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軍
」 以色列 哈瑪斯 黎巴嫩 美國 真主黨![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6/395286/sm-1e4be404a8cfaff2fa0e6c3777b60f1e.jpg)
履行部分停火協議內容 以色列軍隊從加薩走廊重點區撤軍
在簽署停火協議後,目前傳出以色列軍隊已於9日從加薩走廊中Netzarim走廊(Netzarim Corridor)撤軍。據了解,長約6公里的Netzarim走廊,是將主要將加薩走廊分為南北兩部分的關鍵區。在此之前,該區域被以色列佔領長達15個月。根據《CNN》報導指出,依據加薩政府媒體辦公室的資料顯示,以色列軍隊打開走廊後的第一個72小時,大約有50萬名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開始向被摧毀北部的家園前進,其中不少人徒步、乘車,甚至騎驢穿越檢查站。在撤軍完成後,哈馬斯發佈聲明表示「從Netzarim軸線 (Netzarim axis) 撤出錫安主義佔領軍 (Zionist occupation army) 是我們人民意志的勝利」。此外,埃及、以色列的邊界沿線仍然保持軍事部隊的存在,而由埃及、卡達官員管理的檢查站仍設於Netzarim走廊內。但在以色列撤軍後不久,巴勒斯坦當局表示,以色列軍隊在靠近加薩邊界的以色列集體農莊那哈爾奧茲(Nahal Oz)附近開火,造成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受傷人數目前則未對外說明。以色列國防軍 (IDF) 表示,他們是向接近加薩北部邊界圍欄的嫌疑人鳴槍示警,也提及過程中發生「數次命中」,但未說明是否有平民傷亡。事發後,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 (Israel Katz) 嚴詞表示「任何進入緩衝區的人,他的血液就會從他的頭上流出。對任何威脅以色列國防軍或圍欄區及社區的人,零容忍。」目前,停火及人質協議的第二和第三階段談判正處於不確定狀態。以色列總理納坦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對協議第二階段談判表示擔憂。據了解,第二階段協議中,主要是要求以色列部隊完全撤出加薩,並使剩餘人質返回加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1/393511/sm-111b5b75d269a8c061a36dc4ec2929bd.jpg)
戰亂衝突未歇!緬甸軍政府延長緊急狀態6個月 反對派:在作秀
緬甸軍政府2021年發動軍事政變後,距離其奪取政權已屆滿4年,不拓在奪取政權後,當地出現挺民主派的「人民防衛部隊」(People'sDefence Forces),雙方持續交戰,使得緬甸軍政府已多次延長緊急狀態。未料軍政府在1月31日第7次延長緊急狀態,儘管軍政府宣稱延長緊急狀態是為了大選做準備,但卻沒有給出舉辦選舉的確切日期。儘管軍政府宣稱延長緊急狀態是為了大選做準備,但卻沒有給出舉辦選舉的確切日期。(圖/達志/美聯社)根據《路透社》等外媒報導,緬甸軍政府新聞部門在聲明中表示,由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MinAung Hlaing)領導的執政軍事委員會(ruling military council)一致同意延長緊急狀態6個月。敏昂萊。(圖/達志/美聯社)根據聲明內容指出,「包括總司令以及代理總統在內的國防和安全委員會所有成員一致決定,根據2008年憲法第425條,將緊急狀態再延長6個月」,報導稱,敏昂萊告訴執政的軍事委員會,在解除緊急狀態並舉行選舉之前,「仍然需要和平與穩定」。以敏昂萊(Min Aung Hlaing)為首的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推翻了由國務資政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政府,此後緬甸就陷入內戰,至今政局依然動盪。以敏昂萊為首的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推翻了由國務資政翁山蘇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政府。(圖/達志/美聯社)由於軍政府去年表示,計畫在今年舉辦大選,並為此展開人口普查,但根據去年12月公布的普查報告,全緬甸330個鄉鎮中,軍政府僅統計了其中145個行政區的人口,加上7度延長緊急狀態,選舉等同無法舉行,預計最早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才有可能舉行。針對軍政延長緊急狀態,反對派嘲諷,軍政府籌備大選根本是在作秀,除此之外,當地有數十個反對黨被禁止參選,僅有親軍方的政黨才能參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90504/sm-da6a24ddd3bbfb2e26ebb322feeb1ec1.jpg)
以色列轟加薩再釀86亡 今與哈瑪斯「正式簽署停火協議」
以巴衝突已經持續了1年多,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在本月15日宣布達成停火協議,但加薩民防發言人表示,自宣布停火協議以來,以色列仍持續空襲加薩,造成至少86人死亡、258 人受傷。依據《以色列時報》最新消息,一名調停國阿拉伯官員證實,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談判代表,已經抵達卡達首都多哈(Doha)簽署停火協議,並同意釋放人質,停火協議預計19日中午正式生效。根據《CNN》等外媒報導,加薩民防組織發言人巴薩爾(Mahmoud Basal)表示,自15日,宣布停火協議以來,以色列的襲擊已造成86人死亡,包括23名孩童,另有258人受傷,「每次談論到休戰或停火時,我們都會看到轟炸強度升級」。報導指出,加薩衛生部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內,死於以色列空襲的人數達到11天內單日新高。以色列國防軍(IDF)則說,他們在過去1天打擊了加薩走廊「大約50個恐怖目標」,包括一所由札伊圖恩學校(Al-Zaytoun School C)改建成的避難所附近的法拉赫學校(al-Falah),係因哈瑪斯武裝份子利用該設施作為指揮中心。另據《以色列時報》(The Times of Israel)17日報導,一名調停國阿拉伯官員說到,停火協議於15日宣布後,談判代表仍繼續開會討論,以敲定具體實施細節,其中一個爭議點是用來交換人質的巴勒斯坦囚犯獲釋名單,最後在協調國的協助下解決,以色列與哈瑪斯才得以簽署協議。此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坦言,雖然仍有零星問題還未解決,但他有信心且期待雙方能夠按照計畫於19日開始停火、釋放人質。然而,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16日曾指控哈瑪斯在最後一刻背棄承諾、違背部分條款,揚言要等到停火協議簽署後再進行投票。後來,以色列安全內閣改在17日召開會議,內閣全面投票則會在18日進行,一名以色列官員也說,這可能導致原定19日生效的停火協議,推遲到20日才生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89955/sm-10d0fca3254ad641ca077322f25569ab.jpg)
以哈停火協議「傳出最新進展」 以色列有望答應從加薩撤出
以哈戰爭持續已久,日前傳出雙方的停火協議有所進展,兩名參與談判的官員於14日表示,哈馬斯已接受一項加薩地帶的停火協議草案,並同意釋放數十名人質。而來自美國和卡達的調解人透露,以色列和哈馬斯目前前所未有地接近達成協議,為結束持續15個月的戰爭帶來曙光。根據《美聯社》獲得的協議草案,這項協議的真實性已獲一名埃及官員和一名哈馬斯官員的確認。一名以色列官員則表示,協議取得了進展,但細節仍在最後敲定中。三名官員均要求匿名,因為談判細節尚未公開。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14的演講中表示,「我相信我們會實現停火,這一切取決於哈馬斯。」他補充說,「目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成功,結果可能在幾小時或幾天內公佈。」在過去的一年裡,美國、埃及和卡達不斷進行調解,以結束戰爭並促使釋放在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中被俘的數十名人質,目前仍有近100人在加薩境內被俘,軍方推測其中至少三分之一已經死亡。而協議草案旨在暫時停止戰鬥,為結束這場史上最具破壞性的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提供希望。這場衝突不僅破壞了中東的穩定,還引發了全球抗議。根據協議草案,在第一階段的停火期間,為期42天,以色列國防軍將從加薩的人口重鎮撤出,允許巴勒斯坦人返回北部家園,每日約600輛人道援助卡車將進入加薩地區;第二階段的細節仍在協商中,但初步計劃包括哈馬斯釋放其餘俘虜,以換取更多囚犯,並推動以色列軍隊「完全撤軍」;第三階段則預計在人質遺體歸還後,啟動國際監督下的三至五年重建計劃。儘管協議為停火和和解帶來希望,但草案未包括以色列在達成協議前的停火書面保證,這使以色列有可能在第一階段結束後恢復軍事行動。不過埃及調解人已口頭向哈馬斯保證,談判將繼續進行,並在第一階段結束前達成新協議以推進後續階段。以色列在協議中仍保留對費城走廊的控制權,此區域位於加薩與埃及邊境,曾是哈馬斯要求撤軍的重點。而以色列則將從內扎里姆走廊撤軍,此地區被視為巴勒斯坦人返回加薩北部家園時的安全檢查點。停火協議與人質釋放消息傳出後,以色列證券市場出現積極反應,交易所股價顯著上漲,反映了市場對和平進展的樂觀態度。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87755/sm-e991c3921f2f9b761bb8b871e3c09709.jpg)
哈瑪斯「擬釋放34人質」換取停火 以色列不買單持續屠殺
《路透社》引述匿名哈瑪斯官員的說法稱,哈瑪斯已批准1份以色列的談判名單,其中包括34名人質,有可能在潛在的停火協議中被交換,但人質的釋放將取決於以色列從加薩撤軍的意願,以及對永久停火協議的態度。對此,以色列政府否認收到哈瑪斯的人質名單,也沒有直接回應《路透社》的報導內容。以色列和哈瑪斯仍正在就換俘的人數和身分進行談判。《路透社》報導指出,該份人質名單是由以色列提交的,不過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質疑了這項報告,「與聲稱的相反,哈瑪斯尚未提供人質名單。」最近幾週,以色列告訴CNN,他們尚未收到哈瑪斯挾持的完整人質名單。另據以色列和埃及官員稱,就在幾天前,在卡達首都杜哈(Doha)恢復了人質停火協議的間接談判,但迄今為止談判幾乎沒有取得任何實質進展。哈瑪斯4日在談判桌上向以色列施壓,並發布了19歲人質阿爾巴格(Liri Albag)的影片。為此阿爾巴格的家人呼籲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抓住機會達成停火協議,並稱這段影片「讓我們撕心裂肺」。據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稱,哈瑪斯挾持的100多名人質中,據信至少有36人已經死亡。對此,以色列也對巴勒斯坦飛地加薩走廊展開不成比例的種族滅絕行動,根據加薩衛生部5日的最新數據,以色列國防軍的攻擊已在過去24小時內造成88人死亡,且自2023年10月以來共屠戮了45805人,並有超過109000人受傷,其中約7成死傷者是老弱婦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82013/sm-2c28a67ea23ea308d73110d35e0e43ef.jpg)
2天內空襲敘利亞480次 以色列50年來首次越線部屬軍隊
在阿薩德政權倒台後,敘利亞的政局陷入一片混亂之中。而以色列在此時對敘利亞發動大規模空襲,在短短的2天內就執行了480次的攻擊行動,目標主要是放在敘利亞的重要軍事設施、武器庫及海軍基地。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Israel Katz)表示,此次行動成功摧毀敘利亞海軍艦隊,是「一次重大成功」。而這也是以色列50年來首次越過非軍事緩衝區,將地面部隊部署到敘利亞境內。根據《CNN》報導指出,以色列軍方強調,此次攻擊是針對化學武器庫及遠程導彈設施,目的是防止這些武器落入極端分子手中。根據以色列國防軍(IDF)的資料顯示,空襲目標集中在首都大馬士革、霍姆斯(Homs)、塔爾圖斯(Tartus)、拉塔基亞(Latakia)及帕邁拉(Palmyra)等地。也有媒體拍攝到,拉塔基亞的敘利亞海軍港口及大馬士革西南的梅澤赫空軍基地(Mezzeh Air Base)遭受重創,軍艦及軍用直升機被摧毀。敘利亞活動團體「首都之聲」(Voice of the Capital)表示,這是大馬士革近15年來最猛烈的空襲,以色列軍隊還在緩衝區以外部署,駐紮在距離大馬士革僅25公里遠的貝卡瑟姆村(Beqaasem),該地位於以色列先前攻占的赫爾蒙山(Mount Hermon)在敘利亞一側山麓,赫爾蒙山位於敘利亞、黎巴嫩及戈蘭高地交界處,是重要的戰略高地。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表示,阿薩德(Assad)政權的垮台為「中東局勢的新篇章」。納坦雅胡認為,敘利亞政權的崩潰是以色列對哈馬斯(Hamas)、真主黨(Hezbollah)及伊朗(Iran)連續打擊的結果。納坦雅胡同時表示,以色列將繼續改變中東局勢,強調建立一個「無重型戰略武器及恐怖主義基礎設施的安全區域」。而以色列這次的空襲行動也引發國際社會關注,部分阿拉伯國家指責以色列趁敘利亞內亂之機擴張領土。阿拉伯聯盟(Arab League)批評以色列「利用敘利亞內部局勢的發展」,埃及則指控以色列趁混亂狀態佔領更多敘利亞領土。以色列軍方發言人否認部隊正向大馬士革推進,但承認已在緩衝區外行動,並表示這些措施是為保護以色列安全。報導中提到,以色列在1974年與敘利亞簽訂停火協議,建立了一個非軍事的「緩衝區」以緩解雙方衝突。然而隨著此次地面部隊越過該區並進一步行動,外界對以色列的意圖產生疑慮。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丹農(Danny Dannon)在給聯合國安理會的信中強調,以色列的軍事部署是「有限且臨時的措施」,目的是在防止對以色列公民產生威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4/378684/sm-a42cec90474892e82eb3d43bfa84cea4.jpg)
第3次黎巴嫩戰爭「24小時內停火?」 白宮國安會發言人:確定前什麼都不算數
4名黎巴嫩高層消息人士透露,美國總統拜登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預計在24小時內宣布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停火協議。然而,據《路透社》報導,並非所有以色列人都對擬議的停火協議感到滿意。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戰略溝通協調官約翰柯比(John Kirby)表示,他們即將敲定協議。不過他也強調,在協議正式完成之前,什麼都不算數。法國總統府則指出,停火談判取得了顯著進展。以色列1位高級官員透露,以色列內閣將於11月26日召開會議,審議與真主黨達成的協議文本。儘管協議接近完成,但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辦公室對於相關報導拒絕置評。此前,以色列官員曾提到,停火協議已接近完成,但部分問題仍未解決。儘管以色列的空襲和真主黨的火箭攻擊仍在繼續,2名黎巴嫩高級官員仍表達了謹慎的樂觀態度。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達農(Danny Danon)表示,以色列政府將根據任何協議保持襲擊黎巴嫩南部的能力。儘管黎巴嫩政府早些時候反對給予以色列這樣的權力。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黎巴嫩議會副議長告訴媒體,除非納坦雅胡改變主意,否則實施美國主導的與以色列的停火方案不存在嚴重障礙。他指出,該提案包括以色列在60天內從黎巴嫩南部撤軍,並在長期以來一直是真主黨據點的邊境地區部署黎巴嫩政府軍。黎巴嫩議會副議長表示,由誰來監督停火執行的問題已在過去24小時內解決。由美國領導的5國委員會將負責此事,而黎巴嫩過去的殖民母國法國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儘管談判取得了進展,但敵對行動仍在加劇。上週末,以色列對貝魯特進行了猛烈空襲,其中一次造成至少29人死亡。作為回應,真主黨向以色列發射了250枚火箭。11月23日,以色列軍隊襲擊了黎巴嫩達希耶區和貝魯特市中心的伊斯蘭目標。而前一天,以色列國防軍又襲擊了真主黨位於貝魯特的武器製造中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77146/sm-e669211731ca47a7811e06dc5927b68f.jpg)
以色列轟炸貝魯特市中心釀至少5死 傳真主黨接受「停火提議」
以色列軍隊持續對黎巴嫩展開攻擊,最新行動造成至少5人在貝魯特市中心喪生,同時真主黨的一枚火箭擊中以色列特拉維夫,導致至少6人受傷。不過據悉,黎巴嫩與真主黨已接受美國提出的停火提議,並向美國提交了書面回應。根據外媒《以色列時報》的報導,以色列軍隊繼續襲擊黎巴嫩,在貝魯特市中心造成至少5人死亡,而真主黨的一枚飛彈在以色列特拉維夫造成至少6人受傷。據黎巴嫩高級官員透露,黎巴嫩與真主黨已接受美國提出的停火提議,並向美國提交了書面回應。該提議旨在全面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呼籲真主黨解除重型武裝,並在以色列軍隊從黎巴嫩南部撤出後,由黎巴嫩軍隊接管邊境地區。美國特使阿莫斯·霍赫斯坦已啟程前往貝魯特,就細節進行最後談判。黎巴嫩官員對停火提案表示樂觀,稱該草案為「結束戰鬥的最嚴肅努力」,然而以色列尚未對此計劃作出明確回應。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表示,協議談判正在取得進展,但細節仍需保密。不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耶路撒冷的議會演講中強調,即使達成停火協議,以色列仍將對真主黨展開「系統性行動」。他表示,「即便有協議,我們也不能允許真主黨恢復至2023年10月6日的狀態」,他還批評拜登政府在應對以色列與真主黨及哈馬斯的衝突中缺乏有效政策。根據統計,以色列在黎巴嫩的攻擊已導致至少3516人死亡、1萬4929人受傷,同時加薩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進一步加劇。據醫療消息人士稱,11月18日的襲擊造成至少5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自2023年10月以來,以色列對加沙的攻擊已造成超過4萬3922人喪生,10萬3898人受傷。以色列國防軍聲稱,自衝突升級以來,已消滅約3千名真主黨成員以及數百名其他武裝分子;真主黨則表示,襲擊以色列北部和中部地區是為了支持加薩。美國最新提案草案包括一個為期60天的過渡期,允許國際委員會監督協議執行。然而以色列是否能在過渡期內繼續在黎巴嫩南部行動,仍是談判中的關鍵爭議之一。美國特使霍赫斯坦計劃本週前往以色列,促使協議達成。但分析人士指出,即使停火生效,長期和平仍充滿不確定性。黎巴嫩官員警告,如果以色列拒絕協議,可能會引發更大的衝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8/372218/sm-f3a8bec4e7215b33e35466b7969715a7.jpg)
以色列巴士站疑遭恐攻!卡車「衝進人群」釀33傷 肇事者遭擊斃
以色列大城特拉維夫27日疑似發生恐攻事件,一輛卡車在當地時間上午10時08分(台灣時間下午4時08分)衝進一個人群聚集的公車站,造成至少33人受傷。外媒指出,由於該地區靠近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總部和幾個以色列國防軍情報單位的所在地,因此這起事件被認為可能具有恐怖攻擊性質。半島電視台還指出,有當地記者向他們透露,該名卡車駕駛已經被目擊該起事件的持槍平民擊斃。綜合外媒報導,以色列大城特拉維夫(Telaviv Yafo)的格利洛特(Glilot)社區,發生疑似「車禍式恐怖攻擊」,一輛大卡車刻意在上午10點左右的交通繁忙時段,開車衝進阿哈朗雅瑞夫大道(Aharon Yariv Boulevard)上的一處公車站。外媒指出,由於事發當時,公車站內等車的人潮眾多,還有1輛巴士正停靠在巴士站等候乘客下車,其中甚至有許多是反應緩慢的老人家,因此這輛卡車的衝撞造成至少33人受傷,其中6人傷勢嚴重,甚至有1人有生命危險。以色列紅大衛盾會(MDA)發言人指出,目前已知有6人傷勢嚴重、7人傷勢中度、20人輕傷,另外有4人因為目擊事件感到身心不適,列為嚴重焦慮症。所有傷者都已經被送往附近醫院救治。以色列警方發言人埃赫羅尼 (Asi Aharoni) 告訴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襲擊者「已經遭到制服」。而半島電視台的報導則表示,一名來自以色列雅法的記者阿貝德‧阿布‧沙德(Abed Abou Shhade)告訴他們,卡車司機是一名來自特拉維夫北部的巴勒斯坦公民,且「目擊這起事件的平民一看到司機是誰就殺死了他。」不少外媒指出,由於事發地點靠近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總部和幾個以色列國防軍情報單位的所在地,因此這起事件被認為可能具有恐怖攻擊性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5/371965/sm-34c4f27e070774551abcdf27688e45a1.jpg)
伊朗、敘利亞首都凌晨驚傳爆炸聲 以色列證實「精準打擊」
今(26日)凌晨伊朗首都德黑蘭和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傳出多起爆炸聲,據《CNN》報導,以色列國防軍證實,對伊朗軍事目標進行了「精準打擊」,此行動被視為對伊朗先前多次攻擊的報復。根據美國官員透露,美方知悉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但強調這是以色列的自衛行動,並未針對伊朗核設施或油田,美國無意參與其中。以色列軍方在聲明中表示,過去數月伊朗持續對以色列發動攻擊,因此以色列「有權利也有義務」回應,並已全面動員防禦與進攻能力。伊朗官方媒體《塔斯尼姆通訊社》率先報導了德黑蘭西部的多起爆炸,其他伊朗媒體也證實此事,當局目前尚未發表正式聲明。以色列此次打擊被認為是回應10月1日伊朗發射180枚飛彈的行動,當時伊朗針對以色列發動襲擊,以報復以色列對其盟友黎巴嫩真主黨的「斬首」行動。雖然那次襲擊對以色列並未造成嚴重損害,但以色列國防部警告,將讓敵人「付出慘痛代價」。同一時間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也傳出爆炸聲,據敘利亞國家通訊社《SANA》報導,當局正在調查爆炸原因,並證實敘利亞防空系統曾攔截敵對目標。此外,有當地居民向《CNN》表示,她在凌晨被遠處的爆炸聲吵醒,並提到德黑蘭一整天有大量伊斯蘭革命衛隊駐守。有多家外國媒體推測,這次爆炸可能是以色列報復伊朗的軍事行動之一。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2/370982/sm-4d923208feefae52c707e541fb78fc43.png)
以色列稱醫院底下藏「真主黨5億美金」 院長反駁:僅剩急診室與太平間
以色列國防軍(IDF)近日表示,指稱在黎巴嫩貝魯特沙赫爾醫院(Sahel Hospital)地下發現真主黨的秘密掩體,內藏價值超過五億美元的黃金和現金。但魯特沙赫爾醫院阿勒梅(Fadi Alameh)強烈否認,表示在戰火的摧殘下,醫院僅剩下急診部門與太平間,更表示可以邀請黎巴嫩軍隊或其他觀察員前來檢查。根據外媒報導指出,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哈加里少將(Daniel Hagari)表示,這處地下掩體是已故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所設置,真主黨刻意選擇在醫院下方建造掩體,利用醫療機構作為掩護,以避免遭受以色列軍事打擊。其內部存放大量至少五億美元的黃金與現金。哈加里表示,這些資金原本應該用於重建黎巴嫩,但卻被轉用於資助真主黨的活動。而這批資金的來源,哈加里認為,主要是伊朗透過多種管道向真主黨提供資金。而目前以色列空軍目前正密切監視該掩體,並表示會持續追蹤。消息曝光後,沙赫爾醫院院長阿勒梅向媒體強烈否認這些指控。作為真主黨盟友「艾瑪爾」(Amal)運動的國會議員,阿勒梅表示,在戰火的摧殘下,醫院目前僅剩下急診部門與太平間在運作,而且目前已經開始讓醫護人員進行疏散。為了證實清白,阿勒梅表示可以邀請黎巴嫩軍隊或其他觀察員前來檢查,以證明醫院內只有手術室、病患和太平間,並無任何黃金和現金的藏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4/368944/sm-c4a7f0ca7773da0f30b1dbf35c932c54.jpg)
稱真主黨「用救護車運送士兵武器」 以色列國防軍襲擊黎巴嫩醫院
目前以色列與黎巴嫩之間的局勢日漸緊張,以色列國防軍先前表示,偵測到真主黨成員使用救護車來運送士兵、武器。而無國界醫生指出,在以色列持續性的攻擊下,目前至少造成50名負責醫療急救的工作人員死亡,甚至連帶影響到黎巴嫩境內的醫療情形。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以色列國防軍於12日對黎巴嫩北部新地點發動襲擊,在這場衝突中,除導致真主黨成員死傷慘重,一名聯合國維和人員再次受傷,這是第三名受傷的維和人員。黎巴嫩衛生部報告表示,以色列的襲擊已在黎巴嫩三個不同地區造成至少15人死亡、37人受傷。其中包括首次被襲擊的北部小鎮代爾比拉(Deir Billa)。以色列軍方表示,真主黨從黎巴嫩向以色列發射了近320枚炮彈,並且宣布封鎖了以色列北部部分城鎮的周邊地區。以色列軍方同日下令23個黎巴嫩南部村莊的居民撤離到奧瓦利河(Awali River)以北,該河從西部貝卡谷地(Bekaa Valley)流向地中海,當地的村莊最近一直是以色列攻擊的目標,許多村莊已經接近空無一人。以色列方面表示,真主黨在這些地點隱藏武器並發動攻擊,撤離是為了居民的安全。但真主黨否認有在平民中隱藏武器。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與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的通話中,對以色列近日對聯合國維和部隊在黎巴嫩駐地開火的報導表示「深切關注」,並敦促以色列確保維和人員和黎巴嫩軍隊的安全。此外,奧斯汀還強調,應該儘快從黎巴嫩的軍事行動轉向外交途徑。黎巴嫩衛生部在社群平台X上表示,以色列的空襲導致東部城市巴勒貝克(Baalbek)及貝卡谷地的五家醫院受損。無國界醫生(MSF)也在上週被迫關閉其在貝魯特南郊的診所,並暫時停止在北部另一家診所的活動。無國界醫生指出,過去兩週內,以色列襲擊至少造成50名急救人員死亡,並且嚴重影響了全國的醫療服務。以色列軍方表示,已經在黎巴嫩發動了約200次炮擊和空襲,擊殺約50名真主黨武裝分子,並摧毀數十個武器儲藏點。聯合國駐黎巴嫩維和部隊(UNIFIL)的一名成員11日遭到槍擊,經手術取出子彈後狀況穩定。此外,UNIFIL位於黎巴嫩南部拉米亞(Ramyah)鎮的駐地因附近炮擊造成的爆炸而受到重大損壞。真主黨聲稱,11日用無人機群襲擊了特拉維夫郊區,但未提供更多細節。以色列表示,其軍隊偵測並攔截了兩架從黎巴嫩來的無人機,沒有傷亡報告。黎巴嫩政府表示,自9月23日以來,以色列的攻擊已迫使約120萬人流離失所。以色列聲稱,其對黎巴嫩的攻擊旨在確保撤離北部以色列的數萬名居民能夠安全回家。黎巴嫩衛生部表示,截至周五,敵對行動已造成2,255人死亡。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也指出,目前被迫離開家園的黎巴嫩人數已超過2006年以色列與真主黨之間戰爭時的約100萬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伊朗朝以色列發射200多枚飛彈!以色列總理:它將為此付出代價
白宮表示,伊朗10月1日晚間向以色列發射約200多枚彈道飛彈,美國海軍驅逐艦向伊朗飛彈發射了大約十幾枚攔截彈,以色列全境發布空襲警報,兩國長期對峙局面「顯著升級」。據稱這是對真主黨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等人被殺的回應,這可能使該地區發生更廣泛的衝突。據《CNN》報導,在以色列多個地點的地面團隊觀察到,數十枚飛彈劃破天空,全國各地警報響起。據以色列軍方稱,這起攻擊造成至少一人死亡、多人受傷。以色列國防軍國際發言人納達夫·肖沙尼 (Nadav Shoshani) 告訴CNN的記者,此次空襲導致一名巴勒斯坦人在傑里科喪生。以色列誓言將對這次攻擊做出回應,這引發了其盟友對中東衝突可能進一步升級的擔憂。襲擊發生數小時後,以色列總理班傑明·內塔尼亞胡發表談話:「伊朗今晚犯了一個大錯誤,它將為此付出代價。伊朗政權不理解我們保衛自己的決心以及我們報復敵人的決心。」以色列國防軍(IDF)表示,伊朗此次攻擊發射約180枚彈道飛彈,是至今規模最大的飛彈攻擊之一,迫使數百萬以色列民眾躲進防空洞超過一小時。伊朗上次攻擊以色列是在4月,但以色列在美國、約旦和其他國家的幫助下,攔截了幾乎所有射向其領土的數百枚飛彈和無人機。法國、英國、德國和歐盟的高級官員都譴責伊朗對以色列的飛彈襲擊,警告這可能會給更廣泛的地區帶來災難性後果。英國首相凱爾·斯塔默譴責他所謂的「伊朗政權試圖傷害無辜的以色列人」並「加劇中東危險局勢」。德國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博克也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了伊朗的攻擊。伊朗向以色列發射彈道飛彈後,警報響起,人們躲在路邊。(圖/達志/路透社)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9/366369/sm-9d907edfa5be2255fb2c0ba11ac38212.jpg)
以色列地面入侵黎巴嫩南部!美國五角大廈向中東「增派數千兵力」
以色列軍方稍早宣布,即將在黎巴嫩南部展開有限的地面軍事行動。對此,美國五角大廈也於美東時間9月30日指出,美軍將向中東增派「數千名」士兵,以加強安全,並準備在必要時保衛以色列。以色列近期不但透過無線設備在黎巴嫩和敘利亞製造恐怖攻擊,還在黎巴嫩南部展開大規模空襲,造成數以千計的平民死傷。而以色列國防軍參謀總長哈勒維(Herzi Halevi)也揚言,以色列的空襲行動是在為「進軍黎巴嫩」做準備。如今以色列不但在27日空襲真主黨總部,擊殺真主黨的共同創建者、資深領袖納斯魯勒(Hassan Nasrallah),還在稍早宣布,即將進軍黎巴嫩南部展開有限的地面軍事行動,第3次黎巴嫩戰爭開戰在即!據美國之音的報導,五角大廈發言人辛格(Sabrina Singh)告訴記者,美軍對此將向中東增派「數千名」士兵,增加的兵力將來自多個戰鬥機中隊,她補充:「這些戰機不是為了協助撤僑,而是為了保護美軍。」新增部隊包括F-15E打擊鷹式戰鬥轟炸機、F-16戰隼戰鬥機、A-10雷霆二式攻擊機和F-22猛禽戰鬥機,以及支援它們所需的戰鬥人員,這些戰機將負責輪替已在中東部署的戰鬥機中隊。不過已部署的中隊將全部保留,使當地現有的空中力量增加1倍,「此舉將在未來幾天進一步加強防禦性空中支援能力。」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J. Austin III)先前已在美東時間9月29日宣布,他將暫時擴大亞伯拉罕·林肯號航空母艦(USS Abraham Lincoln CVN-72)打擊群,及其相關中隊在該地區的部署;「黃蜂號」兩棲戰備群也將繼續在東地中海地區執行任務。五角大廈聲稱,美軍將專注於「保護該地區的美國公民和軍隊、保衛以色列,以及透過威懾和外交手段緩和局勢」。奧斯汀強調,美國決心防止「伊朗及代理人」利用這一局勢或擴大衝突,並警告,「如果伊朗或其代理人針對該地區的美國人員或利益,美國將採取一切必要反制措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5/366095/sm-188d75d68e7896915a6f4f66c0c8e078.jpg)
別試圖改變中東的權力平衡! CNN資深記者示警:美國和以色列都曾失敗過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28日聲稱,殺死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勒(Hassan Nasrallah)是改變「未來幾年該地區力量平衡」的第一步。然而,CNN資深國際及戰地記者韋德曼(Ben Wedeman)卻認為,真主黨可能根本沒有受到致命傷,「對以色列來說,決定性的勝利是虛無飄渺的。」據CNN的報導,以色列近期不但透過無線設備在黎巴嫩和敘利亞製造恐怖攻擊,還在黎巴嫩南部展開大規模空襲,造成數以千計的平民死傷。而以色列國防軍參謀總長哈勒維(Herzi Halevi)也揚言,以色列的空襲行動是在為「進軍黎巴嫩」做準備。如今以色列27日又空襲真主黨總部,並聲稱真主黨的共同創建者、資深領袖納斯魯勒已遭到擊殺,真主黨方面隨後也承認該消息。對此,韋德曼也指出,雖然以色列極右翼政府對黎巴嫩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結構性變革,懷有宏偉遠大的計畫。但1982年6月爆發的第一次黎巴嫩戰爭(第五次以阿戰爭)事後也證實,以色列沒能消滅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也沒辦法在貝魯特建立一個可塑的、以基督教為主的政府,更沒有將敘利亞軍隊趕出該國。韋德曼提醒,也許以色列1982年入侵黎巴嫩的最重要遺產,其實就是「真主黨的誕生」,而真主黨隨後也發起了一場無情的遊擊戰,迫使以色列必須單方面從黎巴嫩南部撤軍,「這顯然是阿拉伯軍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成功迫使以色列撤出阿拉伯人的領土。」事實證明,在伊朗的幫助下,這個新組織比以色列試圖驅逐的PLO更具殺傷力。接著真主黨又在2006年的第二次黎巴嫩戰爭中繼續與以色列作戰,直到雙方陷入僵局並同意停火,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真主黨在伊朗的大力支援下變得更加強大。如今,真主黨因數名高層遭到擊殺,已陷入癱瘓及混亂,而且明顯受到了以色列情報部門的滲透,但韋德曼認為,現在談論真主黨的崩潰還為時過早。回顧歷史,除了黎巴嫩和以色列之外,美國還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而且隨著伊拉克軍隊的崩潰和美軍湧向該國首都巴格達,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曾經幻想著海珊(Saddam Hussein)政權的垮台,將導致德黑蘭和大馬士革政權相繼垮台,並為整個中東地區帶來民主自由及繁榮。然而,美國對伊拉克的佔領卻演變成一場無盡的戰爭,最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和鉅額的財富。海珊政權的垮台不僅沒有帶來民主自由及繁榮,反而導致伊朗能夠將其什葉派影響力擴展到伊拉克;因美國入侵阿富汗而潰敗的蓋達組織(Al-Qaeda),也得以在伊拉克的遜尼派三角地帶(Sunni Triangle)重生,並最終演變成佔領敘利亞和伊拉克部分地區的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韋德曼也感嘆,當他在寫這篇文章時,他看到了貝魯特南部郊區揚起的陣陣濃煙,並回憶起了小布希時期的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曾在2006年以色列與真主黨開戰時聲稱,我們目睹的所有流血和破壞,都是「新中東誕生的陣痛期」。然而以色列最終卻退出了黎巴嫩,且真主黨還變得更加強大,「小心那些承諾新黎明、新中東即將誕生,或是該地區力量將重新平衡的政客」,因為他們可能不知道接下來會面臨什麼意想不到的慘烈後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66047/sm-3a6e66807748e66d700fdebd6320a67a.jpg)
以色列持續跨境狂轟黎巴嫩!真主黨領袖死後2天 再有高層被擊殺
黎巴嫩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被以色列空襲擊斃兩天後,以色列仍持續轟炸黎巴嫩。以國軍方29日宣布,在28日時已擊殺真主黨中央委員會高階成員、預防安全部隊指揮官卡奧克(Nabil Qaouk),對於以色列的說法,真主黨目前尚未證實。黎巴嫩真主黨領袖被以色列空襲擊斃。(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多家外媒報導,以軍29日宣布,過去24小時鎖定攻擊真主黨數百個目標,更在28日成功擊殺真主黨中央委員會高階成員、預防安全部隊指揮官卡奧克(Nabil Qaouk,部分媒體稱為Nabil Kaouk)。外媒也引用《以色列時報》的報導稱,這波攻擊是由以色列空軍戰機依據情報資訊進行,鎖定貝魯特南郊達希耶(Dahiyeh)的真主黨據點發動攻勢,造成卡奧克死亡。以色列29日對黎巴嫩東北部一處村莊發動空襲,造成11人死亡。(圖/達志/美聯社)另據以色列軍方29日上午發布的聲明,「以色列國防軍持續以武力攻擊,破壞、削弱真主黨在黎巴嫩的軍事能力與基礎設施」。據了解,卡奧克於1980年代加入真主黨,以軍稱,卡奧克與真主黨領導層關係密切,直接參與針對以色列與以國人民的恐怖攻擊,包括近期這幾天的襲擊。不過針對以軍的攻擊行動,黎巴嫩官媒僅表示,以色列29日對黎巴嫩東北部一處村莊發動空襲,造成11人死亡。報導並未提及死者是否包含真主黨成員,舞外,據黎巴嫩衛生部數據顯示,自以色列本月稍早開始轟炸該國境內的真主黨據點以來,已造成超過700人喪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65872/sm-d58eff90c62cc645bf8afbd40d338d56.jpg)
以色列軍方宣布 27日空襲中已擊斃真主黨首腦納斯拉勒
以色列國防軍(IDF)27日對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南郊發動大規模空襲,目標鎖定真主黨(Hezbollah)領袖納斯拉勒(Hassan Nasrallah)。28日稍早,以色列方面發表聲明,宣布已在空襲中擊斃領導真主黨30年的納斯拉勒,以及真主黨南部戰線指揮官卡拉基(Ali Karaki)。自去年10月以哈戰爭爆發,伊朗撐腰的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並憑藉支持哈瑪斯(Hamas)名義向以色列北部地區發射火箭與無人機攻擊,兩邊展開跨境交火,近2週來更是戰火持續升溫。正當美國、歐盟與七大工業國集團(G7)等國極力斡旋,提議停火之際,以色列27日晚間突然無預警發起空襲,重擊真主黨位於貝魯特(Beirut) 的總部,並鎖定領袖納斯拉勒為攻擊對象。事後,襲擊行動後,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哈加里(Daniel Hagari)宣布軍方仍在調查納斯拉勒的生死狀況。據外媒報導,以色列方面稍早發布聲明,宣布已在空襲中擊斃領導真主黨30年的納斯拉勒,以及真主黨南部戰線指揮官卡拉基。另外,27日曾有親真主黨人士出面聲稱,「納斯拉勒安然無恙」,目前真主黨也未證實納斯拉勒的死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7/365337/sm-0414647a213c063843225443ef4c14dc.jpg)
以色列遊說團體發威!拜登雙手一攤:中東可能爆發全面戰爭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美東時間25日示警,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衝突,很可能升級為「全面戰爭」(all-out war),並承認自己為達成停火協議而持續的外交努力「存在局限性」。以色列近期不但透過無線設備在黎巴嫩和敘利亞製造恐怖攻擊,還在黎巴嫩南部展開大規模空襲,造成數千平民死傷;如今以色列國防軍參謀總長哈勒維(Herzi Halevi)又揚言,以色列的空襲行動是在為「進軍黎巴嫩」做準備。對此,拜登25日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脫口秀節目「觀點」(The View)採訪時聲稱:「我正在與我的團隊一起竭盡全力實現停火。」他認為,讓以色列和真主黨同意停火,可能有助於化解以色列及哈瑪斯在加薩地區的衝突。拜登補充:「雖然可能爆發全面戰爭,但停火還是有希望的,我正透過團隊裡的每一份精力來達成這項任務,因為人們渴望看到該地區出現轉機。」報導認為,上述言論比他在24日於聯合國大會上發表的公開發言更加坦率。據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近日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美國政府「正在與一些合作夥伴密切接觸,以緩和黎巴嫩的緊張局勢,並努力達成停火協議,這將為相關各方帶來諸多好處。」法國方面,也呼籲在25日稍晚召開聯合國安理會有關黎巴嫩問題的特別會議,為潛在的區域衝突降溫。對此,1名黎巴嫩官員,以及1位熟悉真主黨內部意見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真主黨「對包括加薩和黎巴嫩在內的任何解決方案都持開放態度」。不過,儘管以色列聲稱為停火談判開了綠燈,但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似乎不願意停止對黎巴嫩真主黨展開打擊,他在25日的安全會議上告訴幕僚:「談判只會在砲火中進行,我們會繼續傾全力向真主黨開火。」國際關係攻勢現實主義大師、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曾經解釋,以色列對美國外交政策擁有極大的影響力,以色列遊說團體更是積極致力於將美國外交政策引向親以色列的方向,所以就算拜登對納坦雅胡有所不滿,但美軍仍會積極協防以色列,無法阻止其推升地區緊張局勢。據加薩衛生部門25日的最新數據,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的種族滅絕行動,已造成4149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96006人受傷。另據黎巴嫩衛生部稱,僅23日1天,以色列在黎巴嫩發動的空襲就導致至少558人死亡,其中包括50名兒童和94名婦女,另有1800多人受傷,此後幾天又有數十人被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65322/sm-4f8b062bf515eb95186057ced9bcd93b.jpg)
金價連4日突破歷史新高 挑戰2700美元/盎司關卡
周三(25日)受到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多位聯準會官員鴿派發言,以及美國消費者信心出現3年多最大降幅所影響,黃金連續第4日創下歷史新高。黃金期貨現升0.07%,盤中最高觸及2694.75美元/盎司。高盛分析師Robert Quinn及其團隊發佈報告稱, 金價的上升才剛開始,重申其看升黃金的觀點,維持2025年黃金價格升至2700美元/盎司的目標。原因是全球央行不斷購買黃金,聯準會降息又會促使西方資本重新流入黃金ETF,因為黃金沒有利息收入,因此利率下降會增強黃金的投資吸引力,而黃金也為投資組合提供了重要的對沖價值以應對地緣政治衝擊。FXStreet分析師Christian Borjon Valencia也表示,由於美國公債殖利率攀升、美元走強,金價在創歷史新高2670美元/盎司後回落,但仍守住2650美元/盎司,黃金動能依然看漲。聯準會再次大幅降息的預期仍然給黃金提供支撐。交易員認為,聯準會11月降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為60%。High Ridge Futures金屬交易總監David Meger表示:「我們仍乘著央行寬鬆政策的浪潮,未來可能會推出更多寬鬆政策,因此美元預計會更加走軟。」聯準會逐步放鬆的貨幣政策不僅推動了黃金的上漲,還得到了市場資金的持續支持。黃金ETF的資金流入大幅增長,各大機構普遍預測黃金的漲勢將持續至2025年。這一趨勢無疑反映了全球投資者對避險資產的需求上升,尤其是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據最新消息,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和貝卡地區進行大規模空襲;以色列國防軍參謀總長哈勒維(Herzi Halevi)如今又揚言,以色列將進軍黎巴嫩,這進一步加劇了中東局勢的緊張。地緣政治因素通常是推動黃金價格上漲的關鍵催化劑之一,尤其在全面戰爭風險增加的情況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6/364896/sm-056ebf8186d6eeba091a4a8a6a7c02d8.jpg)
與真主黨局勢越演越烈 以色列政府宣布緊急狀態「為期一周」
近期以色列與黎巴嫩的真主黨之間的關係持續緊繃,目前有消息指出,以色列政府於23日晚間在一次電話會議結束後,宣布由於「特殊的後方情勢」的關係,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時間持續1周,直到30日為止。根據《以色列13頻道》報導指出,這次的緊急狀態是由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所遞交的申請,最後也獲得政府內閣的支持。報導中也提到,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與國防部長加蘭特之間似乎達成某種默契,對真主黨保持強硬立場的同時,又想盡辦法避免引發更大規模的區域性戰爭。目前以色列國防軍(IDF)將提交衝突解決方案以及如何結束行動的具體機制。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也向以色列傳達明確的信息,強調不希望以色列被捲入一場區域性戰爭。除此之外,美國政府也對以色列之後要如何應對真主黨一事表達出明顯關注。加蘭特後續也在特拉維夫的克里亞(Kirya)指揮中心發表演說,當中表示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目前在許多領域都顯得十分孤立,尤其在領導層受到重創的現在。目前真主黨拉杜安部隊(Radwan Force)損失慘重,包括旅級指揮官與參謀成員均遭到殲滅。以色列國防軍的行動成功消滅了多名恐怖分子,使真主黨失去部分作戰能力。加蘭特同時也表示,早在數周之前,以色列國防軍已將戰鬥重心從南部轉移至北部,目的是確保北部地區居民能夠安全返回家園。加蘭特表示,這一天對以色列國防軍來說是重要的一天,因為他們成功使數萬枚火箭與精確導彈失去用途,成功對真主黨的軍事能力造成了重大打擊。加蘭特還提到,自第二次黎巴嫩戰爭以來,真主黨長達20年的軍事部署正逐漸被摧毀。加蘭特強調,這是真主黨自成立以來最為艱辛困難的一周,以色列所取得的成果明顯可見。以色列的攻擊對真主黨的指揮系統、恐怖分子與重要火力基地造成了嚴重打擊,並對其士氣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儘管如此,加蘭特還是對民眾警告,敵人仍試圖在以色列全國各地發動攻擊。因此呼籲所有以色列公民,應嚴格遵守國土防衛指揮部的指示,以此來保障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