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兆
」 地震 蚯蚓 新竹 前兆 氣象局嘉南地震「比去年多4倍」 專家籲留意3條斷層:大地震前兆
今年嘉南地震頻繁,數量是去年的4倍,學者提醒是大地震的前兆,要民眾做好防災準備,並建議氣象署派專人分析3個斷層,規模3以下微震的發生情形。地震專家郭鎧紋指出,今年嘉南地區已經發生117次地震,但2023年僅發生28次,今年地震活動是去年的4倍。中正大學地科系副教授石瑞銓示警,上個月的地殼移動加速,恐是大地震前兆,也顯示嘉南地區的地震活動異常狀況。對此,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系退休教授李錫堤在臉書透露,過去數十年來,梅山斷層附近加密的臨時地震網,多次連微震都測不到,但最近卻測出微震加多的現象。根據國外學者研究,一個受隱沒帶控制的地區,地震會有等同於海溝巨型斷層活動周期的地震周期。就一條斷層而言,斷層特徵地震的發生也有周期現象,在斷層大動後,接著會有一大段連微震都沒有的平靜期(Q1),待能量再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才會有微震出現,到一定年限後會再大動。國外學者Scholz 歸納,約在周期的3分之2後,才會有比較明顯的微震出現,約在周期的6分之5後會,再出現一小段平靜期(Q2),最後在臨震前還會有一極短暫的平靜期(Q3),接著就會發生大地震。李錫堤指出,梅山斷層目前可能處於Q2與Q3之間,且會跟著嘉義和台南平原下的盲斷層一起活動,提醒民眾確實做好防災準備。另外,他也建議氣象署,派專人分析台灣測震網在梅山斷層、嘉義盲斷層及台南盲斷層規模3以下微震發生情形,觀察有無Q1、Q2平靜期的現象,希望能抓到Q3的平靜期,為可能大地震提前做好準備。
南台灣地震頻傳!民眾「聽到地鳴聲」疑地震前兆 氣象署:4情況也有可能
台南昨天晚間8點40分發生規模5.4地震,接著又發生多起地震,南部地區近期發生好幾起地震,不少在地人反映地震發生前聽到地鳴聲,感到有些擔憂與害怕。對此,中央氣象署也出面解釋地鳴的成因「4情況也有可能」,並表示這屬於正常現象。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台南地區昨(22)晚至今,已發生15次大大小小有感地震,最大規模達5.4;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說明,地震的原因是菲律賓海板塊、歐亞大陸板塊互相碰撞,接著應力往西傳遞,能量在地質較脆弱的地方釋放,也造成了脆弱地帶發生破裂。過去的案例顯示,規模5.4地震發生後,在未來出現3至5個餘震是正常現象。台南數起地震也引發網路上熱議,不少網友在PTT留言稱,「都是先聽到地鳴後一秒就震」、「要搖之前都會地鳴一下,好可怕」、「我家永康竟然先聽到地鳴聲才有地震?是錯覺嗎」、「時大時小,偶爾一兩次有地鳴聲但沒震」。對此,氣象署也在臉書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解釋地鳴與地震關聯,地鳴是一種從地下傳來的低沉聲響,有人描述它像遠處的悶雷聲,也有人形容像重型車輛經過的震動聲。雖然目前在科學上沒有一致的解釋,人們普遍認為地鳴可能是地震波傳播到地表,地震波傳遞的介質從岩石變成了空氣,空氣振動而發出的聲音;因此民眾將地鳴視為地震發生前兆之一,尤其花蓮位處板塊交界,地底下的構造活動比較活躍。發生地震之前,當地居民偶爾會聽到類似聲響,包括嘉義、台南地區出現的地鳴,也可能是當地地層活動造成的聲響,屬正常現象。氣象署還引述了美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多數地鳴被視為來自音爆、爆炸、大型車輛經過、施工等人為活動,有一部分則來自地震等自然現象,尤其是極淺層地震。即使聽到低頻的巨響,不一定是地震要來,發生「雷聲大雨點小」的地震也是有可能的。氣象署表示,不論地震是否伴隨地鳴,氣象署設置的地震測站依然全天候運作中,密切監測台灣各地的地震活動,若監測可能致災的大地震,也會透過「國家級警報」災防告警系統、電視台推播以及強震即時警報發送警報。雖然地鳴聽起來很可怕,但氣象署強調,真正要防範的是地震帶來的影響。收到地震預警或感受到強烈地震時,就要確實「趴下、掩護、穩住」冷靜避難,如果是在睡覺時間,只要在床上改成趴下姿勢、用枕頭保護頭部即可。氣象署表示,地鳴聲不一定是地震前兆。(圖/氣象署)
高雄千隻蚯蚓大軍上街趴趴走 網怕爆:921前也這樣
近日有高雄民眾發現蚯蚓大軍上街趴趴走,一眼望去至少有千隻蚯蚓在馬路上爬竄,「連走路都很困難。」照片一出,民眾嚇傻,直呼是「地震前兆」、「好可怕喔…921之前就是看過滿地的蚯蚓…」,此外還有台南民眾回報,「台南南紡也是」。日前有網友15日在臉書「高雄五甲大小事」PO出照片,指在前鎮區紅毛港國小周圍的馬路、住家附近出現大量蚯蚓,一眼望去密密麻麻,馬路幾乎都要被佔滿,一眼望去至少有千隻蚯蚓在馬路上爬竄,讓他嚇的直呼「恐怖欸,蚯蚓大軍都出來了,整個馬路都是,連走路都很困難。」照片一出,便掀起熱議,網友紛紛驚呼「地震前兆」、「必有大事發生」、「這有點嚇人喔,天災前兆」、「好可怕喔…921之前就是看過滿地的蚯蚓…」,還有台南民眾也回報「台南南紡也是」、「中正預校附近誠勇路上也一堆,都爬進車庫,路上死一堆了」。蚯蚓大軍上街趴趴走。(圖/臉書 高雄五甲大小事)蚯蚓大軍上街趴趴走。(圖/臉書 高雄五甲大小事)豈料,台南市麻豆區16日就接連發生2起地震,3點01分芮氏規模4.5地震,地震深度11.7公里,隨後3點07分又發生芮氏規模3.4的餘震,地震深度10.9公里,震央都在台南麻豆區,最大震度台南4級、高雄2級。事實上,南部近日相當不平靜,1個月發生超過20起地震,18日全台有5起地震,凌晨5時、早上9時、11時以及下午3時發生在東部,近中午12時則發生在台南,位置即在台南市政府北北東方23.9公里,位於台南市麻豆區,地震深度8.1公里,芮氏規模3.8。對此,氣象署早在2022年就曾解釋過,蚯蚓容易受地溫、濕度、日照時數、氣壓等多重環境因素影響,如大雨過後土壤水分增加,導致蚯蚓大量爬出,這種自然現象與天氣變化相關,跟地震無關。
田徑跑道出現大量蚯蚓 選手嚇到尖叫!驚悚畫面曝
2024縣長盃秋季田徑賽13日熱鬧開跑,但跑道卻出現「蚯蚓大軍」,大量蚯蚓佈滿跑道,讓選手嚇到尖叫,管理人員也說,沒看過這景象。蚯蚓佈滿跑道。田徑場管理人員說,早上6點多發現田徑場都是蚯蚓,第一次看到這場景,擔心小選手踩到會受傷,趕緊找人幫忙清,掃了一大袋,跑道還是有不少。斗六鎮東國小老師說,上週操場就有大量蚯蚓,尤其早上還活著,中午太陽一大就被曬乾,小朋友上課或訓練也被蚯蚓嚇到;另名老師也表示,早上7點看到地上都是蚯蚓,「這個現象不知道是什麼因素導致的」,不過比賽還是要比,鼓勵學生勇敢。1名競選手指出,之前沒遇過這狀況,雖不影響比賽,踩到還是怪怪的,也可能腳滑;資深田徑選手表示,之前也遇過蚯蚓,但數量沒那麼多;國小男童說,第一次看到麼多蚯蚓有點噁,是不是地震前兆;也有民眾認為,應該是受東北季風影響,土壤溼度降低變硬,蚯蚓才往外爬,很多田徑場都有類似狀況。雲林縣立體育場長孫瑞鴻說,影響蚯蚓生態原因很多,依天氣來看,12日下雨,13日出太陽,溫度濕度改變大,讓蚯蚓從地下冒出,已派員清除,不影響比賽,也會再請專家釐清原因找因應方式。
彰化農田驚見蚯蚓大軍 農民憂:要地震了?
彰化市三村里一處農地近日出現「蚯蚓大軍」,農民在田間看到成群結隊的蚯蚓沿著田埂蠕動,數量驚人,令人頭皮發麻,擔憂是不是地震前兆。對此,氣象署2022年曾闢謠,蚯蚓容易受地溫、濕度、日照時數、氣壓等環境因素影響爬出地表,跟地震無關。彰化市三村里的農民表示,昨天上午下田耕作時,他看到密密麻麻的蚯蚓集體朝著同一方向快速移動,彷彿在集體轉移棲息地,且蚯蚓體型巨大,每隻長度動輒10幾、20公分長,數量多如千軍萬馬。農民表示自己種田十幾年,第一次遇到這種景象,憂心是不是地震快來了。氣象署在2022年曾解釋蚯蚓爬出地表跟地震無關。氣象署指出,蚯蚓容易受地溫、濕度、日照時數、氣壓等多重環境因素影響。例如大雨過後土壤水分增加,導致蚯蚓大量爬出,這種自然現象與天氣變化相關,而非地震前兆。中央氣象署解釋蚯蚓爬出跟地震無關。(圖/翻攝自臉書/報地震-中央氣象署)近期康芮颱風過境台灣,帶來豐沛雨量,包括屏東長治、台南永康等地在降雨過後,都出現過類似的蚯蚓湧現情況。彰化地區近期也有多次降雨,可能造成土壤濕度增高,造成大量蚯蚓爬出地表。因此,三村里田間出現蚯蚓大軍,很有可能是因為日前下雨導致。
蚯蚓大軍衝出地表!屏東人驚喊「地震前兆」 氣象署:沒有關聯
一名女網友昨(27)日經過屏東一處地面,發現地板全是蚯蚓,讓她嚇得直呼「這是什麼情況?太可怕了」有不少網友聯想到近日嘉義縣中埔鄉一連發生好幾起有感地震,猜測蚯蚓出沒恐怕與地震有關。對此,中央氣象署曾解釋過,蚯蚓大軍衝出地表與地震沒有直接關係。一名女網友昨日拍下她經過的地面PO上Threads,只見地板滿滿的蚯蚓,並指出地點在屏東長治特搜隊前地面,令她感到毛骨悚然,「今天看到整個地板全都是蚯蚓,整條小路都是,這是什麼情況,太可怕了!」影片曝光後,吸引5萬人觀看,不少民眾認為與地震有關,「大地震前兆,當年921也是這樣」、「要有大地震了...你這哪裡...」、「今天一直地震,一下嘉義一下花蓮,前二個禮拜是彰化,這正常嗎」、「之前看網路有人測驗,蚯蚓會往震動源靠近」、「當年921地震時,整個操場密密麻麻都是蚯蚓,而且像炒麵堆一樣,超級滿出來的蚯蚓,當天凌晨就大地震了,最近大家真的要上緊發條,保護好自己。」也有不少網友分析,應該是下大雨所致,「下雨淹水跑出來而已,不要牽扯地震」、「記得之前看過,蚯蚓是靠皮膚呼吸,所以下過大雨泥土太濕沒辦法讓他們呼吸,就會跑出來,然後就被曬死了。」事實上,中央氣象署2022年曾發文指出,動物們看似異常的行動,總是容易使得人心惶惶。然而,蚯蚓大軍衝出地表,與地震並無直接關係。「蚯蚓與地震」相關連,傳聞起始於921大地震,在此之前,台灣並沒有將蚯蚓視為天災前兆的習慣。此外,經過學者的統計和研究顯示,蚯蚓爬出地表的行為和地震事件也真的沒有顯著相關。在涼爽多露水時,蚯蚓更有可能在夜間或清晨時大量爬出。氣象署曾說過蚯蚓出沒與地震無直接關係。(圖/中央氣象署)
地震前麻雀、燕子聚集疑是前兆 鳥類專家出面解釋了
台灣連2天發生有感地震,氣象署統計,今年規模5以上地震已有50起,比往年都還多,在地震發生前12小時,彰化二林鎮及員林市就有民眾捕捉有燕子及麻雀瞬間群聚的畫面,認為這是地震前兆。對此,專家表示、目前恰逢鳥類遷徙季節,燕子經常會集中覓食棲息、而黃昏時麻雀也會成群歸巢和地震較無關聯。宜蘭縣及花蓮近海從15日傍晚接續發生芮氏規模5以上的有感地震,全台多縣市明顯感受到搖,不過在彰化二林鎮,疑似有地震前兆的異象,15日晚間7時許,當地民眾直擊大批鳥群出現在天空中盤旋,數量之多引發當議民眾嘖嘖稱奇,持續時間長達5分鐘以上。根據目擊者表示,這種景象在當地連續有半個月,鳥群會密集盤據在電線上,地面上鳥大便也越來越多,尤其晚上一到6時30分過後,就會聽到一陣陣啾啾鳥叫聲,甚至擔心外出被鳥屎「攻擊」,由於在當地極為罕見,讓人感到不安。除此之外,員林市區15日傍晚也有民眾捕捉到數百隻麻雀聚集在電線上,大車一經過,麻雀們便會一轟而散,但不久又飛回電線上,讓附近居民也感到奇怪。對此根據《ETtoday新聞雲》引述野鳥協會總幹事李益鑫的說法,從二林鎮民眾拍到的畫面研判是燕子,由於時逢夏秋之際,鳥類正在遷徙,且燕子在遷徙過程中就會群聚,當時是偏黃昏,而黃昏也是群聚覓食的主要時段,大概就會找到夜棲的環境,不管是覓食或是夜棲,都會大群體聚集。至於鳥類群聚是否跟地震有關聯?李益鑫解釋,地震確實會影響野生動物的行為,不過台灣的鳥類大部分處於地棲型環境,地震主要影響是地殼變動,除非大到類似森林大規模變動,否則台灣的鳥類受到地震影響的機率不大。有許多民眾認為,今年地震似乎比往年多,據中央氣象署統計,從1月到現在規模高達5以上的地震有50起,其中最大的是4月3日的花蓮地震,規模為7.2。包括地震專家郭鎧紋也表示,今年的地震確實比往年多,他表示,直到今天上午發生6.3地震為止,規模6的地震在今年已經累計了10起,但921那一年則大約有15起。據郭鎧紋的說法,今年很有可能會打破921那一年的紀錄,變成有史以來地震次數最頻繁的一年並補充「可能是新的地震時代開始」。
花蓮規模6.1地震有預兆? 她前晚目睹2異象…網朝聖:真的震了
花蓮繼4月3日發生規模7.2強震後,至今陸續發生大大小小餘震,今(27日)再度地牛翻身,凌晨2點21分發生芮氏規模6.1地震。值得注意的是,有民眾在昨天傍晚拍到「蟲蟲大軍」,如今真的發生地震,意外引發關注和討論。根據中央氣象署,這起地震芮氏規模6.1,震央位在北緯24.19度、東經121.68度,相對位置為花蓮縣府北北東方23.0公里,位於花蓮近海。震源深度24.9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4級。凌晨2點21分發生地震。(圖/中央氣象署)一名女網友26日傍晚在社群平台《Threads》表示,在宜蘭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必經之路拍到的奇觀,只見滿滿的蟲從地底竄出,讓人渾身發毛,「同學甚至猜是不是有屍水…還是大地震前兆」,她事後更驚呼:「完蛋」,因為她看到一大群鳥飛走,幾乎3分之1的天空都是燕子,忍不住感到擔憂。蟲蟲軍團從地底竄出。(圖/翻攝自Threads)貼文曝光後,引來一番討論,「剛看地震預報發現台北1天沒地震了,不知道為什麼心裡毛毛的」、「我要自動理解為下大雨」、「剛剛刷到花蓮紅色天空,怕」、「這噁到不能只有我看到,順便提醒大家小心地震」,還有人拍到所謂的「地震雲」,此外也有專業網友解答,那一群蟲子是蛾蚋的幼蟲。如今真的發生地震,不少網友紛紛來朝聖,「結果真的地震了」、「預言家」、「警報來了」、「預言成功」、「果然震了」、「看來是真的…」。
馬陸滿樹!山友新竹登山遇異象 網憂地震前兆
台灣昨(29日)發生4場芮氏規模3以上地震,密集程度引發各界關注。巧合的是,日前有山友登山時目擊「馬陸大軍」布滿地面及樹木,當時就有網友留言擔心「地震前兆」,更有人表示當年921大地震發生前,也出現過類似畫面。該名網友在臉書社團「肉腳登山隊」曬出多張巨量馬陸照片,可見數以萬計的馬陸覆蓋了整片林地、整棵樹木。網友也驚呼「第一次看到這麼巨量的馬陸大軍」、「228放假驚嚇中」。另從網友分享的「李棟山莊」及其他照片,能確定他當天應是攀登位於桃園市及新竹縣交界的李棟山。山友登山遇到馬陸大軍。(圖/翻攝自臉書社團肉腳登山隊)文章曝光後,網友們驚呼「密集恐懼症大爆發」、「如果你摸到那棵樹,他們會衝上你身體」。不少人還指出,「921大地震前幾天我們家周邊也是這樣。當時很無解也沒看過,過2天就超級大地震了」、「代表有地震要發生了」、「921地震過後,我遇過上千隻甚至上萬隻馬陸」。不過據氣象署資料,雖然228當天發生芮氏規模3.2地震,隔天29日發生3.1、3.5、4.9以及3.6地震,但這2天的震央依序在花蓮、宜蘭、台東、嘉義(2次),距離新竹有段距離。另有網友懷疑馬陸會大量出現,可能與近期天氣變化大有關。台東2016年也曾發生巨量馬陸竄出地面情況,當時台東農改場副廠長陳昱初解釋,馬陸對氣壓、濕度相當敏感,而當時氣候可能變化大到讓馬陸覺得現居處危險,遷往安全處。
日本元旦地震前兆?多地區2天前「上萬烏鴉天空盤旋」畫面曝 網友全嚇傻
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於昨(1)日下午4時10分許,發生了芮氏規模7.6強震,附近一度發布了海嘯警報,各地也陸續有房屋倒塌、路面龜裂、住宅區出現火災等災情傳出,是為2018年來首次觀測到的7級地震。對此,就有當地民眾發現,在地震發生的2天前,有大量烏鴉盤旋在空中,數量可能高達上萬隻,而這也讓不少網友感嘆「這是地震的前兆嗎」。日本氣象廳指出,此次地震為1885年以來於能登地區最大的1次地震,甚至在地震發生後9分鐘,又出現規模6.2的餘震,造成周邊地區都出現了有感晃動,而日本政府將其命名為「令和6年能登半島地震」,截至今(2)日本當地時間13時止,此次地震至少已經造成30人死亡。而在地震過後,就有名網友在社群平台上傳了影片,表示在地震發生前2天(2023年12月30日),天空就有大量烏鴉、鳥群盤旋,數量可能達到上萬隻,而其他網友也驚嘆,這樣的詭異畫面在長野、福岡等車站也有出現,讓不少人懷疑「這是地震的前兆」。不過,據了解,雖然歷史上曾經有多次強震發生前,野生動物出現了奇怪現象,像是日本311大地震前1周有大量海豚擱淺、敘利亞地震前白狗不斷嚎叫等等,但野生動物於天災前出現的異常行為,可能有無法確切觀測的成因,也就是說,「鳥類亂飛是地震前兆」一說目前尚未有具體科學根據能夠證實。
甘肅6.2級強震!驚傳有山體崩塌 專家:屬逆衝型破裂
根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昨(18日)23時59分在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北緯35.70度,東經102.79度)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初步震源機制解結果顯示,此次地震為「逆衝型破裂」。據《央視新聞》的報導,中國大陸地震台網中心組織專家對甘肅積石山附近地震活動進行研究分析,此次地震位於甘東南地區,距離最近的斷層拉脊山北緣斷裂約3公里。甘東南活動構造區位於中國南北地震帶北部,是青藏高原東北緣的重要組成區域。受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長期擠壓作用,該區構造活動強烈,發育著東崑崙斷裂、西秦嶺北緣斷裂、臨潭—宕昌斷裂、光蓋山—迭山斷裂、迭部—白龍江斷裂、塔藏斷裂、岷江斷裂、雪山斷裂、虎牙斷裂等多條深大斷裂。此次地震震央附近200公里範圍內,1900年以來共發生6級以上3次,均為孤立型或主震-餘震型地震。截至2023年12月19日04時00分共記錄到3.0級以上餘震9次,其中3.0至3.9級地震7次,4.0級以上地震2次,最大為19日0時59分發生的4.1級地震。依據歷史地震、地震序列衰減特徵、地震前兆資料綜合會商結果初步判斷,此次地震為主震-餘震型地震,餘震衰減基本正常,地震部門正在進一步密切追蹤研判。另據《中國新聞網》的報導,截至今(19日)3點40分,臨夏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檢查發現,G310線大河家橋橋頭(青海岸)發生山體坍塌,大河家橋支座發生偏移,該中心正在組織力量對偏移支座進行調整復位,同時青海方面已安排人員、機械設備清理塌方土體。中國發生地震並不罕見,今年8月山東省才發生規模5.4的淺層地震,造成20多人受傷,還有數十棟建築倒塌。
廣西驚現「燕子滿天飛」! 突大量死亡原因震驚眾人
廣西來賓近日出現「燕子滿天飛」的景象,而一些燕子大量死亡也引起大家的注目,燕子屍體散落在地面上引發討論。有網友認為,可能是「氣候變化」所致,但也有人認為與「地震」有關,議論紛紛。目擊者描述,開門時就看到滿天的燕子飛來飛去,以為發生了什麼事,後來才知道是天氣突然變冷,導致燕子被凍死。影片曝光後,網友們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有人說:「氣候變化使得燕子難以分辨何時應離開。」也有人提出疑問,「燕子大規模聚集會不會是地震前兆?」據了解,燕子是種適應力強的鳥類,能夠在各種環境生存,包括高山、草原和城市。在過冬季節,牠們會選擇溫暖的地區覓食,避免遭受寒冷的影響。然而,「氣候變化」迅速,燕子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牠們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受到影響,此外,燕子也可能因氣候變化而誤判情勢,進而面臨凍死的風險。針對燕子大規模聚集與「地震」有關的說法,報導明確指出,科學家目前並未發現野生動物的異常行為與地震有任何關聯,還提到,地震不僅會影響電離層,還會混亂地磁場,所以在地震發生前,地球上的大量生物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展現異常行為,但並非僅有單一種群的亂飛就能斷定即將發生地震。
日本海岸烏賊集體擱淺還會「吱吱叫」 末日景象網嚇瘋專家曝:不要吃
日本新潟縣海岸最近發生罕見的特殊景象,大批淡紅色烏賊因為不明原因「集體擱淺」在沙灘上,密密麻麻的畫面相當驚人,有些甚至還會「吱吱叫」,當地民眾擔心「難道是地震前兆」,對此,日媒認為原因和烏賊適逢產卵期有關,還有人發問能不能吃,不過專家指出,由於被沖上岸的烏賊含有大量沙子,並不適合食用。被打上岸邊的淡紅色烏賊其實是螢烏賊,烏賊被沖上岸後還會「吱吱叫」,並且發出光點。(圖/翻攝自FNN)據日本《NHK》、《富士新聞網》報導,潟縣佐渡市及富山縣富山市的海岸18日、20日分別湧現大量烏賊,報導描述,被打上岸邊的淡紅色烏賊其實是螢烏賊,這些烏賊被沖上岸後還會「吱吱叫」,並且發出光點,海灘上布滿密密麻麻的烏賊,讓人看得有些毛骨悚然。許多日本網友對於該現象,則紛紛留言表達擔憂,「好像看到末日景象」、「據說沙丁魚會出現在『地震前』,烏賊則是『地震後』。不知道是不是氣候變遷太劇烈,大自然變化已經快到幾乎沒有前兆了」。有民眾就擔心,該現象是否與大地震有關。據說是螢烏賊為了產卵浮到海面產卵,因為搞不清楚方向,加上被海浪耗盡了體力,才會被沖到海灘上。(圖/翻攝自TBS)對於這種現象,位在富山縣滑川市螢火魷博物館認為,這是春天產卵季節所導致的。據說是螢烏賊為了產卵浮到海面產卵,因為搞不清楚方向,加上被海浪耗盡了體力,才會被沖到海灘上,這種現象被稱為「螢烏賊投身」,也就是螢烏賊自盡,除了這個說法外,也有漁民猜測,螢烏賊群可能是在躲避魚群,無處可躲之下才會被沖上岸。不過也有網友開玩笑表示,「看起來超好吃,好羨慕啊」、「哇太浪費了吧!」、「好想拿醬油醃漬螢烏賊沾來吃」、對此,有專家表示,被沖上岸的螢烏賊含有大量沙子,「其實不宜食用」,而當地人為了避免螢烏賊腐爛影響環境,也持續用網子、水桶將螢烏賊清走。
動物比人類還早察覺地震? 英國研究:牠們23天前開始避難
天災來臨前,其他動物多半比人類還早察覺異狀。重症醫學專科醫師黃軒分享英國2015年的研究,其指出在地震發生前23天左右,由於其他動物事先察覺地表的電苛改變,會比人類還早先一步前往避難,因此在災難發生當日幾乎找不到牠們的蹤跡;此外,對於動物的預感能否當作人類預報天災的可行選擇,科學家的看法不一。黃軒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分享英國2015年針對地震的研究,由倫敦南岸大學(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在秘魯安第斯山脈(Peruvian Andes)的亞納查加國家公園(Yanachaga National Park)內部,使用動感觸發相機鏡頭,觀察地震將至前動物的行為變化。研究人員觀察,在地震發生前,動物其實已開始逐漸撤離;起初在地震前23天左右,相機捕捉到的動物數量開始減少,之後到了地震前8天,減少速度加快;至於地震來臨前的第10天、第6天、第5天、第3天和第2天,以及地震當天,附近動物幾乎都已撤離,找不到任何牠們的活動蹤跡。談及動物紛紛消失的原因,研究人員監測發現,從地震到來的前2週每2分鐘至4分鐘,當地的大氣電荷會發生一連串強烈的波動幅度;地震發生大約8天前,研究人員還記錄到一次特別大的電苛波動,正好與他們發現附近的動物忽然從相機的視野中完全消失的時間不謀而合,因為牠們幾乎都跑去避難了。為什麼動物會先知道?黃軒解釋,地震出現前岩石深處會產生強大的壓力,壓力造成岩石中的氧原子釋放電子,產生「帶正電荷的空隙」,進而形成高強度電流,這種高強度的電流可以從地殼快速傳遞到地表,電離地表上空的空氣分子;此外,科學家也注意到,全球的地震爆發前都有大氣電離的現象,當地殼的正電荷空隙流動期間,某些動物能感受到超低頻電磁波信號的變化,行為舉止也跟著改變。黃軒指出,很多動物對地表下深層的壓力變動與釋放在空氣中的電苛,及正電苛引發四周化學物質變化的改變更敏銳,才會出現人類身體無法感知地震跡象的能力。他表示,像是貓的耳朵,感受到的最高振動頻率為60000Hz,相較人類耳朵的20000Hz還要靈敏,在此方面狗亦是如此。不過,黃軒透露,並非所有專家都認為動物的預感可當作人類預報天災的可行選擇;英國考文垂大學(Coventry University)自然地理和自然災害學副教授馬修(Matthew Blackett)說,「動物對地震前兆反應,尚無法做到可靠的科學記錄。」研究人員認為,人類至今仍無法和動物直接有效的交談,但我們或許仍可以多留意動物發出的警報作為訊號參考;人類還需要將各方面的前兆信息,綜合科學的角度做研究分析,才能有把握並精準預測所有地震前兆的反應。
地震前兆?屏東萬丹泥火山再度噴發 當晚即地震引遐想
28日上午,屏東縣萬丹泥火山時隔不到3個月再度噴發,萬丹泥火山一年噴發1到2次,間隔約半年,今年的頻率異常。泥漿噴發高度約1公尺多,湧上路面讓居民相當困擾。28日晚間九點多,高雄西南海域發生2起地震,許多網友相當好奇泥火山噴發是否為地震前兆?專家表示「只是巧合」,噴發主因還是氣體的累積。
新竹2天連搖12次!專家籲「小心這斷層」 恐發生規模6.7地震
新竹縣峨眉鄉在2月4日至5日發生多達12起規模3以上淺層地震,深度均不到10公里,由於該處不常發生地震,如今卻出現密集且頻繁的震源,對此中央氣象局擔憂「可能是大地震前兆」。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台灣地震科學中心主任馬國鳳則認為,若與該地區較有關的斷層「新城斷層」發生大地震,其規模最大可達6.7左右。新竹縣峨眉鄉從4日早上10點44分至隔日中午前11點54分,發生12起小區域地震,深度最淺為5公里、最大震度為3.7。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該地區過去地震不多,若以年初四(4日)的地震震央中心半徑15公里內來看,「過去30年來僅有62起規模3以上地震」,最大也僅有3起規模4地震;等於平均1年只有2起,但當天卻一連發生多起地震,因此陳國昌認為「不排除會有更大地震發生」。新城斷層地質圖。(圖/翻攝中央地質調查所)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台灣地震科學中心主任馬國鳳,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表示,雖然以台灣島的地震歷史來看,他對當地「有幾條平常不活躍的地質構造」出現地震並不感到驚訝,但「安靜這麼久後,來個這麼密集的地震,確實要觀察這暗示了是什麼」。馬國鳳表示,若以地質和台灣地震危害潛勢分析,與該區域較有關的斷層為「新城斷層」,其附近還有「新竹斷層」與「斗煥坪構造」。以新城斷層為例,全斷層有20公里,「若全部動起來,最大規模可能會達到6.7」,不過,馬國鳳也強調,目前這12起規模3以上地震,無法用科學來論斷6.7地震很快就會到來。另外,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曾評估,新城斷層為1條逆移斷層,截切時代距今約270年,屬階地礫石層並被列為第一類活動斷層。
新竹峨眉又連2震 最大震度3級
新竹從大年初四上午到晚上,一連發生10起小規模地震,讓不少人相當擔心是否是大型地震前兆。今(5日)上午11時52分、11時54分新竹峨眉又有2起地震,規模分別為3.6、3.1地震,最大震度3級。氣象局長鄭明典昨(4日)表示,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4日上午10點44分至晚間7點22分,共有10起地震,震央皆位於新竹縣峨眉鄉,地震規模介於2.4至3.7之間,「我要呼籲大家不要恐慌,但要做好防災準備,備妥地震避難8道具,也可以安裝地震示警相關App,才能預防災害造成的損失。」紅色是昨天的有感地震。(圖/翻攝自臉書/鄭明典)之後他於今(5日)上午在臉書發文指出,紅色是昨天的有感地震,藍色是過去規模大於3.5的地震,黑點是所有登錄的小地震,左上是平面分佈圖,右邊是對應的南北-深度分佈圖,左下是對應的東西-深度分佈圖;而紅色點分佈在密集的黑點範圍內,且已經12小時以上沒有新有感地震,所以地震中心決定回復正常作業模式。新竹峨眉今(5日)上午又有2起地震。(圖/中央氣象局)結果貼文一出沒多久,新竹峨眉又在2分鐘內發生2起地震。對此鄭明典說,「又連兩震,這樣的規模能量很有限,只是因爲極淺層,所以震央上方感受明顯。」
50年來超過規模5地震!南投仁愛鄉5.6地震 氣象局否認與921無關
南投縣仁愛鄉13日晚間6點41分發生規模5.6地震,震源深度47公里,最大震度南投縣國姓,據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陳國昌表示,這起地震深度超過40公里,與921地震無關,2者距離超過36公里,推測是偶發性能量釋放,並不是大地震前兆,確切原因還有待進一步了解。這起地震,包括台中市德基、台中市、彰化縣員林、彰化縣彰化市、宜蘭縣南山、花蓮縣西寶4級;苗栗縣鯉魚潭、南投縣南投市、雲林縣斗六、新竹縣竹東、嘉義縣民雄、台東縣利稻3級;新竹市、嘉義市、桃園市、新北市、高雄市桃源、台北市以及台南市楠西2級。受到這起地震影響,高鐵稍早表示部分列車延誤,目前已派員處理中,另外,台鐵也宣布,台鐵自6點41紛起從台北站至新營站間各次南下/北上列車、宜蘭站至瑞穗站間各次南下/北上列車有延誤情形。由於地震點位於南投,不免引發猜測是否和921地震有關聯,對此,陳國昌表示,過去該地區規模4以上地震並不多,最大地震只有規模4.5,最近一次是2016年規模4.5地震,包括2001年規模4.1以及1988年4.0,所以13日的規模5.6地震,是該地區50年來首度超過規模5地震。估計未來2到3天可能還有規模3到4的餘震,若是累積能量未釋放完,應該會有接近規模5.6的地震,但目前沒有,因此推斷這是一個孤立的地震取餘震不多,不需過度擔心。
網傳「花蓮8/15恐發生規模7.7地震」引恐慌 氣象局說話了
近日有民眾發現Youtube上有一段疑似地震預測言論的影片,內容暗示花蓮8月15日將發生規模7.7地震,引發議論。對此氣象局回應,「地震預測」如無嚴謹的科學論述與資料校驗,實不具備防救災之意義,民眾勿需恐慌。疑似預測地震言論的影片於7月16日發布,內容暗示,花蓮地區恐發生規模7.7地震,引起民眾不安。氣象局強調,一旦發生有感地震或異常地震活動,本局將於第一時間對外發布資訊,提供民眾與防救災單位參考應用。氣象局指出,台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處,地震發生頻繁,以近十年統計資料來看,每天平均約發生100次地震,其中規模4.0至5.0的地震發生頻率約每2天多就會發生1次,而規模5.0至6.0的地震約2個星期多就可能出現。至於規模7以上地震的部分,可供統計分析的樣本較少,自1900年以來至2020年為止的121年期間共計39次,但幾乎都於1978年以前發生,之後僅3次,包括1999年9月21日921大地震;惟最近一次花東陸地上規模7以上的歷史地震活動要追溯到1951年,自該年10月22日至11月25日於花蓮北部近海與花蓮南部接連發生4次規模7以上地震(2次7.3、2次7.1),鑒於樣本數不足較難進行統計分析。氣象局表示,對於地震預測之研究,全世界各國與地球科學家,皆投入大量人力與經費進行各項地震預測的研究,但至今仍未有成熟的理論根據與實際驗證可供實際作業運用;地震預測雖非短期內可以達成,本局亦積極進行數種相關之地球物理觀測作業,包括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及地殼形變、電離層電子濃度、地磁變化、地震波速度與地震活動度等,並與學研界合作進行地震前兆研究。囿於科學界現階段對於地震預測技術仍未臻成熟,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發生的確切時間、地點、範圍及強度;為減少災害發生,氣象局目前正積極推廣「地震速報」系統,也就是在地震發生後,速迅對位於震央附近以外區域發出預警,以爭取數秒到數十秒時間供各界採取應變處置作為。氣象局強調,「地震預測」如無嚴謹的科學論述與資料校驗,實不具備防救災之意義,民眾勿需恐慌;提醒民眾隨時做好防震與臨震應變準備,倘遇網路發表地震言論,建議不要為其傳播、炒作,避免引發社會關注,造成社會大眾不安。
不會再有「國家級邊緣人」 警報系統擬統一標準!4級地震統一發送
昨日嘉義阿里山出現規模4.3的地震,每每發生震度較大地震時,民眾就會收到地震國家級警報,但是部分民眾卻未接獲,不免疑惑「為什麼手機沒有響警報,難道我是邊緣人?」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經過相關單位多次討論檢討,地震國家級警報發送標準將會統一,各縣市政府所在地只要震度達4級以上將會發送,預計5月實施上路。昨日地震發生在下午4點15分嘉義縣阿里山鄉,芮氏規模4.3,地震深度17.2公里,彰雲嘉皆有感。最大震度在嘉縣番路鄉4級,嘉義市、雲林草嶺、斗六、南投竹山、彰化縣彰化市3級,高雄市桃源、台中市、台南七股2級。各地幸均無災情傳出。對於阿里山發生規模4.3的地震,不少民眾覺得非常罕見,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震央在南部山區確實少見,不過2000年至今規模超過4的地震計有28個,規模5以上僅2個,可見不是大地震前兆,民眾可放心。日前花蓮縣壽豐鄉深夜3分鐘內連2震,台北市震度3級就收到示警簡訊,台中達4級震度卻沒收到警示,讓不少市民質疑自己變成「國家級邊緣人」?台中市長盧秀燕昨日建議中央全面檢視警報系統,統一發布標準,避免讓民眾莫衷一是,讓警示效果打折扣。陳國昌指出,目前各縣市只要預估震度達到4級就會發送地震國家級警報,唯獨台北市只要震度達到3級就會發送,因為台北市人口較密集,房屋也較老舊,有學者建議應放寬警報發送標準,不過去年起已多次收集學者專家以及縣市政府的建議,縣市政府一致認為應該設立統一標準,未來所在地只要震度達4級以上將會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