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自地自建
」商場接力賽2/豪宅聚落8年3家商場關門 生存者多具備「這條件」支撐
豪宅、名人、米其林餐廳齊聚北市大直美麗華商圈,含金量不輸給信義區、大安區,卻不時傳出商場歇業,令外界質疑大直消費力。經營2年多的「春大直」永紅集團執行董事楊國鼎接受CTWANT採訪直言,「大直相當具有潛力,但客群也非常特殊,經營商場具有很大挑戰性!」尤其承租營運的商場,在租金壓力下,因急於追求利潤難以做出特色,較易淘汰出局。2005年大直家樂福開幕,隔年愛買跟著進駐,在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的剪綵下,3600坪的賣場喊出5星級的購物空間,瞄準大直頂級客,預計年營收挑戰18億元;沒想到人潮不如預期,每年上億元的租金,讓營業額持續赤字,10年後合約到期,房東不願調降租金,愛買也毅然決然不再續約,於2016年退出市場。愛買退出後,房東宏泰建設又將建物轉租給ATT,主打親子育樂的大直ATT於2018年12月開幕,但在經營上也踢到鐵板,除了開幕1年就碰上疫情,家庭客集中在周末的消費型態成為一大挑戰,最終以台北捷運環狀線北環段將在2024年動工,工程期長達8年以上為由,營運至今年5月7日。美麗華2004年開幕,帶著北市唯一的摩天輪光環,帶動附近商圈發展,坐擁捷運站前第一排地利之便,在大直商場洗牌下,始終屹立不搖。(圖/黃威彬攝)而原本擁有B2至4樓規模的美麗新廣場,也因2021年房東長虹建設回收2~4樓商場改建成商辦,曾一度傳出與餐廳業者引發合約糾紛;而商圈內唯一僅存的量販店家樂福,則因房東大陸建設打算收回改建商辦,也已於2022年結束營業,成為8年內第3家關門的商場。大直商場開開關關,讓不少人對大直的消費力產生懷疑。據財政部綜所稅申報資料統計,大直美麗華商圈周邊家戶平均年收188.8萬元,比起台北市平均的106.9萬元高出近8成,周邊豪宅聚落最具代表性的「西華富邦」,住著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和泰興董事長蘇一仲家族、窗簾大廠億豐莊錫榮兄弟、印尼紡織大王宋良浩家族、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夫婦及萬豪酒店劉家、富邦蔡家等,消費力不成問題。對於大直ATT歇業,疫情間開幕至今2年多的「春大直」執董楊國鼎大嘆可惜,他分析,「美麗華共2.5萬坪商場面積,鎖定全客層,家庭客、親子都吃得到,大直ATT的定位與美麗華重疊,在量體不及美麗華及地理位置未緊鄰捷運的先天條件下,不論想複製信義ATT的成功模式,或者要和美麗華直球對決,都不容易。「春大直」永紅集團執行董事楊國鼎直言,大直招商非常困難,也因為大直客群特殊,商場需具有一定特色,才能同時滿足區域客並吸引外來人潮。(圖/黃耀徵攝)就楊國鼎觀察,ATT在疫情中也很努力想突破困境,像是1樓引進12個動漫品牌打造「新娛樂動漫特區」,試圖從親子客群調整為年輕娛樂族群,找出自己新的特色,「雖然動漫主題做得很好、很完整,但是卻又碰上2個問題,一是動漫主題與區域定位不符,二來與樓上親子、嬰童用品及高檔餐廳定位出現衝突。」忠泰集團副董李彥良也說,大直商場過往都是目標客群鎖定在親子甚至普羅大眾,不是特別聚焦,也沒有特色,正面講是全台北市都是客人,但反過來說,所有北市商場也都是對手,沒有目的性的消費動機,很難吸引區域以外的客群來到大直,但要做出特色,又必須面對相對小眾,挑戰經營者願不願做這樣的投資。儘管前輩一個個慘遭滑鐵盧,楊國鼎仍認為,這並不代表大直消費力有問題或商圈無法經營,「北市少有這麼完整可開發的土地,又有這麼多大型、有實力的集團看好並長期持有,沒有發展不好的理由;只是在地價很貴、成本很高的情況下,怎麼轉換成實際營業額,很有挑戰。」放眼望去,目前存活於市場的「美麗華」、「春大直」、「虹光LIVE」,以及即將試營運的「忠泰樂生活」,都是地主自地自建、自行招商營運,就算疫情中業績差強人意,仍能勉強生存;然而承租營運商場的,在龐大租金壓力下,恐因急於追求利潤導致難以創造特色,最終遭淘汰出局。
銀行拚都更1/深知「弱勢地主拿不出錢重建」 一銀全梭哈自建100%融資
高雄城中城惡火,釀成46死41傷重大事件,也燒出老舊建物公安問題。總統蔡英文10月17日探視傷者時下令,中央和地方合作「加速辦理公辦都更老舊建築」。為何都更危老案難推動,經手上百件更新案顧問告訴本刊成功12字訣:「少貪心、少私利,多信任,願讓利」,「地主自地自建」最快速。據內政部統計,全國住宅量達891萬2,641棟,平均屋齡32年,以雲林縣的38.82年及嘉義縣38.26年居前二名,直轄市六都中,第一是台北市的36.31年,其次為台南市33.49年,桃園市則以26.88年屋齡最低。除了意外事件外,台灣地區地震災情頻傳,地震常造成國人生命傷亡與財產損失,凸顯老舊建築物耐震能力不足問題,因此政府頒布「都市更新條例」及「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以獎勵融資方式鼓勵老舊建物更新重建。都更條例於1998年11月11日實施,截至今年9月底,共受理1378件,總核定960件,已核定事業計畫更新單元平均面積為2652.94平方公尺,約802.51坪,核定率69.67%;目前已完成483件,施工中198件,未動工279件,2020年疫情爆發一整年共核定86件,今年僅43件。北市仁愛、光復南路口的尚華仁愛大樓都更案,起初建商洽談合建提出抽成35%,等於15樓抽掉5個多樓層,只剩9個樓層讓原住戶分配,以致破局,遂改為地主自建方案。(圖/報系資料照)危老重建計畫受理及核准案件數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各縣市共受理2,286件,核准1,783件,核准平均面積為691.01平方公尺(約209坪),核定率為77.8%。第一銀行理都更案起自2009年4月「尚華仁愛大樓都更案」,到今年9月底止累積承辦都更案56件,核准融資貸款金額約550億元;危老案累計達66件,核准融資貸款金額約270億元,總計逾820億元共122件。「協助地主危老重建是一銀重要任務之一,承作案件從雙北到中南部皆有。」第一金控暨第一銀行董事長邱月琴向記者強調,「一銀針對『地主自地自建型』都更危老案,提供全額100%融資,儘速協助地主重建家園。」921大地震受災戶的「埔里中華商場」,原受到內部整合期長延誤重建基金協助重建之路,之後與一銀合作透過自主都更模式完成新屋。(圖/翻攝自google map)一銀承作的第一件尚華仁愛大樓都更案,位於北市仁愛路、光復南路口,雖由地主自地自建,但在一銀轉關係企業「東亞建築經理股份有限公司」(東亞建經)給予營建、建築法規、都更法規等協助下,加上一銀破天荒提供100%融資額度重建,從整合地主意見到開工破土,歷經3.5年。與一般建商貸款融資約莫5成比起來,一銀提供地主自建可融資到100%,打破傳統授信法則,算是鼓勵自主都更,消息一傳出,隨即吸引各方人馬關注,例如「埔里鎮中華商場」921大地震受災戶,以及台北市水源快速道路旁的「水源路四、五期」國宅,均循此模式完成都更自建。
銀行拚都更2/蝴蝶效應太驚奇 不識字椪姨領軍完成北市首件自力整宅案
位於台北市水源快速道路旁的「水源路四、五期」整建住宅,如今華麗轉身為河岸景觀第一排的「首都帝景」,成了國人辦理危老都更「地主自地自建」的取經模範生。「天時、地利與人和,對的時間遇到適合我們的合作夥伴就對了。」首都帝景」住戶、地主陳太太慶幸地說。參與此案的東亞建經執行副總唐惠群告訴重回現場的記者說,「這裡原本是北市政府安置公共工程拆遷戶而興建的整建住宅,原地主超過170多人,產權複雜,屋齡皆逾50年,如今成為北市完成首宗住戶100%同意之整宅自力都市更新案。」故事從一位不識字、賣芝麻球外號「椪姨」的蔡曾月靜說起。椪姨和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同一年出生,她看到許多住戶和她一樣,無法忍受住在不到10坪的屋舍,得在走廊上炒菜洗衣晾衣,完全沒隱私,加上許多長輩年紀大爬樓梯難行,因此開始遊說住戶們發起籌組更新會。陳太太告訴記者,「看到旁邊的一期重建為新大樓相當舒適,燃起我們心中重建的目標。」另一名更新會成員說,「水源路四、五期」整宅都更案,起初是洽談他家銀行,僅願給三成融資,「住戶們多是弱勢族群無法有餘錢拿出來蓋房,幸好找到一銀給100%土地融資,再加上東亞建經給予我們專業與行政的顧問諮詢,成就此案」。北市水源路快速道路旁的老舊公寓住宅,與都更後「首都帝景」大樓相對比,更激發住戶希望加速都更的意願。(圖/李蕙璇攝)經近12個寒暑,原地主2018年終於搬回新家「首都帝景」,「其實,大家要想出完工後的社區名稱,也是很多想法意見,後來乾脆上網找現成算好筆畫的名字,很快地就拍板定案。」社區居民陳太太說,「現在隔壁的二三期住宅也準備公辦都更,應該是蝴蝶效應,大家更願意迎接新屋帶來的生活改變。」從發起至今,椪姨還是更新會理事長,更新會的成員幾乎都沒換過,儘管居民訴求迥異,增添整合與融資難度,「相對來說,大家只要少了私利與貪心念頭,愈加有整合的機會,也愈能成功翻新整建房屋。」唐惠群觀察說。東亞建經長期專注自地自建的都更危老案,起心動念是回饋地方社會需要。圖為執行副總唐惠群。(圖/東亞建經提供)第一銀行分析,都更案成功關鍵就是要有一群熱心無私的委員與住戶,「因為都更或危老的專業領域門檻較高,一面要等事業計畫審議後才能確定獎勵效益,一面又得面對住戶要求等到獎勵值確定後再談,冗長的過程中委員及住戶間如何不意氣用事、不互相攻擊,是整合過程中極大的考驗。」「只是回首一看,住戶自己辦都更實在是太辛苦了,當初我們基地面積小沒有建商有興趣。現在有社區來詢問時,我會建議可以參考建商當實施者之例,有專業幫忙盯著也不錯。」一名住戶建議。東亞建經執行副總唐惠群表示,都更案有基地151坪以上的限制,危老案則放寬不限面積多寡皆可申請更新,「只要土地是在同一個地號、兩棟大樓都可以辦理整建更新,成功機率大大提高」,「就連臨馬路旁的有店鋪的住宅公寓、大樓,在我們承辦的案件中也超過五成,關鍵就在於確實的估價、正確的權值計算等」。
公股行庫撐腰解決資金問題 台灣金融都更、現代地政聯手加速自辦都更
民間自辦更新推動不易,特別因重建資金籌措困難,讓整合到重建遙遙無期。台灣金融都更公司成立3年來,共計輔導超過600個危老社區,完成11個危老基重建,今(20)日舉辦3週年慶祝暨合作夥伴簽約典禮,未來與現代地政合作,專業分工打造全新都更模式。台北市30年以上屋齡已達63.42萬戶(70.43%),新北市30年以上屋齡亦達75.62萬戶(46.08%),老舊建物耐震不足,加速推動都更與老屋重建成為政府重要政策,但至今尚欠全方位能協助地主自主都更的全案管理組織。台灣金融都更公司為內政部及財政部集結台銀、土銀、合庫、華南、彰銀、台灣金聯…等多家公股行庫投資成立的都市危老更新公司,專責協助民間推動更新重建,董事長林旺根致指出,內政部營建署的住都中心做的是社宅和公辦都更,而台灣金融都更公司則是民間版的都更推動中心,專為民服務。林旺根詞時表示自己像是二次就業,他說,過去有很多行政經驗,但進到都更領域感到恐慌、責任重大,從中體認、學習非常多,都更速度很慢,坊間很多很好的成績,都更融資金額達1000多億,看起來好像很多,但他說,實際上還有更多危險老舊建築與社區需要協助。台灣金融都更公司擅長以金融為主要工具全案管理為風控手段協助地主自地自建,成立3年來,危老案件完成了11件的簽約。前營建署長陳光雄表示,過去民眾不願都更,害怕都更公司強勢賺取利潤,都更中心首要解決資金問題。台灣金融都更公司也宣布與現代地政聯盟合作,借重其全國逾500位專業地政士及經驗,「前期的協調整合」的專業,與台灣金融都更「後期籌資、營建及履約管理」結合,打造全新都更模式。現代地政聯盟董事長王進祥表示,都更立法23年,成效不足,都更要很順利往前推進,地主想法很重要,金融方面也影響續建機制,這幾個版圖無法拼湊,就沒辦法順利進行。地主很多利益、利害的糾結,認為有更多好處、建商賺太多錢、財產分配、稅費成本等因素,都需要金融與法律專業人士和地主協調,這就是現代地政存在的必要。王進祥也表示,前期墊款是大問題,代墊機制很重要,但是他們也希望用人脈關係來解套,以他經驗,合作建築師、估價師都能壓低前期墊款,或以勞務做投資,地主、現代地政和台灣金融都更公司也各出一點錢,以解決前期資金問題,會讓重建更輕易跨過門檻。對於收費機制,林旺根表示,可不做全案統包,將採分階段收費,有缺的項目才服務,各項目也能發包給更適合的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