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
」 李克強 中國 習近平 李強 大陸重大進展!中日韓三國峰會 同意加速FTA談判
中日韓FTA談判大事紀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韓國總統尹錫悅27日在首爾舉行三國元首峰會,就加速2019年起中斷至今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締約談判達成共識,還商定恢復定期舉行三邊峰會,確認將擴大人員交流和相互投資,建立新的合作關係。這是中日韓自2019年12月以後,時隔約4年半再次舉行領導人會談,歷時逾70分鐘。會後,三方發表寫入會談成果的《聯合宣言》。聯合宣言中提到「為實現自由公平且高質量的中日韓FTA,將繼續展開旨在加速談判的討論」。尹錫悅表示,三國領導人同意打造透明、可預測的貿易投資環境,並構建安全的供應鏈。但他未說明細節。岸田稱,包括高層次標準在內,願就FTA應有模式交換意見。李強也表達推進FTA締約談判的意願。李強在開幕致詞中表示,三國願意「謀求互利共贏的合作」,此次會談「是一次重啟,也是個新的開始」,他並呼籲全面恢復東亞經濟強國之間的合作。三方重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開放包容的區域合作機制,將鼓勵RCEP共同委員會加快討論新成員國加入RCEP的流程。《聯合宣言》確認將定期舉行中日韓領導人峰會和部長級會議。2025年起的兩年定為「中日韓文化交流年」,並提出目標稱到2030年底,力爭實現3萬人參加大學間交流項目、4千萬人通過旅遊等展開交流。宣言中還寫入在少子老齡化和科技領域等展開合作。尹錫悅說,三方將在大氣汙染等環境問題、公衛危機和跨境犯罪領域展開合作、攜手應對。據日媒報導,中日韓領導人也討論到包括台灣和北韓在內的東亞安保問題。但《聯合宣言》中未提及台海問題,亦未包含「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的表述。尹錫悅在會後表示,三國重申,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是三國的共同利益,也是共同責任。北韓在中日韓領導人峰會舉行前,通報日本即將發射人造衛星的計畫,稱發射窗口為27日凌晨至下月4日前,並將在海上設定三處危險區域。尹錫悅表示,國際社會應強力應對此事,南韓軍方還為此出動20多架戰機進行射擊訓練。
中國推「新質生產力」救經濟 陸委會:台商恐被迫選邊站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24日在北京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開幕式,他再度提及要加快發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推出的「新質生產力」來救經濟。大陸委員會25日表示,中共「兩會」期間熱議的「新質生產力」,主要是因應美中科技戰,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打破美日主導的供應鏈,恐迫使台商必須選邊站,應特別注意。蘋果公司CEO庫克也親自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會前受訪時表示,很高興再次回到中國,將繼續投資中國市場。李強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將繼續努力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歡迎各國企業投資中國;當前總需求仍然不足,中國將在擴大內需上進一步發力,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以及大規模設備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費品的以舊換新。他表示,下一步將突出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深入推動數據經濟創新發展,加快推動人工智慧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打造生物製造等新興產業;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陸委會日前舉行第55次諮詢委員會議,討論主題為「中共『兩會』觀察」,有學者表示,今年中共「兩會」最大變革在取消30年慣例的總理記者會、修訂「國務院組織法」,落實黨領導一切、「強黨弱政」的格局;「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擴大內需、防範金融風險、促進安全穩定等任務,以應對內部重大問題;對台政策立場則未有重大改變。陸委會表示,部分委員分析,中共「兩會」期間熱議的「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主導」為主軸,主要為因應美中科技戰,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打破美日主導的供應鏈,迫使台商必須選邊站,未來應注意「新質生產力」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力。也有委員認為,中共軍事預算續創新高,也是發展「新質戰鬥力」,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包括海洋、航天、網路和AI科技等。《紐約時報》也報導,「新質生產力」這口號部分是為了緩解國內外對於美國主導的對華高科技出口限制可能阻礙中國增長的擔憂,但李強在論壇上呼籲加強製造業,並希望中國家庭更換舊汽車和家用電器,但還沒有透露政府是否會提供資金支持。
李強人大報告談台灣 刪「和平統一」一詞!軍費增幅7.2%
大陸兩會於4、5日舉行,而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會議上報告,他指出,陸國家軍費增幅7.2%,和去年持平,而在台灣部分,他刪除「和平統一」一詞。外媒認為,中共動武的可能性提高。專家也認為,和平統一機率變小。第14屆人大第二次會議。據《大紀元時報》報導,李強在報告提及台灣,稱當局會堅持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但對比去年用詞,「和平統一」一詞已消失。據《美聯社》報導,大陸宣布軍費增幅7.2%,達1.6兆人民幣(約新台幣7.3兆元),和去年持平,僅次美國。如果考慮到研發武器和採購外國武器的支出,這數字只是人民解放軍支出的一小部分。報導指出,大陸經常派艦艇和飛機靠近台灣,試圖削弱台灣的士氣,也強調台灣和大陸勢必要統一,必要時會動用武力威脅。據《路透社》報導,根據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數據,陸國防開支連續30年成長。日本政府發言人林芳正指出,北京需要更加開放,國際社會對此很關切。政治學家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宋文體說,大陸在台灣問題上的用詞已經「適度強硬」,北京似乎正在動作,從賴清德當選總統後,陸第四號領導人王滬寧就說,陸會「堅決打擊」台獨,之前只說會「堅決反對」台獨。民眾在人大會場外開心自拍。
3大陸異議人士來台跳機「尋求庇護」 國境事務大隊:已遣送回上一個航點
去年11月逃往泰國的3名中國大陸公民,周二(1月30日)從馬來西亞搭機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並告訴與美國中央情報局有淵源的政治宣傳機構《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他們擔心如果返回北京就會被捕,因此計劃向台灣政府尋求援助以移居第3國。對此,台灣移民署昨(1日)依我國法令與國際慣例把3人遣送回上一個航點吉隆坡。馬來西亞關注難民事務的不具名志工則透露,其中1人很可能被送回泰國。據《自由亞洲電台》的報導,來自蒙古的52歲男子田永德,以及來自廣西的母子檔53歲的韋亞妮和17歲的黃星星,在去年11月分別從中國大陸逃到泰國首都曼谷,3人也在當地相識,並取得聯合國臨時難民卡。直至今年1月30日,3人又相約搭乘從吉隆坡出發的航班飛到台灣桃園機場,同時也買了台灣時間周三(31日)下午飛往北京航班的機票。田永德1月30日晚間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也表示,他們3人正準備通過桃園機場的安全檢查站,以便留在台灣。由於近期有中國難民在泰國遭到羈押,田永德因此毅然決然離開泰國,「我希望台灣政府給我一些時間在這裡等待,台灣以高素質著稱,在台灣等待美國簽證是安全有保障的。」據悉,這3名大陸異議人士的最終目標分別是赴美國及荷蘭尋求政治庇護。田永德聲稱,他自2005年拜訪前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的住家後,中共當局便開始監視他,「我在2009年和2011年2度因『顛覆國家政權罪』被捕」。據悉,趙紫陽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被趕下台,並被軟禁長達16年。韋亞妮則宣稱,她和朋友因為爭取基本權利而在中國4度入獄,被關押了10年。她告訴《自由亞洲電台》,中共當局指責她犯下「尋釁滋事罪」和「顛覆國家政權罪」。事後《美國之音》引述1名長期研究國際難民事務的趙先生(化名)的說法指稱,田永德一接聽電話後,他便聽見移民署的人叫他掛掉電話,這代表田永德目前無法隨意與外界通話,後續也無法再聯繫上他,因此趙先生認為,移民署與陸委會可能已介入此事。另《中央社》也援引馬來西亞一名不具名的難民事務志工的說法稱,田永德的難民證件發放單位是聯合國難民署泰國辦事處,而非馬來西亞辦事處,因此他留在大馬的機會很小。內政部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昨也證實,在相關人員的陪同下,3人已經在1日上午搭乘長榮航空班機送回吉隆坡,執行過程順利。國境事務大隊解釋,外來旅客來台轉機,應依原定航程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如果沒有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且未具備入境的有效簽證或許可者,依國際航空慣例及現有法令就遣返回上一個航點。
甘肅6.2強震釀百死 習近平:全力展開搜救
大陸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18日晚間發生6.2強震,目前至少有100人死亡,水電等基礎設施受損。對此,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要全力展開搜救。國務院總理李強也說,要安置好災民。據《新華網》報導,習近平說,甘肅地震造成重大傷亡,要全力展搜救減少人傷亡,而災區因高海拔,天氣寒冷,所以要監測天氣變化和餘震,避免再次發生災害,要搶修基礎設施,指示國務院派小組前往救災,保障人命生命財產安全。國務院總理李強也指出,搜救人員要盡最大努力減少傷亡,而因為現在是冬天,必須做好安置災民的工作,即時發訊息,維持災區穩定。據了解,目前小組已前往災區。而甘肅、青海有救援組織進行搶救,將帳篷、折疊床等物資送往災區。據極目新聞報導,截至19日清晨6點,一共偵測到餘震275次。該縣關家川鄉村民粗民說,事發後餘震斷,村民都在屋外烤火取暖到天亮,他的2名親戚平安,另1人的房子倒了。中新社報導指出,一名災民也說,他哥住在農村,地震發生時頭被瓦片砸到,而他住6樓搖晃感也很強,全家下樓到空曠處,路上也看到很多人跑出來。
台灣2023年新聞人物「AI教父黃仁勳」排第三 ChatGPT用戶2個月增1億成焦點
Yahoo奇摩今(5)日公布2023年度「台灣十大新聞事件」、「十大新聞人物」、「國際十大新聞事件」排行榜。回顧台灣十大新聞事件,分別以延燒政治、教育、藝文及演藝圈的「台灣MeToo運動」、「藍白合破局」三腳督成形迎2024總統大選,以及「新冠肺炎降級」指揮中心畫下句點為最受關注前三名。十大新聞人物方面,隨著大選逼近,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柯文哲、賴清德三強鼎立、並列冠軍;AI教父「黃仁勳」來台,皮衣魅力席捲全台。此外,今年國際情勢多變,有「以哈衝突」撼動全球政經局勢、「福島排放核處理水」引發鄰國抗議受國際矚目,還有「ChatGPT」爆紅帶動人工智慧熱潮,同樣成今年焦點話題。2023「台灣十大新聞事件」由MeToo運動、藍白合破局和疫情降級搶占前三。今年榜首的「台灣MeToo運動」延燒政治、教育、藝文及演藝圈,加速推動性平三法修法;「藍白合破局」意味2024總統大選正式進入三強鼎立的狀態,位居第二;邁向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COVID-19降級」也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功成身退,登上第三名;第四名則是全民「普發6000元」。而黃玉霖在亞運競速溜冰賽事,壓線險勝韓國的「金」典畫面,使「杭州亞運奪19金」排名第七。重大社會民生議題方面,立法院通過一連串修法,加重汽車、機車駕駛不禮讓行人的罰則,盼洗刷行人地獄惡名,登上第五名;「國民法官」新制上路讓民眾實際參與司法審判過程而備受矚目,排行第九。政府啟動專案進口雞蛋政策卻引發全台「蛋慌」,陳吉仲不敵「雞蛋風暴」請辭獲准,成史上最短命農業部長,名列第六;引起全台檢視幼童健康討論的「新北幼兒園餵藥案」、釀重大死傷引工安議題的「明揚工廠爆炸」,則分列第八名和第十名。2023年「十大新聞人物」由將角逐明年總統大選的3位候選人「侯友宜、柯文哲、賴清德」齊登榜首,近日宣布退出選舉的鴻海(2354)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名列第二。愛穿黑色皮衣、有著「AI教父」之稱的輝達(NVIDI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演講暢談運算力,排名第三;今年2月過世的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法師」因其在兩岸聲望受關注,排名第五名;遭控詐領助理費又陷豪宅風波的新竹市長「高虹安」排名第七;第九名的是受雞蛋風波影響,僅在任50天就辭職的農業部長「陳吉仲」。在國際情勢上,歷經司法改革爭議與加薩戰爭危機的現任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名列第四。中國政經局勢變化仍是焦點,國家主席「習近平」、甫離世的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排行第六和第八。今年5月正式登基、是英國史上登基時年齡最年長君主的英王「查爾斯三世(Charles III)」,圍繞著王室的話題也使其獲關注、位居第十名。「國際十大新聞」由「以哈衝突」奪榜首,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50年以來最大規模突襲,雙方合計傷亡破萬,影響全球能源供應和國際政經局勢;日本福島排放311震災以來累積的核處理水,影響海洋環境,也引發亞洲鄰國激烈反應,登上第二名;美國矽谷銀行、擁有160年歷史的瑞士信貸皆爆發財務危機,引起全球重視金融穩定性,名列第四。在科技產業部分,ChatGPT爆紅,AI生成式工具瞬間爆紅,兩個月內激增1億用戶創歷史新高,OpenAI的內鬥也吸引各界關注,名列第三;馬斯克2022年收購推特後大動作改革,7月正式以「X」作為新Logo、App名稱取代推特名稱與藍鳥標識,排名第十。
習近平與白俄總統會面 談烏克蘭議題交換意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日在北京會見來訪的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雙方就烏克蘭危機等問題交換意見,並強調要加強兩國在國際和多邊的戰略合作。此外,中方宣布中歐峰會將於7日登場。習近平將會見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等人。習近平表示,今年2月底魯卡申柯來華進行國是訪問,雙方就推動中白關係高水準發展達成重要共識。中方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白關係,堅定支持白俄羅斯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白俄羅斯內政。魯卡申柯指出,白俄羅斯堅定不移發展與中國的友好關係,願與中方密切高層交往,堅定相互支持,深化互利合作,加強國際和多邊戰略合作,推動白中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取得更大發展。兩國元首還就烏克蘭危機等問題交換意見。另外,中國外交部宣布,第24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中歐峰會)將於7日在北京舉行,屆時習近平將會見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與米歇爾和范德賴恩共同主持會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4日於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本次會晤恰逢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和中歐領導人會晤機制建立25周年,中方高度重視此次會晤。汪文斌透露,雙方領導人將就中歐關係中的方向性、戰略性問題和共同關心的全球性議題深入交流,為中歐關係發展規畫藍圖、確定重點、注入動力。汪文斌還強調,中歐是夥伴不是對手,雙方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中方期待此次領導人會晤通過戰略溝通增進理解互信,通過開拓創新加強互利合作,通過對話協商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為世界經濟注新動力,為國際局勢增添穩定性。「這符合中歐雙方根本和長遠利益,也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中美關係的重要推手! 回顧季辛吉「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百歲傳奇一生
據中新社報導,美國當地時間11月29日,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季辛吉在康乃狄克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季辛吉一生傳奇,曾於上世紀70年代擔任美國務卿,對美國外交政策影響重大,被美國前總統福特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他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也為中美關係做出了傑出貢獻。如今,這位眼光犀利、看透世事風雲的「中國人民老朋友」,走完了傳奇一生。從學術界到政界,一炮而紅季辛吉1923年生於德國,為猶太人後裔,1938年因不堪納粹對猶太人迫害,全家遷居英國,同年轉到美國,1943年加入美國國籍。二戰期間,季辛吉曾在美國陸軍中服役,戰後在哈佛大學攻讀政治學,1952年季辛吉獲文學碩士,195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步入政壇之前,季辛吉專注於學術,他曾任哈佛大學國防研究班執行主任、防務研究計劃主任、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負責人等要職,經驗豐富。在1957年出版的《核武器與對外政策》中,季辛吉首次提出了有限戰爭的理論,從而使他在學術界和對外政策研究領域一炮而紅。在1968年的總統競選中,季辛吉曾擔任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顧問,但是後來尼克森卻戰勝了洛克菲勒,並最終贏得了大選。競選中,尼克森看中了季辛吉的外交才能,他決定聘請季辛吉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就這樣,1969年1月,季辛吉離開哈佛校園到華盛頓走馬上任,實現了由學術界到政界的轉變。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重磅人物從政之後,在1969到1974年,季辛吉任總統尼克森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這期間,1973年9月22日,時年50歲的季辛吉正式就任美國國務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原籍非美國人的國務卿,和第一個兼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國務卿。在尼克森和福特總統任職期間,季辛吉一直擔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和國務卿要職,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具有重大影響力。在任職期間,他推行「均勢外交」,對當時的蘇聯實行緩和政策;並在中東問題上始創「穿梭外交」。在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期間,季辛吉於1971年7月9日秘密訪華,為中美建立外交奠定了良好基礎。1972年2月,季辛吉陪同尼克森總統訪華。季辛吉還是結束越戰談判中的美方主要人物。1973年1月,他在巴黎完成了結束越南戰爭的談判。1977年,季辛吉退出政府任職,當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福特授予季辛吉總統自由勳章,並稱贊他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此後,季辛吉還在喬治城大學任客座教授,兼任全國廣播公司顧問、大通曼哈頓銀行國際諮詢委員會主席、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分析員、美國—中國協會主席等職。「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普通中國民眾當中,提起美國政治人物,季辛吉是一個具有高認知度的名字。這位與中國打了40多年交道的「中國通」,被譽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1971年7月9日,作為美國總統尼克森特使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季辛吉第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執行代號為「波羅一號」的秘密訪問。當時,由於此次訪問全程保密,季辛吉悄悄從巴基斯坦伊斯蘭堡轉道北京。在北京,停留了不到48小時的季辛吉與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等展開會談。這次秘密會談,奠定了中美兩國進一步交流溝通的基礎。1972年2月21日,季辛吉陪同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正常化迎來標誌性的重大時刻。季辛吉曾表示,第一次訪問中國後,他此後已有100多次踏上這片土地,「每次都會有新的收穫」。多年來,季辛吉關注中國,自稱專長是「認識中國的每一代領導人」,並對「中國思想和中國人民有濃厚的興趣」。正是基於這種瞭解,他重視美中經貿關係的積極作用。熟悉中國的季辛吉,在88歲高齡時出版了《論中國》一書,試圖從歷史的角度理解中國,包括理解美中經貿交往的漫長歷史。季辛吉不止一次強調,美中合作對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至關重要。他表示,「期待美中兩國都確認共同致力於建設一個和平與繁榮的世界秩序」,雙方應把友好與合作作為共同目標,並為此做出不懈努力。季辛吉在美國外交史上佔據了一個重要位置,具有不可磨滅的地位,更是中美關係一路走來的歷史見證者。如今,這位老人走完了他將近百年的風雨人生,從此,外交界又少了一位傳奇人物。一個時代,也隨他的離去而逐漸遠行。
政略作家范疇「心血管病發」猝逝 享壽68歲
台灣知名政略作家范疇,於本月6日凌晨1時4分因心血管病發於家中安詳離世,享壽68歲。對此,范疇生前創辦的「前哨預策營」網站證實此消息。官網公告指出,范疇生前著述不懈,收藏頗豐,於兩岸三地間交遊甚廣,然家屬素來低調,也將秉持其豁達遺願,將不辦公祭、不設靈堂、懇辭花禮,僅將以其創辦之前哨預策營網站,持續作為其創作刊文紀念及各界留言致意。公告也提到,范疇長年哲學思索不斷,多年來力推「台灣平民三精神」、「中共不等於中國」、「台灣十二字訣」等獨特創見均獲各界迴響,而其獨樹一格,精闢定義之「只要在列強夾縫中強韌生長,且內生民主自由者:Taiwanology台灣學」理念也正要向全球推廣,敬待各界舊雨新知認同者共襄盛舉,持續火種為共同理念富進,將其發揚光大。檢視范疇本月2日最後一篇發文,其針對大陸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心臟病突發死亡」一事發表看法。他認為,李克強之死沒有陰謀,只有陽謀。不料范疇也因心血管疾病驟逝,讓不少人不敢置信。
李克強病逝「遺體11/2火化」!天安門降半旗致哀
大陸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7日凌晨因突發心臟病於上海逝世,官方今宣布,李克強的遺體將於11月2日在北京火化,屆時全國黨政機關所在地、港澳特區與邊境口岸等將降半旗誌哀。新華社31日報導,中國共產黨第17屆、18屆、19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原總理李克強的遺體於27日由專機從上海護送至北京,將於11月2日在北京火化。報導指,為悼念李克強,11月2日,大陸首都天安門、新華門、人民大會堂、外交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各邊境口岸,對外海空港口,中國大陸駐外使領館將降半旗誌哀。
「李克強過世」登熱搜榜榜首! 相關資訊全被大陸政府刪光了
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因心臟病發,於27日0時10分在上海逝世,享壽68歲。此消息一出,立即登上大陸各社群媒體的熱搜榜榜首,而對於其死因的討論也層出不窮,但這似乎引起了中國大陸政府的關注,百度也將有關李克強過世的資訊全數刪除。此外,李克強在的中共派系「團派」,未來在大陸政治影響力的動搖,也同樣引起巨大討論。百度在下午已將有關李克強病逝的相關資訊,從首頁及熱搜討論排行榜撤下。(圖/翻攝畫面)大陸官媒於27日發布消息,共產黨第十七屆、十八屆、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於26日突發心臟病,經緊急搶救無效後,於27日0時10分在上海逝世。此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國際關注,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等多國領袖都向家屬表達慰問及哀悼。此外,其死訊還登上大陸各社群媒體的熱搜榜榜首,網友對於其死因的討論也層出不窮,然而,這似乎也引起了中國大陸政府的關注,不少眼尖的網友發現,百度在下午已將有關李克強病逝的相關資訊,從首頁及熱搜討論排行榜撤下,僅剩格外的悼念頁面。百度的悼念頁面。(圖/翻攝百度)而身為經濟學博士的李克強,是大陸有史以來學歷最高的總理,因過去他對於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防疫政策及均富去貧政策都表示了質疑,所以讓外界猜測2人有政爭,但事實上,李克強在的中共派系「團派」,在派系領導人胡錦濤的架走事件後,勢力已不如以往,如今李克強的逝世,也使外界好奇「團派」未來在大陸政治影響力的動搖。
重申主張!陸外長王毅與蘇利文會面 為「拜習會」鋪路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見圖)16日至17日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晤,為「拜習會」鋪路。(圖/摘自白宮網站)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訪問俄羅斯之際,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16日至17日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晤,為「拜習會」等各項事宜鋪路。王毅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必須恪守中美3個聯合公報,落實不支持「台獨」的承諾。此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缺席二十國集團(G20)印度峰會,由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參加,等同宣告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是「拜習會」可能登場的下一個多邊場合。美國總統拜登對習近平缺席G20峰會表示「失望」。李強當時於G20場邊短暫會見拜登,相關消息是由拜登揭露後,中國外交部再被動證實。《路透》17日引述匿名美國官員的話稱,時值美中關係的關鍵時刻,蘇利文和王毅16至17日在歐洲地中海小國馬爾他(Malta)舉行多輪會晤。在各國領袖即將於周二(19日)前往紐約舉辦的聯合國大會時,王毅將缺席聯合國大會,並預計於周一(18日)訪問莫斯科,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將缺席聯合國大會,由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前往參加。外媒猜測,王毅可能是訪俄途中借道馬爾他,與蘇利文會晤。《新華社》指出,王毅和蘇利文兩人圍繞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建設性的戰略溝通。王毅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必須恪守中美3個聯合公報,落實不支持「台獨」的承諾。中國的發展有著強大內生動力,遵循必然的歷史邏輯,是阻擋不了的,中國人民正當的發展權利不容剝奪。據報,雙方同意繼續落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保持雙方高層交往,舉行中美亞太事務磋商、海洋事務磋商、外交政策磋商。雙方還探討了進一步支持和便利兩國人員往來措施等,並討論了亞太地區局勢、烏克蘭、朝鮮半島等國際和地區問題。本次王毅與蘇利文會見,中方主動發布,並稱「保持雙方高層交往」,顯示中美高層願意重回談判桌上,而舊金山APEC的「拜習會」應為重要議題之一。
印度會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 拜登:經濟問題喪失侵台能力
近期印度新德里正舉辦一年一度的G20峰會,各國領導人與政要均聚集一堂。而美國總統拜登也在此地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而在會面結束後,拜登表示,中國因為內部經濟問題,目前已經喪失侵台能力。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在這次的G20峰會中,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並未出席,而是由3月份才成為國務院總理的李強代表出席。拜登在峰會上也與李強會面,兩人探討了穩定與南半球相關的話題。之後拜登向媒體表示,由於全球經濟疲弱以及中國的政策,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正在放緩,但拜登未具體指出哪些政策。也由於中國房地產問題與青年失業率問題,拜登認為現在的中國經濟情況堪稱「危機」,他認為,習近平的主要經濟原則如今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除此之外,拜登也談論到台海問題,他認為中國由於現在內部出現經濟問題,這並不會加劇中國入侵台灣,相反的,反而經濟問題成為中國喪失入侵台灣的能力。
福島核處理水排海 岸田9月出席東協、G20峰會說服各國
日本24日公開排放核處理水後,中國多次在國際公開場合批評日本,並且宣布全面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為此,日媒指出,日相岸田文雄9月5日至10日間於印尼和印度參加東協(ASEAN)峰會以及G20峰會時,岸田會就福島核處理水排放議題,向與會各國尋求理解;由於中國也會現身,岸田可能會要求中國提出基於科學根據的應對,取消對日本水產的禁令。岸田文雄9月將馬拉松式出席東協峰會與G20峰會。(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共同社》引述日本政府內部消息人士說法,岸田文雄出訪期間,預計會和多位東協峰會、G20峰會的與會國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談,並針對福島核處理水議題說明,指出一切皆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以尋求理解。日本24日公開排放核處理水後,中國多次在國際公開場合批評日本,並且宣布全面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圖/達志/美聯社)這次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出席東協峰會,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會參加G20峰會,若岸田與兩人有直接對話的機會,他可能會當面要求中方撤銷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的決定。日本24日公開排放核處理水後,中國多次在國際公開場合批評日本,並且宣布全面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圖/達志/美聯社)不過中國在核處理水問題上展現強硬姿態,日中峰會有可能難以促成,對此,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表示,「就算有困難也要與中方反覆對話」,強調外交部門間將會持續協調。此外,就中國全面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一事,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29日表示,認為如今已經進入探討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起訴等對抗措施的階段,包括林芳正也指出,會在WTO的框架下採取必要應對措施。根據報導,岸田文雄考慮透過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所調查的綜合報告,向與會各國領袖重申核處理水排放對海洋、人體以及環境的影響微小,甚至幾乎可以無視,並防止有其他國家贊同中國觀點。
葉倫訪中稱: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鏈」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於週四(6日)飛抵北京展開為期4天的訪中行程,7日她與中國財政部長劉昆及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並承諾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鏈」,「世界前2大經濟體的脫鉤將破壞全球經濟的穩定性,且幾乎不可能實現。」綜合《財聯社》、《半島電視台》的報導,葉倫7日和劉昆等人在北京舉行一系列會議時表示,儘管北京和華盛頓在各領域爭端不斷,但美國並不尋求削弱2國的經濟關係。而中國財政部則在聲明中指出,「貿易戰或脫鉤斷鍊不會有贏家,我們希望美方採取實際行動,為2國經貿關係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此外,葉倫當天稍晚還與李強舉行了會談,並強調了合作的必要性。不過她依然針對北京對待美國在華企業的方式表達擔憂,同時還為華府發起的科技制裁進行辯護。對此,李強則強調,「中美兩國能否正確相處事關人類前途命運」。報導補充,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才在印尼峇里島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並指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是國與國相處的基本之道,然而美方在拜習會後還是針對中國發起各項制裁,2國關係降至冰點。因此李強指出,「希望美方秉持理性務實態度,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美關係早日重回正軌。加強合作是中美兩國的現實需求和正確選擇。雙方應通過坦誠交流,就雙邊經濟領域的重要問題加強溝通、尋求共識,為中美經濟關係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報導指出,北京與華盛頓過去因國家安全、台灣問題、科技爭端及經濟競爭等議題陷入衝突,因此葉倫此行的目的便是為了修復緊張的美中關係,但在美國壓制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2國關係恐難以產生新的突破。
中國總理李強抵柏林 籲維護國際產供鏈穩定與世界和平繁榮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18日(當地時間)抵達德國柏林,展開正式訪問。他表示,中方願與德方坦誠深入交流,深挖合作潛力。然而,德國在李強出訪前,批評北京嘗試重塑全球秩序,還傳出柏林有意縮小峰會規模,令李強的首場外交出訪受到關注。新華社報導,李強應德國、法國政府邀請,赴德國舉行第7輪中德政府磋商與正式訪問,之後,他將正式訪問法國,出席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18日晚,李強乘包機抵達柏林,儀隊分列紅毯兩側致敬,德國政府代表和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等到場迎接。李強表示,第7輪中德政府磋商是兩國新一屆政府組成後的首次全面對接,中方願本著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互利共贏的原則與德方坦誠深入交流,妥處分歧和差異,充實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內涵,為維護國際產供鏈穩定與世界和平繁榮,發出積極有力信號。李強強調,當今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愈是在變亂交織的時代,愈需要中德兩國人民發揚友好傳統、加強交流合作,凝聚智慧、克服挑戰、抓住機遇。中方願與德方一道按照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推動中德關係實現新發展,攜手共創人類美好未來。就在李強到訪前夕,德國政府14日首度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批評北京試圖以各種方式重塑以現有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愈來愈大的力道確立區域主導地位。但德國同時坦承,中國「依然是夥伴,在解決諸多國際挑戰和危機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一員」。另據歐洲「POLITICO」新聞網、路透先前報導,德國當局內部曾討論縮小雙方峰會規模,以避免給人留下德國對待中國一切如常的印象。德國政府也敦促企業不要過度依賴中國市場,未來發展是全球市場多元化。然而,許多德國企業CEO警告,在德國經濟衰退期間,切斷或減少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聯繫存在風險。
陸2成青年失業 夜間經濟成新發展方向
大陸官方16日公布4月數據,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20.4%,創下2018年有統計以來最高,就業形勢仍不樂觀。在大陸想方設法促進內需、帶動消費、創造就業機會之際,除了「地攤經濟」受矚,「夜間經濟」更成為地方新的發展方向。這類夜生活帶來的商機,正透過社群的傳播竄紅,官方也在其中推波助瀾。上海3月發布《2023年上海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工作要點》中提出「做亮夜間經濟」。同月,上海最大露天夜市「泗涇夜市」經過整頓之後,攤販以「持證經營」方式恢復營業,夜市重啟消息占據小紅書等社群、短影音平台,儼然成為「網紅夜市」,更被本地人稱為「上海的頭牌夜市」,曾一晚湧進9萬人。本報記者於周末實地走訪發現,標榜手握一張百元人民幣鈔票,就能嘗遍大陸各地小吃的泗涇夜市,儘管地處郊區,依然人潮不斷、摩肩擦踵。這裡沒有不排隊的攤販,一位旅客說著「排這麼多人一定有他的道理」,隨即加入隊伍行列。遊客邊走邊吃,搭配叫賣聲四起,可謂「煙火氣」十足。繼泗涇夜市的成功,上海的長寧、虹口等中心城區也於近期開設夜市;位於浦東新區的富城路和即墨路兩條濱江夜市步行街,有望在6月「六六夜生活節」前亮相。此外,上海官方已宣示,將打造10個水岸夜生活體驗區,以及15個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夜上海」將更精彩。其他省市也不落人後,北京康華屯、西安甘家寨、成都柳浪灣等夜市先後「火了起來」。北京朝陽區更提出構建「24小時不眠城區」,打造泛舟夜遊亮馬河項目、24小時書店,復甦夜間經濟。2020年6月1日,為了緩解疫情對就業的衝擊,大陸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山東時,高度稱讚地攤經濟能創造就業崗位,是「人間的煙火」,隨後大陸興起一波地攤與夜市經濟,只是6月6日,《北京日報》發出措辭強硬的評論:「地攤經濟不適合北京。」當大陸各地正積極以地攤與夜市經濟來振興疫後經濟,國家主席習近平於5月10日考察河北雄安新區時提及,北京是政治中心,不能搞「地攤經濟」,地攤與夜市經濟是否再度曇花一現,只能留給時間檢驗。
日韓關係改善 中日韓領袖有望三方會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擬於7日至8日訪韓,與韓國總統尹錫悅舉辦會談。屆時,岸田將針對日企強徵韓國勞工問題,提及對殖民統治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的《日韓共同宣言》,為尹錫悅推進的解決措施提供助力。韓媒指出,在韓日關係前景漸好的情況下,韓中日領袖會談年底前在韓召開的可能性也日漸明朗。據日本共同社報導,這將是2018年2月,日本時任首相安倍晉三之後,再有日相訪韓。兩國領導人除了將針對強化半導體供應鏈等經濟相關議題磋商外,也將鑑於推進核武與飛彈開發的北韓威脅,再次確認日韓、日美韓安保合作。岸田在3月的東京首腦會談中展示了繼承「道歉」的姿態,他預計會在接下來的韓國之行,提及1998年由時任日相小淵惠三與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簽名、首次寫入向韓國國民「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的《日韓共同宣言》。針對牽動兩國關係的日企強徵韓國勞工問題,韓政府4月基於由韓國財團代替日企支付賠償的解決措施,向確定勝訴的二戰強徵勞工等15人中的10人受害者家屬,支付了相當於賠償金額的款項。岸田預計將在與尹錫悅的會談中,肯定尹錫悅的做法。對於韓國政府推進的解決措施,韓國國內掀起一波反對聲浪。早前曾抨擊韓國政府對日外交是「屈辱外交」的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議員田溶冀,2日身披韓國旗登陸韓日爭議領土獨島(日稱竹島);日本政府對此向韓方提出抗議,表示這「絕對不可接受」。與此同時,在韓日關係迅速改善的情況下,韓中日首腦會談年底前在韓國召開的可能性也進一步增加。韓國外交部發言人任洙奭2日表示,「將與相關國家密切溝通和合作,盡可能在年底前召開領袖會談。」《朝鮮日報》指出,會議若能舉行,大陸方面可能由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
法國總統馬克宏與歐盟執委會主席 明訪北京與習近平會晤
近期多位外國政要相繼訪中,中國外交部3日正式宣布,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和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將於4月5日至7日訪問中國;根據法國總統府資訊,馬克宏將分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強會談。中國官方3日證實兩人行程,雖然訪問日期相同,但表述略有不同,馬克宏是「應習近平邀請」對中國進行國是訪問,范德賴恩則是經中歐雙方商定訪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介紹,馬克宏將與習近平舉行會談,共同規畫和引領中法關係的未來發展,並就重大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和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也將分別會見馬克宏。毛寧表示,中方願同法方一道,以此訪為契機,推動緊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取得新成果,為中歐關係健康發展發揮積極作用。談及范德賴恩時,毛寧指出,中歐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穩定。中方願同歐方一道以此訪為契機,進一步發揮合作潛力,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法廣引述歐盟安全研究所亞洲事務分析家艾克曼(Alice Ekman)指出,馬克宏此行首要是出於經濟原因的考量。本次法國代表團中,有大企業老闆,也有中小公司的企業主,馬克宏目標是擴大在經貿領域與中國的合作,並希望保持重要的夥伴關係。智庫亞洲中心(Asia Centre)主席迪蒙柳(Jean-Francois Di Meglio)則認為,中國知道歐洲各國的差異和弱點,知道如何分化歐盟。同時,中國絕對需要如法國等這些歐洲國家的經貿交往,來緩解嚴重放緩的中國經濟發展危機。另一方面,澳洲多位州長也接力訪中,商談經貿合作。3月下旬,澳洲維多利亞州州長安德魯斯率先開啟訪中之旅,與北京市長、四川省委書記和江蘇省委書記會面。西澳州州長麥高恩將從4月17日起對中國進行5天訪問,此訪旨在與中國「重新建立聯繫」。中國是西澳州最大的貿易夥伴,2021至2022年度貿易額達到1436億澳元,占澳中貿易總額的53%。昆士蘭州州長辦公室則在上周末發表聲明稱,州長白樂琪(Annastacia Palaszczuk)計畫今年11月訪問中國;中國是昆士蘭州最大的貿易夥伴。澳洲貿易部長法瑞爾(Don Farrell)也可能會在近幾周內訪中,並與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等官員會面。
中國今年GDP成長目標5% 外資:面臨4大挑戰
品浩太平洋證券投資顧問公司(PIMCO)觀察日前落幕的中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指出會中宣佈2023年中國GDP年增率目標為5%相當「實際」,今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中國消費放緩、中國房地產困境、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對中國出口的需求減弱。去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僅為3%,為1970年代以來最低成長率之一,以中國家庭的額外儲蓄、積壓的需求、以及低基期等方面預測成長幅度。中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宣佈2023年中國GDP年增率目標為5%,並重申「務實政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中國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將推行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以提振中國市場,並帶動中國經濟復甦。PIMCO指出,中國政府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另一方面,中國新政府將持續促進經營公平競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中國國務院的重組反映中國決策者對防範金融風險和對抗美國科技監管的重視。中國新任國務院總理強調民生是首要任務,人民更在乎住房、就業、收入、教育、醫療、與生態環境等面向,而非中國的GDP成長率,符合中國政府所謂「高質量增長」的含義。預期中國今年將創造約1,200萬個城鎮就業人口,高於去年1,100萬人的就業目標。PIMCO認為,中國政府謹慎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符合其對本年度經濟正常化的預期。中國政府承諾信貸成長速度將與名目GDP成長率一致。今年中國將財政赤字目標設在GDP的3%,略高於2022年的2.8%。PIMCO預期,若中國經濟成長率低於預期,中國政府仍有鬆綁信貸政策的空間,藉由政策銀行發行專項債券、提前明年度的中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額度,對中國基礎建設投入更多財政支持。政府將繼續放寬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管控以穩定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