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太空中心
」 衛星 火箭 太空產業 獵風者 太空史上最遠的選票!NASA設投票站 太空人「選票加密」傳回地球選總統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川普和賀錦麗勢均力敵,選戰打得格外激烈,最後誰能入主白宮,全球關注,不過對於遠在外太空執行任務的太空人來說,回鄉投票是相當困難的事,其實早在20多年前,美國就通過一項法案,允許太空人也能在大選當天,從遠處行使投票權。今年在國際太空站上屆有4位太空人計畫進行「超遠距」投票。太空人蘇尼與威爾莫。(圖/達志/美聯社)據《紐約郵報》、《美聯社》等外媒報導,NASA美籍太空人蘇尼(Suni Williams)和威爾莫(Butch Wilmore)等4人預計會滯留太空至2025年2月,都已經事先申請選票,就像其他不在家鄉的美國人一樣。目前在國際太空站的4名太空人均已於選舉日之前申請投票。報導稱,蘇尼和威爾莫(Butch Wilmore)在6月初抵達國際太空站進行為期8天的太空任務,因氦氣洩漏和推進系統問題,目前滯留在太空站等候救援,預計2025年2月才能返回地球,不過包括他們和另兩位美籍太空人都不想錯過這場美國大選,因此一早就申請投票。按照規定,太空人們會把填寫好的電子選票上傳,經NASA追蹤數據中繼衛星系統傳輸至新墨西哥州地面站,接著送到德州休士頓詹森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並提交給當地郡書記員,這些選票均已被加密,僅太空人和郡書記員能夠存取。另據NASA指出,為了確保投票過程的完整性,選票在傳輸過程皆已進行加密,其實這個「太空投票」在美國已經實施了20幾年,據《國家太空中心NSPO》說明,1997年德州立法議會(Texas Legislature)通過法案建立在外太空的投票程序,當時簽署法案的就是德州州長小布希,也是後來美國的第43任總統。由於NASA休士頓太空中心位於德州,多數太空人都是當地居民,因此德州當年通過這項法案,讓離地球200多公里外的太空人也能擁有投票權。
好棒!邁向太空探索新里程碑 陽明交大屏東旭海成功發射探空火箭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航太系統與流體力學實驗室(ASARe),21日清晨6時6分於屏東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成功執行Asfaloth火箭的第1次飛試任務,火箭推力約1000公斤,燃燒約10秒,推進約5秒,射高約3000公尺,成為陽明交大邁向太空探索的新里程碑。國科會於屏東旭海設置「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由國家太空中心(TASA)辦理審查使用申請及營運管理,迄今已發射陽明交大HTTP-3A S2、成功大學兩節式混合火箭、淡江大學淡江一型火箭、Jessie火箭、逢甲大學SHSR-Aero1,Asfaloth為該場域啟用以來發射的第6支科研探空火箭。ASARe團隊表示,Asfaloth名稱取自電影《魔戒》中的精靈馬,火箭長5.2公尺、直徑26.5公分,重190公斤。ASARe團隊指導助理教授陳竺博淵表示,此次飛試裝填燃料僅全型火箭的3分之1,推進約5秒,射高約3000公尺。未來全型火箭發射擬推進15秒,射高10公里,預計明年中旬飛試。陳竺博淵說,這次發射任務結合陽明交大3個團隊共約25人,包含ASARe、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及微機電伺服控制實驗室MSCL。ASARe主導執行箭體系統整合與發射塔設計,ARRC提供HTTP-3A第一節的主力引擎「蛇鷹混合火箭引擎」,MSCL提供傳輸航電系統。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務是蛇鷹混合火箭引擎首度飛試,成為HTTP-3A雙節火箭飛試的前哨站。負責系統工程的學生王明皓表示,火箭系統複雜度高,整合最困難。ASARe團隊說,Asfaloth下一次飛試任務預計將搭載名為AsyncELF的科學酬載穿越音障。
花蓮7.2強震後東海岸「對比照」曝光 衛星空拍4區域出現崩塌
花蓮於3日早上發生規模7.2強震,截至5日上午7點30分,地震已經造成10人死亡、1106人受傷、705人受困、18人失聯。對於這起地震到底影響台灣有多大,國家太空中心(TASA)日前也貼出東海岸的衛星照片,並且在其中發現了有4個區域出現明顯的崩塌情況。國家太空中心(TASA)日前在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表示在地震發生之後,恰好福衛五號約三個小時後就會飛越台灣上空,軌跡剛好行經花東海岸,所以緊急排程讓福衛五號取像東海岸。之後又透過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提供的法國Pléiades衛星3日的影像,以及福衛五號先前拍攝兩幅災前影像(2月21日、3月4日攝得),初步判釋本次地震影響。卡納剛溪上游山坡地明顯大規模揚塵,疑因地震造成大規模崩塌。(圖/翻攝自TASA)TASA表示,根據衛星影像,花蓮山區多處河川上游疑似崩塌且有大片揚塵;宜蘭龜山島前端有地貌變化,疑因地震造成部分土石滑落。而透過TASA所釋出的畫面來看,原本被視為是河道的綠色區域,在地震發生之後,部分區域的綠色範圍有明顯增長的跡象,TASA解釋,綠色變多就代表河道的水變多了,也因為水比較多,疑似崩塌地的顏色在這區看起來也偏綠,團隊據此判斷河道上游有崩塌。
尋求屏東產業升級 周春米訪美與HASSE簽署人才培訓MOU
屏東縣政府23日發布新聞稿指出,縣長周春米於美國時間3月21日至休士頓展開一連串參訪拜會行程,期間與休士頓太空與科學教育協會(HASSE)簽署太空產業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從官方到民間企業及人才培育都有,為屏東發展太空產業做好準備。 屏東縣長周春米携手TASA國家太空中心、南科管理局、金屬中心、經濟部航太產業推動小組、縣府城鄉發展處、勞動暨青年發展處同仁一同赴美陪展開一連串參訪拜會行程。參訪團隊除了參觀休士頓太空港、休士頓灣區經濟夥伴(BAHEP)、休士頓AXIOM Space公司,也與休士頓太空與HASSE簽署太空產業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參訪團隊透露,周縣長此行特別與HASSE簽署合作備忘錄,旨在汲取經驗為屏東推動太空產業作參考。 周春米表示,蔡英文總統已宣佈將太空產業列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台灣太空計畫到2029年預計投入超過400億元,屏東縣政府也積極建構太空衛星產業聚落,投入建設國家發射場域,屏東將從農業大縣、觀光大縣進一步轉型為台灣火箭及衛星的研發基地,太空產業蓄勢待發。周春米指出,縣府除了爭取相關產業鏈進駐,太空人才培育也很重要,希望透過簽署這項MOU,建立屏東、甚至於台灣的太空產業人才培訓養成機制,進而促進產業升級,形成知識及技術密集的產業結構,迎接未來世界發展趨勢。周春米進一步指出,縣府團隊先前早已積極投入大屏東地區的專業人才培育、媒合及產學合作。去年縣府勞青處即與南科管理局、大專院校攜手舉辦為期三週的「太空科技產業人才培訓先修班」,邀請台灣太空中心(TASA)主任吳宗信擔任結訓講師,提升青年對台灣太空發展現況及職前技能訓練的認知。最後,周縣長强調,未來有了HASSE協會提供先進的科學教育資源和技術支援,將更進一步注入新的動力,為培育即將發展之太空科技產業的優秀人才,做好準備。
台首個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啟動 進入「酬載試運轉 」階段
國內首個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於9日搭乘法國亞利安公司的Vega火箭從法屬圭亞那升空,對此,國家太空中心(TASA)表示,獵風者升空不到一周,就已完成衛星本體的健康檢查,並開啟衛星任務的關鍵儀器GNSS-R。國家太空中心指出,獵風者衛星已進入「正常操作模式」(normal mode),GNSS-R酬載儀器將持續開機並開始收集資料,進入「酬載試運轉 」階段,獵風者團隊會檢視這些資料的接收狀況與品質,並持續調整儀器參數,以獲得最佳觀測數據。獵風者是台灣歷來第三個氣象衛星任務,更是首個自製的氣象衛星,其任務目標是獲得海面風速資料。國家太空中心提到,獵風者於9日搭乘法國亞利安公司的Vega火箭從法屬圭亞那升空,進入601公里高的軌道,同天順利與衛星通聯;經確認衛星本體健康狀態良好,12日便開啟任務儀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完成GNSS-R儀器硬體檢查。在太空中心執行過的所有衛星任務當中,獵風者是升空後進展最迅速平順的,最快達成通聯、最快完成衛星本體健康檢查、最快開啟任務酬載。國家太空中心表示,獵風者在第0軌(→剛脫離火箭後尚未通過赤道升交點的軌道)就下傳資料成功了,遠比預期還早,這可歸功於火箭精準地讓衛星入軌、太空中心過去執行任務累積的經驗,及衛星發射前紮實的各項測試等因素。根據亞利安提供的火箭飛行資料,衛星入軌高度與時間誤差很小(5秒以內),TASA地面團隊得以快速掌握衛星軌道,利於後續通聯;此外,TASA團隊對獵風者發射前的各項測試掌握度非常高,熟知衛星各項性能表現,能迅速確認衛星狀況。國家太空中心說,這是我國首度研發 GNSS-R 酬載,現在是檢視酬載表現的關鍵時期,太空中心團隊會繼續努力,期盼獵風者不久後也和運作中的福衛七號一樣加入氣象資料開放行列,共同為全球氣象科學與天氣預報盡一份心力。
氣象衛星「獵風者」搭載Vega火箭 國科會:訊號異常「發射延期」
我國太空中心自主研發的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FORMOSAT-7R)預計搭乘亞利安公司織女星(Vega)火箭的VV23航班,在台灣時間7日早上9:36從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圭亞那太空中心(Centre Spatial Guyanais,CSG)發射升空!不過在最後進入發射倒數時段時,Vega火箭出現異常訊號,發射因此取消。「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今稍早在臉書發文指出,原定台灣時間10月7日早上9:36升空的Vega火箭VV23延期,「我們和國家太空中心會向亞利安公司了解詳細情況與下個發射日。請大家持續追蹤獵風者衛星最新動態。」國科會在先前的貼文中提到,過去台灣已執行過2個氣象衛星任務,而「獵風者」是台灣第一個自製的氣象衛星,其搭載的關鍵儀器為「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任務是反演海面風速,補充目前氣象資料中較缺乏的海面風場資訊。國科會說明,「獵風者」的觀測原理較不易受雲層遮蔽影響,可全天候觀測,對於像是颱風等劇烈天氣系統預報,能提供相當寶貴的觀測資料,提升颱風強度與路徑的預報能力。且「獵風者」的觀測範圍能全球覆蓋,主要會集中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低緯度帶,這也是劇烈天氣生成的區域。國科會續稱,「獵風者」搭乘的Vega火箭是亞利安旗下的小型運載火箭,這款火箭有4節,能運送1500公斤有效酬載至繞極軌道,已經執行任務逾22次。而VV23火箭航班上的乘客共有12個,除了「獵風者」,還有泰國遙測衛星THEOS-2,以及來自其他國家的10個「立方衛星」。
美女主播見證歷史的一刻 台灣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將升空
台灣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將於台灣時間10月7日上午9點36分在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圭亞那太空中心發射,台視新聞台將從上午9點起開始轉播,和觀眾們一同見證獵風者衛星,搭載織女星火箭航向天際的重要時刻。「獵風者(Triton)」不僅是台灣第一個自製的氣象衛星,同時也是國家太空中心升格行政法人後首次發射衛星,其搭載的任務酬載為「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功能是反演海面風速,補充目前氣象資料中較缺乏的海面風場資訊,對於像是颱風等劇烈天氣系統,獵風者的觀測資料能有效提升颱風強度與路徑的預報能力。林益如透露4年前轉播福衛七號時兒子才2歲。(圖/台視提供)台視主播林益如將與有著「火箭阿伯」之稱的太空中心吳宗信主任,以及火箭工程師黃振瑋同步現場解說,一起迎接火箭振奮人心的瞬間。林益如透露4年前轉播福衛七號時兒子才2歲,現在6歲兒子對太空科學產生很濃厚的興趣,還會不時回放福衛七號升空影片,林益如笑說:「聽到我又要負責轉播獵風者升空,他非常高興,還要我先講解給他聽。」台視長年以來致力參與台灣太空發展的每一刻,從美國加州空軍基地的福衛五號、美國佛州卡納維爾角福衛七號的馬拉松轉播,到今年首次與歐洲國家合作的獵風者衛星發射,台視團隊不僅動員人力,赴新竹國家太空中心設置轉播現場為觀眾帶來第一手衛星發射資訊。《獵風者衛星》發射全紀錄的片頭音樂也特別邀請到近期曾為三金典禮製作配樂、同時也是美國葛萊美音樂組織導師的蔣榮宗特別創作,台視《獵風者衛星 發射全紀錄》將於10月7日上午9點起於「台視新聞台」、「台視新聞YouTube頻道」皆可同步收看,邀請觀眾一同見證台灣太空史上的重要發展。
台灣首座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啟用 完成放射腫瘤治療「最後一塊拼圖」
童先生72歲,因B型肝炎定期於腸胃科門診追蹤。111年3月,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肝2.1公分病灶,疑似為肝細胞腫瘤,建議手術切除或進行射頻燒灼術,童先生考量治療風險未予同意。111年5月,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右肝病灶為2.3公分,且有典型的肝細胞癌之影像特徵,同時癌症指數已明顯上升。醫師再次建議手術或射頻燒灼術,童先生仍因治療風險考量拒絕。隨即轉介參加重粒子人體試驗案評估,經重粒子委員會審查,獲選加入臨床試驗。經過一連串繁瑣程序且縝密的治療計畫,確定準確性與安全性後,於111年8月25日至8月30日一週內,進行四次呼吸調控重粒子放射治療。111年11月肝臟核磁共振追蹤檢查,右肝腫瘤已完全消失,治療期間無任何不適,皮膚僅輕微泛紅,無任何可觀察之副作用,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並無任何復發情形,體力及精神十分良好。斥資新台幣45億元,由臺北榮總籌劃設立我國第一座「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今(15)日上午舉行開幕儀式,蔡英文總統特別親臨致詞,並與總統府林佳龍秘書長、總統府張惇涵副秘書長、退輔會馮世寬主任委員、衛福部薛瑞元部長、原能會張靜文主任委員、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泉裕泰代表、日本重粒子醫學之父辻井博彥教授,及臺北榮總陳威明院長共同按下啟動柱,以高能量放射線破壞惡性腫瘤的DNA,象徵我國癌症放射治療進入嶄新紀元,重粒子將成為未來治癌新利器,提供國人多一項治療選擇。蔡英文總統表示,癌症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影響國人健康甚鉅,醫界無不殫精竭慮,希望找到更有效的治癌方法。臺北榮總從民國98年起,開始規劃籌建世界最先進的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期間經歷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但終能克服重重困難,於今天起正式服務病人,為癌症病人帶來新希望,並完成臺灣放射腫瘤治療「最後一塊拼圖」,再寫臺灣放射治癌的新歷史,充分展現臺灣卓越的醫療實力。陳威明院長說明,臺北榮總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於民國108年1月正式動工,109年6月建築及基座完工,創下15個月內完成建築物本體的紀錄,並與日本技術團隊無縫接軌,20個月內完成設備安裝驗證,興建過程中雖遭逢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但在臺北榮總與所有工程與技術團隊的共同努力之下,克服一切困難,終能如實、如質峻工,在日本輸出海外重粒子設備中,臺北榮總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最快開始治療病人,也是全世界第14座運轉中的重粒子中心,今天也是台日醫療合作的新里程碑。臺北榮總的重粒子中心已吸引國際的目光,不僅引起新南向國家的高度關注,全球排名最佳的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已經三度派專家來北榮,並且於4月正式簽訂合作意向書,共同針對重粒子癌症治療及研究進行交流合作。此外,由於重粒子中心是國內最高能量的同步加速器,不只嘉惠癌症病人,更可協助太空元件的抗輻射驗證,臺北榮總已和國家太空中心合作,並且在去年8月進行首次福衞八號太空元件抗輻射檢測,未來可望為臺灣太空產業盡一份力量。癌症高居臺灣死因的第一名,每年有將近12萬名新增癌症病人,今天起臺北榮總結合重粒子放射治療與其它治療方式,包括:外科手術、化療、光子治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等,提供跨專科且更完整的全方位癌症治療,為許多過去被視為困難治療的癌症,帶來新的希望。今天起,有需要的民眾可直接預約重粒子諮詢門診,也可經由臺北榮總各專科轉介治療,國際病人則可透過國際醫療中心安排,相關資訊可逕至本院網站上查詢,多重管道讓民眾就醫更便利。
福衛五號經過土耳其上空 驚見「地表移動69公分」
土耳其發生大地震,地面救難人員穿梭瓦礫堆搶救受困者,天上的遙測衛星也加入陣線。國家太空中心昨在臉書分享,我國福衛五號啟動緊急排程,抓緊飛過災區上空的短暫分秒取像,提供災情地圖協助救難作業,並觀察到部分地區地表移動了69公分以上、建物受災範圍約187公頃。國家太空中心說,2月9日福衛五號首次取得清晰災後影像,並彙整多幅國外衛星影像進行災情分析,將這些分析資料提供給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慈濟基金會等單位,也與守望亞洲(Sentinel Asia)共享資訊,給各國救災成員使用。福五對災區的取像工作會持續至2月17 日,為國際救援行動盡一份心力。當地時間2月6日清晨4時17分,土耳其南部靠近敘利亞邊境地區發規模7.8強震,震央位於土耳其加濟安泰普省努爾達伊鎮,震源深度 17.9 公里。後續多次餘震,其中最強烈的規模7.5淺層地震發生在九小時後、北方不到一百公里處,災情擴大,傷亡超過萬人。此次土耳其地震發生後兩小時,國家太空中心資料處理組即啟動緊急排程,也同時接獲守望亞洲發出的取像需求。自此不眠不休規畫衛星排程、進行影像處理、查找災前衛星影像、彙整國內外衛星影像分析、標定受災區域、提供資料予救災單位。2月7日,福五正好會經過土耳其,原規畫取像最初規模7.8震央附近的加濟安泰普城市,不料天氣不佳,目標地區完全被雲遮蔽。福五每兩天再訪同一地區,2月9日順利在當地時間11時33分取得清晰影像;2月11日取像位置相同,也取得清晰成果。災區範圍廣大,2月13日福五會換地點拍攝。團隊以福五2月9日影像搭配歐洲 Sentinel-2 衛星今年1月25日的災前影像,進行建物判釋分析,標定出可能為建物坍塌區域、帳篷搭建區域、地表崩裂或樹木倒塌等處,得出建物受災範圍約187公頃。此外,團隊也應用兩組歐洲 Sentinel-1 衛星的雷達影像(災前的1月28日、災後的2月9日),初步觀測地表變化量,觀察到部分地區地表移動了69公分以上。
利用公務車「接送愛妻」...摸魚爽泡湯、吃喝報公帳 運安會主委全盤否認
行政院長陳建仁才剛率新內閣上任,直屬行政院的獨立機關「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主委楊宏智被媒體踢爆,多次利用職務之便濫用公務車,不僅曾要求司機載妻子去修車,還搭公務車翹班前往宜蘭泡湯、吃美食,甚至還拿「旅遊餐費」報公帳。針對多項指控,楊宏智澄清,上述內容並非事實,不排除進一步提告。新內閣就職至今僅短短月餘,運安會主委楊宏智就被抓包,搭乘公務車前往汽車保養廠,貼心接送車輛故障的妻子,接著還前往台大校園拿完禮盒後,才返回工作地點。不僅如此,楊宏智還被週刊爆料,多次在上班時間摸魚,利用公務車前往宜蘭訪友、泡溫泉、吃美食,還假借工作名義出遊,趁機南下屏東看太空火箭發射,或是去國家太空中心參訪,甚至將首長特支費拿來核銷出遊伙食費。針對上述指控,楊宏智特此澄清,當天得知太太車輛故障要修車,的確順道前往關心,但並未多做停留,且前往宜蘭也是為了處理工作事宜,也沒有拿公務費不當吃喝的情況,至於媒體提及泡溫泉一事,他則強調已半年以上沒有泡湯了。
蔡英文舉行太空中心揭牌儀式 10年251億元成立太空國家隊
原本隸屬於國研院轄下國家太空中心,在今年1月1日起政治改制為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6日總統蔡英文更親自到現場舉行揭牌儀式,蔡英文也提到這是太空產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接下來政府會在10年內投入251億元,與民間合作打造太空產業國家隊,也會讓台灣廠商取得更完整飛行履歷,藉此獲得國際上的認可。
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揭牌 蔡英文:一定讓台灣在太空產業上佔一席之地
國家太空中心從今年元旦起改制為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並直接隸屬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蔡英文總統今(6)日親臨主持揭牌典禮,民眾黨新竹市長高虹安也受邀參加,高虹安與總統蔡英文一同走進會場,2人也在揭牌後同框合照。總統蔡英文表示,未來一定讓台灣在國際太空產業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總統蔡英文致詞時表示,台灣這幾年來從福衛5號到福衛7號,自主研製衛星的實力正在不斷提升,去年台灣第1座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已經在屏東落腳,第1枚由台灣自製的氣象衛星獵風者也預計在今年的下半年升空,代表著台灣在太空產業的發展、設計和製造的能力都更上一層樓了。總統蔡英文指出,接下來政府會透過第3期太空計畫,在10年內編列251億元和民間攜手共同打造強韌的太空產業國家隊,一起進軍國際太空產業。今天見證了國家太空中心正式改制為行政法人,也是推動太空產業發展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改制後能提供更有彈性的制度和環境來讓發展太空產業的能量更加完備,為太空產業打造更完善的練兵場也讓台灣廠商能取得更完整的飛行履歷,進而獲得國際的認可。總統蔡英文表示,國家太空中心轉型後,也被賦予了更多的任務,除了和經濟部合作推動產業升級以外也要和教育部進行人才培育,相信透過這些努力能從不同領域共同壯大太空產業的力量。現在世界各國都積極的進軍太空,太空已經成為21世紀全球競爭的新興場域,為了把握此商機台灣一直積極準備往太空佈局,台灣的太空產業經過了30年的發展,所累積的衛星研發成果已經擁有很好的利基。總統蔡英文表示,感謝團隊的努力,能在短短1年的時間內完成《太空發展法》及《國家太空中心設置條例》的立法,為太空產業的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接下來在政府全力推動及產官學界的合作努力下,一定能夠讓台灣在國際太空產業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首顆低軌衛星2026年發射!國科會:已有7校申請創「太空學系」 教育部年底核准
隨著陽明交大及成大團隊成功發射科研火箭,我國太空研究進入新境界。國科會主委吳政忠今天表示,2026年我國將發射第一顆自主研發的低軌道衛星,而現在有7校、8個系所申請成立太空相關系組,以因應太空產業所需人才。7月10日,陽明交大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團隊於屏東旭海的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第一枚科研火箭,創造歷史新頁:接著,成大團隊在11月8日在同樣場地成功發射我國第二枚科研火箭。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審查國科會預算,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質詢指出,昨天成大團隊成功發射科研火箭,這是不是代表我國有能力發射自主衛星?張廖萬堅說,國家太空中心現在人力是268人,預計明年起連續3年,每年招募約100人,到2025年時,整體規模達到500至600人,這麼多的太空人力需求,從何而來。張廖萬堅進一步指出,台灣和韓國處於競爭關係,但韓國在太空領域的研發經費每年達到190億元,我國明年太空預算僅56.7億元,不到韓國的1/3,經費太少,影響我國太空科技的發展。民進黨立委林宜瑾也質詢說,目前國內僅有中央、陽明交大及成大有跟太空相關的系所,但國內未來對太空人才卻有很大的需求,政府應該提早規畫因應。吳政忠回應,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低軌道衛星,預計在2026年發射。因應我國太空發展,國家太空中心目前的人力是268人,明年預計增加到367人,然後逐年增加到600人。吳政忠進一步指出,配合我國太空政策,大學也會投入培育相關人才,目前已有7校、8個學系申請成立太空相關系組,教育部預計年底前決定是否核准,明年8月第一批新增的太空學系學生將入學。對於我國太空預算不到韓國的1/3,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說,台灣和韓國的物價不一樣,二者不能相提並論。我國太空預算去年是21億元、今年是30億元,明年將增長為56.7億元,已增加很多。
視察獵風者衛星整備 蘇貞昌:在全球太空領域占一席之地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7)日前往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視察獵風者衛星整備情形,並聽取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簡報任務相關資訊時表示,台灣擁有半導體、資通訊及精密機械優勢,應凝聚最頂尖的技術與力量,努力與全世界可自行發射火箭的11國家在太空領域上同步併進。蘇貞昌昨天在國家太空中心先觀賞獵風者衛星簡介影片,並聽取同為台大橄欖球隊隊友的吳宗信簡報獵風者衛星任務相關資訊,隨後在獵風者衛星任務標誌(MISSION LOGO)上簽名留念,並由學弟吳忠信致贈其任務徽章。蘇貞昌也前往衛星整測廠房,並在獵風者衛星計畫主持人林辰宗的解說下,視察獵風者衛星整備情形。蘇貞昌說,為扶植台灣太空產業發展及培養太空科技人才,他再任行政院長後,不僅核定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亦陸續通過「太空發展法」、「國家太空中心設置條例」,期待發揮台灣在太空產業的優勢力量,政府也會用盡全力推動國家太空產業發展,期盼我國未來也能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並能從太空守衛台灣,也請大家一起加油,讓台灣做得更好。蘇貞昌指出,台灣現在雖非全世界可自行發射火箭的11國之一,卻擁有自製火箭及衛星的相關能量,並且台灣在半導體、資通訊及精密機械等領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國太空產業應凝聚台灣最頂尖的技術與力量,想方設法與其他國家在太空領域上同步併進,並後來居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表示,今年7月在屏東旭海已發射全球第一個具自主導航控制能力的混合式火箭,是台灣啟用首座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後,第一次發射探空火箭,代表政府全力支持太空科研與產業的發展。國家太空中心也指出,此次獵風者衛星在不斷精進、整備完成,並通過全功能測試後,預計將於明年第1季運送到法屬圭亞那太空中心發射升空。
美國臺灣形象展12日華府登場 83家台企參加網紅帶路看展
美國旗艦活動「2022美國臺灣形象展」將於10月12至14日在美國華府雷根大廈盛大舉辦,昨(29)日經濟部國貿局與貿協共同舉辦展前記者會,首次公開展覽細節,帶領83家臺灣頂尖企業前進美國,以展覽、展團、論壇方式,增進美國各界對臺灣的支持。活動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外貿協會主辦,美國在台協會(AIT)、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擔任策略合作夥伴,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文化總會、海科館、工藝中心、國家太空中心、美國各州政府在台辦事處(ASOA)協辦。經濟部國貿局長江文若提到臺灣憑藉在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關鍵角色,已成為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尤其在半導體、5G、電動車及零組件等領域深具合作潛力。此次臺灣形象展以「無限臺灣,十力臺灣」為主軸設置10大形象館,集合國內企業、科技、文化與表演藝術團體,領域包含電動車、5G、智慧城市、智慧醫療、航太科技、臺灣文化與美食等。同時,貿協亦邀請網紅帶看展覽,讓民眾能在線上感受最高規格展覽。記者會中更首次公開參展名單共83家臺灣指標企業,其中16家企業佔臺灣上市櫃公司年營收36%,包括鴻海(2317)、和碩(4938)、群創(3481)、光寶(2301)、台達電子(2308)、技嘉(2375)等。此外,活動也將籌組電動車與生技醫療產業交流團訪問美國東西兩岸知名企業,搭上美國大基建計畫與疫後醫療產業商機。臺灣對美國出口額與美中貿易戰前相比,於2021年達到657億美元,成長8成之多,創下歷史新高,臺灣也躍居美國第八大貿易夥伴。
數發部籌備搞神祕 立委轟:預算怎麼編?
眾所矚目的數位發展部預計8月底前掛牌,對於數發部籌備進度及首任部長人選,行政院至今搞神祕不鬆口,連立委詢問相關進度也不願透露。民眾黨立委高虹安質疑,數發部明年度預算,依規定最遲要在8月31日送出,但人事和規畫布局資訊不透明,不僅罕見,這樣要如何編列預算?關數發部成立的《組織法》去年12月28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今年1月19日總統公告,至今已經逾半年,從人員編制表到部會人事都虛無縹緲,就連立委詢問唐鳳政委辦公室暨數位發展部籌備處窗口,得到的回應都是「待院長決定,不便說明」。高虹安指出,依照主計總處頒布的112年度總預算編製作業日程表,各機關應在5月27日前編妥概算,數發部顯然已經錯過。若以《預算法》提交截止日期回推,加上行政院會固定每周四召開,預算案最遲須在8月25日通過院會;而數位發展部勢必要在此前成立才能編列預算書。由於數位發展部部分業務從其他部會移撥過去,傳出近期已有人接到通知,8月底前往數位發展部報到,被解讀數位發展部可望在8月底前掛牌正式運作。對此,政院官員表示,蘇貞昌院長已指派唐鳳政委擔任籌備數發部召集人,目前相關籌組作業正進行中,待相關規畫確定完成後,有關人事也會適時對外發布。高虹安說,人事案在蘇貞昌拍板公布前,無法證實或說明可以理解,但日前邀請數發部籌備代表出席公聽會,也完全沒有提出任何業務或政策方向說明,連相關籌備都說不清楚,如何編列年度預算?另,科技部昨日舉行國科會揭牌暨主任委員布達典禮,擔任主委的科技部長吳政忠將會以行政院政務委員身分兼任,同時他也表示,明年度的科技預算至少將多出8%。而3個科學園區的掛牌,即將在28日下午進行,國家太空中心也會在年底正式變成國科會下轄的行政法人。
火箭於屏東試射成功 鍾佳濱:期待我國成為星際一員
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發射團隊今(10)日在屏東旭海成功發射「類衛星載具」火箭HTTP-3A第二節火箭,飛行約2分鐘,團隊表示,這是全球首支可導控混合式火箭,雖飛行時長較短,但任務符合規畫有99%成功。立委鍾佳濱今天在發射現場見證試射過程,他表示,除了向研究員及技師們致上最深的敬意外,也期待我國成為星際一員的好日子到來。立委鍾佳濱與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在現場見證火箭試飛。(圖/翻攝自鍾佳濱臉書)ARRC副主任魏世昕說,HTTP-3A全世界第一支擁有導控技術的混合式火箭,雖然飛行高度不高,但在技術面卻是重大突破。國家太空中心表示,團隊主要研究項目是「具飛行導航控制能力的混合式燃料探空火箭」。火箭可垂直起飛,不需要發射架輔助、導引飛行方向;它以自主研發的「飛行導航控制」、「推力大小與推力向量控制系統」調整飛行路徑。之後團隊會分析、檢視飛行軌跡是否符合規劃路徑,本次發射準備作業以及飛行過程中所有的數據,都將做為下一階段飛行測試的參考。「八十歲祭司張順枝vuvu的祈福儀式下,我與火箭阿伯(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一同在試射場見證,火箭順利衝刺上空,劃出漂亮的飛行軌跡。」鍾佳濱指出,而本次測試,主要驗證團隊開發的飛行模擬器準確性,以及火箭自主飛行導航控制能力。火箭下方有四個引擎噴嘴,噴嘴能使火箭在真空的太空環境中,協助火箭調整方向,其控制面板的配控狀態更是此次重要的監控環節之一。吳宗信表示,這次發射是國家自己製作的火箭,是具有導航控制的複雜系統,是類似衛星載具技術的第一次飛行,太空科技不管在地面試了幾萬次,但還是要離開地面看看是否按照的設計飛行,沒飛過都沒用。他說,這次計畫是兩節火箭,今天試飛的是第二節火箭,若沒意外,今年底或明年初將會把兩節火箭組合起來,可望飛90到100公里。鍾佳濱指出,我國太空發展還有一段路要前進,在這裡,他要先向研究員及技師們致上最深的敬意,也請大家不吝掌聲,給予科技部、國家太空中心和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最大的鼓勵與肯定。
快訊/全國首支「混合式類衛星載具火箭」 順利升空
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9日在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發射全國首支「混合式類衛星載具火箭」HTTP-3A,6時12分順利升空,全程2分鐘,讓在場民眾歡聲雷動。國家太空中心NSPO於9日在臉書發文說,「此次飛試的飛行時間約2分鐘、高度約3公里。ARRC副主任魏世昕說,HTTP-3A是全世界第一支擁有導控技術的混合式火箭,雖然飛行高度不高,但在技術面卻是重大突破。」火箭升空全程2分鐘,圍觀群眾歡聲雷動(圖/報系資料照)國家太空中心表示,「團隊主要研究項目是『具飛行導航控制能力的混合式燃料探空火箭』。火箭可垂直起飛,不需要發射架輔助、導引飛行方向;它以自主研發的『飛行導航控制』、『推力大小與推力向量控制系統』調整飛行路徑。」看火箭升空影片請點這。
太空產業再躍進!台灣中油交付衛星複材予國研院太空中心
科技部轄下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國研院太空中心)結合台灣中油公司碳纖複材研發優勢,共同規劃太空級複合材料產品之研製,今(8)日在台北中油大樓舉辦有機材料領域衛星複材交付典禮,由台灣中油交付「光學酬載複材圓筒」產品及「高壓燃料槽/閥件管路鍍膜」 技術予國研院太空中心,雙方與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同時簽署合作備忘錄,展現未來共同推動太空衛星產業及提升技術力的決心。今日的交付儀式由經濟部長王美花與科技部長吳政忠見證,身兼經濟部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有機材料領域召集人的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將衛星複材元件交付給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交付儀式之後,台灣中油綠能科技研究所所長呂國旭、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和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董事長林仁益,共同簽署「太空級複材元件合作備忘錄」,深化三方合作決心。經濟部長王美花於會中致詞。國研院太空中心運用過去在遙測衛星研製與委託國外發射衛星之經驗及鏈結,結合台灣中油研製中之碳纖複材優勢,整合國內複材團隊,共同規劃太空級複合材料產品之研製。此次交付儀式即為雙方初步合作兩項成果的展現,包括「光學酬載複材圓筒」及「高壓燃料槽/閥件管路鍍膜技術」。台灣中油指出,「光學酬載複材圓筒」為遙測衛星上酬載高精密光學鏡頭的結構元件,為因應太空的使用條件與急遽的溫度變化,光學酬載複材圓筒從低吸濕材料選用、複材疊層設計、模具設計到製作條件,每個環節都是重要關鍵,不能輕忽,最後的成品元件才不會汙染到鏡頭,且能避免溫度變化造成變形使得鏡頭因而移位。台灣中油綠能科技研究所所長呂國旭、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和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董事長林仁益,共同簽署「太空級複材元件合作備忘錄」。衛星的推進採用過氧化氫燃料(H2O2),由於材料相容性問題,目前倚靠國外廠商之不銹鋼鍍膜技術來提升元件及管路系統和過氧化氫燃料的相容性。台灣中油攜手國研院太空中心,在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的協助下,展開高化學相容性之高壓燃料槽/閥件管路鍍膜技術/設備研發以及相關測試,首度展示鍍膜技術成果。董事長李順欽指出,國研院太空中心過去在衛星計畫中所使用的碳纖複合材料結構件,製造材料均為國外所生產,再輸入交由國內的複材廠商製造,或是直接由國外製造完成結構件。另外衛星推進的高壓燃料槽/閥件之管路鍍膜技術亦須仰賴國外,對國內衛星之研發有相當影響。因此台灣中油整合國內開發之複合材料與設備進行設計、分析與原型製作,過程皆依照國研院太空中心提供之規格與指導,再交由國研院太空中心進行元件之測試驗證。台灣中油將以研製高階材料帶動轉型,為台灣的科技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衛星因為在真空環境工作,除了向陽、背陽溫差高達攝氏200度之外,也容易受到太空輻射破壞,因此材料必須具備輕量、高剛性(低變形)及耐輻射的特性。過去這些材料受制於國外,設計容易受到限制;如今台灣中油投入研發、也完成設計製作,如果能順利通過驗測,台灣在衛星設計的自由度會更高。這段過程不僅是國內太空衛星產業自主化重要的里程碑,台灣中油也將以研製高階材料帶動轉型,為台灣的科技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此次交付展示初步合作成果同時簽署合作備忘錄,即是以實際行動展現建立自主太空科技能量且共同成就我國太空科技產業發展的技術力與決心。
新型態通訊聚焦低軌衛星及車聯網 鴻海研究院論壇6日登場
鴻海研究院「NExT Forum」主題論壇今(6日)於線上舉辦,探討「B5G/6G新世代之新型態通訊」。本次論壇以π為概念構想,探討B5G/6G技術發展與趨勢,聚焦智慧車聯網技術以及探討低軌衛星通訊技術及垂直應用。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則日前在股東會上表示,「明年可能看到鴻海製造的衛星飛在天空上」。鴻海研究院指出,低軌衛星(low-earth-orbit satellite)在俄烏戰爭中備受矚目,因為當烏克蘭在通訊與網路服務皆中斷的情況下,透過星鏈(Starlink)低軌衛星將戰區實況上傳至社群媒體,其應用潛力因而成為關注焦點。另一方面,台灣立法院也在去年三讀通過「太空發展法」,並於今年初正式施行,後續產業發展值得期待。國家太空中心主任的「火箭阿伯」吳宗信,以「Taiwanese Dream to Space」為題,分享台灣在太空領域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包括基礎設施、技術發展和法律制度,如何逐步實現台灣的太空夢。吳宗信表示,太空科技是一種科技、經濟、工業以及國際政治現實的體現,過去受限於戰略考量,在技術的移轉與擴散相較於消費性電子產品來得慢,台灣的衛星產業鏈較廣較深,已具備自行設計並打造小衛星系統、次系統的能力,儘管目前部分元件及感測器需要外購,未來可望逐步邁向自製。鴻海研究院新世代通訊研究所所長吳仁銘指出,未來在B5G/6G世代,無線通訊將全方位地滿足人類及機器等無所不在的智慧聯網,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醫療等新興產業領域,對整個通訊產業都會有新的發展,同時也帶給台灣資通訊產業帶來新的轉型升級契機。吳仁銘指出,未來各式形形色色的應用也將藉由高覆蓋率、高可靠度、高連結,以及低延遲等「三高一低」的通訊能力支援而有新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