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言人
」 美國 以色列 烏克蘭 俄羅斯 台灣烏克蘭對俄羅斯發射美製遠程飛彈 克宮發言人:恐招「核回應」
俄羅斯政府表示,烏克蘭在美國批准後,首次向俄羅斯領土發射由美國提供的遠程導彈。俄羅斯國防部表示,這些攻擊針對布良斯克地區(Bryansk),稱烏克蘭所發射的5枚導彈已被攔截,但碎片引發軍事設施的火災,無人員傷亡。但美國官員表示,總共發射8枚導彈,俄羅斯僅成功攔截2枚導彈。而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也回應,烏克蘭此舉恐招致俄羅斯的「核回憶」。綜合外媒報導指出,針對烏克蘭發射美製遠程飛彈一事,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抨擊美國的行為是在升級衝突。拉夫羅夫表示,布良斯克地區的襲擊是美國授意下的行為,並將此視為西方對俄羅斯的新一輪攻擊。拉夫羅夫強調,沒有美國的技術支持,烏克蘭無法使用這些高科技導彈。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於19日簽署新命令,其中提到,如果「非核國家」對俄羅斯發起攻擊,而其背後有「擁核大國」的支持,將會被視為聯合攻擊。俄羅斯可以使用核武進行回應。針對這次的攻擊,烏克蘭方面並未直接回應,但烏克蘭軍方承認有對布良斯克地區的彈藥庫發動襲擊,可並未透露是否使用美國提供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談及此事時,並未正面確認是否有使用美製導彈,但澤倫斯基強調,烏克蘭具備遠程武器的能力,並已開始生產自己的遠程無人機和海王星(Neptune)導彈,後續這些武器將會被投入戰事中。而針對俄羅斯單方面修改「核武政策」一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批評,俄羅斯自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以來,一直使用核威脅來恐嚇烏克蘭和其他國家,並表示美國不會因此改變自己的核立場,且會繼續呼籲俄羅斯停止好戰和不負責任的言論。英國首相斯塔默(Sir Keir Starmer)也同樣指責俄方的言論是「不負責任的」。根據華盛頓戰爭研究所智庫(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ISW)的資料指出,烏克蘭所擁有的ATACMS導彈數量,至少可以打擊245個俄羅斯軍事和準軍事目標,其射程達到300公里,對俄羅斯邊境地區形成一定威脅。
川普副手范斯:台灣是全球晶片關鍵生產地 援台比援烏更重要
美國總統大選倒數最後9天,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范斯(JD Vance)在美東時間26日接受喜劇演員兼主持人狄龍(Tim Dillon)的節目專訪時聲稱,由於台灣在全球晶片生產中扮演關鍵角色,因此對美國而言,印太地區的穩定和支持台灣,應該比軍援烏克蘭更加重要。據《新聞週刊》的報導,范斯26日在節目專訪時質疑烏克蘭對美國的重要性;他認為,烏克蘭不如世界其它地方重要,特別是全球半導體領先的生產地台灣,台灣的經濟意味著它更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范斯表示,儘管俄烏戰爭中許多無辜百姓遭到殺害,而且俄羅斯也不應該入侵烏克蘭,「我們核心的利益是和平,不過烏克蘭對美國而言,不像世界其它地方如此重要吧?」至於為何台灣比烏克蘭重要,范斯進一步解釋,台灣生產大量的晶片,這是所有經濟成長的驅動力,「倘若中國接管台灣,那對我們而言,真的相當糟糕!」今年5月底及10月中旬,北京相繼在台灣總統賴清德發表支持獨立的演說後,動員其海軍和武裝部隊在該島國周圍進行軍事演習,其中包括對該國進行模擬封鎖。報導指出,這些演習被視為入侵的預演,引起了華盛頓的擔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呼籲北京「保持克制,避免採取任何可能破壞和平與穩定的進一步行動。」據悉,范斯此前才在受訪時聲稱,台灣被美國置於「糟糕的境地」,台灣對可能的入侵準備不足,因為美國「將我們所有的武器都送到了烏克蘭。」針對俄烏戰爭的肇因,范斯則表示,美國的外交政策實際上製造而非化解衝突,從他的觀察視角,就是如此。而他自7月被川普挑選成為副手後,也始終公開表態反對美國援助烏克蘭,甚至數度表達自己不在乎烏克蘭。
要以色列加強對加薩人道援助 美國強烈警告:否則斷軍援
以色列對加薩的襲擊仍持續中,而加薩的人道危機未解,美國13日要求以色列在30天內加強對加薩的人道援助,否則就斷部分軍事援助。據BBC報導,美國13日發函給以色列,要以色列在30天內准許對加薩的人道援助,不然會切斷部分軍援,信件中引用了美國法律,稱以色列要在冬天前,在加薩全境增加各種形式的人道主義援助,包括每天讓350輛卡車通過4個主要過境點,允許馬瓦西人民向內陸遷移。一架飛機4月在加薩北部空投援助物資。據悉,這是美國向盟友以色列發出的最強烈書面警告,因為以色列對加薩北部發動新攻擊,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報導稱,加薩不斷惡化的人道主義局勢,讓美國擔憂,而以色列上個月阻礙了南北之間近90%的人道主義行動。對此,以色列指出,他們的目標是北部的哈瑪斯,沒有阻止人道主義援助。據了解,聯合國沒有向加薩北部提供幫助,而當地40萬名巴勒斯坦人的生存必需品也即將耗盡。負責管理加薩過境點的以色列軍事機構Cogat於14日表示,有30輛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卡車,已通過加薩北部。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指出,美國的軍援接受者,不會任意拒絕人道援助,這就是法律,也希望以色列做出改變,而30天的期限跟下月的美國總統選舉無關。據了解,自去年10月7日,哈瑪斯襲擊以色列,造成1200死,251人被劫為人質,以色列發起摧毀哈瑪斯的行動,據哈馬斯管理的加薩衛生部稱,自那時以來,加薩已有超過4.2萬人被殺害。
解放軍「聯合利劍-2024B」圍台軍演 美國務院嚴重關切
美國務院針對中國在台海與台灣周邊的聯合軍演表示「嚴重關切」,跟前眾院議長裴洛西2022年訪台後對台軍演稱「深表關切」的語氣更強烈。華府智庫表示若中國封鎖台灣海峽,將衝擊全球航運而波及整體經濟。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13日指中國以軍事挑釁,來回應台灣例行年度演說是毫無道理,並讓局勢有升級風險。國務院呼籲中國克制,避免任何可能破壞台海與周邊地區和平穩定的升級行為,這關乎區域和平與繁榮也是國際關注所在。美國會繼續監視中國行動,跟盟友合作以分擔彼此憂慮。美國前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指出這次軍演,中國海警也在台東海域展開綜合執法演練,為其首次環台巡航。若這是中國海警未來在台灣周邊執法的前奏,即被視為重大的升級行為。從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乃至賴清德就職演說,美國對中國施加包括軍演等壓力的回應,都未曾使用語氣超過「高度關切」的強度。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新報告指台海占全球海運規模2成,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若被中國封鎖,從亞洲、中東到非洲都強烈受影響,可能令全球整體國內生產毛額(GDP)蒸發數兆美元。CSIS研究指中國封鎖台海可能是短暫,不是為兩棲攻擊做準備。但以每年逾兆美元商品透過台海運輸來看,短暫封鎖仍威脅全球航運。2022年約2.45兆美元商品運輸通過台海,占全球航運規模五分之一。台海被封,航運商必須改變航線而額外支付龐大費用,跟葉門叛軍「青年運動」攻擊紅海航道而衝擊全球航運一樣。CSIS指封鎖台海或出兵台灣也會打擊中國經濟,相關影響可能左右其對台決策。
不滿美國持續對台軍售 中國暫停與美國「軍控和核武擴散」談判
昨(17)日中國外交部宣布,決定暫停與美國新一輪「軍備控制與核武擴散」協商,由於美國無視中國反對,持續對台軍售,要求美國必續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於昨日在記者會上說到,美國無視中國堅決反對和多次交涉,持續對台軍售,嚴重損害中國核心利益,嚴重破壞雙方進行軍控磋商的政治氣氛,因此中方決定暫停與美國舉行新一輪軍備控制與核武擴散協商,並指責「責任完全在美方」。林劍表示,中方願意在互相尊重、合作共贏、和平共處等基礎上,與美保持國際軍控議題的溝通,但美方須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這是雙方對話交流的必要條件。《衛報》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回應,指責中國將軍備控制談判當成雙方關係中操控其他地區衝突的籌碼,此「效仿俄羅斯」的行為,被認為「破壞了戰略穩定,提高軍備競賽的風險」,雖然中國選擇不管理戰略風險,但美國將持續對和中國討論降低風險的措施保持開放態度。
抗議對台軍售!北京宣布暫停就「軍控和核擴散問題」與華府談判
北京17日宣布暫停就「軍控和核子擴散問題」與華府進行談判,以抗議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回應:「我們認為這種做法破壞了戰略穩定,並增加了軍備競賽的風險。」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的報導,中新社記者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的例行記者會上詢問:「2023年11月,中美曾在華盛頓舉行了軍控與防擴散諮詢。一段時期以來,個別美國高級官員在不同場合指責中國拒絕和美方舉行新一輪磋商,也未對美方有關提議作出實質回應。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對此,林劍回應:「一段時間以來,美方無視中方堅決反對和反覆交涉,持續對台軍售,採取一系列嚴重損害中方核心利益、破壞雙方互信的消極舉動,嚴重破壞雙方繼續進行軍控磋商的政治氣氛。為此,中方決定暫停與美方商談舉行新一輪軍控與防擴散磋商,造成此局面的責任完全在美方。」林劍也補充:「中方願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基礎上,與美就國際軍控議題保持溝通,但美方必須尊重中方核心利益,為雙方對話交流創造必要條件。」另據《衛報》的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指責中國「效仿俄羅斯」,以雙邊關係中的其他衝突為由,暫停「軍控談判」,「我們認為這種做法破壞了戰略穩定,並增加了軍備競賽的風險。不幸的是,透過暫停這些磋商,中國不再選擇管控戰略風險,並防止代價高昂的軍備競賽,但我們美國還是會繼續針對與中國的協商保持開放態度,以制定並實施具體的風險降低措施。」報導補充,中國目前估計擁有500枚核彈頭,但美國國防部預計北京將在2030年生產超過1000枚核彈頭。根據中國外交部的說法,中美2國在去年11月舉行了5年來首次的軍備管控會談,當中討論了《核不擴散條約》等核安全問題,以及《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遵守情況,此外雙方還針對太空安全和常規軍備等議題交換了意見。
川普國安顧問要台添軍購預算 華府稱我軍購助美國經濟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17日表示,面對中國大陸潛在的侵略,台灣需要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以面對兩岸可能的問題。具體來說,台灣應考慮將國防支出,增加到國內生產毛額(GDP)至少5%,以能自我防衛。歐布萊恩是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的重要國防顧問,發言在川普團隊具有極高影響力。他說,台灣應該為自身的防衛做出更多貢獻,美國可以參與台灣自我防衛工作,但負擔不能像過去那麼高。他具體指出,自2017年到2023年,儘管台灣的國防支出自GDP的2%提高到2.5%,而2024年的國防預算粗估約新台幣6,200億元,相當於191億美元,占了近乎3%的GDP,但用在國防實有不足,應該考慮至少將GDP的5%用於軍事。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17日則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台灣多年來一直替自身防衛埋單,這對美國經濟也很重要,「台灣實實在在從美國軍購,可不是什麼美國做慈善」,米勒直言。米勒進一步表示,《台灣關係法》載明,美國持續確保使台灣能夠獲得數量足以維持自衛能力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米勒強調,台灣過去以來,一直替自身防衛埋單,台灣軍購美國軍品,也支持了美國的製造業與國防產業,「對美國經濟也很重要。」而我方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官員則說,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進一步符合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利益,是長久以來的目標,不容動搖。
520就職前夕 美中聚焦台海和平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5月20日就職前,美中就台灣議題密集接觸。美國國務院16日宣布,國務卿布林肯將在近期再度出訪大陸。布林肯此行除關切北京協助俄羅斯重建國防工業外,預計將再向北京重申美方的兩岸立場。美國國務院並未公告布林肯出訪大陸的確切日期和細節,僅說會在數周內成行,顯示美中尚在磋商,但一般預料可能在5月20日前。國務院發言人米勒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過去數月,中國提供俄羅斯物資,俄羅斯得以生產對付烏克蘭的武器,布林肯訪中時,會就此提出關切。日期細節未公告 顯見尚在磋商中布林肯4月稍早在布魯塞爾的北約外長會議已提出這個問題,本周他在義大利參與七國集團(G7)外長會時,也會提出。據了解,布林肯也會重申美方在兩岸的立場。布林肯去年6月中旬曾赴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但行程安排只有2天。在美國國務院公告布林肯近期再前往大陸前,國防部、國務院、財經部會已密集接觸,為他鋪路。美國亞太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和白宮國安會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柏蘭(Sarah Beran)在14至16日訪問大陸,15日罕見地與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邱開明會面時,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重申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導的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沒有改變。美國防部長奧斯汀隨後於16日與中國防長董軍視訊通話,奧斯汀再度重申,美國在《台灣關係法》、三公報和六項保證下,恪守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這是奧斯汀首次與董軍通話,也是自2022年11月以來,美中防長進行長時間通話。CNN報導 防長通話絕非最後一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一位美國高層國防官員表示,「美中防長的通話是兩國一系列接觸中的又一步,也是重要一步,肯定不會是最後一步,今年還會有更多安排。」《金融時報》引用一位美國高層國防官員的說法稱,奧斯汀坦誠地表達美方的憂心,以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這些擔憂包括南海及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此外,中美金融、經濟工作小組16日都在華盛頓召開第四次會議,雙方同意在金融穩定、反洗錢議題繼續合作,並對產能過剩、經貿限制議題展開協商。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親自到場會見中方代表團,並表示歡迎美中進一步溝通以穩定經濟關係。葉倫4月上旬才結束6天的訪中行程返抵華府。29國西太平洋海軍論壇 下周登場美國務院16日也發新聞稿稱,國務院教育文化事務助理國務卿沙特菲德(Lee Satterfield)16日在華府會晤大陸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並向他強調美國仍然致力擴大與大陸的民間關係。在上述會面後,中美將安排更多層級的接觸。大陸國防部17日宣布,4月21日至24日,中國海軍將在山東青島承辦西太平洋海軍論壇第19屆年會,預計有29國海軍及海上部門派代表團參會,其中包括美國。期間將舉行「命運與共的海洋」高層研討會,中國海軍高層將與相關國家代表團舉行雙邊會談。
伊朗恐報復以色列!美求救多國促克制 漢莎航空延長停飛德黑蘭
伊朗消息人士指出,德黑蘭已向華盛頓發出信號,表示將以「避免事態嚴重升級的方式」報復以色列4月1日襲擊其敘利亞大使館導致14人死亡的行為,且不會倉促採取行動。對此,華府官員也指出,美國正在尋求透過對以色列安全的承諾,來阻止伊朗對以色列進行報復性打擊,同時試圖防止區域衝突擴大。而德國漢莎航空(Deutsche Lufthansa)也因為擔憂伊朗報復以色列,宣布「延長停飛」德黑蘭的航班至13日。綜合《路透社》、《衛報》的報導,消息人士稱,伊朗外交部長阿米爾-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在7日訪問海灣阿拉伯國家阿曼期間,向華盛頓表達了伊朗的立場,也就是其對敘利亞大馬士革大使館襲擊事件的報復行動,將是「受控」且「非升級的」,也不會倉促行事,伊朗將計劃「利用地區代理人對以色列發動多次攻擊。」據悉,阿曼經常充當德黑蘭和華盛頓之間的中間調停者。對此,白宮發言人拒絕對伊朗發出的任何訊號發表評論,僅表示美國已與伊朗溝通,且聲稱其沒有參與針對伊朗大使館的攻擊。而伊朗外交部及阿曼政府也並未回應媒體的置評請求。報導指出,伊朗正在權衡如何回應以色列的襲擊事件,以防止以色列找到藉口採取進一步的報復措施,也讓美國避免陷入軍事升級的困境。不過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10日仍表示,以色列「必須受到懲罰,也應該受到懲罰」,並稱4月1日的事件相當於對伊朗領土的襲擊,而五角大廈也證實,以色列確實需要對此事負責。德黑蘭始終未主動介入以哈戰爭,而是透過其扶植的伊拉克、葉門和黎巴嫩民兵來攻擊以色列,以避免讓地區衝突直接外溢到伊朗本土。自2月初以來,伊朗支持的什葉派穆斯林民兵也從未攻擊駐敘利亞和伊拉克的美軍。然而,以色列4月1日的襲擊行動最終卻造成14人死亡,其中包括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聖城旅指揮官、准將扎赫迪(Mohammad Reza Zahedi)及另外7名軍官,導致緊張事態升級。美國官員也相信,伊朗可能在未來幾天內動用飛彈或無人機襲擊以色列相關目標,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11日則對記者表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已透過通話向中國、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及歐洲的外交同行明確表明「局勢升級不符合任何國家的利益,各國應敦促伊朗不要報復。」報導也分析,雖然拜登在10日指出,「美國將與以色列站在一起,反對伊朗及其代理人的任何威脅」,但如果伊朗真的襲擊以色列,美國可能會敦促以方謹慎回應,以防止區域衝突反覆升級,將美軍又拖入另一場戰爭泥淖。不過阿米爾-阿卜杜拉希揚並未取消下週前往紐約聯合國總部的計畫,也讓外界質疑伊朗對以色列領土發動襲擊的可能性。對此,俄羅斯和德國都敦促伊朗克制,而莫斯科也警告國民不要前往中東。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俄羅斯目前沒有要求伊朗和以色列進行和解,因為以色列對伊朗領事館的襲擊,確實違反了國際法的所有原則。漢莎航空11日表示,已延長2天停飛往返德黑蘭的航班,直至4月13日。(圖/達志/美聯社)而漢莎航空11日則表示,已延長2天停飛往返德黑蘭的航班,直至4月13日。據悉,目前僅剩漢莎航空及其子公司奧地利航空(Austrian Airlines)2家西方航空公司有飛德黑蘭,伊朗的國際航班主要皆由土耳其和中東的航空公司提供服務。
金門翻船才嗆這句話又刪文 管碧玲改口稱「再忍耐」 郭正亮預測:棄車保帥
海巡署於金門海域取締大陸籍越界「無船名」快艇發生翻覆案,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嗆「摧毀海巡士氣,到底符合誰的利益?!」但隨後刪文並說「決定再忍耐」。「我認為民進黨的想法就是這樣」,前立委郭正亮直言,現在走到「棄車保帥」,處分幾個倒楣鬼,最多署長下台,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繼續當官。海巡署於金門海域取締大陸籍越界「無船名」快艇發生翻覆案,海巡署表示,CP-1051艇無裝設全船監視系統,亦未配備密錄器,因此未有全程蒐證影像。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23日上午先發文嗆「摧毀海巡士氣,到底符合誰的利益?!」但隨後刪文並說「決定再忍耐」,強調執法立場不能改變,追逐中不幸事件,有沒有執法過當,司法會論斷。沒有影片的事海巡署已經道歉,有碰撞、沒有影片是兩回事,真相不可能隱匿。對於管碧玲發文後又刪文,前立委郭正亮23日在中天電視《頭條開講》認為,因為美國講話了,在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發言之後,管碧玲就被要求不要講了;現在走到「棄車保帥」階段,就是讓司法調查公布結果,該賠就賠,該究辦就究辦,行政調查就處分幾個倒楣鬼,最多署長下台,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繼續當官。「我認為民進黨的想法就是這樣」,郭正亮直言,就是保海委會主委,棄車保帥,搞不好不是署長下台,而是副署長下台;政治就是這樣,就是博弈過程。郭正亮也強調,當要這樣做的時候,海巡署裡面的人都不知道?他們就會開始出來吹哨!
伊朗「連環爆炸案」幕後黑手曝光? 美情報機構點名「伊斯蘭國呼羅珊省」
伊朗於當地時間3日在克爾曼(Kerman)舉行伊朗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指揮官蘇雷曼尼(Qasem Soleimani)的遇害4週年紀念活動,沒想到他的下葬地附近卻接連發生2起爆炸,造成至少103人死亡、188人受傷,德黑蘭事後定調此次襲擊為「恐怖攻擊」。如今2位美國情報界消息人士也於美東時間5日向《路透社》透露,根據美方攔截的通訊資料顯示,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阿富汗分支為爆炸事件的幕後黑手。綜合CNN、《路透社》的報導,上述2位消息人士皆以匿名的方式,指控「伊斯蘭國呼羅珊省」(Islamic State – Khorasan Province,ISIS–K)是伊朗爆炸事件的主使者,其中1人還指出,「情報是明確且毫無爭議的。」不過他們僅透露該情報是透過通訊攔截捕獲的,除此之外並未提供更多細節。報導指出,此次事件為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以來,最嚴重的恐攻爆炸事件。有鑑於巴勒斯坦抵抗組織「哈瑪斯」(Hamas)的2號人物、伊朗盟友艾魯里(Saleh al-Aruri)2日才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yrouth)遭到疑似以色列的無人機攻擊,該起連環爆炸事件勢將加劇該地區的緊張局勢。「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slamic Republic News Agency,IRNA)第一時間便定調這2起爆炸為「恐怖攻擊」,IRNA也補充,恐攻正值蘇雷曼尼逝世4週年紀念活動上,地點則位於伊朗南部、蘇雷曼尼家鄉克爾曼(Kerman)的一座清真寺附近,也就是蘇雷曼尼的下葬處,第1次爆炸距離蘇雷曼尼墳墓700公尺處,第2次爆炸則發生在朝聖者參觀現場的1公里外。另一家國營電視台「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新聞網絡」(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News Network,IRINN) 則報導稱,第1次爆炸是由放置在「寶獅405」(Peugeot 405)汽車內的手提箱炸彈所引起的,而且似乎是透過遠程遙控引爆。伊朗內政部長瓦希迪(Ahmad Vahidi)在接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廣播電視台(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Broadcasting,IRIB)採訪時表示,第1次爆炸發生在當地時間下午3:00。而第2次更致命的爆炸則發生在20分鐘後,當時其他民眾正在前往爆炸地點幫助傷患。對此,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在社群媒體X上發文聲稱,伊朗將做出「嚴厲回應」,「他們應該知道,蘇雷曼尼的追隨者、機警的革命衛隊戰士不會容忍他們的邪惡和罪行。」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在上述情報公佈以前曾告訴CNN,伊朗的爆炸事件「看起來像是恐怖襲擊」,而且與伊斯蘭國(ISIS)的犯案手法類似,「它看起來確實像一場恐怖攻擊,我們過去曾見過ISIS做過同樣的事,我認為這就是我們目前的假設。」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也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沒有與爆炸相關的獨立情報,國務院也「沒有理由相信以色列參與其中。」報導補充,美國在2020年1月3日以MQ-9「收割者」無人機空襲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Baghdad International Airport),並在違反國際法的情況下,擊殺了當時62歲的伊朗革命衛隊「聖城軍」(Quds Force)指揮官蘇雷曼尼少將,使伊朗舉國震怒,官員和學界人士在媒體上情緒激動,甚至有民眾在網路上發表哀悼文和反美言論。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則表示,之所以殺死蘇雷曼尼是因為他密謀炸毀美國大使館。據悉,蘇雷曼尼曾在19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服役,並在擔任聖城軍指揮官期間,主導德黑蘭的海外秘密軍事行動,因此被許多伊朗人視為民族英雄。2007年,他曾因為涉嫌策劃暗殺沙烏地阿拉伯駐美大使,而被聯合國列入反恐名單。此外,該起攻擊事件的可能幕後黑手ISIS–K,則成立於2015年,該組織的大多數成員均從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分裂叛離而出,他們自稱是伊斯蘭國在中亞及南亞的分支,與敘利亞的伊斯蘭國領導層有聯繫,活躍於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北部、烏茲別克、塔吉克等地。而「呼羅珊」則是中亞圖蘭、波斯、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等地的古代統稱。由於他們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傳統上與什葉派的伊朗處於敵對關係。
蘇雷曼尼逝世4週年活動「連環爆炸」!釀103死188傷 伊朗定調「恐怖攻擊」
伊朗於當地時間3日在克爾曼(Kerman)舉行伊朗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指揮官蘇雷曼尼(Qasem Soleimani)遇害4週年的紀念活動,沒想到他的埋葬地附近卻接連發生2起爆炸,造成至少103人死亡、188人受傷,對此,德黑蘭已定調此次襲擊為「恐怖攻擊」。據CNN的報導,「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slamic Republic News Agency,IRNA)定調這2起爆炸為「恐怖攻擊」,有鑑於巴勒斯坦抵抗組織「哈瑪斯」(Hamas)的2號人物、伊朗盟友艾魯里(Saleh al-Aruri)2日才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yrouth)遭到疑似以色列的無人機攻擊,這起連環爆炸勢必將加劇該地區的緊張局勢。IRNA續稱,恐攻正值蘇雷曼尼逝世4週年紀念活動上,地點則位於伊朗南部、蘇雷曼尼家鄉克爾曼(Kerman)的一座清真寺附近,也就是蘇雷曼尼的下葬處,第1次爆炸距離蘇雷曼尼墳墓700公尺處,第2次爆炸則發生在朝聖者參觀現場的1公里外。另一家國營電視台「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新聞網絡」(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News Network,IRINN) 則報導稱,第1次爆炸是由放置在「寶獅405」(Peugeot 405)汽車內的手提箱炸彈所引起的,而且似乎是透過遠程遙控引爆。圖為已故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雷曼尼(Qasem Soleimani)1週年紀念日。(圖/達志/美聯社)伊朗內政部長瓦希迪(Ahmad Vahidi)在接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廣播電視台(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Broadcasting,IRIB)採訪時表示,第1次爆炸發生在當地時間下午3:00。而第2次更致命的爆炸則發生在20分鐘後,當時其他民眾正在前往爆炸地點幫助傷患。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在社群媒體X上發文聲稱,伊朗將做出「嚴厲回應」,「他們應該知道,蘇雷曼尼的追隨者、機警的革命衛隊戰士不會容忍他們的邪惡和罪行。」對此,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則告訴CNN,伊朗的爆炸事件「看起來像是恐怖襲擊」,而且與伊斯蘭國(ISIS)的犯案手法類似,「它看起來確實像一場恐怖攻擊,我們過去曾見過ISIS做過同樣的事,我認為這就是我們目前的假設。」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則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沒有與爆炸相關的獨立情報,國務院也「沒有理由相信以色列參與其中。」圖為已故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雷曼尼(Qasem Soleimani)1週年紀念日。(圖/達志/美聯社)報導補充,美國在2020年1月3日以MQ-9「收割者」無人機空襲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Baghdad International Airport),並在違反國際法的情況下,擊殺了當時62歲的伊朗革命衛隊「聖城軍」(Quds Force)指揮官蘇雷曼尼少將,使伊朗舉國震怒,官員和學界人士在媒體上表現激動,甚至有民眾在社交媒體上發表哀悼文和反美言論。時任美國總統川普曾表示,之所以殺死蘇雷曼尼的是因為他密謀炸毀美國大使館。蘇雷曼尼曾在19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服役,並在擔任聖城軍指揮官期間,主導德黑蘭的海外秘密軍事行動,因此被許多伊朗人視為民族英雄。2007年,他曾因為涉嫌策劃暗殺沙烏地阿拉伯駐美大使,而被聯合國列入反恐名單。
約旦河西岸暴力事件激增 美祭出「簽證禁令」施壓以色列
美國國務院(DOS)於美東時間5日宣布了一項新的政策,以防止迫害約旦河西岸(West Bank)巴勒斯坦平民的以色列極端定居者入境美國。據CNN的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於美東時間5日宣布,任何涉及「破壞約旦河西岸和平、安全或穩定」的個人,或任何「不正當限制平民取得必要服務和基本必需品」的個人,甚至其直系親屬,都會成為美國限制入境的對象。然而布林肯也補充,該政策同樣適用於在約旦河西岸對以色列人攻擊的巴勒斯坦人。此外,他並未公布任何限制入境的名單,也沒有透露政策上路後第一批名單的人數。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則表示,新政策預計「將影響數十人,甚至可能波及他們的親屬。」與此同時,「任何涉及相關暴力事件,且目前持有美國簽證的以色列公民,都將收到簽證已被撤銷的通知。而未獲得簽證之以色列公民的ESTA申請也將遭到駁回。」自巴勒斯坦飛地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準政府及軍事組織「哈瑪斯」(Hamas)10月7日襲擊以色列以來,布林肯在多次與以色列官員的接觸中,曾數度呼籲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採取更多措施,追究針對巴勒斯坦人的極端暴力事件。布林肯也在5日的聲明中指出,「正如總統拜登(Joe Biden)一再重申的立場,這些暴力事件是不可接受的。我上週在以色列也明確表示,美國正準備透過我們自己的權力採取行動」、「我們將繼續追究約旦河西岸所有針對平民的暴力行為,無論是加害者還是受害者。」布林肯還表示,美國將繼續與以色列納坦雅胡政府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National Authority)接觸,敦促雙方採取更多措施遏制針對兩邊平民的極端暴力行為,強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都有責任維護約旦河西岸的穩定,「西岸局勢不穩定既損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也威脅以色列的國家安全利益。」
以色列控訴拿希法醫院當擋箭牌 白宮:哈瑪斯在醫院底下挖地道、藏武器
在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與以色列發生衝突後,以色列就對哈瑪斯掌管的加薩走廊進行封鎖、攻擊,甚至就連加薩走廊的希法醫院也遭到以色列軍隊的包圍。為此,以色列方面曾解釋,是因為哈瑪斯將醫院當作擋箭牌,把指揮所設置在醫院底下的隧道內,但這番言論遭到哈瑪斯與醫院方面否認。而如今,美國白宮方面也表示,目前有情報顯示,哈瑪斯的確在加薩走廊地帶,使用醫院來隱藏自己的軍事行動,其中包含希法醫院。根據《ABC NEWS》報導指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於14日與美國總統拜登一同前往舊金山參加APEC,而在空軍一號上,柯比向記者表示,目前有充足的情報顯示,哈瑪斯與其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等單位,涉嫌使用加薩走廊地區的醫院當作軍事行動的掩護,包含希法醫院在內,許多醫院底下都有哈瑪斯建設的隧道,用來隱藏哈瑪斯的軍事行動以及押解人質。柯比也證實了以色列之前的論點,表示哈瑪斯在希法醫院底下的確有一個指揮所與控制中心,他們甚至在其中儲存許多武器,以此來應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但被問及是否能提供實質證據時,柯比表示,基於保護情報來源,所以無法提供太多細節,而且這些訊息是來自於各種情報源,並非是只有單一來源。除此之外,五角大樓副新聞秘書薩辛格(Sabrina Singh)也在一次簡報會上提出類似的聲明。辛格表示,這是透過情報來評斷目前加薩走廊的情況,但就連美國政府方面都絕對不希望雙方再有無辜平民的醫院地帶交火。在面對哈瑪斯的軍事行動圍繞著希法醫院進行一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表示,不管恐怖組織的行動到底如何,醫院仍是為民間提供重要服務的中心,必須得到保護。但米勒的言論中也認同了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先前的發言,蘇利文先前表示,美國政府認為哈瑪斯正在使用醫院作為人肉盾牌,但當中並沒有提及明確的醫院名稱。
以色列遇襲! 美國務院證實:至少9名美國人喪生 歐盟擬凍結對巴援助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7日突襲以色列,交戰至今已逾千人死亡。事發後,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Netanyahu)隨即向哈瑪斯宣戰,同時展開報復行動。美國國務院今(9日)表示,哈瑪斯的攻擊造成至少9名美國人死亡。有消息指出,伊朗在暗中支持哈瑪斯,美國官員對此表示,目前沒有直接訊息證實兩者有關連。綜合《路透社》、Axios、CNN等媒體報導,哈瑪斯7日凌晨6點30分左右對以色列展開多管齊下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引來以色列狂轟濫炸加薩地區。以色列媒體聲稱,該國至少有700人死亡;巴勒斯坦衛生部則表示,自7日以來已有413名巴勒斯坦人喪命,包括78名孩童,另有2300人受傷。主張武力消滅以色列的哈瑪斯,動用海陸空滲透伴隨數千枚火箭的阿克薩洪水行動,瓦解了以色列號稱「世界最強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的諜戰神話,並間接讓以軍自豪的「攻勢防禦」無所發揮,從而掌握開戰初期主導權,甚至讓以軍前線一度通訊中斷,導致包含納哈爾旅長斯坦伯格(Jonathan Steinberg)在內,據稱近百名官兵戰死或遭俘虜。以巴衝突至今已逾千人死亡。(圖/達志/路透社)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今日公布最新死亡人數,稱此次襲擊造成至少9名美國人死亡。美國軍方也迅速作出回應,已將最先進的福特級航母編隊調往靠近以色列的東地中海。有消息指出,伊朗在暗中支持哈瑪斯,美國官員對此表示,目前沒有直接訊息證實兩者有關連。事發後,以色列國防軍(IDF)骨幹「預備役軍人」立刻響應國家徵召,光是以國駐希臘大使館就包下20架班機,輸送共約5000名後備役返國參戰。另一方面,歐盟鄰里和擴大委員會專員瓦爾赫里(Oliver Varhelyi)透露,歐盟正在考慮凍結對巴勒斯坦的援助,總額達到6.9億歐元(約新台幣234億元)。
上月才傳與華為接觸 塔利班證實添購數千攝影機監控
先前有消息指出,塔利班曾於8月份與華為進行接觸,而如今又有消息傳出,指稱塔利班計畫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等重要城市布件數千隻攝影機進行監控。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內政部發言人卡尼(Abdul Mateen Qani)證實,塔利班正在計畫在阿富汗的重要城市內建構大型的攝影機監控網路,該計畫也可能重新利用美軍在2021年撤離前所佈建的監控網路。卡尼也表示,之後會專注於境內安全與打擊在境內城市發動數次恐攻的伊斯蘭國。卡你也解釋,目前大部分的攝影機會布建首都喀布爾,其次是阿富汗境內一些重要城市,預計要花費4年的時間才能完全布建完成。對於佈建攝影機的地點,卡尼表示,他目前手上有兩張規劃地圖,一張是美軍為上任阿富汗政府所制定的,一份是由土耳其所制定的。由於涉及到美軍所制定的地圖,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美國政府並未與塔利班合作,同時也明確表示「確保塔利班不被其他恐怖分子襲擊,並非是美國政府的責任」。同樣的,土耳其政府也尚未對此事件進行回應。
美計畫重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陸外交部:應盡快全額補繳會費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6月13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日前稱,美方已致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知美國計畫重新加入該組織決定。昨天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向機構成員國代表通報,對美國重返教科文組織,汪文斌回應稱,美方應切實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盡快全額補繳拖欠教科文組織多年的會費。不能把加入國際組織當作逛公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汪文斌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的有關表態,希望美方這次所做的決定是負責任的,初衷是支持多邊主義,促進國際合作。美國曾兩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該組織工作產生負面影響,作為國際組織的成員是很嚴肅的事,如果美方這次是真心誠意重新加入,就應展現遵守國際規則,尊重國際法治的誠意,切實履行作為一個負責任國家應盡的國際義務,包括盡快全額補繳拖欠教科文組織多年的會費。汪文斌強調:「不能把加入國際組織當做逛公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更不能把國際組織當做地緣政治的博弈場,假國際社會之公,謀求維護自身所謂全球領導力之私。」
內亂3日釀近200死1800傷 歐盟駐蘇丹大使住家也遭襲擊
由達加洛(Mohamed Hamdan Daglo)所率領的「快速支援部隊」(Rapid Support Forces,RSF)於15日與蘇丹政府軍總司令柏罕(Abdel Fattah al-Burhan)發生衝突後,目前這場內亂已經持續3日,據傳已造成近200人死亡、1800人受傷。與此同時,也傳出歐盟駐蘇丹大使奧哈拉 (Aidan O'Hara) 住家也被捲入這場內亂中。根據《BBC》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的緣由蘇丹政府軍的內鬥,蘇丹政府軍總司令柏罕在2021年發動政變之後,就多次與副手、「快速支援部隊」的指揮官達加洛發生衝突與內鬥,最後雙方在15日當天爆發大規模衝突,達加洛所率領的RSF第一時間就宣稱完全控制總統府、電視台、機場等地。聯合國秘書長蘇丹事務特別代表柏蒂斯(Volker Perthes)在與聯合國安全理事會(Security Council)的會議上表示,蘇丹的內亂目前至少已經造成185人死亡,另外有1800人受傷。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也曝光,表示歐盟駐蘇丹的大使奧哈拉在自家中遭遇襲擊,「這嚴重違反《維也納公約》,蘇丹當局有義務保護外館與相關工作人員」。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表示,目前蘇丹首都的喀土穆機場呈現關閉狀態,美國政府目前也沒有從蘇丹撤僑的計畫,但他呼籲在蘇丹的美國公民「要以最嚴肅的態度面對這場動盪」。
台宏正式斷交 美國務院、AIT:鼓勵所有國家擴大與台灣往來
中美洲國家宏都拉斯在今天(26日)上午正式成為蔡英文總統任內第9個斷交國,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國家目前僅剩13個,續創新低。對此,美國國務院(DOS)及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言人皆表示,強烈鼓勵所有國家擴大與台灣的交流,並繼續站在民主、良好治理、透明化及遵守法治的一方。而《紐約時報》的評論則認為,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是對台灣的打擊、美國的挫敗。宏都拉斯於台灣時間今天(26日)上午8時正式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我外交部長吳釗燮隨後也在9時30分宣布與宏國斷交。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是主權決定,但必須要注意,北京經常以最終未實現的承諾換取外交承認,「我們強烈鼓勵所有國家擴大與台灣的交流,並持續站在民主、良好治理與透明的這一方,並且遵守法治」、「不論宏都拉斯的決定為何,美國將會持續深化、擴大與台灣的往來。」AIT發言人除了重申上述美國國務院的立場外,還在聲明中指出,台灣是一個可靠與理念相近的民主夥伴,台灣在世界各地的伙伴關係,都為那些國家人民帶來具重大意義與持續性的助益。針對台宏斷交一事,《紐時》評論則認為,這是對台灣的「打擊」,也是美國在中美洲影響力式微的又一警訊,更是華府避免台灣遭北京孤立的「一次挫敗」。宏都拉斯左翼女總統卡斯楚(Xiomara Castro)14日在推特上宣布將尋求與北京建立關係後,美國總統拜登曾派出特使陶德(ChrisDodd)前往宏都拉斯施壓,不過最終仍無功而返。《紐時》也引述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盧業中,他認為:「這絕對是一記巨大打擊,對台灣的國際地位來說,與小國的正式外交關係仍然非常有意義。」紐約政治風險顧問公司「Veracity Worldwide」主任暨中國與拉美關係專家海斯(Mitch Hayes)也表示:「當像宏都拉斯這樣的國家將聯盟從台灣轉向中國,很容易理解華府會心煩意亂,但他們必須理解,這對一個小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來說是相當理性的策略,我們可以預期未來幾年還會看到更多這樣的事是發生。」
揚言「消滅巴勒斯坦城鎮」 以色列財長遭國際撻伐「承認失言」
以色列財政部長史莫崔克(Bezalel Smotrich)5日表示,自己在2名以國屯墾者遇害後,說出「巴勒斯坦城鎮胡瓦拉(Huwara)應該被消滅」的言論,是情緒失控下導致的口誤。對此,極右翼「宗教錫安主義黨」(Religious Zionism)黨魁、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Netanyahu)也肯定閣員坦承失言的態度。據《以色列時報》(The Times of Israel)的報導,2名以色列年輕人2月26日在約旦河西岸北部城鎮胡瓦拉遇害,且是在車中遭人開槍擊斃,掀起以色列屯墾者在胡瓦拉針對巴勒斯坦人發動多場攻擊行動,包括縱火焚燒房屋和汽車,並導致11名巴勒斯坦人喪生。隨後,納坦雅胡閣員之一的史莫崔克就在本月1日表示:「依我之見,胡瓦拉鎮該被消滅。」此言論一出也立刻引起國際譁然,並為史莫崔克下週的訪美之行蒙上陰影。其中最堅定支持以色列的美國,甚至更直率地批評史莫崔克的言論。白宮也在2日表示,美國政府官員不會在史莫崔克訪美期間會見他。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告訴記者說,這番話「不負責任、令人反感、使人厭惡」。史莫崔克還遭到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圖克(Volker Turk)痛批,直指這樣的言論是「煽動暴力和具有敵意的」,更是一項「令人難以理解的陳述」。另約旦、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等其他國家也發起類似譴責。法國、德國、日本以及英國等19國代表則抵達胡瓦拉進行訪問。史莫崔克5日也向電視台坦承:「這樣的措辭可能是錯誤的。」隨後又在推特(Twitter)發文道歉:「當我說胡瓦拉鎮該被消滅時,我並不是要傷害無辜的人。」不過史莫崔克拒絕將以色列屯墾者的行為稱為恐怖主義。「暴行是非常嚴重的民族主義犯罪,但不是恐怖主義。」對此,納坦雅胡也在推特發文指出,史莫崔克最初的言論「不恰當」,並表示「我們所有人都必須努力降溫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