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
」 外星人 小禎 胡瓜 地球 周孝安馬斯克:「星艦」2年後發射 預計20年內移民火星
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8日在X上發文,首艘前往火星的太空船「星艦」,將在2年後發射,以測試完整登陸火星的可靠性,若著陸順利,首批載人登陸火星將在4年後(2028年)進行。馬斯克表示:「在地球到火星轉移窗口開啟的2年後,首批前往火星的太空船將會發射。這些太空船將不載人,用以測試成功著陸在火星上的可靠性。若著陸順利進行,那首批載人飛行將在4年後進行。」對於人類登陸火星的技術難題,馬斯克表示,SpaceX創建了第一個完全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並且更重要的是,重複使用在經濟上完全可行。馬斯克說:「使生命多行星化本質上是一個每噸成本的問題。目前,將每噸有效運送到火星表面大約需要十億美元。爲了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這個成本需要降低到每噸10萬美元,因此技術需要提高1萬倍。這非常困難,但不是不可能。」2016年,SpaceX公司正式開始設計星艦太空船,並在2019年成功製造出第一艘星艦Mk1。然而這個項目的道路充滿了坎坷,Mk1在首次壓力測試中爆炸;2020年,星艦SN8在高空試飛後因著陸速度過快而爆炸;2023年,與超級重型火箭合體的星艦在試飛4分鐘後解體。儘管面臨連續的失敗,馬斯克並未放棄。2024年6月,新一代星艦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基地成功完成試飛,飛行約一小時後安全降落在印度洋,這次試飛達成了SpaceX的預定目標。在第四次試飛成功後,給了馬斯克十足的信心,隨後他稱:「預計在20年內,就會有百萬地球人移民火星,並在火星上實現自給自足。」星艦不僅展示了前往火星的具體技術路徑,也爲未來的太空旅行提供了技術框架。這些技術的成功應用,將是人類探索宇宙,尤其是可持續外星居住和資源利用的關鍵一步。
外星人就在你我身邊! 哈佛大學「4假說」顛覆人類想像
外星人可能已生活在地球上!哈佛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最新的1項研究表明,外星人可能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一段時間,而且有「4種假說」,恐顛覆人類對「不明飛行物」(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UFO)及「不明空中現象」(Unidentified Aerial Phenomena,UAP)的想像。據美國《新聞週刊》13日的報導,該篇研究論文的作者來自哈佛大學的人類繁榮計劃(Human Flourishing Program),該計畫專門研究促進人類福祉和繁榮的因素。論文指出,來自其他世界的生命形式可能生活在地球或月球的地表下,而「UFO」和「UAP」,可能就是它們四處遊蕩的證據。「UAP」是指任何無法立即用已知人為或自然來源識別解釋的物體或現象。該研究也對「UAP」提出了一個「非常規」的解釋,那就是UAP中的「A」代表的是「anomalous」,也就是「異常」,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Aerial」(空中),因為一些「UAP」不僅出現在空中,而且還可能出現在水下。他們還指出,「UFO」有各種形式,包括球體、圓盤、三角形和其他形狀,大小則從小球體到大飛行器都有。許多飛行器的飛行和移動模式都違反了傳統的空氣動力學,例如突然改變方向、高速飛行,以及在沒有明顯推進系統的情況下懸浮。去年夏天,36歲的空軍老鳥格魯什(David Grusch)聲稱,美國1項絕對機密的軍事計劃發現了幾架完整的不明飛行器殘骸,其中一些載有非人類飛行員的屍體,他的言論立刻引發媒體熱議。美國國家情報總監(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DNI)2023年的1份報告也聲稱,2022年有510起「UAP」目擊事件,高於2021年的366起。其中,171起被認為「似乎顯示出了非比尋常的飛行特性或性能,需要進一步分析。」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論文中指出,對「UAP」的解釋往往分為2種:1種是傳統的解釋是人造技術,另一則是地外假說,例如,來自宇宙其他地方的先進文明。然而,還有第3種超出人類對宇宙的普遍認知的小眾理論,那就是地外假說(ultraterrestrial hypothesis),其中包括了隱秘地球假說(Cryptoterrestrial hypothesis),即外星人可能隱藏在地球上,例如地表下和/或月球等鄰近的地外環境,甚至是隱匿在人類之中,也就是以人的樣貌在活動。該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列舉了4種外星人與人類共存的理論:人類「隱秘地球」理論,可能有一個比現代人類科技先進得多的古人類文明,以某種方式秘密生存了下來。地球上存在不為人知且科技先進的非人類文明,由類人生物或某種「未知智慧恐龍」(unknown, intelligent dinosaurs)進化而來的。有來自未來的外星人或人類秘密生活在地球上。有「神奇的隱秘地球人」(magical cryptoterrestrials),類似於「地球天使」(earthbound angels),研究人員將之比作童話或奇幻文學中會出現的「仙女、精靈、妖精」。研究人員還在論文中指出,4者相較之下,最後一個理論的主要問題在於它太過奇怪,特別是對於那些只能接受標準物理範疇解釋的讀者而言。對許多科學家來說,相信外星人存在是可能的,但相信仙女之類的東西就會顯得非常荒唐。儘管大多數科學家可能會對這種想法嗤之以鼻,但這就是「UAP」的本質,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可能性不應被草率地忽視,而是應該本著謙卑和開放的精神來思考和調查。然而,該領域的大多數專家並不認為「UFO」或「UAP」是外星活動的證據。例如波士頓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教授、空間物理中心主任塞梅特此前曾對《新聞週刊》表示:「我認為,這些目擊事件激發了人們的各種想像力。作為一名技術專家,我猜這或許的確是某種先進技術,但我仍然相信這是人類的技術。人類所觀察到的陌生的飛行特性或許可以新一代推進系統來解釋。」不過塞梅特也坦承:「在我看來,拿外星人說事確實有點超過。不過在解開這一謎團的過程中,保持開放的心態很重要。」
亞洲發燒星/紗倉真菜拍片最大挑戰:找外星人嘿咻 自豪美尻「可以攻擊對方」
日本AV界第一才女紗倉真菜日前來台為「TRE台北國際成人展」造勢,出道13年的她,分享入行以來的挑戰,其一是「沒有劇情」的作品,因為不知何時才會結束,另一個則是超鏘的「外星人」設定,無厘頭劇情令她懷疑觀眾是否會喜歡。身兼作家的她,透露已提筆撰寫新書,希望盡早問世。入行13年,紗蒼真菜認為「沒有劇情」的作品最有挑戰性,因為不知何時才會結束紗倉真菜。(圖/焦正德攝)紗倉真菜在台期間大嗑排骨便當、小籠包,猛誇「台灣料理都很美味」,她雖然偶爾會克制自己,但大多時間並不忌口,藉由重訓和踢拳增強體力,紗倉真菜表示:「拍攝AV是很費體力的工作,經常要持續到晚上12點。」她曾經從早上8點拍到隔天早上5點,而且剛好碰到連續拍攝日,接著8點又要上工。每當遇到這種時候,她都會在內心喊話「這是我的作品」,告訴自己要努力。拍攝AV很費體力,紗倉真菜藉由重訓和踢拳增強體力。(圖/焦正德攝)她在14歲的時候看到爸爸的A片,得知有這項產業,她還記得當時看的是錄影帶,「爸爸看到一半,我按了播放鍵把它看完,在心裡留下了印象」,不過下決心入行已是18歲之後的事了。紗倉真菜高中念土木科,抱著想尋求刺激的心態,上網搜索後發現正在徵集女優,順利進入AV界。一開始媽媽很擔心,但看到她很努力便認同了,現在家人都很支持,不過紗倉真菜從不看自己的作品,「我會害羞,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她的第一部作品沒有劇本,紗倉真菜說:「我進棚看不到男優,還打開衣櫃找了一下。」當時她什麼都不知道,只是抱著期待。嘗試過各種不同類型的題材後,紗倉真菜發現沒有劇本的作品最難拍,「因為要一直做,曾經花了3天拍攝,何時開時何時結束都不知道」。此外,出道10週年紀念作品也很令她難忘,劇情設定她去尋找幽浮,但一直找不到外星人,最後與地球人翻雲覆雨,紗倉真菜坦言看到腳本時曾懷疑「這種內容真的會有人看嗎」,沒想到意外地反應不錯。紗倉真菜是日本AV界第一才女,她透露已提筆撰寫新書,希望盡早問世。(圖/焦正德攝)紗倉真菜最滿意的身體部位是她的美尻,因為是身體最大的部位,她開玩笑說:「如果有什麼事可以用屁股攻擊對方。」她建議女性要更喜愛自己,不跟別人比較以免自卑,這樣才會更有魅力。紗倉真菜曾出版過小說《最低。》、《凹凸》,她大方分享已經在寫新書,希望今年有小說、短篇散文等更多創作和粉絲見面。
《3體》男星招認重度電玩迷 跟老婆較勁差點毀了婚姻
Netflix影集《3體》改編自同名科幻小說, 由《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創作團隊操刀,將小說中各種虛擬場景影像化,光單集製作費就高達2000萬美金。劇中演員約翰布拉德利(John Bradley)、艾力克斯夏普(Alex Sharp)、Jess Hong、約萬亞德波(jovan Adepo)、連恩康寧漢(Liam Cunningham)、黃凱旋(Benedict Wong)日前接受台灣媒體訪問,連恩康寧漢就招認全家大小都是重度電玩迷,笑喊:「我玩到差點要毀了婚姻。」Jess Hong首次演出就加入Netflix影集《3體》演出。(圖/Netflix提供)27歲的Jess Hong首次演出就加入Netflix影集,她透露:「我當時開心到在家裡尖叫,瘋狂跑了5圈,我一定有嚇到鄰居。」住在紐西蘭的她,為了拍攝影集,特地搬到倫敦住了一年,「可以和這麼棒的團隊還有同事合作真的太棒了。」約萬亞德波也說,加入《3體》是很棒的演出,「這行業競爭很激烈,當你有那麼好的機會可以到國外拍攝,跟其他優秀的演員一起合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很讓人興奮的。」劇中有AR「三體遊戲」,是外星人設計來讓地球人理解三體文化,重現商朝、都鐸王朝、忽必烈時代超大型虛構場景,彷彿置身電玩遊戲裡。在《奇異博士》裡飾演「王」的黃凱旋就招認,他也是重度電玩迷,特別熱愛玩足球類遊戲,並且會選擇他最愛的曼聯隊,最近則是在跟兒子玩《薩爾達傳說》,「沒有演出的時候,我幾乎都在玩,我真的該停下來了。」《奇異博士》裡飾演「王」的黃凱旋,透露平時沒有演戲的時候,最愛玩足球遊戲。(圖/Netflix提供)62歲連恩康寧漢在劇中飾演警探,他也同樣熱愛電玩,他笑說在家裡玩《超級瑪利歐64》的時候,常會跟老婆互相較勁誰玩得更好,笑喊:「這差點要毀了我的婚姻了,像是她做得到,我做不到這個,實在太讓人挫折了。」他還透露自己的女兒就是遊戲設計師,兒子也熱愛電玩,家裡甚至放了25個顯示器,虧兒子:「他應該要去玩股票才對,好好賺錢。」被問到如果可以自己設計AR遊戲?Jess Hong笑說,希望能夠設計出駕駛一隻龍,或是可以像魚一樣在水中呼吸。約萬亞德波則說,希望能設計出一款遊戲,能夠讓人身歷其境,就像是自己到達地球上的每個地方一樣,「像是去感受微風、泥土等等,不管是什麼,都可以實際去體驗,我相信這應該會有很多人願意花大錢去體驗。」《3體》已於Netflix上架。
財富女神驚傳離婚又復合 王宥忻與前夫同框現身生日趴
財富女神王宥忻日前歡慶40歲生日,前夫出席生日派對,送上最新款手機,並邀請好友、姐妹在家歡聚享用美食,氣氛熱絡、非常開心。王宥忻也許下生日願望。希望每個人都有幸福的關係、身體健康豐盛,好運降臨。王宥忻笑說:「自己很幸福每年生日總是有好友家人相伴,感謝好姐妹海倫清桃陪我度過人生重要時刻,張棋惠是最近認識的朋友,為我特別製作生日蛋糕,很欣賞她待人熱忱,我們是鄰居住得很近。」王宥忻歡慶40歲生日,邀請好友、姐妹在家歡聚享用美食。(圖/固力狗提供)今年對王宥忻是人生轉折的一年,經歷離婚,有更多時間到世界各地去學習旅行。王宥忻說:「到了外地讓我更有世界觀,去了很多不同的國家,考察了國外關於流浪動物照顧和寵物健保的推動。同時也對能源有更多的認識,地球暖化很嚴重,身為地球人的職責,我們要共同來為這件事努力。」記者問及王宥忻社群媒體不斷出現與前夫合照,是否有望復合?王宥忻說:「離婚一個人獨處的時間變多,可以悟清很多道理,有時幸福就在平凡之中,金錢、事業名聲對我而言都是身外之物,把時間花在經營家人感情、陪伴小孩成長是最重要的。即使離婚了和前夫依然是家人關係,小朋友也很開心。由於萌獸樂園開幕一延再延,王宥忻也喊話相關單位,希望法規審查可以加速、順利,期待明年有新的契機,提供親子共遊、朋友歡聚多一個幸福的空間。
ICU醫列「看診10不」 敲門、探頭看都超NG…千萬別「順便」做這事
身體不舒服會去看醫生,不過切記不要做出超NG行為,包括「敲門問什麼時候輪到我」、「可以順便開什麼藥」等。奇美ICU醫師陳志金在粉專列出「看診10不」,希望大家互相提醒。陳志金無奈表示,護理師跟他說近日又遇到類似狀況,因此重新幫大家複習一下;他也忍不住直呼,「最經典的是,病人的女朋友說她要出國,問我可不可以順便幫她開一下感冒藥!」1.不要敲門過號了、要加號,出去之後才想到忘了說的,一律請等到護理師開門的時候再跟她說,也不要敲門問「什麼時候輪到我」、「我拿藥而已沒有要看診,可以幫我跟醫生說一下嗎」、「我趕時間,可以讓我先看嗎」。此外,千萬不要打電話進診間詢問「現在看到幾號」,可以網或用APP查,別把你的時間寶貴,建立在打斷別人看診這件事上。2.不要探頭進來看裡面坐著的,跟你一樣是地球人,沒有三頭六臂,不要太好奇!醫生是很帥沒錯,待會你就可以當面看個夠。3.不要使用手機,請關靜音陳志金表示,曾遇到病患開擴音或是手機響了半天,更有年輕病患低著頭走進來,眼睛和手一刻也沒離開過手機,跟他講話的時候,眼睛還會偷瞄手機,下次應該要先託管手機,才能進來看診。4.不要對詢問不耐煩問你姓名、出生年月日是要核對身分,不要不耐煩。那是為了你的安全、為你好,聽錯名字進來的、同名同姓的,經常有。5.不要偷偷錄音錄影讓醫師把心思花在替你解決問題上,而不是花在提防你。如果真的有需要錄,請先告知,互相尊重、信任很重要。6.不要對自己的身體這麼陌生每個問題都要想好久?是外星人借住在你的身體嗎?跟他這麼不熟?請事先整理自己的症狀、發生經過、誘因、程度、頻率、對於身體的影響及改變,如果怕忘記,可以先寫在紙條上。7.不要隱瞞之前的就醫或報告有之前在其他地方的報告就先拿出來,不要來「考」醫師,開誠布公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8.別拿其他資訊來和醫師爭辯不要用你在網路看到的、聽朋友/親戚/鄰居說的,來和醫師爭辯,他們又不幫你看病,也不用為你負責。9.不要叫醫師開和他專科不相關的藥醫生「順便」幫你開和他專科不相關的藥和檢查,買薑還「順便」討幾根葱的事,菜市場都不一定可以了。但是,離開的時候,記得要「順便」把門帶上。10.別人看很久,你看很快?不要覺得「怎麼別人怎麼看這麼久,輪到我的時候,怎麼看這麼快」,那是時間相對論,就像自己逛街血拼和等別人逛街一樣,立場不同,對時間的感受也是不同的。看得快表示你表達能力好、理解力好、病情不嚴重,問題才可以很快獲得解決,應該要慶幸,不要覺得自己看的時間短就是吃虧。
王宥忻親曝恢單後感情生活 「結識不少單身企業家」
財富女神王宥忻日前受邀出席新竹文化局「邁向財富自由」講座,面對現場提問目前身邊是否有追求者?王宥忻表示恢單之後結識不少單身企業家,大家都是生意上的好朋友,但目前沒有急著想找尋另一半,也享受現在單身的自由,如果碰到情人節這種特殊節日就邀姐妹們一起度過。講座上王宥忻分享很多人都覺得成為億萬富翁遙不可及,但要成為億萬富翁首先要建立信念、相信自己可以辦得到。她直言很多成功的人跟大家一樣都曾經是平凡人,甚至處境比我們更慘。王宥忻日前受邀出席新竹文化局「邁向財富自由」講座。(圖/固力狗提供)王宥忻說:「大家可能覺得成為巨富需要很多運氣,但事實上看別人獲得財富是結果,去探究為何會造就這個結果的『因』才是我們應該要去學習的。」她以自己為例,在20幾歲時就開公司,結識企業家的老闆和他們取經經營之道,並開始各地演講分享財富新知,「在那個時期建立廣大的人脈資源,累積各種能量在29歲時機遇來了順應趨勢成就財富」。王宥忻也分享自己的下一步,目前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奉獻自己將自己所學回饋社會,展望明年將關注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嚴重問題,如溫室效應、極地冰川融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已讓地球處於危險之中,生為地球人更應該愛護我們的地球。推廣氫能源的使用將成為下一個清潔能源,有可能解決很多污染問題。
農曆7月怕鬼? 專家揭好兄弟只有「巴掌大小」:祂們更怕你
俗稱「鬼月」的農曆7月充滿各種禁忌,因此不少民眾會害怕,不過有專家表示,好兄弟的實際大小,其實只有巴掌大,或者更小,因為是能量體,想要嚇人才會膨脹,否則平常都是小小一隻。圖文創作者小湛在粉專「Azure Mulo-小湛的地球人生與靈界觀察日誌」指出,每到了農曆7月總是有人非常擔心,接著曬出「卡娜赫拉」的兔兔,其實好兄弟的大小只有這麼大,甚至更小隻,因為是能量體,想要嚇人或是為了抵抗太陽的能量就會膨脹,另外吃了供品有了能量,也會膨脹。小湛以卡娜赫拉「兔兔」舉例。(圖/翻攝自カナヘイ臉書)好兄弟假如膨脹起來,最大可以超過一個人的高度,但是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吃東西和搶食物,因此最常出現的膨脹高度,約莫是半個人的高度,或是只到膝蓋而已,「因為我就是不怕,而且恰北北,祂們嚇到就會彈回原來的大小,差不多兔兔的尺寸」。小湛提醒,如果害怕好兄弟,想想這隻兔兔,小小一隻,就不會那麼可怕了,更透露一般人身體強壯時,陽氣就會像太陽一樣,把祂們逼退,「祂們更怕你」。此外,好兄弟忙著找吃的都來不及,基本上不太會找人麻煩,所以別自己嚇自己了。◎民俗說法,僅供參考。
永續台灣論壇2/顧洋教授:節能減碳從「做一個地球人」開始
為了降低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與影響,聯合國在2015年底通過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中,明確訂出「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不超過工業革命前水準的攝氏2度以內,並努力控制在1.5度內」。據了解,目前全球已有195國簽署加入此一協定。但即使如此,聯合國估計,本世紀末全球溫度上升可能達到攝氏3.5度!這意味著全球每年還必須再少排放150億噸的二氧化碳,才有可能達到目標。此後,節能減碳成為全球重要議題,目前已有130多個國家,宣示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台灣雖不是聯合國會員國,蔡英文總統也在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台灣將朝2050年淨零轉型的目標前進,並於2022年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目標訂定後,政府、企業與個人要如何跟進,才不致讓「淨零」淪為口號?本刊記者特別專訪在淨零排放這一領域的專家、同時也是台灣環境管理協會理事長顧洋教授。顧洋表示,節能減碳是一個全球性議題,需要每個人共同承擔責任。但相較之下,「節能」又要比「減碳」容易一些,理由是節能也同時意味著可以節省費用,而減碳卻往往要付出更多成本。顧洋認為,「減碳是目前全球都面臨的一個挑戰性問題,在許多已開發國家中,減碳必須付出更高的成本,這代表要同時承擔經濟面的傷害。」因此節能和減碳雖是每個人的責任,但如果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付出一定的妥協。台灣將於8月7日正式成立碳權交易所,並決定碳費、徵收對象以及計算方式,最快在2024年就會實施「氣候變遷因應法」,針對碳排放較大的企業收取碳費。對此顧洋則認為,在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通常只有在將碳轉化為利益時,才會開始思考實施減碳措施。「碳稅是一種方式,台灣的氣候法也保留了這樣的空間,雖然環保團體對此提出了質疑。」此外,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的研究也顯示,愈早實施碳定價,減碳壓力愈小。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已有68個國家或地區實施碳定價,台灣的腳步明顯已落後。顧洋說:「實現淨零排放面臨的困難,在於它是一個外部性問題,只有當我們將其內部化並加入利益因素時,人們才會開始關注減碳的重要性。」他舉例,不管是汽車還是手機、電腦等,製造業比較容易從實物產品中創造利益。但這與環保工作不同,改善空氣品質和環境可以使人們更長壽,卻不能賺錢,企業界就很難完全參與其中。「因此將淨零和減碳納入金融領域有其目的性,否則它們可能真的會被視為事不關己的口號。」顧洋認為節能減碳(尤其是減碳)是知易行難的事,至少要從「做一個地球人」開始。(圖片提供/CTWANT)而在國家層面要推動淨零和減碳,顧洋認為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在於缺乏典範國家」。每個國家在經濟、社會結構或歷史地理條件都各不相同,很難有一套標準的學習模式。譬如在經濟生活上,許多國家都以美國為富裕典範,住大房、開豪車、吃美食,但3.4億人口的美國,碳排放佔全球總量的15%至20%,美國的人均碳排量為17.6噸,是全球平均值的四到五倍。「如果14億人口的印度要將美國視為典範,那麼碳排放將成為一個巨大且恐怖的問題。」根據世界銀行2021年的資料顯示,歐盟27國的人均碳排為7.05噸,日本為9.32噸,雖然比美國略好一些,但也都是二到三倍於平均值。而台灣呢?雖然總碳排量數於中段班,但因人口不算多,人均碳排卻高達12噸,也就是說,台灣每個人的碳排,可抵過「三個地球人」以上。對此,顧洋也認為,節能減碳(尤其是減碳)是知易行難的事,至少要從「做一個地球人」開始。那麼在減碳方面該如何實質行動呢?顧洋表示,對於台灣這樣相對被動的國家,必須跟隨大國的經濟發展趨勢,推動減碳的同時,也要同時解決2千3百萬人的生活問題,所以一直以來被討論的再生能源,在聯合國、ISO這樣的國際組織中都被認為是減碳的解決方案之一。「對台灣而言,最令人頭痛的是能源政策的不穩定性,在政黨更換中改變政策的頻繁,都讓企業和人民很難制定出真正的再生能源發展方案,這讓減碳的路走得更加艱難。」顧洋認為,節能減碳永續發展最根本的辦法,是教育訓練和研發。他說:「對人的投資是絕對值得的,透過教育使企業了解碳足跡和水足跡的概念,了解自己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而了解自己在環保和減碳方面的責任。」不過他也坦承,這需要一段時間。從環保到減碳,當產業界了解他們對世界的影響力,才能創造有利於環境永續發展的機會。顧洋認為,要談永續發展,先決條件就是必須先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福祉三個因素中,取得平衡與妥協。對於國家和產業來說,節能減碳也許是一個困難的課題,「我們可以從一些簡單的行動開始,如關燈、更換省電馬達、運用再生能源等,可以在短期內就看得到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成效。聯合國的目標是在2035至2050年間全面停止生產燃油車,顧洋認為推動電動車的普及,將一個值得關注的措施。依照聯合國的說法,電動車是在減碳方面最有效率的汽車動力,「如果能在電池續航力和充電速度方面有更顯著的進步,價格和便利性也有了改善,未來推動電動車普及將是一個短期應急和中長期規劃的重要舉措。」「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現況或表面,還需要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顧洋眼中的未來包括發展再生能源、持續改進環保產品品質等。他認為我們應該同時重視經濟發展和節能減碳,並通過教育和培訓來提高企業對環境影響力的認識,以因應未來市場的改變,才能實現可持續的未來,創造更好的世界。顧洋教授-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執行長/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講座教授現任:■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 講座教授■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執行長■社團法人台灣環境管理協會理事長經歷:■台灣綜合研究院 副院長■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化學工程系教授■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家發展基金審議委員■環保署顧問、環境影響評估、環境品質等委員會委員■環境保護國家標準起草委員會主席■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長專長:■環境工程■環境管理■反應工程■分離程序
醫列「看診10不」:別再敲門、探頭進來看了! 萬人讚爆
看診時,常有病患會敲門問「什麼時候輪到我」,或是等太久咆哮醫護,這些都是非常NG的行為。奇美ICU醫師陳志金在粉專列出「看診10不」,獲得萬人按讚。1.不要敲門過號了、要加號,出去之後才想到忘了說的,一律請等到護理師開門的時候再跟她說,也不要敲門問「什麼時候輪到我」、「我拿藥而已沒有要看診,可以幫我跟醫生說一下嗎」、「我趕時間,可以讓我先看嗎」。此外,千萬不要打電話進診間詢問「現在看到幾號」,可以網或用APP查,別把你的時間寶貴,建立在打斷別人看診這件事上。2.不要探頭進來看裡面坐著的,跟你一樣是地球人,沒有三頭六臂,不要太好奇!醫生是很帥沒錯,待會你就可以當面看個夠。3.不要使用手機,請關靜音陳志金表示,曾遇到病患開擴音或是手機響了半天,更有年輕病患低著頭走進來,眼睛和手一刻也沒離開過手機,跟他講話的時候,眼睛還會偷瞄手機,下次應該要先託管手機,才能進來看診。4.不要對詢問不耐煩問你姓名、出生年月日是要核對身分,不要不耐煩。那是為了你的安全、為你好,聽錯名字進來的、同名同姓的,經常有。5.不要偷偷錄音錄影讓醫師把心思花在替你解決問題上,而不是花在提防你。如果真的有需要錄,請先告知,互相尊重、信任很重要。6.不要對自己的身體這麼陌生每個問題都要想好久?是外星人借住在你的身體嗎?跟他這麼不熟?請事先整理自己的症狀、發生經過、誘因、程度、頻率、對於身體的影響及改變,如果怕忘記,可以先寫在紙條上。7.不要隱瞞之前的就醫或報告有之前在其他地方的報告就先拿出來,不要來「考」醫師,開誠布公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8.別拿其他資訊來和醫師爭辯不要用你在網路看到的、聽朋友/親戚/鄰居說的,來和醫師爭辯,他們又不幫你看病,也不用為你負責。9.不要叫醫師開和他專科不相關的藥醫生「順便」幫你開和他專科不相關的藥和檢查,買薑還「順便」討幾根葱的事,菜市場都不一定可以了。但是,離開的時候,記得要「順便」把門帶上。10.別人看很久,你看很快?不要覺得「怎麼別人怎麼看這麼久,輪到我的時候,怎麼看這麼快」,那是時間相對論,就像自己逛街血拼和等別人逛街一樣,立場不同,對時間的感受也是不同的。看得快表示你表達能力好、理解力好、病情不嚴重,問題才可以很快獲得解決,應該要慶幸,不要覺得自己看的時間短就是吃虧。
通往異世界的渦旋? 內蒙古上空驚見「索倫之眼」
大陸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上空在5月25日午時出現小尺度渦旋,讓網友直呼,原來奇幻電影《魔戒》(The Lord ofthe Rings)裡的索倫之眼(Eye of Sauron)是真實存在的。據《中國天氣》的報導,當地氣象部門解釋,受強對流天氣影響,颮線前沿上升氣流引發了小尺度渦旋,在陽光照射下,可見其清晰的旋轉特性,一般這種渦旋會在雷電、短時強降水、大風等天氣出現。報導一出也引發網友熱議,「這個厲害了!像電影特效了」、「好吧,地球人,本來想偷偷傳送到地球,沒想到還是被你發現了」、「厲害,電影源於現實生活」、「會不會有什麼下來」、「賽博坦星人要來啦!」
外星人可能已收到人類訊息 科學家:要花27年回覆
不管是科幻電影還是小說,外星人都是大家喜愛的題材,而人類也想和外星生物做聯繫。近日有科學家說,外星人可能已經收到地球人的訊息,但他們要花27年才能回覆。而有些專家則認為,外星人不太可能偵測到訊息。據《每日星報》報導,根據美國加州大學科學家的計算,如果用太空探測器「先驅者10號」送訊號,若在1972年發射,要在2002年才能到達一顆名為白矮星的死星,距地球27光年。而據估計,如果要等到死星附近的任何外星生命回覆訊息,要等到至少2029年,費時27年。據了解,俄羅斯曾執行秘密不明飛行物計劃,跟外星人做聯系,他們在1977年發射訊號,並在2007年到達2顆遙遠的恆星。報導稱,在2030年以前,科學家不想收到任何外星人的答覆。沒有參與該研究的美國天文學家休斯頓(Macy Houston)說:如果要發送訊號,還要取決於諸多因素,如監測恆星的時間或頻率,和回傳訊號是否有被傳輸。加州大學天文學家馬戈特(Luc Margot)表示,人類微不足道且不頻繁的傳輸訊號,不太可能讓外星人偵測到人類,「地球的無線電傳輸量,只達到銀河系體積的百萬分之一。」此外,據《每日郵報》報導,一位律師希恩(Daniel Sheehan)曾參與美國前UFO項目,近日他說,有6名線人參與了羅斯威爾飛碟墜毀事件,而參議院工作人員正在聯系他們;另位諾貝爾獎提名人科學家普托夫(Hal Puthoff),也曾在2008年到2012年間參與飛碟工作,他認為,「我們的具體任務,是收集從軍事人員和承包商那裡收集到的任何證據,以了解真實性。」
地球年度健檢報告出爐 極端天氣影響千萬人
拯救地球人人有責!近日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日發布最新的地球氣候報告,乾旱、洪水和低冰層等氣候危機,在去年加劇,還有多項紀錄將在今年被打破,極端天氣正影響千萬人。據《CNN》報導,世界氣象組織在地球日前一天,發布對世界的健康檢查報告,分析一系列全球氣候指標,如全球暖化和污染水平、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熱量,以了解地球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對自然的影響。世界氣象組織氣候監測和政策司長巴杜爾(Omar Badur)說,2022 年是地球充滿極端事件的一年,這延續了前幾年的趨勢,調查結果描繪了一幅鮮明的畫面。報導指出,一些氣候紀錄已被打破,其中許多即將在今年被紀錄:1.海洋達到了創紀錄的高溫,近60%的海洋經歷了至少一次熱浪。2.由於冰川融化和海洋變暖,全球海平面攀升至有史來的最高水平。3.南極海冰面積在2022年2月降至192萬平方公里,為當時有紀錄的最低水平,今年可能再破新低。4.歐洲阿爾卑斯山見證了冰川融化創紀錄的一年,瑞士受到的影響很嚴重,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損失了6%體積的冰川。5.全球暖化污染水平在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報告指出,這些廣泛的氣候指標反映地球的狀況,而由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事件是最直接的影響。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Terry Taras)說,去年極端天氣影響千萬人,還加劇了糧食不安,和大規模移民,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和破壞。中國大陸去年遭遇創紀錄的最長乾旱,東非截至今年1月,也有超過2000萬人因為乾旱產生糧食不安的問題;美國西部和南部同樣也受乾旱所苦,歐洲更有1.5萬人因為熱浪死亡。
21世紀末全球恐剩60億人 國外研究:社會進步生育率下降
台灣連年「生不如死」,許多國家處於社會老齡化與少子化困境,生育政策徒勞無功。根據羅馬俱樂部推估,如果持續減少貧困與不平待遇等問題,人口會下降更快,全球人口到2050年可能會停止增長,到 2100 年只剩 60 億人。針對全球人口數字趨勢,聯合國2022年表示,2050年將達到97億,到2100年將增加到104億。然而,根據全球智囊組織「羅馬俱樂部」委託國際科學研究團隊Earth4All研究推估,全球人口目前為79.6億,照目前趨勢繼續下去,將在2050達到86億的高峰,並到本世紀末銳減近20億。下個世紀地球人口可能減少,遠不及先前預測的110億。該研究於3月27日發表,進一步拓展了羅馬俱樂部於1972年發表《增長的極限》報告,當時就已提出「人口炸彈」警訊。未來人口 將有兩種發展方向綜合外媒報導,一般人口統計模型會根據女性的社會獨立性、身體自主權、受教育程度和避孕機會等因素來預測人口增長數。Earth4All 的統計模型則較為複雜,除了上述因素,還整合了能源豐富度、不平等待遇、糧食生產、收入水準和全球暖化等環境和經濟影響。該模型預測了未來人口的兩種可能發展。第一個是「一切照舊」,政府無特殊作為,生態脆弱的社區容易受到區域崩潰的影響,人口到2050年將增加到90億,到2100年將減少到73億。第二種情況較為樂觀,政府致力於提升教育水準、改善不平等待遇和綠色轉型,全球人口到2050年將有85億人,到2100年將達到60億。挪威商學院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兼Earth4All 項目負責人斯托克尼斯(Per Espen Stoknes)並在報告中聲明:「低收入國家的快速經濟發展對生育率有巨大影響。隨著女孩接受教育,女性在經濟上獲得權力並獲得更好的醫療保健,生育率會下降。」地球危機 來自富豪過度消費抑制人口增長有利有弊,人口減少能夠緩解人類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壓力,以及緊張的政治局勢;但也會有更大的問題,如人類整體老齡化,降低勞動人口的比例,年輕人將背負更大的醫療保健和養老金負擔。團隊還調查了人口規模與地球負荷人口能力之間的關聯。研究表示,與流行的馬爾薩斯理論相反,人口數字緩解並不能解決地球環境與氣候變化的問題,環境問題在人口達到78 億時就已經很嚴重,而且破壞主要由少數富翁過度消費所造成。挪威商學院建模師之一、Earth4All 成員喬根蘭德斯(Jorgen Randers)在聲明中表示:「人類的最主要問題不是人口,而是奢侈的碳足跡和生物圈消耗。」、「與幾十年前人口達到頂峰的地方相比,人口增長最快的地方人均環境足跡極小。」 原文出處:Reducing inequality could see world population fall to 6 billionWorld's population could plummet to 6 billion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 study suggests
張雨生逝世25周年 陶晶瑩致敬學長開唱二度哽咽
陶晶瑩、黃韻玲、陳綺貞、韋禮安、告五人、9m88、小男孩樂團、U:NUS、TRASH、楊培安、陳子鴻今(11)日齊聚台北流行音樂中心,一同致敬華語樂壇傳奇才子張雨生,舉辦《我期待 張雨生演唱會 致敬25》,重新演繹張雨生近30首歷年經典。陶晶瑩與張雨生有著深厚交情,就學時兩人就是政大吉他社學長、學妹,之後更是同屬張小燕的豐華唱片公司簽約歌手,她特別演唱〈我的未來不是夢〉,以及她與張雨生當年兩人的合唱曲〈我期待〉等歌。陶晶瑩在演唱〈我的未來不是夢〉二度哽咽,她回憶起張雨生曾經對她說:「當時雨生做完(張惠妹)阿妹的專輯後,特別跟我說『下一張就是你哦!』沒想到後來就發生意外。現在想起來其實有點遺憾,不過對我來說也算是一種鼓勵,因為他很了解我的聲音,所以想幫我製作專輯,只是發生了這個意外,我們就天人永隔,但是我覺得至少學長給我的鼓勵,讓我這個做學妹的能繼續努力做音樂跟唱歌。」陳綺貞和黃韻玲合作,這次在演唱會上獻唱〈天天想你〉。(圖/焦正德攝)陶晶瑩也趁著演唱會向天上的張雨生做最誠摯的告白,她感性表示:「雨生,地球人在用一種很浪漫的方式想念你,我們讚嘆於那高亢的歌聲、純粹的創作及對理想的堅持,就算曾經遇到不被了解或不被接受,仍然在山中、在海裡尋找屬於自己心裡的聲音。如果你還在,這世界應該會有些不一樣。」 韋禮安、告五人、9m88、小男孩樂團、U:NUS、TRASH、楊培安、陳子鴻等超強卡司,今日齊聚台北流行音樂中心,一同致敬華語樂壇傳奇才子張雨生。(圖/焦正德攝)先前應瑪莎五月天之邀為張雨生特展重新演繹〈天天想你〉的陳綺貞,這次在演唱會上再度獻唱這首歌,黃韻玲更以鋼琴伴奏助陣。陳綺貞也透露和張雨生之間的多種「巧合」,「我們同天生都是雙子座,總覺得自己能了解同星座的他,而且我們都曾參加過木船民歌比賽,他是第五屆、我是第十二屆參賽者」。此外,演唱會更加入音樂劇元素,特別邀請果陀劇場經典《吻我吧娜娜》中的第一代演員王柏森、傅薇重現張雨生唯一音樂劇精彩片段,眾星藉歌舞回顧張雨生之餘,更帶領全場歌迷進入時光隧道,一起透過歌聲緬懷這位永遠的音樂才子。
夏朧化身外星女孩愛上地球人 獨守空屋結局藏洋蔥
好樂團發行出道7年的首張專輯《在遊蕩的路上學會寬容》,新歌〈回到木星〉MV邀請《仙女姐姐到我家》法國混血女星夏朧擔任女主角,與在電影《血觀音》表現亮眼的巫書維共同演出,看似科幻命題的歌名,卻藏著溫暖的故事,兩位實力派演員更是上演精采又動人的對手戲。夏朧在MV中飾演外星女孩,遇上住在地球的孤獨男孩,兩人在日復一日的相處後打開心房,構築屬於自己的家一起生活,然而面對時光無情流逝,外星女孩容顏仍保留青春樣貌,男孩卻長出白髮老去,最後留下女孩守著兩人的基地。對於兩位演員的表現,好樂團大讚:「兩人的互動將故事說得非常完整,表情變化也好細膩!原本不懂得表達情感的女孩學會了笑,最後也了解了為何哭泣。」夏朧及巫書維跨刀演出好樂團的〈回到木星〉MV。(圖/好好的一個工作室提供)好樂團也宣布將在明年1月28日於Zepp New Taipei舉辦大型演唱會,首次挑戰兩千人場地,主唱瓊文表示:「很興奮也很緊張,因為終於有機會以完整編制把專輯所有歌唱給大家聽!」吉他手子慶則感性提到:「7年來我們走過許多地方,看過台下無數面孔,有些樂迷從陌生變成熟識,甚至還有樂迷的名字跟我們一樣,他們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們也把青春給了他們。」問及是否會有針對農曆春節安排特別演出?他們笑說:「當天一定會給大家意想不到的驚喜,在準備上班前,先來聽好樂團好好儲備能量,迎接新年開工好心情,事事好運氣!」
《阿凡達:水之道》上演高難度水底內心戲 導演潛入最深海溝找靈感
《阿凡達》相隔13年終於推出續集《阿凡達:水之道》,讓不少粉絲都相當期待,主演山姆沃辛頓日前接受美國ABC頻道新聞訪問,被問到親身潛水拍攝水中場景時,大呼艱難的不只是憋氣:「在水中無法用言語演出痛徹心扉的內心戲,只能靠肢體動作來傳達真實情感,光是在陸地上表演內心戲就很困難了。」導演詹姆斯卡麥隆則駕駛潛水艇抵達地球最深海溝,奇幻之旅也成為他執導電影的靈感。《阿凡達:水之道》公開全新預告,傑克與奈蒂莉和他們的子女「蘇里一家」因面臨地球人回到潘朵拉星反擊的猛烈侵襲,而被迫騎乘靈鳥從雨林家園逃到與世隔絕的壯麗環礁境地避難,並必須向礁民部落學習與海洋共存的環礁生活,包括駕馭能令他們遨遊海底的奇獸,以及團結一心抵禦對抗地球人的精彩決戰。《阿凡達》詹姆斯卡麥隆曾駕駛單人潛水艇,潛入海面下超過十公里的地球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圖/二十世紀影業提供)演員群日前受訪問到被導演詹姆斯卡麥隆要求學習潛水、親自演出水中戲的體驗,柔伊莎達娜委婉透露自己起初「並不好過」,山姆沃辛頓則直接大呼:「留下創傷啊!」令卡麥隆莞爾回應:「大家要來秋後算帳了!」提到憋氣,大家異口同聲驚呼金獎影后凱特溫絲蕾能在水底待上長達七分鐘、成為凌駕眾人的「憋氣冠軍」,與她合作過《鐵達尼號》卡麥隆更為她冠上「備戲魔人」名號、稱她每每為了演好角色總是無所不用其極!製片強藍道在另一訪問中,也證實直擊溫絲蕾在巨大透明水缸中水底漫步還對他揮手,令他當場瞠目結舌!莎達娜對於自己能夠憋氣五分鐘便已相當自滿,不過高齡的雪歌妮薇佛隨即被卡麥隆大讚能憋到六分半,薇佛則歸功於習慣待在水中後、久而久之就會忘了身為陸地人的神奇感受。導演詹姆斯卡麥隆於2012年駕駛單人潛水艇「深海挑戰者號」,潛入海面下超過十公里的地球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成為抵達地球最深處的史上第一人,雖為令《阿凡達:水之道》延宕至距離首集長達13年後才終於面世的原因之一,卻也令他完成身為「海洋癡」的畢生夢想,並獲得設於海洋的本集的故事靈感。《阿凡達:水之道》將於12月14日在台上映,台灣預售票自12月2日起開賣,凡購買所有 3D及 3D特殊版本,就可獲得「奇幻水世界神獸系列錀匙圈」 一個,數量有限送完為止,詳情請洽活動影城。
保衛地球人類首撞小行星 NASA宣布成功改變天體軌道
美國太空總署在11號宣布,藉由飛行器撞擊小行星,成功改變了小行星軌道,這也是人類第一次改變天體運行。NASA表示這證明在未來,如果真有小行星造成威脅,這個方法是有辦法進行防禦。這次測試的小行星實際上對地球並無影響,只是剛好適合用來執行這次試驗。
「木星衝」9月27日登場 60年來最接近地球
9月27日是一年一度的木星衝,為木星離地球最近,看起來最大、最亮,也最清楚的時刻。天文館表示,此次更是自自1963年10月以來最接近地球的一次,民眾明天只要看向天黑後的東南方,就能以肉眼看到最亮的白色星子即是木星。「衝」是指,外行星與地球、太陽在繞行時連成一直線,而地球正好位於中間的時刻。如果連成一線時,外行星與地球分別位於太陽兩側,則稱為「合」,而「衝」的位置會讓地球人觀察到較大、更清楚的天體外貌。天文館表示,由於木星是最大的行星,因此在天空中也是非常容易辨認,尤其在「衝」的前後,亮度一般可達-2.5等,僅次於月亮與金星,但由於此次是60年來最接近的一次,視直徑達49.9角秒,亮度甚至可達到-2.9等,超越火星大衝時的亮度。天文館表示,木星是從太陽往外數的第五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質量為地球的318倍,主要由氣體和冰所組成,屬於「氣體巨行星」,目前已知它的已確認衛星達79顆,僅次於土星之後,整個木星系統宛如太陽系的縮影。天文館表示,想要看見木星非常容易,天黑後的東南方,肉眼看到最亮的白色星子即是木星,透過小型望遠鏡就能看到表面較明顯的條紋及衛星,如果用口徑10公分以上的專業天文望遠鏡則可觀察到著名的大紅斑和條紋的細緻結構,館內第二觀測室也將開放至晚間12時,讓遊客可透過高倍率的專業天文望遠鏡觀賞這顆美麗的行星。另外,天文館特別於10月1日的白晝之夜活動加入木星觀測直播,除了將望遠鏡中的視野呈現給大眾看以外,也將說明有關木星的天文知識。
台灣升溫速率高於全球平均 估未來冬天將愈來愈短
全球暖化嚴重衝擊人類的生命財產及自然環境,專家指出,2022年全球夏季創歷史高溫紀錄,台灣的升溫速率更高於全球平均,推估台灣近年來冬季僅約20至40天,未來冬天將愈來愈短,直至消失。基隆護海公民學堂28日舉行講座,探討全球暖化的衝擊與因應,主講者為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汪中和表示,目前地球人口將近80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因為生活型態在傷害地球,人類約自西元1750年大量開採化石燃料,1850至2020年累積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2兆4277億噸,而光是2021年就高達364億噸。2021年全球大氣溫室氣體的平均濃度高達416.4ppm,較2020年上升了2.4ppm。他強調,「是地球400萬年以來的新高!」中央氣象局測站資料顯示,過去110年,即1911至2020年,台灣氣溫平均上升了攝氏1.6度,21世紀初夏季長度增加至120到150天,冬季則縮短為70天,近年來更縮短至20至40天。汪中和表示,今年全球夏季6、7月的陸地均溫已是連續5年(2018-2022)快速上升,2022年夏季更創了歷史高溫紀錄,而高溫紀錄只會不斷被打破,所以和未來相比,今年炎熱的夏天還算是「最涼爽」的,台灣的冬季將愈來愈少,直到完全消失。根據關注氣候的美國非營利組織Climate Central研究推估,2050年若不積極減碳,屆時地球海平面將上升超過30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