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砂計畫
」 張麗善 外傘頂洲 風電 復育沙洲雲嘉爭國土1/雲林爭外傘頂洲開發風力 嘉義斥割稻尾宣示開戰
2022地方縣市長選戰提名時程迫近,新竹市長林智堅9月拋出大新竹合併計畫,10月基隆市長林右昌緊接倡議北台灣部分行政區合併成「北海市」,國土整併一時之間成為台灣政壇熱議題材。這股風潮最近吹向中南部,日前雲林縣一場「外傘頂洲開發風力發電計畫」記者會,引爆嘉義縣立委揚言要帶漁民到雲林縣府抗議,並向中央力爭將外傘頂洲的行政管轄權由雲林縣改為嘉義縣。被稱為「移動國土」的外傘頂洲是由濁水溪出海口的泥沙沖積而成,因原靠近雲林縣台西鄉外海,行政區劃歸雲林縣。隨著島內河川陸續建設攔河堰、水庫等,沖積的沙量逐漸減少,及至六輕麥寮港建立,阻斷大部分濁水溪沙源,導致外傘頂洲現存面積縮減為1000多公頃;加上受到海流影響,每年都會往西南飄移約60公尺,至今絕大部分的沙洲都「漂移」到嘉義東石鄉外海約10公里處,成為當地養蚵人家最佳的天然屏障。「移動國土」外傘頂洲今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外海,為當地養蚵業者的天然屏障。(圖/報系資料庫)10月25日,雲林縣長張麗善舉行記者會指出,雲林縣日照時間長、風場穩定,吸引不少綠能業者進駐雲林沿海,但開發過程常發生陳抗,在尊重民意及保護縣民的前提下,縣府提出外傘頂洲離岸風機設置開發計畫,希望能充分利用外傘頂洲土地,帶動觀光休閒漁業發展,讓產業與綠能齊頭並進。張麗善強調,若綠能業者到外傘頂洲設立綠電裝置,一來可有效利用外傘頂洲閒置土地,二來可藉由綠電裝置達到固砂效果,節省公有預算,未來甚至可借風力發電發展觀光,完全符合縣府一地兩用、地盡其利的推動綠能原則。對於雲林縣府的大肆宣傳,嘉義縣政壇則反彈激烈。今年才剛為外傘頂洲爭取到7億多元拋砂固砂計畫的立委蔡易餘表示,過去每次開會,雲林縣政府都沒當一回事,頂多派一個代表,也沒說要做什麼,現在卻突然說要蓋風電工程,還說能以基礎建設固砂,「這完全沒道理呀!」蔡易餘說,外傘頂洲在東石外海保護眾多養蚵人家,他從上屆擔任立委以來,就大力爭取,希望經濟部、交通部、海委會和農委會等機關投入預算復育沙洲,保護這塊消失中的國土。今年能爭取到7.72億元固砂預算,是幾年前當面向行政院長蘇貞昌請求幫忙,最後院長指示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澤成統籌跨部會,歷經數次會議協調,才有階段性成果,努力過程中,沒看到雲林縣府出力,現在突然要蓋風電、建設大型工程,讓人不得不生氣。嘉義縣立委蔡易餘成功向行政院長蘇貞昌爭取固砂預算,盼能搶救不斷流失的外傘頂洲。(圖/翻攝蔡易餘臉書)蔡易餘不滿地說,「這塊移動國土跟嘉義緊密關聯,這幾年都是我們嘉義人在努力保護,風電工程會影響在地漁民作業,張麗善若執意要進行,我一定會帶漁民進行抗爭。」雲林縣府建設處長李俊興表示,因開發陸域風電頻遭地方陳情抗議,縣長看到離岸風電發展現狀,認為基礎建設若可以固定在岩盤上,應該有一定程度的固砂效果,因此才希望有業者共襄盛舉。他也澄清說,嘉義方面弄錯雲林縣府的意思,風機不是要設置在靠嘉義的沙洲上,而是要位於早期外傘頂洲的位置,地理上靠北邊,希望藉此讓外傘頂洲回到原本樣貌,想法很單純。
雲嘉爭國土2/兩縣爭搶移動的國土 戰火延燒70年
「移動的國土」外傘頂洲近20年來,因濁水溪出海口的沙源被麥寮港阻斷,面積不斷縮小,擔憂失去天然屏障的嘉義縣養蚵業者積極向立委陳情,盼設法復育沙洲,而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澤成跨部會統籌,今年年中終於拍板7.72億元預算展開固砂計畫,然而10月底卻殺出「程咬金」雲林縣政府,稱要在沙洲上開發風電,讓嘉義政壇憤慨不已。其實,雲嘉之間的外傘頂洲管轄權,爭議已經超過70年之久。嘉義縣東石鄉鄉民代表會主席黃東岳說,民國41年東石鄉長李春生向台灣省政府提出申請,要求裁判外傘頂洲的管轄權歸屬,中央以日本時代的判例,將行政歸屬權歸給雲林縣,漁權則是由雲嘉兩縣共治。他指出,日本時代之所以認為外傘頂洲歸屬雲林,是由於過去科技沒那麼發達,漁民出海常碰到颱風發生意外,水流屍會飄到外傘頂洲,嘉義當地警察局獲報處理後,卻發現多是雲林口湖鄉人,由此認定該沙洲歸雲林管轄。外傘頂洲生態和物種豐富多樣,除了孕育肥美的東石牡蠣,也常有觀光客搭乘船筏遊覽。(圖/宋岱融攝)然而,隨著濁水溪沙源被阻斷、地層下陷和海平面上升等生態環境的變化,外傘頂洲不但面積縮小,也漂流得更靠近嘉義,黃東岳因而呼籲內政部出面處理,重新「正名」外傘頂洲的歸屬權為嘉義縣政府。黃東岳表示,自己從小到大眼睜睜看著沙洲逐漸縮小,難免憂心,外傘頂洲若消失,養蚵人家的財產無法受到天然屏障保護,當地民眾的生計就會受到影響;海岸線缺乏緩衝區抵擋風浪,沿岸居民生活也勢必受到挑戰,而若有外傘頂洲和蚵棚,對岸軍隊要登陸台灣本島會比較困難,外傘頂洲是間接的國防要塞,政府必須重視。立委蔡易餘嘉義辦公室主任王宣貿表示,外傘頂洲管轄權變更屬於縣市邊界的調整,依《地方制度法》規定,縣市之新設、廢止或調整,應該「依法律規定行之」,但現行法律沒有相關規範,必須透過修法才有辦法解套。他說,目前行政院已提出《行政區劃程序法》草案,蔡易餘也提出《行政區域劃分法》草案,希望透過修法調整外傘頂洲的管轄歸屬,讓早已不在雲林外海的外傘頂洲,劃歸嘉義縣管轄的行政區。關於外傘頂洲歸屬權,以及政院提倡制定《行政區劃程序法》等議題,雲林縣政府新聞處長羅楚東表示,我們態度一直都很清楚,外傘頂洲本來就是屬於雲林的土地,這是雲林朝野共識,包含無黨籍和民進黨籍議員皆是同樣態度。他指出,有綠營議員甚至在質詢時,指稱其他縣市太鴨霸,外傘頂洲管轄權歸屬雲林縣,這是完全沒有異議的。外傘頂洲持續流失,讓養蚵業者少了天然屏障,影響蚵的發育,恐重創當地經濟。(圖/宋岱融攝)
雲嘉爭國土4/外傘頂洲景觀鉅變 學者:順應大自然達動態平衡
「移動的國土」外傘頂洲近一世紀來,受到沙源量、洋流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影響,沙洲面積和地理位置大幅改變,且因為濁水溪出海口的沙源大量減少,使得外傘頂洲面積大幅縮小,政府認為若沒有加以整治,最快2060年將成為潛沒沙洲;但另有學者指出,外傘頂洲的變化是自然現象,應順應動態平衡。嘉義縣養蚵業者依靠外傘頂洲為天然屏障,數十年來盼政府設法復育這片消失中的沙洲,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澤成跨部會統籌,今年年中終於拍板7.72億元預算展開固砂計畫。根據眾多學者研究指出,外傘頂洲是由濁水溪出海口的泥沙經由洋流和潮汐推移牽引而成,沙洲面積會隨海水漲退潮改變,退潮時露出面積可達上千公頃,漲潮時則可能縮至4、5百公頃;然而一世紀以來的島內河川整治、海平面上升,以及溪流出海口沙源大減下,導致外傘頂洲呈現萎縮趨勢。此外,文化大學地理系教授雷鴻飛指出,外傘頂洲一定會飄移、變小,若只是單純種樹可能也沒有辦法復育沙洲,隨著海平面上升,沙洲本身露出面積當然會變小,且所謂往內陸飄移是因為是外面侵蝕,裏面堆積的結果。他也指出,沙洲改變的主因為一面侵蝕、一面堆積的飄沙過程,自然調整的動力是不可改變,推估外傘頂洲最後會與鰲鼓溼地相連形成一個潟湖。雷鴻飛建議,可以透過將蚵仔殼以自然方式堆積在嘉義縣外海,一邊豐富海產,一方面穩定沙洲,生態環境中要長樹自然會長,政府的資源則挹注在培養漁業資源,海岸有自然的藻類和生物,經過大自然侵蝕後又能成為沙源,自然工法處理比較好。雷鴻飛認為,外傘頂洲不可依照政治經濟習慣以專家、工程改造,否則會虛擲資本、浪費資源,而無法維穩環境。他表示,此一地景生態動力系統應該透過四周漁村社區的權益關係者平台,藉由生活實驗室,零敲碎打出來一套社會生態系統框架,重建人與自然關係,以回應全球環境變遷的挑戰,不應該以7億土木工程或綠工程,強行改造一個持續改變的地景生態動力系統。外傘頂洲主要是由濁水溪出海口的泥沙經由洋流和潮汐推移牽引而成。(圖/周刊王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