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產總值
」 GDP 台灣 日本 大陸 李克強英國加入CPTPP 為脫歐以來「最大規模」貿易協定
英國於15日正式成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第12個成員國,為首個加入該亞太貿易聯盟的歐洲國家,此舉是英國政府自脫歐以來簽署的「最大貿易協定」。去年英國完成簽署CPTPP的入盟條約,政府官員表示,該協定將每年為英國經濟帶來約20億英鎊(約合4.4億美元)的增長。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23年9月底,英國貿易總額達1.7兆英鎊。CPTPP於2018年成立,目前包含加拿大、日本、澳洲、紐西蘭、汶萊、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新加坡和越南等成員國。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區域合作框架,該組織覆蓋全球約15%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並為企業提供進入超過5億人口市場的機會。英國自2021年初脫離歐盟單一市場後,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定,包括與澳洲、紐西蘭及新加坡達成的雙邊協定,本次加入CPTPP被認為是英國脫歐後貿易政策的重要里程碑。英國還計劃擴展與其他地區的經濟合作,目前英國正在與海灣國家商討貿易協定。上個月,英國工黨領袖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宣布,英國和印度將恢復此前停滯的自由貿易協議談判。然而與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議的前景仍不明朗。自2021年以來,雙邊談判進展有限。而與加拿大的新貿易協議也尚未實現。CPTPP的加入被時任商業和貿易大臣凱米·巴德諾克(Kemi Badenoch)形容為「英國脫歐後最大的貿易協定」。
美大選、中東戰火支撐金價狂飆! 瑞銀:挑戰上看2850美元
黃金本週延續上行趨勢,一度達到每盎司2750美元的歷史新高,截至收盤黃金漲0.44%,收至2747.69美元。美國經濟日曆下週將公佈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和10月份勞動力市場數據,分析師認為這可能會對黃金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美國經濟分析局(BEA)將於下週陸續公佈第三季度GDP年化增長初值、9月份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將於下週五公佈10月份的勞動力市場數據。黃金在過去七周內第六周上漲,瑞銀分析師看好黃金還有上漲空間。金價光是今年已上漲 32%,受多重因素推動,包括各國央行的寬鬆政策、美國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以及烏克蘭和中東持續的地緣政治衝突。瑞銀分析師25日表示:「我們繼續將黃金評為具吸引力,並期待進一步上漲,預計到 2025 年 3 月,金價將接近每盎司 2850 美元。」黃金今年迅速上漲顯示潛在的波動性,但展望仍然樂觀,預計增長勢頭將持續。根據世界黃金協會 (World Gold Council) 的報告,歷史上Fed首次降息後的六個月內,黃金最高可上漲10%。隨著利率和債券殖利率下降,明年預期走弱的美元同樣將有利於黃金。另外,如果川普 (Donald Trump) 在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中勝出,黃金作為政治避險工具的價值可能會抵消美元的短期升值。
2024全球「最富裕國家」排行出爐! 台灣名次跌破眼鏡
《富比士-印度》(FORBES INDIA)於當地時間7日公布2024年度「最富裕國家」排行,結果可能跌破不少民眾的眼鏡,因為在這份榜單的前10名中,除了排行在第9名的美國之外,完全沒有一般民眾認知中的經濟強權,反而大多是人口數十萬到數百萬的小國。而台灣在這份「富裕榜單」中不僅名列第14,甚至在榜單前沿的前20名都屬於「人口大國」,僅次於3.3億人的美國以及3640萬人的沙烏地阿拉伯。《富比士-印度》表示,這份榜單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的數據為基礎,先以國內生產毛額(GDP)衡量一個國家生產商品和服務的總值,再將該數字除以全職居民的數量,我們就可以了解一般民眾的財富(人均GDP),接著再考慮通貨膨脹率與當地產品服務的成本,得到購買力平價(PPP)數據。富比士表示,「儘管這可能不是針對全球最富有與最貧窮國家最精準的排名方式(有些國家是避稅天堂,人為地用外部財富誇大其國內生產總值),但考慮購買力平價後的各國人均GDP,仍能掌握各國所擁有的財富與經濟程度。」截至2024年10月為止,排行前10名的國家中,第1名為盧森堡、第2名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第3名為愛爾蘭、第4名為新加坡、第5名為卡達、第6名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第7名為瑞士、第8名為聖馬利諾、第9名為美國、第10名則為挪威。《富比士-印度》(FORBES INDIA)於當地時間7日公布2024年度「最富裕國家」排行。(圖/FORBES INDIA)《富比士-印度》(FORBES INDIA)於當地時間7日公布2024年度「最富裕國家」排行。(圖/FORBES INDIA)根據數據,盧森堡的人均GDP-PPP數據達到143740美元(約新台幣463.3萬元)、澳門為134140美元(約新台幣432萬元)、愛爾蘭為133900美元(約新台幣431.5萬元)、美國則為85370美元(約新台幣275萬元)。至於台灣,人均GDP-PPP則是76860美元(約新台幣247萬元),在整體排行榜中名列第14名。且經濟成長率達到3.1%,在榜單前20名國家中名列第4。而日本、南韓的人均GDP,則皆未能擠進排行榜的前20名。,
「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認中國崛起體現在「奧運成績」:成美國全方位競爭者!
巴黎奧運11日正式落幕,中國金牌數與美國打成平手!對此,提出「修昔底德陷阱」1詞的哈佛甘迺迪學院(HKS)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在美國外交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Interest)撰文分析,中國從過往的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出該國在經濟、科技、軍事,乃至於體育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不過,若美中2大強權最終進入「以全面戰爭為結局的修昔底德式競爭」,雙方都不可能獲勝。因此2國的政治菁英必須找到既競爭又合作的大國關係。曾擔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國防特別顧問、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國防計畫助理部長的「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9日在美國政治與外交雜誌《國家利益》上,以「中國vs.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China vs. America: TheGeopolitical Olympics)為題撰文指出,就像當今世界上大多數領域的競爭一樣,本屆奧運會僅有2個超級大國斬獲了最多數量的金牌:中國和美國。艾利森感嘆,「中國從1個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了中國在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該國也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直到40年前,中國還從未在現代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中國的首面獎牌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20多年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贏得了48面金牌,而美國則獲得了36面金牌。此外,在2021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美國隊奪得39面金牌,總獎牌數則為113面,而中國隊則拿下38面金牌,總獎牌數為89面。艾利森回憶,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曾和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所領導的哈佛學者小組,受命為新政府過渡團隊準備1系列報告。具體而言,他們的任務是「記錄過去20年中,美中1系列競爭的實際情況」,而這麽做的目標在於,提供1個客觀的數據庫,以便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應對中國挑戰的根本性戰略。上述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和中國在5個核心領域的競爭: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每項研究都確定了評估該領域競爭的標準和指標,以及每個主題可用的最佳資料來源。每份報告都對21世紀前20年發生的未來情境做了總結,並對每個國家2020年的國情做出了坦率的判斷。艾利森指出:「5份報告的結論都是相同的:1個本世紀初還看不到我們車尾燈的國家,未來將與我們並駕齊驅,在某些情境下,甚至超越了我們。」艾利森指出,雖然美國情報機構仍然心不甘情不願地堅稱中國「是日益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increasingly near-peer competitor),不過這是1個過時的錯誤認知。如今問問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他們會告訴你,中國必須被視為1個「全方位齊平的競爭對手」( full-spectrum peercompetitor)。艾利森也分析:「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FBI)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採用的衡量國民經濟的最佳單一標準,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根據FBI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為31.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為24.6萬億美元。許多美國人發現這與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知完全相反,以至於他們根本拒絕相信。他們堅稱,根據市場匯率衡量經濟的傳統標準,美國仍然是第1。他們還反駁,中國的公民人數是美國的4倍,因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遠遠落後。但在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的過程中,中國已經取代了其競爭對手,成為世界第1大貿易國、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以及高科技產品出口國。艾利森表示,美國仍然位居先進科技的最前沿,而且隨著美國人工智能公司不斷發展,未來10年可能更為關鍵。雖然美國目前對先進半導體和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但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下一代綠色技術方面,中國已確立了主導地位,至少在未來10年,西方的綠色轉型發展將亮起紅燈。而在軍事競爭中,美國主導地位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艾利森認為,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獨霸全球,在幾乎每個大陸上也都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盟友和基地網路。然而,中國現在是一個相當棘手的軍事對手。尤其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系統改變了中國周邊地區的軍事遊戲規則,包括台灣地區、南海和東海;在美國國防部對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中,中國更以18比0取得勝利。艾利森還引用了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Mark Alexander Milley)將軍的名言:當「『所有底牌都掀開』時,美國在國防開支上不再贏過中國。」艾利森進一步解釋,1996年,中國國防預算僅為美國的1/30。到202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支出超過美國支出的一半,且有望與美國持平。此外,中國可以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中國每名現役士兵的開銷成本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儘管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得多,但其核武力量已確保能「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因此艾利森以奧運會做比喻,提出5個值得進一步反思的要點。首先,艾利森認為正如傳統的奧林匹克宣言所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競爭促使對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而且如同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對於專注競爭優勢和貿易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競爭會創造出更大的蛋糕,讓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塊餅,「用習近平最喜歡的1個詞來說,就是『雙贏』。」其次,正如奧運會為人熟知的那樣,每個項目只有1個人能拿到金牌。大多數人永遠不會進入勝者的圈子。所以,從一方面看,任何有資格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奧運會選手,都可以說是贏家,但另一方面,這些贏家裏的大多數人,將成為獎牌競賽中的失敗者。在賽局理論中,雙贏的經典案例是獵鹿:兩個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捕獲到鹿。但此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劃分所得,在一場零和遊戲中,一方的份額越大,另一方的份額就越少。同樣,在生產電動汽車或半導體等貿易產品時,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建立主導地位,它就擁有可以影響其他國家的權力。第三,中國外交官經常否認美國所謂美中2國是競爭對手的看法,但在體育領域,中國可以說是一個熱情而堅定的競爭者。儘管大陸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指出,中美「應該開展雙贏合作,而不是敵對競爭」;前外交部長秦剛還聲稱,美國所謂的「競爭」不過是全方位的遏制和打壓;現任駐美大使謝鋒也強調,中美競爭應該像馬場競賽,而非摔跤比賽。但艾利森認為,習近平本人就是拳擊手,而正如習近平所言,在拳擊運動中,「耐力、力量、場上的控制」是最重要的。第四,雖然奧運會本質上事關民族自豪感,但在核心地緣政治競爭中,GDP、技術領導地位、軍事力量和外交實力會影響國家安全,甚至生存覆滅。包括艾利森本人在內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國際安全秩序,且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的時代,並在此後幾十年間,一直是該秩序的維護者。這種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提供了穩定,讓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球80多億人,在收入、健康和福祉方面,都比史上任何其他時代有了更大的增長。然而,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各領域的霸權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競爭,而艾利森也提醒,歷史上大多數的修昔底德式對抗最終都以「戰爭」畫下句點。第五,正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口號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非常類似,雖然美國和中國注定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但雙方都無法逃避1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競爭是由雙方面臨的生存挑戰所決定的,如果缺乏對方的合作,雙方都無法獲勝。如今,兩國都擁有核武庫,如果爆發全面戰爭,雙方都有能力將對方從地圖上抹去。艾利森也舉例:「這2個經濟體是如此緊密地糾纏在一起,若兩國當初都沒有采取協調一致的刺激措施,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就會演變成一場全球性蕭條。」,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和中國都並未面臨1場真正的經濟崩潰,但艾利森表示,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崛起,並最終點燃了第2次世界大戰,我們都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悲劇重演。而且,預防流行病、全球恐怖主義等跨國威脅,以及核武器擴散的危機,也需要美中雙方的協調與合作。艾利森因此拋出疑問:「中美能否既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也是認真的合作夥伴?難到這些不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嗎?」在一個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二元對立世界中,似乎一定要有1個人戰勝另1個人。然而,商界領導者經常會選擇「合作性競爭」(co-optition)。例如,蘋果和三星在銷售高端智能手機方面是殘酷的競爭對手,但誰是蘋果手機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呢?答案正是三星。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被問及此事時,他回答:「生活是很複雜的。」美國和中國政治菁英能否找到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呢?艾利森表示,拜登政府認為,其「競爭共存」戰略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一大步。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峰會曾提到了競爭(competition)、溝通(communication)與合作(cooperation)的3C概念,在竭盡全力擊敗對方的同時,雙方還保持開放的管道,在最微妙和危險的問題上進行定期、坦誠的私下溝通。不僅包括2國元首及其信任的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對話,還包括內閣官員和軍事領導人之間的類似會議。此外,2國還在台灣、氣候變遷、芬太尼、貿易等議題上,以符合各自國家利益的方式進行合作。艾利森文末也引用美國知名作家菲茨傑拉德(F. ScottFitzgerald)的名言:「衡量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夠在頭腦中同時持有2種相反的觀點,並且仍然保持大腦的正常運轉。」艾利森補充:「我們必須希望,像政府這樣複雜的機構,能夠經得起住這項考驗——並且在未來幾十年中都能做到這一點。」
寬鬆政策催生大量「殭屍企業」拖累經濟 日本政府解套方式曝光「讓他們倒閉」
由於經濟成長放緩、少子化、社會人口老年化以及長年的低率寬鬆政策,日本社會其實有不少失去競爭力、靠著銀行貸款度日的「殭屍企業」,這些企業不僅對社會幫助不大,而且某種程度來講堪稱蛀蟲。為此,目前日本政府有意重新整頓這些殭屍企業,讓他們進行重組、併購,或是讓他們倒閉消失,以便提振整體日本社會的生產與經濟能力。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多年以來,日本經濟停滯增長、人口減少,這讓過往仰賴人才與貿易維生的中小企業,變得長年依靠低成本、政府援助與銀行貸款來維持運營,日子一久,這些幾乎沒有任何產值的企業,幾乎佔據日本約70%的就業崗位。但隨著疫情期間的補助降低,以及近期日本政府結束寬鬆政策、銀行利率提高,這讓這些「殭屍企業」開始面臨到營運上的問題。報導中也引述有關單位的資料,當中顯示在2023年,日本就有25.1萬家企業被認為是「殭屍企業」,這些企業的人數大部分都在300人以下,而其年營收根本也無法支付銀行的貸款利息。2024年1月至6月,就有近5000家公司倒閉,創下十年來的上半年倒閉數最高紀錄。而在2023年的破產數量也較往年暴增30%。就有日本政府官員受訪時表示,其實對於這些無法提高生產、利潤的殭屍企業,日本政府更樂意見到他們倒閉,但日本政府不可能公開如此表示,否則將會面臨到社會嚴重撻伐。因此,日本政府採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解決這類的問題。日本政府目前已經為中小企業成立諮詢中心,開始為許多有潛力、能力不錯、具有未來性的中小企業開始提供併購的提議。日本政府的目的,就是希望將勞動力、投資引導至有能力的公司,同時也提高員工的薪資水平。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3,834美元,這數字不僅遠低於OECD平均水平,也遠遠落後於法國和義大利。
300萬印尼人參與線上賭博 當地官員痛斥:正在吸乾人們血液
印尼已關閉了超過200萬個提供非法線上賭博服務的網站,印尼通訊與訊息部長布迪(Budi Arie Setiadi)痛斥,它正在吸乾人們的血液。路透社報導,政府數據顯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占多數的國家禁止線上賭博,但去年有超過300萬印尼人從事這項活動,估計價值近200億美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5%。印尼通訊與訊息部長布迪(Budi Arie Setiadi)表示,正在對線上賭博發動一場戰爭,線上賭博非常令人擔憂,它正在吸乾人們的血液,線上賭博破壞了家庭經濟,而且往往給女性帶來最沉重的負擔,這只是冰山一角的現象。他舉例,上周一名印尼女警因賭博成癮,而放火燒死了她的丈夫,2個月前,還有一名軍官因線上賭博相關債務不斷增加而自殺。布迪表示,當局除了關閉約210萬個網站外,還凍結了數千個銀行帳戶,未來將成立一個特別工作小組。布迪指出,賭博網站使用的大多數伺服器都來自柬埔寨,數千名印尼人在那裡工作。不過,他並無提出相關證據。經濟學家則表示,賭博在印尼日益流行,尤其是在低收入群體中,損害了長期生產力,並使人們陷入貧困。此外,官員們還將一些地區的犯罪率上升、離婚率上升以及印尼人申請高利貸款的增加,歸咎於賭博成癮。雅加達經濟改革中心的經濟學家費薩爾(Mohammad Faisal)直言,從宏觀層面來看,線上賭博導致了生產力的缺乏。印尼即將卸任的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於12日承諾,將成立特別工作小組來解決這個問題,「賭博不僅僅是賭錢,賭博是對未來下注,無論是你自己的、你家人的還是你孩子的。」
字節跳動將打造馬來西亞成「AI區域中心」 預計投入百億
短影音平台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計劃投資100億令吉(新台幣約687億元),將馬來西亞打造成人工智慧(AI)區域中心。據馬媒《東方日報》和路透報導,馬國投資、馬來西亞貿易及工業部長札夫魯在X平台發文指出,他7日在新加坡與TikTok全球副總裁勒施(Helena Lersch)會面時,討論了TikTok在馬來西亞的發展。札夫魯說,目前TikTok通過字節跳動系統,在柔佛古來士年納高科技工業園建立數據中心。他也指出,考慮到未來的需求,字節跳動打算額外投資15億令吉,以擴大其數據中心設施。扎夫魯認為,字節跳動的這項額外投資,無疑將助馬來西亞實現目標,即到2025年,數字經濟成長佔馬來西亞國內生產總值22.6%。字節跳動的投資是眾多科技公司進軍東南亞的最新舉措之一。近幾個月來,其他科技巨頭也宣布了類似的投資計劃。
日圓貶不停會影響日股?法人這樣看
截止5月30日,在5月的22個交易日中,美元兌日圓上漲的天數就多達15天。日圓貶值不停,日股還會再漲嗎?法人這樣解讀。FXTM富拓首席中文市場分析師楊傲正表示,日圓持續貶值對日本貨物對外銷售價格變得更有優勢,也導致愈來愈多日本本土公司的廠房都回歸日本生產,但日圓持續貶值並不是對日本經濟完全有利,日本公布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創出了兩年多來最大的降幅,來到自去年10月以來最低水準,反映出愈來愈多日本人對日圓貶值表示擔憂。楊傲正進一步表示,日本的CPI通膨指標已經連續25個月高於日本央行的2%目標,也超過了工資漲幅。而這個狀況已影響經濟成長,日本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較去年同期4季零成長,跌至-2%,低於市場預期-1.2%。日本國內的零售和消費支出進一步萎縮終將影響日本整體經濟。日本股市在過去一年遙遙領先,主要原因與日圓疲軟,日本央行貨幣政策維持超寬鬆,和日本企業的盈利收入成長,導致估值持續上漲。楊傲正表示,日圓疲軟已多次引起日本政府甚至是日本民眾的關注及不滿,近期日本的議會補選執政黨全敗,而2025年日本大選在即,相信日本央行今年有很大的機會需要調整貨幣政策以阻止日圓持續圍繞在貶值和疲軟的位置。假如日本央行加快升息步伐,甚或宣布貨幣政策開始從寬鬆轉向,加上歐美等央行開始進入降息潮,以目前日圓的低點而言,長期上漲的空間非常大。不過,由於時間表不明朗,加上美日利差的實質因素存在,日圓什麼時候反轉向下仍有較大確定性,而相信160水準仍是干預的警示水準。技術上,日經指數一度跌破前低點37710水準,如該水準日內再次失守,下行趨勢將形成。但即使日內收盤價在37710水準上方,只要仍收陰線,相信回檔後日經再次下行機會較大。在5月30日日經指數以38012.50收盤,當日指數下跌-509點。至於日經指數下檔三支撐在37710、36700、35800水準。
扳回僅1年 台灣人均所得又被韓國超車
韓國銀行5日發布《2023年第4季度與年度國民所得》統計,韓國2023年名目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236.3兆韓元,經換算後為1.71兆美元,人均GDP達3.31萬美元,重新超越台灣的3.23萬美元。台韓同為亞洲四小龍,產業競爭激烈,社會發展趨勢類似,雙邊人民也很「計較」彼此在體育、文化的表現。2022年,根據台灣主計處與韓國銀行的統計,台灣人均GDP約為3萬2690美元,高於韓國的3萬2420美元。這是韓國於2003年超越台灣之後,台灣首次逆轉。台灣人均GDP上世紀長期領先韓國,2002年還以1萬3650美元超過韓國的1萬3160美元,但之後便持續落後近20年,直到2022年才再度超韓國。蔡英文總統2022年10月在民進黨中常會發表談話,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22年台灣人均GDP可能首次超越日本及韓國,成為東亞第一,是全體國民努力的成果,要繼續保持下去。但是2023年,又被韓國扳回去。根據IMF數據,韓國2023年名目人均GDP為3萬3150美元,勝過台灣同年的3萬2340美元。不過,這和雙邊匯率有關,據我方經濟部數據,2022年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29.81台幣,2023年則為31.16台幣,貶值4.5%;韓元平均匯率則從2022年1美元兌1291韓元至2023年的1305韓元,貶值幅度較台幣為小,僅1.1%。分析稱,由於GDP係以美元為計算基準,2022年因區域局勢、美國升息等各項外部因素導致韓元貶值,換算後GDP因而減少,但2023年韓元兌美元匯率較為穩定,上述現象顯著減弱。韓國人均GDP在2017年首度突破3萬美元後,已在3萬區間徘徊7年,遲遲無法突破4萬美元大關。韓國民眾擔憂低生育率、高齡化及家庭負債等問題令經濟成長動力減弱,導致韓國未來落入長期增長停滯的困境。另外,韓國去年第4季出口較前一季增加10.8%,帶動實質GDP較前期增長0.6%,凸顯以半導體產業為中心的出口對韓國經濟的重要性。然而,韓媒《朝鮮日報》分析稱,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未來受到美中經濟矛盾影響,恐陷入低迷,出口或許同樣難以長年維持上升趨勢。
外資機構看台灣大選 已定位為今年亞太區最重量級
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進入選前最後一周,台灣民眾心目中的合適對象漸趨明確,跨國機構從外部觀察台灣大選,由於三黨候選人各有優勢,更認為關乎地緣政治、中美關係,已定位為今年亞太區最重要的選舉。外資機構很重視三位總統候選人的經濟政見,發現三黨在社會和勞工問題上看起來非常相似,但工業和能源政策存在分歧,而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關係與往來立場,則是最大的差別。外資分析師認為,台灣已錯過了許多區域貿易/經濟協定的參與機會,如RCEP、CPTTP,甚至美國主導的IPEF,要再進一步找出多元管道,並不容易。非常巧合地,今年許多國家舉行大選,總計約占全球人口和GDP(國內生產總值)40%以上的國家,包括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國際法人投資圈目前顯得有些焦慮,擔心今年的選舉結果,可能出現「被低估的風險」之一。其實,外資並不像外傳的「政治不沾鍋」,反而是更頻繁地評估政治對投資標的的風險。總部在新加坡的finews.asia金融專業網媒認為,這次選舉的關鍵問題是臺灣和中國之間的兩岸關係,臺灣是一個各界已知的自治國家,中國大陸堅持對台擁有主權。法國外貿銀行則從經濟角度,分析台灣選舉的重要性,考慮到2023年經濟成長被出口和企業投資拖累,成長率不如預估,民間消費成長速度卻快過於2022年,選民實際上比較重視這一點。台海關係近兩年來列名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的名單,跨國企業近距離觀察,也頻頻收到國際客戶的詢問,有外商透露,每次客戶會議的討論議題都有「這一題」,而且討論方向包含地緣政治風險是否會對資產價格造成持久衝擊,「或者只是引發短暫的波動?」,兩者的討論結論左右了最後的投資決策。Natixis CIB Research部門指出,部份投資法人擔心地緣政治風險會導致資本外流,就外人直接投資(FDI)來看,2023年的流入量似乎未受到選舉的影響,市場沒有出現轉向風險規避。該團隊以科技產業領先的台灣和韓國進行比較,由於韓國一度祭出賣空禁令以減緩股市下跌壓力,台灣則有地緣政治風險,兩者在FDI流量上差異不多,假設不存在嚴重衝突的尾部風險,選舉後局勢應該會平靜下來。外資匯入台灣和韓國股市的變動與比較。(資料來源/法國外貿銀提供)
高盛:減肥藥市場2030年將達440億美元
肥胖人數的增加正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影響,而升糖素類似胜肽(GLP-1,屬於一種腸泌素)減肥藥有可能改變這種狀況;高盛預計,減肥藥市場將從今年的50多億美元擴大到2030年的440億美元;減肥藥物將改善人們的整體健康狀況,未來或將有助於醫療保健系統節省大量資金。據外媒報導,高盛指出,肥胖在美國很普遍,而此類疾病的增加會對經濟產生巨大影響。該行估計,肥胖每年給美國醫療保健系統造成1700億美元的損失,並且到2035年,慢性疾病的後果將使全球GDP減少4兆美元,相當於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2022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不過,一類新的GLP-1減肥藥有可能改變這種狀況,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GLP-1是腸道中產生的一種激素,升糖素類似胜肽-1,此類藥物的原理是,模仿該激素來抑制人的食慾。目前流行的減肥藥物包括諾和諾德公司的Ozempic和Wegovy,以及禮來公司的Mounjaro。它們通過產生刺激飽腹感的蛋白質,減少患者的食慾,從而幫助肥胖患者減輕了20%以上的體重。通常,一個月的GLP-1注射費用超過1000美元,保險行業也不願為這種藥物提供保險。但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最近有研究表明,這些藥物將改善人們的整體健康狀況,隨著時間的推移,該藥物將有助於醫療保健系統節省大量資金。諾和諾德上個月的一項臨床試驗顯示,通過對抗肥胖,這些藥物似乎可以對抗心臟病。其藥物Wegovy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機率降低了20%,如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心血管疾病死亡。 日前還有報導稱,該藥物或許在治療成癮和癡呆方面有一定效果,不過這些潛在的好處尚未在臨床試驗中得到證實。基於種種好處,高盛分析師認為,減肥藥市場將從今年的50多億美元擴大到2030年的440億美元,將有助於諾和諾德和禮來公司的藥物銷售。
中國恆大集團拋震撼彈 在紐約申請破產
中國大陸房地產問題連環爆,包括恆大、碧桂園、中融信託等,都陸續傳出財務吃緊,現在傳出最新消息,中國大陸的恆大集團,周四在紐約申請破產。根據《CNN》報導,恆大集團是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5章,申請破產保護,該保護允許美國破產法院承認涉及外國的破產或債務重組程序。但對於這項消息,恆大集團的律師並沒有回應或證實。恆大集團曾是中國大陸銷售額第二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但該集團曾大量舉債並於2021年違約,早前就已傳出有房地產危機,不過根據恆大集團7月報告透露,該公司在2021年和2022年,已損失了810億美元的股東資金;且截至去年底,恆大集團的總債務,已高達3400億美元,約佔大陸國內生產總值的2%。而隨著恆大提交申請破產文件,外界也憂心,現在經濟增長放緩,大陸房地產的問題,擔心會蔓延到中國大陸經濟體的其他領域。
美通膨續降溫! 6月核心PCE年增4.1%+消費者支出回升
美國商務部週五(28日)公佈的數據報告顯示,美國6月PCE物價指數年增3%,與預期一致,前值3.8%。美國6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增 4.1%,預期4.2%,前值4.6%,為2021年9月來最小增幅。數據顯示,美國主要通膨指標持續降溫,6月份消費者支出回升,在第三季到來前增強了經濟增長趨勢。報告中的另一個好消息來自聯準會官員密切關注的核心服務成本指標。6月份,服務業(不含住房和能源)通膨指數環比上升0.22%,同比上升4.13%,是自2022年年中以來的最小增幅。核心服務業通膨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高位,儘管已滑落至黏性區間的低端。商品價格季減0.1%,食品價格季減0.1%,能源價格季增0.6%。而服務價格季增0.3%,年增4.9%。與此同時,隨著通膨降溫,有彈性的勞動力市場正在支撐經濟,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正在重新考慮他們對近期經濟衰退的預測,甚至越來越相信美國能夠完全避開衰退。儘管金融環境趨緊、物價仍在上漲,但強勁的勞動力市場繼續爲美國人提供消費的動力。工資增長已經開始超過通膨,減輕成本上升的負擔。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美國6月份實際個人消費支出為連續第三個月增長,年增2.4%、季增0.4%,是自1月份以來的最大增幅,預期0.3%,5月爲保持不變。經通膨調整後,商品支出季增0.9%,為年初以來最大增幅;未經價格變動調整的工資和薪金增長0.6%,漲幅為年初以來最高。因此,支出的增長意味著儲蓄的放緩,儲蓄率降至4.3%,這是自1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根據週五公佈的另一份政府數據,一項同樣受到聯準會關注的季就業成本指標,在第二季以兩年來最慢的速度增長。儘管年通膨率仍高於聯準會的目標,但過去一年物價和工資增長的急劇放緩,增加了人們對聯準會能夠在不引發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抑制通膨的希望。美國勞動統計局週五公佈的數據顯示,衡量工資和福利的勞工就業成本指數在第二季較第一季上漲了1%,爲2021年以來的最小漲幅,低於市場預期的1.1%和前值1.2%。這反映出美國勞動力市場正在逐漸降溫。而且,此前公佈的經濟數據也顯示出美國經濟仍顯示韌性。美國第二季經濟增長意外加速。美國商務部週四(27日)公佈的初步數據顯示,美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2.4%,好於市場預期的1.8%,上一季增長2%。消費者支出在年初飆升之後,以1.6%的速度增長。此外,本週公佈的初請失業金以及耐用品訂單數據也顯示出軟著陸的希望。
巴拉圭在野黨總統候選人又開砲:與台灣建交失去太多機會
我國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將於本月30日舉行總統大選。對此,主要在野黨總統參選人阿列格雷(Efraín Alegre)日前接受《路透社》專訪時才表示,巴拉圭與台灣的邦交阻礙了大豆和牛肉出口至大陸市場的契機,巴國並沒有從這段外交關係中獲得足夠的好處。如今他又再度開砲,認為台灣多年來並未與巴拉圭一樣,為這段關係做出等價的犧牲,「台灣應承認並補償巴拉圭在這段外交關係中的損失,這才公平!」綜合《彭博社》、《路透社》的報導,阿列格雷先前就曾表態,若他當選總統就會與大陸建交,並與中華民國斷交。阿列格雷18日接受《路透社》專訪時重申,巴拉圭在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中沒有獲得足夠的利益,「目前這種邦交關係是不夠的,如今我們已處於關鍵地位」,因此將會基於國家利益和國際政治盟友來處理這個問題。如今阿列格雷在當地時間24日又再度開轟,直指巴拉圭「與中華民國建交失去了太多機會」,「台灣應承認並補償巴拉圭在這段外交關係中的損失,這才公平!」如果他在4月30日的大選中當選,將會重新審視這段關係。根據Atlas Intelligence於4月5日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阿列格雷目前的支持率為38.1%,微幅領先右翼執政黨總統候選人佩納(Santiago Peña)的36.4%。佩納先前曾表態,他上台後將會與中華民國維持邦交關係。報導指出,巴拉圭是全球第6大黃豆生產國,且產量大多用於出口,此外還是主要的牛肉出口國。雖然巴拉圭目前沒有對黃豆課徵出口稅,提高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但巴國與台灣的邦交關係阻礙了上述農產品進軍中國市場的契機。此外,巴拉圭去年財政赤字為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對此,中間偏左的阿列格雷受訪時表示,他傾向減少政府支出以撙節,「我們必須有條有理運用公共預算,必須在公部門實施緊縮政策,不能隨隨便便就說『如果缺錢我們就增稅』這種話」。報導稱,巴拉圭2022年的稅務負擔是10.4%,在南美洲地區屬於負擔較低的國家之一,但試圖增稅的舉措始終都在巴國政壇上面臨來自各行各業的阻力。執政黨總統參選人佩納則避免提到增稅問題,強調希望透過打擊逃稅、賄賂、挪用公款等行為來提高國家資金,「如果公部門不努力妥善運用有限的資源,私人單位很難放心繳納更多的稅款。」
《路透社》專訪再提「斷交問題」 巴拉圭總統候選人:與台灣邦交未獲足夠利益
台灣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將於本月30日舉行總統大選。對此,主要在野黨總統參選人阿列格雷(Efraín Alegre)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巴拉圭與台灣的邦交關係阻礙了大豆和牛肉出口至大陸市場的契機,巴國並沒有從這段外交關係中獲得足夠的好處,「我們會基於國家利益、以及在國際政治中的結盟來解決這個問題。」據《路透社》18日的報導,阿列格雷先前就曾表態,若他當選總統就會與大陸建交,並與中華民國斷交。阿列格雷這回接受專問時再度重申,巴拉圭在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中沒有獲得足夠的利益,「目前這種邦交關係是不夠的,如今我們已處於關鍵地位」,因此將會基於國家利益和國際政治盟友來處理這個問題。根據AtlasIntelligence於4月5日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阿列格雷目前的支持率為38.1%,微幅領先右翼執政黨總統候選人佩納(Santiago Peña)的36.4%。佩納先前曾表態,他上台後將會與中華民國維持邦交關係。報導指出,巴拉圭是全球第6大黃豆生產國,且產量大多用於出口,此外還是主要的牛肉出口國。雖然巴拉圭目前沒有對黃豆課徵出口稅,提高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但巴國與台灣的邦交關係阻礙了上述農產品進軍中國市場的契機。此外,巴拉圭去年財政赤字為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對此,中間偏左的阿列格雷受訪時表示,他傾向減少政府支出以撙節,「我們必須有條有理運用公共預算,必須在公部門實施緊縮政策,不能隨隨便便就說『如果缺錢我們就增稅』這種話」。報導稱,巴拉圭2022年的稅務負擔是10.4%,在南美洲地區屬於負擔較低的國家之一,但試圖增稅的舉措始終都在巴國政壇上面臨來自各行各業的阻力。執政黨總統參選人佩納則避免提到增稅問題,強調希望透過打擊逃稅、賄賂、挪用公款等行為來提高國家資金,「如果公部門不努力妥善運用有限的資源,私人單位很難放心繳納更多的稅款。」
大陸央行降準1碼 釋6千億人民幣資金
中國人民銀行官網17日消息,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水準,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決定於27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率1碼,即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率的金融機構)。本次調降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率約為7.6%。分析師表示,此次降準最高可望釋出6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陸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預計,釋放約6000億元中長期流動性。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釋放長期資金在5000億至5300億元。大陸界面新聞報導,王運金表示,在當前情況下,大陸央行小幅降準可能出於四方面的考慮。一是穩定國內市場信心,降低金融風險。二是境外緊縮性貨幣政策可能已接近尾聲,大陸穩健貨幣政策進行偏鬆操作的空間相對擴大。三是前瞻性布局需求恢復所需的流動性。四是降低金融機構持續上升的資金成本壓力。王運金指出,此次降準仍然延續去年兩次降準的0.25個百分點調整幅度,主要是考慮當前存款準備率已將至相對較低位置,貨幣政策仍應堅持穩字當頭基調,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今年繼續降準的可能性仍在。王青稱,在當前物價形勢穩定背景下,宏觀政策的主要目標是推動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較快反彈。他表示,本次降準也表明,在通膨穩定的背景下,大陸貨幣政策有充分條件保持獨立性。這意味著無論接下來美國中小銀行危機對美聯準會加息過程有何影響,都不會影響央行「以我為主」實施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17日公告中還稱,將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著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陸國防預算高達6.86兆元 增幅創近5年次高
大陸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5日在北京開幕,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今年軍事戰略方針強調,要「邊鬥爭、邊備戰、邊建設」,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根據大陸預算草案報告,今年國防支出約1兆5537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6.86兆),較去年成長7.2%,增幅創近5年次高。美中兩國戰略衝突加遽,兩岸對抗情勢升高,台灣今年度國防預算金額創新高,整體規模為5863億元,較去年成長13.9%,在國內生產總值(GDP)占比為2.4%。大陸國防支出雖僅占其GDP的1.4%至1.5%,但以金額計算,是台灣國防預算的11.7倍。李克強籲 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李克強在他任內提出的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圍繞實現建軍100年奮鬥目標,邊鬥爭、邊備戰、邊建設,全面加強練兵備戰,創新軍事戰略指導,大抓實戰化軍事訓練,統籌抓好各方向各領域軍事鬥爭。李克強還呼籲,全面加強軍事治理,鞏固拓展國防和軍隊改革成果,加強重大任務戰建備統籌,加快實施國防發展重大工程,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加強國防科技工業能力建設。各級政府要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深入開展「雙擁」活動。「雙擁」意為「地方擁軍優屬,軍隊擁政愛民」,以體現軍民融合。據大陸《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報告,2023年大陸中央本級主要支出項目具體情況,國防支出1兆5537億元,較去年增長7.2%,以成長幅度而言,次於2019年的7.5%。武器裝備費用 占比逐年增加2011年至2015年,大陸的國防預算都是連續兩位數增長。本屆人大發言人王超4日稱,大陸國防費用目前的增長幅度是較適度、合理。根據2019年大陸國防部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大陸年度國防費用是由「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三類用途組成。其中「裝備費」用於武器裝備的研究、試驗、採購、維修、運輸、儲存等,占比逐年增加的趨勢,從2010年占整體國防費用的33.2%,增加至2017年的41.1%。在今年的預算草案中,國防預算用途除為「服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升國防科技工業能力,支援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人民軍隊」,也提及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完善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另有隱形軍費 實際數字難估然而,大陸的國防支出除帳面上的預算報告,外界均認為大陸還有「隱形軍費」,難以估算實際數字。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實力計畫(China Power Project)曾指出,大陸官方所列總額,並不包括許多與軍事相關的支出,例如部分太空計畫、軍事企業的預算外收入、國防動員資金、大學生入伍獎金,以及省級軍事基地的營運成本等。此外,大陸官方軍費數據還不包括公共治安開支,即武警部隊的相關費用。武警部隊是大陸軍方下屬的準軍事警察組織,主要負責國內治安、執法和海洋權益保護。
陸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李克強:促進兩岸和平發展
大陸14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5日在人民大會堂開跑,而這也是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最後一次的政府工作報告,他表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分裂行為;而他們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據《新華社》報導,李克強表示,他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希望能促進兩岸的平發展,反對台獨的分裂行為,兩岸同胞要同舟共濟,一同復興中華民族的光榮偉業;中方在過去堅決維護國家主權,也意識到許多困難,所以今年政府要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李克強說,他們堅持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新型國際關係,因為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也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至於經濟方面,李克強談到,今年預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城鎮新增就業人口達1100萬人以上,失業率控在5.5%以內,消費漲幅約在3%。李克強表示,民眾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讓脫貧政策的影響持續發酵,基本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等政策力道也持加大;在防疫方面,疫苗程接種覆蓋率超過85%,政府有效控制了地區疫情,保障了人民的安全和健康。
大陸全國人大會議今登場!李克強秀最終場政府工作報告
大陸全國兩會重頭戲,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今天上午9點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式。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涉台內容可能將提加強兩岸交流,至於今年大陸的經濟成長,許多智庫都認為不會低於5%。人大會議將於今天上午開幕,13日上午閉幕,會期8天半。大會共有9項議程。除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預算報告及草案、審議兩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外,今年還要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10日將選舉大陸國家主席、副主席,11日決定國務院總理;12日將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人民銀行行長人選。每年大陸經濟成長目標都備受各界關注。因疫情而熄火3年的中國經濟,今年有望強勁復甦。路透2日引述4名消息人士表示,中國很可能將增長目標定在6%,另外3人則認為會定在5%到5.5%之間。這也和許多中外智庫「不低於5%」預估相符。大陸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今天上午9點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式。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圖/新華社)台灣最關注的涉台表述,從今年初國台辦主任宋濤發表新年寄語中提到,「大陸將繼續努力為兩岸同胞謀利造福,促進兩岸各行業、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再結合宋濤上任後密集接觸大陸各地台商和藍營政界人士,「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勢必成為今年的工作重點。為因應美國持續軍售台灣、打台灣牌刺激中國大陸,報告應會強調大陸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鬥爭。為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統一大業,報告可能會強調「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大陸今年軍費預算也是外界關注焦點,4日記者會上,人大發言人王超回應,國防費的規模是綜合考慮國防建設需求以及國民經濟發展的水平而確定的,這也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國防費的增長既是應對複雜安全挑戰的需要,也是履行大國責任的需要。中國國防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多年來基本保持穩定,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增長幅度也是比較適度和合理的。此外,大陸全國人大去年公布了「對外關係法」草案,其中包括中國在必要時可以採取反制和限制措施。王超表示,對外關係法作為涉外領域的基礎性法律,有必要對反制和限制措施作出原則性規定。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容損害,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侵犯。對於損害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侵犯中國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中方在法律中作出相關規定,予以堅決反制,是正當和必要的。
美國經濟數據疲軟 小摩:2024通膨率將回落到2%
摩根資產管理公司(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的策略師David Kelly上周五(10日)接受採訪時表示,看到目前美國經濟存在大量的阻力,且比數據顯示的要疲軟得多,將使這個經濟體在未來兩年內增長得非常緩慢,並會在未來處於衰退的邊緣。這與其他專業人士的說法相反,他們指出經濟數據強勁。儘管人們擔心經濟活動放緩,去年第四季度的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2.9%,1月份的非農就業人口驚人地增加了51.7萬個,超出了經濟學家的預期。但Kelly指出,他懷疑這些報告被歪曲了,並指出數據中存在幾個漏洞,表明經濟比表面上看起來要疲軟。例如,當數據未經季節性調整時,上個月的就業人數實際上減少了250萬。而去年第四季度GDP出現增長可能是由於庫存大幅上升,這可能會使經濟增長看起來似乎比實際的擴張速度更快。他估計,實際經濟增速低於1%,還不到GDP數據的一半。這主要是由於美聯儲加息的影響,美聯儲官員們在去年已經將利率提高了450個基點,以應對飆升的通膨。專家警告稱,現在的利率處於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很容易將美國推入衰退。市場為上週發佈的就業報告感到震驚,報告表明,美聯儲可能還會提高利率以實現他們的抗通膨目標。但Kelly預測,由於經濟日益疲軟,美聯儲將很快開始降息,通膨率到2024年將回落到2%。Kelly補充道:「我們正坐在這個巨大的過山車上,過山車的特點是你在哪裡上車就在哪裡下車,我認為這就是我們最終要到達的地方。這個經濟體不是一個易受通膨影響的經濟體,如果你只是等待這件事過去,我認為我們將回到一個增長緩慢、低通膨的環境中。」這對美國股市來說可能是個好消息,因爲在過去十年的低利率環境中,股市蓬勃發展,並在2022年受到美聯儲激進加息的打擊。標普500指數去年下跌了20%,一些華爾街銀行家警告稱,隨著經濟面臨潛在的衰退風險,標普500指數可能還會再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