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衛生組織
」男不孕不只精蟲品質問題 醫曝:要注意!可能是「這問題」惹禍
38歲小林與妻子結婚後一年多,一直想有個孩子,備孕期間即使透過賀爾蒙調整藥物,來治療丈夫精蟲活動力低問題,卻總因為勃起障礙遲遲未能受孕。最終求助醫師後,透過給予口服助勃藥物及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妻子也在幾個月後順利受孕。六對夫妻一對不孕 「勃起障礙」讓備孕卡關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泌尿外科醫師謝昆霖說明,男女之間若持續一年有規律且未避孕之性行為,但仍未懷孕便可稱為不孕症。不孕問題一直是國內甚至全球重視的議題之一,國際衛生組織(WHO)在2023年4月發表了一份全球性調查報告,發現有17.5%的成年人不孕,也就是大約每6對夫妻便有1對患有不孕症。造成夫妻不孕的問題男女的因素相當,各佔1/3,而剩下1/3則為雙方皆有問題或找不到關鍵問題。男性不孕近幾年逐漸被重視,許多研究發現精蟲品質在這數十年來有明顯下降。除了精蟲品質外,臨床上有些病人在第一步驟便產生障礙,無法把精蟲順利送至女性體內,也就是性功能障礙,包括勃起功能障礙(不夠堅挺或過程容易軟化),以及射精障礙(早洩、遲洩、逆行性射精等)。藥物或體外震波治療 可改善勃起問題針對不孕男性且伴隨性功能障礙,謝昆霖有下列幾點提醒及建議:1.不孕症男性相較於一般族群,有較高的性功能障礙,而這也是阻礙順利受孕的第一道難題。2.有許多疾病可能會影響精蟲品質及性功能障礙,例如睪固酮濃度不足、攝護腺慢性發炎等相關疾病,因此若有性功能障礙的不孕男性,建議盡早至泌尿科求診。3.適當的藥物或物理性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可改善此類不孕夫妻的男性性功能障礙,而且此類治療不會阻礙受精,或影響之後的胚胎發育。4.備孕期間不必集中火力,刻意減少行房次數,適當的性行為頻率,除了有助於精蟲品質維持,還可以減少關鍵日行房的不安及緊張感。5.夫妻雙方可以適時聊聊,減少因情緒不安而影響備孕。適當轉換心情、環境也有助於受孕。不孕跡象或性功能障礙 及早就醫提高受孕率謝昆霖表示,一場戰爭要勝利,除了要有訓練精良的士兵,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士兵投射到戰場上。呼籲在備孕期間的男性,有不孕跡象或產生性功能障礙時,應尋求泌尿科醫師協助,找出是否有潛在疾病且加以解決,提高成功受孕機率。
男性不孕近年增加 醫揭「3因素」影響精子品質盼對症下藥
夫妻結婚多年努力做人,明明沒避孕卻生不出來?根據統計,國人不孕症比率高達15%,且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在2、30年前早期社會,許多人認為無法懷孕,都是女性肚皮不爭氣,不過這項論點早已被推翻。台北中山醫院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師表示,夫妻不孕的原因男女各有一半責任,而男性近年來更是遇上了「蟲蟲危機」!男性面臨「蟲蟲危機」! 品質、數量銳減難受孕李世明醫師表示,在男性不孕症的檢查中,以「精液分析」為最基本的檢查項目,用來評估男性精蟲的數量、型態及活動力的表現,也能看出是否有異常。他提到,若以國際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的「精蟲數目」標準而言,1990年以1cc的精液中有6000萬隻精蟲算及格;到了2010年卻下修至1cc精液有1500萬隻精蟲就算及格,顯示男性的精蟲數目逐年下降中。加上精蟲的品質不好、活動力不足及穿透力不夠等因素,使得精子更難游至輸卵管,並穿越女性卵殼的屏障,進而成功受孕。男性不孕原因曝光 3因素影響精子品質至於精蟲品質不佳的原因為何?中山醫院泌尿外科黃榮堯醫師表示有3項關鍵因素。首先為「先天性異常」,像是染色體不正常、睪丸發育不良、隱睪症等;再來是「製造過程」出問題,譬如常見的精索靜脈曲張疾病,因血液的鬱積使得睪丸溫度上升,進而影響睪丸製造精子的能力;最後是「輸送過程」出問題,從睪丸製造精子後,經過副睪丸、輸精管、射精管後,最後經過陰道到達子宮,只要任何環節有阻塞、感染,都可能導致無法成功受孕。不孕夫妻攜手檢查 成功生子不是夢李世明醫師表示,女性不孕症檢查有其評估的標準,包含子宮、子宮內膜、卵巢及輸卵管都要進行評估;而男性則要以精液分析來了解精蟲的狀況,也會從血液分析是否有內分泌失調情形。透過現今醫療技術的協助,就算遇到蟲蟲不給力也無需太擔心,可以透過睪丸、副睪丸取精及單一精蟲顯微注射等生殖醫學科技來解決男性不孕症的問題。李世明醫師提醒,生孩子是兩個人的事,夫妻間若嘗試自然懷孕一年沒有成功,建議男女雙方能一起進行不孕檢查,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期望在生殖醫學及泌尿專業的幫助下,成功受孕不再是夢想!
遍尋各國都無儘速火化規定 藍籲指揮中心速訂新火化指引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天召開記者會,再度要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該儘速參照世界衛生組織明定的「確診者死亡喪葬指引」以及其他先進國家做法,儘速提出符合國際規範與本國民情的染疫者遺體火化新指引。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根據衛福部109年1月15號公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死亡大體處理方式,是「火化、報請主管機關核准後深埋,並且盡速處理。」,國民黨團也整理衛福部長陳時中近期對確診死亡大體24小時處理的說法,一變再變。6月1日他說「是24小時通報,不24小時要處理屍體」、6月6日說「火化規則沒變過,是公文讓人容易誤解」、6月7日改口「沒有說24小時內火化是錯的,那是對的,盡速就是指24小時內火化。」曾銘宗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曾在2020年3月14日針對於染疫確診死亡者大體處理,發布喪葬指引,強調迄今為止,並沒有證據顯示,因接觸確診者死亡大體而遭到感染。同時還強調,死者的尊嚴、文化及宗教傳統和其家人必須受到尊重和保護。此外,就是「宜避免」倉促處理確診死亡者大體」。曾銘宗因此質問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火化之亂究竟還要燒多久?現行指引規劃既然不符國際規範和慣例,執行上又衍生重大爭議,順應民意修正相關指引,真有這麼困難嗎?國民黨團屢次要求衛福部修訂新的火化指引,到底還要多久才做得到?蔡政府處理確診者火化,難道就不能更有人性?更有溫度些?國民黨團書記長萬美玲則表示,從黨團要求訂定新火化指引後,6月6日到12日,又增加了確診往生者1232人,平均每天增加176人,代表有176個家庭,要糾結是否24小時內火化家人,而且在無任何可依循標準下,莫名其妙的必須同意立即火化。她說,新的殯葬指引拖了將近一周仍不見蹤影,每天都有不少家庭必須承受煎熬和難過,而且無處申訴,甚至連理由都問不到,萬美玲也不禁要問,現階段對確診者規範都已逐漸鬆綁,但是對於確診往生者卻必須24小時內火化,衛福部所謂的「盡速」在醫院端、殯葬端的認知指引就是24小時內,由於確診者解隔不斷放寬,她實在無法理解對於確診往生者,為何還要這麼「嚴格」?萬美玲指出,國際衛生組織都沒有要求必須要在24小時火化,英國制定的殯葬指引,更細緻到參加葬禮人數、每個人的間隔距離、哪些人可以參加喪禮等等都有標明。她說,也許疫情指揮中心認為,過段時間新指引就會制定出來,但他要問指揮中心,每天都有確診者往生者,能不能多想想家屬看到無法送行親人,心裡有多痛、多難受?藍委洪孟楷則引用媒體報導美國CDC制訂的殯葬指引,不限下葬、火化,重點在於「尊重死者」,強調對往生者最後尊重。他也問,已經2周過去了,殯葬指引在哪裡?其他國家不是都有相關規定嗎,指揮中心難道不能蒐集後針對台灣民情習俗,與殯葬業者、醫院和家屬好好討論,難道還要再拖14天嗎?「抄書照做」難道很難嗎?他也批評,不重視生命、重視家屬、沒同理心,就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目前最大的問題。他也說,現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仍是一級開設,請陳宗彥代理指揮官在本周內將殯葬指引訂立出來,讓國人別再有遺憾。
陳時中將高升「行政院副院長」起跳? 他曝:2022可能選市長
台灣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傲視全球,指揮官陳時中也一躍而上國際版面,甚至有網友連署要請他擔任國際衛生組織秘書長。立委陳學聖日前曾表示應該撤換陳時中的指揮官一職,遭到網友砲轟,他昨(27日)對此做出解釋,不是要驅逐陳時中,而是他將步步高升,甚至2022年可能會參選市長。陳學聖認為陳時中在疫情過後絕對高升,甚至有可能選市長。(圖/新聞面對面YouTube)陳學聖在《新聞面對面》節目中表示,不是要把陳時中「指揮官」角色換掉,而是依照紓困及防制條例,應要要給總指揮官一個名符實制、該做的事情,「不再是單純的防疫,已涉及其他周遭的事物。」他表示,很多產業都認為,除了醫護的陳時中之外,也需要產業的陳時中,「各式各樣的陳時中要出現。」「為什麼換陳時中,大家會覺得是要把陳時中驅逐出去、把他流放?不是!」陳學聖表示,現階段已不再只是單純的防疫,而是影響經濟和其他各方面;17年前為了抗SARS而設立委員會,當時主任委員是行政院長,而這次若照一級開設,總指揮官也應該要是行政院長,因為條例第七條「類似已獲有空白授權的緊急命令」。陳學聖表示指揮官一職依法等同握有尚方寶劍。(圖/新聞面對面YouTube)陳學聖表示,陳時中已握有如此大的處分權,如同尚方寶劍一般,但現在新冠肺炎影響層面廣,「是不是應該有更多的陳時中進來?這時候誰來做那個Leader?才會講說名符實制的話應該是蘇貞昌出來。不是把陳時中趕到一邊去,說他做得不好;陳時中把防疫做得很好,但我們需要很多的陳時中們。」陳學聖肯定陳時中的防疫表現。(圖/新聞面對面YouTube)陳學聖強調,如果只是單純的防疫,陳時中這一群醫護人才做得非常好,「但現在已經從防疫擴散到其他相關,包括鎖國,限制人民的行動自由、居家隔離不能落實時能不能集中居家隔離,這已不單是一個醫護專才的陳時中可以判定,他需要有各種歷練、各種判斷,所以不要說換陳時中是把他流放、不重用他,而是應該要升高層級,面對未來不可知的各種疫情病況。」陳學聖表示陳時中絕對不會變袁崇煥、岳飛,而是會更被重用,「疫情過後,他絕對高升,而且高升覺對是行政院副院長起跳,然後做得好可能還是院長,然後2022年可能還選市長,都有可能。因為他獲得民眾給他高度的信賴。」陳學聖大膽預測,陳時中因獲得民眾高度信賴,2022年可能競選市長。(圖/新聞面對面YouTube)
【流感腸病毒齊攻5】三年一次大流行 死亡首例僅1歲
流感和一般感冒最大的差別,就是會產生嚴重併發症如肺炎、腦膜炎等,可能危及性命。國泰醫院小兒科醫師沈仲敏說,「如果不打疫苗,就多戴口罩自我保護,如果發現高燒不退、全身痠痛,趕緊就醫檢查,如果確診為流感,48小時內投藥較為安全。」亞東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感染管制中心主任廖俊星醫師提醒,流感重症的病況會急遽惡化,所以48小時內要有警覺,確診要趕緊服用克流感,狀況控制不住就再加強施打抗病毒針劑藥物,年底預估也將有治療流感的新藥物上市,可以增加藥物選擇。除了流感之外,今年的腸病毒疫情也十分猖獗,以疾管署第41周公布數字為例,今年腸病毒案例高達1071人,去年同期僅為329人,增加3倍多,日前高雄更出現首件重症死亡案例,一位年僅1歲多的男童發病3天後便不治,讓人不勝唏噓。流感、腸病毒齊攻,許多幼兒園、校園都病號連連。(圖/報系資料庫)沈仲敏說,腸病毒有3年一次大流行的循環,今年差不多就是第3年,從夏天到現在氣溫降低都持續有疫情。「今年重症不多,但非常普遍,而且大多是手腳起紅疹水泡的類型。」許多小學班級都同時出現許多腸病毒案例,停課的班級也較去年同期增加許多,罹患腸病毒在家隔離的小彣由爸爸照顧,結果爸爸竟然也得了腸病毒,不但嘴巴黏膜全是破洞,手腳也出嚴重水泡。「急性期如喉嚨破、手腳起紅疹時,傳染力最強,如果成人免疫力較弱,也可能被傳染腸病毒。」沈仲敏說,不同於流感可以施打疫苗,腸病毒目前只能勤洗手加以預防。因此要注意相關症狀,包括持續高燒不退、活動力不佳、昏睡、肌抽躍等等,若發現有異就要趕緊就醫,以免造成其他併發症如腦炎、心臟衰竭等等,也已經有藥廠研發腸病毒相關疫苗,未來可以預防重症發生。氣候暖化讓病毒、細菌無從預防起,今年冬天恐怕疫情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