的李先生兩年前開始有左耳聽力下降的情況,時常聽不清楚家人說話的聲音,原以為是年紀漸長所導致的老化性聽力障礙,因此並不以為意。直到半年前情況越發加重,甚至時常聽見「嗡嗡嗡」的雜音,加上四肢出現麻刺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才就醫。透過小腦核磁共振檢查,確認罹患的是「聽神經瘤」。罹患「聽神經瘤」 嚴重恐致平衡異常、面部麻木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解釋,「聽神經瘤」指的是負責平衡神經形成的腫瘤,其發生原因尚不明確,但可能與年齡增長、遺傳因素、基因突變、輻射暴露、罕見血管增生疾病VHL症候群有關。聽神經瘤屬於常見良性腦瘤,根據不同地區和研究,聽神經瘤的盛行率大約在十萬分之一到二左右,多數發生在單側,且生長速度很慢,容易被誤以為是聽力退化。但當腫瘤生長大於2公分且壓迫到聽神經或顏面神經時,就可能會有聽力損失、耳鳴、耳朵有壓力感等症狀,嚴重可能導致平衡異常、面部麻木。若是沒有及時處置,使腫瘤進一步成長壓迫至腦幹,就會有危及生命的風險。「耳朵後入路手術」移除腫瘤 手術監測避免傷害重要神經一般而言,聽神經瘤的治療策略通常是抑制腫瘤變大或手術切除腫瘤。抑制腫瘤變大的方法為直線加速刀,是一種利用高劑量的輻射線照射腫瘤的放射線治療,但卻有造成聽神經遲發性聽力喪失的可能。而手術方式可以分為耳朵後入路手術、耳朵上入路手術以及中耳入路手術。術式選擇取決於腫瘤的大小、位置和患者聽力狀況。大部分患者的術式選擇會是後入路手術。過程中需要隨時注意監測,避免傷害周圍重要神經,造成病患不可逆的傷害。初期症狀不明顯 出現聽力下降、雜音應儘速就醫聽神經瘤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可能與退化性聽力障礙相似,因此徐賢達主任提醒,若民眾自覺有聽力下降、雜音干擾等狀況時,建議先尋找專業耳鼻喉科醫師進行檢查,避免延誤疾病初期治療。
221年來首次…美國「1兆隻蟬」破土而出 時間點曝
預計4月底,美國中西部和東南部地區將開始出現來自兩個不同族群的1兆隻蟬,這種情況極為罕見,這是自1803年以來第一次巢穴19、巢穴13一起出現;大約16個州的地區將成為這些周期性蟬的中心舞台,它們與每年出現較少的蟬不同,包括城市綠地在內的森林地區比農業地區更有可能看到更多的蟬。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昆蟲學家蕭克利(Floyd W. Shockley)表示,如果將1兆隻蟬(約每隻2.54公分長)首尾相連,它們將覆蓋2540萬公里,蟬列車將往返月球33次。蕭克利說,中西部和東南部應該會熱鬧大約6周,在大多數情況下,蟬的壽命大約是一個月,會在離它們出現的地方不遠處死去。第一批蟬預計4月下旬開始出現,聖約瑟夫山大學退休生物學教授克里茨基(Gene Kritsky)說,溫度決定了它們何時出來,首先土壤溫度需要達到17度,然後下一場大雨,它們會大數量的破土而出,紅紅的眼睛尋找著可以平靜地完成成熟的地方,在它們羽化和蛻皮幾天后,雄性會開始發出嗡嗡聲,努力尋找配偶,噪音逐漸增強,合奏的嗡嗡聲,可能比飛機的聲音還響亮。蕭克利提到,蟬不咬人、不蜇人,也不攜帶任何疾病,但由於蟬不是出色的飛行者,因此它們經常出現在人行道和城市街道上,在那裡它們可能被人踩扁或汽車壓扁,「在城市地區,屍體數量足夠多,需要移走他們的屍體,但人們不應該扔垃圾或用街道清掃機清理,應該把它們視為花園或自然區域植物的免費肥料。」至於如何能趕走蟬?康乃狄克大學生物學教授庫利(John R. Cooley)表示,最佳建議是順其自然,蟬對環境有益,是天然的樹木園丁,它們從地面冒出來時,留下的洞有助於土壤通氣,讓雨水進入地下,在炎熱的夏季滋養樹根,「森林是它們居住的地方,同時它們也是森林的一部分,不要試圖殺死他們,不要嘗試噴灑殺蟲劑之類的東西,這只會導致糟糕的結局。」
飛機出現「嗡嗡聲」!探頭看驚見大量蜂群包圍 消防隊急出動救援
巴西航空公司(Voepass)一架飛機停駛在機場時,飛機外竟突然出現「嗡嗡聲」,客艙組員往外一看竟發現飛機被大量蜜蜂包圍,乘客一度無法下機,坐在座位上至少等了近90分鐘才順利下機。根據外媒報導,巴西那塔爾國際機場(Greater Na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從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群島(Fernando de Noronha)起飛,中午12時35分抵達北里約格蘭德州(Rio Grande do Norte)首都納塔爾(Natal)時,卻聽到飛機外傳來「嗡嗡聲」。客艙組員往外看竟發現大量蜂群包圍飛機,並通報消防人員前來驅趕蜂群,並要求乘客待在座位上等待。待消防人員抵達時發現,大群蜜蜂就停在機翼上,其他蜜蜂也分散包圍飛機,一名消防員向蜜蜂大量噴殺蟲劑,花了一段時間才將其驅趕。就有在飛機上的乘客說,「外面一直傳來很吵的嗡嗡聲,蜜蜂幾乎包圍了整架飛機,牠們還盤踞在機窗上,我們看到畫面都嚇了一大跳」;所幸機上所有乘客最後都在安全的情況下順利於下午1點50分下機。沃帕斯航空的發言人表示,該公司遵循安全程序,「沒有發生任何事故,保持飛機關閉並裝有空調」,並在清除蜜蜂後,所有乘客都安全下機,飛機也會進場維修,並經過所有安全檢測後才會進行接下來的航程飛行。
秋季虎頭蜂出沒兇猛螫人! 專家授4招預防措施避免蜂螫
今年入秋發生多起蜂螫事件,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提醒,秋天是虎頭蜂築巢繁殖季節,蜂群體型會增大、警戒性提高變得更加兇猛,民眾應避免於秋季9月至11月之間進行相關登山活動,若在外登山,應待在登山步道上活動,切勿離開步道範圍進入密林或小徑活動。為了避免蜂螫事件,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吳明城副教授也建議民眾謹記4招預防措施。新北緊急封閉13條步道瑞芳山區、石門青山瀑布步道、烏來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相繼發生山區蜂螫事故,動保處接獲通報後第一時間前往搜尋蜂築巢位置,瑞芳區四腳亭案件及石門青山瀑布雖已摘除,但為避免蜂群未離去,產生蜂螫危險,登山路線仍會封鎖。目前已封鎖13條相關步道,並由公所協助設置警示標誌。動保處並請各登山協會、區公所、轄管理登山步道之相關單位,向民眾宣導避免前往人煙罕至叢林區,加強山林步道巡查,當發生蜂螫事件時,所轄維管單位應盡速將路段封閉,設置警語,提醒民眾小心蜂出沒,並禁止出入已封鎖之登山路段。▲9月20日瑞芳三爪子坑路出現蜂螫事件,動保處第一時間與瑞芳區公所、消防人員確認封鎖路段。(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4招避免蜂螫為了避免蜂螫事件,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吳明城副教授建議採取以下預防措施:1. 首先,看到虎頭蜂盤旋應盡快離開,切勿驅趕攻擊,避免引來更多蜂群。2. 其次,戶外運動建議穿著淺色衣物。3. 在戶外活動中,謹慎觀察周圍環境,特別是樹上、草叢和樹叢中是否有蜂巢或虎頭蜂的跡象,如果發現疑似球狀的物體掛在樹上或在植被中,或聽到嗡嗡聲響應盡快遠離。4. 若不慎被虎頭蜂螫傷,應儘快離開受攻擊的區域。到達相對安全的地方後,應使用水清洗螫傷處,洗去攻擊蜂留下的費洛蒙,減少引來游離蜂再次螫傷的風險。虎頭蜂攻擊性高 螫針能反覆攻擊每年夏秋為虎頭蜂活動高峰期,尤其秋季虎頭蜂群攻擊性最高,動保處呼籲民眾,秋季期間勿前往無人維管場域、人煙罕至的叢林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勿再前往已封鎖區域內驚擾蜂群,且部分虎頭蜂的螫針能重覆攻擊,並不會像一般蜜蜂螫完人後自己也會死亡,危險性尤高。被蜂螫到 過敏性休克恐快速致死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指出,毒蜂之傷害包括「過敏性休克」與「內臟傷害」,過敏性休克會於數分鐘或數小時內發生,死亡率高,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應立即送醫;毒蜂造成之內臟直接傷害,以腎、肝、肌肉、血液為主[i]。夾、沖、送 急救3步驟夾子夾刺:用尖頭鑷子,小心地從皮膚外的毒囊前順勢向後將毒刺挑出。 沖水:儘速使用清水沖擦傷口。 迅速送醫:為防範過敏性休克,搬運傷患時將頭部放低, 並迅速送醫救治。動保處強調,捕蜂是一項具有高風險性質的工作,為確保安全,民眾勿嘗試自行移除蜂巢。如果需要動物救援或有移除蜂巢需求,可撥打新北市動保處24小時通報電話02-29596353或1999市民專線。[i] https://www.mil.mohw.gov.tw/public/hygiene/3b3fed4c4f80d7b933fdb0563e0307bf.pdf
耳鳴嗡嗡聲難以入眠! 中醫調理加上穴位針灸治療可助好眠
54歲林先生平時容易緊張、個性較為急躁,前陣子因為工作壓力較大,左耳便開始出現細微的耳鳴聲,一開始還算小聲便不以為意,沒想到經過一個月後,症狀不僅沒有減緩反倒愈來愈大聲,甚至吵到晚上睡不著。心急如焚的他,前往耳鼻喉科檢查,檢查發現耳朵沒有明顯異常,推測是退化或是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服了西藥但症狀卻仍不見改善,林先生更急了,心情也更焦慮不安,開始四處求醫,但耳鳴聲依然存在,甚至得到可能要一輩子跟耳鳴聲共存,令人心碎的答案。耳鳴是肝鬱化火 內服中藥治療林先生抱著姑且一試尋求中醫的協助,經台南市立醫院趙念廷醫師診治,認為耳鳴是情志不舒造成肝鬱化火所引起。林先生第一次針灸搭配內服中藥後,就覺得整個人輕鬆許多也比較好睡,讓他有信心更認真回診。持續治療數個月後,雖然耳鳴聲尚未完全消失,但已能控制在白天時幾乎聽不到聲音,日常生活也漸漸回歸正軌,心情跟剛發病時比起來放鬆了許多,晚上睡覺時也不會受到耳鳴干擾,沒有失眠問題。耳鳴是情緒壓力 穴位針灸也有用趙念廷中醫師指出,耳鳴會與情緒、壓力等有關,中醫認為肝脈絡於耳,肝氣鬱滯會影響耳朵的生理功能,造成如耳鳴等症狀。常用處方如柴胡疏肝湯、加味逍遙散等可疏肝理氣,進而起到治療的功效;此外,針刺穴道如經外奇穴的安眠一、安眠二等,可達鎮靜安神之效,不僅改善失眠的問題,睡得好耳鳴聲也有機會變小聲。日常這樣做 避免情緒、睡眠、耳鳴三者交互影響趙念廷醫師也提醒,睡覺時也可利用些許的環境音,如舒適的輕音樂來遮蔽耳鳴音,就寢前也盡量不要看電視、滑手機以減少對大腦的過度刺激,此外,情緒與睡眠問題與耳鳴之間往往互相影響,有些病人的耳鳴會影響睡眠品質,而失眠又造成隔日耳鳴聲加大,因此在治療上需要通盤的考量,才能事半功倍。
婦女「陰道有奇怪東西」難入睡 就醫驚見死蟑螂
真是可怕!近日一位洪都拉斯婦產科醫師分享病例,一位婦女表示,她的陰道有非常奇怪的東西,讓她難以入睡,經過檢查裡面竟然有一隻死蟑螂,這也是他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據《紐約郵報》報導,醫師卡利克斯(Dr. Marco Cálix)經常在TikTok分享不尋常的病例,有天一位住在農村的女病患來找他,患者極度不安又緊張到流汗。她表示,自己的為陰道裡有非常奇怪的東西,讓她難以入睡。卡利克斯說,當他一檢查,裡面竟然是一隻蟑螂。據卡利克斯說法,他之前才女性陰道內發現了保險套到情趣用品,但蟑螂還是第一次,目前不清楚牠是怎麼進去的,卡利克斯也沒說明患者有沒有受傷或如何治療,只知道在他拿出來時,蟑螂已經死了。Orkin滅蟲網站指出,「蟑螂往往喜歡黑暗潮濕的地方來隱藏和繁殖,牠們的可以將身體壓扁適應狹窄的區域。」卡利克斯警告,患者要注意自己身體的異常狀況,包括有臭味的分泌物、出血等,如果女生發現下體有問題,要盡快就醫。此外,之前一名塞爾維亞在發生性行為時,把軟木塞塞入陰道後導致大小便失禁,而軟木塞在裡面待了3.5年;2014年,一名女性把情趣用品放在陰道內10年,讓醫師十分震驚。據《每日郵報》報導,2019年一名越南婦女去看醫師,抱怨她的耳朵有嗡嗡聲,結果發現裡面藏了一隻蚊子,醫師用細長的鑷子取出蚊子。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昆蟲學家沙爾(Coby Schal)在 2017 年告訴《國家地理雜誌》,耳朵有一隻蟑螂的案例實際上並不少見,「蟑螂到處覓食,耳垢可能對它們很有吸引力。一隻蟑螂可能會進去探索然後被卡住。」
搭車回家掃墓狂傳嗡嗡聲…她抬頭見「整窩蜜蜂黏車頂」嚇呆 司機超淡定
一般人在戶外遇到蜂窩,通常都會躲得遠遠的,避免被蟄。不過,大陸安徽省黃山一名女子近日回老家掃墓,搭車時突然發現車室內有嗡嗡嗡的聲音,抬頭一看竟驚見車頂有個一整窩蜜蜂,嚇得她目瞪口呆。有趣的是,司機大叔不僅不害怕,還與蜜蜂「和平相處」一天,甚至開心地跟蜜蜂合拍視頻。綜合陸媒報導,當天女子回家掃墓,她打了一輛車,哪知道才剛上車,就聽到駕駛室頭上有嗡嗡的聲音,趕緊仔細一看,赫見坐在駕駛座的司機頭上竟然有一窩蜜蜂。網友分享的視頻顯示,大叔不僅不怕,甚至笑著拍視頻。當事人透露,這是山上的野蜜蜂,一般不會攻擊人,現在又是油菜花開的季節,開車時蜜蜂就直接跑到車裡面,接著待了一整天,當時雖然也有幾隻在飛,但都是趴在蜂窩上,加上自己從小在山裡長大,所以當下只是被嚇了一跳,後來也不會太害怕,但也提醒其他人若遇到蜂窩,還是要請專業人士及時清理。對此,網友紛紛調侃,「原來這就是開車兜蜂啊」、「這開山路抖一下不就全部掉腦袋上了」、「蜜蜂:飛一輩子了,今天終於打到滴了」;也有人直言,這樣的行為其實很危險,如果真的在路上遭蜂群攻擊,恐怕會釀成交通意外。
小蟲鑽進耳朵噁爆…急診醫曝「1常見行為」超NG:越跑越深 2大應急法出爐
最近天氣依然炎熱,蚊蟲肆虐,更是一些蟲子的繁殖季節,特別是在晚上的時候,不時傳出有蟲子鑽進民眾耳朵的案例。急診醫師翁梓華透露,小蟲跑到耳朵時,絕對不要用棉花棒去掏,這樣的做法往往會讓蟲子更往耳道深處爬,甚至可能導致耳膜受損,建議可以滴一些食用油,看是否能將蟲體潤洗而出。翁梓華在臉書粉專發文,各種千奇百怪的主訴,就在夜間的急診上演,夾出來的蟲子,從蚊子、蒼蠅、小蟑螂,可謂是應有盡有。大部分的人遇到這種狀況,會有耳朵極癢、痛、一直有嗡嗡聲等的表現,但這時候,大家一定要做對,不然蟲子沒掏出來不打緊,如果傷害到耳膜那更是得不償失。」醫師表示,小蟲跑進耳道時,很多人會用掏耳棒或棉花棒挖,但此舉往往會讓蟲子更往耳道深處爬,操作不慎甚至可能破壞耳膜;有些人則會劇烈晃動頭部,試圖將蟲子甩出,這樣反而容易讓蟲子躁動不安,移動刺激外耳道,可能造成更大的不適;還有人異想天開,往耳朵裡噴殺蟲劑,結果引起嚴重發炎。小蟲鑽進耳朵噁爆,急診醫曝「1常見行為」超NG。(圖/翻攝自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臉書)翁梓華表示,面對小蟲進耳朵,首先請大家保持冷靜,這邊提供大家急診臨床醫學指引上的處理方式:將燈關上,將耳朵往後上方提,並且用光照耳朵:這個僅限於夠小的蟲(像是螞蟻),利用蟲的趨光性,讓小蟲願意自主地爬出耳道,然而,成人的外耳道並非直線,因此可以透過將耳朵往後上方拉,讓耳道變成更直的線,這樣照光效果會更好,但這僅限於能「回心轉意」的蟲蟲,臨床上,成效有限,特別是一些蟲蟲(像是蟑螂)「不會倒退走」,這樣的效果基本上就無效。用食用油滴入耳朵,讓蟲蟲窒息,減少傷害:這時候可以先躺下來,將沒有刺激性的油滴入耳朵,靜置5-10分鐘,讓蟲窒息死亡,避免蟲體二次傷害,然後可以初步嘗試用油潤洗,看是否能將蟲體潤洗而出,如果成功潤洗出,則可以在耳鼻喉科追蹤,如果發現有聽力損失或是蟲體還是沒辦法取出,則要考慮前往急診。小蟲鑽進耳朵噁爆,2大應急法出爐。(圖/翻攝自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臉書)
新竹連日傳「詭異低鳴聲」 民眾崩潰頭痛…兇手找到了
新竹市不少居民近幾天都聽到異常的嗡嗡聲,聲音忽大忽小,而且頻率不一,讓人崩潰「腦神經快衰弱」。市府環保局獲報後追查,今(3日)早上終於揪出兇手,原來是新建案大樓的頂樓鐵格柵惹禍,對此議員陳建名也做出說明了。不少民眾在臉書「新竹爆料公社」抱怨,透露近日連連聽到怪聲,「這幾天一直有一種嗡嗡聲,斷斷續續的聲音,真的很吵」、「嗡嗡嗡的叫,沒停過」、「說實在話,真的很不舒服…聽一整天感覺頭好不舒服,越來越大聲的感覺」,尤其老人家沒辦法忍受,甚至有人向氣象局長鄭明典求助,但對方表示很難判斷來源,推測應該不是地鳴的聲音。網友求助氣象局長鄭明典,但沒得到答案。(圖/翻攝自新竹爆料公社臉書)新竹市議員陳建名、南勢里長郭文銘等人接獲陳情,向環保局反應,隨後派稽查員前往,昨晚找不到音源,一度以為是工廠,但也沒找到,最後因天色昏暗先收工,今天總算找到「兇手」。「噪音源頭找到了!」陳建名在臉書指出,新建案頂樓的景觀中空鐵件格柵,在強風特殊角度灌入時,振動產生共鳴,聲音在風勢中,竟然甚至可以到達天公壇,就像大型排笛的大型展演現場一樣,只是延續了好幾天的排笛聲,實在讓人不堪其擾。陳建名特別感謝郭文銘,連日來鍥而不捨探尋來源,發揮柯南精神終於找到問題的源頭,同時他也感謝環保局同仁的多日陪同,以及工地人員協助發現問題,他們會一起想辦法儘速解決問題。
女星關冷氣錄音 驚見五月天瑪莎上演「濕背秀」
「小花計畫 - Re:小花盛開的回音」展覽正於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展出,其中由五月天瑪莎製作、林以樂演唱的〈地板內早餐〉MV已上架,為了將創作融入進展場空間,一行人直接殺去金馬賓館錄音,為求收音清晰,現場空調關閉,林以樂笑說:「當天氣候非常熱,我看著瑪莎的背影,他熱到不行,汗流到我想說是在上演『濕背秀』?」錄音耗時2天完成,過程也用影像記錄下來,成了這首歌的MV。 〈地板內早餐〉MV開頭,看見林以樂漫步長廊,在充滿光的房間、屋頂天台彈奏演唱,這樣的錄音方式對他和瑪莎來說都是第一次,瑪莎表示:「因為移展到高雄金馬賓館的關係,我們就在思考如何用聲音的邏輯,來保存下這個空間擁有的一切,於是就決定到現場錄音,這樣和展館的連結性會更強。」瑪莎也說比起專業錄音室,現場錄音會有很多聲音和空間干擾,不過在場館拍下MV,留下很不同的意義和紀念性,「有時公車經過會收到低頻的嗡嗡聲,還有倒車的嗶嗶聲,有些我們就真的保留使用,最後結果很有趣,過程雖然滿累但很好玩,也很切合小花計畫的主題」。林以樂在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拍攝MV。(圖/相信音樂提供) 林以樂則形容瑪莎是犀利又幽默的大哥哥,「任何挑戰性的工作轉移到他口中,就變得像要去玩一樣有趣。他提議要去金馬賓館錄音時,我還覺得像小時候要去郊遊一樣很開心!」沒想到現場比她想得艱苦許多,「這是我第一次錄音時整個汗流浹背,過程中還一直提醒自己要保持微笑,因為MV同時在拍!」不過工作人員一起同甘共苦,成果也讓她大大滿意和感恩。 談到〈地板內早餐〉的創作,奧黛麗赫本主演的浪漫電影《第凡內早餐》勾起了林以樂的靈感,她與製作人瑪莎抱持無限玩心,大膽嘗試在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內的各個角落進行錄音,將現地環境的聲響、人聲融入到音樂之中,如同把當代的記憶悉數收藏,旋律慵懶帶點奇幻,彷彿像躲在浴室內,偷聽著隔壁聲響,那些聲音就像是一篇又一篇的故事,靜靜地,將感官拉入開放式的幻想之中。
10歲女童露營「右耳突劇痛嗡嗡響」 一舉動害她隔天聽不見
日常生活中,民眾難免遇到被昆蟲爬進耳內,下意識都會自行掏挖,但這樣的行為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有一名10歲女童和家人到山上露營,半夜感覺右耳劇痛,有嗡嗡聲,她用手指挖了一下,聲音不見了,但疼痛卻加劇,直到隔天整個右耳完全聽不見。耳鼻喉科專科醫師李瑞文向《蘋果新聞網》透露 ,曾有一名10歲女童,跟家人到山區露營,半夜時右耳疼痛,她用手指摳了一下,沒想到更加疼痛,隔天睡醒後右耳完全聽不到,趕緊下山就醫。經過檢查發現,右耳道嚴重紅腫、起水泡,還卡了隻蟲,醫師隨即用耳鑷取出昆蟲的屍體並擦藥,女童過了一個星期才恢復聽力。為何女童右耳會聽不到?李瑞文解釋,女童一開始被昆蟲塞住外耳道,聽力就會受影響,用手指摳挖後,昆蟲可能受到驚嚇,因此再往外耳道深處鑽,導致外耳道變得更紅腫,加上隔了一晚才就醫,以致於聽力愈來愈差,到最後失聰。高榮耳鼻喉部主治醫師佘筠瑩表示,有蟲類跑進耳道,建議要儘速就醫,自行掏挖可能會使蟲受驚嚇,或分泌酸性體液、分泌物,若耳膜受損可能會影響聽力。
傷口像被地雷炸傷!男子上山抓蜂失聯 3天後變遺體…3隻蜂還在螫
中國大陸一名40歲男子想抓地雷蜂泡酒,日前獨自上山,沒想到就此失聯,過了3天後才被發現,但是已成了遺體,而且還有3隻蜂正在啃蝕,情況慘不忍睹。根據《瀟湘晨報》報導,男子是臨海市東塍鎮廟西村人,8月6日下午3點左右,騎著摩托車進入東塍鎮東山陳方向的山上,想抓地雷蜂來泡酒、蜂蜜挖來吃,但是一夜未歸,打電話也沒人接,家屬只好報警求助。隔天一大早,救援隊前往山中搜救,不久就發現了摩托車,但沒找到人,只好增加人員搜救,並擴大搜救範圍。搜救隊前往搜救。(圖/翻攝自瀟湘晨報)直到8月9日上午9點多,搜救隊終於在灌木叢中找到男子的遺體,「人找到時,頭部摔破,身上有血跡,3隻地雷蜂還在螫」,經過醫生確認,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另外,救護人員中有2人被螫傷,一個在嘴巴,當場成了「香腸嘴」,還有一個則在背上。當地村民透露,男子腦子活絡肯吃苦,經濟條件不錯,還是個熱心人,村裡人有事情,他總是跑前跑後,出錢又出力,如今卻傳出噩耗,令人不勝唏噓。被地雷蜂咬到要趕緊就醫。(圖/翻攝自瀟湘晨報)專家提醒,被野蜂螫了要及時送醫,「地雷蜂」之所以會有這個獨特的稱呼,是因為飛行時發出強烈的嗡嗡聲,聲音非常響,而且具有強烈的毒性,被咬一口傷口會像被地雷炸傷一樣血肉模糊,人在短短幾分鐘內,會感到眼睛發黑、口鼻麻木,不到半小時傷口會疼痛難忍,持續7~10小時,若被叮咬2、3口,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更換地毯驚見「詭異地下空間」 女進入探索耳旁突響「嗡嗡聲」毛炸
國外一名TikTok女用戶,近日更換家中的舊地毯時,意外發現家裡竟然有個地下室。基於好奇心,這名女網友前往地下室探查,卻因裡頭的詭異氛圍感到毛骨悚然。影片曝光後,也讓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根本是恐怖電影的劇情。根據《Ladbible》報導,這名女網友為了把家中的地毯換新,在將舊地毯掀開,打算打包丟棄時,卻看到下方有個鐵鏽拉環,在好奇心驅使下,女子將其開啟,卻意外發現下方竟還有個未知的空間。女子和友人為了一探究竟走下了木樓梯,此時,耳邊突然響起奇怪的翁嗡聲,「就在我們拍下第一段影片的幾秒後,傳出一陣嗡嗡聲,我和我朋友都嚇壞了…我怕爆,這種感覺令人非常不安」。好不容易克服心中的恐懼後,女網友和友人慢慢走入地下室,並在其中發現了一把破舊的木椅,地上也有詭異的紅漬,「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有點令人擔憂。」影片曝光後,目前已獲得超過上百萬的瀏覽次數;有網友害怕的留言表示,「恐怖電影的開頭就是這樣演的,如果是我,我會離開」、「快把那塊通往地下室的門板關起來」、「今年是2021年,不是把這打開的一年」,另外也有人搞笑留言,「在釋放惡魔之前,快點將它封閉。」
最怕惡鄰魔音傳腦 反映無效3招自救法改善隔音
我們身處的環境,往往有無可避免的背景噪音,樓上小孩蹦蹦跳跳又常哭鬧不停、隔壁鄰居在家開演唱會音響開超大聲,都造成鄰居生活困擾。古云「千金買屋,萬金買鄰」,擁有好鄰居,就能擁有良好居住品質,尤其住在大樓、公寓式等集合住宅,住宅隔音顯得非常重要,但萬一不幸碰上「魔音惡鄰」或是本身建築隔音效果不佳,也還能靠一些小撇步自救,21世紀不動產提供3撇步降低住宅環境噪音、加強隔音效果,打造舒適居家的「寧靜宅」!加裝隔音氣密窗可以有效降低室外噪音。(圖/21世紀不動產提供)Tips 01:把噪音「隔」在外頭普通單層玻璃無法阻隔聲音傳導,加裝隔音氣密窗可以有效降低室外噪音,雙層真空玻璃抽掉中間層的空氣,也阻隔了聲音傳播。氣密窗擁有良好的氣閉性,加上玻璃的厚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降低噪音。除了窗戶之外,牆壁是隔音的根本,如果本身因工作、興趣關係就是聲音製造者,建議在裝修時選用隔音材料,在泥作時加入吸音棉、隔音墊,可以避免聲波穿透牆面,或採用文化石等粗糙的牆面材質,就可以降低空間殘響,加強降噪效果,避免擾鄰問題。架設木地板會比只有磁磚或石材地坪更能降低聲響。(圖/21世紀不動產提供)Tips 02:鋪天蓋地趕走噪音大樓式的集合住宅普遍存在共振問題,除了上下樓層樓地板聲音,水管與衛浴的排風孔都是共通管道,如果沒有仔細做好隔音,噪音可能經由共管傳導到房間,管道間的低頻流水聲也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傳出擾人聲響。為了減少噪音,可以在吊頂天花板中塞進吸音棉,管道間也需要在泥作工程時,就在水管外層包覆隔音與吸音材質。唯獨上下樓層的踩踏噪音、撞擊的聲響,即使有吸音材質仍然效果有限,還是需要住戶自我約束,如果擔心影響樓下鄰居,可以在自家採用地板隔音法。架設木地板會比只有磁磚或石材地坪更能降低聲響。在鋪設木地板之前,可以先舖上隔音地墊,利用其中的多層結構緩衝聲能,減少木地板會產生的「喀吱」聲響。工法建議則是平舖或直舖,會比架高的木地板更為密合,減少異音,材質上建議選用比實木地板更為柔軟的軟木地板,質軟柔韌的材質做為緩衝,可以有效減少拖鞋與木地板產生摩擦的聲響。窗簾及地毯等軟性材質能夠吸收聲響,有效降低家中噪音。(圖/21世紀不動產提供)Tips 03:選用軟性材質吸收聲響在臥室可以選用窗簾和地毯、木質家具及無紡布壁紙。無紡布壁紙是一種以棉麻等天然植物纖維經無紡成型的壁紙,觸感柔軟的布面材質,除了設計上的美感裝飾,營造出一種寧靜的舒適氛圍,木質溫潤觸感也可以降低地板給人冰冷的感覺。這些材質都擁有豐富紋路肌理,除了讓材質感受厚實柔軟外,還可降低聲波在空間中來回反射的低頻震動,過濾掉嗡嗡聲響,就能夠讓室內的靜音純化。窗簾及地毯等軟性材質能夠吸收聲響,有效降低家中噪音。(圖/21世紀不動產提供)居家生活中,總不免會在家中製造出各種聲響,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品質,可以試試上述幾種方法打造出居家環境的抗噪好體質,防止噪音干擾,也能確保自家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減少糾紛。21世紀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襄理董家菱也提醒,再好的隔音材質,都比不上適當的自我約束,主動還給鄰里及自身一個真正舒適安寧的居家環境,才能創造良好的鄰里氣氛。若是遇到上述情節更嚴重的噪音污染,董家菱也建議可以先請社區管委會或是里長居中協調,透過錄音錄影自行蒐證,以及請公正第三方做證人向環保署檢舉等都是自保的方法。
舒心BAR/吳若權:對話壓力小 女人桃花旺
先搞懂對方怎麼想,再決定自己怎麼說。一旦可以掌握彼此對話的方式、溝通的技巧、和相處的哲學,你的人際關係就無往不利。你有沒有聽過「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樣的說法?這是約翰葛瑞博士,在多年前提出有關「男女大不同」的論述,但來到今天這個強調性別平權、性別多元的時代,可能很多人會懷疑:男女生理結構上,尤其是大腦的組織,是不是真的有這麼明顯的差異?無論你是不是同意「男女大不同」,如何做好伴侶之間的溝通,從語言到心靈,都能傳情達意,依然是生活中很必要的練習。更何況這樣的溝通技巧,不只可以運用在感情和婚姻,其實也可以延伸應用到職場與友誼。一旦可以掌握彼此對話的方式、溝通的技巧、和相處的哲學,你的人際關係就無往不利。表達更精準 招來好人緣傳統對女性的刻板印象,總是很容易跟「三姑六婆」「喋喋不休」聯想在一起。但我也訪問過很多女性朋友,她們一聽到這些說法,都會很委屈地為自己平反說:「那是因為我講話時,對方都沒在聽,我才會被迫一再重複,多講幾次!」這個有趣的現象,其實是有腦科學根據的。男人是狩獵型的動物,一聽見吱吱喳喳的聲響,就會變得神經緊繃,他會自動關閉「語言分析系統」,進入「空間感知模式」。這是天生的本能反應——男人沒有把話聽進去,其實是為了保護彼此的關係。因為,那些喋喋不休的話語,十有八九都是以抱怨的形式,出現在兩個人的關係裡。所以啊,就算是非常勤於護臉護膚,保持腰部纖細,每次都要花上三十分鐘把頭髮捲得好自然的女人,若出現長舌碎嘴的樣子,還是會讓身邊的男人備感壓力。因此你若是個「想到什麼就直接開口講個不停」的人,很可能在生活上,比較不受歡迎,比較沒人敢追求;在工作上,也容易被誤認為能力比較差。相對地,女性若改用言語精準的表達方式,會降低男人神經緊繃的防衛性,反而是比較容易招到桃花的喔。這裡講的桃花,當然不只是指感情的對象,也包括生活和工作上的好人緣喔。而且適用的對象,也不只是特定的性別。換句話說,如果男人懂得主動降低對話的壓力,也有助於旺自己的桃花。進入視線內 等三秒再說我認識一對伴侶,其中男方很專注做自己的事情,導致另一半在旁邊講話時,他都沒有聽見,因此而經常被抱怨。有一次,我去他家作客,他發現我的溝通習慣之後,就如獲大赦般地,要他的伴侶參考學習。在他眼中,究竟我有什麼溝通的好習慣呢?這答案,連我自己都感到很驚訝啊!他對他的伴侶說:「若權每次要跟我說話,都會先叫我的名字,而且人都會走到我的面前,來跟我講話,讓我可以留意到,他要跟我說什麼。」他為自己平反的說詞,真的很有道理啊!與其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如學會以下這兩個發言的原則:(1)進入對方視線,呼喚對方名字。(2)等二到三秒再說,並且先講結論。男人對不知道結論是什麼的話語,會顯得很沒耐性,而且會表現疲憊不堪的樣子。例如:你一開始聊天,說的是「今天我一大早就洗了床單,」,對方就會做好準備,心想「是洗衣機有問題嗎?」但如果你接下來說的是:「結果下午天氣轉陰了,還不知道床單會不會乾呢?看起來我們也沒辦法按照計畫去海邊看夕陽…….」之類的事情,偏移他剛開始聊天時,心中以為的主題,對方就會感覺到壓力,接著就關閉他的「語音辨識功能」。於是你接下來講的每一句話,他聽起來都會像是蚊子的嗡嗡聲。所以你要學著直接先講重點,例如:「天氣變了,應該看不到夕陽,我們改去逛商場,好嗎?」對方才會在第一時間知道如何應答,而不是雞同鴨講。媽寶受歡迎 開放問句佳東方的母親,在教養過程中,最常對兒子說的話,都是比較目標導向的,例如:「作業寫好了嗎?」「趕快去洗澡!」「別拖拖拉拉的!」這男孩就會在對話技巧不成熟的狀態下,長大成為不好聊天的男人。反觀歐洲很多母親是用開放式的問句,跟自己的小孩聊天,例如:「你覺得呢?」「你喜歡這部卡通的哪個情節呢?」「你還想吃點別的什麼嗎?」這種開放式問句的教養方式,可以培養男生的溝通習慣,也比較能夠以同理的方式傾聽喔。如果你正在相處的男士,已經錯過了童年成長階段,可以被好好訓練的機會,現在還是可以靠你的努力,來改變對方。除了剛剛提到的許多觀念和方法之外,最後再分享給你一招:有話直說!當你很累,想討拍時,就直接告訴對方:「我現在很累,講些好話讓我開心點!」而不是挑三揀四、拐彎抹腳地碎碎念。如果你想要對方幫忙做家事、倒垃圾,就直說吧,你可以客氣地發出指令:「今天要請你倒垃圾喔!」而不是一直怪罪他懶散,不夠體貼。以上跟你分享的是,由悅知文化出版《老公使用說明書》這本書,我所為你整理摘要的重點。邀請你上《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溝通難題?這次分享的哪些重點,有幫助到你喔?歡迎你留言跟大家一起討論喔。《老公使用說明書》書封(圖/悅知文化出版)《老公使用說明書》作者黑川伊保子,是一位腦科學專家,多年來研究AI人工智慧,並涉獵感情分析等領域。本書雖以婚姻中的男女相處為例,但這些實用的建議,可以應用於增進人際關係! ———————————————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