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射氣流
」波音客機跑道滑行 整疊行李意外「捲入飛機引擎」!殘骸滿天飛
美國芝加哥(Chicago)奧黑爾國際機場(O'Hare International Airport)一架美國航空(AmericanAirlines)的波音787-9客機在跑道滑行時,竟意外將裝滿行李的一個航空貨運盤櫃(ULD)吸入引擎,行李瞬間被絞成一堆殘骸。所幸,最後整起意外事件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根據《Aviation24.be》等外媒綜合報導,美國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日前發生一起驚悚意外。當時一架美國航空的波音787-9客機,從倫敦的希思羅機場(Heathrow Airport)起飛,並在17日下午約4點左右,降落至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沒想到,當波音787-9客機在跑道滑行時,竟意外將裝滿行李的一個航空貨運盤櫃吸入引擎,讓所有行李瞬間被絞成一堆殘骸。所幸,最終雖然飛機機體嚴重受損,不過並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事後,美國聯邦航空局和芝加哥航空部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根據初步調查報告指出,行李集裝箱疑似是被另一架飛機的噴射氣流移位,才會發生這樣的意外。對此,美國航空發言人也做出回應,表示「從倫敦希斯洛機場(LHR)出發的美國航空47號航班安全降落在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ORD)後,報告在滑行至ORD登機口時發動機受損。該飛機已停止服務,由我們的維修團隊進行檢查。安全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感謝團隊成員的專業和客戶的理解。」
一圖看高空中「噴射氣流」! 鄭明典曝「飛西雅圖舊金山航班」用得上原因
今、明(5日、6日)兩天華南雲雨區東移,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有局部短暫陣雨,明日午後南部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5日)發出一張約3萬6千呎高空的氣流分析圖,「現在這個位置,台灣飛西雅圖或舊金山的飛機用得上。」氣象署預報,今(5日)華南雲雨區東移,台灣附近水氣偏多,整天陸續有雲系從台灣海峽移入台灣,各地大多為多雲時陰、不定時有局部短暫陣雨的天氣,雨勢不大,降雨機率高;氣溫方面,夜晚清晨北部及東半部低溫為22、23度,其他地區為24至26度,感受稍有涼意,而白天北台灣預測高溫25至27度,其他地區為27至30度,感受舒適溫暖。周四(6日)華南雲雨區東移,台灣附近水氣偏多,雲系從台灣海峽移入台灣西半部地區,降雨機率較高且雨區廣泛,不定時有短暫陣雨出現,且短時間雨勢仍明顯,而東半部地區大致為多雲、偶有局部短暫陣雨的天氣。周五、周六(7日、8日)環境逐漸轉為偏南風,氣溫回升;水氣仍多,迎風面的南部、東南部整日不定時有局部短暫陣雨甚至雷雨,而其他地區大致為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沒下雨時感受較悶熱。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5日)發出一張約3萬6千呎高空的氣流分析圖,「噴射氣流!紅色部分風速高達70米/秒以上!高空中的狹長強風帶,就稱為噴射氣流。現在這個位置,台灣飛西雅圖或舊金山的飛機用得上,搭上噴射氣流,飛機可以省掉不少燃油,但是回程逆風就不好,通常會避開它。」此外,鄭明典也PO出今早的溫度分布圖,「這是舒適的溫度,黃色系介於綠色和紅色系之間,代表舒適的溫度,退休的人可以散散步,小確幸。」
《明天過後》真實上演!「世紀冰風暴」災情總整理 紐約州長:人類與大自然的戰爭
2004年經典災難電影《明天過後》的場景真實上演了!「世紀冰風暴」幾乎在整個12月肆虐美國和加拿大,「範圍前所未有的」炸彈氣旋從美加邊境的5大湖一路席捲到美墨交界的格蘭河(Rio Grande),涵蓋3200公里,所到之處除了導致當地氣溫急遽下降外,更帶來強風、豪雨、洪水、暴雪等劇烈天氣災害,估計影響美加2.5億人。迄今為止,美國已確認至少近50人死亡,加拿大則有4人死於車輛打滑引發的交通事故。什麼是炸彈氣旋?爆發性氣旋(Explosive cyclogenesis)又稱炸彈氣旋(Bomb cyclone),是指一種溫帶氣旋急劇增強跨速發展的天氣現象,根據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的網站說明,炸彈氣旋發生於「冷氣團與暖氣團碰撞」的時候,而寒冷的北極氣團與溫暖的海水碰撞時,常常導致這類型的碰撞。氣壓降低後,空氣會湧進去填補這兩個氣團之間的空隙,造成強風並使風暴增強。發生時機為風暴的氣壓在24小時內降低至少24毫巴(一種氣壓的測量單位)。在增強的過程當中會帶來不亞於熱帶氣旋的破壞力,所到之處除了導致當地氣溫急劇下降外,更帶來強風、豪雨、洪水、暴雪等劇烈天氣災害。2004年經典災難電影《明天過後》的場景真實上演了!(圖/達志/美聯社)這次「不是」極地渦旋極地渦旋或極地漩渦(Polar Vortex),是一種發生於極地的,介於對流層與平流層的中、上部的,持續性且大規模的氣旋。極地渦旋盤桓在北極地區的冷空氣渦旋,充滿了持續旋轉的旋渦,能在冬季增強並向南延伸。它代表寒冷的極地空氣與較溫暖的亞熱帶氣候之間的分界。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主任馬克.塞雷澤(Mark Serreze)則描述,極地渦旋的邊緣為不斷變動的「極鋒噴射氣流」(polar front jet stream)。美國俄亥俄州伊利縣(Erie County)的收費公路23日發生至少46車連環撞的大型事故。(圖/達志/美聯社)災情美國各地氣溫已普遍跌至攝氏負45度。全美有逾2億人,相當6成的人口收到當局天氣警告或提醒。直到當地時間26日仍有超過5千萬人受到風寒天氣警報的影響。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更表示,蒙大拿州(Montana)最低達攝氏負45.6度。26日全美有約9.8萬戶家庭和企業停電,據紐約伊利郡的官員聲稱,有變電站甚至被埋在18英尺(5.48公尺)厚的積雪下。截至25日下午,有超過3300個美國國內和國際航班被取消。超過1.1萬航班因此延誤。美國有近50人死亡,其中美國俄亥俄州伊利縣(Erie County)的收費公路23日傳出至少46車連環撞的大型事故,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傷。加拿大則有4人死於車輛打滑引發的交通事故。重災區紐約水牛城(Buffalo)則有人被積雪困在車內2天遭活活凍死,連原本要去救援的鏟雪車都凍到拋錨。南部較溫暖的德州、阿拉巴馬州、佛州這次也一夜冰封。德州甚至出現機械式洗車機洗車到一半,水柱瞬間結成冰柱的誇張場景。德州甚至出現機械式洗車機洗車到一半,水柱瞬間結成冰柱的誇張場景。(圖/翻攝自YouTube)重災區紐約水牛城(Buffalo)則有人被積雪困在車內2天遭活活凍死,連原本要去救援的鏟雪車都凍到拋錨。(示意圖/達志/美聯社)官方發言紐約州州長霍楚(Kathy Hochul):「這毋庸置疑是場世紀暴風雪。這個世代的美國人一生只會遭遇一次的冰風暴,這是一場人類與大自然的戰爭。」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聯邦政府的全部力量將支持紐約州的災後重建,我與第一夫人正在為那些於暴風中失去親人的民眾禱告。」紐約伊利郡長波隆卡茲(Mark Poloncarz)則警告可能會有更多死者,「有些人是在汽車內被發現,有些在街道的雪堆中被發現。我們知道有人被困在汽車中超過2天。」
歐美遭遇嚴重熱浪侵襲 研究指出北極暖化速度達全球平均4倍
歐洲和美國今夏遭逢嚴重熱浪侵襲,氣溫迭創新高,科學家指出,除了人類燃燒化石燃料導致氣候變遷,北極暖化、噴射氣流遷移、熱穹現象也都是發生熱浪主因,科學家長期以來認為,北極正在迅速變暖,但隨著研究時間範圍和北極地理區域構成定義不同,估計值也有所不同。根據11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北極過去40年來的升溫速度比地球其餘地區快近4倍。北極暖化速度不斷加快。(圖/達志/美聯社)芬蘭氣象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11日於《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 Earth and Environment)雜誌中,發表了一項新研究,內容提到從1979年到2021年間,北極的暖化速度已達到全球其他區域的4倍,這項新發現遠超過於科學家過去所評估的的2至3倍。舉例來說,在挪威斯瓦巴群島(Svalbard)和俄羅斯新地島群島(Novaya Zemlya)附近的歐亞部分(Eurasian)北極海,每10年升溫高達攝氏1.25度,比世界其餘地區快7倍。研究小組發現,即使最先進的氣候模型預測北極暖化速度,也比他們觀測到的數據低了約1/3。北極過去40年來的升溫速度比地球其餘地區快近4倍。(圖/達志/美聯社)研究小組認為,這種差異可能是由於先前的模型估計值因持續進行北極相關建模而過時了,據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芬蘭氣象研究所(Finnish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學者李波寧(AnttiLipponen)表示,「文獻中的觀點是,北極變暖速度大約是全球平均的兩倍,所以我們估計的暖化速度比一般數值要高這麼多,我覺得有點驚訝」。北極放大效應主要是由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吸熱排放所引起。(圖/達志/美聯社)李波寧指出,下一步是檢視這些模型,研究團隊很想釐清為什麼這些模型不能重現觀測中看到的東西,以及這對未來的氣候預測會有什麼影響,另外,根據《CNN》報導,研究人員透過計算4組涵蓋約40年的衛星數據之平均值,發現北極正以每10年攝氏0.73度的幅度快速暖化中,全球其他區域的平均氣溫則是每10年增加約攝氏0.19度。這個現象也被稱為「北極放大效應」( Arctic Amplification),主要是由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吸熱排放所引起。北極暖化速度不斷加快。(圖/翻攝自Nature Asia)
「熱穹罩頂」歐美氣溫狂飆!科學家揭4關鍵:熱浪恐逐年加劇
希臘近日也遭熱浪侵襲,7月23日一場野火摧毀希臘列士波斯島(Lesbos)濱海村落瓦捷拉(Vatera)的多處房舍,450名觀光客和居民被迫撤離,預估當地炎熱天氣將持續一週,最高溫恐飆至攝氏42度。歐美今夏迎來最嚴重熱浪,數以千萬計美國人如置身烤爐中,加州部分地區又遭野火肆虐。美國科學家指出,不單只是化石燃料導致氣候變遷,北極暖化、噴射氣流遷移、大氣振盪及熱穹現象等原因,都會影響熱浪的發生。據法新社報導,美國中部和東北部受到極端氣候影響,氣溫恐將飆破攝氏41度,10多州處於高溫警告之下,達拉斯(Dallas)和奧克拉荷馬市(Oklahoma City)等美國中部大城,估計接下來幾天氣溫都會高於攝氏38度。波士頓(Boston)、費城(Philadelphia)及華盛頓(Washington)等東北岸城市也宣布高溫緊急狀態,一向氣溫涼爽的西北部太平洋岸,估計會有數日氣溫在攝氏32度以上,同樣無法躲過高溫危機。《路透社》引據科學家說法指出,有4項要素皆會造成熱浪發展,第一、熱穹現象,當夏季地面或海洋上方的空氣變暖時,熱空氣衝入大氣層,在高壓下形成一個熱空氣圓頂,某個區域將籠罩在熱浪內。科學家發現,去年冬季,熱帶太平洋地區海水溫度由西至東急遽變化,是發生熱穹現象主因。第二、北極暖化和噴射氣流遷移,北極正以比地球其他區域快3到4倍的速度暖化,顯示北方氣溫與近赤道地區氣溫差異縮小。據伍德威爾氣候研究中心(Woodwell Climate Research Center)資深科學家佛朗西斯(Jennifer Francis)指出,這導致北極噴射氣流擺盪,容易造成像是熱浪、洪水等極端天氣。第三、聖嬰現象與反聖嬰現象,每隔幾年,就會出現「聖嬰現象」或「反聖嬰現象」,前者將赤道太平洋溫暖海水帶到北美西岸;後者則帶來冷水。今年正適逢「反聖嬰現象」的降溫效應,但氣溫依舊很高,科學家也擔憂,當下次遇到「聖嬰現象」發生時,熱浪恐將更加嚴重。第四、人類影響氣候變遷,科學家指出,燃燒化石燃料導致氣候變遷加劇,全球人類活動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也是引發熱浪的主因之一。據《洛杉磯時報》報導,今年全球出現的反聖嬰現象 (La Nina),將導致美國西南部出現乾燥冬季。國家氣象局預測,乾旱和野火現象恐持續至2023年且逐步惡化。
粉絲自製「哥吉拉vs卡美拉」動畫 實現跨公司超夢幻對決
在美國好萊塢翻拍日本知名怪獸電影《哥吉拉》後,全球掀起一股「怪獸宇宙」的熱潮,看著許多泰坦巨獸們酷炫帥氣的打鬥,讓不少粉絲大呼過癮。而近日就有一名日本網友,自己獨力完成一部十分精緻的動畫片「哥吉拉vs卡美拉」,內容水準完全不輸好萊塢等級,這也讓網友敲碗說道「給你錢,快點做!」日本網友「UE's VFX」於11日上傳一部自製動畫短片「粉絲創作哥吉拉vs卡美拉」,該名網友在簡介中表示,這是一部粉絲向的自製作品,裡面全部都是自己獨力完成,動畫的內容是描述哥吉拉與卡美拉之間的戰鬥過程場景,該名網友也表示「我已經盡力完成了,希望你們都能看一下」。這部影片中,哥吉拉從海底逐漸地前進,最後踏上一處受到嚴重破壞的城市,同時也面臨人類軍隊的攻擊。憤怒的哥吉拉使用「原子吐息」摧毀人類軍隊後,突然從空中飛下數顆烈火球,現場再次揚起巨大的火焰。這時候,卡美拉透過噴射氣流從高空飛向哥吉拉,兩者展開激烈的遠距離攻擊,最後卡美拉甚至還使出自己的成名招式「旋斬甲」成功擊倒哥吉拉,精采激烈的畫面讓人看的是大呼過癮。粉絲自製哥吉拉大戰卡美拉的動畫片段,讓不少網友看得大呼過癮。(圖/翻攝自YouTube)而畫面不時也帶到一個身穿白衣的女子,該名女子手握著象徵與卡美拉溝通用的勾玉。就不知道這場戰鬥是把哥吉拉設定成侵略者,人類召喚卡美拉迎敵,還是卡美拉被不良分子驅使破壞,結果哥吉拉出面阻止。不過這一切都必須要等待該名網友解釋才得以知曉。神祕女子手上拿著象徵與卡美拉溝通用的勾玉。(圖/翻攝自YouTube)卡美拉是1965年大映電影(現在隸屬於角川映畫)所創造出來的架空怪獸,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外型酷似烏龜,但卻可以透過噴射氣流在空中飛行,除了可以釋放體內的等離子來噴出烈火球外,卡美拉也非常擅長近距離的肉搏戰。在日本推出之初,人氣絲毫不遜色於哥吉拉。台灣也曾在1995年上映過卡美拉的電影作品,當時台灣翻譯為《神龜大戰飛天怪獸》。相較於哥吉拉的版權都一直隸屬在東寶電影手上,同屬日本知名怪獸電影系列的卡美拉,雖然在推出時廣受歡迎,但由於人氣一直比不上哥吉拉,後續公司又歷經破產、重組,卡美拉的版權就這樣從大映電影轉移到德間書店,後來又因為德間書店遭到角川併購,現在版權則是在角川旗下的角川映畫所有。卡美拉著名的招式「旋斬甲」。(圖/翻攝自YouTube)由於與哥吉拉完全分屬不同公司,所以即便過往在日本擁有與哥吉拉旗鼓相當的人氣,但卡美拉與哥吉拉之間並沒有誕生過任何共演的作品。這次日本網友「UE's VFX」可以說是完美的彌補許多怪獸電影粉絲的遺憾,實現了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的跨公司夢幻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