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顧問
」 美國 中國 拜登 台灣 以色列拜登卸任前再升級晶片制裁 限制中企從第三方國家購買GPU
香港南華早報指出,美國政府計劃在本月底前發布1項新規定,旨在限制中國企業從不受限制的第三方國家購買先進人工智慧(AI)晶片。據2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將重點控制強大的圖形晶片(GPU)的全球出貨量,這些GPU在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填補了現有規則的漏洞。其目標是規範美國產品的「擴散」,幫助確保美國保持全球人工智慧領先地位。由於該措施尚未最終確定,實施日期仍有可能變更。然而,如果得到證實,這將是本月稍早實施的上一輪晶片相關制裁的快速升級。美國商務部下轄的產業安全保障局(BIS)12月2日發布公告稱,美國將新增140家公司加入「實體清單」,包括136家中國公司、1家日本公司、1家新加坡公司和2家韓國公司。這批新加入的實體清單公司幾乎全部來自半導體產業,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上游的材料、設備企業。多家國內產業龍頭及旗下子公司都被列入其中,重點企業包括半導體蝕刻機廠商北方華創、半導體薄膜沉積設備廠商拓荊科技、半導體設計軟體龍頭北京華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多家公司、半導體量檢測設備廠商中科飛測。作為回應,中國限制了包括石墨、鎵、鍺、銻在內的關鍵礦產向美國出口,這些稀有礦產可用於製造武器和半導體等重要產品的關鍵零部件。此外,中國也就此前批准的合併交易對GPU設計商NVIDIA發起了反壟斷調查;行業協會也敦促企業謹慎購買美國晶片,稱其「不可靠」。1位消息人士稱,該規定是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的意見下起草的,2人都被認為是對華鷹派,但美國商務部在美東時間11日拒絕置評上述消息。報導補充,預計新措施還將推出多項條款,以阻止中企透過第三方中間國獲取GPU等受限制硬體,因為這是中國規避美國出口管制的重要手段。這些措施還包括建立所謂的國家上限,限制GPU向特定地點的出貨,並實施報告要求和例外情況的全球授權制度。
反對派勢力輾壓阿薩德政權「逼近大馬士革」 川普「美國應避免介入敘利亞內戰」
敘利亞局勢近期急劇升溫,反對勢力在多條戰線上取得重大進展,由沙姆(Hayat Tahrir al-Sham, HTS)所領導的反對派勢力沙姆解放組織 (Tahrir al-Sham)目前已經拿下包括霍姆斯(Homs)在內的重要城市,甚至逼近首都大馬士革(Damascus)。而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則認為,美國政府應避免介入敘利亞內戰,而拜登政府則認為,敘利亞阿薩德政權應該會在數日內倒台。綜合外媒報導指出,沙姆解放組織曾被美國列為恐怖組織,並認為其曾與基地組織(al-Qaida)有聯繫。儘管領導人沙姆本人曾在2016年宣布與基地組織決裂,試圖重塑形象,但美國和聯合國仍將其視為威脅。面對敘利亞反對勢力的迅速推進,阿薩德(Bashar Assad)政權的支持者,包括俄羅斯、伊朗和真主黨(Hezbollah),因烏克蘭戰爭和地區衝突分身乏術,所以無法提供實質援助。拜登(Joe Biden)政府高層官員認為,這顯示出這些國家在多重戰事壓力下的虛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加州的雷根總統圖書館(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演講時表示,阿薩德的盟友現已無力再像過去那樣全力支援敘利亞政府。對於敘利亞局勢,美國當選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已明確表示,美國不應干預這場內戰。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強調這場衝突與美國無關,並呼籲美國避免涉入敘利亞局勢。與此同時,敘利亞反對勢力在攻占多座城市後,開始釋放被阿薩德政府拘禁的政治犯。活躍於華盛頓的敘利亞反對派活動人士穆斯塔法(Mouaz Moustafa)提到,他們將密切留意是否有美國被拘押者,並承諾全力保護,特別是已失蹤十多年的美國記者泰斯(Austin Tice)。儘管川普主張美國應該讓局勢自行發展,但目前美軍在敘利亞仍有約900名士兵還在當地執行任務,其中包括與庫德族盟友合作打擊伊斯蘭國(ISIS)。美國特種作戰司令布芬頓(Bryan Fenton)表示,目前難以預測敘利亞局勢的變化對美軍部署的影響,但強調美軍的重點是打擊伊斯蘭國並保護美軍士兵安全。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官員認為,阿薩德政權可能在數日內倒台。沙姆解放組織在阿勒頗(Aleppo)、伊德利卜(Idlib)和哈馬(Hama)等地推進迅速,並未遇到太多抵抗。美國情報機構分析後認為,阿薩德軍隊在部分地區幾乎毫無防禦能力,但是否能守住大馬士革仍是一個未知數。俄羅斯和伊朗目前分身乏術,未對敘利亞局勢提供實質干預。拜登政府對此保持觀望,認為這場衝突可能標誌著阿薩德政權的終結。
川普防長人選性侵、酗酒!恐被佛州州長取代 赫格塞斯駁斥:我永不退縮
川普2.0的司法部長人選蓋茲(Matt Gaetz)才剛因為涉及多項重大爭議而中箭落馬,沒想到曾爆出性侵醜聞的國防部長人選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如今也傳出遭到6名共和黨參議員抵制,更有消息人士透露,川普目前正在考慮提名佛州州長德桑提斯(Ron DeSantis)來取代他。對此,赫格塞斯發文駁斥報導,指控左派正透過虛假的、匿名的消息來源和廢話來抹黑,並誓言自己將永不退縮。川普1.0的防長馬提斯(Jim Mattis)曾反對川普將美軍撤出敘利亞,還在卸任後批評對方分裂國家。因此川普2.0避免任用五角大廈體系培育出來的資深將領,而是欽點在軍中名不見經傳的《福斯新聞》主持人、陸軍國民兵退伍軍人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擔任防長。曾爆出性侵醜聞的他,除了將國會山莊暴動的參與人士形容為「愛國者」,還對美軍內部的「覺醒政策」表達輕蔑之意,更在今年剛出版的新書中寫道:「下一任美國總統需要徹底改革五角大廈領導高層,以準備保衛國家、擊敗敵人。許多人需要被革職」。此外他還質疑美軍首位非裔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CJCS)布朗(Charles Quinton. Brown Jr.)是因為「膚色」才能擔任該職位。因此預期赫格塞斯出任防長後,將致力於清除代表「多元、平等和包容」(DEI)理念的將領及雇員,逆轉拜登的覺醒政策,尤其美國在拜登任內出現了首位非裔防長、首位非裔參謀長。《華爾街日報》也指出,川普政府計畫找來保守派的退役高階軍官組成「戰士委員會」,以開除「覺醒將領」,這意味著現任CJCS布朗幾乎篤定會被換掉。此外,在非法移民的議題上,川普曾揚言要將數千名派駐海外的美軍調回美墨邊境,並計畫透過國防部調動資金興建邊界牆、以軍事基地作為移民拘留中心,甚至動用軍機及國民兵協助遣返移民。但如今有3名直接了解赫格塞斯提名過程的共和黨消息人士稱,隨著他過去的性侵醜聞及酗酒爭議不斷被公開,至少有6名參議院共和黨人,不願意支持赫格塞斯領導五角大樓。有鑑於共和黨在下一屆國會中僅在參議院佔據微弱多數,假設所有民主黨人都投票反對他,赫格塞斯要提名成功只能容許3位共和黨人跑票。佛州州長德桑提斯(Ron DeSantis)。(圖/達志/美聯社)因此《華爾街日報》美東時間3日晚間率先報導稱,據2位熟悉決策的消息人士透露,川普目前正在考慮用佛州州長德桑提斯,取代這位逐漸陷入困境的防長人選,「川普與州長進行了交談,並希望他出任防長」,1位知悉雙方對話內容的消息人士在美東時間3日晚間告訴NBC新聞。不過德桑提斯的辦公室和川普2.0的團隊沒有立即回應NBC新聞的置評請求。據2位熟悉決策的消息人士透露,五角大廈最高職位的其他潛在競爭者包括愛荷華州共和黨參議員恩斯特(Joni Ernst)和田納西州共和黨參議員海格提(William Hagerty)。另據2名消息人士稱,川普2.0提名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佛州共和黨眾議員瓦爾茲(Mike Waltz)也可能被指派為防長。對此,赫格塞斯4日上午也在X平台發文回應相關報導:「我願意出任防長是為了真正的軍人和戰士,而不是那些戰爭販子。左派懼怕我們這些體制破壞者和革新者,他們害怕川普——還有我,所以他們用虛假的、匿名的消息來源和廢話來抹黑,他們並不想要真相。我們的戰士永遠不會退縮,我也不會。」
川普嗆聲哈馬斯!就職日前如不放人 準備迎接前所未有的「嚴重打擊」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近日向哈馬斯發出強烈警告,要求哈馬斯在自己2025年1月20日就職日前,釋放在中東被扣押的人質。川普表示,如果屆時未釋放的話「中東將付出沉重代價」。川普也強調,那些對人類犯下暴行的人將會遭受「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嚴重打擊」。根據《The Wrap》報導指出,在川普於社交平台Truth Social發表這番言論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表示,哈馬斯目前正承受著巨大壓力。目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已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準備達成讓加薩走廊(Gaza)的人質返回,這是在美國政府與美國人質亞歷山大(Edan Alexander)家屬交流後取得的進展。蘇利文也提到,目前真主黨(Hezbollah)已經與以色列達成13部分停火協議,這使得哈馬斯的壓力進一步加大。蘇利文強調,哈馬斯感受到的壓力來自多方面。除了真主黨與以色列達成停火協議外,哈馬斯的最高領袖辛瓦爾(Sinwar)也已被擊斃。這使得哈馬斯不得不重新考慮與以色列達成停火及人質交換協議的可能性。蘇利文還補充說,美國政府正在與包括以色列、土耳其、卡塔爾和埃及等地區主要角色積極合作,促成停火,希望能最終讓人質回家,並結束中東地區的戰爭。除了對哈馬斯的警告,川普也於1日任命布魯斯(Massad Boulos)為阿拉伯和中東事務的高級顧問。馬薩德是川普女兒蒂芙尼(Tiffany Trump)的岳父,外界認為,這項任命代表著川普重視阿拉伯及中東事務的一個重要關鍵。
因3周前同意對台20億軍售 中國拒絕與美國防長會晤
近期東盟防長會議加(ASEAN Defense Ministers' Meeting-Plus)於老撾(Laos)舉行。過程中,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試圖與中國國防部長董軍提出會晤邀請。但後續遭到中國拒絕,理由是美國最近同意對台軍售。根據《CNN》報導指出,美國政府約在三週前批准一項向台灣提供價值20億美元的武器的軍售計劃,首次向台灣提供先進的地對空導彈。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並警告將採取「堅決的反制措施」來捍衛其主權。而在此事發生前不久,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秘魯進行最後一次會面。根據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的說法,這次會談是「坦率、建設性和廣泛的」,但拜登並未打算成為中國和即將上任的川普(Trump)之間的聯絡人。報導中提到,中國過去就經常用「取消會議」或「切斷溝通管道」的方式來表達對美國的不滿。2022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後,中國曾立即切斷多條與美國的溝通渠道,其中包括軍事和氣候問題的對話。這次拒絕與奧斯汀會面,是中國對美國近期行為的最新反應,顯示出中國依然採取強硬立場來對應美國的外交動作。
美準國安顧問:中國部分軍力已超越美國 還是需為台灣備戰
川普內閣成員陸續出爐!首位當選國會議員的綠色貝雷帽成員瓦爾茲(Michael Waltz),將成為川普2.0的國家安全顧問。他10月曾在簽書會上指出,台灣的地位極其重要,即使中國解放軍的海軍與太空軍數量已超越美國,美國的軍事力量也必須準備好。據悉,瓦爾茲在陸軍服役27年,曾擔任過小布希防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蓋茲(Robert Gates)的國防政策總監,以及小布希副手錢尼(Dick Cheney)的反恐顧問,反對川普將美軍撤出阿富汗,並且像國會中的許多超級鷹派一樣,他始終對轟炸伊朗抱持開放態度。此外,他還被認為是眾議院裡對中國最鷹派的議員之一,包括提出「美國正與中共進行冷戰」的論點,且是第一位呼籲美國全面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國會議員。瓦爾茲在10月出版新書「艱難事實:像綠扁帽部隊思考與領導」(Hard Truths: Think and Lead Like a Green Beret),並與「雷根研究所」(Ronald Reagan Institute)所長扎克海姆(Roger Zakheim)一同舉辦簽書會,討論了瓦爾茲擔任綠色貝雷帽的經歷、國會中的兩黨合作、兵役的重要性、阿富汗撤軍、烏克蘭戰爭等議題。其中,瓦爾茲提到,美國不應該因為武裝台灣而惹怒習近平,就像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不該推升緊張局勢,而是應該緩和衝突。不過瓦爾茲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公開討論美國已經走下坡,要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領袖,並認為西方價值也走下坡,並以科技監控極權主義取而代之,掌控的第一步是西藏,下一步是香港,再來是台灣。瓦爾茲補充,「台灣的意義不光是掌握全球8成的先進製程晶片。地理位置上,台灣位於日韓與東南亞海運要地,控制全球一半的GDP,形勢相當重大。」對此,瓦爾茲強調,美國軍事力量必須準備好,即便中國海軍與太空軍數量已超越美國,且中國核武的數量是以3倍數,而不是以2倍數成長,相當類似1930年代納粹德國的建軍速度,但德國當時還沒有戰略拒止美國的意圖。他認為未來的美國總統不應該從坦克對坦克,船艦對船艦的概念來思考,如果中國要攻擊美國,會先拒止,並透過網路攻擊美國的港口、水資源和油管。他們的駭客組織「伏特颱風」(Volt Typhoon),不光是間諜行動,而是在美國系統埋下網路定時炸彈,並在首波攻擊中針對空中和網路。他指出,中國人已知道未來整個經濟將依靠太空網路,包括農業、全球定位系統(GPS)、銀行與即時物流,他們已發展出能全面控制並讓美國經濟陷入黑暗的能力,「無論你愛川普還是恨他,他擔任總統時的直覺就是,如果在太空排行老2,你就不可能成為地表最強,美國必須保衛這些資產。」
最後一次拜習會!蘇利文:祕魯APEC峰會見
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6日,在秘魯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期間會面,此為拜登任內2人的第3次會晤,據悉也會是最後一次會面。雙方預計將討論包括台灣、南海和芬太尼在內的一系列全球議題。據CNN的報導,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13日指出,拜登預計將在秘魯首都利馬出席APEC期間,舉行總統任內最後一次與習近平的會談。雙方預計將討論一系列全球議題,包括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蘇利文並未確認會面的日期,但美國媒體報導稱,2人將在週六(16日)會晤。預計16日舉行的「拜習會」,將是2人自今年4月通話以來的首次互動。而習近平上週已致電美國新當選總統川普,祝賀他在11月5日的選舉中獲勝,而川普則將於明年1月20日上任。APEC第31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於11月15日至16日舉行,習近平13日啟程遠赴南美洲國家秘魯,準備出席會議。他也將在17日至21日期間,赴巴西里約熱內盧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的第19次峰會。針對當選總統川普已透露,會在第2個任期內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美國政府官員不願透露,是否嘗試就中方與川普如何打交道,向雙方提供建議。一名拜登政府的高級官員表示:「中美關係是一種困難、複雜和重要的關係,而拜登已明確表示和承認這種關係存在競爭性,需要找到負責任的方式來管理這種關係。」
川普重返執政 專家示警:台灣會被扒一層皮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揭曉,共和黨川普重返執政,成功大學社科院政治系教授、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基金會執行長王宏仁表示,川普上任後,首要解決經濟問題,必須拿出立即性政績,台灣勢必要付出相對應成本,包括經濟、軍事成本等,關鍵是政府如何縮短陣痛期。王宏仁指出,川普上台後會與過去擔任總統不一樣,主要在於幕僚已大幅變動,要關注包括國防部長、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的人事安排,是否為台灣過去熟悉的人?這些人過去對台言論發表什麼主張?這是我們必須去假想、推演的。他說,川普重返總統大位對台灣而言,以兩件事最重要,一是他可能施壓台灣軍事預算,二是針對台灣關稅問題施壓,其中就包括台積電,政府與民間都該寫好因應劇本。王宏仁提到,過去民主黨建立的民主聯盟模式,我們較能適應,且台灣在其中扮演正面、積極角色;川普上台後,雖不至於全面推翻此一模式,但台灣等其他國家勢必會被「扒一層皮」。他說,川普上任後首要解決經濟問題,其一就是跟台灣索取相對應的軍事、經濟成本,但我們有沒有可能這麼快付出?除非用特別預算追加,但也不可能一蹴可幾,達到川普提到的5%、10%GDP,相信台灣跟韓國應該都已經準備好「要付出」,只是要付多少?有無討價還價空間?至於未來美中關係走向,王宏仁認為,川普當選對中國的挑戰更大,因中國將面臨更多關稅及高科技產業遭制裁的議題;不過,川普相較於民主黨,也會比較願意跟習近平溝通,但未來美中互動不會比較好。眾所矚目的美中台關係,據他觀察,未來將面臨川普立場與幕僚評估的矛盾。他說,川普雖仍秉持一中政策,但執行上希望「戰略模糊」,可是共和黨傳統幕僚希望「戰略清晰、避免誤判」,在處理美中台關係上就會產生矛盾,川普必須跟幕僚達成共識,這部分仍要等幕僚人選定案後,才會知道到底是聽川普的,還是川普會妥協。
加拿大對陸電動車課100%關稅 中方:損人不利己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26日指出,加拿大也要對陸製電動車課100%關稅,新稅率10月起生效。對此,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言人說,中方強烈表達不滿,此舉損害中加正常經貿合作,損人不利己。據Deccan Herald報導,杜魯道說,加拿大將對陸進口電動車課100%關稅,對鋼鐵和鋁也要徵收25%關稅,新措施10月起實施。杜魯道指出,加拿大要確保跟世界其他經濟體一致。據CBC報導,杜魯道說,要替加拿大工人製造公平競爭環境,允許加國電動車業能在國內和全球競爭。據了解,加拿大的此舉跟進美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近日訪加國後和杜魯道會面,而蘇利文27日要訪問北京。據了解,新稅率適用於電動車和部分混合動力客車、卡車等,而上海製造賣給加拿大的特斯拉也要課稅。加拿大前駐華大使聖雅克(Guy Saint-Jacques)說,加拿大要支持美國的立場,他們75%的出口產品銷往美國,這也反映出大家對下任美國總統可能是川普的擔憂,加國要在這時表達立場。對此,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言人回應,加拿大政府不顧中方一再反對,一意孤行加徵關稅,中方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此舉破壞中加正常經貿合作,也不利於綠色轉型,損人不利己。
為「習拜會」鋪路? 美媒:蘇利文下周訪中會晤王毅
美媒引述美國官員透露,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將於下周首次訪中,並於27日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舉行會晤。綜合港媒報導,美國新聞網站Axios引述3名消息人士報導,蘇利文27〜29訪中國,期間將與王毅會談,預計將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今年稍後可能舉行兩人最後一次會晤奠定基礎。美國白宮及中國外交部暫時未有回應。習近平與拜登去年11月曾在美國加州舊金山舉行中美元首峰會。報到指出,拜登7月底宣布不尋求連任美國總統後,表示計劃在餘下任期花更多時間在外交事務上。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蘇利文的訪問是雙方為穩關係所做出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由於南海、台灣等問題、美國技術出口管制和中國對俄羅斯的態度等分歧,雙方關係仍緊張。報導引述美國官員稱,蘇利文和王毅將討論一系列問題,包括台灣問題、與科技相關的國家安全政策,以及美國對中國支持俄羅斯的擔憂。美國還將對中國在南海對美國盟友菲律賓採取的咄咄逼人的行動表示擔憂。美官員預計,王毅將談及有關美國大選的問題。蘇利文則可能會說,他預計賀錦麗領導下的對中政策「將更具連續性,而非變化性」。這位官員還說,蘇利文和王毅將討論拜登與習近平在明年1月美國總統離任前,進行最後一次接觸的可能性,並說,面對面會談「並非不可能」。他指出,兩位領導人都有可能出席11月的亞太經合會領袖峰會和20國集團峰會。
「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認中國崛起體現在「奧運成績」:成美國全方位競爭者!
巴黎奧運11日正式落幕,中國金牌數與美國打成平手!對此,提出「修昔底德陷阱」1詞的哈佛甘迺迪學院(HKS)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在美國外交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Interest)撰文分析,中國從過往的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出該國在經濟、科技、軍事,乃至於體育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不過,若美中2大強權最終進入「以全面戰爭為結局的修昔底德式競爭」,雙方都不可能獲勝。因此2國的政治菁英必須找到既競爭又合作的大國關係。曾擔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國防特別顧問、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國防計畫助理部長的「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9日在美國政治與外交雜誌《國家利益》上,以「中國vs.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China vs. America: TheGeopolitical Olympics)為題撰文指出,就像當今世界上大多數領域的競爭一樣,本屆奧運會僅有2個超級大國斬獲了最多數量的金牌:中國和美國。艾利森感嘆,「中國從1個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了中國在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該國也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直到40年前,中國還從未在現代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中國的首面獎牌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20多年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贏得了48面金牌,而美國則獲得了36面金牌。此外,在2021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美國隊奪得39面金牌,總獎牌數則為113面,而中國隊則拿下38面金牌,總獎牌數為89面。艾利森回憶,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曾和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所領導的哈佛學者小組,受命為新政府過渡團隊準備1系列報告。具體而言,他們的任務是「記錄過去20年中,美中1系列競爭的實際情況」,而這麽做的目標在於,提供1個客觀的數據庫,以便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應對中國挑戰的根本性戰略。上述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和中國在5個核心領域的競爭: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每項研究都確定了評估該領域競爭的標準和指標,以及每個主題可用的最佳資料來源。每份報告都對21世紀前20年發生的未來情境做了總結,並對每個國家2020年的國情做出了坦率的判斷。艾利森指出:「5份報告的結論都是相同的:1個本世紀初還看不到我們車尾燈的國家,未來將與我們並駕齊驅,在某些情境下,甚至超越了我們。」艾利森指出,雖然美國情報機構仍然心不甘情不願地堅稱中國「是日益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increasingly near-peer competitor),不過這是1個過時的錯誤認知。如今問問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他們會告訴你,中國必須被視為1個「全方位齊平的競爭對手」( full-spectrum peercompetitor)。艾利森也分析:「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FBI)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採用的衡量國民經濟的最佳單一標準,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根據FBI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為31.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為24.6萬億美元。許多美國人發現這與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知完全相反,以至於他們根本拒絕相信。他們堅稱,根據市場匯率衡量經濟的傳統標準,美國仍然是第1。他們還反駁,中國的公民人數是美國的4倍,因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遠遠落後。但在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的過程中,中國已經取代了其競爭對手,成為世界第1大貿易國、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以及高科技產品出口國。艾利森表示,美國仍然位居先進科技的最前沿,而且隨著美國人工智能公司不斷發展,未來10年可能更為關鍵。雖然美國目前對先進半導體和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但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下一代綠色技術方面,中國已確立了主導地位,至少在未來10年,西方的綠色轉型發展將亮起紅燈。而在軍事競爭中,美國主導地位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艾利森認為,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獨霸全球,在幾乎每個大陸上也都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盟友和基地網路。然而,中國現在是一個相當棘手的軍事對手。尤其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系統改變了中國周邊地區的軍事遊戲規則,包括台灣地區、南海和東海;在美國國防部對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中,中國更以18比0取得勝利。艾利森還引用了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Mark Alexander Milley)將軍的名言:當「『所有底牌都掀開』時,美國在國防開支上不再贏過中國。」艾利森進一步解釋,1996年,中國國防預算僅為美國的1/30。到202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支出超過美國支出的一半,且有望與美國持平。此外,中國可以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中國每名現役士兵的開銷成本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儘管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得多,但其核武力量已確保能「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因此艾利森以奧運會做比喻,提出5個值得進一步反思的要點。首先,艾利森認為正如傳統的奧林匹克宣言所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競爭促使對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而且如同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對於專注競爭優勢和貿易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競爭會創造出更大的蛋糕,讓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塊餅,「用習近平最喜歡的1個詞來說,就是『雙贏』。」其次,正如奧運會為人熟知的那樣,每個項目只有1個人能拿到金牌。大多數人永遠不會進入勝者的圈子。所以,從一方面看,任何有資格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奧運會選手,都可以說是贏家,但另一方面,這些贏家裏的大多數人,將成為獎牌競賽中的失敗者。在賽局理論中,雙贏的經典案例是獵鹿:兩個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捕獲到鹿。但此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劃分所得,在一場零和遊戲中,一方的份額越大,另一方的份額就越少。同樣,在生產電動汽車或半導體等貿易產品時,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建立主導地位,它就擁有可以影響其他國家的權力。第三,中國外交官經常否認美國所謂美中2國是競爭對手的看法,但在體育領域,中國可以說是一個熱情而堅定的競爭者。儘管大陸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指出,中美「應該開展雙贏合作,而不是敵對競爭」;前外交部長秦剛還聲稱,美國所謂的「競爭」不過是全方位的遏制和打壓;現任駐美大使謝鋒也強調,中美競爭應該像馬場競賽,而非摔跤比賽。但艾利森認為,習近平本人就是拳擊手,而正如習近平所言,在拳擊運動中,「耐力、力量、場上的控制」是最重要的。第四,雖然奧運會本質上事關民族自豪感,但在核心地緣政治競爭中,GDP、技術領導地位、軍事力量和外交實力會影響國家安全,甚至生存覆滅。包括艾利森本人在內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國際安全秩序,且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的時代,並在此後幾十年間,一直是該秩序的維護者。這種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提供了穩定,讓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球80多億人,在收入、健康和福祉方面,都比史上任何其他時代有了更大的增長。然而,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各領域的霸權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競爭,而艾利森也提醒,歷史上大多數的修昔底德式對抗最終都以「戰爭」畫下句點。第五,正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口號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非常類似,雖然美國和中國注定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但雙方都無法逃避1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競爭是由雙方面臨的生存挑戰所決定的,如果缺乏對方的合作,雙方都無法獲勝。如今,兩國都擁有核武庫,如果爆發全面戰爭,雙方都有能力將對方從地圖上抹去。艾利森也舉例:「這2個經濟體是如此緊密地糾纏在一起,若兩國當初都沒有采取協調一致的刺激措施,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就會演變成一場全球性蕭條。」,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和中國都並未面臨1場真正的經濟崩潰,但艾利森表示,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崛起,並最終點燃了第2次世界大戰,我們都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悲劇重演。而且,預防流行病、全球恐怖主義等跨國威脅,以及核武器擴散的危機,也需要美中雙方的協調與合作。艾利森因此拋出疑問:「中美能否既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也是認真的合作夥伴?難到這些不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嗎?」在一個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二元對立世界中,似乎一定要有1個人戰勝另1個人。然而,商界領導者經常會選擇「合作性競爭」(co-optition)。例如,蘋果和三星在銷售高端智能手機方面是殘酷的競爭對手,但誰是蘋果手機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呢?答案正是三星。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被問及此事時,他回答:「生活是很複雜的。」美國和中國政治菁英能否找到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呢?艾利森表示,拜登政府認為,其「競爭共存」戰略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一大步。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峰會曾提到了競爭(competition)、溝通(communication)與合作(cooperation)的3C概念,在竭盡全力擊敗對方的同時,雙方還保持開放的管道,在最微妙和危險的問題上進行定期、坦誠的私下溝通。不僅包括2國元首及其信任的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對話,還包括內閣官員和軍事領導人之間的類似會議。此外,2國還在台灣、氣候變遷、芬太尼、貿易等議題上,以符合各自國家利益的方式進行合作。艾利森文末也引用美國知名作家菲茨傑拉德(F. ScottFitzgerald)的名言:「衡量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夠在頭腦中同時持有2種相反的觀點,並且仍然保持大腦的正常運轉。」艾利森補充:「我們必須希望,像政府這樣複雜的機構,能夠經得起住這項考驗——並且在未來幾十年中都能做到這一點。」
川普喊台灣要交保護費 美國務院認「並非慈善」:台灣一直自費加強防衛
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自從槍擊案發生後,聲勢看漲,然而他卻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台灣必須向美國繳交保護費」,不僅引起外界關注,也讓台股因此動盪。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也發聲強調,台灣一直以來是「自費」加強自我防衛,美國絕非出於慈善。據了解,川普在槍擊案發生及與拜登的首輪辯論之前,曾接受《彭博商業週刊》長達90分鐘的專訪,在訪談中,川普表達了對台灣的不滿,認為數十年來台灣依賴美國提供軍事安全保護,但卻「100%」搶奪美國的晶片事業,因此台灣必須向美國繳交保護費。此外,川普也4月時發表過類似觀點,當時他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提及「如果陸攻台,美國會保護嗎?」川普則回應,這問題被問很多次,而他都拒絕回答,因為不想掀底牌,中方知道他的回答,儘管他想表態,但不希望放棄談判機會,會讓人處劣勢。而川普在任時,也曾抱怨盟國吸美國奶水,給美國的錢卻很微薄,要盟國提高軍費。對此,根據外媒《路透社》的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於當地時間17日,接受記者提問時表示,雖然對於選戰言論必須謹慎拿捏,但他強調台灣一直以來是靠「自費」加強自我防衛,台灣通過向美國採購數十億美元的軍備,不僅關乎區域安全,還對美國經濟發展有助益,支持了美國的工業、製造業和相關技術發展,「近年來美國通過補充法案,從武器庫存中援助台灣。儘管這是一項新做法,但回顧過去數十年來美國提供給台灣的安全合作,一直都是台灣出錢購買,絕非美國在『做慈善』。」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也在被問及川普的評論時表示,他相信川普的意思是表明台灣應該為自己的防禦做出更多貢獻,「他們必須增加支出來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共,我們可以幫助他們,但我認為川普總統所說的是,他們也應該做出更多努力」,他建議台灣應該考慮將至少5%的國內生產毛額用於軍事開支,以跟上中國的步伐,不過奧布萊恩也暗示這個數字只是一個粗略的估計。
川普國安顧問要台添軍購預算 華府稱我軍購助美國經濟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17日表示,面對中國大陸潛在的侵略,台灣需要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以面對兩岸可能的問題。具體來說,台灣應考慮將國防支出,增加到國內生產毛額(GDP)至少5%,以能自我防衛。歐布萊恩是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的重要國防顧問,發言在川普團隊具有極高影響力。他說,台灣應該為自身的防衛做出更多貢獻,美國可以參與台灣自我防衛工作,但負擔不能像過去那麼高。他具體指出,自2017年到2023年,儘管台灣的國防支出自GDP的2%提高到2.5%,而2024年的國防預算粗估約新台幣6,200億元,相當於191億美元,占了近乎3%的GDP,但用在國防實有不足,應該考慮至少將GDP的5%用於軍事。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17日則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台灣多年來一直替自身防衛埋單,這對美國經濟也很重要,「台灣實實在在從美國軍購,可不是什麼美國做慈善」,米勒直言。米勒進一步表示,《台灣關係法》載明,美國持續確保使台灣能夠獲得數量足以維持自衛能力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米勒強調,台灣過去以來,一直替自身防衛埋單,台灣軍購美國軍品,也支持了美國的製造業與國防產業,「對美國經濟也很重要。」而我方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官員則說,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進一步符合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利益,是長久以來的目標,不容動搖。
烏克蘭的未來在北約! NATO峰會稱基輔入盟之勢「不可逆轉」
前挪威首相、北約(NATO)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於美東時間10日在美國首都舉辦的北約峰會上發表聲明,強調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不可逆轉」之勢,更聲稱該軍事同盟對基輔的承諾「構成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橋樑。」據《基輔獨立報》的報導,史托騰伯格10日指出:「北約盟國發出了強烈的訊號,那就是我們確實希望烏克蘭加入,也正在與基輔合作以實現該目標。我們與烏克蘭達成的一攬子協議、長期承諾、更多武器的交付(包括更多F-16戰機),以及雙邊安全協議,都構成了加入北約的橋樑,這些具體行動將使烏克蘭更接近會員國資格。」在北約成員國10日發表的聯合聲明中,NATO也確定了烏克蘭「實現歐洲-大西洋全面一體化的不可逆轉道路,包括加入北約」。北約盟國強調,在峰會與「北約-烏克蘭理事會」(NATO-Ukraine Council)上所做出的任何決定,以及盟國正在進行的行動,皆構成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橋樑。聯合聲明中寫道:「烏克蘭的未來在北約」、「烏克蘭與NATO的互通性和政治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們歡迎烏克蘭自2023年維爾紐斯峰會(2023 Vilnius Summit)以來,在民主、經濟和安全改革方面取得的具體進展。當盟國同意,且烏克蘭滿足這些條件和要求時,我們就能邀請烏克蘭加入該聯盟。」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歡迎北約盟友進入白宮。(圖/達志/美聯社)不過與此同時,在與美國國會議員舉行的1場小組討論中,民主黨參議員沙欣(Jeanne Shaheen)也坦承,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發生軍事衝突」之際,「不可能加入北約」,「我認為目標是為加入北約提供一座橋樑,這是美國和烏克蘭簽署之安全協議的一部分。」在北約峰會的前幾天,北約盟國才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最低400億歐元基準資金的計劃,並在德國設立1個新的軍事指揮部以訓練和強化烏克蘭軍隊,同時更進一步提供防空承諾。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也表示,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將在基輔任命1名新的北約高級代表,以「深化烏克蘭與該聯盟的機構關係,並作為北約與烏克蘭高級官員接觸的據點。」基輔過去曾表示,希望今年的北約峰會能針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發出更明確的訊號。對此,美國官員則明確表示,該國不太可能收到正式邀請。負責歐洲和歐洲大西洋一體化事務的烏克蘭副總理斯特凡尼希娜(Olha Stefanishyna)聲稱,合作夥伴向基輔保證,該場峰會將確定烏克蘭在NATO中的具體地位,即烏克蘭不可逆轉性地入盟路線圖。
2024環太軍演登場!時隔10年再次用「兩棲攻擊艦」作靶艦 專家分析:劍指中國
美國及28個夥伴國家,將於6月27日起至8月1日止,在夏威夷群島周圍,展開例行性的第29次2年1度之2024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軍演中將有來自29個國家的40艘水面艦艇、3艘潛艦、14國的陸軍部隊、150多架飛機和超過2萬5千名官兵參與。相較2022年的26國38艘艦艇的陣容,本屆環太軍演規模更為龐大。綜合私人非營利軍事協會「美國海軍研究所」(USNI),以及《美國之音》(VOA)的報導,美國海軍第三艦隊(United States Third Fleet)的聲明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海上演習,環太軍演整合部隊在動態海上環境中的能力,以展示全方位軍事行動中持久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美國海軍還表示,參與本屆軍演的軍機包括F-35閃電II式戰鬥機、P-8海神式海上巡邏機,以及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等。它們將在「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Joint Base Pearl Harbor-Hickam)和「夏威夷海軍陸戰隊卡內奧赫灣基地」(Kaneohe Bay)外進行飛行演練。環太軍演由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主辦,剛上任不久的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司令、海軍中將韋德(John Wade)擔任聯合特遣隊(Combined Task Force)指揮官。在演習正式舉行前,從各自母港出發的幾個水面支隊將在指定地點集合,並以多國組隊的形式,航行前往夏威夷。根據第三艦隊提供給《美國之音》的新聞稿,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USS Carl Vinson CVN-70)6月26日抵達「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卡爾文森號航母是本次參加環太軍演的最大艦艇。這艘航母可搭載5千名船員和60多架飛機。據悉,始於1971年的環太軍演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上軍事演習,而今年是第29屆軍演。中國曾於2014年獲邀派遣軍艦參加軍演。但從2018年起,由於中國綜合國力崛起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停止邀請中國參與這項國際軍事演習。這次演習的項目包括反潛戰、多艦水面戰、多國兩棲登陸以及航母打擊群對抗實彈部隊的「多軸防禦」等一系列場景中的多領域戰爭。其中「擊沉」(SINKEX)課目是環太軍演最受關注的重頭戲,也就是參與者使用反艦武器對目標艦艇進行實彈打擊。每次軍演選擇的「靶艦」的種類及噸位都不盡相同。今年環太軍演的「擊沉」演習目標將是已退役的4萬噸「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Tarawa-class amphibious assault ship),其將近4萬噸的規格,讓外界稱之為準航空母艦。根據美國軍事新聞網站「戰區」(The War Zone)的報導,這是環太軍演時隔10年再次使用兩棲攻擊艦作為靶艦,且美國海軍早在2022年就開始計劃將「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用於擊沉演習。這也是環太軍演2005年在演練中擊沉小鷹級航空母艦「美國號」後,時隔近20年後首次將類似航空母艦的巨型艦艇作為擊沉演練的目標。分析專家聲稱,環太軍演今年計畫將「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作為擊沉目標,是為了回應中國近年來在巨型兩棲攻擊艦和航空母艦方面的發展,以及將這些艦艇投入台海衝突的可能性。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費雪(Richard D. Fisher, Jr.)向《美國之音》 聲稱,此次軍演意在向中方傳達重要的訊息,「中國計劃使用他們日益壯大的兩棲攻擊部隊。他們現在有8艘2萬噸以上、具備大型登陸平台的兩棲攻擊艦,並正在裝備第4艘4萬噸的直升機登陸平台攻擊艦。」費雪補充:「真正完成擊沉演習是一件大事。但為了威懾中國發起戰爭,所以盟友們需要考慮在一個非常大的周邊地區進行多次擊沉演習,以向中國證明,從衝突一開始就有能力立即擊沉大量中國船隻。」報導補充,儘管台灣多次表達了參與環太軍演的意願,也有美國國會議員長期呼籲邀請台灣加入環太軍演,但本屆軍演的29個參與者仍不包括台灣。美國前總統川普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最近也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發表文章呼籲,未來的環太軍演應該納入台灣。對此,中國國防部也在今年5月指出,「密切關注」有關本屆環太軍演的動向,「堅決反對相關國家拼湊有針對性的『小圈子』,破壞地區和平穩定。」
新一輪談判在多哈展開! 拜登:希望加薩走廊下週一實現停火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美東時間26日表示,他希望以色列和哈瑪斯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戰爭,能在3月4日前實現停火。據CNN的報導,拜登26日在紐約市的一家冰淇淋店與喜劇演員邁耶斯(Seth Meyers)一同出席時,被記者問到加薩停火協議何時可能開始,他回應:「我的國家安全顧問告訴我,我們已經接近了,但還沒有完成。我希望是在下週一(3月4日)前實現停火。」本月23日,最新一輪停火談判在法國巴黎舉行,以色列、美國、卡達和埃及的代表皆有出席。以色列官員表示,談判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哈瑪斯已放棄一些要求,使談判各方更接近初步協議,雖然距離達成協議還很遙遠,但已奠定堅實基礎。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的報復性攻擊和無差別轟炸已涉嫌犯下「種族滅絕」。(圖/達志/美聯社)1位知悉談判狀況的外交消息人士證實,哈瑪斯在第1階段協議達成之前便軟化了立場。不過,稍後討論哈馬斯釋放以色列國防軍男性人質,以及永久結束戰爭等複雜問題時,將會出現更具挑戰性的障礙。參與討論的人士表示,協議可能會分多個階段實施,一旦達成初步協議,可能會先有長達6週的休戰,釋放一批以色列人質,包括老弱婦孺,以換取比哈馬斯最初要求的數量更少的巴勒斯坦囚犯。報導補充,23日在巴黎參與談判的成員將於26日在卡達首都多哈(Doha)再度舉行會議。對此,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不再像過去幾週那樣,對談判不屑一顧,目前證實他將派遣一個團隊前往多哈與會。「他們必須面對現實,」以色列總理在受訪時則表示,「我認為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將能夠達成我們當然想要的協議,也是我想要的。」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的報復性攻擊和無差別轟炸已涉嫌犯下「種族滅絕」。(圖/達志/美聯社)自去年10月7日哈瑪斯偷襲以色列以來,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的報復性攻擊和無差別轟炸已涉嫌犯下「種族滅絕」,導致近3萬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引發國際譁然。
美中最大風險是台海危機!蘇利文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1月30日指出台灣在選舉期間沒有爆發重大事件,是因為華府、北京和台北都設法針對彼此的意圖,減少溝通失誤和誤解。但這不代表此一趨勢能延續下去,美中最大的風險是台海危機,風險確實存在,美國必須透過嚇阻與強力外交作為來應對。蘇利文30日晚在外交關係協會(CFR)就「美中關係的未來」發表演說時做上述表示。他指出,數周前台灣在兩岸未爆發重大事件的狀態下,舉行歷史性的選舉。當時多數人預期,台海局勢會如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前後一般,甚至更為緊張,而不是降溫。蘇利文說,美中密集對話有助於管控戰略競爭帶來的摩擦,雖然從南海、東海,到經濟和科技的舉動和反制措施,處處是風險,但最重大的風險是台海爆發危機,尤其是北京一直增加針對台海的軍事行動;若中方持續在南海、東海和台海挑釁,美國會與盟友夥伴密切合作反制,並強調維持全球最重要水道和平、穩定的重要。在演說後,主持人問及台灣大選議題時,蘇利文重申,美國沒有在大選中選邊站,不論公開或私下,美國自始至終保持中立,在大選後,美方祝賀勝選者,也祝賀完成一場有效的民主選舉,美方清楚表明希望看到政權平穩過渡,對美國而言,台灣展現充滿活力的民主特質是正面的事。蘇利文再次說明美國的對台政策不變,向來遵循「一個中國政策」、《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但他也對台海周遭軍事挑釁日增而憂慮,稱這無助於和平穩定,美方與世界各國一樣,都希望、並盡一切可能支持台海和平穩定。蘇利文說,中共中央外辦主任兼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與他均同意,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繼續對話,也應盡快通電話,因領導人間的對話無可取代,這對美中政策的有效管理至關重要。接下來,蘇利文說,美國希望可以與中方深化危機溝通機制,減少衝突風險。美國已準備好就氣候、公衛、安全、全球經濟穩定與人工智慧等新挑戰與中國對話,並與其討論紅海、朝鮮半島的區域與全球議題。
尋求更多高級外交!拜登擬今年與習近平通話 布林肯再訪北京
美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甫與中共中央外辦主任、中國外長王毅舉行會談,美媒即引述華府官員消息稱,美國總統拜登計畫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今年春天通話,美國務卿布林肯今年亦擬再次訪問北京,兩國同時尋求更多的高級外交,管理雙邊的競爭關係。蘇利文和王毅27日在泰國曼谷完成了兩天逾12個小時的會談。白宮表示,雙方都很坦誠,曼谷會談具實質性和建設性,共同討論全球和地區議題,包括俄烏戰爭、中東、北韓、南海和緬甸。大陸外交部發聲明稱,兩國將良好利用目前的戰略溝通管道,妥善處理敏感議題。美國之音28日報導,美國政府一名高級官員表示,兩人之間的「悄然低姿態管道」,是兩國「負責任管理競爭和緊張局勢的重要方法」。該名官員還證實,布林肯今年將再次訪問北京。布林肯是去年訪問大陸的首位美國內閣成員,而作為對口官員,王毅其後也應邀回訪美國。報導觀察指,蘇利文和王毅自2023年5月以來,大約每隔4個月就在美國以外地方舉行會談,包括兩人2023年5月在奧地利維也納、同年9月在馬爾他展開會談,及今年1月在泰國曼谷舉行會談。在王毅2023年10月訪問華府期間,兩人也舉行了會談。此外,美中將在30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緝毒正式工作組會談,以停止加劇芬太尼危機的合成毒品和前體化學品(precursor chemicals)流入美國。美國官員認為,中國是墨西哥販毒集團合成芬太尼時,所使用前體化學品的主要來源;華府尋求在一些美國機場減少來自中國的前體化學品數量。在下周即將舉行的禁毒工作組會談之外,美中還準備在今年春季舉行人工智慧(AI)對話,並舉行「軍事海事協商協議」(MMCA)會談,以及國防部長和戰區指揮官之間的溝通。美中商務工作小組亦將在華府舉行首次面對面會議,但具體時間不明。
王毅曼谷會晤蘇利文 強調:台海和平最大風險是台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於26日至27日在曼谷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舉行雙邊會晤。王毅在會上向蘇利文強調,台灣選舉改變不了一中原則,台海和平穩定及中美關係的最大風險都是台獨。美方必須將不支持台獨承諾落實到行動上,支持中國和平統一;蘇利文則向王毅強調維護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表示兩國都需要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或對抗。新華社27日晚發布通稿稱,王毅與蘇利文這兩天圍繞落實兩國領袖在去年11月於舊金山會晤的共識,就妥善處理中美關係重要敏感問題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富有成果的戰略溝通。中方提台灣大選 無法改變一中王毅在會上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台灣地區選舉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風險是台獨,中美關係的最大挑戰也是台獨。美方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將不支持台獨承諾落實到行動上,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王毅說,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雙方應以此為契機,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平等相待而不是居高臨下,求同存異而不是凸出分歧,切實尊重而不是損害對方核心利益,共同致力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構建中美兩國正確相處之道;各國都有國家安全關切,但必須正當合理,不能搞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更不能藉此遏制打壓他國的發展。白宮27日晚發布聲明稱,雙方談及兩岸問題時,蘇利文向王毅強調了維護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蘇利文也強調,雖然美國和中國存在競爭,但兩國都需要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或對抗。經貿制度的國安界限 將進行討論聲明稱,此次會議是按照領導人指示,努力負責任地維持開放溝通管道,及管理美中競爭關係的一部分;雙方承諾維持這項戰略溝通管道,並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鍵領域開展更多高層外交和磋商,其中包括透過拜登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通話。新華社稱,雙方同意就國家安全和經濟活動之間的邊界進行進一步討論。同意兩國領袖將保持經常性聯繫,對雙邊關係進行戰略引領;推進中美各領域各層級交往,用好目前的戰略溝通管道及外交、兩軍、經濟、金融、商務、氣候變化等領域一系列對話磋商機制。並於近期啟動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組,及在今年春天舉行中美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機制首次會議;採取進一步措施,擴大兩國人文交流。中美恢復軍方溝通 取得進展白宮聲明稱,雙方認可近期在恢復軍隊間溝通方面取得的進展,並指出維持這些管道的重要性。雙方討論了春季舉行美中人工智慧對話的後續步驟,並歡迎在禁毒合作上取得的進展,包括1月30日成立中美禁毒合作工作小組。雙方也就包括俄烏戰爭、中東、北韓、南海和緬甸等全球和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實質和建設性的討論。《中國日報》英文版27日報導,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表示,華盛頓迫切希望與北京合作,緩和當前以巴衝突和紅海危機的緊張局勢。如果美國在紅海問題上需要中國,華盛頓就必須拿出誠意,尊重台灣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相向而行,為兩國關係穩定發展創造條件。
美國跨黨派資深代表團今抵台 外交部證實:明將晉見蔡英文總統
美國政府循例在我國大選後指派資深代表團訪台,傳達對民主台灣的堅定支持與祝賀。這次美方由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海德利(Stephen J. Hadley)及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B.Steinberg)組成跨黨派資深代表團,由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陪同,於今(14日)至16日訪台。外交部表示,對美方代表團來訪表達誠摯歡迎。代表團在台期間將拜會我國政府高層及各界政治領袖,並預計於明天(15日)晉見蔡英文總統,除祝賀我國順利完成民主選舉,也將與我方就台美各項重要議題及未來展望深入交換意見。外交部指出,美國一向是台灣民主發展進程的重要夥伴,近來更多次在各式國際場域以公開聲明及具體行動展現對我國民主成就的支持與肯定。外交部北美司司長王良玉(左)代表外交部在機場歡迎美國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B. Steinberg)(右)訪台。(圖/外交部提供)外交部強調,美方在我國大選後的此一重要時刻,除由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代表公開致賀外,並指派跨黨派資深代表團來訪,不僅彰顯美方對台灣不分黨派且跨政府的一致支持,更說明我國政府與人民珍視且堅定捍衛的民主價值正是台灣持續走向國際、迎向世界的關鍵能量。未來我國將在既有的良好合作基礎上,持續深化與美國的全方位夥伴關係,共同捍衛民主價值與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