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危機組織
」不滿賴清德「新兩國論」 馬英九宣布不參加國慶大會
國慶大會今日在總統府前舉行,原本會出席典禮的前總統馬英九稍早在國黨中央黨部前宣布,因不滿總統賴清德主張的「新兩國論」,他決定不出席國慶大典。馬英九表示,今天是雙十國慶,大家普天同慶、薄海歡騰,原本他應該出席國慶大典,但是他決定不去參加了。因為賴清德主張新兩國論追求台獨路線,嚴重違法中華民國憲法,將把台灣2300萬人民帶向險境。馬英九強調,根據中華民國現行憲法,台灣跟大陸彼此之間並不是兩個國家,而是兩個地區,可以相互和平共處,他在總統任內、2015年跟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新加坡會面,兩岸也簽署了23個協議,但是賴清德現在卻違反憲法,提出「新兩國論」,引發台海緊張,全球嚴重關切,他已經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麻煩製造者trouble maker。馬英九說明,現在國際間已有許多質疑賴清德路線的聲音,包括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批評賴清德「挑釁程度高於蔡英文前總統」,又有全球知名、總部設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ICG)」最近發表報告,更建議賴清德應該重申依據我國的《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避免挑釁的語言。一個美國的媒體與一個歐洲的民間組織竟然同時批評賴清德總統違反他自己本國的憲法與法律,這些國際共識對臺灣是何其難堪、何其嚴重的指控?賴總統難道還不應該自我檢討,儘快改正錯誤嗎?馬英九呼籲賴清德,立即冷靜下心來,懸崖勒馬,以全體臺灣人民的幸福為念,放棄荒謬、違憲的「新兩國論」,不要為了個人錯誤的意識形態,再讓全體臺灣人民陷入險境,「否則你就對不起人民,你就不配再擔任中華民國總統!」。
美國「空投3.8萬份物資」被批作秀 各界批評:凸顯美華府軟弱無能
以色列軍方2月底朝加薩市一群等待領物資的巴勒斯坦民眾開槍,至少造成115人死亡,引發各界撻伐,而美國先前表示要援助加薩物資,這回信守承諾,2日出動3架C-130運輸機,以空投方式送補給,不過去引發外界抨擊,認為只有3.8萬份餐食,沒有關鍵醫療物資純粹是作秀,另外,專家們認為,空投援助根本無法對當前加薩的人道主義危機來來有意義的影響,此舉等同美國放棄對加薩人地面援助。美C-130空投糧食被嗆:沒啥用。(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外媒報導,美國中央司令部(US Central Command)2日在聲明中指出,美軍C-130運輸機沿著加薩海岸線空投了3.8萬份援助物資,另據五角大廈方面透露,3架C-130運輸機共空投了66個包裹,內容物不包含水跟醫療物品,而美國國防部也計畫在未來幾天內進行更多空投。根據報導,由於以色列軍隊日前對運補加薩走廊的物資車隊周邊的巴勒斯坦民眾進行攻擊,造成上百人死亡,事件也引起美國關注,總統拜登近日宣布將對加薩展開「空投物資」行動。不過此舉卻引發加薩當地援助團體不滿,抨擊美軍空投物資行動效果「等同再巨大傷口上貼一個OK繃」,且物資無法合理分配到每位加薩地區的人手中。救援團體批杯水車薪。(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據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聯合國事務主任高文(Richard Gowan)表示,空投物資是一個很好的曝光方式,但實際上對援助相當有限,另外,人道救援組織樂施會(Oxfam)的保羅(Scott Paul)則在X上發文痛批,該行動只是美國高官想減輕自己的罪,「向加薩提供微不足道的象徵性援助不會有任何幫助,甚至對巴勒斯坦人來說是極大的污辱」,呼籲美方應停止供應武器給以色列。此外,不少專家也將矛頭指向以色列,認為以色列阻礙了加薩走廊人道主義援助行動,而英國《衛報》引述了一名專家說法,認為美國隊加薩走廊進行空投援助的舉動,等於是顯示美國軟弱以及無能的表現。美C-130空投糧食被嗆:沒啥用。(圖/翻攝自X)
「拜習會」下周APEC登場! 美媒:將談台海、芬太尼及軍事交流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週將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上舉辦雙邊會晤,分析人士指出,北京和華盛頓將試圖消除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的互不信任,並改善已中斷一年多的軍事交流。綜合《路透社》、《美國之音》的報導,APEC是一個由21個成員組成的經濟體集團,GDP約佔全球62%,貿易額幾乎佔全球一半,因此日益成為中美戰略競爭的新舞台。距離中美領導人上次在G20峇里島峰會期間會晤已經過1年,儘管美國官員事前聲稱習近平和拜登「原則上同意」於舊金山會面,但北京尚未確認習近平將出席11月15至17日的APEC會議。中國表示其領導人的出席與否將取決於美國是否表現出「足夠的誠意」。報導指出,中美關係預計不會出現重大突破,但雙方還是會討論台海議題,並試圖改善嚴重中斷的軍事交流,以及芬太尼類鴉片止痛劑從中國流出的問題。不過分析人士也指出,有鑑於雙方在台海議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北京和華盛頓恐會「盡可能地減少」談論台灣。史丹佛大學公共政策智囊機構「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研究員坦普爾曼(Kharis Templeman)認為,由於中華民國1月將舉行總統大選,這將徹底改變台海局勢,因此雙方都在靜觀其變。致力於防止戰爭的非政府及非營利組織「國際危機組織」(ICG)高級中國分析師在接受《美國之音》電話專訪時則表示,華盛頓對台北持續的政治和軍事支持,增加了北京方面對美國試圖「將台灣與中國永久分離」的擔憂,「這也引發外界質疑,美國是否仍堅守其一個中國政策。從本質上來講,海峽兩岸解決分歧的過程必須是和平的。」儘管中國一再將「台灣獨立」作為其紅線,但坦普爾曼表示,北京的最新言論與其過去的發言近乎一致,這意味著北京方面的擔憂程度並沒有顯著提升。
海地最強幫派號召民眾示威 警官變角頭放話「武裝推翻政府」
海地自2021年前總統摩依士遭暗殺後,政局動盪不安、暴力案件層出不窮,當地最強幫派老大切里齊耶(Jimmy Chérizier)日前號召民眾走上街頭,示要用武力推翻政府,解決安全問題。「G9幫」老大切里齊耶曾是一名警官,後來卻成為黑幫老大,綽號「Barbecue」。他日前向路透社表示,他們將會發起任何行動,將現任總理亨利(Ariel Henry)推翻,並表示會使用武力進行鬥爭。海地首都太子港,現今有高達90%被武裝幫派佔領,根據NGO「國際危機組織」(ICG)專家達林表示,現今的海地警察武器裝備都不敵武裝幫派,難以鎮壓。海地現任總理亨利曾被指與摩依士暗殺案有關,且在前任總理摩依士死後,當地幫派犯罪、殺戮等犯罪日漸猖獗,部分幫派還封鎖食物補給路線,導致數百萬民眾連吃飯都成困難,亨利不但未能阻止國內暴力事件,更被指干預選舉,阻撓政治危機解決,使得民眾主動發起自我防衛運動,名為「Bwa Kale」,用砍刀、石頭和槍支反抗政府。自去年10月以來,亨利政府與外國領袖就不斷呼籲要外國進行干預,好讓海地警察能重新控制首都太子港,解決暴力與安全危機,而海地在9月20日時正式與肯亞建交,肯亞總統魯托(William Ruto)宣布,之後將致力布署特種部隊,將針對情勢制定可行的長期解決方案,協助海地解決狀況。如果聯合國決議通過,專家達林預計安全部隊成員可能會在11、12月抵達海地,他表示「預計會有大約2千名警察,也許還有一些軍事後備部隊,但規模不會像之前的武裝干預那麼大」,但仍有部分民眾持懷疑態度,因海地自19世紀起就不斷有外國國家干預,一連串災難經驗讓他們不敢再期待,擔心安全部隊只會幫助亨利政府,放生民眾。民眾接受訪問,持懷疑態度「即將到來的1千名肯亞人不會解決我們的安全問題,因為美國至少來過這裡三次,安全狀況變得更糟,沒有任何力量能夠解決海地的問題。海地的問題只能由海地人來解決」;但有部分人因幫派變得相當貧窮、流離失所,期待聯合國能替他們找回家園、恢復和平的生活。
緬甸處決4民運人士 數十年來首次執行死刑
緬甸官方媒體今(25日)表示,緬甸軍方處決了4名民主活動人士。這些人被指控,幫助實施恐怖行為,而這也是東南亞國家幾十年來首次執行死刑。《緬甸環球新光報》(Global New Light of Myanmar)報導指出,被處決的人包括53歲民主活動人士覺敏友(Kyaw Min Yu)以及與翁山蘇姬同黨的前國會議員、嘻哈藝術家漂扎亞導(Phyo Zeya Thaw),另外2人為Hla Myo Aung、Aung Thura Zaw。報導稱,這4人已根據反恐法和刑法受到指控,處罰是按照監獄程序進行的,但對於什麼時間處決、以什麼方式處決皆沒有說明。據了解,緬甸以前的處決是絞刑。不過漂扎亞導的妻子表示,並未收到當局告知丈夫被處決的消息。路透社報導,自去年政變以來,緬甸一直處於混亂之中,在軍隊鎮壓了城市中大部分和平的抗議活動後,衝突在全國範圍內蔓延。政治犯援助協會(AAPP)指出,緬甸最後一次司法處決是在1980年代後期。政治犯援助協會(AAPP)說,「自政變以來,已有2100多人被安全部隊殺害,但軍政府稱這個數字被誇大了。」事實上,暴力的真實情況難以評估,因為衝突已經蔓延到更偏遠的地區,少數民族叛亂團體也在與軍隊作戰。國際危機組織駐緬甸分析師理霍西(Richard Horsey)直言,最近的處決使結束騷亂的任何機會都消失了,這是一個政權表明它將為所欲為,不聽任何人的聲音,它認為這是一種實力的展示,但這可能是一個嚴重的誤判。
烏總統坦承馬力波全城被摧毀 專家憂:俄「勝利日」軍事行動恐升級
俄烏戰爭持續膠著,烏克蘭城市在俄軍狂轟之下嚴重損傷,該國總統澤倫斯基6日坦承,除了亞速鋼鐵廠之外,港口城市馬力波(Mariupol)已經被徹底摧毀;不過澤倫斯基也重申,烏克蘭絕對不會向俄羅斯妥協,除非敵軍退回戰爭爆發前的陣地。不過根據外媒報導,本月9日為俄羅斯的「勝利日」,外界預測俄羅斯總統普丁很可能在當天「會有大動作」,是否可能讓戰爭行動升級,外界關注。綜合外媒報導,澤倫斯基近日表示,烏國東南部港口城市馬力波在遭到俄軍連日圍困後,已經「全然被摧毀」,除了亞速鋼鐵廠外,該市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被俄軍接收。澤倫斯基是在6日於倫敦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視訊談話中談論此事,他表示「馬力波已經沒有東西可以損失了,這座城市已經被催毀,除了亞速鋼鐵廠外,整個馬力波都被徹底夷平沒有其他建築了」。澤倫斯基表示,目前仍然有200名平民和逾千亞速軍被困在鋼鐵廠地下隧道,雖然烏國正積極協助當地剩餘守軍和平民撤離,但是俄軍不願意停火,仍然不停砲轟阻礙撤離行動。他重申烏克蘭絕對不會因此認輸,除非俄軍退回戰爭爆發前的陣地,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才有可能,「這是烏克蘭能接受的最低限度」。雖然外媒分析,就澤倫斯基的說法而言,烏克蘭並不堅持收回在2014年被俄羅斯併吞的克里米亞土地,與他曾說「要求俄軍歸還佔有的所有烏克蘭領土」說法有所妥協,但本月9日為俄羅斯的「勝利日」,西方官員認為,普丁將在勝利日很可能會將「特殊軍事行動」升級。「勝利日」是俄羅斯為慶祝二戰時,俄軍打敗納粹德國的紀念日,往年俄羅斯會舉行閱兵儀式,不過西方官員認為,普丁很可能在今年的勝利日宣傳對烏克蘭「特殊軍事行動」的成就,甚至可能升級戰爭,根據BBC報導,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高級分析師伊格納托夫(Oleg Ignatov)指出,普丁有很多選擇,像是制定動員法,用於當俄羅斯進行侵略或爆發針對俄羅斯的武裝衝突時,可以啟動軍事動員;不過普丁也可能在9日當天宣布戒嚴,暫停選舉並且進一步集中權力。同時也有其他專家列出其它可能選項,譬如普丁在當天宣布聲明紀念,或是併吞頓巴斯(Donbas)地區分離領土,或是推進至烏國南部的敖德薩,甚至宣布全面控制馬力波等。
阿富汗總統捲款落跑 兒子被爆住在美國百萬別墅豪奢度日
民兵組織塔利班攻下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阿富汗總統甘尼(Ashraf Ghani)攜帶鉅額財物逃離國內。雖然甘尼一直堅稱是迫於安全團隊的要求而離開,但不少人對這逃難總統失望不已。而近日有外媒爆料,其實甘尼的兒子並不在阿富汗境內,而是一直住在美國的一個豪華別墅中,每天都十分滋潤的過著自己的日子。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現年39歲的塔雷克(Tarek Ghani)是甘尼的兒子,擁有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學士學位、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還頒發碩士與博士學位給他,目前是一名經濟學教授。而他的妻子伊莉莎白(Elizabeth Pearson)先前曾擔任參議員的法案主任,算是十分有影響力的女性。報導中指出,對於目前阿富汗所面臨的窘境,似乎與塔雷克毫無關係,塔雷克依舊居住在自己華盛頓特區的別墅中,距離美國國會大廈僅一英里的距離,據悉,這棟別墅在2018年購入時,就花了這對夫妻95.9萬美元,而如間價格已經飆漲到達120萬美元,目前該地區的平均房價也是美國全國排名第七昂貴的地方。在此之前,塔雷克其實一直宣稱自己要致力於改變阿富汗,同時也曾經在國際危機組織中擔任了2年的首席經濟學家,他也在大學期間,曾經擔任當時任職於財政部長父親的助手,但即便如此,當《每日郵報》的記者前往訪問他時,塔雷克拒絕發表任何有關阿富汗的言論,就直接關上大門。隔沒多久,《每日郵報》的記者再次在華盛頓特區的洛根圓環( Logan Circle )街區發現了塔雷克的身影,該地區是華盛頓特區的時尚中心,附近有著許多精品服飾店與酒吧。塔雷克被記者發現身穿悠閒的服裝,逕自自由進出當地的高檔手表與皮具店,之後甚至在咖啡廳中與朋友相談勝歡,阿富汗的處境似乎與此時的塔雷克毫無關係。
高加索地區爭議!砲轟亞塞拜然第二大城 納卡當局:不排除繼續炸
高加索地區的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針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簡稱「納卡地區」)的爭奪戰火仍持續,兩國開打一個禮拜,死亡人數已經超過240人,雖然美法等國都出來呼籲雙方停火,但顯然被當成耳邊風。亞塞拜然4日指控亞美尼亞轟炸人口超過30萬的第二大城占賈(Ganja);不過遭亞美尼亞否認,但納卡當局坦承已摧毀占賈的空軍基地。亞塞拜然控第二大城占賈挨轟,納卡當局稱炸毀空軍基地就停火。(圖/翻攝自Al Jazeera、AP)根據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 )報導,亞塞拜然指控,亞美尼亞轟炸占賈造成一名平民傷亡,更怒斥亞美尼亞轟炸亞塞拜然領土是「蓄意擴大戰事」,不過亞美尼亞官方完全否認這項指控,不過兩國爭議地帶納卡當局指出,已摧毀一座位在占賈的空軍基地,強調是亞塞拜然先攻擊納卡首府斯捷潘奈克特(Stepanakert)的平民區,而且就是透過占賈的空軍基地發動。納卡地區位在亞塞拜然境內,但居民在種族上屬亞美尼亞人而存在分離主義勢力。(圖/翻攝自Al Jazeera)這片東南部高加索地區一直都是西方關注的焦點,作為連接歐、亞、中東三大區域的咽喉,也是石油與天然氣流通的要道。攤開地圖來看,納卡地區位在亞塞拜然境內,但居民在種族上屬亞美尼亞人而存在分離主義勢力。 卡拉巴赫地區首府遭亞塞拜然軍方夜襲,一間商店被飛彈轟炸後,在夜色中燃起大火。(圖/Reuters)亞塞拜然近來跟當地的亞美尼亞人部隊發生軍事衝突,衝突中的要角俄羅斯一直與亞美尼亞維持軍事同盟,但同時又與亞塞拜然政府方關係密切。所以兩國在過去30年來即便有所衝突,通常會由俄羅斯出面調解平息,而自從土耳其出兵涉入後,東高加索地區面對的情勢更加複雜。土耳其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Erdoğan)呼籲,要找到衝突的解決方案,占領者(亞美尼亞人)必須撤離這片土地。儘管「雙亞」在1994年簽訂停火協議,當地仍動盪不安,邊界時有衝突,調停對話無法平息爭端,國際危機組織2015年以來已通報近300起突發事件,加上9月27日起雙方再掀起激烈戰事,造成嚴重傷亡,兩國政府都以「戰爭」詮釋這場衝突,緊張情勢快速升溫,短時間內似乎國際列強也無法壓住這股戰火。
國民黨聲援馬英九 強調政府不該汙名化提醒戰爭風險的人
前總統馬英九近日指「錯誤的國家路線將台灣推到戰爭邊緣」,遭民進黨政府強力批判。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今天下午在中常會公開挺馬,並強調全力備戰、絕不畏戰是國防基本工作,一致對外更是不分朝野目標,但揭露衝突風險、提高全民危機意識同樣是執政者該有作為,不該刻意汙名化要提醒戰爭風險的人。江啟臣指出,上週日是823炮戰,戰爭記憶提醒台灣和平的難能可貴,新冠肺炎疫情與美國總統大選讓美中對抗情勢急遽升高,今年六月國際危機組織「危機觀察」報告將台灣海峽列入「政治安全情勢重大惡化地區」,對照共軍演習、共機繞台挑釁越加頻繁,執政當局不應對區域形勢毫無警覺。江啟臣指出,民主社會對執政者提出質疑很正常,執政者應回歸事實權責做回應,不該刻意污名化提醒戰爭風險的人。他說,全力備戰,但絕不畏戰,當然是國防基本工作;一致對外,共同捍衛國家利益也是不分朝野的目標。但揭露衝突風險、提高全民危機意識,同樣是執政者應該有的作為。江啟臣強調,國民黨身為中華民國開國政黨,以維護中華民國主權為己任,以捍衛台灣安全為使命,為國家安全及兩岸和平,國民黨不怕當示警烏鴉,除將支持國家充足戰備,同樣期待兩岸執政者積極追求和平穩定的兩岸發展,以對話取代對戰,以競爭取代戰爭。此外,針對不當黨產釋憲案將出爐,江啟臣也說,蔡英文總統「用人唯綠」的習性下,國民黨沒有樂觀本錢,但是國民黨黨也不會任人宰割,不論釋憲結果如何,國民黨仍會依照過去黨代表大會決議,以及歷任黨主席意見,除保留必要辦公室及支付已退休黨工退休金、現職人員之年資結算外,將其餘之黨產捐作公益。
王之道/台海情勢惡化 小英政府別裝瞎
總統蔡英文打著「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旗幟,以八百一十七萬票贏得連任,不到半年,大陸公布實施《港區國安法》,即使西方國家集體譴責並制裁,卻無法撼動香港「二次回歸」的事實。「國際危機組織」六月的「危機觀測」,近年來首度將台灣海峽列為「政治與安全情勢重大惡化地區」。據美國學者分析,蔡英文的連任加速中共強硬處理香港問題,《港區國安法》明確列出包括「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的四項罪行,其中,「境外勢力」即主要針對台灣。該法對香港內部已產生嚇阻效果,知名民主派人士與港獨劃清界線,鼓吹「港獨」的組織也宣布解散。雖然台灣與香港的主權地位不可相提並論,具備一定國防力量的台灣,維持國土安全與穩定暫時沒有問題,但大陸軍力快速擴充,又在涉及主權及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問題上強硬出手,使美中台原本就脆弱的均勢,更搖搖欲墜。從國際層面來看,俄羅斯、古巴等七十多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議中,發言支持《港區國安法》;英國等二十七國要求大陸撤回該法,美國則因二○一八年退出人權理事會,無權發言,因此,中共並未處於劣勢。此外,美國行政及國會雖對於《港區國安法》表達強烈立場,但直至目前,實際措施僅限於中止香港的出口許可豁免,停止數量微不足道的國防物資及軍民兩用技術出口。香港是美國貿易的「金雞母」,二○一八年包括貨品及服務業的雙邊貿易總額高達六百七十億美元(近新台幣二兆元),美國在貨品貿易上享有三百一十一億美元(約新台幣九千億元)順差,假如美國取消香港「獨立關稅領域」地位,大陸將採取報復措施,屆時美國的損失會遠超過大陸。另外,美國與香港有十多項涵蓋航空、司法互助、港口安全等雙邊協定,都令川普政府投鼠忌器。此外,隨著兩岸關係逼近「臨界點」,美中台三方軍事動作不斷,美國「尼米茲號」與「雷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四日起在南海演練;中共一日至五日在西沙群島舉行軍演;台灣則將於下周進行「漢光三十六號」演習,即使三方無發動戰爭的意圖,但不斷拉高軍事態勢,發生意外及誤判的機率必然增加。《港區國安法》使原本屬於長期慢性競爭的台灣問題,隨時可能突變為「猛爆性」對抗,消費香港議題的民進黨政府如不能警覺,及時調整現行兩岸及外交政策,今日香港足為台灣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