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警報
」 地震 國家級警報 花蓮 地震警報 嘉義![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91547/sm-53d29f25c931ff65f601ace6e102cb9e.jpg)
嘉義強震國家警報大響!他怨「整晚不用睡」:誰發明的 全網罵爆
嘉義縣大埔鄉今天(21日)凌晨0點17分發生規模6.4極淺層地震,震源深度僅9.7公里,最大震度達6弱,全台均感受到明顯搖晃,深夜國家警報大響,讓不少人從睡夢中驚醒。有網友抱怨,地震警報整晚響不停,「以前地震過了就可以繼續睡,現在根本不能睡」。貼文曝光後,大批網友留言痛批「怪系統?當然是提醒你避難啊」。今日凌晨0時17分,嘉義縣政府東南方37.9公里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震央位於嘉義縣大埔鄉,深度9.7公里,其中嘉義縣地區最大震度6弱、台南市地區最大震度5弱、高雄市地區最大震度5弱。據統計,地震共造成27人受傷送醫,包括台南市14人、高雄市5人、雲林縣4人、嘉義縣1人及嘉義市3人。這次強震全台有感,多數民眾在深夜時分收到國家級警報,瞬間從睡夢中驚醒。就有網友在臉書社團「匿名公社」抱怨,「到底是誰發明地震警報系統的!?整晚一直響根本就不用睡。以前地震過了就可以繼續睡,現在根本不能睡」。貼文引發討論,大批網友留言痛批「怪系統?當然是提醒你避難啊」、「順拿著你的邏輯,誰發明手機的,以前看第四台看報紙就好啦,不會一直吵」、「不會關機嗎?有通知也要罵,沒通知也要罵」、「手機直接丟馬桶裡就可以好好睡了」、「沒關係,到時候你被埋在屋子下再來後悔吧」、「它不響…又有很多人要抱怨為什麼沒響,系統爛…響了提醒你…又要被嫌吵」。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4/391394/sm-535dbce60a270dd7ebe9b5a395669f14.jpg)
警報響完10秒後地震來了 北部人讚:這次超前部署
嘉義縣大埔鄉21日凌晨0時17分發生規模6.4強震,不少人地震前就收到警報,也有北部網友表示,他收到警報過10秒鐘地震就來了,「這次超前部署欸!」也有人收到警報30秒才開始搖。原PO在PTT的Gossiping板以「這次警報是不是很有料啊?」為題發文,「我在北部,本來想說根本沒地震是在叫什麼,結果沒想到過了十秒鐘地震就來了,這次超前部署欸。」也有人問,「這次給地震警報打幾分呢?」收到警報30秒後開始搖,「這種準確度,大家給幾分呢?」此文一出,不少人紛紛留言「快到我想說蛤有嗎」、「這次有猛」、「收到警報還上PTT上看,結果一片祥和」、「這次真的給讚」「這次我給100分」、「有,先被警報嚇到,然後還以為是心跳太大在晃」、「484你太油滑倒的關係」。也有人說,「因為南部搖到一半才有警報」、「台南市已經搖了幾秒才收到」、「高雄警報響兩秒就開始搖了」、「嘉義也超晚收到」。據消防署統計,此次地震造成27人送醫,台南市14人、高雄市5人、雲林縣4人、嘉義縣1人、嘉義市3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9/389699/sm-7bd1bd2f97f9fe29c8ca51a573fadf89.jpg)
日本宮崎6.9強震! 氣象廳「南海海槽大地震」緊急會議結果出爐
日本宮崎縣在當地時間13日9時19分(台灣時間8時19分),發生規模6.9強震,觀測到最大震度5弱,日本氣象廳緊急召開「南海海槽大地震」會議,結論為「調查終了」,意即未達發布「南海海槽大地震臨時資訊」標準,目前不需採取特別災害措施,相關地區居民可維持日常生活。此外,海嘯警報也在當地時間凌晨0時左右全面解除。綜合日媒報導,日本當地時間晚間接近8時半開始,宮崎縣東側海域的日向灘陸續發生多起地震,其中規模最大的地震為6.9,地震深度30公里,最大震度5弱。由於此次震央地點在去年8月,曾發生過規模7.1強震,加上震央位置在「南海海槽」(南海トラフ),日本氣象廳隨即針對高知縣和宮崎縣發布海嘯警報,同時緊急召開專家組成的「評估研究小組」檢討會,評估這起地震是否與南海海槽地震有關。當時,受到地震影響,高知縣和宮崎縣外海均觀測到20公分高的海嘯,日本氣象廳也呼籲,實際上發生的海嘯高度,可能會比觀測到的高度還高,提醒民眾不要靠近已被發布「海嘯注意報」地區的海岸、河川。後來,日本氣象廳組織的「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資訊)」會議結束,結論為「調查終了」,調查結果顯示,南海海槽發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並沒有增加,民眾可維持日常生活,海嘯警報也在凌晨0時左右解除。然而,日本氣象廳也指出,未來幾天該區域仍要注意地震發生的可能,部分地區最大震度仍有機會達到5級或5級以下。日本氣象廳緊急召開「南海海槽大地震」會議,結論為「調查終了」。(圖/翻攝自X)根據日本氣象廳「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流程,如果在南海海槽沿線發生規模6.8以上的地震,或是觀測設備檢測出地殼異常變形,便會被視為與南海海槽地震有關聯,此時氣象廳就會先啟動「調查」過程。報導指出,日本氣象廳最早是在2019年開始實施這套流程,並於去年8月宮崎縣發生規模7.1地震後首次公布。值得注意的是,「南海海槽地震臨時資訊」有分成幾種類別,若是帶有「巨大地震警報」的關鍵字,代表發生規模8或以上的地震,且需針對下一次大地震發出警報,同時讓住家容易遭遇海嘯威脅的居民提前一週撤離;如果關鍵字為「巨大地震注意」,則是發生規模7以上到8以下地震;「調查終了」則意味著氣象廳評估地震與南海海槽無關。另外,「南海海槽大地震」是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互相推擠造成的大型地震,週期大約在100至150年,過去曾於1944年與1946年發生。在日本311大地震發生後,專家學者曾預測日本在2030至2040年間,有70到80%的機率發生規模9.1的南海海槽大地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5/389385/sm-be38335bcd683d21768584c8304dc4ba.jpg)
墨西哥米卻肯州發生規模6.1地震 墨國總統發聲:暫無重大災情傳出
據外媒報導,在墨西哥時間凌晨2時32分(台灣時間下午16時32分),墨西哥米卻肯州(Michoacán)附近地區發生了規模6.1級地震,地震深度約為86.2公里。當地媒體指出,目前尚無明確災情傳出,且該國地震警報系統在地震前預警,為不少民眾爭取到撤出建築走上馬路避難的時間。墨西哥現任總統克勞迪婭‧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 Pardo)則在X帳號指出,根據國家緊急委員會的代表報告「沒有發生重大事件」,政府已啟動了審查機制以確認進一步消息。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5/387565/sm-29b639f59707550eb383de4a5d45a919.jpg)
地震國家警報TOP10一次看 花蓮狂響64次奪冠「6縣市整年沒收到」
花蓮去年4月3日發生規模7.2強震,導致18人死亡、1155人受傷,這也是繼921大地震後規模最大的地震,近來嘉義和台南斷層不安分,也頻傳地震。中央氣象署統計全台整年來收到國家警報次數的排行,其中以花蓮最多,而6縣市則是完全沒收到。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發文,統計自2023年11月14日 ~2024年11月13日,台灣發生0403地震,能量釋放逾年平均5倍,花蓮縣不意外成為今年收到最多「國家級警報」的縣市,共計64次;第2名為宜蘭縣,共計23次;第3名為彰化縣,共計9次。至於第4名到第10名,依序為雲林縣和嘉義縣各7次;台中市、南投縣、嘉義市、台南市及台東縣各6次;新竹縣5次;台北市4次;新北市和苗栗縣3次;新竹市2次;桃園市1次。其他還有6個縣市,整年都沒收到國家級警報,分別為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以及基隆市。2024年度收到最多地震警報的縣市為花蓮。(圖/翻攝自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臉書)中央氣象署以目前資料庫來分析,2024年規模5.5以上的地震有42起,是自強地動觀測網精密儀器監測以來最多的,這些數據都在提醒民眾,需要時刻保持地震防災意識,做好防災準備,各個地區都不能掉以輕心。另外,中央氣象署也點出發布國家級警報的條件,除了預估地震規模5.0以上,而且縣市參考點預估震度達4級以上,自2024年9月1日起,還新增2個條件,預估地震規模6.5以上,而且縣市參考點預估震度達3級以上,。這些條件的設定,都是為了讓民眾在重要時刻收到警示,同時也避免過多警報造成困擾。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378493/sm-dca463b908b15e599c2848ce63eee6ea.jpg)
地震躲桌下是保命?或坐以待斃?蔡榮根建議1樓民眾「這樣做」
最近南台灣震個不停,建議臥室在1樓的民眾,先移到其他樓層睡覺。台灣過去的震災經驗,讓我想到每年9月21日國家防災日的地震演練。災防單位都教導學童及民眾,遇到地震時若人在屋內,要立刻躲在桌子底下,但這樣的做法是否都正確?當我們在屋內遇到地震時,如果是在較高樓層,若往樓下跑,很可能跑到低樓層時,正好被倒塌的房子壓到。而且地震時樓梯往往先震毀,所以高樓層的住戶,就地找掩護基本上沒錯。但在校舍1樓的學童,或正在1樓屋內的民眾,感覺到地震或收到地震警報時,應有足夠的時間往屋外疏散。可以逃而不逃,只是遵循災防單位教導的「趴下、掩護、穩住」震災保命3原則,會不會反而坐以待斃?以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的規模7.2地震為例,當時位於花蓮市北濱路的一棟大樓瞬間垮下,使得1樓的「幸福時刻早午餐」店面當場消失成為瓦礫。所幸,在店內用餐的17位顧客及老闆全部緊急往外衝,才幸運逃過一劫,整個驚險畫面為路旁的行車紀錄器錄下。但若1樓垮了,即使躲在桌子底下,也是會被壓扁。此外,筆者於921震災時,前往災區協助政府勘災及救災,90%以上的房子倒塌,都是因爲1樓有軟腳暇現像。面對怵目驚心的房屋倒塌和人命傷亡,心想發生在當日凌晨1點47分的大地震,萬一是白天的1點47分,人命傷亡的後果將會不堪設想!因為震災倒塌的校舍和建物,大部分的1樓都被壓成瓦礫堆,若依照災防單位宣導的震災保命3原則,1樓的師生或住戶恐難保命。本文摘選自天下文化出版之《尋找安全的家:結構技師蔡榮根教你選好宅》本文摘選自蔡榮根《尋找安全的家:結構技師蔡榮根教你選好宅》。(圖/蔡榮根提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60022/sm-59c051dc3b79f53d3c78c949e90b102d.jpg)
晚上突收「國家級警報」別慌!9/20防災演練 模擬嘉義7.3強震
每年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內政部與教育部今(1日)共同舉辦「113年國家防災日活動啟動記者會」,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蒞臨,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及經濟部水利署等共同出席,攜手共同推動防災工作。卓榮泰指出,防災教育要從小扎根,感謝內政部、教育部共同推動防災活動。臺灣多颱風災害,氣象署不斷提升精準的災害預測,希望持續導入科技,能夠迅速提供救災單位及民眾,並指出「積極救災」、「認識災害」、「韌性防災」為政府三大防災方向,並請持續結合民間單位、賣場等,並做好物流資源調度機制,期盼藉由今天的記者會,讓更多的國人也能瞭解國家防災日的活動,以國家層次推廣地震避難知識,提升全民防災意識與能力。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今年國家防災日將模擬嘉義縣竹崎鄉9月20日9時21分發生芮氏規模7.3地震,造成臺灣西部等相關災情,將動員全國救災人力1千餘人及12個國家的專家及搜救團體共同參與,於嘉義縣及澎湖縣辦理「大規模震災消防救災動員演練」,透過實際演練驗證救災量能。內政部與教育部今(1日)共同舉辦「113年國家防災日活動啟動記者會」。(圖/內政部提供)另外,中央氣象署也將配合模擬情境,於當日9月20日9時21分,同步向全國民眾發送「國家級警報」訊息,民眾手機在接獲地震警報聲響與簡訊後,請配合演練抗震保命3步驟-「趴下、掩護、穩住」。劉世芳說明,0403花蓮地震、凱米颱風及近日日本的颱風災害,當災害發生不是只有祈禱,經驗告訴我們自救互救公助的比例為7:2:1,因此從社區、學校等,要不斷提升防災知能。內政部積極推動「臺灣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T-CERT)及防災士培訓,目前已完成培訓2萬9,402名防災士,其中也有2千餘人為學校教職員,期提升社區面對災害的第一時間應變力,並成為政府單位救災的協力角色,讓全民防災網更緊密,強化我國對於大規模地震的韌性。劉世芳強調,近日日本政府提出南海海槽可能發生9級以上規模的地震模擬,遇到重大規模、複合式的重大災害可能需要鄰邦協助,所以內政部也積極推動特種搜救隊國際救災及進行人道救援的準備。在有做好萬全準備的前提下,同島一命,一起面對災害,降低人命傷亡減少傷害。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6/357936/sm-532ee4f57a4349421953ac52eb266ac2.jpg)
日本陷米荒!民眾嘆「只能一直吃麵」 農林水產省分析3原因
日本旅遊業強勁,使稻米需求量增加,此外加上通膨嚴重及上周的「巨大地震警報」,都導致民眾開始瘋狂囤貨,造成全國米荒,目前米庫存處於歷史最低水平,甚至有民眾抱怨到處都找不到米,只能一直吃麵條。對此,農林水產省解釋說,目前大米的供需狀況並不緊張,秋季將會有新一批的米上市。據《NHK》報導,近日社群媒體X上有很多關於米荒的抱怨文,「我看了工作地點附近的超市,真的沒有米,他們只賣糯米,連糙米都沒有了。」、「當我去超市時,礦泉水和大米的貨架都空了」、「我一直在吃麵條,到處都找不到米。」此外,自8月份以來「大米短缺」和「無米」兩詞,在日本Google上的搜尋量逐漸增加,且在上周的「巨大地震警報」後,更是將「大米」、「大米短缺」等詞語推上搜尋高峰。對此,農林水產省稱,截至6月份作為主糧的大米需求量為702萬噸,比上年增加11萬噸,這是10年來首次大米需求量增加。農林水產省表示,需求增加可能是因為旅遊業強勁、通膨嚴重外,還要加上上周的「巨大地震警報」,導致民眾瘋狂囤貨。然而,農林水產省表示,作為主糧的大米供需狀況並不緊張,秋季將會有新一批的米上市,到時新米發放,部分短缺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0/356650/sm-746452f6f1dd035ecec565557757ec2f.jpg)
他嘆警報比地震早3秒「有什麼意義?」 全場搖頭:2動作夠用了
花蓮外海今(16日)上午7時35分左右發生規模6.3地震,最大震度4級,全台除了高雄、屏東和桃園,大家一早都被國家級警報吵醒。對此,有網友認為,警報只比地震早3秒,當下根本來不及反應,尤其「住在高樓的人是能幹嘛?」如果提早10秒就好了,但有網友認為其實非常重要。有網友今早8時地震剛過,就在PTT以「預警地震有什麼意義?」為題發文質疑,地震警報只提早3秒響起,住在高樓的人是能幹嘛?所以當下他只有跑到魚缸旁,看著水搖來搖去,沒有溢出來,因此認為要是能「提早10秒就好了。」貼文曝光也引發網友熱議,「你在煮飯的話可以馬上關火阿,避免災害」、「3秒夠你躲起來了」、「你可以趕快找地方躲」、「讓你穿好褲子,免得被發現時沒穿褲子」、「可以早祈禱10秒」、「很有幫助吧,譬如烹飪中可以趕快關火」、「光是住房的熄火,離開危險地方就很多幫助了」。其他網友則狠酸,「問這種問題的人還活著要幹嘛」、「你不跑別人想跑啊」、「地震開始震又不是瞬間出意外,幫你多爭取幾秒不好嗎」、「你沒在幹嘛,就當然沒差」、「就是有這類人,沒報也叫、報了也叫」、「大便到一半快處理」、「讓你搶發地震文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56146/sm-f9c92bdf0796320b3f1f74007361dd94.jpg)
再發布南海海槽警告!日本氣象廳:偵測到「深層低頻地震」
日本宮崎縣本月8日發生芮氏規模7.1強震後,日本氣象廳示警,未來一周內恐有大地震,呼籲民眾多加防範。雖然距今並未偵測到地震活動,但氣象廳發現小規模的地震活動「深層低頻地震」接續發生,因此持續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警報」。綜合日本每日放送新聞(MBS)、富士新聞網(FNN)等日媒報導,日本宮崎縣外海的日向灘8月8日下午4時許發生芮氏規模7.1強震,觀測到最大震度為6弱,日本氣象廳隨即發布警報,提醒民眾一周內恐發生大規模地震,須保持防災警戒。強震過後至今已過6天,日本氣象廳表示,目前在南海海槽的「假想震央區域」仍尚未發現地震活動或地殼有特殊變化,不過由於自8日發生地震以來,日向灘和大隅半島東部海域接連發生地震,而紀伊半島、伊勢灣也陸續出現「深層低頻地震」的小規模地震活動,因此持續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警報」,呼籲民眾繼續對大地震保持警戒。事實上,自從氣象廳發布大地震警報後,日本多地出現住宿退訂潮,光是高知縣在10天內就有超過9400筆住宿預訂被取消,業者損失逾1.43億日圓(約新台幣3141萬元),且預料該波退訂風暴將繼續擴大發酵。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2/355982/sm-056f63490adc8c3d2fa92ab61f823c75.jpg)
巨大地震警報!日本超市湧搶購潮 他見「水一箱箱搬」驚:進備戰狀態
日本宮崎縣8日發生芮氏規模7.1的強震,隨後日本氣象廳首次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注意巨大地震)資訊。對此,許多日本民眾擔心可能發生特大地震,當地超市紛紛出現一波搶購熱潮,包括糧食、罐頭、飲用水及防災用品等都成為搶手商品,不過日本當局也呼籲民眾,避免囤積物資。日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注意警報」資訊發布後,有待在日本大阪的台灣人就發現,不少當地民眾前往超市補充生活用品,「日本人都進入備戰狀態,水一箱一箱的搬」,從原PO分享的照片中可見,有民眾一次就購買多箱瓶裝水,此外包括麵包、蛋糕、飲料及罐頭食物等,都成為民眾搶購的目標之一。此文一出,許多網友也在底下留言表示「願平安」、「希望只是虛驚一場」、「這幾天超市確實都蠻多人,大排長龍的等結帳」、「做最壞的打算和最好的準備」、「這幾天反而都沒去逛超市,真的需要準備到那麼多嗎?」、「我在福岡,沒看人搬水耶」。據了解,日本中央防災會議曾在2019年進行試算,若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預估罹難人數恐達23萬人,比2011年的311大地震多14倍;南海海槽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聚合處邊緣,每隔100年至200年會出現規模達8或9級的地震,日本政府先前曾預估,下一個大地震在未來30年發生的可能性約為70%至80%。有在日台人發文表示,日本人已經進入「備戰狀態」。(圖/翻攝自Threads)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5/350315/sm-40a10a36897178341e97ce61ced00262.jpg)
地牛翻身!花蓮716:53發生地震 最大規模4.7北部有感
國家災防中心今(17)日16時54分左右,連續發布3起地震警報,位置在花蓮,最大規模4.7。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今天下午16時53分花蓮縣近海發生芮氏規模4.7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北北東方28.9公里處,深度17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氣象署指出,這起地震觀測到最大震度為4級,出現在花蓮縣太魯閣。詳情稍候中央氣象署地震報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1/343691/sm-c26988516831e3e1cc9456ab11f2dad7.jpg)
「地震速報神器」APP上架…果粉可以下載了 用戶認證:比國家警報好用
花蓮4月3日發生規模7.2地震,至今仍有大大小小的餘震,甚至有幾次出現規模5以上,但並非每次都會收到國家警報通知。對此,有民眾便開發地震通知APP,而一款廣受好評的「KNY地震速報」當初只限Android平台,如今終於等到App Store上架了。先前有網友在PTT發文,稱讚「KNY地震速報」很神,剛提醒台北市2級地震,報完30秒馬上地牛翻身,令他大開眼界,引發熱烈討論,「真的好用」、「比國家警報還好用」、「剛剛響完全公司都看著我,然後等著震」,然而也有許多蘋果用戶表示:「我的iphone不能裝?」、「原來iOS沒有」。在等待許久,「KNY地震速報」總算於AppStore上架,評分高達4.9顆星,果粉都讚不絕口,不過也有人建議,希望可以選擇震度來預警、關掉動態島等功能。「KNY地震速報」APP能讓民眾提前預警。(圖/翻攝自Google Play)據了解,「KNY地震速報」APP開發者是陳坤助,也是社團法人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推出地震警報功能近10年,一開始常被問:「提前預警那幾秒鐘,是能做什麼嗎?」如今更常收到的回饋變成:「還好有這個 App,可以先知道地震要來了,有個心理準備,比較不會害怕,也可以提早做應變反應」。陳坤助認為,該APP存在的意義是,把「未知的恐懼」降級成「已知的風險」,並且讓人們不害怕、不恐懼,彼此之間可以給予救助與安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32731/sm-63bae4256fd2159275d03d8d82f9cc9d.jpg)
北市明「2區」進行防災演習 一早這時發布「國家級警報」
近期地震搖不停,台北市政府也將於明(26)日舉行防災演習,針對兩區發布國家級警報測試,提醒民眾屆時不用慌張。台北市政府公告指出,為辦理113年災害防救演習「災害預警」項目,台北市政府與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協調於4月26日上午9時發放手機國家級警報測試,發送範圍為本市士林區、北投區等2行政區,不過台北市補習班、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無須配合任何事項(含地震避難動作演練)。而台北市也公開屆時警報訊息會是「【113年臺北市災害防救演習】地震速報演練訊息,收到訊息請勿慌張。若遇實際地震應變「趴下、掩護、穩住」【Earthquake Disaster Drill】中央氣象署02_2349 1181」,提醒民眾到時候接收到警報,不用感到慌張。近期不斷有地震發生,令不少人「心驚驚」,一些民眾也抱怨自己沒有收到地震警報,對此,中央氣象署解釋,根據地震測報中心的警報標準,地震芮氏規模達到5.0以上,預估震度超過4級的地區才會發布國家級警報(即細胞廣播)。當地震發生時,氣象局會估算各地震度,以及高破壞性S波抵達的時間,若達到警報標準,就會透過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將訊息轉換成對應格式,發送至各大電信業者,待目標區域的基地台啟動後,民眾的手機就能收到地震速報。但如果預估震度未達4級標準,就不會有警報,或者民眾的手機未符合細胞廣播服務的技術規範,可能會影響地震警報的收訊效果。氣象局也指出,不同電信業者的技術和手機型號等因素會影響收訊效果,未來也將持續改進地震預警系統,提高預測震度的精準度。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花蓮凌晨6.3餘震…蕭閎仁嘆「國家警報沒存到我號碼」 挨轟沒常識
花蓮4月3日發生規模7.2強震,至今餘震次數已超過1200次,昨(23日)凌晨又發生6級以上地震,讓民眾恐慌不已。歌手蕭閎仁就在社群平台發文,不懂為什麼地震這麼大,卻沒有收到國家級警報通知,有粉絲好心提醒,結果反被他按「怒」,掀起一番議論。花蓮地區昨天凌晨2點32分發生規模6.3地震,震央在花蓮縣壽豐鄉,深度6公里,最大震度花蓮5弱,台中、宜蘭、南投4級,苗栗、雙北也有3級,也把許多正在睡夢中的民眾給搖醒。地震後不久,蕭閎仁在臉書發文寫下:「國家警報是不是沒存到我的號碼」,並附上一個害羞的哭臉符號。一名女粉絲留言:「4級以上才會響」,沒想到被蕭閎仁按「怒」,讓她十分不解,解釋:「不是主觀認定地震大,就要響,希望你可以了解,不清楚為什麼這樣的提醒,會收到你的怒…說實在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麼」。蕭閎仁表示沒收到國家級警報。(圖/翻攝自蕭閎仁臉書)蕭閎仁看到後,立刻更改按「讚」,回覆:「沒事啦~」,同時也補充不只他的手機沒響,妻子也沒收到國家警報。不料,該發文和留言引來大批網友怒火,砲轟:「知識、常識,看來2個都沒有」、「想要一直響可以去住花蓮」、「公眾人物不要發這種不符事實的風向文,如果想開玩笑這真的一點也不好笑」、「真的不用這樣不查證的發言」。粉絲好心告知,結果遭到蕭閎仁按「怒」。(圖/翻攝自蕭閎仁臉書)為何沒收到國家級警報?中央氣象署指出,地震災防告警(PWS)偵測到台灣及其周圍海域發生規模5以上的地震,且預估至少一縣市政府所在地震度達5級以上,即會針對震度4級以上地區擁有4G手機的民眾發送地震警報訊息。若地震規模達5.0以上,且任一縣市的預估震度達3級以上,會透過電視台推播地震警報。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8/332328/sm-73a3c1649470dacaccd3b20e140504e6.jpg)
餘震不斷害頭暈、耳鳴? 地震症候群「5狀況」小心該就醫求助
地震頻傳,讓你覺得整天都在頭暈、耳鳴?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地震頻繁發生,不僅威脅生活安全,還可能引發民眾「地震症候群」。地震症候群是種在經歷頻繁地震後可能出現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好發於女性、高齡者、住高樓層者。他提醒民眾,如果身上出現10症狀,並且為此困擾不已,一定要求助專業心理輔導。黃軒23日在個人臉書粉絲團「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解釋地震症候群(Earthquake Syndrome)也被稱為假性地震症候群(Pseudo earthquake syndrome)或地震後頭暈症候群(Post Earthquake Dizziness Syndrome),是種在經歷頻繁地震後可能出現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先前的研究指出,在強震發生後的四個內,在有持續餘震區域,許多人會或多或少有頭暈症狀,尤其好發於女性、高齡者,或住在高樓層的住戶身上。地震症候群常見的症狀包括:(1)頭暈:感覺自己或周遭環境在移動或旋轉。(2)平衡困難:走路或站立時感到不穩。(3)耳鳴:耳內持續發出高頻嗡嗡聲或其他聲音。(4)焦慮:感到緊張或不安。(5)失眠:難以入睡或睡眠質量差。(6)恐慌發作:突然感到極度的恐慌和不安。(7)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專注於任務或活動。(8)逃避行為:避免與地震相關的事物或情境。(9)過度警覺:對周圍環境過度敏感。(10)易受驚嚇:對突然的聲音或動作反應過度。黃軒表示,這些症狀不一定全都會出現,但偶有一些小症頭,可能會在地震後的數小時至數天內出現,並且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像是半夜一收到地震警報就開始焦慮不安、難以入睡等等。民眾如果持續有地震症候群徵象,最好尋求專業心理輔導,嚴重的話,甚至可能要服用抗焦慮藥物來穩定思緒和情緒。黃軒指出,民眾若有下列狀況並且已經影響到生活,不妨去看一下醫生:(1)持續的不安感:如果地震後您無法進行日常活動,持續感到暈眩和不安,這可能是尋求幫助的信號。(2)食慾和睡眠問題:當您因為焦慮而吃不下飯、睡不著,並且這些症狀嚴重影響您的生活時。(3)情緒波動:如果您經歷了劇烈的情緒波動,如憤怒、悲傷或絕望,並且這些情緒難以自我管理。(4)社交隔離:如果您開始避免與他人互動,或者感到與周圍環境脫節。(5)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徵兆:如持續的恐慌、夜間惡夢、回避與創傷相關的事物或地點。最後,黃軒表示,地震症候群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它提醒我們,在面對自然災害時,除了物質上的重建,心靈上的照顧同樣重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4/332184/sm-b991d4c8883a16023365317c8b901af8.jpg)
國家警報發送條件曝光 地震「規模5以上」外加「所在地震度過4級」
近期台灣可以說是地震頻傳,但一直有網友表示自己沒有收到國家級警報的通知,像是花蓮從22日晚間就開始搖個不停,但就傳出有部分民眾手機都沒有收到災防警告通知,反而是透過新聞推播才知道。而氣象署也出面解釋國家級警報的推送標準。根據「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官網資料顯示,中央氣象署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自2016年起開始推動「災防告警廣播訊息系統(Public Warning System,PWS)」。其中單就地震速報的項目中,發送的標準為「當地震預警系統預估發生規模5.0以上地震,針對預估震度可能達4級以上的縣市民眾」進行國家級警報的發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氣象署地震中心也補充說明表示,如有部分縣市未達發布國家級警報的標準,但如遭遇「當地震預警系統預估發生規模5.0以上地震,針對預估震度可能達3級以上的縣市民眾」,將會透過12家電視台針對本島各縣市進行警報的發送。上述的國家級警報系指透過4G行動裝置所接受的細胞簡訊,而如果是針對網路推播的地震警報,其發布條件為地震規模達4.5以上,且任一縣市預估震度達到3級以上就會發送。同時也會針對全國4173間中小學、51個消防、31個軍方救災單位等公部門、合約廠商進行通知。氣象署也解釋國家級警報的發送原理,地震發生時,會從震源將能量以彈性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傳播,依照傳播路徑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經過地球內部傳播的稱為體波,有P波與S波兩種;另一種則是當地震來到地球表面所引起的波則稱為表面波,有洛夫波與雷利波兩種。其中P波屬於縱波,質點運動和波傳播方向一致;S波屬於橫波,質點運動與波傳播方向垂直。P波速度較快,S婆破壞力較強,所以當偵測到P波的發生時,就能運用時間差,在S波抵達前,發出國家級警報。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332132/sm-f601084e4cbab2c98349f462aceb919d.jpg)
雙北民眾怨地震都沒收到警報! 網推2款APP地震前先響
花蓮縣外海在23日凌晨2點時發生規模芮氏規模6.0及6.3的強震後,早上8點4分又再出現強震,台北明顯有感。不過就有住在台北的網友在網路上發文,表示這幾次強震,自己都沒有收到警報,讓他困惑「沒警報是正常的嗎?」貼文一出也有其他網友分享2款APP,都能在地震發生前就提早示警,發出響聲。一名網友在PTT以「沒警報是正常的嗎?」發文,表示凌晨時地震不斷,但自己都沒有收到手機發出的地震警報。讓他相當困惑「一天真的這麼多次都沒有警報正常的嗎?有沒有卦?」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紛紛留言表示「到底多想半夜一直收到警報拉」、「正常啊,這種小事兒幹嘛擾民」、「台北3級不到發警報根本只是在擾民」、「小約40次地震,你想被警報煩死嗎?」。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剛才那個好大,也沒警報」、「從4月3日到現在一次都沒收過……」、「臺北到底什麼時候要發警報啊?從0403到現在沒收過一次」、「所在區域5以上才會收到警報的樣子」。而也有網友分享2款APP,若是安卓用戶,可下載「KNY台灣天氣.地震速報」,而若是蘋果的手機,則推薦iOS的「台灣地震速報」。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6/332116/sm-5178c4c6799ee13062117aff2003f2f6.jpg)
震不停…南投民眾憶:好像回到921 避難包裝什麼一次看
花蓮從22日晚間起震不停,23日凌晨又有2次規模6以上地震,讓當地民眾人被搖醒,也有人在社群上提醒,好像回到921大地震,要大家準備防災包。內政部消防署曾指出,除了日常物資外,還需要準備緊急避難包,當地震發生後,建築物嚴重受損,這時候緊急避難包就可以派上用場。防災包。(圖/內政部消防署提供)據悉,雖然南投感受不像花蓮強烈,但還是有不少人收國家地震警報,也紛紛在社群互相留言報平安,更有人想到921大地震,不少人感到不安。而因為經過921,許多南投人都自備地震避難包,會定期更換手電筒電池,集集鎮公所也送民眾避難包。內政部消防署說,除了日常的物資外,還需要準備緊急避難包,當地震發生後,建築物嚴重受損,就需要立即緊急撤離建築物,這時候緊急避難包就可以派上用場,立即取用前往避難場所,及時遠離災害。消防署指出,可準備飲用水、餅乾、巧克力、防災食品、真空速食食品等簡單的糧食;有嬰兒的家庭應另外準備奶粉、真空包裝或罐頭副食品等。消防署說,也可以放優碘、棉花棒等物品,和輕便外套、內衣等。高雄市政府消局也提醒,緊急避難包應放置於家中及工作場所隨手可拿到的地方,避難包內的必需品,應隨時檢查更新,至少每半年一次。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0/329080/sm-b52c160c03ba0b087d75d1c0e22586bc.jpg)
花蓮7.2強震最新畫面曝光 落石如暴雨「傾瀉而下」…路過車主:差點GG
花蓮3日上午發生規模7.2強震,不僅撼動全台,在當地也是造成嚴重的災情。而近期才有幾位差點被「死神關切」車主,將地震當下行車紀錄器拍攝到的畫面釋出。從影片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上一秒看起來還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下一秒落石就宛如暴雨般傾瀉而下,一名車主在好不容易找到避難地後,還心有餘悸地說「差點GG」。根據《記者爆料網》報導指出,一輛汽車在地震發生當下,正好行經蘇花公路太魯閣段,在地震發生之前,整輛車平穩的行駛在蘇花公路上,結果手機突然傳出地震警報的聲音,下一秒,整輛車就開始晃動,甚至出現疑似遭落石擊中汽車的聲音。 如此突如其來的意外,讓車上的人因為驚嚇而直接喊出「哇靠!」,在看到前方就是一處明隧道後,車主隨即將車輛停靠進明隧道內。當車子停下來沒多久後,隧道前後就出現大量落石,落石下落的速度與數量宛如暴雨一般,沒幾秒,落石就與粉塵掩蓋了隧道前後的視線。眼看著落石瘋狂掉落的畫面,也讓車上的人心有餘悸地說「差點GG」。而雖然整輛車身處在明隧道內,但由於落石與砂土的量實在太過龐大,整輛車的玻璃也迅速被沙土覆蓋,面對視線遭到遮蔽的情況,車上的人也無奈地喊出「完了,我們需要救援了」。 而在另外一段行車紀錄器的影片中可以看到,在地震發生當下,不遠處的山坡就開始出現落石,而下一秒,落石就像子彈一般瘋狂撞擊著車輛,車子的玻璃甚至被落石直接整個砸碎,出現足以遮蔽視線的蜘蛛網紋。後續又因為落石的墜落實在太過瘋狂,即便是視線遭到塵土遮蔽,但聲音聽起來就好像是在正在面對戰場上的槍林彈雨,讓人光是聽到聲音就覺得毛骨悚然。(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